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民日報稱中國經濟前景光明 成高收入國家無多大懸念?

「中等收入陷阱」不是中國發展的「攔路虎」

中國經濟前景光明

劉 誠 馮 明 鍾春平

自2012年我國經濟增速換擋以來,有關中國經濟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聲音不時響起。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10年達到4561美元,邁入中高收入國家行列;2016年超過8000美元,明顯超過中高收入國家門檻值,但離高收入國家尚有差距。可以說,我國當前正處於由中高收入國家邁向高收入國家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正確認識「中等收入陷阱」的實質和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對於保持戰略定力、排除各種干擾、順利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具有重要意義。

「中等收入陷阱」的實質是中等收入國家發展可能面臨一些特殊困難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銀行在2006年《東亞經濟發展報告》中最早提出的。該報告指出:相對於更窮或者更富的國家而言,中等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速較慢。之後,「中等收入陷阱」的提法受到了政界和學界的廣泛關注。

究其實質,「中等收入陷阱」更多的是一種統計現象而不是一個嚴謹的學術概念,其主要含義是一國經濟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會面臨一些與該發展階段相關的特殊困難:與低收入國家相比不具有低勞動成本優勢,與高收入國家相比缺乏創新和技術優勢,因而在全球競爭中可能處於劣勢。具體面臨的問題可概括為三方面:第一,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本具有優勢的低端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下降;第二,創新能力不足,發展動力減弱;第三,收入不平等加劇,經濟活力下降。這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阻礙中等收入國家發展,甚至使其長期陷於發展停滯。

我國有能力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認為中國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論據是:從1960年到2008年,在101個中等收入國家和地區中,只有13個成功發展為高收入經濟體。但這樣一個統計結果並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力。因為其固然可以說明眾多中等收入國家受到「中等收入陷阱」困擾,但同時也說明並非所有中等收入國家都會受困於「中等收入陷阱」。行勝於言。中國經濟增速不僅長期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而且近年來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採取切實措施縮小收入差距,保持了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這顯然與「中等收入陷阱」所描述的發展停滯狀態大相徑庭。事實上,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在數據層面、無論規範研究還是實證研究都表明,只要能夠保持中長期中高速增長,中國必然會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跨國比較和計量經濟學的實證分析表明,4%的中長期經濟增速就足以支撐我國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而我國經濟的實際增速要高得多。我國經濟增速已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區間。大多數研究認為,我國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仍可維持6%以上的年均經濟增速。

國際比較研究表明,有效應對中等收入階段面臨的特殊困難、進而順利邁入高收入階段需要具備一些特殊條件:穩定的政府;市場取向的經濟政策;高質量人力資本;保持對外開放;不出現社會動蕩。這幾個條件,中國顯然全都具備。

可見,中國未來成功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並無多大懸念,更值得研究和關注的是進入高收入階段的時間。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是儘早進入高收入階段的關鍵。為此,首先應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不為各種「唱衰論」所左右。其次應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長期持續發展提供良好制度保障。再次應加大自主創新力度,提高技術進步貢獻率及全要素生產率。最後應深化對外開放,以開放促進改革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整體上不好說,一些西部落後地區可能再過100年也很難跨入高收入階段;

但現實中,確實很多地區已經越過或者接近高收入階段,並且經濟增速仍在高位運行,這是信心來源。

下圖是2015年中國各城市人均GDP排名(前25名):

如果把中國近300個地級市榜單拉完,把一個城市看做一個小國家,你可以完整體驗從超級發達國家到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落後國家落差:

澳門,61.2萬人,人均GDP超過7萬美元,比美國還高2萬多美元。可以算超級發達國家。

香港,737萬人,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比加拿大、德國還高。可以算資本主義強國。

鄂爾多斯(205萬人)、克拉瑪依(45萬人)、東營(209萬人),人均GDP2.6萬美元以上,跟韓國、西班牙相當。當然這幾個城市以資源取勝,國際上類似的是卡達、科威特等資源型國家。

深圳,1190萬人,人均GDP超過2.6萬美元,跟韓國相當,遠超台灣、葡萄牙。中國改革開放下的最大一顆蛋,中特社會主義優越性最有力證明。

廣州(1404萬人)、蘇州(1061萬人)、無錫(652萬人)、珠海(167萬人),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超過「歐洲窮國」葡萄牙、捷克、希臘水平。發展雖不及深圳耀眼,也是佼佼者。

這些城市總計大約5700萬人。也就是說,中國至少有5700萬人生活在人均GDP2萬美元標準上的「發達國家」。

往下,1.5-2萬美元非資源型城市還有:

南京(827萬人)、長沙(764萬人)、杭州(918萬人)、常州(470萬人)、大連(698萬人)、鎮江(317萬人)、天津(1547萬人)、佛山(735萬人)、威海(281萬人)、北京(2171萬人)、武漢(1076萬人)、上海(2415萬人)、青島(920萬人)、寧波(787萬人)、舟山(115萬人)、中山(312萬人)等,這些城市總計大約8700萬人。

也就是說,中國至少有8700萬人生活在人均GDP1.5-2萬美元標準的「較發達國家」。

兩者加起來,中國人均GDP超過1.5萬美元城市人口大約1.5億。與俄羅斯相當,高於日本,是德國近2倍,韓國近3倍。

並且這些城市經濟增長大多仍在5%、8%甚至10%以上高位運行。以年均5%增長率,不到15年翻番;以年均4%增長率,18年翻番;以年均3%增長率,24年翻番。可以說只要不發生大規模戰爭,今後若干年持續保持3-5%經濟增長概率很大。

所以,從主要城市經濟狀況推斷,中國人均GDP在當前8800多美元基礎上再翻一番,這是有可能的。當然最終是以人口從欠發達地區往發達城市轉移、以發達城市拉動實現。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中國2017年人均GDP大概8600美元左右。國家排名不算高(70出頭),那是因為小國太多--一個南斯拉夫分裂就出來四五個國家,當年一個蘇聯又是15個國家。

有意義的數字不是看國家數。一個500萬人的國家靠旅遊業或者一個港口可能就不錯,而一個數億人口的國家不拿下一堆高端產業則不可能翻身,這兩類國家沒法一起比較。更科學的不是看國家數而是看人口數

看人口數:全世界70億人,現在只有不到20億人均GDP在中國之前。如果拋去沙特、卡達、阿聯酋這類老天照顧的純資源型國家,只有十幾億人人均GDP在中國之前。

未來幾年中國很關鍵,為什麼?在9000~11000美金這個區間,排了好多國家:墨西哥、俄羅斯、巴西、馬來西亞、土耳其等,都是相對人口大國,但這幾個國家都江河日下。如果中國在未來三四年保持6%的GDP增速,那麼三四年後中國的人均GDP會接近1萬1美金,中國超過那幾個國家沒有懸念。

一旦中國人均GDP達到1.1萬美金左右,我們就會發現一個驚人的現象:地球上大概只有15億人的人均GDP超過中國,如果排除資源型國家,大概14億。而整個美日歐韓澳加新台(地區)等發達國家加起來的人口也就13億左右。

也就是說:這個地球上即使看人均,排在中國前面也只有發達國家了---那些19世紀就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也就是「八國聯軍」和他們的「親戚」們。

這個世界究竟誰在不斷進步,誰在不甘落後,誰在崛起,誰在通過和平的方式挑戰發達國家,一目了然。

===========

評論里有人說GDP這些和老百姓生活何干?再用數字說話:

1. 中國2016年機動車的保有量接近3億輛,按一輛車輻射2個人,也是6億人口。去年機動車新車銷售也有2800多萬輛,每年就新增5千多萬輻射人口。

2. 中國2016年新商品住宅銷售1600多萬套,還是按一套房輻射3口人,去年一手房就輻射了5千萬人,6年下來就是3億人,這還不算很多一線城市現在都是二手房為主,還有農村的自建房。這還是在十幾個城市限貸限購的情況下。

3. 民航總局剛出爐的數字:2017年8月份中國民航旅客人數創歷史新高,單月接近5100萬人次---這還是在高鐵大發展的情況下。半年下來坐飛機的人次就是3億。

4. 國家旅遊局預計2017年國慶黃金周旅遊人次數超過7.1億。

基本上可以說被這些數字覆蓋的人都是GDP受益者。


宣傳什麼,說明上面覺得現在缺少什麼;

信心爆棚了潑涼水、信心不足了加油鼓勁;

如是而已。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這裡也再談一下。

中國能成為高收入國家嗎?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高收入國家的門檻是多少?

2017年最新的劃分標準是這樣的。人均國民總收入超過12235美元就算高收入國家。

有的朋友可能不清楚人均國民總收入與人均GDP之間的關係,國民總收入英文縮寫為GNI(以前叫GNP)。中國2016年的人均GNI為8260美元,高於2016年的人均GDP 8113美元。因為GNI包含了中國在海外投資的收入。

中國人均GDP為8000多美元,位於中等偏上收入組。

目前世界人口是73億,按人口來算,各收入組的人口有多少呢?

高收入人口為約12億。

中等偏上收入人口26億。中國在這26億人之中,佔了一半多一點點。

如果中國躋身高收入組,那麼世界高收入人口的數量將直接翻倍,由此可見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力。

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有哪些?

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有60個。

高收入國家的收入差距也是巨大的,排第一的盧森堡人均GDP已經達到10萬美元,是高收入門檻12235的將近9倍。

明白了高收入國家門檻,以及中國所處的位置。

那麼中國能成為高收入國家嗎?

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和增長速度,答案是肯定的。

也就是未來10年的事。

因此,中國不應該只滿足於躋身高收入國家行列。

因為高收入國家內部差距也很大,門檻是約13000美元,然而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達到了四五萬美元。

在高收入國家中,人口小於1000萬的小國和地區以及中東石油富國,對中國沒有參考價值。

因此有參考價值的就是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韓國、西班牙

第一梯隊為美國,人均GDP近5.7萬美元。

第二梯隊為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人均GDP約4萬美元

第三梯隊為義大利、韓國、西班牙,人均GDP約為3萬美元,約為美國的50%。

可以說,能夠入中國人法眼的也就第一梯隊的美國和第二梯隊的日本、德國、英國、法國。中國也是以這些國家為追趕目標的。

改革開放至今已經40年了,設想一下,如果再過30年會是什麼樣?

因此中國不應該只滿足於達到高收入國家門檻,目標應該大一點。

應該看看,未來30年中國人均GDP能達到什麼程度,30年,也就是一代人的時間。

要看人均GDP能達到什麼程度,先得明白人均GDP代表什麼?

通俗的說人均GDP是當年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貨幣表現,包括一二三產,也就是農業、工業、服務業。人均GDP提高的過程也是生產力提高的過程,是不斷滿足人們物質和文化消費需求的過程。

人的需求,首先是物質層次的需求,然後是文化需求。

物質需求排第一的就是與吃相關的。在GDP中,與吃密切相關的就是第一產業,也就是農業。

圖為,農業增加值,現價美元

中國的人均農業增加值已經超過美國。

在吃方面中國與歐美髮達國家不相上下。

目前,中國糧食產量6.16億噸,能夠保證主糧的絕對安全,每年會進口8000萬噸大豆(這已經是佔全球大豆交易量的60%了)、300多萬噸大米和300多萬噸小麥改善飲食結構。

每年中國人均肉類消費量為59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美國是120公斤,德國88.1公斤,英國84.2公斤,日本是45.9公斤,韓國54.1公斤,印度4.4公斤。

每年中國人均水產消費39.5公斤,世界排第四。前面是,韓國(58公斤),挪威(53.3公斤)、日本(50.2公斤)。

中國蔬菜年產量超過7億噸,人均佔有量500多公斤,均居世界第一位

全球水果產量為6.8億噸,中國水果產量為2.6億噸,佔世界水果產量的38%。

這裡的水果不包含瓜類。以夏天必備美食西瓜來說,中國傲視全球。

中國每年吃掉超60%的世界西瓜產量(吃瓜群眾的力量——中國每年吃掉超60%世界西瓜產量)。

因此,人均GDP中,人均農業產值方面,中國已經與歐美髮達國家持平。

人不能只滿足於吃,還有其他需求,比如汽車,旅行,文娛等等。

農業,解決了吃,其他的就需要工業和服務業了。

那麼,人均GDP中,人均工業產值方面,中國與歐美髮達國家差距是多少?

以2014年數據為例,中國人均工業產值為2712美元,與英國差距不是很大。

以中國目前的發展速度,中國人均工業產值再過十年能夠超過英國,過二十年能與美國持平。

這裡可能有人會說,難道只有中國發展,其他國家不發展了嗎?

其實,其他國家在發展,但是要注意,有時候市場就那麼大,你發展了,其他國家很有可能就被擠出去了。中國發展過程就是搶發達國家飯碗的過程。有時候就是此長彼消的過程。

圖為工業產值,美元

從圖中,是不是可以看出,除了中國工業產值增長明顯外,其他國家增長緩慢,似乎陷入了停滯狀態。

舉個具體的例子,比如手機方面,下表為中國國內手機各品牌佔有率,最明顯的就是三星從2016年第二季度的7.0%暴跌到2017年第二季度的3.0%。與此對應的國產品牌手機市場份額的提高。

再從十年間手機全球市場來看,中國國產手機的市場份額提高,而以諾基亞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品牌手機市場份額在降低。

目前,在工業領域,中國還沒有攻下的兩大重要板塊,一個是晶元集成電路,另一個就是汽車板塊。

晶元集成電路方面,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金額依然高達2296億美元,出口集成電路金額635億美元,進出口逆差1661億美元。

汽車方面,雖然現在中國汽車產銷量達到2800萬輛,但是國產品牌汽車佔有率約50%。中國出口的工業品中,汽車可以忽略不計。

未來10年,乃至20年,中國必定在晶元集成電路和汽車領域突破,勢必會與發達國家一決高下。現在,吉利、長城等為代表的國產汽車發展勢頭已經很迅猛了。

前面講了,人均GDP中的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

中國與發達國家人均GDP的巨大差距主要在於第三產業,也就是服務業。英美服務業產值佔GDP比重高達80%多,日本德國也達到70%,而中國才51%。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沒有農業和工業做支撐的第三產業就是空中樓閣。比如巴西,第三產業佔比高過日本德國。所以巴西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久久不能自拔。

服務業佔GDP比重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在人均工業產值提高的同時,人均服務業產值也會提高,進而第三產業佔GDP比重也將提高,未來20年,三產比重能夠達到日本德國的水平,也就是約70%。

中國人均服務業產值與美國差距有多大?

金融類就不說了。這裡說一個大家看的見的。

2016年北美電影票房達到114億美元,而中國內地約66億美元。要知道,中國人口是北美的4倍。

可以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進電影院看電影的人會越來越多,中國電影票房的增長也將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表現。經濟發展也與人們先滿足物質需求,再滿足精神需求一致。

圖為近十年中國電影票房。

隨著戰狼2等國產電影的崛起,中國的電影票房會不斷走高,超越北美不是什麼問題。

圖為人均GDP,美元

從人均GDP曲線看,其他國家相對於美國,曲線就是在上躥下跳。這也正是美元霸權的體現,美國可以通過美元的升值與貶值對其他國家剪羊毛。

未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美元這樣隨心所欲的剪羊毛將會有所抑制。

因此,中國成為高收入國家確實沒有多大懸念。

追求應該更大一點,未來30年,中國人均GDP應該能達到高收入國家第三梯隊的水平,也就是義大利、韓國、西班牙的水平,達到第一梯隊美國的約50%。

有人提到會提到計劃生育導致的勞動力減少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怎麼解決?

智能製造與自動化等人工智慧與產業的結合與能解決很大的問題。

什麼?

智能製造和自動化還在ppt里?

那就有點閉目塞聽了。要多學習,不要以為知乎就是天下,刷知乎就知天下事。

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5月11日投入商業運營,相比傳統碼頭作業效率提升30%,操作人員減少了70%。

碼頭設計作業效率可以達每小時40自然箱,堆場利用率提升10%,自動化程度也超過了荷蘭鹿特丹港,是目前自動化程度最高、裝卸效率最快的集裝箱碼頭。(亞洲首個全自動化碼頭正式投入運營 裝卸效率世界最快)

圖為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

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的記錄很快將會被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打破洋山深水港四期將於年底投入運營,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進一步鞏固上海國際「第一大港」的地位。

智能和自動化製造並非只是口號。從 2014 年 iPhone 6 上市至今,崑山富士康工廠已經使用機器人(又或者是機械手臂)取代了超過一半的工人,當地工人數量由 11 萬人減少到了 5 萬人(富士康:近年已有超一半工人被機器人取代)。富士康5年前就叫囂要到印度建廠,5年過去,還沒去印度,反而跑到美國去了。

一場「機器換人」潮正從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等製造業發達地區向全國其他省市蔓延。完全由機器人代替人工進行生產的「黑燈工廠」正在不斷湧現。

在智能製造、工業4.0浪潮下,留給印度等國家的時間已經不多。

最後,一句話總結,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國還需要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後人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人民日報還說4000點是起點呢。


現在已經是經濟改革的深水期,

積攢了這麼多年的弊病,要在這次改革中解決掉殭屍企業,實體經濟投資過低,樓市股市金融一片大好等等問題,這恐怕是不易的吧。

一片大好這種辭彙要麼是編輯啥也不懂,要麼就是穩定人心,核心的問題還一個都沒有解決。

接下來的兩三年是決定性的,成與不成,在此一舉!


我看標題就知道有人會說中國GDP指著房地產和印鈔票,結果進來一看果不其然,看有些評論,就感覺好笑

世界上這麼多國家,為什麼只有中國靠著房地產和印鈔票成了GDP第二大國,別的國家不靠房地產和印鈔票是因為地沒那麼多,還是因為紙緊缺。

俄羅斯現在這麼緊張,為什麼不把西伯利亞開發一下,學中國搞幾個俄羅斯的萬科萬達恆大搞幾個樓盤,普京腦袋有些問題了嗎

朝鮮被制裁那麼狠,為什麼不集中精力進口點紙,學中國印錢啊,難道只懂導彈不懂印錢嗎

中國活生生的例子放在這,大家都不學,你們真是太懶了。


1老齡化怎麼解決?二胎?延遲退休?

2傳統行業瓶頸怎麼解決?關停?

3資產流失怎麼解決?殺人?

頭痛醫頭 腳痛醫腳,以上問題都是有原因的,解決問題發展必然降速,解決原因才能起飛。

收入上能達到,但是還是會有幾億人生活的艱難。

仍然會有關於這些人源源不斷的問題,年輕人仍然無法分到蛋糕,資產流失仍然嚴重,消費仍然不足,自身創新仍然不足。

唉。


人民日報也說過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很多時候,他就是傳遞官方的一種態度而已。不要看得太認真。


  更新歸納:人報認為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本答認為人報未說明如何避免「陷阱」,並且發達的歐美日本身也掉進了「陷阱」,說明這個「陷阱」與收入等級無關,更悲觀的是,古今中外的王朝和帝國,都未能避免這個「陷阱」,依然是重建—繁榮—衰落。

以下為原文:


  是的,「中國經濟前景光明」,是當今大型經濟體里最健康的。

  中國經濟正走向鼎盛期,而歐美日經濟正走向衰落期,這個時間差對中國很有利,兩者對投資和人才的吸引力正好相反,如果美國不耍賴使用武力,在國家之間,會形成馬太效應:投資和人才流向中國,增加中國的競爭力,而歐美日則會相反。中國(經濟)勢力不斷擴大,歐美日等則被迫收縮。是不是感受到了美英在19世紀時的此消彼長現象?

  但是,至少到現在為止,中國還沒有擺脫困擾中國王朝、也是困擾現代歐美日的經濟大興衰規律:繁榮、鼎盛、衰落。主導這一規律的,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的第三條:收入不平等加劇,經濟活力下降。其實,這個「陷阱」不是中等收入國家專有,而是全世界國家,包括發達的歐美日國家,都已經陷進去了,這是古今中外通用的陷阱。

  邁入高收入階段需要具備一些特殊條件:穩定的政府;市場取向的經濟政策;高質量人力資本;保持對外開放;不出現社會動蕩。這幾個條件,中國顯然全都具備。

  文中所列的這些條件,都不能限制收入不平等加劇。若以起步時間算起,歐美日是45年,中國是78年,起步晚33年,2017年的中國經濟進程相當於歐美日1984年,這個時期,歐美日貧富分化開始加劇,中國近年的貧富分化也開始加劇。

  下圖為美國近百年財富佔比變化圖,藍色為頂層0.1%家庭財富佔有比例,棕黃色為底層90%家庭財富佔有的比例。從圖中可知,80年代是重要的分水嶺,詳細分析可參見:美國經濟大興衰:從「美國夢」到「美國惡夢」

  隨著中國經濟對外擴張速度和本身經濟增長的放緩,貧富分化還將加速。貧富分化本身也會因規模效應而加速。這是由經濟運行機制所決定的。

  世界經濟的運行,依賴於投資,而投資的前提是有一定的利潤率(不是追求利潤積累資本的投資,例外)。根據《利潤的來源與經濟大興衰,及世界經濟形勢》的分析,利潤來源如下:

利潤 = 投資者消費 + 經濟增長 + 政府赤字 + 工人赤字 + 國外利潤 + 短期利潤

  投資者自身消費是主導經濟大興衰的根本,由財富不平等度決定。財富均等時,投資者自身消費與其資本的比率最高,戰爭等各種原因,使戰後財富少而分散,這是中國各王朝和歐美日戰後繁榮的主要原因。中國起步時,財富均等程度相當高。隨著資本的積累和集中,這項比例下降,形成的利潤率下降。但資本集中是難以逆轉的過程,因此,利潤率下降也難以逆轉。這就是前面說的第三點:收入不平等加劇,經濟活力下降。

  追求利潤積累資本的生產目的,從實物資本的角度來說,受制於經濟的增長。(戰後)自身潛在的高增長,加上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使中國起步時存在潛在高增長,但遲早也會回歸自然增長率。

  國外利潤。貿易順差及對外擴張,是歐美日等國興起的重要利潤來源。但世界總有盡頭(參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與殖民戰爭)。中國能受益多久?

  當上述三項利潤不能滿足投資者對利潤的期望時,要麼投資下降,經濟危機,要麼以非投資者的虧損(貸款消費與財政赤字)來彌補利潤的不足,這就是貧富分化的根源。也是封建專制的中國王朝和號稱民主平等的現代歐美日,都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更是歐美日,明知會導致政府債務危機,但還是不得不繼續保持財政赤字,繼續增加政府債務的根本原因(參見:你不知道的債務危機形成機制,及主要國家債務水平)。

  將來的中國,即使能成為高收入國家,但能避免這個(經濟大興衰)困局嗎?從人民日報的文章中,沒有找到答案,只能拭目以待了。

理論依據:利潤的來源與經濟大興衰,及世界經濟形勢


這次房子問題,會讓中國人100年以內,牢牢記住經濟學的規律是十分殘酷的。

讓中國人第一次學會,貨幣問題,不是你隨意可以玩弄的!

中國人對於人類的一切文明經驗,必須要有敬畏之心!

你不可以無限制的負債,搞那些莫名其妙的東東!

一切都會輪迴的,行走江湖的沒有不濕鞋的!

3萬億居民存款從銀行消失!家庭債務累積速度已經超過危機前的美國 家庭債務佔GDP比重2016年底達到44.4%

廣義信貸總量仍然在高速路上

就在銀行存款不斷下降的同時,廣義信貸仍然增速很高。從下圖來看,今年前10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總量仍然居高不下。而這還是在各銀行信貸額度已經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取得的。

資料圖

信貸增長,但是存款下降,說明信貸創造存款的能力在弱化,這正在成為中國金融業最大的問題。

家庭債務累積速度驚人

存款下降,很大概率去歸還債務。而居民部門最大的債務來自於房貸。從家庭債務佔GDP 的比重這一反映家庭債務負擔的指標來看,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在2016年底達到44.4%。

從數據上看,家庭債務水平雖然不高,但累積速度是驚人的,比如,2013年初,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僅為30.7%,短短四年時間,這一指標就上升了近14個百分點,已經超過美國金融危機前的家庭債務累積速度。如果將公積金貸款等因素均考慮其中,則家庭債務佔GDP 的比重將在2016年底超過60%。負債是剛性的,歸還貸款的壓力不容置疑。

資料圖

10月末M2餘額165.34萬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再次創出新低 樓市最大的風險恰恰在於流動性 不是價格下跌

10月末M2餘額165.34萬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再次創出新低 樓市最大的風險恰恰在於流動性 不是價格下跌

11月13日下午,央行傳來了大消息!

別小看國家去槓桿的決心。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165.34萬億元,同比增長8.8%,增速再次創出新低。同時,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也不及預期。這一下讓市場上的小夥伴全都驚呆了。

這是歷史最低值,而對於貨幣增速的預測,大家都覺得怎麼也應該在9.2%左右,沒想到一下低了這麼多。

M1同比增長13%,跟上個月比低了1個百分點,如果跟去年同期比,跌了10.9個百分點,當月央行凈回籠資金達到1518億元。

此前,大部分炒房客之所以敢使用槓桿,撬動大筆大筆的錢投到樓市,一個重要判斷就是認為中國的印鈔機還將刷出更多的紙幣,水漲船高,房價節節攀升。

然而,今天這個8.8%的數據,狠狠地打了這些炒房客的臉。

02

如果說光M2增速下滑,還不夠說明一切的話,另外幾個消息,更說明了國家遏制房價上漲決絕的態度。

1、國土部掀起整頓風暴,嚴厲打擊囤地捂地行為。

最近,國土資源部對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範圍包括70個大中城市和熱點城市蘇州市。

檢查啥呢?主要是最近4年來,住宅用地出讓合同執行情況,特別是檢查有沒有不按時開工和竣工,把土地閑置著、捂著,造成市場住房稀缺,進而推高地價和房價的行為。

可以想見,打擊囤地投機行為,直接後果,就是土地市場供應將加大,房源供應將進一步增加。物以稀為貴。土地供應多了,房價增速自然下滑!

畢竟,住宅用地是保障住有所居的,不能拿來炒作囤積!

2、銀行對樓市再出重拳

據最新權威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0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利率同比去年上浮了19.37%。

首套房房貸利率最高上浮20%的城市有很多,如合肥。個別銀行甚至停貸;北京首套房最高上浮20%;南京已經停止商辦寫字樓的貸款業務,住宅首套房最高上浮20%。

其他首套房房貸利率最高上浮20%的城市還有廣州、鄭州、武漢、成都、寧波、青島、蘇州等。

樓市貸款額度吃緊,資金短缺,炒房客成本增加,又找不到合適的接盤俠,一段難熬的「苦日子」要來了!

3、一些三線城市,限購限售再升級

以泉州為例,除了此前幾大熱門板塊限購外,最近,連清濛開發區、洛江區萬安街道、台商區、惠安縣黃塘鎮這幾個區域也加入了限購。

不僅限購,而且限售也加碼了。泉州規定:非泉州戶籍家庭在泉州市和本市戶籍跨市本級、縣新購買的商品房,須取得不動產權證滿5年後方可轉讓。

4、購租並舉持續強勢推進

以深圳為例。11月10日,深圳市首宗「只租不售」住宅用地來了,未來70年,這些租賃住房和商業用房,開發商得自己拿著,不得銷售、轉讓!

這類房子,將來可是源源不斷的:僅僅到明年6月,深圳共將推出7塊只租不售住房用地。

從以往的「居者有其屋」到現在的「住有所居」,國家的使命是讓人民住得好,樓市格局已經變了:租賃成為新潮流,成為大勢所趨!

03

當很多人還冒險加槓桿沖入樓市時,悄悄地,房價拐點出現了!

11月初,易居研究院公布數據,4個一線城市2017年9月與10月新建住宅成交總量為334萬平方米,同比去年的708萬平方米下降52.82%,創2008年以來新低。

恰合的是,近日燕郊房價暴跌引起了廣發關注!房價曾如火如荼的燕郊,由於緊鄰北京,半年前還是門庭若市、人滿為患的燕郊售樓一條街,如今半年時間裡跌幅超過了2/3,卻仍無人問津。

1、過去8個月的時間裡,隨著3月和6月河北省廊坊地區兩次出台嚴格的限購政策,燕郊二手住宅單價普遍下跌1萬元,當地有中介稱,許多投資客已經「賠掉了首付」。

3、個別樓盤甚至暴跌2/3。二手公寓住宅中,天洋城四代單價1.2萬-1.3萬,比起4月份的高點3萬多元已經下跌了三分之二,也即67%左右。

3.中介一條街僅剩招牌。半年前還是門庭若市、人滿為患的燕郊售樓一條街,如今已是門可羅雀、無人問津。

粗略統計,現在的京榆大街上,房地產中介門店的空置率可達五成以上,曾經摩肩接踵的「中介一條街」也在限購的重壓下名存實亡。

記者七八月份來到燕郊時看到,許多中介還會告訴前來詢問的人「價格已經平穩,成交量有上升」。然而3個月過後,不止一個中介人員, 向記者表示了對其可能「崩盤」的恐慌。

數據顯示,2015年年底~2017年年初全國樓市牛市期間,由於大批投資客的湧入,燕郊房價由2015年年初的8000元/平米迅速拉升到了3萬多每平米,漲幅遠高於北京。

之後,就迎來了強調控。

廊坊市在2017年3月和6月分別出台了力度空前的調控政策,效果立竿見影,從今年4月份開始燕郊乃至整個廊坊的房價開始下滑。

數據來源於中國房價行情網

業內人士認為,導致燕郊樓市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樓市調控政策。

據21世紀經濟報道,「3·17」新政以來,北京調控已近8月,樓市調整態勢愈發明顯。調控並未有任何放鬆態勢,行業信心也在逐漸走低。

04

自古以來,房子就是我們的投資中心點。無論是各行各業的人士,賺錢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買房,似乎買房就是唯一保住資產的渠道。

即使是發展迅速的今天,房產仍然是大家追逐的對象。放眼天下,似乎唯有房產才是唯一保值的資產。

各行各業的人,很多都被利益所趨,奔向房地產!不少有錢的人也不願再去奮鬥,而是買房坐地收租,貪圖安逸、坐享其成。然而,只有以「奮鬥者」為本,才能推動社會的發展,只有實體業才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這種房產虛高的現狀很顯然不適合社會的發展,必須控制!當租房真的能夠享受等同買房的權益時,當買房不再是追逐利益的渠道時,我們還需要買房嗎?當M2增速也下降,再沒有人狂熱地買房了,房價泡沫還能維持多久?

獨立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明年下半年將是本輪房地產周期最困難時刻!他認為,

短期而言,房地產政策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中出現明顯鬆動的可能性不大。從今年市場來看,變天已是定局。

從中期和長期看,中國房地產和房價的態勢,一方面取決於宏觀經濟周期下,包括貨幣政策等的取向;另一方面,也取決於中國城鎮化的方向和人口發展的態勢。

從中國經濟大周期和貨幣政策而言,貨幣的不超發,宏觀經濟大周期的轉折,以及經濟從高增長階段到高質量階段的幾大轉換,都意味著,投資房地產高收益低風險時代,正在慢慢終結,買房不需要智商的時代基本退出歷史舞台。

一位房地產行業知名大佬近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表示,樓市調整還遠未結束,春節後將進入深度博弈期。

而投資人、財經專欄作家齊俊傑認為:樓市最大的風險,不是價格下跌。因為如果價格下跌,你只要買的低,通過止盈還是能夠獲利的,樓市的風險恰恰在於流動性。

這就像你買個假瓶子一樣窩心,根本就賣不掉。而假瓶子賠就賠了,房子可不是,未來你還得在為他交一份稅。如果能租出去,還能緩解一下資金壓力,如果連租都租不出去,那就只能哭暈在廁所了。

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認為,至少到明年年中,房地產政策出現大面積鬆動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那些妄想著待樓市鬆懈繼續入手的投資客,該收手了!

===================================================================

你感受到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了嗎?按照歐美的經濟學模型,中國歷史上就一直是世界第一大的經濟體,但是中國人的生活又發生了變化嗎?還不是照樣吃喝拉撒。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才是常態。

如何看待索羅斯「中國經濟硬著陸」的觀點?

這個觀點只是索羅斯的個人觀點。中國經濟的運行遠比美國,歐洲經濟體的運行更加複雜,不能用歐美的經濟學模型予以預測。因為歐美的經濟學模型,只能適用於歐美社會。同樣歐美的經濟學模型,也不適用於印度經濟體,俄羅斯與獨聯體經濟體。更不要說歐美的經濟學模型,適用於中國經濟體了。

為什麼郎咸平屢次說中國經濟完蛋了,中國都沒完蛋?因為他依據的是歐美的經濟學模型預測中國經濟體,當然會屢屢失誤!

中國近30年超速發展,不過是中國經濟體歷史上重複表現過的經濟超速發展時期,比如清朝乾嘉盛世,大清朝洋務運動時期,明朝萬曆時期,南宋時期,中唐武則天唐玄宗時期,北魏孝文帝時期,漢朝的漢景帝漢武帝時期,戰國時期的齊國經濟體。這些中國歷史上超速發展時期,造成的原因基本類似。這些時期的發展,都是在一個強大中央集權體制下,才出現經濟高度繁榮,人口快速增長,市場規模急劇擴大,天下一片興盛!當時中國也出現了民間經濟十分發達,市場規模巨大以及專業分工,出現了歐美的經濟學模型的所有的基本要素,但是中國經濟就是沒有如歐美經濟體那樣發展。為何?

文章很精彩。但是答主思考過嗎,中國恰恰是乾嘉盛世以後,出現了白蓮教、太平天國動亂,人口減少近2億,國力大減,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萌芽被消滅,從而導致道光以後的200年的貧窮,你想過原因嗎?難道都是皇帝的錯?

當年曾國藩為何不願意挑頭,重造一個新王朝,為何?

中國近代也有30年的洋務運動,當時的海軍是亞洲第一,為何就敗於小小日本?

後來中國有一次機會發展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但是康有為等改革派把一出好戲硬生生的搞糟了,為何?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為何就可以一直發展資本主義,二戰以後日本基本滅亡,為何日本又重新崛起。從而進入世界發達的資本主義八強之一呢?

這些提問,如果得到合理解答,那麼中國當前的經濟難題就可以解答。


一般來說是缺什麼喊什麼,中國缺的是信心,尤其是富人的信心,現在嚴格的外匯管制幹嘛用的?還不就是栓人的?把外匯管制放開試試怎麼樣?

中國政府沒信用,所以人民幣也就沒信用,有錢人都想換成美元。為什麼政府沒信用?因為預算軟約束的主體太多!地方政府和國企是無底洞,他們捅的窟窿要大發貨幣才能解決,發貨幣就要貶值。知乎上話說的有一丁點不明白就有人亢奮,真是無語。


我記得16年初的時候股災,那時候一片哀嚎,過了一年多,現在各種大國世界第一姿態,有點弄不明白現在中國到底發展的怎麼樣了。https://mp.weixin.qq.com/s/5Rhy6vFuaHKl1_BOLn0oUA


中等收入陷阱確實不是中國的攔路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用鑽石模型來看基本都是資源詛咒,資源品行情好富得流油,行情不好,窮的賣血,定價權完全不掌握,處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地位。中國吃的是工業化辛苦飯,做什麼都有巨量的規模經濟優勢,相比很多國家具有極大比較優勢,唯一缺陷就是相比外國這個單一國家,技術水平相對落後。中國最大的攔路虎應該是零和博弈現實下,發達國家聯盟的反擊力度到底有多強。


中國目前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省份幾乎全部都是人口大量凈流入的省份,人口少量凈流入的遼寧,在人均突破1W美元後,迅速沉淪,正式跌入中等收入陷阱。下兩個類似的省份是山東和重慶,一個魯吹一號,一個固定資產投資額幾乎和GDP相當,會不會和遼寧一樣有水分呢?

我相信絕對不會!


人民日報社長:如果管不好新媒體,黨管媒體原則就沒落到實處

一個政黨的前途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新聞輿論工作是在人的頭腦里搞建設,通過信息傳遞影響人,說到底是為了凝聚人心;它處於意識形態鬥爭最前沿,通過價值判斷引導人,實質上是為了贏得人心。可以說,輿論是左右人心的關鍵力量:好的輿論會鼓舞人心、匯聚力量,不好的輿論會渙散人心、瓦解鬥志。今天,隨著媒體技術的進步,新聞傳播呈現人人傳播、多向傳播、海量傳播的特徵,線上與線下、虛擬與現實、國際與國內共同構成了一個日益複雜的大輿論場,人人都處於輿論場中,輿論的力量也與日俱增,守好輿論陣地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如果做不好新聞輿論工作、守不好新聞輿論陣地,我們在思想上的防線就會崩潰,就可能犯顛覆性錯誤。堅持政治家辦報,必須增強陣地意識,做好「人心」這篇大文章。

新聞輿論工作的對象是人。堅持政治家辦報,必須正視我國網民規模已超6.8億、手機網民規模已超6.2億這樣一個現實。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各種媒體、各種終端不僅進行著新聞資訊的競爭,更有觀點的交鋒、價值觀的較量。互聯網以其共時性、共享性,構成複雜多變的輿論場。佔領不了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制高點,就站不穩新聞輿論工作的新高地,就掌握不了輿論引導的主動權。涉深水者得蛟龍。只有熱情擁抱互聯網,善於利用互聯網,才能讓這個「最大變數」變成「最大正能量」。

大會在即,多宣傳正能量。歡欣鼓舞的時刻萬萬不可哭喪著臉!


問題的關鍵不是中國如何如何增長 而是高收入國家怎麼樣衰退


這個說法類似於「4000點是牛市起點」,經濟界的人士從來不敢這麼自信。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目前看來有兩條是必須解決的問題,第一是技術門檻,第二是競爭格局要良好

技術門檻目前來看,還差得很遠,不能造的東西還很多,也不是短期內能學會的。

競爭格局來看,目前中國的貧富差距已經是最大了,還能更大到哪去?

總的來說,掉入陷阱的可能性更大,通過干一場來解決發展問題的幾率比通過正常發展可能性大多了。


人均收入那麼高,還是有很多人買不起房。有本事換成美元試試,看夠不夠兌換。


前景光明還需要宣稱嗎?看來恰恰是出現了一定問題。

最大的問題還是信用不足的問題,發個宣告還被人們掛起來,怎麼看待。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南南合作?
中國為什麼沒像日本成為發達國家?還有日本為什麼可以從戰敗國經過 30 年左右發展成為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可能「安全發展」嗎?
中國如果跨不過去劉易斯拐點,會有多慘?

TAG:房價 | 中國經濟 | 人民日報 | 發展中國家 | 中等收入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