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觀評價西漢李廣將軍的戰績?
看史記里的記載李廣治軍簡便,對士兵很好但只是遠遠派出斥候,經常打遭遇戰。(問題在於斥候的反應速度和大軍的反應有時間差的,只是派出偵查小股人員並不能保證危及時候的靈活反應)文中對比了李廣和當時名將程不識的治軍方法的不同,可以看到李廣的偵查準備似乎不足,其他人評價其突然應變的能力不足。在軍事上老打遭遇戰是名將應有的軍事素質嗎?其實際的軍事能力如何評價分析?
原文如下: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及出擊胡,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刁斗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侯,未嘗遇害。程不識正部曲行伍營陳,擊刁斗,士吏治軍簿至明,軍不得休息,然亦未嘗遇害。不識曰:「李廣軍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我軍雖煩擾,然虜亦不得犯我。」是時漢邊郡李廣、程不識皆為名將,然匈奴畏李廣之略,士卒亦多樂從李廣而苦程不識。
引用明人黃淳耀的評語:「李廣非大將才也,行無部伍,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敵則覆矣。太史公敘廣得意處,在為上郡以百騎御匈奴數千騎,射殺其將,解鞍縱卧,此固裨將之器也。若夫堂堂固陣,正正之旗,進如風雨,退如山嶽,廣豈足以乎此哉?淮南王謀反,只憚衛青與汲黯,而不聞及廣。太史公以孤憤之故,敘廣不啻出口,而傳衛青若不值一錢,然隨文讀之,廣與青之優劣終不掩。」
個人戰鬥力強,帶規模較小的軍隊可以靠感情凝聚士兵,但帶大部隊的話靠感情是不夠的,需要像程不識那樣靠軍規擅守不擅攻,主動進攻往往會迷路缺乏團隊協作意識,比如為了私仇而殺霸陵尉,漠北決戰時急於立功而與衛青鬧矛盾
甚至我在想如果讓李廣取代李廣利的位置遠征大宛,他能做到像李廣利這樣的水平嗎
謝邀。作為一名史料控(本人承認受蘭克史學影響較深),先上幾段《史記·李將軍列傳》的原文:①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十縱,見匈奴三人,與戰。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鵰者也。」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鵰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柰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於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餘騎餎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卧。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於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②後漢以馬邑城誘單于,使大軍伏馬邑旁谷,而廣為驍騎將軍,領屬護軍將軍。是時單于覺之,去,漢軍皆無功。其後四歲,廣以衛尉為將軍,出雁門擊匈奴。匈奴兵多,破敗廣軍,生得廣。單于素聞廣賢,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胡騎得廣,廣時傷病,置廣兩馬間,絡而盛卧廣。行十餘里,廣詳死,睨其旁有一胡兒騎善馬,廣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推墮兒,取其弓,鞭馬南馳數十里,復得其餘軍,因引而入塞。匈奴捕者騎數百追之,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
③元朔六年,廣復為後將軍,從大將軍軍出定襄,擊匈奴。諸將多中首虜率,以功為侯者,而廣軍無功。後二歲,廣以郎中令將四千騎出右北平,博望侯張騫將萬騎與廣俱,異道。行可數百里,匈奴左賢王將四萬騎圍廣,廣軍士皆恐,廣乃使其子敢往馳之。敢獨與數十騎馳,直貫胡騎,出其左右而還,告廣曰:「胡虜易與耳。」軍士乃安。廣為圜陳外鄉,胡急擊之,矢下如雨。漢兵死者過半,漢矢且盡。廣乃令士持滿毋發,而廣身自以大黃射其裨將,殺數人,胡虜益解。會日暮,吏士皆無人色,而廣意氣自如,益治軍。軍中自是服其勇也。明日,復力戰,而博望侯軍亦至,匈奴軍乃解去。漢軍罷,弗能追。是時廣軍幾沒,罷歸。漢法,博望侯留遲後期,當死,贖為庶人。廣軍功自如,無賞。
④廣既從大將軍青擊匈奴,既出塞,青捕虜知單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廣並於右將軍軍,出東道。東道少回遠,而大軍行水草少,其勢不屯行。廣自請曰:「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徙令臣出東道,且臣結髮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于,臣原居前,先死單于。」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時公孫敖新失侯,為中將軍從大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于,故徙前將軍廣。廣時知之,固自辭於大將軍。大將軍不聽,令長史封書與廣之莫府,曰:「急詣部,如書。」廣不謝大將軍而起行,意甚慍怒而就部,引兵與右將軍食其合軍出東道。軍亡導,或失道,後大將軍。大將軍與單于接戰,單于遁走,弗能得而還。---------------------------------------------------------------------------------------------------------------------------------從《史記》的記載中可以看出,李廣雖然作戰十分勇猛,武藝很高強,但是他既喜歡逞匹夫之勇,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很重,戰法又比較陳舊,不能適應漢武帝時期對匈奴作戰的新形勢。實事求是地評價,他的戰績並不算特別突出,在中國歷史上應該連三流軍事家的水平都達不到,就更別說在世界歷史上了。不過李廣還是可以算一代名將的,畢竟世界歷史上超一流軍事家不過就亞歷山大大帝、漢尼拔、凱撒大帝、薩拉丁、成吉思汗、武田信玄、蘇沃洛夫、拿破崙、巴頓、朱可夫這寥寥可數的幾個人而已(或許古羅馬西庇阿和中國十六國時期的慕容垂也可以算,不過名氣有點小),個人觀點,只要五流以上都可以算名將了。論實際戰績,李廣明顯不如同時期的衛青、霍去病,他只有在幾十人、幾百人規模的小規模戰鬥中取得勝利,參加的歷次漢匈大戰均以失敗告終,和當時的戰神霍去病相比斬獲可以忽略不計,甚至有被俘經歷。按西漢制度,非劉姓不王,無功不侯,「李廣難封」(唐·王勃《滕王閣序》)正好說明了他對匈奴作戰戰績實在不太好,這絕不是唐代詩人王維在《老將行》中所說的「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至於唐代另一位詩人王昌齡《出塞》中所謂「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更是嚴重誇大、美化了李廣的戰績,大概是王昌齡看了《史記·李將軍列傳》中「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這段話而發出的感慨吧。不過我們要知道,右北平郡在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南部地區,本身就僻處東北一隅,只是漢朝東北邊疆一個不太重要的軍事據點而已,戰略價值不太大,匈奴犯不著為了這麼一個地方去和勇猛過人的李廣拚命。然而,李廣愛惜將士生命,不貪財、不嗜利,打仗總是身先士卒,確實有古名將之風;加上他最終的悲慘結局(對他的悲劇,漢武帝和衛青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他後代(李敢、李陵)的不幸遭遇,令後人十分同情。於是,同情他的人們,就在很大程度上神化了這位缺乏指揮大兵團作戰和深入敵後、長途奔襲能力的猛將(李廣將軍只能算猛將而不是衛青、霍去病那樣的智將),使他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超越衛青、霍去病的存在。還應該指出的一點是,司馬遷是美化李廣的最初一人。一方面,太史公同情這位名將的不幸,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注入了太多個人感情色彩,使我們讀後也更多地喜愛和同情李將軍及其家人;另一方面,李陵投降匈奴後司馬遷為他辯護被漢武帝以「沮貳師」的罪名處以宮刑,使得太史公對漢武帝及漢武帝重用的外戚衛青、霍去病極度不滿,於是在《史記》中司馬遷對被漢武帝和衛青刻意壓制的李廣更是給予了無限同情。
--------------------------------------------------------------------------------------------------------------------------------------我的結論:拋開《史記》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敘事,僅從《史記》所記載的歷次漢匈大戰的戰況來看,李廣將軍對匈奴作戰的戰績算不上十分優秀。他只是猛將而不是智將,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好漢,可以算軍事家但不是十分優秀的軍事家。李廣可稱勇將,難稱名將。所謂「李廣無功緣數奇」並不僅是運氣的原因,和他自身的戰術戰略修養有直接關係。單從《李將軍列傳》的記載就可看到,李廣治軍不嚴,戰前準備不足,是為將大忌。」而廣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刁斗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侯,未嘗遇害。「他任邊地太守時間很長,和匈奴大小數十戰。但他最後的死因是什麼?是失道迷路。在邊地為將這麼久,連敵方的道路、地形都摸不清,好嚮導都找不到一個,能怪誰呢?漢武帝對李廣是很不錯的,讓他當郎中令,這是掌領禁軍的職務,非皇帝親信不能任。出征匈奴時也給足了他機會。
說」衛青不敗由天幸「是貶低了衛青,衛青指揮穩打穩紮,而且行事很有分寸,漢武帝點他為帥,可算知人。《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說」而適值大將軍軍出塞千餘里,見單于兵陳而待,於是大將軍令武剛車自環為營,而縱五千騎往當匈奴。匈奴亦縱可萬騎。會日且入,大風起,沙礫擊面,兩軍不相見,漢益縱左右翼繞單于。單于視漢兵多,而士馬尚彊,戰而匈奴不利,薄莫,單于遂乘六,壯騎可數百,直冒漢圍西北馳去。「
真正有天幸的是霍去病,他和李廣差不多是一路人物,能夠建立大功,主要是漢武帝對他的傾力支持。《衛將軍驃騎列傳》中說」諸宿將所將士馬兵亦不如驃騎,驃騎所將常選,然亦敢深入,常與壯騎先其大軍,軍亦有天幸,未嘗困絕也。「又說」驃騎將軍亦將五萬騎,車重與大將軍軍等,而無裨將。悉以李敢等為大校,當裨將,「這就是說,霍去病所領五萬騎,當中並沒有什麼宿將來礙他的事。五萬騎是什麼概念?《漢書.陳湯傳》記載陳湯說:「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霍去病的五萬騎不說以一當五,就算是以一當三,那也相當於匈奴十五萬騎。所以,霍去病的勝利,主要是漢武帝的勝利,是漢帝國國力的勝利。當然,霍去病有一些優點,如《史記》中說「驃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泄,有氣敢任」。而且決斷明快,行事堅決。他迎接匈奴降王時的處理就體現了這一風格。這也和武帝對他的寵信有關,他射殺李敢時也是同樣果敢。李敢堂堂一個郎中令,也算是武帝親信,說殺就殺。如此驕橫,有漢一代也是沒有第二個了。所以霍去病雖然建有大功,但作為名將來說,尚不能和武安、准陰相提並論。推薦閱讀:
※蔣介石為什麼不一鼓作氣對付日本而去花大精力折騰剿匪?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史實是怎樣的?
※中國古代有沒有像日本大鎧那種有代表性的武士盔甲?
※《走向共和》講述的內容基本屬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