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多船體結構具有那麼多優點,但在新設計的大型軍用艦船上看不到大規模應用呢?

請問,既然多船體結構具有航速高,抗風浪性好,抗打擊能力強的優勢。但是在新設計的大型軍用艦船上看不到大規模應用呢?

首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請不吝賜教,謝謝!


首先多船體具體也可以分雙體船、三體船、五體船等,不同設計的優點收益還是有差別,可能要按型具體分析。

我意思是問題描述上寫的上述優點有些是不一定成立的。最顯著一點就是阻力,多體船提高航速的思路是利於多體來誘導有利波系,大雁人字飛那個道理。但有研究計算過同裝機功率和排水量下,雙體船、三體船的雖然甲板面積可以大於單體船,但航速卻可能小於單體船,因為這些船型的浸濕船體表面積要大,摩擦阻力要大。

但為什麼雙體、三體船在現在卻主要應用在高速用途船型呢,是因為傳統單船體再降不了長寬比了,在沒有優化水下構型思路前的一戰一些主機縱置的巡洋艦已經細長到很誇張的地步。而多體船可以繼續降,因為多體出來的「體」自然對穩性是有加強的,橫穩性能是單體船的數倍。

但目前沒有大規模採用的限制因素不是人類已經看清了多體船的優缺點而選擇應用或是人類保守,而是現在這些新型船型不適合了以前已經成熟的傳統船型的一些設計和自動控制上經驗公式,新的研究還在繼續,包括朱姆的wtm船型。


對軍艦來說,多體船最大的優點是抗風浪穩定性好,甲板面積較單船體大了很多,可以放置更多的設備。

確定是浸潤面積增大,航速略有影響,轉向也受影響。

更重要的一點,多船體的抗沉性太差,損管不好搞。

正常船體,內部是核心艙,把裝甲帶裝在靠近中心的位置。

而雙船體,只能靠兩邊的船體來保護中心,看起來厚度增加了,其實裝甲帶也隨之外移。

最重要的是,單船體一側受損進水之後,封艙,對側注水可以有效的抑制船體側傾。

但是多船體因為較船體中心較遠,一側大量進水很難保持平衡,再加上靠外的裝甲,拉長了力臂,很容易翻船。傾斜到一定角度,就算不沉這船也沒有什麼作戰能力了。

所以主力艦艇各國很少有用多船體的,一般就是一些不需要抗線的輔助船採用。


先說事實:在現役萬噸級以上的軍用艦艇中,的確沒有多船體的設計,然而這並不代表沒有人想過這麼做。在英國新一代航母伊麗莎白女王級的設計之初,設計人員就曾提出過三體船與五體船的設計,不過在之後被否決。

對於大型軍用艦艇而言,相較於小型船舶而言,三體船固有的幾大缺陷被進一步放大,導致了三體船的設計難以運用於大型船舶。

首先是結構問題:三體船在較高海況下優異的穩定性是以其船體連接處所承受的巨大的彎曲與扭轉力矩為代價的。為了保證船體的結構強度,設計難度與建造成本必定會飆升,況且問題還不一定能解決。

然後是港口和配套設施的問題。三體船的甲板面積提升也不是白給的,而是以其水線寬度大於傳統船型為代價的。對於小型船舶,這個問題並不明顯。而對於大型船舶,特別是軍用船舶,其建造計劃必將伴隨著一系列規模巨大的港口設施改造計劃,建造成本進一步上升。

然而這樣大費周章,真的起到了什麼實質性的效果嗎?

對於現代大型軍用艦艇而言,其適航性足以應對一般甚至較高的海況。三船體設計對此的提升只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甲板面積的提升同理。(畢竟沒哪個國家會在颱風天玩全甲板攻擊)至於三船體設計在同噸位同馬力下航速更高,其實只是紙面數據,畢竟同等噸位下,三體船的結構重量高於傳統單體船,其實是在靠噸位換航速,順便還把轉向半徑一塊坑了。(鴨華:喵喵喵?)

所以說白了,就現在而言,大型軍用三體船設計非但難以利用三體船的固有優勢,反而放大了其缺陷,導致這些設計難以走出圖紙變為現實。

—————————————————————————

至於雙體船,缺少中心船體註定是個逗比。


因為優勢這個東西是隨評價體系變化而變化的。評價體系則直接取決自系統目標。雖然新船型有各種優勢,但在目前評價體系下並非全面超越傳統單體船型。而有一項缺陷卻基本上是所有新船型的通病:貴。


引自【軍武次位面】Ⅳ 02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9351752

多體船劣勢:

⒈結構重量偏大,載重能力偏弱

⒉艙內空間有限,增加設計與維護難度

⒊適航性存在先天缺陷

⒋貴!


建造成本高很多,維護成本高很多,設計上問題很多。

所以在不是特別必要的前提下,都還是單體為主


首先那不叫多船體叫多體船,另外,你大概只看到了優點,但是缺點呢,比如強度適航性等都是問題


推薦閱讀:

這啥坦克?正臉怎麼少一塊?
中國為什麼不讓三一重工造坦克,三一如果造坦克會比目前的好么?
如何評價南非的號角(olifant)主戰坦克?
國際上中國的武器裝備的評價似乎不高?

TAG:軍事裝備 | 軍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