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7-11還缺點什麼?

大家都知道,作為廣東地區7-11便利店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方便諸如車仔面 賣移動充 還有各種食品飲料等等那大家覺得7-11還有那些大家覺得更新的,服務方面的


謝邀,說實話,我沒太看懂題主的問題,缺點什麼?什麼是指?商品種類?服務?最後一句,還有哪些覺得更近的我更是不知所云。。。

那按我的理解來回答吧:大家覺得7-11還缺點什麼種類的商品和服務呢?

現在廣東地區的便利店,除了平常的消費品,生活服務類已經做得很完善了。各種網上充值、代繳費用、收發快遞、蛋糕訂購、乾洗衣物等等,其實已經比較滿足日常生活所需了。

便利店是一個應急性、零售型的終端店,存在的意義重點在於便利,而不是全面,不然直接開超市,小而精,不是大而全。

從經營者的角度來說,新增任何一個服務、商品,都意味著成本的增加,不管是人力上還是財力上。一個便利店日常的TC流量一般也就幾百,上千TC的那都是生意非常好的店了。這樣微量級的一個客戶流量,新增一款商品或者服務,平均攤下來的銷售量寥寥無幾,但是成本上卻和其他商品一樣的花費,這有點得不償失。

比如說增加商品,前年冬天,有2家店都有客戶問有沒暖手寶,我就趕緊進了一批,每個店都放著。當時進了2個種類,11塊和15塊的,我各拿了10個,分到幾個店裡賣。一個冬天過去了,一共就賣了5個,剩15個庫存。然後今年拿出來繼續賣,因為擱置了一年,包裝舊了,賣相變差,價格也調低了,賣了3個。算下賬,一共進貨20個,2年賣了8個,剩下12個賣也賣不掉,退也沒法退,實際上反而還虧了。而且,因為騰空了貨架擺放,還減少了我其他商品的展示機會,得不償失。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去便利店圖的就是個方便,不考慮太多性價比,畢竟便利店的價格比超市要高。所以,一般都是應急的,那選擇就不要搞太多,反而影響成交速度。同類型的商品加一堆的牌子,沒太多必要。比如,家裡來了朋友,新買雙拖鞋給他用,那就直接去便利店拿一雙好了,便利店準備個男式和女式的就成,不需要像超市一樣搞一大堆各個品牌各個價位的。


1、門檻太高。2、擴張太快,管理難度加大


推薦閱讀:

711,全家,羅森,這三大便利店在華東區域對消費者來說有什麼具體的區別嗎?為什麼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一家24小時便利店,如果能夠達到營收平衡,每日最少應該流水多少?
羅森(LAWSON)便利店中你認為是最好吃的食物是什麼?
便利店利潤究竟有多高?為什麼有人放棄年薪20萬的工作去開便利店?
二線城市開便利店的一些技術問題?

TAG:社會 | 7-Eleven | 便利店 | 便民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