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人喜歡聽別人道歉,但是別人道歉後又喜歡奚落,那要怎麼樣才能讓大多數中國人滿意?


中國曆來傳統是attitude is everything,說得不對,態度誠懇就行,犯了天大的錯誤,認錯就行。所以認了錯,對方就應該開心的接受,不接受就是沒有風度,就是小肚雞腸。

這裡不得不引用一句道明寺的名言:道明寺說: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警察幹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只是這一次,偏巧被道歉的一方也不是自詡高尚的人……


真心道歉的人願意接受奚落。只要喜歡奚落的人奚落完以後能開心,真心道歉的人就會滿意。


道完歉你就裝天然呆,什麼都不要想,對方撈回了面子心裡爽了就行。


沒有錯的話何必道歉

要道歉就真心實意別怕人奚落

道不道歉決定權在你

是不是接受道歉並寬容的決定權在別人


原因是出於自卑,通常這是病根,自卑的人,或者我們說的那種自尊低的人,最喜歡奚落別人,讓別人感到自卑。

以現代社會的主流觀念來看,讀書如今似乎已經成了考學就業或升職加薪的一種功利化手段,故如此一來,對於那些不需要這些功利的人,讀書就成了一件「沒有用」的事。但如果拋開中國「以證兒看人」的體制不談,單單從讀書的本來意義出發,人們閱讀學習,必定還是為了自己,不僅是為了獲得知識,能夠讓自己知書達理,同時也是為了完成人格,提高內心的尊嚴,成為一個有品位有檔次的人。

至於為何讀書可以提升人的尊嚴,這個依據從何而來,我們只消看看那些低自尊的人平時有著怎樣的典型行為就能一清二楚了。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身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低自尊者,這些人的特徵通常都有這樣幾點,即表面傲慢自大,而內心卻消極自卑,這樣的人你但凡讓他們懂得一點、得到一點炫耀的機會,他們必定會帶著抬杠鬥氣的態度,以說教的口吻朝人大講粗淺鄙陋的話。而他們之所以會跟人長篇大論,也必定是你之前的哪句話,讓他們覺得「你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但每次待他們「說教」完,你卻發覺,是這些傢伙根本就沒理解你之前所說的話,只是聽到了一些零碎的單詞殘句,便草草下了定論,然後興奮不已地把你劃分到「傻子」的行列,急忙對你展開攻勢,瘋狂挖苦。故而我們說,這些人很多時候會活得像個自欺欺人的夢遊者,因為他們只能聽到自己想聽的話,只想把別人看做自己想讓他們成為的人;這些人內心十分脆弱,沒有擔當,極怕被人鄙視或責怪,所以自己出了什麼錯,他們總是習慣性地推卸責任,甚至栽贓誣衊,通過陷害他人來保全自己;他們不願付諸努力,卻都想貪享只有努力之後才能得到的果實;他們沒有真才實學和過硬的本領,但卻總愛裝博學,擺架子;他們總想顯示自己的了不起,但卻從不試圖通過正當的方法提升自己的高度,而是靠種種手段拉低其他人的高度,來凸顯自己的高度。以上這些特點,如果用一句話簡單概括,就是「低自尊的人最喜歡看別人不如他們的樣子,也最喜歡讓別人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當年魯迅先生便著重批判過國人「愛看戲」的毛病,而且這種毛病全然已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即哪怕自己身邊沒有戲,他們也要造出一場戲來達到娛樂自己或安慰自己的目的。像祥林嫂的故事就講了國人這樣的心理特點,如果把那部小說中的相關情節轉換到現代,我想它很可能就是類似這樣的生活寫照:一個學生考試,他考完非常不安,怕成績差挨打,於是另一個自我感覺考得很好的學生便「聞味」湊過來,專門找他對答案,替他估計分數和排名,然後再幫他猜測父親會怎麼打他,用什麼樣的狠毒方式,讓他提前做好怎樣的準備。總之就是怎麼能讓對方焦慮慌亂他就怎麼演,只要看對方被急得團團亂轉,他就覺得舒心松暢。這點同樣也突顯了國人喜歡貶人抬己的醜陋惡習。

我們中國社會歷來都不乏自尊低落的人,人自尊弱,內心就缺乏對自己的認同,在與人交際時,便會惴惴不安,總怕什麼地方被對方看不起,為何我們社會中總有一群人動不動就恐慌性地吹牛,恐慌性地貶低他人,因為貶低、指責或蔑視,往往都是師長對小輩、領導對下屬、老大對小弟、地位高的人對地位低的人才有的態度,所以他們總覺得這樣可以使自己顯得比別人高大。但事實上這種行為卻很難達到他們預想中的效果,因為它在旁觀者眼裡實在太過刻意、太過顯明了,這就像我們每個人都能看清認透的,一個真正有能力的、經常受到他人和自己認可的人,他是不可能用這等招人恨的低劣手段來偽裝自己的;一個人,哪怕他心中有丁點的穩重坦蕩,他也是不至於對「我比你強」這種意識上的勝利這般如饑似渴的。

除此之外,自尊低落,還會損壞人的思維觀念,封閉人的心胸和眼界。從前我有個朋友,他這人總喜歡一碰到許久不見的老同學、老同事,便馬上不加掩飾地問人家「你現在掙多少錢啊」、「你結婚了沒」、「什麼時候生孩子啊」,如果人家說沒有,他就開始用種種損話擠兌人家。但如果坦率開闊地看,你肯定知道,這世間每個人都是有自己了不起的一面的,有些人畫畫很好,有些人體育厲害,還有的人職業技術很強,如果在交流相處中,別人不拿自己的所長與你比較,你又憑什麼拿你不上檔次的小滿足來譏損別人呢?難道這不就是人常說的「卑微之人必有齷齪之心,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么?

我相信,在人的「齷齪」和「可恨」當中,必定摻雜著愚昧和野蠻,而愚昧、野蠻則往往緣於人心的饑渴。就像生活中所反映出來的,一個精神飽滿的人,他很少會在精神層面有求於外界,但一個空虛的人,他不僅會向外界索求,而且還要生拿硬搶,傷及無辜,畢竟搶掠就是搶掠,不管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既然有搶掠,中間就必定有野蠻、有暴力、有損人利己、有欺辱不公。此外,我們也可以用中醫的哲學來解釋這點,中醫講求「陰陽平衡」,即一個人,只有當他的身體處在「零點」的時候,他才能保持在健康平衡的狀態,但現在我們很多人的精神卻都是嚴重空虛、嚴重「赤字」的,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回歸健康,他們的內心都會本能地要求得到認同、得到尊重,但是在這個急迫的狀況下,他們又沒有任何真正值得拿出來展示的特長,所以也只好通過物質滿足和貶人抬己來撫慰那顆卑微殘破的心。

低自尊所造成的觀念歪曲如今正嚴重干擾著人們內心本真的自然秩序,因為這種觀念,婚姻嫁娶,兩性結合,更多不再以感情為主;土豪劣紳街頭撒野,仗勢欺人,幾乎已成了司空見慣的社會常態;為了房子和拆遷費,一家人往往斗得死去活來、六親不認;就連在校的學生也慢慢變得物質世故,有些孩子可能連小學都沒畢業,就開始拿有錢沒錢相互挖苦嘲諷。

從前媒體報出過一條新聞,說一個大學生因為沒錢請女友看3D電影,被女友甩了,後來男的過了數年,通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拿到了有面子的月薪,於是專門找了一天,花了半個月的薪水把當天中午北京所有的IMAX影院都包了下來,以示對女友的報復。事情一出,馬上受到了網友們的廣泛熱議。新聞評論里很多人都在說男的勵志,應該感謝那女友,也有人說男的心眼兒小,這麼久的事還掛在心上,種種觀點不一而足,但在幾千條的評論中,就是沒有一個人對這個男人的價值觀提出異議。價值觀是決定一個人行動方向的主要因素,如果一個人被人嫌棄沒錢就受傷成這樣,這不恰恰說明了他是個只以金錢衡量成敗的俗人么?這種把掙多少錢當做個人最大價值體現的人,真的能把日子過得精彩豐富、把內心修得厚重充實么?他這樣做真的能做到「復仇雪恥」么?多年前他遭到一個物質主義者的狹隘評斷,今天他再用跟她一樣的狹隘觀念,加倍重現她做過的蠢事,難道這不是個人建設的直線倒退么?人走在匆忙的人生路上,如果有一天自己不慎挨了一隻腐臭喪屍的咬,你需要做的必定是自我消毒,然後儘快找到屬於自己的路,但這個人所做的事卻是任之傳染,然後通過長時間的磨礪,變成一隻更大更臭的喪屍再原路殺回來,以同樣的方式大啃對方一通。

因此說,這樣的事我認為它跟這個人是不是愛記仇是毫無干係的,這種觀念歪曲的奮鬥也全然談不上「勵志」,這就像人們不會拿神偷大盜的奮鬥歷程去教育孩子一樣,一艘船打造得再精緻,如果開船的人是個海盜,那它也不過是艘去燒殺劫掠的海盜船。這件事的本質就是這樣的。不過這樣的結果倒也符合如今的世道,因為我們的社會就是嚴重物質化的,一個人,不管他(她)的富有是賣淫得來的,還是販毒、詐騙得來的,也不管他的觀念、思想、品德、動機如何,只要他有錢,那他就是會受到很多人的妒忌與欽羨。或許也正因如此,這則新聞的大多數評論者才會把這個「報復男」的行為認作是一種積極勵志,一種學習的榜樣。

但歸根到底,就人的一生而言,物質永遠是最初級的境界,當人達到了一定的生存標準,有追求的人便會邁向更高的精神層次,通過完成或追近本心的夙願來詮釋自己的生命,締造、展現生命的價值,但有的人卻一生只能停留在基礎的層級,有了一百萬,想二百萬,有了千萬,想一億,永遠在這個死循環里掙扎徘徊,既不關心文學藝術,也不在乎內心的整潔完善,即便到了離世前的最後一刻,這些人也依然弄不清自己為什麼來到世上。文/阿馨 我的更多專業文章,請搜索「阿馨 新浪博客」


道歉是為了自己,為了表達自己的歉意。

對方諒解與否,別人奚落與否,都是他們的權利與自由,隨意。


真心道歉就好,沒必要讓他們都很滿意。


這隻能說明你道歉不夠真誠,連道歉聲明裡都藏著壞心眼的人,不奚落豈不是侮辱了自己的智商?


推薦閱讀:

對於中國人來說,現在是否是「非法」移民美國的好時機?
為什麼網路上一些人的言論顯得比較狂妄自大?
中國人為什麼不喜歡自己的國家,對中國現狀和未來沒有信心?
如何看待唐納德·特朗普首次邀華裔登台,稱「我愛華裔美國人」?
阿瑟·史密斯、羅素、魯迅、柏楊描繪的中國人的形象與性格在今天的中國仍存在嗎?這些特性是中國人獨有的還是被誇大了?是否決定或影響了今天中國政治現狀、利益格局或遊戲規則的形成?

TAG:中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