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mov的《基地三部曲》厲害在何處?

看完了基地三部曲之後感覺沒有想像中那麼震撼,感覺對人物的刻畫不夠(感覺這是科幻小說的通病) 情節也只是設計得巧妙 也沒有《三體》那種大氣 在細節上用了很多筆墨。

請大神們指點一下如何欣賞這部科幻小說。


說人物刻畫不夠,我當場就笑了。我們來說一說三體最重要的人物羅輯,你不覺得他是瞬間從屌絲變成高富帥的嗎?中途經歷過什麼?書中描寫的多嗎?昨天還讓大史去全世界找妹子,今天就變成執劍人拯救世界,你不覺得突兀?基地有7本書,哈利謝頓原來也是個屌絲,不是一出來就是烏鴉嘴就是著名數學家的那種。哈利謝頓曾經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有個基♂友,還有個老婆,是個妻管嚴,有一個很跳的兒子,孫女能力超強。好了,我說重點吧。首先,三體故事貼近中國人的生活,所以看起來很有代入感,就是很耐讀。我本人覺得如果是三體和基地三部曲相比,三體確實水平更高。在三本書的篇幅中,三體明顯信息量更大。

大劉在三體里提到的大部分科幻概念,只要稍微學過一點近代物理就會覺得有點搞笑,根本不可能實現。所以,你不要強行把大劉提出的那些概念和阿西莫夫核彈以及燒煤石油天然氣那段比。大家都是瞎編的,半斤八兩,只是時代不同。我認為大劉刻畫出的未來世界並不是三體的出彩點。大劉的厲害之處是黑暗森林理論,這個理論大家都覺得有道理,可是他優先在小說里提出來了,所以就是屌!還有一個NB之處就是那三個童話故事,我真的大寫的服!說實話這是有借鑒愛倫坡,但是實在牛。自己小說里降維這個概念用大白話解釋清楚就不容易,還要用童話故事隱喻,我佩服。

相比而言,基地的核心就是心理史學。這就是分子動理論(密度極低的氣體pv=nrt那個理論),初中都學過的道理。或者說心理史學就是宏觀經濟學,個人的運動就是微觀經濟學。政府調控就是第二基地和螺。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說過是基地小說給了他靈感。但這個創意就比黑暗森林理論低端太多了,畢竟我初中物理第一個學的就是分子動理論。然後,基地的另外一個核心是心靈感應。這是玄學內容,有點假,感覺像扯淡,好比星球大戰的原力。螺和發言者心靈對抗就是神仙打架,看個熱鬧就好,別當真。所以,和三體相比這是劣勢。最後的出彩點就是群星的盡頭,圓沒有端點,第二基地究竟在哪?這和三個童話相比都是小智慧,不值得一提。

在這裡,我得到一個結論。科幻故事好不好真的跟刻畫出的未來世界以及未來科技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科幻小說NB之處是帶給我們的思考。不知道你能否贊同我的觀點。如果不贊同,那我推薦你看短篇小說《北京摺疊》,看完後你可能會理解。

看到這裡,三體明顯強於基地。但這不是我的結論,我的結論是基地甩三體幾條街,他倆沒有可比性。題主看過凡爾納的小說嗎?當通讀過凡爾納小說,最後在《神秘島》結尾看見尼莫艇長的時候,那種感受能理解嗎?看過《盜墓筆記》嗎?看完八本書,發現作者之前埋下的伏筆根本都沒提,最後爛尾是有多氣?讀基地的感受,說白了就是聽作者吹了一萬個牛B,結果最後作者用證據證明他說的都是實話,都能自圓其說。基地不止有三本書,還有前傳後傳。後傳水平很低,遠不如前傳。如果你堅持讀下去,每讀一章,都會刷新你的三觀。哈利謝頓做過帝國首相,心裡史學主要工作和他沒多大關係,他就掛個名。劇透真的沒意思,你要是堅持看,你會發現《基地》腦洞比《三體》大太多了。小說最重要的目的是刻畫人物,《基地》人物更加豐滿。《基地》最後會提到丹尼爾,這是尼莫艇長的存在。機器人五部曲就是講貝萊和丹尼爾的故事,他倆的關係就是羅輯和大史。所以,我覺得《三體》這裡有借鑒阿西莫夫,而且借鑒了不少。包括機器人五部曲中對地球人的描繪。川坨雖然是朽木,但它也輝煌過,它的建成叫做銀河帝國三部曲。阿西莫夫世界觀比《三體》宏大太多。基地三部曲水平好比洛倫茲變換(不如狹義相對論,這是其基礎),銀河帝國系列小說總和等於廣義相對論。

如果要強行說基地的好,那就是用古代羅馬帝國的興衰史描寫了未來人類的發展方向。雖然科技在進步,我讀過世界文明史,我覺得人類的發展類似於周期函數,興衰會不停輪迴。曾經的歷史也是未來的歷史。如果是阿西莫夫的所有著作,機器人三定律對AI發展的影響類似於物理學牛頓三定律對於當代科技。阿西莫夫預測了人類未來的幾種發展模式,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這裡指索拉利,奧羅拉,貝萊星。這幾個人類文明對於機器人的態度不同直接導致最終不同的命運。對於蓋亞這種生存模式,我覺得就是共產主義或者烏托邦的升華。阿西莫夫討論了人類和AI之間應該維持怎樣的關係才能使人類收益最大化。未來的人類最終會像小說中一樣,放下一切包袱大膽探索世界。

《三體》這部小說肯定可以影響未來幾代人,但我不確定幾百年後還會不會有人知道。只要還有科幻小說,阿西莫夫的世界觀就永遠不會被人忘卻。這就是區別。

手機打字,書名號不好加,不少都沒加,請見諒。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果有異議,請輕噴。


這麼說吧,年代久遠了。。。


隨著時代變遷,人們的欣賞水平也有所提高,對這種「上古神作」不理解是意料之中的事。阿西莫夫的三部曲我看了幾章就看不下去了,但是不能否認它是奠定如今科幻文學的基石啊。我把劉慈欣早期的作品也看了不少,有些簡直幼稚得不成樣子,都一樣啦。


推薦閱讀:

香港青年文學獎的影響力如何?
莫言在《紅高粱》中寫的「高密東北鄉」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王菲的《流年》里說「懂事之前,情動以後,長不過一天」呢?
你認為文學或影視作品中最般配的一對情侶是誰?
西方文明(如希臘羅馬神話體系)中有沒有類似金庸小說中「獨孤求敗」這樣的文學意向或表達方式?

TAG:科幻小說 | 科幻 | 文學 | 艾薩克·阿西莫夫 | 基地三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