你是如何融入白人社會的?在這個過程中你有哪些經驗和心得?

請第一代移民/留學生就融入當地白人社會的朋友談一談。


沒有融入美國白人社會的來答一下。

先說,似乎很多答題者都在評論出題的,人家問的是怎麼融入白人社會,好多人都答成了為啥不應該融入白人社會。

首先說明,我假設出題者問的融入白人社會是指融入白人精英那一群,盎格魯撒克遜那幫,WASP,或者猶太人那一類,而不是融入比如被全球化經濟留在社會底層的窮困中下層白人。以下都按這個假設來。

我覺得,作為外國人融入"白人"社會確實很難,而且這很大是來自於白人自身對外來人非我族類的抵觸,而不是怪中國同胞自己(前提是中國同胞自己本身的想法和行為就比較西化的)。別說直接來自中國的華人,就是本地長大的二代ABC華人,也沒法融入白人社會。這裡沒有多少文化差異的成分,比如我認識ABC從小在白人社區長大,走的是美國人精英路線比如課外活動很棒,全國冠軍型運動員(不是亞洲人拚命讀書的精英路線),大學上美國常春藤靠前的那幾所,和美國人傳統精英家庭的孩子做室友,你還能比這更"融入白人社會"嗎? 但是,這樣的ABC, 據我的觀察,還是融不進白人精英社會。商科畢業去華爾街找真正的power工作很難,娶白人上層社會的女孩沒機會,要做真正的大生意沒有網路支持,在職場,一看你是亞洲臉就直接塞給你最累又最沒有visibility的技術活。

為什麼? 首先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亞洲人勤勞,聰明,沉默,喜歡技術工作,喜歡服從命令,不喜歡領導,管理。亞洲人尚文不尚武,沒有領導者應有的氣概,壓不住白人下屬。亞洲人沒有做領導的野心和決斷能力。這刻板印象是有事實基礎的,很多亞洲人就是這樣。連累了那些不是這樣的。

白人喜歡什麼樣的朋友,什麼樣的領導者? 基本上是亞洲人刻板印象的反面吧。你說,那我天生就和這刻板印象不一樣,我是個很有趣的人,我喜歡領導,有野心,愛party,愛社交。可是,人的刻板印象就這麼強大,比第一印象還重要。你愛社交,主動和白人社交去,人家保守的躲著你,你跟他熱情的打招呼,他理也不理就無視你,如此這般很多次以後,你可能就不那麼愛社交了,就成了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 fulfilling prophecy.

第二個原因,就是信任感。白人信任兩種人,一種是和他們長得一樣想的一樣,同文同種,利益共同體的白人自己人,另一種是被白人打怕了或者絕對不會造反的其他族裔,比如印度人,其實黑人也算是白人認為雖然不乖但關鍵沒有多少本事不會造反的類型。剩下的,就都是假想敵,有能力,有可能和白人開仗的族裔。長亞洲臉,當然是假想敵。為什麼?美國歷史上和亞洲人開戰幾次,除了直接扔原子彈那次,幾乎統統失敗。越戰,韓戰,冷戰留下的心理傷疤還在,看見亞洲臉就不舒服,想著這些人非我族類,價值觀完全不一樣,還沒有完全打服,還可能以後再戰。再加上,中國的經濟發展在美國就是被媒體妖魔化成搶美國人的工作,另外中國人又沒有信仰,不信上帝。你說這樣一個族群,在一般美國老百姓那裡能有多少好印象?

至於你是ABC? 在美國長大?還信上帝? 不好意思你長得和那些人一個樣,我為了省事還是離你遠點,有的是白人朋友等著我呢,我要是跟你成了朋友,我其他的白人朋友該疏遠我了

回到正題,長亞洲臉的人要融入白人精英社會,無非兩種方式:

- 拚命加入白人朋友圈,做他們圈子裡的"那個亞洲人"。這是可能的。你可以走可愛路線,可以走搞笑路線,就是不能走高大上路線。白人如果要有亞洲朋友,那一定是要麼可愛要麼搞笑的,你如果高大上的話,那是一定融不進去的。這個男女生通用。看過好萊塢電影裡面的比較瘋狂搞笑的亞洲人類型嗎?那就是白人對你表現得期望。而且一定要對他們忠誠,比如你不可以有比他們更近的亞洲朋友圈,如果被白人看到你和其他亞洲人似乎是更好的朋友,馬上就不會信任你。而且一般這樣的白人圈子裡的亞洲人只能有一個,太多他們就渾身不舒服了。最後,很重要的是,一定不可以搶他們約會的白人女生/男生,不要和他們斗,吃虧的是你。當然,一般你也不會搶得到的,只是提醒一下而已。

好,這條路就是寄人籬下,綵衣娛親,當一條好狗的道路,你願意走嗎?(寫到這我自己都想笑了) 另外,就算你成功的執行了,你的回報就是,看起來有很多白人好朋友,Facebook上可以和一大堆白人合影顯擺一下。但是真正你有事的時候,你的白人朋友是幫自己白人,不會幫你的。

- 再有就是,發展自己的實力,讓白人尊敬你,接受你為一個平等的對手,一個玩家(player)。但這應該嚴格來說不算是融入白人精英社會,而是你在玩白人精英社會的遊戲,玩得不比一般別人差。我的觀察是,白人只尊敬強者。你如果能證明自己是強者,白人會給你respect,會在互利的基礎上在圈子裡包括你。這種關係是基於理性的,但是理性的合作多了一來二去也有了對你個人的看法和尊敬。我個人認為,這是亞洲人在白人社會最好的結果。當然,要做到這點不容易,需要很長時間,尤其當很多因素都針對你這個外國人的時候。你要耐心的積累自己的資源,聰明的和別人交易,建立自己的名聲。 這裡舉猶太人的例子,今天,猶太人在美國也算白人,但是過去他們是很受歧視的群體,各種種族主義人身攻擊,經濟限制,不比中國人好多少。但是人家玩得就是權力遊戲,下得是一盤大棋,牢牢抓住金融和娛樂業這兩個關鍵權力行業,一邊操縱資本,一邊操縱意識形態和輿論。今天,不再有人討論猶太人本身是好還是壞,大家尊重人家的權力,並且不再覺得自己有資格對猶太人的特點下好壞判斷。這才是真正的融入白人社會了。

以上。不好意思今天有空,有感而發,寫太長了。

------

回答評論

可能有的個別人有著很不一樣的感受。這個我沒法評論。不過再次聲明,我說的是白人精英圈子,不是普通白人。而且,我認為,中國人對白人有沒有敵意,對白人來說不重要。


作者:劉翔熙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昨天和腐敗群的哥們姐們說周末聚會的事情,扯著扯著就說到了language partner的事情。 作為一個管理過2年多 language partner 項目的筒子, 我對現在LP的情況並不樂觀,自然鼓動大家一起開吃,而不是去搞流於形式的LP。 這時候WHQ同學就放了個小炸彈:「其實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能融進美國人的圈子」

Ok, 樓迅速歪了。。。

我提出了倆問題:1,什麼是美國人?2,啥是圈子?或者擴展一點,什麼是「主流社會」?不搞清這倆問題,任何的「融入主流」其實都是在無意義的邯鄲學步,弄不好被人家欺負了還以為是融入圈子過程呢。。。

首先的問題就是啥是美國人?雖然理論上有米國國籍的同學都是米國人。不過從我個人對國內不少人的觀察來看,這些人的定義其實是:美國環境內長大的白人,或者行為舉止價值觀等類似白人的有色人種。 (如奧巴馬,駱家輝等)

這樣其實是很悖論的,尤其對我這樣的怪胎來說尤其如此:作為一個在美國生活的時間和在中國生活時間等同的,國籍還是米籍的銀來說,我肯定符合第一 條。 但是和我接觸一下的朋友大多數第一反應是我價值觀和對問題看法絕對不像白人,更重要的是,下了班我還是願意吃東北亂燉,看中國好聲音。。。這麼看來,我應 該不算「美國人」,至少從後者定義如此。

問題是說句不客氣的話來說,我就是標準美國夢(American dream)的表現形式哈。 作為1.5代小移,先玩武的去當兵打仗服務社會,回來拚命讀書碩士畢業,扛著自己研究的東西也算能去哈佛小講了一下,畢業以後成政府公務員,現在是標準聯 邦執法人員。收入不高能養活自己罷了,不過各種朋友也還有一些。和一起打仗的100多美國大兵們還是生死之交。如果這麼看,我覺得我比大多數的在美華人, 甚至美國人更美國人(美國人當兵率只有7%),更符合美國精神。那麼這兩者衝突么? 如果不衝突,那麼為啥還有那麼多人用各種奇怪的方法試圖「成為美國人」呢? 難道說不會說漢語只會說英語才是「美國人」?這不搞笑么? 另外,白人,黑人,拉丁裔那個才是「美國文化」? 這三者之間是否兼容?那麼即使某個同學能融入所謂的「美國文化」,去另外兩個文化圈裡是否就可以舒服的相處呢?我並不看好。

這也是為啥我說不搞清定義就去盲目只能傻B的原因所在。

問題回來了,如何做好一個美國人?

熟悉美國的同學基本會聽過「美國是個沙拉盤」這個概念。這句話所代表的辭彙就是diversity,而不是generalization。 所謂在美國出生的中國孩子可以不學中文,恰好是後者,是違反美國核心文化的。換句難聽點話說,主動放棄自己民族特點的,都不是美國人。 ^^ 最簡單一個例子,美國的德裔,猶太裔,乃至愛爾蘭裔,那個不是為自己民族驕傲的,美國很多地方過St. Patrick"s day呢,就是一愛爾蘭節日。不過不少中國兄弟姐妹也沒少穿一身綠湊熱鬧吧。 別的地方不熟,MA那邊是過春節中國孩子可以向學校合理請假的,這也就是對各民族文化的尊重。缺乏了這種尊重,或者乾脆就自己自宮文化的話,再「優秀」也 會被人瞧不起,問題是不少中國人在別人說以前就已經主動這麼做了。 看看不少華人家庭都是拚命讓孩子別學漢語,學好英語,然後閨女嫁個白人,才覺得自己是融入主流社會了(美國異族通婚里白男亞女最高,反之最低)。可這樣就 保證你政治上不受歧視么?顯然不是。 再者,很多美國白男是Asian girl 控, 不過和他們在一起的大部分Asian girl 是成為美國人?還是被拿去當戰利品被人家作為展示對象了?-- 這個問題的標準回復也許應該是那句老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說到這裡加一句,華人作為被政策性嚴重歧視的群體的同時沒少歧視其他群體,某姐們和印度裔談戀愛,被家長直接拘回國了,辦了休學,扣了1年還沒回 來呢。。。她家裡很明確,和阿三date就是給家裡丟臉,我內牛滿面,好歹人家也是美籍印度裔。。。何著只有白人才是美國人啊。。。這是哪門子道理啊。

既然有這個情況,老移民的孩子,即ABC是最被欺負的一群人也不奇怪。因為他們是夾縫一代。斷裂一代。不知有多少人見過ABC罵自己父母說 chick English, 又見過ABC不願意讓英語不好父母來開家長會給自己丟臉,我小侄女才4歲,就已經知道和我哥哥嫂子說no Chinese了。這不能怪孩子,從心理學來看,孩子開始是generalization, 後面才是individualization。畢竟孩子並不明白多說一門語言的重要性,只知道她在幼兒園說中文就沒人和她玩,所以本身就是對中文一個痛恨 的開始,脫離語言環境的教學又是額外負擔,等長大了,知道中文重要了,再學已經晚了。 只不過我們很少問一句,誰給孩子營造的一個可以痛恨中文的環境呢? 稍微觀察一下就知道,ABC英語再好,該有的glass ceiling對他們一樣存在。更不要說AA這種把華人圈起來自己捶自己的遊戲規則了。那麼這些「融入主流」的自宮遊戲是否值得反思呢?

對於一個好美國人來說,在保持自己特點的同時另一個重點是要主動加入遊戲,學習了解社會的遊戲規則,並為自己爭取權利。 問題是這又成了華人的短板。也是華人長期被美國社會邊緣化的核心原因所在。去當醫生,工程師的不少,有幾個華人政治家可以同時流利的用漢語和英語為自己拉 票的? 去老墨的區里看看,多少候選人能用西班牙語和英語扯淡的? 更不要說政治獻金了,華人經濟不差,不過談到政治獻金,估計連老墨的1/10都趕不上的說。 更不要說學習猶太人利用海外資金了。 無論是趙小蘭還是駱家輝,他們究竟是華人?還是有華人皮膚的香蕉?這種少量農轉非式的華人政治力量必然無法為華人爭取權益,正像上面說的,他們連漂白自己 都來不及,更何談給新華人謀利了。

一方面主動放棄自己特點,導致別人認為軟弱可欺,一方面不主動學習遊戲規則,基本是閉眼讓人亂捶地步。 老虎不發威還會被人錯認為hello kitty呢。更不要說華人。事實上,這些年已經湧現出了很多華人抱團的社區,例如我哥在的VA附近,已經能做到一個電話讓VA州長頂著大雪來給華人晚會 拜年。 為什麼?一個是選票,一個就是大家都主動那些錢做政治資金,誰給我們牟利我們就給誰。 他們那邊的漢語教學什麼的也很興盛,說到底,華人身份又不是恥辱,而是驕傲,一個傳承5000年文化還不如200年的不是搞笑么? 有朋友也許會說,純華人太少,不容易引起重視,答案很簡單,純華人的力量不夠的時候就是亞裔抱團唄,這個沒啥的,我的意思就是別還沒練神功呢,心理上把自 己自宮了就不好了

現在討論下一個問題,圈子問題,裡面含有倆問題: 1. 圈子是如何形成的?2. 主流社會的定義在哪裡。 不少中國學生(尤其是女生)很努力的了解美國社會,不少人還說我來美國社會還和中國人在一起就沒意思了(其實還是上面的心態),我可以說精神可嘉。不過不 知道這些同學是否想過,為啥你主動融入了半天,還是感覺人家有距離呢?

圈子這個問題這個很簡單,讓我們來想幾個問題,

你知道美國人從小到大看什麼動畫片么?你知道美國從幼兒園到大學怎麼走上來的么?普通美國人長到現在都看過什麼電視劇,喜歡什麼球隊? 玩什麼遊戲?

如果答案是不知道,你能有啥共同語言啊?就像如果一個老美來中國想融入你圈子,你是從三國殺開始介紹還是從葫蘆娃開始? 一樣的道理。所以說,沒有時間積累沉澱,就想靠「觀察體會「乃至」主動融入「就能進圈子,這圈子也太容易點了。

有朋友說感覺我和米國人沒啥代溝,這算歪打正著,我是恰好妹妹在這邊長大,從小看到大的同時就熟悉了美國的教育體制以及很多互動關係。 當然,我還是覺得豬肉白菜燉粉條好吃。。。所以才願意和中國人圈子在一起,也算是自我選擇,不過我覺得如果出點事能叫一堆美國大兵同事來幫自己打架的華人 在整個美國也不多吧 ^^

因此說,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不要刻意「融入」任何一個圈子,那樣會讓自己很awkward, 就像如果現在給你一屋子官二富二,你任何試圖主動融入的行為都是掉價行為。 反而是你有自己特點,人家欣賞了,才會平等的和你交流,後面發現共同語言,有共同利益,才是融入了。 在哪裡喊「融入圈子」的,就和「上面有人」是一樣的。 還是門外漢的說。 還是那句話,什麼圈子朋友都不是求來的,也不是放下身段去融入的,而是自己夠優秀了,圈子自然就來了

中國女生這邊名聲有點不好的原因還是有些人太cheap了,姿態放太低反而被人瞧不起,其實華人女生乃至亞洲女生都應該是世界女性模範啊,真的是 半邊天啊。 外面雙職工,裡面一把手。很多做飯能把這邊餐館墨西哥大廚甩幾條街出去,學習更不用說,過五關斬六將,一路從小學拼殺到高考,殺G殺T,獨身一人來美國, 換美國人去試試,估計早死了幾回了。

因此說,有時候傲一點別人反而把你當回事,要有霸氣,這個世界現在是你的,未來是我的,終究還是屬於我的,不服來挑,文打官司武鬥手,咱還怕了這群美國人不成

不平等就沒朋友,只有奴才,這一直是我的看法。

現在是第二個問題,啥是主流社會,無論中美都經常看到華文媒體使用主流社會一詞。不過就我個人看法來看,他們嘴裡的美國主流社會應該就是中產階級以上的白人社會。

可以說,能不能融入主流社會似乎已經成為很多海外華人的一個難題與心病。甚至有很多新移民把融入主流社會作為一種是否成功移民與奮鬥的主要標誌。但是主流社會在華人眼中的性質與盲目無目的性的融入是否會成為移民的方向性誤導與誤區呢?

稍微想想就知道,他們主流社會的定義就是一個無法企及的烏托邦么,既然已經把「主流」定義成「中產階級以上的白人社會」,那我們華人除非會漂白大 法,怎麼著也無法「溶入主流「了。所以不少人退而其次的認為自己嫁女兒給白人就能漂白自己,我只能繼續說,同學你too simple, sometimes na?ve了。也有人說,所謂「主流社會」只有以文化為基礎才有意義。以基督教文化為主流才是美國文化的特點,這也是為什麼宗教文化接近的猶太人是被認為 在主流裡面的。黑人的情況特別,並非他們被排斥在外,只是他們非常喜歡將自己非主流化以便利用少數族彝的地位牟取社會政治利益。因此他們開出的藥方是—信 仰基督教。。。好吧這個也許方便和教會同學交流,不過我也沒見到幾個白人或者黑人教會認為中國信徒是兄弟姐妹的,也許是了解不夠吧。

說到這裡,我也想問一句,為什麼要爭取進入主流社會?這麼漂白自己不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同義詞么?學學老墨自得其樂反而有人巴結不好么?華人有 很多價值觀是老白應該學的不是么?幹嘛在哪裡自掉身價? 為什麼黑人印度人等民族似乎沒有問題「融入主流」,我認為就是他們的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差的太遠,如黑人,基本上就是白紙一張,他不全盤接受所謂主流文 化,他能接受什麼?再個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兄弟大概比中國人還不融入主流吧。

所以我覺得不存在融入主流文化這一問題,我就覺得我已經融入了。就是大多數認識我的白人對我沒有排斥感,特別是同事,我對白人也不會有低人一等的感覺。這就夠了。

說來說去何為主流社會?我個人認為主流社會即是一個非常文明,和諧與沒有歧視的人性化社會。主流社會不過是一種觀念形態,作為移民團體中出現的一 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從而影響了新移民心態的趨勢走向和衡量國外社會的價值觀。一個現代文明的社會,不可能把任何團體或個人邊緣化踢出這個人們心中的這個主 流社會。歧視他人的人們對別人歧視慣了,自然也擔心自己被歧視,也怕自己被邊緣化。當你把等級差別概念從心中扔掉,誰又在乎誰呢?

一個發展健康的社會,主流也應該是人性化的。一心希望融入主流社會的人,應該先看到和體會到何為主流社會,你所在的那個國家中哪些是應該你所融入 的主流社會?不必刻意追求,自己先把中國的優良傳統自然發掘出來,建立心中的正確務實的觀念。建立自己正確的主流觀念也是建立自己獨立人格,和減少新移民 失落現像的關鍵。

美國,特別是今天的美國,是一個包容的美國。而且美國的優勢就在於它的社會裡存在各種不同的文化(diversifying),而且互相有機融 合,又互相撞擊,有同有異,即所謂的American pie。在這樣的社會裡,作為個體,對整體的貢獻,就包括保持自己的文化傳統,人格特質,但對外文化採取包容的,開放的心態,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並使整 個社會更加豐富,更加多彩。

所以現在每次聽有人說要融入主流社會,我總會確定一下,他們是要華人更像白人中產階級嗎?還是要保持華人的特性但是增加社會影響力?(政治經濟文 化等等)我個人認為,後者才應是正確的答案。所謂融入主流社會的標準,就是對自己,對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自尊,有自信,對外在文化採取包容的,開放的心 態,對自己的智力,人格,品德,能力,為人處事,人格魅力有自尊,有自信,熱愛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自己的快樂,那就是主流社會。人已在其中,還往哪融?


白人從數量上來講,大部分是中產階級。但中國人是天生的等級主義者,我們絕不甘心只融入白人的普通人群體,所以我認為這個題目的意思是:如何融入白人的精英階層。

理論上或根據我的觀察,有以下三種方式:

1) 到發達國家名校讀書。名校不是指Top 50而是藤校級別。這是最快的方式,或至少打了個起點很高的基礎。

2)到名企工作,比如灣區高科技企業、華爾街投行、律所等。這個難度很高,但只要能實現,即使在美國也已算社會金字塔的中高層了。

3)與主流社會的精英人士戀愛結婚。雖然有些racism,但這個精英通常是白人,而且從事社會地位較高的職業(比如在商界、政界、高科技行業、新聞業或學術界)並處在該行業的較高位置,此外其家庭在白人社會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是個漫長的過程,而且光結婚還不夠,要想辦法了解配偶的事業並與其一起成長,不然你只是他/她身邊一個代表多元文化的身份符號,而不是真正融入。

我沒有融入美國白人社會的經驗,只說一下我在加拿大的經驗。我目前坐標BC省溫哥華,丈夫是加拿大影響力最大媒體的記者,他的父親是政治家(15年的議員)和前成功商人(從政之前退出了商界),母親是社會活動家、前冰球運動員。親戚們職業有醫生、商人、運動員、演員和投資人和媒體的owner。

我融入白人社會的過程(好吧,假設我現在已經融入的話,但我感覺仍然任重道遠),英語、文化就不說了,婚後三五年基本學得差不多。但真正的挑戰其實在後頭。第一,職業上千萬不要只圖舒服,走華人選擇的常規之路,比如技術、翻譯、會計或地產經紀。其次,思維方式上,要克服華人的深層思維缺陷,比如不敢冒險、安全感低、過分尋求認同、崇拜特權、依賴心重、輕視體育、遇到問題不用法律思考等。再次,一定要關心政治,一定要投票。如果條件具備的話去競選,從市議員開始。最後,要有never look back的魄力。既然決定了融入西方社會,就一定要斷了迴流、回中國當高薪海歸、做兩國之間bridge賺大錢之類的念頭。不然你會永遠留戀著在中國那些貌似可觀的積累,而看不清你要融入並掌控的此時此地。

PS:完全同意知友 @黎萬 所說的,白人只尊重強者。按照他們的遊戲規則來玩並將自己練成高手,是融入白人精英社會的最直接的道路。我認識的成功融入的例子,都是這樣的路線。一個是BC省某市長的中國妻子,從留學生開始,然後與丈夫一起創業,n年後先後支持丈夫競選省議員和市長並成功。二是我某個專業課的老師,印度女生,在加拿大先做律師,嫁給了同樣是律師的丈夫,現在她丈夫改行做政治家,現在是某政黨BC省的黨魁。這兩人從登陸加拿大到融入白人主流社會的過程,大概經歷了10~20年。


謝邀。但準備寫接下來的這句話時,我決定匿名了。

沒有在國外長期居住過、或沒有很好地體驗外國生活的中國人,常常會不經意地說出一些讓外國人聽了會震驚的、不符合主流思想的言論。比如「如何融入白人社會」。但實際上,英美社會的主流思想一般是,我是 XX 族我自豪,我要為我們 XX 族謀福利。

這不怪中國人,中國絕大多數人都是漢族,老百姓平時也很少接觸其他民族,何況大多數其他民族和漢族長相都差不多,不說也看不出來。所以民族差異不明顯,階級差異也是這十幾二十年才出現,不像在英美這是個極度敏感的話題。

「白人社會」在這個題目裏是個很奇怪的詞,因為 ① 至少在英國,白人並不能代表「本國人」,英國是一個多民族多元化的國家,這也是主流思想。② 哪國白人都有社會底層的、你不想接觸的羣體啊。所以我猜題主可能想問的是至少中產階級以上吧。 但中產階級也不一定就是雅利安人啊……anyway 好難解釋……

如果題主想問,怎麼融入和自己位於同一社會階級的當地羣眾?

(這裡不討論移民大國的「華人社區」、「華人聚集地」。當然,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我覺得沒什麽不好。不過如果你還沒從那裡搬出來那就不用繼續看了……)

那我們從簡單的小資產階級個體戶說起吧。就好好和鄰居相處就好了吧,我想……

然後就是中產階級辦公室白領。這個比較難,因為和在中國不一樣(好像國內同事結伴出遊或者逛街是很常見的事,在英美並不是),在英美,同事之間的關係是保持距離的,互相所瞭解的私人生活情況也就限制在結沒結婚,家裡有幾個娃,幾歲了,考大學了沒,住哪,買房了沒,等等……公共話題也就是電視劇、球賽(不看球的女生很吃虧好伐)、明星等等……沒人想跟自己同事走得很近,和同事要 keep it professional。我覺得如果能和同事有友好的關係,就 OK 了……and then,和鄰居好好相處……

再往上,就是關係了。當然如果你已經到這步了也就不用別人教你了……

值得拿出來單說的,是學者、藝術家或者獨立的專業人士。對於這類人,「融不融入」不是他們的首要 concern,「知音難求」纔是。他們身邊會有很多同專業的從業者,精神上的交流對他們來說就夠了。他們生活獨立,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感受英美文化和歷史,他們的英語完全沒有中國口音,他們同時喜歡中國茶和英國茶,他們可以毫無阻礙地用當地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對他們來說,比有幾個白人朋友討論那隻球隊最好、一個星期開幾個 party 要有更高的 priority。

第一代移民有「融入」的嗎?有。那簡直是我這輩子見過的最外向的人了。各種開 party,膽子大,不怕羞,這都是首要條件。——可我覺得,你非要我這樣,我反倒不開心。

真正的「融入」是什麽?是我在這個國家、在這個社會,自由得就像活在母國一樣,日常生活不求助於任何人,可以住在一個沒有其他華人的地方。你在母國內向害羞,你在這邊也可以過內向害羞的生活,只要你好好工作,不用非得粘上白人,也能過得很開心。如果你外向人來瘋,你也不會介意你的朋友有什麼顏色的皮膚。但如果你認為必須經常和白人一起混纔是「移民的成功」,那你就太不瞭解英美這兩個國家了……

——————————

剛看到題主@神胖胖 更新了題目描述(匿名了就不能評論提醒了……)。我想說的是,題主,珍惜身邊的學生朋友,這是最單純的年代。工作之後不管什麼膚色都不好交朋友了,這在哪國都一樣。當然,小鎮和國際都市又是不同的故事了……緣分又是另一回事……

自然而不刻意(在意膚色),纔是對待朋友的方法,不是麽?和我推心置腹的可以是任何膚色的人,若你的朋友知道你在某個網站上叫他「白人」,也不妥吧。


這問題好玩,我不請自來了,答題攢人品,希望我有題主那麼成功的事業。

先說一下我自己,18歲放棄暨南大學國際金融專業的錄取滾出了國門到了美國中部,不知道這符不符合「融入」定義:FB上90%都是白人或者三哥,是學校里議會的學生代表(senate of committee要怎麼翻譯啊?),找工作時有referal,社團管理層,有可以推心置腹的白朋友。英語水平是那種認真說話(presentation,discussion,speech類)全場會被鎮住沉默兩秒才會有人說話的那種地步,不過認真聽我說話可以聽出亞洲口音。

但是,我室友是ABC,我做group project時除了信得過的白人朋友,一般都是成績好的中國人優先,我雖然有facebook可是我也上人人,所以我算是融入了嗎?

不知道題主的「融入」是什麼定義,如果是那種可以出去喝啤酒吃燒烤一起搓麻將連對方家裡老媽老婆都認識了,出門買菜大媽大爺給你多塞把蔥的……這種問題我回答不了,這是個偽命題,白人很少這麼生活的。

如果是那種觥籌交錯,一起打高爾夫,互相交流直升飛機該買哪一架,拉菲該喝1951年版的還是1952年的(我不懂紅酒順帶一提),拉斯維加斯的旅館VIP可以轉你用用……土豪我們做朋友好不好?

所以就我自己怎麼做到的說一下:

=======================================================

我自己的做法:做你自己。

沒錯,就是做你自己 sounds like a platitude.

當然說做你自己是有原因的。

1.察言觀色,溜須拍馬,揣摩人心,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是中華民族的種族天賦,毫無貶義。人性就那樣,誰不愛聽好話?上來兩句話搔到癢處,首先就可以打破「socially awkward」這種stereotype.這個民族研究人研究了兩千年,幾個白人不是你的對手。(精英級別的另當別論,這種人好話聽多了)

如果你連起碼的讀空氣都不會,你還是回國學習吧。

順便,我在中部,民風淳樸~水果好吃~~~~~~!!!

2.對於任何一個人,當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超過了恐懼感,主動接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消除別人對你的恐懼可以用我之前的方法,讓別人對你好奇,這才是重頭戲,你的資本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要對你感興趣?

(誰告訴我tab鍵為什麼不能用?)

1.能力:一個discussion你一上來就從黑格爾哲學談起,扯扯二戰史,完爆聽眾,不明覺厲;你4.0 GPA,一個programming assignment半小時寫完,你的身邊一定不缺人。(PS.白人蠢得數學要按計算器的是大多數,不是全部;有些白大神可以讓你質疑中美教育) 一句話,你NB不怕沒人捧臭腳。

2.性格:你有幽默感,跟你在一起呵呵笑得開心,生活壓力那麼大大家當然願意和你在一起。你冷靜善於分析,基本上是個免費的consultant,誰不願意在遇到困難找你聊聊。你樂善好施,有好東西願意和大家分享(拿我自己的例子,廚藝),人人都喜歡點好處。

3. 歡迎補充...

3.最重要的:做自己是最有尊嚴的事情。我見過來當小丑的:上來就說美國是天堂樂土中國人民都是傻吊中國政府是du cai的communism,試圖用這種方法融入白人圈子的這種人,我見過。最開始大家都覺得這人真有趣,呵呵呵真好玩,久了根本不把這種人當人看。

沒根的草沒人鳥。看待問題要客觀公正,嘴甜不代表順著人家講話,賣萌久了你就真是萌物了

做自己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會作出讓自己後悔的選擇:我在一個大趴體校,白人里百分之八十都是fraternity guy/sorority girl,喝高了就能艹的。我自己是一個不會在自己不熟悉的情況下碰酒精的人,而且我覺得趴體很無聊(就著音樂一個勁喝酒,抽大麻,喝高了就扔小乒乓球,雖然那個小乒乓球我自己扔不好是真的),趴體上的人很可憐(所有壓力都用酒精來麻醉,沒有實質性解決問題,喝醉了干很多煞筆的事情酒醒了就很丟臉)。我朋友的朋友,一女生為了融入美國圈子,到後來生個黑小孩。(不過這真假難辨,畢竟傳那麼多人)我認識的白人中,也有很多人是相對傳統的。

前面看到有人說看體育,我自己沒有一點運動細胞,雖然常去健身,可我從來沒覺得football好看(一群身體奇形怪狀的人搶一隻大蛋好玩嗎?),個人更願意看跳水滑冰馬術什麼的,不妨礙我交朋友。運動只是話題。

=========================================================

有些英文不是我裝逼,真不知道怎麼翻譯能讓人理解。

==============2/3/2014 更新===================

看到評論里有回復說作為亞洲女性本來就是優勢,我覺得我一定要出來嘰歪一下!嘰歪完我就滾去陪我親愛的Cap IQ去。

1. 如果一個人所贏得的人脈,都是因為存在異性吸引力,那種人也太可憐了,從第一眼起就在潛意識裡貼上「可泡」「可上」標籤對於之後的關係發展是毀滅性的。誠然咪咪大PP翹的女人就是容易被多看一眼,不過從單純「咪咪大」跳躍到「這人有意思」也是需要咪咪以外的東西的,一步走不好就真的是被當做潛在炮友發展了。(改天我在知乎問一下怎麼豐胸)

2. 我見過亞洲男生,混成功的比女生拔尖得多:題主自己是漢子,黃種人的臉沒礙著他泡白妞了(如果兩性關係和性吸引一定要被拿來討論的話)。我很羨慕某些亞洲男生,一個下午設計架構,一天寫代碼,三天compile,一周可以debug完,我自己在Linux前被氣哭過,沒人因為我長了咪咪幫我。(compile是不是編譯?)

祝想出去的和已經出去了的一切順利,拜個晚年。

=====================================================


交朋友,然後惡補一下他們中小學階段的讀物,那些都通過精挑細選的,也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基礎,把自己變得很厲害,沒有這個疑問的時候就融入了吧。


何必呢?就像非讓北京人打入福建同鄉會一樣。。就算不是不可能,也沒必要也不愉快呀!


寫點離題的話吧,只是自己的感受。

(當然,如果覺得有用,給我點個贊我會很高興:)(然後再補個沒有幫助……)

1. 答案中,有提到說「只要留在華人圈子也沒什麼不好」,我認為這是個人取向問題。

如果在華人圈子裡,移民和留學生得到的歸屬感已經足夠了,感覺自己已經可以了,這樣過也沒什麼不好。那眾移民和留學生當然可以不需要融入到所謂的當地社會。

上面這段真的沒有看不起只混華人圈子不好的意思。畢竟就算在國內,一個只喜歡看動畫的人,硬生生要掰成喜歡韓星都痛苦,更何況是接受全新的興趣乃至於生活。如果對目前的生活已經感覺足夠不錯,那何必強迫自己呢。

但是,如果自己還在念書,還在有機會交到真心朋友的時期,而且感覺華人圈子不能徹底滿足自己的交友欲,那自然希望這類型的人堅持嘗試下去。

畢竟選擇多了,遇到合拍而有才的人機會大多了。

(交友欲:我不太會表述。在此我指「希望自己去認識更多人」「希望本來就外向的自己像國內一樣能認識到很多有趣的人」。而這並不是出於功利方面的考慮。)

2.(我個人觀感,這點未經證實)總體上來說,國人留學生相比起來自其他國家的留學生,簡直內向地不像話。至少本校中,來自其他國家(譬如波蘭俄羅斯非洲)的留學生,在日常交往中是看不出有這類的大困擾。如果不是聽他們親口說,我是真的看不出他們才來加拿大兩三年。

因此,如果題主看了第一條還是覺得想要融入當地社會,不如試試先去接觸同為留學生的人。我想,肯大方結交外國留學生的外國留學生,這個人要融入當地社會應該只是時間問題吧。

3.不要給別人貼標籤,尤其是你想與之成為朋友的人。

「外國人也是人。」

Stereotype只能給你帶來對別人不好的第一印象,而忽視了其他更為重要的東西。別搞得像國內的地域戰似的。真的,這不有趣。

(如有感想,歡迎在評論中和平交流。)(第一次在知乎回答,有點緊張||||||||)


首先我覺得融入國外的生活是可以做到的。融入的難度取決於你自身所處的位置,和你想融入群體的層次。Diao si 想要打入上流社會在天朝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有些人會豁出去睡上去,有些人會去當官然後尋租。想融入白人精英群體,敲門磚是你有所成就,若你碌碌無為,想要混進花街社交場,還是別做夢了,美國人混進這些精英圈都不容易呢。但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很友善的,和國內互不信任你死我活的氛圍相比,這點我已經很知足了。


其實什麼叫白人社會呢?你定義過么?

據我觀察,美國里怪人也很多啊,從生活上來說,做你自己就好。難道每天party喝酒亂搞就是融入白人社會?that is silly. 選擇你的朋友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事業上來說,確實語言和文化是個問題。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And be smart. 誰都喜歡和聰明人合作,和可以給自己帶來利益的人在一起。人喜歡的白人都喜歡,比如錢,比如美女,讓自己漂亮幽默成功,不管啥社會都會受歡迎。

總之,知道自己要什麼,努力,be smart, be interesting, and be yourself.


訣竅就是:做自己。

自己就是隊伍的領頭者 要有覺悟讓他們融入你


我沒見過真正融入白人社會的第一代移民,一個都沒見過。我覺得從表面看一些人有一些白人朋友,玩在一起也沒問題,但是他們的中國朋友還是遠遠多於正常標準的。其實完全融入白人社會是很悲催的事情吧,他們也不會真的把你當作摯友,何必一定那樣呢?美國社會大家都很獨立,本來也無所謂融入不融入的。一起工作當然沒問題,但是那個和融入沒有什麼關係。下班大家很少聯繫,美國人之間也不會像中國公司一樣下班和同事混一起。

就要再說說融入的標準。我想就是白人social會在第一時間想到你,呼朋喚友丟不下你。如果只是見面寒暄,那不算融入。

中學和大學就來美國的比較特殊。大學因為一些學生住dorm,或者周圍中國人少,自然就融入了。大學之後,到了博士生階段、工作後移民、商學院等等,中國人就一把一把的,沒法融入了。

別說中國人不好融入,英國人德國人到美國都不好融入。我上學時候先是中國人一起玩,後來就是亞洲人一起玩,然後也有不少國際學生朋友,但是美國人很少。也有,關係還真不錯,但是畢業後就淡了,因為你們生活方式太不一樣。比如我都不玩facebook,怎麼玩啊,國內都玩不了,還是微信吧。我周圍中國人就算定居美國了,玩微信也是主流,facebook都不活躍。說白了,沒有融入的動力,沒有實際好處,還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去演戲,沒必要。

再說說孩子。孩子幼兒園期間也是中國小孩一起玩。因為幼兒園是私立的,所以中國人一聽這個幼兒園好,都送來了。然後周末就是play date,中國父母把孩子聚一起玩,他們成了好朋友,家長也成了好朋友,誰要去融入什麼白人社會。等上學了,班上沒有中國人了,他們自然就和美國人成好朋友了。

好吧,說有點亂。總結一下就是:能不能融入基本上看有沒有融入的必要性。對於那些讀了博士或者商學院法學院醫學院,在美國有體面工作的中國人,他們一般生活的環境里有足夠的同樣的中國人,根本不需要刻意融入讓自己難受。但是對於中學、本科階段來的,或者學校沒有什麼中國人的,只要語言沒問題,很快都能融入。

所以,融入不融入,開心最重要。

---------------------------------------------------------------------------------

你換過來想想,在北京上海,真的有融入中國人的外國人嗎?我工作中見的外國人不算少了,也沒看到過。你非說有,那也是降低了融入這個詞的標準吧。

----------------------------------------------------------------------------------

如果一定要融入,語言是前提。融入要求的語言能力和working language完全不一樣。所以這也是多數人連想都不想融入的原因之一吧。


第一代,就不要想了。。。不管華人LOCAL,找個靠譜的工作,享受優美的環境,安全的食品就行了。。。文化的融入絕無可能。。。

第二代,從小接受當地教育,長大後基本融入主流社會無礙,工作社交都沒有問題。

第三代,真正的徹底的在英文社會環境中長大的一代,才具備進入上流社會的可能(也僅僅是可能)。但這個時候,基本都已經是混血,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人了。。

SO。。。。你自己感受一下吧。。。


不可能完全融入。一代這邊都混自己的華人圈的。只是工作上當個朋友之類的,撐死了能一起party hang out一下。

當然也許我的樣本有限。我是沒見過「真正融入白人圈」的。

ps 認識一個嫁了白人的妹子,後來朋友圈就白人多了。她老公比她大十幾歲,她當時不嫁就沒有簽證繼續留了。倆人幸福與否,未知。


1. 學好語言 廣交朋友

2. 掌握工作技能 獲得白人的尊重

3. 自信 強大的內心


我覺得會不會講本土笑話,是能否快速融入到當地生活很重要的技巧,你說呢?


我的融入方法就是創造自己的生活,我知道美國的白人就是這麼乾的。


respect is earned

if you want to be treated as equal

fight for it

沒有人會尊重一個不會捍衛自己權利的人 你也無法逃避你真實的自己


有點偏題,但我覺得也是融入美國社會的一部分

  某些評論家「華裔不努力融入主流社會」的批評,對北美華人而言,則更加匪夷所思。事實上,在美國這個「種族熔爐」里生存,旅美華人幾乎個個把「融入」掛在嘴邊,甚至可以說,華裔是美國少數族裔中最在乎「融入」的一群人,甚至到了不惜拋棄華人元素,放棄華人語言,戒除華人民族習慣的地步。

  然而他們以往忽略了,真正的「融入」,是將自己當作和其他族裔平等的美國公民、居民,充分利用當地法律賦予的民主權力,用當地人習慣的途徑、辦法,把自己的訴求大膽說出來,說給合適的對象聽,並讓他們聽懂。此次抗議中,他們採用了北美其它社區、族裔通行的訴求表達形式,高舉起當地人都能看懂的美國國旗、英文標語,用北美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的常態語言、邏輯為自己維權,是「融入」的進步,而非相反,且說到底,這是旅美華人社區自己的事,旁人本無權說三道四。

------摘自陶短房《美國華裔為生存而抗爭》(2013年第23期《世界博覽》)


倒是覺得不必刻意 自然就好。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這個道理在美國一樣通用。你混得好了自然有人過來巴結你。

說個最淺顯的道理,學生時代都是屌絲,為工作身份拼,那些同班歐洲人自以為英語順溜經驗豐富,沒想成我反而成為我們班第一個找到工作,並且僱主sponsor身份的人。過去鮮有來往的幾個傢伙立馬湊過來問我們公司還要不要新人云雲。小例子一枚,與其想著刻意融入,不如先牛逼自我。


推薦閱讀:

台、港文化有哪些部分是舊上海文化的延續?
各位遇到哪些因為文化差異或者地域差異鬧出的笑話?
每次人們提到南北差異的時候,秦嶺—淮河一線的朋友最想說些什麼?
南北方的人買菜有什麼區別?
麵包車是否是一個「中國特色」的產物?

TAG:文化差異 | 調查類問題 | 生活方式 | 移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