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歷史上會出現先進文明被落後文明徵服的情況?

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印度雅利安人的入侵,還有羅馬帝國的滅亡,以及中國宋代和明代末期的慘劇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野蠻人入侵在全球史上主要有三個階段,這幾個階段野蠻人入侵成功的原因並不完全相同,其次,野蠻人入侵併不一定造成了文明上的退步,尤其對於歐洲文明,新世界的發展多是建立在舊世界的廢墟上,橫跨歐亞大陸的游牧民族建立的帝國在某種程度上也帶動社會的發展,國人這些年有對宋朝的翻案之風,但其實社會發展的停滯並非完全是蒙古人入侵造成的。

回到這個具體的話題,最早的一波野蠻人入侵是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200年間,從赫梯人進入小亞細亞開始,閃米特人對中東的佔據,亞該亞人對希臘的侵略,以及你提到的雅利安人,包括中國的周朝和他受到的攻擊,這個階段野蠻人入侵有兩個特點,一是他們掌握了鐵器的冶煉技術(除中國人以外),冶鐵技術是從小亞細亞發展出來,並隨著赫梯帝國滅亡後四處傳播,而原有的古代文明卻因為青銅的昂貴和貴族私有而顯得戰鬥力低下;其次是游牧民族入侵後仍會被新的部落攻擊,比如中東的亞述和更早的赫梯帝國,這是因為在那個時代,由於生產力的限制還很難出現一個絕對強大的帝國,周朝對於商文化而言,也很類似於游牧民入侵,但又受到周圍蠻族的不斷攻打。這個階段的野蠻人入侵催生了古典文明中最璀璨的希臘城邦,這裡不多說。

第二波野蠻人入侵是3-6世紀,這個階段上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是經濟決定論,也就是說技術上的種種限制成為了農業文明無法突破的最高限度,細節可能還包括帝國社會對勞動的否定、哲學和工匠的割裂等等,因此在生產率達到上限後,人口增長帶來社會的沉重負擔,更不用說建造、婚葬和供養軍隊,同時,外部的游牧民族逐步定居在帝國的邊境並不甘心只是作為奴隸或僱傭軍。於是日耳曼人、波斯人、斯拉夫人、維京人、匈奴人、突厥人紛紛登上歷史舞台。這波浪潮宣告著古典文明的覆滅,而進入中世紀時代。而中世紀文明使得歐亞大陸呈現整體化,後世商業、技術、宗教的聯接證明這並不完全是文明史上的悲劇。

好吧,第三波是蒙古人,他們太強大了,加上各帝國體制內存在的問題,他們成為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帝國,而他們也促進了歐亞大陸內有益的聯接和交流,比如蒙古統治期內中國發明的向西傳播,火藥,印刷術,絲綢,煉鐵高爐等。反之亦然。至於清朝,似乎沒有被當作過野蠻人入侵,主要是由於此前其領地的漢化和經濟已經高度發達。


樓上的長篇大論都廢話太多。其實像「先進文明被落後文明徵服」這種的問題,真的很容易解釋。一言以蔽之:但有奢侈之心,便無進取之意。


這個現象我也發現了,所以曾進行過一些思考。

雖然我的歷史知識不太多,但也共享一下自己的想法吧。

人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先進文明,或者至少提問者所指的先進文明應該是指物質相對豐富,精神生活相對比例較大的文化形式。

而相對的蠻族也並非一無是處、鑽木取火那種野蠻人,而是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但精神生活不夠豐富,仍奮鬥在與大自然戰鬥的第一線上。

如果你同意我上面對兩種文明的定義,那麼我們就分別看一下兩種文明的主要區別:

先進文明,因為他們已經擁有了相對豐富的物質,所以除了邊界和部分尚未開發的地帶之外,其他地區已經失去了自然的本來面目,成為了適宜人們生活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由於安逸舒適的生活,人們的戰鬥能力、生存能力、武器的裝備狀態等都屬於較低的水平。

而蠻族,因為仍然奮鬥在與大自然戰鬥的第一線上,全民的意志力、環境適應能力、戰鬥能力等都因為日常得到的鍛煉而相對高昂。

在這種狀態下,兩者交鋒,蠻族相對佔據優勢。

另一方面,因為先進文明中大多數民眾生活優越,也就使得他們更加惜命。而蠻族因為死亡是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常事。所以,對死亡的態度也沒有那麼謹慎。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所以打仗的時候最可怕的是不要命的。在這方面蠻族的人更能捨生忘死,所以又勝了一局。

同樣因為生活水平的差距,先進文明因為害怕失去,所以可能無法做到破釜沉舟、玉石俱焚。對他們來說,即便打贏了,也是勞民傷財卻得不到什麼。(蠻族那裡能得到什麼戰利品?)所以,並不願意去戰鬥。

而蠻族因為原有生活水平的低下,對富庶資源的渴望和慾望會非常強烈。有一種「打贏了,我可能得到更好的,打輸了,也不會比現在更糟。但是不打,則一定不會更好。」的思想。基於這一點,任何一個有些邏輯思維的人也會決定拼一下。

從這一點來看,士氣上,蠻族又佔了上風。

最後一點,先進文明基本脫離了人與天斗的局面。但因為進化的原因,人的本性是好鬥的。所以就進入了人與人斗的階段。各種腐敗、貪婪、窩裡斗都會換著花樣地層出不窮,最終在人與人斗的過程中消耗了自己本應該具有的財富、人心以及戰鬥力。

而蠻族因為仍處於人與天斗的階段,人心相對團結,也沒有太多內耗。當戰鬥的矛頭從指向大自然轉為指向正忙著自己打自己的先進文明時,自然勢如破竹、馬到成功了。

雖然先進文明在技術上或許會佔有一定優勢,但在面臨人的問題上的劣勢時,技術差距就根本不是問題了。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拙見,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參考。


文明和生產力不一樣。高度的文明不能轉化為生產力戰鬥力,就註定被更強大的侵略。但是這種侵略是物質性的。相反,弱勢的一方較高的文明程度可能對入侵的「蠻夷」產生文化的「侵略」。所以中國史上常常把入侵的外族同化掉。侵略可以是地域的,人種的,也可以是文化的。


在我看來這些文明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沒有一個是很先進一個很落後的。一個文明也許文化方面要領先一點,但是另一個武力強,這就決定了被征服

真正的文明差距,比如歐洲人到了美洲,印第安人直接被滅了。再比如閉關鎖國的我們老祖宗,農耕文化的中國被工業文明國家侵略,這才是先進文明干翻落後文明的好例子


諾貝爾學者也可能被街頭潑皮一啤酒瓶敲進醫院。這不叫「征服」,叫「破壞」。


其實是因為大家都注意到了,所以才覺得「往往」吧。先進的文明在歷史中留下的痕迹太多了,因而它們的覆滅格外引人注目。事實上每個先進文明在發展的時候都征服了不知道多少的蠻族,打贏了不知道多少與蠻族的戰鬥,但那些蠻族恐怕在歷史上連個名字都沒留下。

另一方面,很先進的文明,被更先進的文明給征服了,這樣的例子也有不少。


這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宋朝,內耗嚴重,由於唐末五代藩鎮割據嚴重,宋朝力求加強中央集權,吸取唐亡教訓

1)政府收地方軍權,編禁軍,將兵分離,地方戰鬥力大大下降

2)派文官,設通判,重文輕武,對蠻族入侵往往都採取和談政策

3)地方的大部分財政都交付中央,地方沒有剩餘的財政支出維持軍隊正常的訓練,戰鬥力極低

綜上所述,這種政策,必定造成外強中乾,即使農耕文明再發達,耕作技術再先進,也只是經濟的發達,而經濟發達所帶來的結果,也就是更加促進了游牧民族掠奪你,侵略你的決心和慾望。


無論是一個文明還是一個政權,它的生命力是有限的,就像每個人要經歷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一樣。

有的文明因為佔據較好的自然條件,發展速度比較快,就能夠孕育出更豐碩的文明成果,也就是你所說的先進文明。另一些文明的條件不夠好,導致發展速度遲緩,產生的成就不高,就是你所說的落後文明。

當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須建立政權來鞏固自身,更合理地分配資源和人力。文明的屬性在很大程度上集中體現在這個政權身上。這導致我們往往以一個政權來代替一個文明,這其實並不嚴謹,甚至經常導致錯誤。

政權的存亡是由它的經濟運轉和對權力的獲取與分享來決定的,當它處在經濟衰退、無力養活自己的時候,它就會衰弱死亡;當它獲取權力、分享權力的管道被截斷時,它就會分崩離析。

文明的興衰則不同於此,健康的經濟模式和穩固的政權結構是文明勃興的基礎,但僅有此還不夠,還需要有核心價值不斷引導,文化上才能有突破。一個沒有創造獨特文化、不能佔據時代鰲頭的文明,很難被稱為一個輝煌的文明。如果一個文明的人民被迫放棄了原來的核心價值,不得不按照其文明的他規則去生活,那麼這一文明最終就被征服,甚至是被消滅了。

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由於人類能力的局限,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出現過地區代表性文明,這些文明未必總是一個政權,甚至未必總是一個民族,但只要文化的特性不終止,那就可以被認定為一個能夠一脈相承的文明。

隨著世界進入全球史階段,經濟聯繫加強了不同文明之間的碰撞,這是一個殘酷的自然選擇過程,只有領先時代的文明能夠生存下來。誰是領先時代的文明呢?誰為人類貢獻了新方法(科技革新)和新規則(政治變革)誰就是弄潮兒。如今是全球化的時代,儘管世界上還有這麼多政權,但是我們同屬於一個正在孕育中的文明:全球文明。

區分清楚文明和政權,對我們下判斷很重要。政權是文明發展的一個基礎,二者不能劃等號。

(由此觀之,現在看到各位的回答,都是講政權的更替,沒有人談到文明本身。軍隊的戰鬥力屬於政權的一部分,戰爭是獲取權力的眾多管道之一。真正能征服另一種文明的,只有一種武器:優秀文化。

按照我的標準重新審視一下你們說到的歷史進程,其實從來沒有先進文明被落後文明徵服的事情發生。因為先進與落後本來就是一個結果,活下來的先進,被淘汰的落後。

汝所言者不過竊國事耳。)


歷史上的先進文明都是農耕文明,而所謂的蠻族都是游牧文明。按照湯因比《歷史研究》里的闡述,其一個文明的衰敗,外因多是由於蠻族入侵,一個先進的文明最終都是落後的文明所擊敗,而不是現代意義理解上的落後就要挨打。這是為何呢?

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衝突時歷史研究中繞不過去的。判斷一個文明的先進程度是看它的社會分工的細化程度,生產力越發達,社會分工越細化,從事物質生產的人數越少,從而能讓一些人有閑暇來從事藝術生產和政治生活,其文明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上層建築上,而維持農耕文明的經濟基礎,靠的是精工細作,改進生產工具,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來減少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而農業生產的進行,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一旦開戰,農業生產就會遭到破壞,經濟基礎很快便被瓦解。而游牧文明恰恰社會分工粗糙,時刻處於一個統戰狀態,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小,在戰爭中遭受到的損失也小,自然也更傾向於通過掠奪的方式來獲得生活資料。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開戰,農耕文明通常屬於守勢,而戰爭通常發生在農耕文明的區域內,生產人員參戰,生產設施被破壞,由於武器生產的增加減少了農具數量,經濟基礎一旦破壞很難恢復,在持久戰中就會被慢慢耗死。所以像中國,羅馬,古希臘都會通過消耗大量資源修建長城,避免蠻族入侵。

禦敵於國門之外,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戰爭在哪裡打,當時承受的戰爭損失就越大。所以漢朝,唐朝要西域設立都護府,美國要在全球設立基地。


因為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不要命的玩死光腳的,當野蠻人穿起鞋子後,另一批光腳的就過來把他們砍了,請參見大金把大宋打個半死,蒙古人把倆人都滅了


如果將人類史分為三段時期,我以為應該是狩獵採集時代、游牧農耕時代和工業信息時代。如果文明程度是指人類生產生活的效率,那按文明程度排序,後時代較前時代更文明,如再細比也是,採集比狩獵更文明,農耕比游牧更文明,數字化比機械化更文明。

但是,在工業時代以前,有文明優勢的一方,未必就代表對文明劣勢方有軍事優勢,比如農耕國家對游牧國家。

在農耕時代,大多數農耕國家九成以上人口都是職業農民(也有極少例外,比如瑞士,由於物產貧瘠,工業時代以前的瑞士出口最多的就是職業僱傭兵,這些有著日耳曼血統的天生戰士,深受全歐洲僱主(主要是王室貴族)的歡迎,在精密機械儀器出現之前,這些在刀口上混飯吃的瑞士爺們兒可是為祖國鄉親們賺外匯以糊口的最大指望,扯遠了。。。)絕大多數農耕國家都養不起大量的常備職業軍人。即使軍事強大的古羅馬和秦帝國也是如此,大多士兵在戰爭動員之前都是種地的,那些史書上傳說的幾十萬人甚至百萬規模的軍隊,應該一多半是運糧的後勤部隊,而真正可用來衝鋒陷陣的也許還不足總兵力一成,要知道騎兵弓箭兵這些真正有強大戰鬥力的兵種,不僅需要很多錢裝備,還需要選材和時間訓練,能挽強弓且有準,既不是練一天兩天就行的工夫,也不是隨便拽個男人就是那塊料的。就算是肉搏的步兵,首次上陣的農夫,也多半是白吃糧的刀下鬼,那些有過多次肉搏經歷存活下來並憑藉肌肉記憶本能反應熟練出殺人技巧的老兵油子才是步兵精銳。這些傢伙以一敵十個新兵,絕無問題,若有一千,很有可能殺得上萬烏合之眾落荒而逃。

以上這些擁有突出戰鬥素養的關鍵戰士,若全變為常備職業軍人,哪怕只佔全國人口十分之一,相對落後的生產力也會導致有不少百姓餓死。對於農耕國家來說,多出一個士兵,就意味少了一個農民,少個生產者多個消費者。此消彼長,再強大的農耕帝國動員幾十萬人口進行軍事行動,戰爭期間也必然糧食減產,長期持久戰對於農耕國家來說,無疑是國力的巨大消耗。

另外,農耕時代落後的交通運輸方式,也不利於農耕國家集中動員戰爭資源(無論是人、畜、物)。也就是很難在短時間內集中全部國力迎敵。

而對於文明劣勢方(狩獵游牧國家),如蒙古人維京人,情況就不同了,對他們來說,對外作戰掠奪,是比狩獵游牧更高效更有收益的生產方式。而且,他們日常的生產生活動作(以船渡海騎馬射箭擒殺野獸),離農耕時代的軍事技能相去不遠(起碼比播種拉犁接近多了)。和農夫相比,牧民獵人算得上半個職業軍人了。

再有不得不說,直到一戰之前,騎兵對步兵都有巨大的軍事優勢(機動性、通過性、殺傷力、威懾力),從這一點上,不論是天生騎術還是馬匹數量,游牧國家都對農耕國家有優勢。尤其是高度文明的農耕國家都有平原多的特點,平原簡直就是騎兵的最好舞台,當年蒙古鐵騎止步中歐,主要就是因為東歐草原到頭,溫帶海洋氣候造就的大片森林擺在面前。

然而,當人類社會進入到了工業時代,更文明(擁有更多知識更先進科技和生產力)一方就等於擁有了巨大的軍事優勢,比如,滑膛槍普及之後,導致騎士階層沒落,因為扣動扳機顯然比拉百石強弓容易多了,殺一個人的活兒,以前需要個天賦異稟的壯漢經過訓練,而現在就連個婦女也能做到,只要發她把槍就行了。

工業時代更高效的耕作,可以保證養活更多的非農人口去從事專業工作,比如職業軍人,而職業軍人的戰鬥素養可絕非農耕時代的業餘兵可比。

另外,工業文明的成就(先進的武器和交通運輸工具等),使國家動員戰爭資源、集中國力的效率大大提高,還降低了普通百姓成為軍人的體力門檻,抬高了成為軍人的知識門檻(不識字的大老粗肯定開不了飛機潛艇操作無線電雷達),而知識絕對是更文明一方的優勢。

所以,近代以來,還有落後文明徵服先進文明的例子嗎?


一般來說,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精緻的東西不穩定。

人類文明也只是宇宙長河中的一朵浪花,最終都是要歸於沉寂。


如果你玩過文明這款遊戲就簡單了,一句話:敵人利用領先關鍵科技(冶鐵,火藥,鋼鐵,蒸汽機等)所帶來的戰力提升對更加優先發展經濟文化外交信仰的你進行了突襲,然後一波流帶走。


這事應該分開政權和文明,就能看清楚。

你的問題應該改成「為什麼歷史上會出現先進文明的政權 落後文明政權征服的情況?」

特別是滿漢蒙的事,被戰勝的只是政權而已,我沒有看到文明被戰勝。世界上文明被戰勝的有太多,但中華文明不在其中。

政權只是文明中某時間段的統治者代表,被戰勝只能說明該政權的政治環境走下坡路走的厲害而已。政權不穩的時候,亂七八糟的農民起義軍都有機會,更不用說當初也是在混戰中勝出、並且已經有相當根底、正蓬勃向上的別國政權。

宋中間還雄起過聯合金把曾經牛逼哄哄的遼乾死了呢。遼之所以被乾死又跟他後期政治腐敗息息相關,七十萬大軍去打完顏阿骨打二萬軍都敗回為啥?後院有人造反。表面是軍事戰敗,核心是政治腐敗。

華夏民族和北邊一直處於戰爭狀態,為什麼呢?北邊游牧民族多,冬天天寒地凍日子苦逼,能夠在南面秋收的時候,拖家帶口來干一票是改善生活是絕對值得一搏的。風險還很小,因為北面戰線無論橫向還是縱向都很長,一旦你追,他又跑老遠,地廣人稀的你連人都找不到。這種狀態下,中原政權總有腐敗懦弱的時期,如果恰逢對方明主在位,很容易就吃一次敗仗。鐵木真、完顏阿骨打、努爾哈赤都是不世出的人傑,特別前二位,根本不是我宋X宗可以比的,加上歷朝歷代積累下來的一些問題,想搞得煥然一新談何容易(想想我們現在的改革就知道了)。我朝宋X宗唯一的優勢可能在於平台大、底下能人聰明人多,智力和經驗歷史流傳積攢比較多;問題是,不會利用不會玩這些優勢,再大的優勢也發揮不出來;到了打仗開始比拼綜合實力(表面看是軍事實力,其實內在是以政治為主導的綜合實力)的時候,就慫了。

敗仗的結果就是更換統治者而已。好比老蔣戰敗跑到台灣去,你不能說是中華文明戰敗,只是作為統治者的老蔣戰敗而已,咱該吃炸醬麵吃炸醬麵,該吃火鍋和六味地黃丸的繼續吃火鍋和六味地黃丸。我沒看到中華文明被落後文明戰勝的例子。

相反,在沒有戰爭的今天,好不容易從中藥裡面提個青蒿素治個瘧疾,還有人趕忙跑出來證明這跟中藥沒有關係,這才是文明被征服的氣息

------------------------------------------------落後文明vs先進文明--------------------------------------------------------

取勝概率並不大。因為偶爾取勝了,毀壞性比較大,所以大家都覺得怎麼怎麼樣。還因為被毀壞的一方有文字記錄,話語權在乃們這裡。

首先說明這並不是「文明」之間的戰爭,而是處在兩個文明之中的政權的戰爭。

冷兵器時代,其實兩個文明之間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權重當中,「文明」的比重並不大。「文明」有影響的是兵器、裝甲、戰法,兵器裝甲與其說是文明決定的,倒不如說是錢決定的。戰法是長期形成的但卻是瞬間可以學會的,比如胡服騎射,比如圍點打援。這樣,文明所代表的積累優勢也就很小。

剩下的就是軍隊人數、訓練和作戰經驗,後勤保障。冷兵器時代,還特別講究一個東西:士氣。

------------------------------------------------先進文明vs落後文明--------------------------------------------------------

先不說熱兵器時代,什麼整一個下一代坦克,任你人肉爆炸都沒事、什麼下一代飛機一架干二十架、什麼薩達姆全世界第四大陸軍瞬間強擼灰飛煙滅。

即使在冷兵器時代,先進文明政權乾落後文明政權,取勝概率依然十拿八穩。唯一的問題是遠征,補給跟不上。

原因是無論軍隊人數、後勤保障、經濟支撐、兵器裝甲、戰法和從業人員專業性哪個因素來說,基本都是勝出的。還沒打基本就已經勝了------只要該「先進文明」統治正常。統治正常時期,秦、漢、唐都把北方趕得遠遠的找不到人為止;唐更是先後滅了東西突厥,不然版圖哪有辣么前所未有的大。

看西班牙人戰阿茲特克。這是冷兵器佔主導、正預熱熱兵器時代的經典案例。這場戰爭中,阿茲特克人主場,不存在後勤保障跟不上的問題,不存在軍隊人數不夠的問題。但是阿茲特克皇帝都被人家玩弄股掌之間,最後還被玩死了。

再過二百多年,進入准熱兵器時代,再看英國人鴉片戰爭中戰我大清朝。。。面子都丟光了。典型的先進文明對落後文明的不對稱戰爭。英國某公司只派了幾千人,我方派出10萬人,結果人指哪打哪,打哪哪殘,戰爭結束時只陣亡69人。


得人頭者得天下。至於文化先進不先進,歷史是無所謂的。


所謂的蠻族,一般是當時的富裕地區對他們的稱呼。但是蠻族並不真的像動物那樣,相反,他們的社會組織往往更加有效,尤其是在軍事上。而且,他們一般善於學習,會很快從文明人那裡學會各種技術。


很正常哦,因為「先進」的文明一般指的是結構複雜、層次多樣,而這和打仗成敗沒有直接關係。就像「先進」的大型動物往往被「落後」的細菌殺死。


吃不飽才想著打仗,才想著去別人家弄點吃的。吃飽穿暖了要麼飯飽神虛,要麼就思思淫慾好了。


大家的目光都局限於國內和古代史,實際上文明和野蠻的爭鬥,貫穿了整個人類文明史,

近了說,二戰,和之後的冷戰,難道不是一次文明和野蠻的對抗戰爭么?

文明代表美國vs蠻族代表納粹德國、蘇聯。

甭說德國、蘇聯野蠻所以科技就不發達,經濟不昌盛。他們的成長力、抗擊打能力比美國強得多。

但野蠻之所以叫野蠻,就是因為他雖然一時強,但是活不久。野蠻要是也像文明一樣代代傳承活個千兒八百年,那就不叫野蠻了。

索性老美勝了,否則想像下地球全黑全紅的情景。咱祖輩都經歷過了已經。


推薦閱讀:

導致羅馬軍團在條頓堡森林戰役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有哪些歷史劇毀人三觀?
撞球為什麼擺成菱形或三角形的?
如果斯巴達克斯推翻羅馬共和國的統治,歷史會如何變化?
如何評價@小屋住不下 所著的《重建大陸》?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