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州儀器沒有推出四核處理器參與競爭?
之前單雙核時代還有德州儀器的身影,為什麼四核時代銷聲匿跡了?
這個我也很納悶,不過還是仔細分析一下吧
任何一個行業,都會經過一個群雄割據到N足鼎立的局面,只剩下幾個寡頭,對於移動晶元同樣,之前意法,摩托,英特爾(ARM架構非X86),菲爾斯卡等等都有手機處理器,但到後來都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高通三星MTK,華為最近也搞,但都是自己消化,三星一季度賣幾千萬台設備,大都是自家晶元,高通不用說了,集成基帶晶元,MTK背靠山寨廠商,不愁銷路。
而這趟水越來越混,首先,如果自己沒有終端的話,很難搞下去,CPU的研發經費開銷十分巨大,蘋果花了三年才勉強做出個A4(據說還是三星的蜂鳥),到A6才真的是自家的U,門檻之高,投資之巨可想而知。
德州儀器最大的市場並不是CPU,而是DSP晶元,LZ可以查一查,全球七成都是TI,高端則都是TI,任何手機拆機圖片里都少不了TI,放棄CPU無非是想專註於自己擅長的市場,三星用自家的晶元,蘋果用自家的晶元,華為用自家的晶元,大廠用高通的晶元,TI想學高通把基帶集成在CPU上,功力有限,於是乎,雙核之後索性不幹了。
說實話,我是惋惜的,德州儀器的雙核O系列性能十分強勁,比三星獵戶座雙核牛逼,甩高通膠水雙核幾條街,華為早期的旗艦就有TI,摩托的刀鋒也有TI晶元,XOOM就是啊,可是在性能這麼強勁的情況下居然放棄,唉
原因嘛,估計是德州儀器的銷量不行了,不能給出更加完善的方案,CPU的利潤也下降了,需要把有限的經精力放在DSP領域利潤率和風險控制
TI在DSP和模擬晶元領域都是世界領先的位置。利潤率一直很高,模擬晶元和DSP業務因為已經有良好的研發積累,所以每年研發投入可以很好的控制。但是處理器領域競爭太過於激烈,雖然已經有很好的產品,但是沒有自己的基帶。競爭下去很快會被高通蠶食。TI算是比較早也比較清醒的認識到高通的能力。
但貌似高通CPU做的好後,也開始對於低端的模擬晶元有所涉及,2012年一年,高通在模擬市場的份額就已經是全球前十,所以TI還是避免不了和高通一場惡戰。別看模擬晶元很多就幾分一個。但其實利潤率很是可觀的。而且因為盤子大,種類多,風險可以降的很低。不像處理器領域很可能一兩代產品的失誤了,立馬公司就會陷入困境。所以,一個大公司一定得有利潤率保證和風險控制的要求。畢竟華爾街那幫人屬於見風使舵落井下石的。
推薦閱讀:
※海思麒麟960與高通驍龍821之間有著怎樣的差距?
※紅米手機的性能是什麼水平?
※微型晶元的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是怎麼操作和實現的?
※如何評價高通驍龍805這顆cpu?
※晶元廠商發布新的晶元時都說性能比前代提升,功耗下降,但是發熱的總體水平看起來仍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