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些研究未來趨勢的大師或高手?他們研究未來趨勢的方法是什麼?


哈里·S·登特

2005年寫了本書《下一個大泡泡》

本書的預言震驚世界:  

2005-2009年是你一生中最大的投資機會!

2009年,世界經濟將進入大繁榮與大崩潰的分水嶺。

2010-2023年,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蕭條期。

--------------------------

老新聞:

哈里·登特瘋狂預言:上證指數應漲到6000點!

財經頻道 &> 證券頻道 &> 證券要聞_證券頻道

時間:2006年07月02日09:18

美國人哈里·登特,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已多次驚人準確地預測到美國股市的走勢和變化。他的新著《下一個大泡泡》預言美國股市將在2009年達到「我們這代人一生中所能見到的」最高點。按照登特理論的推斷,中國股市的上證指數應該從目前的1600點上漲到6000點左右....

【查看原文】http://business.sohu.com/20060702/n244050763.shtml

-----------------------------

他的研究方法

哈里·登特做出這種驚人的、讓人不可思議的預測,並非是一個預言家嘩眾取寵、故弄玄虛的炒作,而是出於一整套獨特的、系統的分析方法。

事實上,哈里·登特最初就是以率先將人口趨勢引入經濟分析而聞名的。用人口周期來推算經濟周期的方法,無疑具有相當的科學性和啟發性,它的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19世紀馬爾薩斯的名著《人口論》。

具體這本書,登特使用的預測工具主要有兩個:一個是人口周期,一個是技術周期。


個人心中有兩個人,先說第一個:凱文·凱利

凱文·凱利(Kevin
Kelly)被看作是「網路文化」(Cyberculture)的發言人和觀察者,也有人稱之為「遊俠」(maverick)。他可能是當今世界最受關注的未來學家,也被人們親切的稱為「KK」。美國著名雜誌《連線》第一任主編,也做過喬布斯最喜歡的雜誌《全球概覽》的編輯和出版人。凱文·凱利生活經歷豐富,涉獵廣泛,曾做過作家、攝影家、未來學家。他的文章和作品多次出現在《經濟學人》、《時代》、《科學》等重量級媒體和刊物上。除了《失控》外,還著有《必然》、《科技想要什麼》等力作。

我了解Kk是在讀了他的《失控》之後,這本書成書於1994年,但是到現在看,仍然很具有前瞻性,個人感覺《失控》在未來學的地位很像《2001太空漫遊》在科幻電影中的地位,雖然過去了很多年,但仍然很超前,因為它們已經上升到哲學層面,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般,闡述的是非常基礎卻非常深層次的事實。

簡要講一下書里的精華:

縱觀人類歷史,人類對自己的認知發生過四次喚醒。

第一次,哥白尼認知喚醒,把人類從宇宙中心神壇的位置上拽了下來。我們發現,我們不是宇宙的中心。

第二次,達爾文認知喚醒,我們認識到了我們也不是地球的主宰,我們其實是由其他生物進化而來的。

第三次,弗洛伊德認知喚醒,我們發現,我們連自己的意識都不能完全主宰。我們每天做的很多行為其實意識都控制不了。

第四次,機器智能認知喚醒,我們正在迎來生物與機器聯姻的時代。無論生物,還是機器,其實都是進化體。

以下是他的思路過程:

第一,世間的物質都在進化成越來越複雜的東西。

世界上所有的物質的本質都是,由氫元素互相組合併組合的越來越複雜的東西。從這個視角來看,從最低端的石頭、到生物、到人類、到國家,無非都是氫原子的複雜程度不同。那有機物、無機物、生命還是機器,都只不過是人類規定概念而已。

第二,每種生命都是一個生命集群。

植物細胞中的葉綠素其實就是一個細胞。人體細胞中的線粒體其實也是一個躲在細胞中的細胞。還有我們人體中的各種菌群,其實也是獨立於我們個體,是和我們互利互惠的共生夥伴。

進化體越複雜越龐大,裡面就約能棲息更多的進化體。這種進化體的構建方式,就叫分散式。厲害的進化體——包括生命、人類、網路,全都是從這個一層套一層的大型分散式系統里,湧現出來的。

第三,特性、去中心化

在今天,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從下而上的,一個去中心化,沒有領導的組織。

過去中心化組織的優勢,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已經不復存在。未來人類的社會,控制的霸權時代已經不可能繼續了,只有讓位給那些底層的,涌動的力量,進化才能雕琢我們人類作不出來的東西,湧現出我們人類設計不出來的世界。

4.我們將走向何方

未來的世界將是一個生物與機器聯姻的時代。這個時代將無比強大,以至於我們人類所做的一切可能都是在為他服務。他就像是在我們頭頂上生長出來的一個東西。儘管我們不知道這個時代什麼時候到來?以及它的到來對我們人類意味著什麼?會令我們何去何從?但我們並不需要太過悲觀,我們依然有自己該做的許多事情。

總結就是:世間的物質都在進化成越來越複雜的東西,整個人類社會加上人工智慧也會進化成一個集體智慧,我們每個人類其實都是這個集體智慧的組成部分。

他的工作方法,有三個:

1.深刻、切身地體會這個世界

Kk是一個人生開闔度非常大的人,在一本書的自序里,他的第一句話是「我的人生,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赤貧里度過。」他20歲的時候就開始遊歷全世界,吃最古老的食物,被各種蟲子咬,接觸形形色色的人,28歲時,他人生的所有有形財產就是一個睡袋和一輛自行車。

他生活經歷豐富,涉獵廣泛,還曾做過作家、攝影家。所以他不是像那些在象牙塔里做學術的人一樣脫離了這個世界,而是切切實實去感受,也就是我們說的「接地氣」

2.和全世界頂尖的頭腦對話

他是《連線》雜誌的主編,這個工作讓他能夠和世界上最著名的哲學家,最瘋狂的哲學家,最幽閉的技術達人長談聊天。所以他的工作其實是把這些高人的思想研究、連貫起來,然後寫作成書。從這點來說多看TED還是很好的,哈哈。

3.從宇宙的尺度去思考

Kk說了一句話:你能回顧多遠的歷史,就能預測多遠的未來。把我們的世界拉到一個宇宙的廣度,拉到一個時間的長河去思考,才能得出更長遠、更深刻的預測。

附一張老爺子今年來廣州的照片

附上kk對未來人類的生活給出了幾點建議:

1.別去控制別人

去中心化的社會結構關係已經成為趨勢,別想著再去控制別人,控制這事已經過時了。

2.連接才是王道

單個進化體的價值,由他和這個系統連接的數量和質量來決定。

3.什麼都要先跑起來

人類社會變得越來越像自然界的生態系統,不再有對錯之分。而個體的適應性則變得更重要,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跑起來。

4.要成為專業人才

未來是一個沒有全才的世代,大家需要相互協作組成一個整體,所以掌握一個屬於你的核心技能就顯得尤為重要。

5.勝者越來越通吃

在一個高度連接、高速運轉的社會裡,一旦你順應趨勢又方法正確,那你的領先速度會變得非常快,將更容易進入爆髮式的增長模式。

6.邊界最精彩

傳統的機會存在於核心區的認識可能要被顛覆,未來擁有更多機會的地帶將是邊界區域,也就是行業與行業之間的邊緣地帶。未來的創新往往將會從行業與行業,板塊與板塊之間的激烈碰撞中產生。

7.你要活得更像人

未來,機械性的、紀律性、重複性的事情將會被機器取代。我們需要讓自己做更感性,人情味更濃的事情。

ps:第二個是《美國獨行》的作者馬克·斯坦恩,現在這本書還沒看完,如果本答案過百贊就寫,是關於國際政治方面的,內容非常exciting

最後,我想說,知乎可能就是我們組成的集體智慧生物呢~(滑稽)


1,世界頂尖級未來學研究機構:羅馬俱樂部http://www.clubofrome.org/;

2,對未來預測做得比較突出的是IBM,Coring,Microsoft,Intel等美國大企業,譬如IBM每年都有一個未來技術5大預測;

2,美國智庫裡面有很多人都是研究未來學的,每一屆總統都會找8個最有名的未來學家,和企業真正的老闆一起討論未來的大趨勢,為的是搶佔未來各個方面的優勢,讓他們立於不敗之地;

3,美國比較有名的未來學家,托夫勒;中國王小平,可以搜索他們的書;

4,中國對未來的研究不多,還是在剛剛起步;部分大學開了未來學研究中心,一句話不實用;

5,中國現有一本未來學的雜誌——《未來與發展》,還有中國未來研究學會http://www.csfs.org.cn/n1313041/index.html


一、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 (1928.10.8—2016.6.27)

著作:

1.《Future Shock》(1970年)譯《未來的衝擊》(中信出版社,2006年)。

2.《The Third Wave》(1980年)譯《第三次浪潮》。

3.《Powershift: Knowledge, Wealth and Violence at the Edge of the 21st Century》(1990年)譯《力量轉移:臨近21世紀時的知識、財富和暴力》(新華出版社,1996年)或《權利的轉移》(中信出版社)

4.《未來的戰爭》(新華出版社,1996年)或《戰爭與反戰爭》(中信出版社,2007年)台譯《大未來》。

5.《創造一個新的文明》(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或《再造新文明》(中信出版社,2006年)。

二、別斯圖熱夫-拉達(俄羅斯)

著作:

1.《我們明天的世界》

2.《預測工作手冊》

3.《社會預測》

4.《通向未來的窗口,現代社會預測問題》

5.《美國未學的演變》

6.《蘇聯關於未來的研究》

7.《作為綜合問題的預測》

三、B·D儒佛內爾 (法國)

1.《經濟原理》

2.《從這一次戰爭到另一次戰爭》

3.《歐洲到美國》

4.《美國資本主義的危機》

5.《失敗以後》

6.《大陸封鎖》

7.《查理五世時代的黃金》

8.《論權力》

9.《害怕的原因與希望的由來》

10.《最後一年》

11.《英國的社會主義問題》

12.《歐洲的美國人》

13《再分配的倫理學》

14.《論主權》

15.《純政治論》

16.《預測的藝術》

四、F.L.波拉(荷蘭)

1.《未來的形象》

2.《預測學》

五、赫爾曼·卡恩 Herman Kahn(1922—1983)

1. 《論熱核戰爭》

2. 《想入非非》

3. 與維納合著的《公元2000年》(The Year 2000)

4. 與布魯斯·布里格斯合著的《行將到來的事物》(Things to Come)

5. 與布朗合著:《今後200年》(The Next 200 Years)、《設想難以想像的事》、《經濟的未來》

6. 《2000年》

7. 《為什麼是反彈道導彈的導彈》

8.《未來研究》

9.《未來:原始資料手冊》

六、格雷厄姆·莫利特

七、約翰·奈斯比特

1. 《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方面》

2.《亞洲大趨勢》

3.《全球弔詭》(Global Paradox)

4. 《2000大趨勢》

八、羅伯特·容克(德國)

1.《此刻已是明天》

2.《人人的計劃》

3.《大機器》

九、J?麥克海爾(英/美)

1.《人的基本需要:行動的綱領》

2.《變化中的情報資料環境》

3.《世界事實和趨勢》

4.《生態學的範圍》

5.《未來的未來》

彼得?塞克蒙(美國)

1.《未來:原始資料手冊》

2.《未來研究》

十一、丹尼爾·貝爾(美國)

1.《後工業社會:對1985年以後的美國的一種理論觀點》

2.《即將到來的後工業社會》

3.《信息社會》

十二、約翰·加爾通(John Galtung)(挪威)

1.《2000年時的人類》

2.《2000年時的世界形象》

十三、亞瑟·查爾斯·克拉克(Arthur Charles Clarke)(1917年12月16日---2008年3月19日 )

1.《未來的輪廓》

2.《孩童時代的結束》

3.《月塵飄落》

4.《2001太空漫遊》

十四、弗萊希泰姆(德國)

1.《歷史和未來學》

十五、Bruce C. Murray(前 噴氣推進實驗室主任)

1.《駕駛未來》

十六、赫爾默(蘭德公司)

1.《社會技術》

十七、拜因豪爾(德國)

1.《展望2000年的世界》(與施馬克合著)

十八、施馬克(德國)

1.《展望2000年的世界》(與拜因豪爾合著)

十九、弗朗克·費澤(F·Feather)(加拿大)

二十、 尼葛洛·龐帝

1.《數字化生存》

二十一、 戴維·皮爾斯·斯奈德

1.《改變世界的五大趨勢》

二十二、醒客

1.《裂變——看得見的未來》

未來學的研究方法,大都來自其他科學領域、其中一小部分是由未來學專家創造的。

較常用的方法有:德爾斐法、形態分析法、類推法、關聯樹法、交互影響矩陣分析、時向序列分析、指數平滑法、自回歸—移動平均法、回歸分析、系統動態分析、腳本法(前景方案)、編製連續圖象、網路分析、歷史類比 等20餘種。


有時候相似樣本對預測會很有幫助,李世民說的」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就是這個道理。劉邦殺功臣,趙匡胤釋兵權,說到底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這也就是所謂的」歷史不會重演,但會押韻「。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生活閱歷了,這裡直接引馮夢龍《智囊》里的一段文字吧:

【原文】:

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何太后不聽,進乃召董卓,欲以兵脅太后。曹操聞而笑之,曰:「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以權寵,使至於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將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見其敗也。」卓未至而進見殺。

袁尚、袁熙奔遼東,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操破烏丸,或說操遂征之,尚兄弟可擒也。操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來,不煩兵矣。」九月,操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傳其首。諸將問其故,操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相圖,其勢然也。」

曹公之東征也,議者懼軍出,袁紹襲其後,進不得戰而退失所據。公曰:「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劉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卒東擊備。田豐果說紹曰:「虎方捕鹿,熊據其穴而啖其子,虎進不得鹿,而退不得其子。今操自征備,空國而去,將軍長戟百萬,胡騎千群,直指許都,搗其巢穴,百萬之師自天而下,若舉炎火以焦飛蓬,覆滄海而沃漂炭,有不消滅者哉?兵機變在斯須,軍情捷於桴鼓。操聞,必舍備還許,我據其內,備攻其外,逆操之頭必懸麾下矣!失此不圖,操得歸國,休兵息民,積穀養士。方今漢道陵遲,綱紀弛絕。而操以梟雄之資,乘跋扈之勢,恣虎狼之欲,成篡逆之謀,雖百道攻擊,不可圖也。」紹辭以子疾,不許。[邊批:奴才不出操所料。]豐舉杖擊地曰:「夫遭此難遇之機,而以嬰兒之故失其會,惜哉!」

[馮述評]

操明於翦備,而漢中之役,志盈得隴,縱備得蜀,不用司馬懿,劉曄之計,何也?或者有天意焉?操既克張魯,司馬懿曰:「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今破漢中,益州震動。因而壓之,勢必瓦解。」劉曄亦以為言,操不從。居七日,蜀降者言:「蜀中一日數十驚,守將雖斬之而不能安也。」操問曄曰:「今可擊否?」曄曰:「今已小定,未可犯矣。」操退,備遂並有漢中。

安定與羌胡密邇,太守毋丘興將之官,公戒之曰:「羌胡欲與中國通,自當遣人來,慎勿遣人往!善人難得,必且教羌人妄有請求,因以自利。不從,便為失異俗意;從之則無益。」興佯諾去。及抵郡,輒遣校尉范陵至羌,陵果教羌使自請為屬國都尉。公笑曰:「吾預知當爾,非聖也,但更事多耳。」

【譯文】

東漢末年何進(宛人,字遂高)與袁紹(汝陽人,字本初)計劃誅殺宦官,何太后不同意,何進只好召董卓(臨洮人,字仲穎)帶兵進京,想利用董卓的兵力脅迫太后。

曹操(沛國譙人,字孟德)聽了,笑著說:「太監古今各朝各代都有,只是國君不應過於寵幸,賦予太多權力,使他們跋扈到這種地步。如果要治他們的罪,只要誅殺元兇就行了,如此,一名獄吏也就足夠了,何必請外地的軍將來呢?若想把太監趕盡殺絕,事情一定提前泄露出去,這樣反而不會成功。我可以預見他們會失敗。」

果然,董卓還沒到,何進就被殺了。

東漢末年官渡之戰以後,袁熙(字顯雍,袁紹的兒子)、袁尚(字顯甫)兩兄弟投奔遼東,手下尚有數千名騎兵。

起初,遼東太守公孫康仗著地盤遠離京師,不聽朝廷轄治。等曹操攻下烏丸,有人勸曹操征討,順便可以擒住袁尚兄弟。曹操說:「我正準備讓公孫康自己殺了袁尚兄弟,拿他們二人腦袋來獻呢,不必勞動兵力。」

九月,曹操帶兵從柳城回來,果然,公孫康就斬殺袁尚兄弟,將首級送來。諸將問曹操是何緣故,曹操說:「公孫康向來怕袁尚等人,我逼急了他們就會聯合起來抵抗,我放鬆,他們就會互相爭鬥,這是情勢決定、必然的。」

曹操東征時,眾人擔心軍隊出盡之後,袁紹會從後面襲擊,如此一來,前進了也無法放手一戰,想後退又失去根據地。曹操說:「袁紹個性遲緩而多疑,一定不會很快就來;劉備剛興起,民心尚未依附,此刻立即去攻擊他一定成功,這是生死存亡的機會,不可失去。」於是向東攻擊劉備。

田豐(巨鹿人,字元皓)果然勸袁紹說:「老虎正在捕鹿,熊去佔有虎穴而吃掉虎子,老虎向前得不到鹿,退後又失去虎子。現在曹操親自去攻擊劉備,軍隊盡出,將軍您有雄厚的兵力,如果直接攻進許都,搗毀他的巢穴,百萬雄師從天而下,就像點一把大火來燒野草,倒大海的水來沖熄火炭,哪有不瞬間消滅的道理。只是用兵的時機稍縱即逝,形勢的變動比鼓聲還傳得快,曹操知道了,一定放棄攻擊劉備,回守許都。然而,那時候如果我們已經佔領他的巢穴,劉備又在外面在外夾攻,曹操的頭顱,很快的就高懸於將軍您的旗杆上了。可是如果失去這個機會,等曹操回國的話,他就可以休養生息,儲糧養士。如今漢室日漸衰微,萬一等到曹操篡逆的陰謀成了氣候,即使再用各種方法攻擊,也沒有辦法挽回了。」

袁紹卻以兒子生病為由推辭。

田豐氣得拿手杖敲地說:「得到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卻為了一個嬰兒而放棄,真是可惜啊!」

[馮評譯文]

曹操明白要得到天下,一定得消滅劉備。而漢中之役,卻因急著佔有隴地,而讓劉備有機會佔有蜀地。沒有採納司馬懿(魏溫縣人,字仲達)、劉曄(成德人,字子陽)的計策,是什麼原因呢?或者是天意吧?

曹操打敗張魯後,司馬懿說:「劉備以詐擒得劉璋,蜀人尚未依附;如今攻破漢中,整個益州都震動。如果乘勢進軍一定可徹底擊潰劉備。」

劉曄也這樣說。

曹操卻不肯。

過了七天,聽到投降過來的蜀人說,蜀中一天數十起變故,守將雖不惜殺人鎮壓,都控制不下來。曹操問劉曄說:「現在出擊還來得及嗎?」劉曄說:「現在蜀地已經差不多安定了,沒辦法打了。」

曹操於是撤退大軍,劉備佔領了整個漢中。

安定郡和羌人很接近,太守毋丘興上任時,曹操警告他說:「羌人假使想與中國交往,應當由他們派人來,你千萬不要派人去。因為好使者不容易找,派去的人一定為了個人的私利,教羌人對中國做種種不當的請求。到那時,若不應允便會失去當地羌人的民心,如果應允又對我們沒有好處。

毋丘興假裝答應而去,到了安定郡,卻派遣校尉范陵到羌,范陵果然教羌使自己請求當中國的屬國校尉。

曹操笑著說:「我預測必會如此,我不是特別聰明,只是經歷的事情多些罷了。」


研究人類社會未來的一門綜合性科學。是以事物的未來為研究和實踐對象的科學,從科技和社會的發展動態的研究,探討選擇、控制甚至改變或創造未來的途徑。研究範圍涉及各個領域。德國社會學家弗勒希特海姆(OssiP Flechtheim,1909—)1943年在美國首創。50年代後迅速發展。狹義的未來學是探討幾十年後未來社會發展前景的學科,以世界性、高度綜合性與遠期戰略性為特徵。廣義的未來學還包括預測研究,因而有人主張將廣義的未來學稱為「未來預測學」或「預測學」。

隨著高科技的飛速發展,明天日益向我們走近,它猶如一張從未來發來的解析度極高、細部相當清晰的照片。正因為這樣,本世紀中葉以來,未來學用科學預測全盤接收了傳統科幻作品的世襲領地。

到未來學,許多學院派學者都對它嗤之以鼻,認為那不過是些聳人聽聞的不經之談。在1986年發表的《信息崇拜》一書中,美國歷史學者洛扎克就對約翰·奈斯比特的《大趨勢》和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十分不以為然:這類圖書屬於當代文學的一個十分流行的領域,叫做"未來學",它是一個庸俗社會科學、星期日副刊通俗文學和預言的拙劣混合物。其特點是輕鬆愉快地描述未來世界,並把這種廣告宣傳抬高到學術研究的水平。

洛扎克把未來學稱為當代文學,這無非是說未來學不過是一些虛構的故事。

然而讓洛扎克哭笑不得的是,《信息崇拜》一書剛剛問世,許多人就把它當做另一種類型的未來學暢銷著作來看待了。

其實,未來學的重要價值不在於它是一種學,而在於它的話題是未來。正因為不同時代和不同身份的人越來越關注未來這個話題,所以未來學才成為五花八門的學科。不過,從未來學的發展史來看,它在通俗化或庸俗化的同時,也日益獲得了比較嚴密的科學形式。我們不妨看看那些比較著名的未來學家都是些什麼人。我們已經提到,19世紀以來的科幻作品是現代未來學的先聲。那時的科幻作者,包括凡爾納、維爾斯、貝拉米或查爾斯·里希特,都是些職業作家或二流思想家。但隨著未來學在二戰結束後真正開始登堂入室,未來學家的人員構成發生了顯著變化。那個曾經預測到地球同步衛星的英國人克拉克是一位從傳統科幻作家向未來學家轉變的過渡型人物。他不僅在大學中接受過系統的電子技術教育,而且成名時是一位皇家空軍雷達軍官。

在未來學誕生之初,它的主要奠基者大多是些社會學家。如德國未來學先軀弗萊希泰姆(O.K.Flechtheim)在40年代是柏林自由大學社會學教授;荷蘭未來學的奠基人F.波拉克(Fred Polak)是鹿特丹大學社會學教授;法國未來學創始人儒弗內爾(B.deJouvenel)最初學習法律,以後從事經濟社會學研究,曾在英國牛津、劍橋和美國哈佛等著名大學講授經濟社會學;美國未來學先行者之一麥克海爾(J.McHale)曾獲社會學博士,後來是美國休斯頓大學社會學院綜合研究主任。

這樣多的社會學家把目光轉向未來,這本身就是一個重要象徵。用波拉克的說法:

傳統社會學只關注從過去成長起來的現代社會。人類與其說生活在現代社會,倒不如說生活在未來世界。因此,我們更關注未來。應該看到的是,未來學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社會學專擅的領域。50年代以後,一大批在自然科學領域中成就斐然的專家躋身於未來學家的行列。如維納是公認的控制論創始人,美國著名赫德森研究所創始人之一赫爾默是一位數學家,提出地球村觀念的麥克盧漢也是一位電信工程師。至於包括羅馬俱樂部在內的許多未來學國際組織,其成員多是科學家和技術人員。科技專家的大量介入使未來學、特別是未來預測日益具有一種較為嚴密的科學表達形式。

當然,像奈斯比特、托夫勒這樣的未來學家主要是靠寫暢銷書成名的新聞記者,但正是這些人使當代世界的公眾真正感受到了未來的衝擊--未來開始成為當代人類意識的主宰。我們都記得70年代羅馬俱樂部成員米都斯(M.Meadows)曾用《增長的極限》一書震動了世界。儘管今天許多學者認為該書的看法過於悲觀,若干結論不無聳人聽聞之嫌,但它的確使公眾感受到,我們這個星球在人口、能源、環境等問題的壓力下已經變得步履蹣跚,我們的世界已經接近一個臨界點。

比爾·蓋茨和尼葛洛龐蒂等當代信息技術領域中的巨子也被歸入未來學家一流,他們不僅向傳統科技專家那樣研製產品,也不僅像傳統管理型專家那樣去經營企業,而且開始像暢銷書作者或熟練的廣告商那樣用網路=未來社會這樣的口號來轟炸當代社會,催眠當代讀者。他們猶如一群從未來向公眾走來的遊客,那些準備向未來移民的人們迫不及待地向他們打聽關於未來的消息。

未來學在國外,特別是西方開展得十分活躍。圍繞著世界性的人口、資源、環境等重大問題作了許多的預測和研究,並出現了所謂的悲觀論派和樂觀論派。

中國未來研究會結合四化建設中的新問題、新趨勢開展了多項預測研究工作,已在實踐中初見成效。


投資機構,投資者不是天天研究這些么,關注投資機構就行了


阿爾文·托夫勒 拜讀過一本他寫的 未來的衝擊,1970年已經展望出未來社會的許多趨勢


纏中說禪,股市裡謎一樣的人物,死之前基本預測准了上一輪牛市的大部分點位,還說過A股上萬點不是夢,拭目以待。


去翻翻」未來學「的書,大師呀,就是那些未來學家唄。

當然,他們對未來的預測對不對,很難說。

歷史上差不多很多預言家都被證明預言得很偏,因為未來這個東西實在是太難說了。


推薦閱讀:

全球能源互聯網在未來實現的概率有多大?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如何看待未來學家科茲威爾在《奇點臨近》中的觀點?
太陽系中除了地球,哪個天體的探索科學價值最高?

TAG:未來學 | 科技趨勢 | 方法論 | 預測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