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人物的誕生,「貴人相助」因素有多大?

按照當前較為流行的中國社會階層劃分:

1級:以在任委員、退休常委為代表,和2的區別在於,1對全國局勢有控制能力2沒有。

2級:以在任實權省部級幹部、退休委員,部份大權貴、大富商、大銀行家為代表。和3的區別在於,2能影響國家政策3不能。

3級:以一般省部、副省部、特別實權的局級,或是大企業主、一般權貴富商、名牌大學校長、中等銀行家為代表。和4的區別在於,3能夠影響一個地區或者行業的發展,4不能。3以馬雲、馬化騰等為體制外的頂峰,3其實是行業精英或地區體制精英。

1—3級是中國的上層社會,普通人非奇遇不能進。

4級:以一般地廳級、實權縣處級、院士、大教授、高級職業經理人、名醫生、名律師、高校校長、演藝明星、知名作家、中等企業主、小銀行家之類為主。普通人通過奮鬥最多能夠達到這個層次。比如惠普谷歌大中國區總裁、范冰冰之類就是體制外本級的頂峰。4和5的區別在於,4和上層有千絲萬縷的聯繫,5沒有。

5級:小企業主、普通處級副處級或實權科級幹部、教授、中等職業經理人、大城市多套房地主、二三線明星、小有名氣的醫生律師工程師等。5和6的區別在於,5有自己的事業,6沒有。

6級:以普通公務員、主流企業職員、高校青教、普通自由職業者、一般醫生律師、一般工程師、大點的個體戶等為主。名牌大學生研究生畢業後多在這個層次。6和7的區別在於,6有一定的上升空間,7很難。

4-6級是中國的中層社會,分別是高中低端中產階級,普通人通過努力大多最後定格在第5級。

7級:以普通企業工人、邊緣化的體制內、小個體戶、城市底層土著、富裕農民之類為代表。7和8的區別在於,7能夠在大中城市立足,8不能。

8級:以血汗工廠工人、普通農民等為代表。8和9的區別在於,8能夠自食其力,9不能。

9級:以大城市底層失業人口、偏遠山區農民等為代表,基本不能自食其力(以城市的基本生活要求)。

7-9級是中國社會的底層,是草根階層。

那麼,嚴苛的成功人物一般定義為3級(也就是馬雲級別的,因為1級和2級基本上跟普通人沒啥關係);一般成功人物一般定義為4級以及以上;當然,在很多欠發達地區,能混到5級也算是萬里挑一的人中龍鳳了。

在階層固化日益嚴重的今天,現在沒有背景又沒有人脈的普通人,還能成為馬雲那樣叱吒風雲的人物嗎?

或者降低標準,混到4級或者5級,沒有貴人相助可以做到嗎?


喬布斯在斯坦福的那場著名的演講中提到,人生某種意義上就是connecting the dots,里德學院旁聽的美術課程給了喬布斯對美的品味,這影響了他日後創辦公司對於產品風格的把握。而一些貴人,同樣也如同Dots,對一個人的影響甚至是連續的,演進的。

關於這個分級,大約還是五年前出現的天貓還叫淘寶商城的時候,如今具體情況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最典型的,馬雲已經不是簡簡單單的行業領袖了,其影響力也遠遠超出了第三級的範圍,因此說他是2級人物也絲毫不為過。

那麼,馬雲作為一個傳奇式的成功人物,「貴人相助」因素有多大呢?

現在回顧馬雲的到目前的一生,簡直是個bug的存在,因為他的一生遇到了太多太多的貴人。當然有些貴人,是他具備一定量級影響力之後找上門來的,正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而另外一些貴人的出現,則和馬雲自身的交際天賦,嘗試探索的本性有關。

馬雲在他15歲時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Ken Morley,一位剛剛退休的澳大利亞電氣工程師,在1970年代加入了澳中友好協會,幾年中攜家人遍歷了中國的大江南北,在一次杭州之行中,他們遇到了在西湖邊找外國人搭訕學英語的馬雲,肯的兒子和馬雲大概同齡,兩人玩的很是開心(右邊的男孩就是肯的兒子,當時的中國還是比較封閉,外籍人士來華需要在胸口掛上類似「通行證」的證件,以備查驗)

就這樣,馬雲和這家人截下了深厚的友誼。在此後的歲月里,馬雲時常和對方用信件聯絡,Ken會讓馬雲用一張大的信紙寫,四周留白,這樣就可以方便給他修改,附著複印件寄回,以提高他的英語水平。肯一家在幾年內也多次造訪杭州,馬雲多次負責接待:

五年之後,兩人都長大了:

在同年,馬雲在經歷了3次高考之後,於1984年考入了杭州師範學院,在大一暑假受到了肯的邀請,去澳大利亞回訪。為了為了促成馬雲的這次旅行,肯頗費周折:他去了紐卡斯爾市政府,並向澳大利亞駐中國大使館發電報說明情況。但這段經歷對於馬雲的三觀塑造有著莫大的幫助,首先這個過程極為艱辛,馬雲一個人去了北京,在一個地下旅館呆了一周,申請了7次,才軟磨硬泡拿到了簽證;其次,資本主義國家的現金的物質精神文明讓年輕的馬雲備受衝擊,可以說這次澳大利亞之行重塑了馬雲的三觀:

可以說,馬雲從開始的定位是一個國際級別的人物,這是在他15歲時就已經埋下的伏筆,不要忘了,那時的國情是怎樣的封閉。馬雲的人生在1983年遭遇了最低谷,第二次高考失敗之後,他一度以蹬三輪送書度日,就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個貴人——路遙。

這本勵志小說教父級的人物的一本《人生》又重燃了馬雲的鬥志,他毅然決然地繼續復讀,準備參加第三次高考。馬雲第三次高考其實是有點半工半讀性質,一邊打工一邊複習。馬雲這腦子確實不是讀書的料,之後他多次也承認了這一點,最後一年也異常煎熬好幾次想要放棄。就在這個時候,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三個貴人:農夫山泉的創始人鍾睒睒,也是我父親的忘年交。

此人比馬雲大了10歲,知識分子家庭出身,上山下鄉耽誤了五年,後來恢復高考屢試不中,只好是參加工作,伺機考鐵飯碗。當時是兩個人租住在浙江文聯的一棟宿舍樓上,鍾睒睒住在馬雲的樓上,每次夜幕降臨,兩人一同下班回來,相互作別,同時兩扇窗戶亮起了燈光,直到深夜。就在馬雲快堅持不住的時候,樓上卻傳來了捷報。鍾睒睒終於在而立之年考入報社,成為了《浙江日報》的一名記者。這給了馬雲一個刺激,這時候離高考只有幾個月了,樓上的事迹讓馬雲再次鼓足勇氣堅持了下去。可以說,路遙和鍾睒睒都是馬雲在同一階段遇到的兩位貴人——一個是雞湯、另一個是雞血,正是這兩針強心劑,才讓馬雲走完了人生最為關鍵的一步,之後鬼使神差的進入了杭師院。

雖然在浙大三本流行的知乎,杭師院簡直連五本都算不上,但對於馬雲個人而言則有著非常的意義,可以說,杭師院雖然不是中國最好的大學,卻是最適合馬雲的大學,杭師大之於馬雲,相當於井岡山之於毛澤東,圍繞這個中心,馬雲展開的是極為複雜的人際運作。

大學裡,馬雲交友廣泛,成了杭州學聯主席,其中的人脈在十幾年後仍然起著作用,但最為重要的貴人,莫過於他的妻子張瑛,浙江嵊州人,和祖籍嵊州的馬雲是真正意義上的老鄉。兩人一見如故,風雨數十載。從妻子兼同事到後來的妻子兼創業合伙人,張瑛的對馬雲而言絕對是賢內助,在其早期甚至是幫手的作用,譬如在外經貿部外聘時期,楊致遠訪華游長城,就是由馬雲和張瑛全程陪同的:

阿里巴巴創業早期,在湖畔花園的公寓,張瑛充當的是秘書和場記的角色。在阿里的早期紀錄片中,你可以看到她總是坐在最外圍,不動聲色地看著慷慨激昂的馬雲,拿著筆記本不停地記錄著。大學畢業之後的馬雲,在杭州電子工學院當了七年的老師,這對於日後愛折騰的馬雲來說似乎是反常的。原因是由於,杭師院的一個領導把學校唯一去大學教書的名額給了馬雲,要求馬雲必須要在那裡呆至滿七年——這七年有期徒刑自然沒有那麼好熬過去,從1988年到1995年,正是中國市場經濟確立,改革浪潮波瀾壯闊的幾年。92年海南房地產熱,有人開一個月八千的天價讓馬雲去那邊做翻譯,也有人找馬雲去發其它大財的,都因為刑期未滿不得不放棄。

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命運就是如此不可測,失去了那些發大財的機會,上天卻給馬雲指派了一個貴人,正是這個貴人,讓馬雲賺到了發之前100次大財都賺不到的錢,因為正是他將馬雲引入了互聯網世界。原來,在1994年,杭州電子工學院來了一個叫 Bill Aho 的外教,來自西雅圖,那時候的美國早已進入了互聯網發展的第二波浪潮,而中國還處在互聯網來臨前的黑暗之中,軟體之都的Bill自然是當仁不讓地跟馬雲介紹互聯網,馬雲聽得很激動。非常巧合的是,就在這個時候,馬雲正好得到了一次去美國訪問的機會,這是另一條線索,暫且不表。總之是馬雲在美國的拉斯維加斯虎口脫險,在賭博機上贏了600美元之後,匆匆趕往西雅圖,和Bill會面,兩人之前約定過來美國一定要讓馬雲見識一下互聯網。

之後的故事就不說了,馬雲第一次接觸電腦和互聯網,Bill的一個親戚當時在美國開了一家小型的互聯網廣告公司,實際上馬雲的第一次互聯網商業活動的合伙人就是和這家公司——就是給中國的公司做網頁,2萬人民幣,美方拿12000,馬雲拿8000...不過精明的馬雲不久就找到了大陸方面會做網頁的人,就一腳把這個合伙人給踢開了。

馬雲做中國黃頁半年左右,馬雲轉變思路還是要借勢,轉向了給政府做宣傳。1995年7月,中國黃頁為浙江省外宣辦做了一個網站,在網上宣傳浙江的經濟文化,美其名曰「金鴿工程」。而之後在全國的互聯網界打開名聲,則依靠了兩位貴人,一位是《人民日報》未來發展局的局長谷家旺。由於谷家旺有過留洋經歷並且對互聯網也有些了解,所以給了他一次向高級別領導做互聯網介紹的機會。馬雲當時的心情很緊張,不是因為怯場,而是因為太激動了。演講結束後,一位領導走了過來,握著馬雲的手說:「你講得真好。我們明天就打報告給中央,讓《人民日報》上網。」

我終於,馬雲用半年時間把《人民日報》搬上了網路。《人民日報》上網之後所引起的轟動效應可想而知。而第另一位則是杭州老鄉樊馨蔓,也就是導演張紀中的老婆,時任央視的節目編導。她跟拍了馬雲整整一天,做了一個叫做《書生馬雲》的紀錄片,這是一個全國曝光的機會。而馬雲也藉此機會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自我公關。

創業團隊方面,馬雲遇到最重要的貴人便是阿里的原3號員工孫彤宇,之前的文章提過,馬雲對於具體業務的能力並不擅長,而此人一手負責淘寶的初創業務,為擊退ebay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馬雲是毛澤東的話,孫的地位可以用林彪來類比。但由於功高蓋主,被馬雲杯酒釋兵權,但其夫人彭蕾,依舊是目前阿里的高管之一,負責著阿里巴巴目前最為核心的金融業務。

在這之後的蔡崇信、孫正義等人,一方面由於做到一定位置,遇到也是順理成章,缺乏偶然的戲劇性;另一方面其事迹也算是大眾熟知,不再贅述了。

那麼,為什麼馬雲早期會遇到那麼多貴人呢?這個馬雲的行為模式有關,如果高考比交際能力,馬雲大概能上清華。馬雲的交際模式是有一套方法論的,如果你研究過某一段流出的錄音,你就知道他的厲害之處,這種人的大腦天生是為交際而生的,不僅對於點對點的聯繫駕輕就熟,甚至對於網路式的交際也非常在行,這也就是為什麼馬雲的早期的社交圈子廣闊到可以和清華學霸的知識網路圖相提並論。

成功的人擅於將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納為己用,在必要的時候或放低身段或禮賢下士。文中所提及的不少企業家都是我小時候父親的餐桌談資,也頗有些帶有60後特色的「成功學」意味。早年他創業的時候,正是鍾老推薦的客戶讓他在98年事務所吸納創始合伙人的時候成為了其中最年輕的新人。對農夫山泉,傳化集團,濱江地產等如今聲名鵲起的浙商寡頭,我們家一直懷有感激和敬佩之情。作為後輩,自然需要取其所長,接過父輩們的旗幟。

那個年代的創業者是豪爽的,鍾老當年是個水廠老闆,義氣風發。省立會計師事務所時代,60末出生的行業元老們還是25歲上下的新兵。而如今,都有了自己的桃李,成為了提攜後人的那一方。遇到貴人只是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連續地遇到貴人,以及把這劇情再延續下去,而不是一個麥格芬,這才是關於成功更為主體的部分。或許,這才是身為年輕一代的我們,真正需要學習的人生經驗。


「貴人」和「成功」之間本沒有充分必要的聯繫,多數時間是成功學「專家」利用單向的社交反饋造出來的幻象……

讓我們實在點來說說關於「貴人」的兩大真相——

1、「貴人」不會憑空出現,更不會「無私」的幫助你

一方面,人畢竟是一個社會屬性的動物,除非是絕對的出世達人,一般來說,從小到大不可能一直靠自己,無一例外都是在各種各樣的人的幫扶合作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對人這種生物來說,遇見廣義的「貴人」是絕對必然事件。

有人說,馬雲早在西湖旁邊當導遊的時候就已經遇到了對他產生重要影響的澳洲小夥伴,以至於其成為馬雲人生的關鍵轉折因素。

當然,這種例子也可以換一種說法:馬雲天天在西湖附近當導遊的時候,恰逢英語好的中國人不多,所以從概率上來說,他必然會碰到一些有價值的外國人,即使沒遇見這個小夥伴也會撞見其他的小夥伴……

另一方面,不會出現白給你扔餡餅的「貴人」。

類似「一個骨骼沒有一塊清奇偏偏運氣滿點的少年,偶然間掉進了一個山洞非但沒有摔死還意外遇到了絕世高人不由分說就奉獻出畢生功力;後來少年密室逃脫後意外經歷了一場類似武林大會這樣的非法集會,打敗了大boss後和倒貼過來的絕代佳人過上了沒羞沒臊的田園生活……」的橋段,基本都只存在於當代YY小說里,對普通人來說遇到的機率無限接近於零。

商業社會的真相分明是互惠互利。

比如,你遇到一個雄才偉略的企業家老闆,你追隨他並且為他做出業績,他也因此非常欣賞你從而關照你。這樣基於合作的「貴人」是需要的,並且也是大概率被需要的。假如你依賴於這種關照但是長期沒有相應的回饋,這樣的「貴人」也是不會持久的,最終會失去的。

也許有人會說,無私的貴人也是存在的,比如少數人那富一代的爹。然而事實是,只有單方面關照的貴人,終究也是成不了事兒的。

因為「成功」並不等於「有錢」。真正的成功人士是在「事業」的範疇裡面被定義的,一個人只有在社會網路里持續的輸出價值,才能稱作是成功人士,因而只有在互惠互利的關係里才能幫助你不斷的創造價值。

2、「貴人」是成功學裡的由果導因

比如,有一次一個身家千萬的老闆說,他在上大一的時候曾被某位教授的一句話點醒——「大學裡面什麼都不重要,只有學習成績是最重要的」,這對於當時混跡於各種學生社團想要建立人際關係的他觸動很大。所以後來,他幾乎停掉了所有社團的所有活動,專心學習一心考研,最後去了國內頂尖的大學,還有幸加入了當時最前沿的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多年之後,他憑藉自己的平台、洞察和前沿學科的背書,順利在行業內嶄露頭角並完成了原始積累,最終自己創業,做得風生水起。

然而現在回過頭來再看,很多人當然會覺得大學生只需要埋頭讀書是不正確的,甚至還有很多人聽見的是與之截然相反的「真理」。但是,當一個人成功了之後,就自然而然會覺得當年自己走過的每一步都是正確的,相反,如果他現在混的不好,就會感慨當年的自己太傻。

綜上所述,人生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每一個轉折的際遇都蘊藏著意義。不用去找尋或者苦等一個有特定意義的人,讓自己變得有價值,並融入一個良性合作的關係,才是「成功」的謁語。


按照題主的說法,我應該是4-6級的吧。我舉三個真實例子,希望跟大家分享一下。

看了所有回答,我覺得大部分回答應該沒有真正的遇到貴人,或者沒有親身感受過什麼是貴人!

2007年創業至今,生命中遇到的貴人,太多了,有大貴人小貴人貴貴人偽貴人,在此不勝感激我生命中的貴人們。

當你成功了以後,你回首往事,不禁感嘆,瑟瑟發抖,覺得這個貴人,真的是在那個時間點,在那個路口,相遇並且幫助你,幫助你完成了正確的拐點,而你錯過了這個貴人的幫助,那你人生由此改寫。

舉個例子吧,有一次,我獲得一個非常非常關鍵的信息,是不經意間聽兩個人聊天獲得的!這個關鍵信息,影響了我日後所有的發展,以至於現在我獲得的成功都依賴於當時獲取到的信息。那兩個人,我認為就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貴人之一。

還有一次2010年,我記憶猶新,我缺錢,非常緊急,下午就要交投標保證金,真的沒錢了,下午就要交,中午我蹲在路邊不知道怎麼辦,翻開電話本,找了幾個我認為可以借我錢的人都沒有給我面子,偏偏是我要放棄了,我打算這個人是我最後一個問的人了,我根本沒有抱有任何希望,我只是打算有個過場,安慰一下自己我努力了,但是奇蹟確實,這個人幫助我了,並且20分鐘後,錢已經轉到我賬上,那次危機化解了,每次我跟他吃飯,我都說他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貴人之一,如果在其他時間其他事件或許不是這樣,因為那個工程後來給我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和在本行業的知名度。

2014年,我的事業真的做到如日中天,做任何事都特別順的時期,自己狂妄驕傲的不得了。認為自己的眼光特別好,絕對不會做錯事。但是後來回想一下,真的是啪啪打臉,幸虧又遇到了一個貴人!但這個貴人確實小人!但是我認為他真的是我的貴人!我的城市市中心的一個商業房產,在市中心醫院,地段繁華絕版,我準備拿出全部現金買下那裡所有可以買下的商鋪,把自己可以利用的現金全部投入在那裡,但是盯著那裡的人肯定很多了。我托關係基本上定了那裡我看好的最好位置的商鋪,我勢在必得。然而被那裡的經理給玩兒了,細節我就不描述了,大概就是收了其他人更多的好處,把我給耍了,結果被別人搶走了,當時可想而知我的心情,特別的氣憤特別的沮喪特別的遺憾,但是沒辦法。直到現在,我每次想到這件事,我都特別開心,那個樓盤開發商跑路了,居然爛尾了!房子到現在也沒交工,本來2014年年底交房的,估計2020年也交不了了,不知道爛尾到何時,我每次想到這裡,我都渾身冷汗,當初如果我買了它,那我人生會怎樣改寫?佔用了我幾百萬現金資源,而交房遙遙無期,我這種心理承受力弱的人,估計會大病一場,而且對我以後的發展那將是非常大的影響。不只是金錢上的,信心士氣也會非常的低落。有時商場真的如戰場一樣,瞬息萬變,由不得你去導演。我至今也由衷的發自內心的感謝那位經理,玩人玩出了藝術,變相的把我救了,坑了另一個人,而當時那個人還以為打敗了我,搶到了金礦開採權,可惜,我的貴人雖然是個小人,但是他也是我人生那個階段最關鍵的貴人之一。

所以我覺得,貴人對你成功有非常大的促進和幫助作用,你成功的路上,必然缺少不了貴人們的幫助,可能有時身處其中的你可能還沒有發覺,待成功時,你回首往事,歷歷在目,那些過往的貴人們,是你成功路上必不可缺的條件之一。


王思聰的貴人王健林。


真相是這樣的:

  • 當一個人成功了,世人一定會找到幫助他的貴人;
  • 但一個人失敗了,幫助他的人就不是世人眼中的「貴人」了。

請自己仔細理解這句話。我時間有限,就不多解釋了。

換一種說法:

  • 成功一定要有人幫;
  • 但有人幫也不一定成功。

看過我《折騰》的同學都知道,黎叔是怎麼樣不遺餘力的幫我的,但我還是可恥的失敗了。馬哲很多扯淡的話,但「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在人的成長這一方面,一定是真理。

以我有限的人生閱歷,看過了太多寒門貴子,紈袴膏粱,所以對知乎上什麼階層、家庭、環境……那一套絕對免疫。

其實每一個人一輩子都會有那麼幾次大機遇的,關鍵的問題是你能不能抓得住。

命運是公平的。

然而,很多時候,「命是弱者的借口,運是強者的謙辭」,雞湯不?


謝沒人邀。

我個人感覺,貴人有兩種,對於沒什麼能力的人來說,貴人是來雪中送炭的;對於能力強的人來說,貴人是帶自己進入一個更高層次或者一個不容易打入的小圈子的。

偉大領袖毛主席一生中就遇到過一個這樣的「貴人」

這個人就是毛澤東的岳父,一個好學校的教授,大家猜猜他是誰?

將他稱為毛主席的貴人,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因為沒有他,毛澤東可能會跟共產黨產生不了一點聯繫。

當時的國際形勢是,列寧為了領導各國工人階級革命,推翻了沙皇俄國,將大量的人力物力發動起來支援西歐的工人運動,但是預計的各國無產階級大革命並沒有到來,反倒是歐美帝國主義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蘇維埃俄國。這使得蘇維埃俄國的國家安全岌岌可危,為了擺脫這一局面,聯共和第三國際決定在各個殖民地成立共產黨組織,領導殖民地人民的解放鬥爭,期待殖民地人民發起對帝國主義的鬥爭來推動宗主國國內的工人階級革命再次興起。而且,在中國發展黨組織可以進一步影響中國的政局,以便在和日本爭奪東北的對抗中獲得優勢,從而保護蘇維埃俄國的遠東地區。

根據這一目標,蘇維埃俄國開始在中國人當中尋找合作者,最先開始的黨組織產生於蘇維埃俄國遠東一帶,當時逃到海參崴一帶的中國人很多,但是在這裡成立的黨組織除了是中國人這一點以外,和中國根本沒什麼關係,對中國沒有任何影響力。(倆中國人劉邵周 張永奎還參加了第三國際的成立大會。。)這並不符和預期,所以遠東局決定在中國找到幾個有影響力的人發起黨組織。因為加拉罕宣言(揚言把沙俄割讓中國的所有領土歸還中國)和巴黎和會(作為戰勝國的中國跟戰敗國的待遇類似)的對比,導致西方和蘇維埃俄國在中國知識分子階層的印象裡面開始發生較大變化,對西方越來越不滿,對蘇俄越看越喜歡,其中的代表就是李大釗李守常。

李大釗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最先影響了另一個先進知識分子陳獨秀,全國各地的黨組織的建立無不跟這兩人有關係,中共一大的代表們,除了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他的助手,其他的人分別來自七個地方,分別是來自上海的李達、李漢俊,來自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來自廣州的陳公博,來自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來自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來自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來自日本的周佛海,去掉北京上海的不算,武漢的黨組織是在上海黨小組的直接領導下成立的;濟南的王盡美是北京大學馬克思研究學會的外埠成員,並且和幫助中國建黨的早年前往海參崴討生活後來成為布爾什維克黨員的中國人楊明齋是山東老鄉,在李大釗的幫助下成立的黨組織;廣州的黨組織是陳獨秀直接經手建立的,日本的黨小組可以算作上海黨小組的下屬單位,因為當時上海黨小組的中心工作就是翻譯日本的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材料,唯獨長沙的黨小組是由一個興趣小組改過來的,這個興趣小組就是新民學會,領導這個興趣小組的大約是有三個人,毛澤東,蔡和森,還有蕭子升。

為什麼一個地方上的青年小團體能夠作為一個黨小組參加這麼高層次的會議呢?同樣是地方上的小團體,比如天津周恩來等人建立的覺悟社(周恩來後來認識另一個節點性人物張申府,方才進入這個小圈子),也一直都研究馬克思主義,也是一個非常進步的青年組織,卻沒有被視為黨的一部分呢?要知道天津可是民國第二大城市,產業工人僅次於上海,又離北京如此之近,長沙不僅排不進前十,離北京更是說不出的遠,原因在哪裡呢,是不是僅僅說是毛澤東個人的奮鬥呢?當然不是了,顯然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就是毛澤東認識了李大釗的好友,楊昌濟教授

(未完待更,後面的故事更精彩)

++++++++++++++++++++++++++++++++++++++++++++++++++++++++++++++++++++++粉鴿鮮+++++++++++++++++

我小時候一直不愛看名人傳記,覺得那些都是都是根據已經發生的定論來總結一個人的人生,比如什麼華盛頓砍櫻桃樹,愛因斯坦做了好幾個小凳子,列寧在姑媽家打碎了花瓶,什麼林肯小時候就勵志做美國總統。其實很多事情在我們身邊就發生過,可是我身邊也沒出什麼大人物呀,小孩子誰沒做過當領袖的夢,什麼航天員科學家的,並不能就此就斷定三歲老八十嘛。可是我唯一愛看的就是毛主席的傳記。因為我看的第一部毛主席的傳記寫的很真實,絲毫沒有讓人覺得有什麼高不可攀的,就是覺得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年輕人,我身邊的人。只不過這個人是個非常聰明,勇於抗爭,敢想敢幹的這麼一個人。(可惜那本書沒有封面,現在還弄丟了,我們家好多那種沒封面的書,我那時候看過一本沒頭沒尾的書特別精彩,一直想找,過了好久才發現是傑克倫敦寫的暗殺局,真是什麼冷門的書都有啊)

那麼年輕時候的毛主席是一個怎樣的人,會得到楊昌濟教授的欣賞呢,他們又是怎樣一種英雄惜英雄的感情呢?這話要從毛澤東小時候說起。。。

跟早期中共的領導人一般出身知識分子家庭不同的是,毛主席家是從貧農一點點變成小地主的,他開始懂事的那幾年家庭還是非常貧窮的,即使後來變得稍微富裕了,他還是要幫著家裡干農活的,這在中國就算是最底層起家的了,一個從低走到高的人,和一個出生就高的人,對社會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毛澤東小時候就愛讀那些閑書,也就是我們現在的所謂古典名著,但是他發現一個特點,就是這些書都是寫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妖魔鬼怪的,他周圍的毛順生,文七妹,他的鄰居還有家裡的長工,是沒有出現在這上面的,但是這些人都是活生生的,他們也有自己精彩的故事,據他後來所說,這裡的人大多數過著痛苦的生活,不是挨餓就是受凍,有的生病而死,有的交不起租子被關進監獄打死,有的為了鄰里糾紛打架打死,還有的因為口角弔頸的,至於沒有書讀的,做一世睜眼瞎的就更多了。但是這些人一直是被別人忽略的,他們的想法,他們的追求,是沒人去管的,大人物們也不屑去管,但是生活在這個環境裡面的毛澤東可沒法忽視。這也許是一切改變的開端。

毛澤東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可惜都沒有保住,所以當毛澤東出生的時候,他父親的歡喜就不用說了,還讓他拜了一塊石頭為師,小名所以叫石三伢子。正是因為這個兒子來之不易,毛順生才處處忍讓毛澤東的任性,因為相比對毛澤東的放任,毛順生對二兒子毛澤民就太不公平了,估計看過《老友記》的才懂,羅斯就是生命的奇蹟,莫妮卡純屬附贈了。甚至他小時候還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有一次他被他父親打了,就跑到河邊,說你再打我我就跳下去!父親好說歹說終於給勸下來了,跟我身邊的小皇帝一樣。。

由於父親的放縱,毛澤東得以到處求學,他先是在家鄉的私塾讀了幾年,然後又到了東山小學上了半年左右,等到1911年的時候,他已經到長沙長沙湘鄉駐省中學了,這時候辛亥革命爆發了,最開始的是武昌起義,湖北的起義軍為了發動進步力量,到各處去給青年學生傳達起義的精神,其中就有一個到了毛澤東所在的湘鄉駐省中學,這個革命家的代表簡單的說完,會場就沸騰了,畢竟青年學生嘛,見得風就是得雨,包括毛澤東在內的許多進步學生紛紛要前往武昌支持,沒想到剛出長沙城就看到湖南新軍也起義了,長沙直接就被打下來了,得,大家都別去了。這群學生又就地成立學生軍,毛澤東看不上這些學生軍,心說要加就加入正規軍,學生軍算個啥,於是又幹了半年軍人。他在新兵連的這半年沒有作戰任務,成天就是訓練,所以他得以了解很多士兵訓練的知識,而且士兵們來自四面八方,由於他們沒什麼文化,所以毛澤東總是幫他們寫家書,給他們將三國、水滸等故事,士兵們都稱他為秀才兵。(這下有理說得清了)由於袁世凱和革命黨達成一致,推翻了清朝,推翻了帝制,毛澤東覺得革命任務已經完成了,18歲的毛澤東又開始了他的求學之路,他在報紙上看到了好多學校的廣告,也交了好多報名費,上了好多學校,一直都不如意,他在一個其中一個學校讀書的時候,即省立一中,一個叫胡汝霖的老師給了他一本《御批通鑒輯覽》,皇皇大部頭,毛澤東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讀完,還在上面寫了很多讀書筆記,經此事以後,毛澤東覺得收穫很大,決定與其聽別人的安排來上課,還不如自己安排時間來學習,於是他退學每天到長沙省立圖書館去看書。在這裡,毛澤東覺得魚入大海,用他自己的話說,那時,就像牛闖進了人家的菜園,嘗了菜的味道,拚命的吃。在這裡他閱讀了大量的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和國外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作品,他的這段經歷讓我想到了馬克思在倫敦大英圖書館的讀書時光,兩個偉大的人,在不同的地方,通過同樣的方式充實了自己的思想,最後都改變了世界。

毛澤東在圖書館讀書的時候,第一次見到了世界地圖,每次經過毛澤東都要逗留良久,注視著那些他去過、沒去過的地方,想像著那些地方生活的人過著什麼樣的日子。這張地圖也讓他認識到只有站在更高的維度上,才能更清晰的看清世界,他說:「過去我認為湘潭縣大,湖南省更大,中國自古就稱為天下,當然大的了不得,但從這個地圖上看來,中國只佔世界的一小部分,湖南省更小,湘潭縣在地圖上沒有看見,韶山當然更是沒有影子了,世界原來這麼大」,以後他每次讀書,都要在地名那個地方做個標記,然後找地圖對照,不用說,這種讀書方法,特別是讀歷史書的時候,對於了解當時的歷史事件是最為管用的。

當他父親聽說他沒有在上學,而是在自學的時候,認為那時無所事事的閑混,很氣憤,揚言要斷了他的生活費,再加上他住的湘鄉會館每天都有退伍或者是遣散的士兵,每天打架鬥毆,尋釁滋事,破口大罵,一片烏煙瘴氣,毛澤東決定不在自修了,重新開始讀書。故事發展到這裡,馬上就要遇到命中的貴人了,我們先來總結一下青年毛澤東的幾個特點,精力充沛,敢想敢幹,積極追求進步,對於自己有興趣但又不懂的世界都努力靠近,平易近人,喜歡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注重實踐,注重理論結合實際。這在青年人當中已經很可貴了,但是這離著未來的那種了不起差的太遠了,所以他需要一個催化劑,一盞指路的明燈。還好,他馬上就要遇到了。

(未完待更,後面的故事更精彩)

++++++++++++++++++++++++++++++++++++++++++++++++++++++++++++++++++++++粉鴿鮮+++++++++++++++++

以往研究毛主席的人,往往把楊昌濟和一師的其他老師並列來看,彷彿楊昌濟教授和徐特立袁大鬍子等人一樣,都是幫助毛澤東成長的老師之一,只不過影響比他們大了一些,還成為了毛澤東的岳父,僅此而已,顯然他們沒有看到當年的歷史大勢。

正如我上文所說,考慮中國當時的形勢,必須要看周邊強國的眼色,俄國作為一個世界性列強,它的執政集團的劇變,必然會帶來對外政策的轉變,也就勢必會影響弱小的中國局勢。列寧拿了大量蘇聯的人力物力去支援世界革命,可是旋即就被所在國的反動政府給剿滅了,在這些共產主義者看來,馬克思關於世界性的工人大革命的預言很可能錯了。那麼他們作為唯一的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面對著生存壓力,如何讓蘇聯長久下去就成了當務之急,於是乎,抱著維護國家利益和試圖以別的方式推動世界革命的兩種複雜交織的心情,開始了蘇聯的對外交往,對於中國政局的影響,既有維護蘇聯安全的方面,比如扶植代理人,先是考慮了吳佩孚,後來又支持了孫中山。對於國民黨是要人給人,要炮給炮,還差點把自己的「親兒子」中國共產黨給搭進去;也有推動世界革命的方面,比如在中國建立了國產國際的分支——中國共產黨。(他們幫助指導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這件事情並不能以今天的民族國家的眼光來看待,畢竟那個時候的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真的是世界主義者,是窮人的最好盆友,比如一大代表馬林,作為一個荷蘭人,到荷蘭的殖民地印尼去組織反對殖民者的鬥爭。擱現在的眼光,那妥妥就是個大荷奸啊!而且到了中國就為了窮苦力跟一個外國人幹了一架,當時的毛澤東也是啊,他們有個朋友對待自己的傭人很不客氣,毛澤東和他的盆友們看到了,立即就決定以後不跟這個人交往了,那時候的人的理念中,天下窮人是一家,跟國家民族這些後來興起的概念有很大的區別。)關於建立中國共產黨蘇俄在裡面起的作用,官方一直諱莫如深的。但是不提又真的不行,光說中國國內的風起雲湧導致了工人革命的興起,那是搞笑呢。所以這條線我們一定要理清楚。看看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蘇俄為了推動世界工人革命,開始在殖民地開展共產主義宣傳,發展黨組織,建立政黨。中國只是其中的一步。執行在中國活動的,是俄共的遠東局,在俄國的遠東地區有很多的中國人,這個我們上文也提到過了,比如山東過來闖關東的楊明齋,還有參加過共產國際建立的那倆人,但是俄國的遠東局設在哪裡呢?在伊爾庫茨克,這個城市在哪裡呢,我簡單說下,就是在貝加爾湖旁邊,離靠近東北的海參崴離得太遠太遠了,好比齊齊哈爾到銀川的距離了。所以派了一個代表,在西伯利亞和海參崴等中國人多的地方找到了一位合適的翻譯,前往中國考察革命情況。於是在中共黨史上著名的魏金斯基就帶著他的翻譯楊明齋還有其他一干人出發了。當時在因為修中東鐵路和闖關東潮,約有二十萬中國人到了海參崴一帶,楊明齋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他是山東平度人,上過幾年私塾,妻子去世後就闖關東去了,先是修鐵路,後來又在西伯利亞挖礦,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入了俄共,因為當時的華工多是文盲,所以識字不多的楊明齋算是其中翹楚了(OMG,知識就是力量啊),他的俄語進步比其他人都快,所以有機會嶄露頭角,被委以重任。這一群人對當時的中國情況完全不清楚,在路上魏金斯基跟楊明齋倆人就商量該怎麼開展工作,魏提出一個觀點,就是接觸中國底層的工人,這也是符合他們一貫做法的,這時候楊提出了不同意見。他結合過去在中國生活的經驗,覺得只有接觸中國士一級的人物,才能打開局面。事實證明,這個建議是非常正確的。如果按照魏金斯基那一套,不能說一定會失敗,但是一定不會這麼快就造成熱烈的反響。

這群摸著石頭過河的人來到了北京以後,先是找到了秘密的俄共黨員柏烈偉,這個人算是個中國通,據說是研究詩經的專家,跟李大釗陳獨秀魯迅等人都認識,經他的介紹得知了當時比較進步的大學者,其中極力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就是李大釗,寫過著名的《庶民的勝利》等文章。魏金斯基和楊明齋商量一下之後,決定先讓楊去拜訪一下李大釗,投石問一下路,沒想到一問之下非常好,就安排李大釗和魏金斯基見了面。他們見面之後談起了另一個人物,陳獨秀!知道了陳獨秀比起李大釗更為激進,而且是個典型的行動派,楊明齋就建議魏,去往上海見一見陳獨秀。魏金斯基同意了,於是一行人離京赴滬,中途路過濟南的時候稍作了停留,會見了山東優秀的學生代表王盡美和鄧恩銘等,這是濟南黨小組創立的開端,這倆人後來也參加了中共一大。他們到達上海後,見到了慕名的陳獨秀,果然同志見同志,兩眼淚汪汪。很快決定成立了中國第一個黨小組。至此,中國革命形勢的改變已經開始了。在這個中國革命的大潮之中,位於中心的一共就是兩個人,陳獨秀和李大釗。因為他們搭上的俄國的線,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緊緊圍繞在他們周圍的是一個小組織,如果你離這個小組織很遠很遠的話,即使你能力再大,你也無法改變撼動中國革命的大勢。我們應該感到幸運,毛主席沒有錯過!

(未完待更,後面的故事更精彩)

++++++++++++++++++++++++++++++++++++++++++++++++++++++++++++++++++++++粉鴿鮮+++++++++++++++++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但是很遺憾的是,我們歷史書從來不看重人情。就愛搞個宏大敘事。其實宏大敘事並不是不好,如果是準確無誤的宏大敘事誰都愛,但問題是很多時候的宏大敘事常常忽略了很多問題,也就是說,宏大敘事總是不太準確。這就招人厭煩了,不僅無視了人類基本的情感,也沒有準確傳達歷史發展的過程,就像《那兔》這樣的就是典型。

在許許多多講訴毛主席生活的傳記中,所有人都是自然而然認識的,彷彿他們天生就該認識一樣,從不講述其中的人情部分,他們誰喜歡誰,誰討厭誰。難道這群人是沒血沒肉,不食人間煙火的天外人?我覺得這麼描述肯定是不對的,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才能對周圍的人產生大愛,才能想辦法領導人民遠離苦難。

前文書說到,毛澤東想要重新開始他的讀書生涯了,於是他又開始到處翻廣告,於是看到了第四師範的招生廣告。這個學校很好啊,好在什麼地方呢?

這是一所公立學校,學生用不著交學費,其方向是把出身貧苦家庭不能上大學的孩子培養成小學教師。學校的基礎是最新式的民本主義教育理論,不僅包括傳統的學科,還包括身體活動、社會生活和道德實踐。學校還有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教員思想比較開明,提倡自己思考,這是毛所喜歡的。學校很強調愛國主義,表現為使用全國通用的語言而不是本省方言,教師強調要牢記中國的國恥。

還有其他兩個朋友一起鼓動毛澤東考這個學校,並要他幫著寫入學作文

我的兩個朋友也鼓勵我投考。他們需要我幫助他們準備入學考試的作文。我把我的意圖寫信告訴家裡,取得了他們的同意。我替這兩個朋友寫了作文,也給自己寫了一篇。三個人都被錄取了——所以,我實際上是考取了三次。當時我並不覺得自己頂替朋友作文的行為是不道德的,只是看做是事關友誼而已。

於是乎,毛澤東便開始了在第四師範的求學之路,幾個以後,第四師範就和第一師範合併了,組成了新的第一師範。毛澤東在這個學校里艱苦學習的五年,再也沒有半途而廢,完成了畢業。

而恰好在這裡,毛澤東遇到了楊昌濟教授。

楊昌濟,字華生,後改名懷中。湖南長沙板倉人,是近代知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他是戊戌變法的積极參与者,湖南新民學會的精神導師,晚年任北京大學「倫理學」和「倫理學史」教授。

板倉楊家,可謂是書香門第。楊昌濟的高、曾祖父都是「太學生」,祖父楊萬英是「邑庠生」,但沒有做過官,一生在家鄉以教書為業。父親楊書祥,字書樵;母親向氏,平江縣石洞人,其父出身進士,做過前清國子監學錄,乃詩書世家。向家與楊家世代聯姻,對楊家子弟影響甚深。

楊昌濟7歲進館發矇,蒙師是自己的父親楊書祥。不幸的是,入學第二年父親便病逝了,母親也相繼撒手歸西,這給他的童年蒙上了濃重的陰影。1888年,17歲的楊昌濟與表妹向振熙結婚。次年參加長沙縣試,一舉考上「秀才」。1890年應試舉人不中,為生活計,開始在鄉間教書。

1898年,楊昌濟進入嶽麓書院讀書,積极參加譚嗣同、唐才常等在湖南組織的維新改良活動,加入了他們組織的「南學會」,成為通訊會友,藉此機會向譚嗣同等求教學問,交流思想。戊戌變法失敗後,楊昌濟看破了科舉功名的虛偽和無用,從此絕意仕途。這期間,他的家庭生活也發生了變化。1898年兒子楊開智出生,1901年又生下女兒楊開慧。他的哥哥楊昌運雖有「秀才」底子,但染上鴉片煙癮,長卧家中。楊昌濟用自己的薪俸維持一家人的生活,還要幫助哥哥解決生活困難,承受著沉重的經濟負擔。

正當楊昌濟隱居鄉間,感到彷徨苦悶、前途渺茫的時候,他的好朋友、著名革命黨人楊毓麟從日本寫來了一封信,要他東渡日本,去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時代思潮的感召和親友的鼓勵支持下,楊昌濟萌發了留學日本、尋求拯救中華古國出路的意念。於是,在1903年農曆2月初,他毅然告別了故土,離開了親愛的妻兒,從長沙乘船漂洋過海,奔赴日本。行前他更名「懷中」,表示自己雖身在異邦,卻心懷中華大地。

楊昌濟到達日本後,進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開始上的是速成師範科,不久便轉入普通科。在弘文學院,楊昌濟學習十分刻苦,成績特別優秀,因而深得院長的賞識。1906年,他在弘文學院順利畢業,升入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專修教育學。後來,在楊毓麟、章士釗等好友的極力推薦下,清政府派往歐洲的留學生總督蒯光典,調楊昌濟去英國繼續深造。1909年春,楊昌濟進入蘇格蘭的勒伯丁大學哲學系,學習哲學、倫理學和心理學。

他十分注意研究英國人民的生活風貌,並從中肯定那些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東西。大至言論自由、通信自由,小至不說謊、不隨地吐痰、不隨便借錢和用別人的錢,等等,他都一一注意觀察,加以肯定。他十分讚賞「西洋人於小事亦分明有界限」的習慣,如寄信時,向別人借了郵票一定要給錢;幾個人同坐公共汽車,進餐館,一人付了款,其他人也要把錢湊足交他。楊昌濟說,中國人就是不一樣,認為這麼一點錢不值得還,如果還了,就是輕視出錢者;有時候即使真還錢,受錢者也往往佯推故遜,或偽為發怒,實際上心裡並不是真不要。他認為這樣做很不好,容易導致偽善。後來楊昌濟回國後曾認真實行這種「銀錢上許可權分明主義」。他在長沙經常要過江授課,有時同舟學生代他交了船錢,他事後一定把船錢還給學生。

1912年夏,楊昌濟結束了在勒伯丁大學3年的學習生活,獲得文學士學位。隨後,他前往德國進行了為期九個月的考察,還去瑞士遊覽了一番。在德國,楊昌濟重點考察教育制度,但也很留意政治、法律等各項制度。考察完畢,隨即啟程返回闊別十年的祖國,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鄉長沙。

楊昌濟回國時,正值立憲派政客譚延督湘,譚見楊昌濟學識淵博,又先後留學「東洋」、「西洋」,在教育界具有一定聲望,為網羅人才,便想請他出任湖南省的教育司長。可是,經過近十年留學生涯的楊昌濟,在國外耳聞目睹了資本主義國家重視教育、重視人才培養的狀況,深感中國教育的落後,人才的缺乏。因之,他無心參政,決心以教書育人為己任,走教育興國的路子。於是,他推辭說自己久居國外,對國內情況不甚了解,同時又缺少行政才能,謝絕了譚延的聘請,而選擇了一個冷冷清清的職業———當了一名學校教師。 先後應省立第四師範、第一師範等學校之邀,在長沙任教五年之久。

楊昌濟是一個治學嚴謹,而且道德高尚的人,他堅信他的倫理學,努力向學生灌輸一種公正、道德、正義、有益於社會和人類的準則。

在一師,兩個偉大的人相遇了,具體地說,應該是一個偉大的人遇到了一個了不起的貴人。

(下面到了全文最精華的地方,別錯過啊!)

++++++++++++++++++++++++++++++++++++++++++++++++++++++++++++++++++++++粉鴿鮮+++++++++++++++++

楊昌濟教授教的是倫理學, 倫理學是關於道德問題的理論,是研究道德的產生、發展、本質、評價、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養規律的學說。楊教授有那麼點古代文人的特點,敏於行而訥於言,所以他的課文的講義寫的很好,但是表達水平欠佳。講課時常常是照本宣科。很多學生聽說這位「板倉楊」是一位知行合一的大儒,都希望看看他的風采,聆聽他的教誨。可是等真的去上他的課了,都很是失望,因為講義怎麼寫的,這位教授就怎麼讀,也不重複,也不講解。大家都覺得很失望,覺得這個教授可能是徒有虛名。毛澤東也是聽課學生中的一個,但是他不這麼認為,因為他看到了講義的內容言簡意賅,把該說的意思全部表達出來了,可以解決實際的問題,這說明楊教授是真的有水平的,這些誤會他的同學,並沒有看到他的真實價值。於是經常的去拜訪他,向他請教問題。

楊教授書香門第,但是他很喜歡農家的子弟。他的海外求學生涯可謂是一場鍍金之旅,就是現在「海龜」都是很搶手的,更別說當時了。他的同學們有的當大官,有的掙大錢,只有他苦守著教育陣地,為的就是為國選才。在於毛澤東的接觸中,他逐漸喜歡上來這個男生女相,粗手大腳,走路搖搖擺擺像鴨步的農家大個子。

楊昌濟教授非常注重知行合一,他熱衷於把思想付諸於實踐。他之前留學的時候閱讀過洗冷水澡的好處,又結合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特製了一個鐵盆,每天早上洗一個冷水澡。無論春夏秋冬,颳風下雨, 他解釋說:「人必須每天做一件艱苦的事來磨鍊自己的意志。冷水不僅磨鍊意志,還能增強體質。」 這個觀點和習慣深深的影響了毛澤東。毛澤東後來也學習楊教授,每天早上都洗冷水澡而全校聞名。他沒事還約同學一起去爬山,去湘江游泳,他後來說

「 我 們 也 成 了 熱 心 的 體 育 鍛 煉 者 。 寒 假 里 , 我 們 徒 步 穿 過田 野 , 上 山 下 山 , 繞 行 城 牆 , 渡 河 過 江 。 碰 到 下 雨 , 我 們 就脫 掉 襯 衫 讓 雨 淋 , 說 這 是 雨 浴 。 烈 日 當 空 , 我 們 脫 掉 襯 衫 , 說是 日 光 浴 。 春 風 吹 來 的 時 候 我 們 大 聲 叫 嚷 , 說 這 是 一 種 叫 做『 風 浴 』 的 新 體 育 項 目 。 在 已 經 下 霜 的 日 子 里 , 我 們 露 天 睡 覺 ,甚 至 於 到 1 1 月 份 , 我 們 還 在 寒 冷 的 河 水 里 游 泳 。 這 一 切 都 是在 『 鍛 煉 身 體 』 的 名 義 下 進 行 的 ; 這 對 於 增 強 我 的 體 質 也 許很 有 幫 助 , 我 後 來 在 中 國 南 方 的 多 次 往 返 行 軍 , 以 及 從 江 西到西北的 長 征 路 上 , 特 別 需 要 這 樣 的 體 質 。

毛澤東還學到楊教授的多做多聽少說話的性格

蕭三回憶說,無論什麼時候其他人談話時,毛都「略低著頭或偏著頭聽別人談話,而自己只『嗯』、『是的』的回答,在傾聽對方說完之後,他有條有理地給對談者分析,提出要點,作出結論。他的話並不多,但每一句都很中肯,都能啟發人,再往前進,再往遠處大處著想,你有什麼疑問他只要一談,便會迎刃而解,一切都明朗化,都有了辦法。」
另外一個記述毛這段學校生活的人總結說,毛在會上「從不輕易表態」,無論是主持會議還是一般發言——最突出的是他從不作冗長、離題而混亂的講話。如果他旁邊的其他人開始辯論,甚至吵起來的時候,毛都靜靜地用心傾聽各方面的意見。

毛澤東有一次在民報上面看到了兩名中國學生旅遊全國的故事,他們到達了西康的打箭爐 。也希望學一學他們

第二年夏天,我開始在湖南徒步旅行,遊歷了5個縣。一個名叫蕭瑜的學生和我作伴,我們走過這5個縣,沒有花一個銅板。農民們既給我們吃的又給我們地方睡覺;所到之
處,我們都受到很友善的歡迎和款待。

旅行是最開眼界的一種方式,他可以讓你了解更立體的社會,不僅僅只看到一種社會,而是看到了許許多多種社會。看到了上層人民的生活,也看到了底層人民的生活。當然了,前提是你要真正的重視農民,到農民中去,很顯然,和他一起的蕭瑜跟毛澤東差距很大

蕭瑜他

「放不下架子,只寫對子,不送對子,我幫他聽差,只好去送對子。人家拿錢,一塊也好,一串也好,我總不爭,不受對子只拿錢的我就不要。一共搞得光洋八十多塊。」

如果僅僅是輕手輕腳怕臟怕累的走馬觀花看一趟,時刻不忘自己天之驕子的身份,估計旅遊的體會要大打折扣了,很欣慰毛澤東不是這樣的。

楊昌濟教授經常邀請很多學生到他家裡做客,毛澤東也是其中一個。他們之間的這種談天說地很快讓他們熟悉起來了,他們中有許多黨的早期領導人,比如何叔衡,比如蔡和森等。當然,由於這個原因,毛澤東也和楊教授的女兒,楊開慧,熟悉起來了。楊教授為了增加這些學生的眼界,給他們定了幾分陳獨秀的《新青年》,其中就有一份專門給毛澤東,對於毛澤東來說,彷彿打開了一扇新世界。在楊昌濟教授的鼓勵下,毛澤東嘗試給《新青年》投稿,終於有一篇《體育之研究》被採用了,毛澤東的筆名叫「二十八畫生」,28是他繁體名字的筆畫數,他在文章裡面寫了很多古代人不注意鍛煉身體早早去世的例子,也舉了好多積極鍛煉很長壽的例子,號召大家進行體育鍛煉,以達到「健身衛國之效」,可以看出這篇文章也深受楊教授的影響。

如果說,把所有毛主席青年時期的成就都歸功於楊教授,顯然也是非常不客觀的,楊昌濟也有他的缺點。也就是不善於社會組織工作。但是毛澤東卻總是遊刃有餘。1915年的時候,一師校長下令,從秋季開始每一個學生都必須交10元的學雜費,這和當初的宣傳是相違背的(好像當時宣傳的是第四師範。。。)於是同學們紛紛站出來反對,很多人寫了文章,辱罵校長。毛澤東覺得很不妥,他認為,一個人的私德如何跟他做了什麼事情關係不大。不能因為校長收錢就認定他私德不好,要就事論事。於是乎同學們都讓他重寫一分,毛澤東洋洋洒洒寫就了一篇妙文,並立即找人印刷分發,影響很大,反響很好。校長大怒,想要開除他。在楊昌濟等教授的努力下,毛澤東才順利留校。後來,有個學生因為身體不好,課業也繁重,竟然病死了。毛澤東觸動很大,他利用自己當選學友會總務的機會,大力引進一些日本學校的做法,經常組織一些課餘活動比如足球、游泳、爬山、踏青等,將趣味性和鍛煉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毛澤東不僅把精力放在學校,他也時刻關注著社會。民國時期的中國真是烏煙瘴氣,中央政府權威盡失,各地軍閥舉兵自立,軍閥們為了點利益大打出手,換一批人就收一批軍餉,往往這邊軍閥剛收過,立馬被人打跑了,下一批軍閥來了還要重新收。百姓們不堪其擾,學校也不是化外之地,自然也不太平。一師更是跑不了,因為一師有大量的宿舍樓,還鄰靠鐵路,經常成為部隊駐紮的地方。毛澤東組織學生志願隊分批巡邏。保護了學校。有一段記錄這麼寫的

膽小的同學和教職員都伏在後面寢室的地板上,一動不敢動。學校的辦事人員這時都聽從學友會總務毛澤東的指揮。待王部潰軍在暮色中慢慢蠕動,距離伏地不遠時,他就命令警察在山頭鳴槍,其餘持木槍的同學便大放爆竹,齊聲呼喊:『傅良佐逃走了,桂軍已經進城,繳槍沒事』」

這次事件成功了後,他還把學生軍擴大了,聯合了幾個學校,組成學生保安軍,維持整個長沙的秩序,還組織了一個婦孺救濟會,上街救濟婦女和兒童。這年的毛澤東也就十八歲左右,我今年28了也達不到。

在楊昌濟教授的幫助下,毛澤東圍繞著《新青年》這個中心,開始和各地的進步青年通信。大家也都知道了湖南有個毛潤之,很了不起的一個學生。在通信中,毛澤東知道了各地紛紛建立學生團體,他也萌生了這個念頭,就和蕭子升還有蔡和森商量。最後決定在蔡和森家裡成立一個組織,督促大家共同進步。因為這些青年都崇拜梁啟超,梁啟超在《新民叢報》上面發表的《新民說》,對他們都有很大鼓動。於是他們決定把這個團體叫新民學會。通過了 「不虛偽;不懶惰;不浪費;不賭博;不狎妓」等5條紀律。毛澤東當選幹事。

楊昌濟教授的生活在這時候卻發生了改變,由於湖南兵匪橫行,教學工作一度中斷很久,加上楊教授身體不是很好,希望前往北京治療,於是便接受了蔡元培的邀請,前往北大教書。舉家遷往北京。當然了,楊教授離開並不是就不能影響毛澤東了,而是影響更大了。

李石曾、吳稚暉等人在北京在北京發起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得到了北大的支持。於是以《新青年》為中心,向全國傳遞。身在北大的楊昌濟也給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寫信,希望他們能夠組織好這次活動,培養一批人才。於是毛澤東蕭子升蔡和森等人前往北京協助組織這次運動。最後蔡和森和蕭子升決定前往法國,毛澤東認為,中國的未來只有在中國才能找到,對於中國都還不了解呢,到外國去意義不大。於是他選擇留在國內。到了北京毛澤東錢就花光了,於是不得不去打工。楊教授找到了李大釗,李大釗是負責北大圖書館的,於是便讓毛澤東做了圖書管理員。在這裡他認識了陳獨秀,認識了張申府,認識了張國燾。他參加了北大的新聞會,結識了陳公博,譚平山,還有大記者邵飄萍。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因為總是跑到楊教授家蹭吃蹭喝的關係,和楊開慧確立了關係。說毛主席蹭吃蹭喝不是胡說的,因為他每月的八塊錢真的不夠花,住的地方也特別爛

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條件很差,可是在另一方面,古都的景色是鮮艷而又生動的,這對我是一個補償。我住在一個叫做三眼井的地方,同另外7個人合住在一間小屋子裡。當
我們大家都擠在炕上睡覺時,擠得幾乎透不過氣。每逢我要翻身,往往得先同兩旁的人打招呼。

這估計就是當年的青年旅館。我也睡過這種大通鋪,晚上基本上不困的不行了,根本睡不著,呼嚕聲,磨牙聲聲入耳;腳臭味,狐臭味味味刺鼻。可憐

留法的人先到北京學習法語,然後到上海上船前往法國。於是毛澤東又去了上海。毛澤東第一次出湖南,很有意思的一段經歷,貼上來給大家看看。

1919年初,我和要去法國的學生一同前往上海。我只有到天津的車票,到天津後不知道怎麼再往前走。可是,正如俗語所說的,『天無絕人之路』,很幸運,一位同學從北京孔德學校得到了一些錢,他借了10元給我,使我能夠買一張到浦口的車票。在前往南京途中,我在曲阜停了一下,去看孔子的墓。我看到了孔子的弟子們濯足的那條小溪和孔子幼年所住的小鎮。在有歷史意義的孔廟附近的一棵有名的樹,相傳是孔子栽種的,我也看到了。我還在孔子的一個著名弟子顏回住過的河邊停留了一下,並且看到了孟子的出生地。在這次旅行中,我還登上了山東的神岳泰山。後來馮玉祥曾在這裡隱居,並且寫了些愛國的對聯。
「可是我到達浦口的時候又不名一文了,而且沒有車票。沒有人可以借一點錢給我;我不知道怎樣才能離開浦口。更糟糕的是我僅有的一雙鞋又給賊偷去了。噯呀!怎麼辦呢?可是『天無絕人之路』,我的運氣不壞,在火車站外,我遇見了從湖南來的一個老朋友,他成了我的『救命菩薩』。他借錢給我買了一雙鞋,還足夠買一張到上海去的車票。就這樣,我
安全地完成了我的旅程——一路盯著我的新鞋。到了上海,我發現已經有人募集一大筆錢,協助把學生送到法國去,還提供了一筆錢幫助我回湖南。我送朋友們上輪船以後,就啟程回長沙了。

給他錢的人就是章士釗。楊昌濟先生的最好朋友

回到長沙的毛澤東積極的投身社會工作,他母親和父親的相繼離世,更讓他暫時不去想家庭的事情。 1919年12月18日,毛澤東第二次來到北京,他這次來是為了「驅張運動」 軍閥張敬堯為湖南督軍兼署省長。 張敬堯督湘後,肆無忌憚地鯨吞湖南人民的財富,實行殘暴統治,引起公憤。 1919年12 月2 日,張敬堯派兵鎮壓學生的反日鬥爭,驅張運動爆發。長沙學生、教員萬餘人舉行總罷課,並派代表團分赴京、滬、衡陽等地擴大宣傳。毛澤東就是赴京的代表。 毛澤東到達北京後,經與各方協商,組成了「旅京湖南各界聯合會」及「旅京湘人驅張各界委員會」。毛澤東很注重新聞輿論的力量,又成立了平民通訊社,自任社長,起草發出大量驅張的稿件、呈文、通電、宣言,分送京、津、滬、漢各報發表。
為了要求撤懲張敬堯,代表團在京先後進行過七次請願活動。毛澤東還作為請願代表,義正詞嚴地向北洋政府國務總理靳雲鵬提請了驅張要求。 毛澤東的名字頻頻出現在各種驅張的通電和新聞里。他的社會活動能力和政治才幹越來越引人注目。日益病重的楊昌濟特地致信當時任廣州軍政府秘書長、南北議和代表的章士釗,推薦毛澤東和蔡和森,說:吾鄭重語君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

沒想到不久以後,楊昌濟教授就去世了

在他生病期間,毛澤東曾多次到醫院探護楊昌濟。楊昌濟病逝後,他到法源寺與楊開智、楊開慧兄妹一起守靈,並發起募捐,撫恤遺屬,操辦後事。1920年1月22日,又同蔡元培、章士釗、楊度等聯名在《北京大學日刊》發出啟事,公布楊昌濟病逝的消息,介紹他的生平。

這次進京的時候,毛澤東也在李大釗的介紹下,加入了少年中國學會。成為了李大釗小團體的核心成員。

我翻遍了楊昌濟教授的日記,也就是《達化齋日記》,裡面只有一段關於毛澤東的記錄

大多數他的日記都是關於讀書和感想的

能夠出現在楊教授的日記中,已經是一種幸運了。

(楊教授的故事大體寫完了,還剩一段總結)

++++++++++++++++++++++++++++++++++++++++++++++++++++++++++++++++++++++粉鴿鮮+++++++++++++++++

前幾年看了一本叫《異類》的書,裡面講了比爾蓋茨因為恰好趕在計算機發明時候年齡正好的時候,才能取得今天成就的,稍微大一些,或者稍微小一些都不行。這個例子給了我很大啟發。我開始試著用不同的角度看歷史,碰巧手中正在讀的就是毛澤東傳,我試著用這個方法去分析一些事情,為什麼是他而不是他,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我才算勉強入了點歷史研究的門。假設有一個人,他跟青年事情的毛主席一樣了不起,也一樣好學,但是根本沒機會結識李大釗陳獨秀,他是不是就錯過了一個偉大的機會呢?那麼到底是誰讓毛主席認識了這兩個人呢,於是楊昌濟教授逐漸浮出了水面。這是一條很不明顯的線,蘇俄有能力改變世界,蘇俄人打算和中國的知識分子建立聯繫,蘇俄人找到了李大釗陳獨秀,蘇俄人出錢出東西出人出技術。搭不上這條線,想改變中國根本是痴人說夢。

這種貴人就是所謂節點上的人,他的能力可能不怎麼樣,但是他所交往的圈子很厲害,你想有更大的作為必須要進入更大的圈子,當然了首先你要能力,不然進去了也是白搭。


不管你信不信,這個世界上貴人是很多的,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因為有貴人就成功。

我給你講一個人,你肯定聽說過的,那就是隋末的王世充,王世充出身很低,是西域入贅過來的胡人的兒子,傳說他小時候有大官出巡,一幫人都去看,而他因為是胡人而遭排擠,只能蹲在水邊讀書,結果大官看到他把他叫過來考校了一下,發現讀書不少,就給他削了胡籍給了身份。後來他慢慢爬一路爬到江都宮監,剛好碰上楊廣沒事就來江都玩,他每次都把楊廣伺候舒服了,於是官職升升升!後來楊廣被圍他帶頭衝進去救駕,楊廣很開心,後來江南軍政都交到他手上。

太平年間他接下來也就是成為一個權臣,萬萬沒想到,天下大亂了,王世充得了機會割據一方,先是被李密揍了一頓,眼看就要咽氣,李密竟然去硬剛宇文化及,打的自己半殘廢,給了王世充緩口氣的時間,然後王世充鼓起勇氣面對著隋末英雄里最牛逼的李密大佬,搞了一次突襲,竟然贏了!這之後,王世充手握楊氏正統,手下秦瓊程咬金羅士信一幫大佬,那一刻我相信他的內心覺得自己就是天命之子,不當皇帝簡直對不起自己。事實上他當時的狀況前可比曹操後可比朱元璋,簡直特么的沒人比他更有利了,於是他就,篡位了。

接下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篡位失了名分,本身才能又不夠,王世充飛快的眾叛親離,被馬不停蹄的殺過來的李世民日出了翔。

他貴人多嗎?真特么多!他運氣好么?真特么好!他怎麼就完蛋了呢?才能不足。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當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位置的時候,你就快完蛋了。

世人讀鹿鼎記總覺得韋爵爺運氣逆天,然而他在刀尖上跳了多少次的舞,多少次是在死地尋出了一線生機?

成就你的人也能毀了你,成就你的人越牛逼,當你失去了他的信任的時候,你跌的越慘。

賈樟柯導演的第一個電影是《小武》,這個電影雖然國內被禁,卻橫掃國外一堆大獎,奠定了賈樟柯華語獨立電影霸霸的地位,演男主角的王宏偉雖然壓根不會演戲,還是和一堆大獎綁在了一起,在影視圈混的風生水起。而這個電影的女主角左文璐,明明演技非常出挑,卻從此銷聲匿跡,多年後才勉強混到幾個電視劇里當配角。

你猜為什麼?

賈樟柯拍《小武》的時候缺錢缺人缺設備,咋看咋像草台班子,左文璐看到這個樣子,生怕自己拿不到片酬,於是要求賈樟柯先付錢。

——圈裡規矩,拍完算賬。

賈樟柯把這個事情往圈裡一說,從此第六代導演再不用左文璐,從此圈裡提起左文璐,四字評語:不講規矩。

當賈樟柯找左文璐拍《小武》的時候,賈樟柯無疑是左文璐的貴人,講道理她的演技很好的,一堆大獎傍身,那都是國際巨星的底板,就因為自己作死,她連平庸的慢慢爬的機會都沒有了。

指望貴人?好啊,貴人很多,只是,你準備好了嗎?


雖說舉這個例子不太合適,但是對比郭靖和楊康,貴人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到遼闊的遠方。

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


高票答案都搞些現代科學故事,那我就講個中國傳統的說法吧,對人生影響最大的十個因素:

一命二運三風水,

四積陰德五讀書,

六名七相八敬神,

九遇貴人十養生。

喏,對人生影響最大的十件事,遇貴人只排在第九位!

一點也不重要 |?ω?`)


我覺得最重要的貴人是父母吧。


決定性因素。

當然不要因為這個「決定性因素」就忽略了個人的努力。

大部分情況下,貴人相助也不能點石成金,只能把金礦變成閃亮亮的真金。貴人帶來的流量和關注如同火焰,將你熔煉成實用的金佛金首飾金條,讓你獲得更多關注。如果你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那麼這些火焰沒準就把你燒成碎粉了。

其實石頭才是大多數,金礦是少數。燉雞湯用的是文火,這種火當然不能煉金,但可以讓石頭變得滾熱,從而獲得浴火重生的快感。所以對很多人來說,雞湯火比煉金火來得更舒服,也更有用。

有些人的金礦藏在肚子里,錦心繡口且出口成章;有些人的金礦在手上,勝過新東方碾壓藍翔;有些人的金礦長在臉上,攪亂萬千芳心只差包裝。

金子終歸會發光,金礦卻總在土裡深深埋藏。煉金之火實在難求,不如先想辦法破土而出,這樣距離變成真金就又近了一步。

當然同是石頭,也生來便分三六九等。石生火中者為爐石,雖不能與真金相比,卻也是萬眾關注。可見生而不平等的事情是勉強不來的。


雖然有點不自量力,但是想起來在我人生當中也是遇到過一些貴人的。尤其是大四那年為了刷獎學金,跑到網上到處投稿,結果被一個編輯看上了。當時她覺得我寫東西速度快,還一度以為是不是複製粘貼來的,結果我一天寫了兩篇過去,以後就搭上了線。。。直到今天幾乎也是靠她介紹的資源來養家糊口,真心是貴人。


「貴人相助」與成功,就是你願意認下多少乾爹的問題。

世俗之人的行為,都是利益的驅使,你還信成功與「貴人相助,說明你是多麼的幼稚、可笑、愚笨!

如果你是學佛之人,要知道【成功學就是魔說】!一個學佛久遠悟道之人,會到達法空我空佛空、不一不異的境界

如果你是學佛之人,要知道【成功學就是魔說】~!

成功,就意味著你執著於世界的名利,你以世俗人的境界判定自己,你認識不到人我執法我執,必然在六道輪迴中流轉。

但是你如果學佛時間久遠,是一個悟道之人,你就有了般若甚深智慧,進入了菩薩不退轉的的境界,了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離空,空不離色】,法空我空佛空,住世界而不住世界相,你在世界中就到達不二、不二分別、不一不異、不增不減的境界,你在世界中就進入了無障礙的華嚴境界。

【是菩薩摩訶薩雖現處居家而常修梵行,終不受用諸妙欲境。雖現攝受種種珍財,而於其中不起染著;又於攝受諸欲樂具及珍財時,終不逼迫諸有情類令生憂苦。】

你就處在自在自由的境界,對於財富、權利、名利、女色、有情,就能有了大慈悲、大喜愛、大捨棄之心,可以擁有財富、權利、名利、女色、友情,而不會被財富、權利、名利、女色、友情成為你障礙,你就可以【以神通力或大願力,攝受珍財充滿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供養佛、法、僧寶,及施貧乏諸有情類。】

讀讀《大般若經》,看看佛經中如何描述菩薩的境界吧!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二十七

初分不退轉品第四十九之三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於布施波羅蜜多想退轉故名不退轉,於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想退轉故名不退轉。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現處居家,以神通力或大願力,攝受珍財滿贍部洲,持以供養佛、法、僧寶,及施貧乏諸有情類;以神通力或大願力,攝受珍財滿四大洲,持以供養佛、法、僧寶,及施貧乏諸有情類;以神通力或大願力,攝受珍財滿小千界,持以供養佛、法、僧寶,及施貧乏諸有情類;以神通力或大願力,攝受珍財滿中千界,持以供養佛、法、僧寶,及施貧乏諸有情類;以神通力或大願力,攝受珍財充滿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供養佛、法、僧寶,及施貧乏諸有情類。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雖現處居家而常修梵行,終不受用諸妙欲境。雖現攝受種種珍財,而於其中不起染著;又於攝受諸欲樂具及珍財時,終不逼迫諸有情類令生憂苦。
  「善現,若成就如是諸行、狀、相,當知是為不退轉菩薩摩訶薩。

「複次,善現,若不退轉位菩薩摩訶薩,有執金剛葯叉神主,恆隨左右,密為守護,常作是念:『此菩薩摩訶薩不久當證無上菩提!願我恆隨,密為守護。』乃至無上正等菩提,五執金剛葯叉神眾亦隨守護,時無暫舍,使人非人等皆不能損害。諸天、魔、梵及余世間,亦無有能以法破壞所發無上正等覺心。由此因緣,是諸菩薩乃至無上正等菩提,身意泰然,恆無擾亂。
  「善現,若成就如是諸行、狀、相,當知是為不退轉菩薩摩訶薩。

學佛吧,讀讀《大般若經》 道德經,金剛經,六祖壇經。基督教聖經、毛選、國學等等吧。

願你【若成就如是諸行、狀、相,當知是為不退轉菩薩摩訶薩】,【使人非人等皆不能損害。諸天、魔、梵及余世間,亦無有能以法破壞所發無上正等覺心。】


這個問題的前大半部分挺有意思的,但是最後的提問方式不太到位。

要想成為叱吒風雲的人物,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的,包括個人的價值觀、性格、智商、情商、人生追求方向、時代主旋律、運氣、所謂的貴人相助等等。題主所提到的「沒有背景又沒有人脈的普通人」指的應該是從普通家庭出生的子弟吧?我倒認為即使是從大山走出來的有志青年,照樣可以憑藉自己的超凡才華、好性格、為人口碑等贏得一系列貴人的認可或提攜。

所謂「天助自助者」,只有自己這個人本身先有不俗的亮點,再加以淋漓盡致地展現,才能有機會受到貴人的青睞、提點。馬雲也不是靠著他父親的人脈做成事業的,並且他生命中遇到的貴人是人家靠人品、才華等轉化成的,而不是單靠死皮賴臉硬巴結來的。

退一步來講,生命中遇到的貴人,很多都是不期而遇的,而不是刻意逮住的,即可遇不可求。另外「自強則萬強」,這是顛撲不破的世事規律,當自身越來越牛逼,也就會有相應的牛逼人物們更看得起你,進而就會有一定的幫扶協作機會產生出來,你也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從而產生了持續的正向循環,這樣你不叱吒風雲都難!

社會階層的確是在向著固化的方向走,但擋不住充滿夢想、才華和好人品的或出於小鎮/大山的優秀青年們!


不行了,我是不能再上知乎了,看到的牛人牛事太多了,人家的本事我萬分之一都做不到,悲觀情緒越來越嚴重,都絕望了,要到貼吧來碗正宗的雞湯補補,哈哈。

講真,看別人的成功沒什麼用,努力學好自己的本事最重要。欣賞李開復說的,做最好的自己。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以韓信的發家史為例:

貴人1:漂母

貴人2:夏侯嬰

貴人3:蕭何

貴人4:劉邦

現在分析一下貴人們在韓信發跡過程中的作用。

漂母,在韓信快餓死的時候把他救了過來,留下一飯千金的典故,沒有漂母,就沒有漢初三傑的韓信。

夏侯嬰,韓信投奔劉邦後不被重用,犯了法要被殺頭,前面的犯友都被處斬了,到韓信挨刀到時候,命運巧合之下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天使夏侯嬰,撿了條命,還升職加薪,順便在BOSS那裡掛上了號。

蕭何,他的作用不用細說,後人評述韓信這一生: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一知己便是蕭何,沒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造勢,蕭何在劉邦面前屢次舉薦替韓信背書,韓信根本入不了第四個貴人——劉邦的法眼。

劉邦,這個貴人就不用多說了吧,一代兵仙神帥的輝煌起點就是從劉邦登壇拜將肇始的。

貌似四個貴人在韓信成長的道路上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個韓信甚至都不能作為一個囫圇的人活到功成名就的時候,我們肯定會說:看,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幾個不得不說的貴人

回過頭來看看,這四個人之所以能成為貴人,是他們真的做了別人做不到的了得事情嗎?

施捨幾頓飯?救一個死囚?這種事情歷史上發生得太過稀鬆平常,簡直不值一提。

蕭何和劉邦的事迹看似驚天動地,其實本質也很簡單,一個是領導自降身份安撫挽迴流失人才,一個是領導不拘一格提拔新人上位,雖然都是需要超乎常人的魄力的決定,但是放到數千年的歷史中類似的事迹也是屢見不鮮。

真正讓這些貴人們的事迹含金量大增,彪炳千秋,煊赫青史的貴人是誰呢?韓信啊。

沒韓信,這些貴人的事迹都要大打折扣甚至一錢不值啊。

漂母要是資助了一個路人甲,幾年後死於楚漢戰亂,哪來的一飯千金

夏侯嬰、蕭何、劉邦要是救、追、拜的是他信而不是韓信,漢中的老底都要被蛀空了,還打個毛線江山,坐毛線龍庭?

所以,這就是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典型。

人必自助而天助之。

人必自貴而人恆貴之。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韓愈

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

——雷布斯

就算是這樣,馬也得去跑才行,豬也要走上風口才行。所以自己不會跑,貴人總不能去你家床上叫你吧


在人們慣常的思維里,更多的認知是:人只有自身強大了才能吸引更多其他優秀的人。用稍顯文藝與矯情的話就是「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然而我們卻不可否認的是「如何能結交到更牛逼強大的人,並得到他們的認可與相助」本身就是自己能力的一部分。於是也就有了這個問題,成功者與貴人相助的關係。

目前我看到分數最高的答案,列舉的是馬雲,是從一個有野心的男人的角度來說的,那麼,我就從一個野心勃勃卻一無所有的女人的角度來說,沒錯,我想說的就是鄧文迪。

對於鄧文迪的感情史,有人捧,有人踩,有的人認為「正確的人生太平庸」,也有人對她靠野心聰明與肉體來換錢權而感到不屑。但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她也是靠貴人相助靠男人上位」的極致巔峰的表現。

1969年的鄧文迪出生於濟南市,從先在江蘇長大,家境普通的她考上了廣州醫學院。然而在1987年,她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也是波瀾壯闊感情史的第一段開始。她遇到了一對美國加州夫婦,依靠cherry先生,19歲的她來到了美國並在隨後的幾年內拿到了綠卡。

1996年,鄧文迪從耶魯大學商學院畢業,獲得MBA學位,準備謀求到香港發展。在飛往香港的飛機上,鄧文迪恰好坐在了默多克新聞集團的董事Bruce Churchill旁邊,當時這位先生正準備上路前往香港擔任Star TV的副首席執行官。飛機還沒到香港,她已輕而易舉地謀到了衛星電視公司總部實習生的工作。1998年初,她成功地成為默多克在中國的隨身翻譯。與億萬富翁默克多的相遇與後來的婚姻,也讓她次成功進入了上流社會。

其實,在我看到鄧文迪的人生時,便想到了亦舒小說里的喜寶和香奈兒女士波瀾壯闊的人生,三個一無所有甚至掙扎在生存線上的女人,用自己的野心,聰明,才情,藉助著身邊比自己強大許多倍的人一步一步的走向了屬於自己的人生巔峰吧。

那句話是怎麼說的,當自己只有一手爛牌時,只有打破規則才可以贏。

自己的努力聰明與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身邊有貴人願意助你本身也是對你魅力的認可,也是你能力的一部分吧。


貴人相助,也是因為這個人值得貴人相助。做一個對他人有好處的人,自然會有人相助。其實也就是商人的思維,做任何事情,都要尋求共贏的合作關係。你,也是別人的貴人。


推薦閱讀:

為什麼許多公司總願意不惜重金地做廣告?
水果店的水果是怎麼保存的?那麼多水果一定都會賣的出去嗎?
如何看待台灣媒體痛批2017雙十一購物節數據嚴重灌水?
在你工作或熟悉的領域中,有哪些和大數據有關的應用值得分享?
80%的人辦了健身卡,一年去不到十次,健身房就是賺這些人的錢?問:在下面詳細

TAG:創業 | 馬雲人物 | 人生 | 商業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