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分析哲學對抽象實體(Abstract Entity)有哪些討論?
最近在讀Sam Cowling的Abstract Entity一書,感覺十分有趣,但是印象中知乎上好像沒有很多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同時又覺得某些前輩應該關注過這一問題),就來問一波,我自己之後可能也會寫個回答。
借用Cowling對於抽象實體的定義(當然也有爭議)限定一下題設概念:
一個抽象實體是:
1. 不具有在世界中的因果聯繫的(Lack any casual role in the world);
2. 不具有時空位置的(Lack spatiotemporal location);
3. 可以以一種不同於具象實體(Concrete Entity)的方式被認知的(Epistemologically accessible);
4. 獨立於心靈的(Mind-independent)。
書沒有看過,只看了一下目錄,考慮的的是一些全局的問題,非常詳細了。
不過可以提一句,傳統討論中 abstract entity 的候選項主要是 properties 和 mathematical objects。在今天這個列表被大大加長了,還有 propositions/ states of affairs/ (modal) facts/ moral facts/ semantics 等等。全局的討論當然適用於它們,但它們每一個都有其特別的部分,分散在各個具體問題里
看到有對抽象實體問題的關注,和自己最近研究的東西相關,忍不住來答一下。個人而言,我沒有讀過Cowling的書,所以不評價。我自己的關注點主要在空名(empty name)領域,包括虛構名字(Holmes)、神話名字(Santa Claus)和理論假設名字(Vulcan)等。為了在堅持直接指稱理論精神的同時,解決空名日常的有意義(meaningfulness)問題,有一派理論家認為空名和日常專名一樣都是有指稱的,不過空名指稱的是虛構對象(fictional objects)或抽象對象(abstract objects)。關於這些對象的本性的討論,可以大致分為三類:
創造論(Thomasson 1999),認為這些虛構對象是作者活動創造的;
Neo Meinongianism,堅持梅農的刻畫原則:對於任一性質的集合,存在一個對象滿足這些性質。甚至承認non-existent objects(既不具體地存在,也不抽象地存在)。其中,按照抽象對象如何滿足性質的不同解釋,又可以分為三類: Zalta(1983,1988)的encode/exemplify properties, Parsons的nuclear/extranuclear properties,以及Modal Meinongianism (Berto 2008,2012,Priest 2005)認為抽象對象是在其他可能(不可能)世界,而不是在現實世界,具有某些性質;
綜合派(syncretism),將上述兩者結合起來,代表人物Voltolini(2006,2015)。
當然,這裡的論述涉及的主要是虛構對象。正如另一答主所說,抽象對象的討論涉及到的細分領域很多,有比較一般性的討論,也有具體領域內的討論,如Zalta公理化對象理論就是一般性的討論,他近些年也有比較新的與模態梅農主義、偽裝(pretence)理論的互動。個人比較關注的是propositions和fictional objects,關於前者的討論也有很多(Schiffer 2003,King 2007,Soames 2015, Peter Hanks 2015,King,Soames Speak 2014以及其他看不完的文章)。最近幾年就以Schiffer和Thomasson為首的本體論中的deflationism的easy arguments,也興起了一些元本體論(metaontology)的討論。
暫時想到這些,掛一漏萬。這個主題很古老,也有一些很新的發展,題主,汝道不孤。
我覺得沒必要來問。
Sam Cowling的書算是目前最新的研究了。對於其他研究,從這本書里的索引以及他自己討論的他人的觀點去看好了。比在這裡問要有用100倍:)因為Sam cowling肯定比這裡的人厲害啊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尼采《悲劇的誕生》中所說的「形而上的慰藉」?
※形而上學是什麼意思?
※黑格爾美學基本觀點?
※為什麼說人是生而自由的?
※為什麼康德說數學是純粹先天綜合知識?
TAG:分析哲學Analyticphilosophy | 語言哲學 | 形而上學 | 西方哲學 | 數學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