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美劇《億萬》(Billions)?

《億萬》講述了紐約市政治與經濟領域、關於金錢的一場較量。保羅·吉亞瑪提與戴米恩·路易斯分別飾演美國紐約南區檢察官查克·羅茲與億萬富翁鮑比·阿克塞爾羅德。對沖基金億萬富豪阿克塞爾羅德被懷疑存在欺詐交易行為,與人在政界、擁有野心與道德心的羅茲與阿克塞爾羅德之間形成了激烈的碰撞與摩擦。二人針尖對麥芒,一切問題始於金錢而卻遠不止億萬。

《億萬》於2016年1月17日開播,第一集創下ShowTime最高收視率。


我覺得這劇還是挺專業的,我也長了不少見識,截一個翻譯錯誤,可以看出其專業性。

bottom line 是財務術語中的凈利潤,一般收入在財務報表上面,叫 top line.中間是成本費用等項目,最後結算出凈利潤,在財務報表的下面,就叫 bottom line。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收入將會轉變為利潤。

再補充幾個

這裡的 activist 指的其實應該是 active investor ,現在媒體把他翻譯為主動投資者,主動投資者的策略就是通過公開市場購入股票,然後入主公司董事會大股東,通過股東會議,促使公司改變管理層人員,或者兼并購等行為,讓市場將其解讀為利好消息,從而使公司股價上漲,然後再賣掉股票獲利。相比像散戶這樣被動投資者,他們擁有更多主動權,能夠創造寶,而不是押寶。

季度收益遊戲,其實就是指上市公司每個季度都要發布盈利報告,這相當於考試成績一樣。yumtime 的這個董事長認同ceo的做法,就是因為改變配方可以縮減成本,提高凈利潤,發布好看的營收報告,從而促使公司股價上漲,股東受益。長期來看,這是一種飲鳩止渴的行為,所以男主用富不過三代的理論,說服了董事長,讓其最終開掉了現任ceo。

這裡的13-f 並不是 13層的意思,這個翻譯真的有點醉,哈哈哈,這個13-f 是sec 文件的格式

可以看到,13-f 指的是機構持股的文件格式,這裡男主角做空 cross-co ,但是因為公司股價突然上漲,他不得不被迫平掉自己的空頭倉位,因為賣空的股票都是借來的,現在他找這些大股東,就是想借他們的股票來保持自己的空頭倉位,以免被迫平倉。

這裡男主找另外一個對沖基金的大佬借股票,但是借股票是要給利息的,一般都在7%以下,但是男主現在面臨扎空的局面,就被狠敲了一筆,25%的利息。其實我覺得這裡有點劇本上的bug從逼空到扎空的周期是沒這麼短的,而且過程也比較複雜精彩,電視劇用一天時間就帶過去了~

這裡男主在黑一個叫PKZ 的基金,當時紐約警察退休基金的管理人問男主,如果他退休了,該投哪家基金,提到了PKZ,男主果斷否定,認為他們無法處理熊市行情,比 Vanguard 的基金還少賺2%,Vanguard基金是什麼呢?是一家管理3200億的指數型基金,走勢與大盤一致,所以男主果斷黑PKZ的業績最多也就與大盤持平,至於為什麼還要少2%呢?因為要交2%的管理費啊,哈哈。

感謝知友@夏天的提醒,補充兩個梗

這裡的alpha是指的超額收益,具體可以看看這個問題對沖基金裡面的 Alpha 是什麼? - 金融

這個tinder 原來是一個交友的app軟體啊,哈哈

國外的一款手機交友APP,這款應用在推出的兩個月內,推薦匹配了超過 100 萬對的愛慕者((雙方第一眼互有好感),並獲取了 3500 萬個用戶的賬號打分。而它最初的著力點,正是在校園[1] 。

它的功能實際很簡單:基於你的地理位置,應用每天為你「推薦」一定距離內的四個對象,根據你們在 Facebook 上面的共同好友數量、共同興趣和關係網給出評分,得分最高的推薦對象優先展示。你可以選擇「喜歡」、或者選擇「跳過」(相當於一次評分)該名推薦對象。假如你喜歡的推薦對象恰好也喜歡你,那麼你們就可以互發消息、在 Facebook 上互相關注、組織線下見面


貼一個自己寫的影評。嚴重劇透預警。

Billions是一部比較精彩的與資本市場法律相關的劇集。中文名譯為《財富之戰》或者《億萬》),請允許筆者起個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名字吧,《聯邦檢察官大戰對沖基金大鱷》,雖然俗氣點,但與近期大片的起名法更配。

說到正反派主角,那都是筆者喜歡的老戲骨。Paul Giamatti,官員專業戶,美國版建國大業《John Adams》系列劇中的亞當斯總統,《Too Big To Fail》中的美聯儲主席。Damian Lewis,軍人專業戶,《國土安全》的Brody中士,《兄弟連》的Winters連長。

這一大對戰,原因是資本大鱷Bobby Axelrod的對沖基金AXE Capital因內幕交易嫌疑落入了美國證監會(SEC)與聯邦檢察官Chuck Rhoades的視線。這個對沖基金名字起得就是好,赤果果地表明我們的斧頭資本就是來割你們韭菜的(美國市場機構投資者為主,不象中國市場小散戶多,可能韭菜一詞尚不夠貼切),一點也不含蓄。靠什麼取勝呢,內幕交易、操縱市場以及其他證券市場犯罪行為。

Paul Giamatti飾演的Chuck Rhoades,在劇中的設定是「U.S. Attorney for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這是專門負責紐約南區的美國聯邦檢察官(由總統任命),而不是各州所設的地區檢察官。為什麼是聯邦檢察官而不是地區檢察官,因為證券法屬於聯邦法律而不是州法律,由聯邦檢察官負責調查及起訴,調動的是FBI而不是當地警察。

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這麼精彩的劇集,當然是有原型的。官網介紹,The
series is loosely based on the
activities of crusading federal prosecutor of financial crimes Preet
Bharara, the U.S. Attorney for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 Preet
Bharara是一名印度裔的紐約南區聯邦檢察官,不畏強權、勇於戰鬥,致力於打擊金融犯罪。時代雜誌有一期專門報道他為干爆華爾街的人(「This Man is Busting Wall Street)。他訴過花旗銀行、美國銀行,尤其是因麥道夫的龐式騙局訴過其開戶銀行JPMorgan Chase,讓該銀行因失察未能及時發現賬目疑點並提示監管機構麥道夫騙局而吐出了17億(如果中國也適用這樣的法律,請腦補畫面)。對於內幕交易案件,該檢察官更是專業到極致,在成功定罪上連勝85起。特此貼個圖,向這位檢察官致個敬,無論任何社會,都需要這種英雄。

紐約南區包含金融中心曼哈頓,制裁華爾街的金融犯罪就是該區檢察官的重要職責之一,因此這個職位的重要性無需多費筆墨。幹得好的檢察官,可以平步青雲。華爾街太招人恨,懲罰華爾街,無疑會讓他贏得更多的政治資本。擔任過同職位的Rudy Giuliani後來就成了紐約市市長。在劇中,檢察官既有政治抱負/野心,也是正義感/偏見爆棚。他對於華爾街的評價如下:

華爾街沒有好人!!!(劇中圖片記不得在哪一集了,知道的麻煩提醒下)

還好黨國英明,通過不讓P2P公司租房的方式,大大提升了陸家嘴金融城好人的比例,呵呵。P2P租房難?上海高端寫字樓將P2P公司拉黑 。

而反派資本大鱷的原型,官網沒說,筆者認為應當是Steven
A. Cohen。維基百科的介紹如下:In 2013, Bharara announced criminal
and civil charges against one of the largest and most successful hedge-fund
fi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SAC Capital Advisors LP, and its founder Steven A.
Cohen. At USD$1.8 billion, it was the largest settlement ever for insider
trading and the firm also agreed to close down.英文就不翻譯了,因為不好意思在第一季就把該劇的大結局都透露了,如果編劇「loosely」編的尺度不夠大。

在劇中,資本大鱷對於他所乾的事的理解是這樣的:「I"m not doing anything
beyond what my competitors are doing, I"m just better」。大意就是,不搞內幕交易,怎麼有臉混證券業?我是一哥,比別人搞得好才是應該的。

該片屬於燒腦神片,理解不易,涉及到資本市場、金融工具、證券法律等諸多知識點。人人影視字幕組的翻譯,已經很不錯了,但還是有許多錯漏,讓人費解,筆者也是多次暫停回看英文原文才理解了大概。看本劇,可以學到一些東西。比如內幕交易、操縱市場,作空與作多,美國SEC與檢察部門的運作、股票積極投資者的運作(公司法委託投票權、董事會罷免權等等)。當然,這些都是一些粗淺的概念,如果要仔細研究,還是去啃書本吧。

這一扣人心弦的大對決,劇集從三個主線分別展開:法律、資本、人性。

先來說說法律的大戰。

給內幕交易者定罪容易嗎,應該說非常不容易。

一是罪名界定難。尤其是在美國這種判例法國家,什麼是內幕交易,經常變來變去,一個案例到另一個案例。比如美國最高法院1980年Chiarella案例,1997年Hagan案,往往是圍繞著行為人之間的信賴義務,立足於微觀去界定法律(比如不小心偷聽到他人談論內幕消息並利用該消息獲利是否構成內幕交易就存在極大的爭議)。這一點不同於歐洲的立法,歐洲立法立足於宏觀,著眼於市場總體影響。

二是證據取得難。美國檢察官要詢問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有權要求律師在場陪同。又不能搞刑訊逼供,所以檢察官在劇中只好天天跟人談交易,真心不容易。當然,也可以搞竊聽,但也要法官批准啊。

三是舉證責任高。劇中美國證監會SEC的官員找到檢察官,要求他去查AXE Capital,檢察官一想,我在前面衝鋒陷陣,難度大多了,你在後面,無論如何都能獲勝,風險報酬比不划算啊,所以非常慎重,不給SEC官員好臉色看。對的,這是因為兩者舉證責任大不相同。因為美國法院認定刑事犯罪的舉證標準是beyond reasonable doubt,要求證據天衣無縫,確信無疑,因為案件結果可以讓人坐牢。尤其是要將資本大鱷定罪更不容易,因為他手下人交易而不是他親自交易,要證明到他要求、授權並知曉手下人去進行內幕交易,必須有明確的錄音證據,或者手下人一致反水指認他,當然很難。而SEC的處罰、罰款類似民事程序,最多罰款及其他行政處罰(比如劇中經常提到的降級為family
office,禁止打理別人的錢財),在法院適用是民事訴訟的舉證規則,僅僅要求是preponderance of
evidence即證據優勢標準,意思是證據所試圖證明的事實,其存在的可能性大於不存在的可能性。量化的話即超過50%。這樣一來,SEC只要衝到對沖基金辦公室,調出交易記錄,如果買賣時點與內幕消息時點較為吻合,而且交易倉位比較重,如果對沖基金沒有研究報告或者其他足以信服的理由,基本上就可以罰款了。這樣的舉證規則,就是美國資本市場嚴刑峻法的一部分。不過當SEC罰的太多太狠變成了「aggressive punisher」時,也有觀點提出,是不是把舉證規則折衷一下,取兩者當中的標準clear and
convincing(清楚令人信服的)。

資本大鱷也不會坐以待斃,採取了種種手段對抗。

一是合規檢查。資本大鱷請了一隊人馬,假裝成SEC搜查隊,對自己的辦公室來了現場突擊檢查,查交易記錄、詢問交易細節及交易原因,把自己手下嚇個半死,在各種問話中露出漏洞。在大家惴惴不安時,再告訴他們這是公司新招的合規部門人員。真的會合規後遠離內幕交易嗎?NO,NO,NO! 千萬別天真,所謂合規,無論國內外,很多時候不是教你不幹壞事,而是教你幹壞事不留痕迹。不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英美金融業的執法機構已經直接讓許多公司的合規官直接為公司的違法行為承擔個人的民事或刑事責任了。

二是埋下內線。內幕消息,無論是資本市場中,還是刑事調查中,都是價值連城。資本大鱷發揮其內幕交易的特長,僱傭黑道中人採用威逼利誘等不法手段,在檢察官辦公室不斷埋伏內線,上演無間道搞到內幕消息,試圖知曉檢察官辦公室裡面的一舉一動,以便在調查中取得主動權。甚至故意提供同行罪行給檢察官,以便於轉移檢察官視線,可惜不斷被識破。

三是法律辯護。在美國,沒有錢,是很難贏得正義女神的青睞的。考慮到難免自己或者手下會被抓到把柄,辯護費等法律費用是剛性需求,為此資本大鱷從基金中提留了3個億的律師費,支付1000美元一小時的律師費,拿起了法律這個擋箭牌,與組織對抗到底。

然後說說資本的對決。

資本市場是殘酷無情的。在規則的允許下,弱肉強食。即便是機構投資者,亦有強弱之別。另外,金融工具那麼多,有很多是運用高倍數槓桿的,稍有不慎,便血本無歸。在該劇中,資本的對決無時不在。

一、逼空大戰。(short squeeze)。檢察官的父親,與資本大鱷同處投資界的,實力不凡,手眼通天。因與資本大鱷有私仇,一次偶然得知資本大鱷做空某隻股票,便聯合其他人做多該股票,並且通過某些股評造輿論(典型的操縱市場,在劇中被SEC逮個正著)試圖逼空。因為做空者通常是借入股票來交易,若該做空者隨後能以較低價格買進這種股票,那麼他就獲利;如果價格上升,他就蒙受損失。(美國借股票做空的規則與中國的融券做空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做空是有成本的,別人不會免費借股票給你,在你做空的同時,做多者猛拉抬股價,做空者要花大代價才能買回股票還給出借方。這種逼空行為導致資本大鱷差點損失慘重。不過,資本市場還是實力更強者勝。最後資本大鱷花更高的成本借到了更多股票去打壓股份,終於勝出。

二、資金撤離。對沖基金打理別人的錢財,別人有隨時贖回的自由(視合同約定)。而市場上的對沖基金那麼多,對於資金的明爭暗搶是必然的。如何把別人原先打理的資金搶過來?一般來說,靠業績說話。但是,某些突發事件也會引起資本的撤離,因為資本會趨利避害。資本大鱷手下交易員被抓引發震蕩,許多資金撤離以避嫌;資本大鱷自己動手打人,許多資金撤離以避險,因為大家會懷疑這種衝動打人者精神不穩定、缺乏理性而不再適合管理基金。資金撤離會導致基金規模變小,實力變弱,而且不得不賣股票以應對,打亂投資計劃。因此,檢察官抓住這個要害,讓資本大鱷手忙腳亂。

三、製造幻象。資本市場幻象重重,稍不留神便陷入其中,尤其在中國,有些上市公司已經到了僅靠PPT就能忽悠別人的地步。索羅斯說的好,「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在這部劇中,資本大鱷也是製造假象的高手,比如他提前得知某電信公司財務造假醜聞即將暴發,會引發市場大跌,便計劃提前清倉電信板塊相關股票以及其他股票。可是,當你資金夠大,你便是市場,一舉一動都可能被盯著。券商、交易員、託管銀行、中央登記結算部門,諸多環節,難免泄密。如果別人跟風而動,根本無法出貨。為此,資本大鱷冥思苦想,想了一高招,以關閉基金追逐人生真諦為煙霧,以出海遠航應對中年危機為表象,實現了在同行鄙視和失察之下偷偷清倉出貨的真實目的,連自己的親信都蒙在鼓裡。而一旦電信公司醜聞正式爆發,市場大跌之後,資本大鱷立刻回歸,加槓桿買入。這樣一來一回,賺得盆滿缽滿。

最後說說人性的考驗。

人無完人,又有七情六慾,因此到處是弱點。在這場鬥爭中,人性的弱點被展現,被利用,被攻擊。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檢察官為了辦案,會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積極利用別人的弱點。比如對抓到的內幕交易嫌疑人,製造「囚徒困境」,利用信息的封閉與人性的利已,獲得犯罪嫌疑人的合作。在訴辯交易中,經常虛張聲勢,讓對方不得不簽。雖然有罪無罪雙方說了都不算,往往由陪審團根據證據說了算,但過了這個村沒有那個店,你搞金融的,願不願意拿自己的人身自由像別人的金錢一樣賭一把?估計很多人不願意。在調查時,你不配合的話,拿親人作籌碼,比如對一名交易員DECKER,威脅如不配合就把其父母作為嫌疑人進行調查(因賬戶是父母的,但由DECKER代其父母操作)。配合的話,可以轉為污點證人,指證老闆。這種交易做不做?兩難抉擇啊!

但檢察官自己也有弱點,容易被對手抓住把柄。

一是自身行為不檢。估計是新婚之夜沒有好好抄黨章,以至於沉迷低級趣味,喜歡玩SM,而且有時候還玩到了家庭之外。對於政治人物而言,這就給人攻擊的把柄。第一季裡面,這個弱點已經被暴露給對手。不知道第二季會如何發展。這個橋段,估計來源於現實世界中紐約州檢察長Elliott Spitzer,他也是反華爾街的先峰人物,後來卻因召妓醜聞被迫下台,也不知道是不是華爾街爆的料。

二是求勝心切不惜違法。這就不得不提他的太太。該劇中,為了劇情高潮迭起,編劇非要編檢察官的太太WENDY在AXE Capital擔任心理醫生(當然為了圓這一點,不得不用許多筆墨再來談辦案迴避事宜)。這也可以從側面看出對沖基金業壓力巨大,抑鬱乃至崩潰並非罕見,以至於心理醫生是一些高端基金公司的標配。金融行業,許多人無時不刻必須面對貪婪與恐懼這些人性弱點。WENDY作為一個成功的心理醫生(收入遠高於檢察官),對於解決心理難題、恢複員工士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資本大鱷巨虧之後
,與他深談一夜,進行了靈魂修復,使他能夠東山再起。

但是,檢察官的調查,使得WENDY夾在家庭與事業兩者當中難以周全。作為心理醫生,她電腦上記錄了很多病人(對沖基金員工)的秘密。當檢察官面對資本大鱷缺乏證據束手無策之時,取勝心切想走捷徑,這也是人性弱點之一。他去偷偷破解密碼看了WENDY的筆記,並知曉了資本大鱷行賄警察的秘密,這個罪名鐵板釘釘,證據幾乎作實,差點導致資本大鱷跑路。不過,這是違法的,因為醫生與病人之間的溝通信息屬於privileged communications(證人在法庭作證時,不得強令其揭露因夫妻關係、律師與當事人關係、醫生與病人關係、牧師與懺悔者關係而獲知的信息或內情),法律不能強迫醫生透露這些內容。檢察官違法取得這些證據,也會被法庭否認。檢察官對太太說,沒關係,你不說就行了,誰知道我是偷看的,反正美國法律實行親親相隱,又不能強迫你出庭指證自己的老公(中國法律不可以)。結果他太太更絕,說我要自願指證,不要法律強迫。最後,檢察官沒轍,只好對這起行賄警察案銷案了事。

相比之下,資本大鱷雖然違法,但在私生活方面卻沒有把柄可抓。愛家好男人,忠誠於配偶,投身於慈善,念舊老同學。也許按照美國編劇的思路,人一定要有陰陽兩面才能調和不致於分裂。至於資本大鱷對人性的洞察,更勝一籌。他目光犀利,透視人心,手下交易員幾乎不敢直面。對於人性的利用,爐火純青。比如在手下被抓時及時給其家人送錢,避免手下反水;比如以高薪利誘助理檢察官,希望其臨陣倒戈;比如對叛離公司的前員工,誘套教訓,恩威並用。

談完正反派大對決,再結合專業,扯一扯劇中涉及的內幕交易及相關法律。內幕交易的法律爭議一直很大。比如什麼是內幕信息?一般來說,內幕信息必須具備未公開性對市場價格有重大影響這兩個主要特徵。看似簡單的定義,但具體到案例中,就非常複雜。筆者試著分析該劇中的案例:

1、 資本大鱷在911事件第一架飛機撞機後,作空歐洲航運市場相關股票大賺一筆。這並非內幕交易,因為撞飛機信息是公開信息,他只是比別人腦筋轉得快。雖然這個做空給他帶來了不少道德上的指責。

2、 資本大鱷手下交易員提前通過公司內部人員搞到了PEPSUM製藥公司的相關試驗結果,做空股票。這在中國法律上認定內幕交易無爭議。而在劇中美國法下面,存在爭議。

3、 CROSSCO是YUMTIME的物流運輸服務提供方,簽有長期合同。資本大鱷先在CROSSCO運輸公司建立空頭倉位,然後買入YUMTIME食品公司大量股票,獲得提名擔任董事。後來YUMTIME解除了與CROSSCO的運輸合約,致使CROSSCO股票下跌(這裡面有資本大鱷說服YUMTIME董事長的原因)。在交易時,資本大鱷的手下擔心這會有利益衝突、合同操縱、內幕交易之嫌,跑來問他(在機場一幕,此處字幕翻譯錯誤多),他很坦然應對:(1)我只是董事,而且我還是很多家公司的董事。(2)我是董事之一,不是董事長,更不是總經理,董事不會涉及日常經營(不了解可看公司法),解約與我無關,我也控制不了解約。(3)我做空在前,擔任董事在後,抓不住把柄。最後,一臉壞笑告訴他手下「Like your
wife says, hold the fucking position until I tell you I am done」(一語雙關,兒童不宜)。編劇高明啊,這三條理由出來,基本無法認定內幕交易。

4、 對於電信公司財務造假醜聞,電信公司控制人偷偷告訴資本大鱷,資本大鱷安排清倉。清倉的股票可能是(1)電信公司股票、(2)電信板塊其他股票、(3)上述之外的其他股票(劇中沒有明確寫明)。這就給內幕交易的界定帶來難題。(1)對於交易電信公司股票,在中國法上可以認定為內幕交易。在台灣地區,有一個類似的案例,某證券稽查部門負責人知道某個公司查處線索或者消息,做空該公司股票,台灣最高法院最後認定這種查處雖然屬於公正政策,但也應當視為內幕交易處罰。(2)對於清倉板塊股票,估計認定內幕交易難度較大。雖然板塊股票有時存在一定的聯動性,但這種聯動性不是必然的。如果知道了A股票的內幕消息去交易B股票也被視為內幕交易,則打擊範圍可能過大。(3)對於清倉其他股票,能否認定內幕交易?難度更大,但也不是不可能。因為一個公司的醜聞,如果大到一定程度,可能影響整個市場,被認定為具有「對市場價格有重大影響」。比如中國證監會根據證券法授權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認定的對證券交易價格有顯著影響的其他重要信息」來認定光大烏龍指錯單信息屬於內幕信息。當然這也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儘管內幕交易法律認定還存在爭議,但決不表明可以學著資本大鱷去搞內幕交易。玩金融的人會有慣性,搞內幕交易的捷徑走多了,賺錢容易,就不再輕易去走平常路。做得多了,必定出事。請牢記巴菲特的名言:

在中國,對於內幕交易,一是行政處罰逐漸增多,二是刑事判刑也不少,三是民事侵權賠償訴訟也開始起步。資本市場的嚴刑峻法,在新常態時期,可能不經意間一磚一瓦地就建起來了。比如這個消息上海警方全國率先成立證券犯罪偵查支隊。

《上海警方全國率先成立證券犯罪偵查支隊》。其實,查內幕交易,手段太多,還用不著全靠小三告密、後院起火。大數據時代,交易時間點一目了解,借用他人賬戶一查資金走向就完蛋,監管部門現場檢查對通訊工具一覽無餘。如果到了刑事調查階段,更不用想像有訴辯交易、隱私保護、拒證特權等制度,那些只存在美劇里。

因此,不要輕易相信資本市場的神話。出來混的,總歸要還的。

鏈接:看電影,聊金融(七):《Billions》聯邦檢察官大戰對沖基金大鱷 - FU Wang"s Law - 知乎專欄


更新:今天在最新一期時代周刊看到一篇Billions的影評,手打一段給大家看一下。

Axe, with his cold eyes and algorithmic mind, is a doppelg?nger for a number of hedge-fund wizards. Axe"s demeanor also calls to mind Bill Achman, a titan who actually keeps an antique ejector seat in his offices as a disciplinary message to business partners. A few years ago, Achman went short on a controversial nutritional-supplement company called Herbalife. He ended up in a grudge match with Carl Icahn, the original corporate raider, who went long, driving up the price of the stock and costing Achman any hope of making a quick buck.

The line blurs between face and fiction. Axe"s spouse, a tough-talking blonde who is her husband"s No.1 consigliere, could have been based on Icahn"s second wife Gail Golden, a tough-talking blonde who was her husband"s No. 1 consigliere.

劇中Axe老婆的原型是Carl Icahn第二任老婆。

以下是之前寫的正文:

這片子好看,並不是完全因為演員演得好,而是劇中發生的事情都是真實的事情,只不過把公司名字改了一下,人物場景變換一下。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啊。

首先,看了第一集就知道這男主角完全就是Steve Cohen啊。Steve Cohen是誰?有興趣可以查一下SAC這個公司,這公司以前常年雄踞對沖基金業績榜最前列,當年因內幕交易被美國司法部和SEC調查,最終達成和解協議,SAC向SEC支付了6億美金罰款以了結指控,SAC被迫轉為family office,更名為Point72。這家屌炸的公司的創始人,旗艦,燈塔,牧羊犬,啟明星,話事人,就是Steve Cohen。傳奇華人交易員江平就曾供職於SAC。還要補充一點,劇中有一個被男主角炒魷魚的角色,最終被心理治療師擺平了那個,長得簡直是Mathew Martoma的翻版嘛。Mathew是前SAC的交易員,在這場內幕交易紛爭中被判9年有期徒刑,當替罪羊了。而同時,Cohen也是一位狂熱的藝術愛好者,他收藏了許多大家名作,比如畢加索的Le Rêve。他還有一個以他和他老婆命名的基金會,主要致力於醫療,兒童健康、教育,退伍老兵服務,藝術保護之類的。劇中Axe Capital的牆上掛了許多畫,他還給博物館捐款了,還給911罹難者家屬提供大學獎學金,是不是很像。傳聞Cohen現在還時不時地親自trade一下,希望有在Point72工作的大神求證一下。

看了第三集,男主角用盡各種手段強行進入那個零食公司的董事會,擠掉CEO,要求公司換回曾經的配方,削減開支,這故事似曾相識?這不就是另一位基金大佬Carl Icahn嘛!Icahn最為人稱道,卻使上市公司膽寒的就是他慣用的手段:二級市場增持股票,達到一定百分比後強行進入董事會,要求董事會炒掉不合格的經理人,然後使公司業績上升,抬升股價,套現走人。他用這種手段對付過yahoo,摩托羅拉,Apple等。

看了第四集,男主角被short squeeze,到處借票,等一下,是不是也似曾相識?這難道不是Bill Ackman做空康寶萊(ticker:HLF)嗎?Ackman認為康寶萊的運作模式違法,這種直銷模式是一種騙局,最終會失敗,所以做空做空堅決做空,而跟他對壘的正是前面說到的Carl Icahn。他倆曾經在CNBC的直播節目中電話對罵半小時,針尖對麥芒,最終Ackman的Pershing Square Capital在這場做空中損失了10幾億。最終Ackman還因為被懷疑在這場多空大戰中涉嫌操縱股價,遭到了FBI的調查。想補充一點:劇中男主角在說話語氣、肢體語言、身高體型、形態氣質等方面極像Bill Ackman,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Ackman的採訪視頻對比一下。

男主角在前四集就集三位金融大佬於一身,對於後續會有什麼故事上演更加期待。


分享一篇簡述Steven事件始末的文章~出自王孟源的《美元的金融霸權》。

http://www.aiweibang.com/m/detail/71228504.html?from=p

Ps這篇文章差不多詳細講完了這個案件,雖然劇集和事實有出入,但是這篇文章很有可能一下劇透到底,大家慎看

我在瑞聯銀任職時,與老闆合作愉快。他對我很信任,有問必答。有一次我遠遠看到(瑞聯銀的美國分部有世界最大的銀行交易廳,超過一個足球場大,四層樓高)他和他的執行助手(瑞聯銀美國分部股票銷售交易的主管,Head of Equity Sales-Trading;和我同級,但是較資深)在一起討論一件事,兩人的肢體語言都露出鄙視不屑的態度。我好奇心起,就走過去詢問是怎麼回事。原來附近的一家對沖基金,叫做SAC Capital(因老闆Steven A. Cohen而命名),邀請了我的老闆去「談生意」,但是他知道SAC的生意是怎麼一回事,所以紙派了他的助手赴約,那人剛回來彙報。

當時我還年輕,對華爾街的內幕所知不多,連SAC Capital都沒聽說過,所以就請老闆詳細解釋一番。原來SAC是華爾街最賺錢的對沖基金之一,它的專業就在於內綫消息。一般搞內綫消息是想辦法收買大公司里的中級主管,提早幾天收到財務報表或資產重組的消息;在這方面SAC和同在附近的Galleon都是大戶。但是Steven Cohen覺得賺得還不夠,於是把主意打上了另外一種內綫消息,就是每天養老基金(Pension Fund)和共同基金(Mutual Fund)通過大銀行向股票市場下的單子。美國的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的資產一般以千億美元計,它們下的單子也通常一筆就上億甚至幾十億,那當然是不可能馬上買賣結束的,至少要一天,有時如果要小心謹慎不驚動市場,會要超過一周才能全部填完。SAC紙要在單子剛下的時候接到消息,就可以跑在前面(這叫Front-Running),搶先買下一大筆股票,然後等著真正的大單子把價錢推上去,穩賺不賠。

但是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行內叫做「Buy Side」,「買方」)的專業就在於避免大單被Front-Run,所以內部的管理很嚴,要收買他們的職員並不容易,於是Cohen想出了一個計策:既然這些單子終究還是要交給銀行的交易部門(行內叫做「Sell Side」,「賣方」)來執行,那麼從那裡著手也是一樣的。Cohen也不必去收買銀行職員,他直接和各銀行的股票交易主管聯絡,邀請他們「投資入股」到SAC的基金里。這些內綫交易的基金穩賺不賠,年報酬率在100%以上;Cohen拿一半利潤,投資人拿另一半,那還是比存錢到共同基金平均一年不到5%的報酬率高出10倍有餘。大家互相擠擠眼,有大單子進來的時候打電話到SAC去聊聊天,如此一來,Cohen既不須冒著留下證據的危險付錢買消息,而且也不用擔心消息來源會欠缺動力,因爲每一通電話都自動代表著幾千萬美元的利潤。

據我所知,我的老闆是當時在美國的所有主要銀行中,唯一一個拒絕入股SAC的基金的股票交易主管。SAC在過去20多年,風光得意,平均年入40-50億美元(這些錢最終來自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背後的小投資人),Cohen的個人財產據稱在200億美元以上,是康州的第一富豪。SAC和其他搞內綫交易的對沖基金風光了這麼久,在美國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任何想賺外快的上市公司職員都可以找上專門的「仲介顧問」,拿自己的內綫消息待價而沽。專職負責取締內綫交易的SEC根本就沒有探員,任職的律師一心紙想巴結上大銀行或基金,希望可以早日由官變商領高薪(參見前文《美元的金融霸權(二)》),怎麼可能會浪費時間去辦這種喫力不討好的事?

這個局面一直到2009年才有了轉變:一個有野心、有理想的新人升任紐約南區聯邦檢察長(US Attorney for the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負責紐約市和附近的好幾個縣,所以對金融罪案有管轄權),他的名字叫Preet Bharara。Bharara出生於印度,隨父母移民至新澤西長大,是錫克教徒;在上任前已經當了5年的曼哈頓聯邦助理檢察長,對華爾街的非法勾當十分熟悉,但是他的前任祇關心建立人脈(這人後來轉任一個大律師事務所的高管),不放手讓他抓大魚。他一旦獨當一面,馬上就把內綫交易做爲辦案的主要方向之一, 6年下來,一連起訴了88個案,成功定罪了其中的87個,包括Galleon基金的董事長和一名高盛董事會的成員,驚動了整個美國金融業。他最重要的失敗就是Steven Cohen,這是因爲Cohen一直都不留下直接的證據,總是由手下當白手套;Bharara一連定罪了八名SAC的交易員,但是卻沒有任何一個願意當污點證人(Cohen錢太多,付出的封口費太誘人),最後紙好跟SAC和解,罰了4億美元了事。這是美國法律史上最高的和解罰金,但是紙佔Cohen財產的2%不到。

這樣鐵面無私的官僚,動了幾個大財閥的蛋糕,幾年下來反撲是必然的。不過我本來以爲他們會從Bharara的職位著手,沒想到這些人在商言商(It is just Business, nothing personal.),倒不把它當做私仇,紙是著重在一勞永逸,從根本上杜絕了聯邦司法系統阻擋他們財路的可能。他們的入手點是一個叫Anthony Chiasson的交易員,他原本在SAC任職,後來拿了Cohen的錢開了一家衛星基金,繼續搞內綫交易的老勾當。他被定罪之後,上訴到聯邦上訴法庭,理由是Bharara沒有查到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過程,也就是他在Dell和nVidia的「朋友」們紙是好意提醒他;上訴法官居然採納了這種荒唐的藉口,創下了新的判例,宣佈紙要沒有找到金錢交易的證據,內綫消息就不算違法。如此一來,Bharara或是其他有心辦案的官員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不可能再定任何內綫基金的罪了,因爲他們有太多的手段來避免留下金錢直接轉手的痕迹,例如可以「捐錢」給內綫來源創辦並主管的「慈善機構」,或者用現鈔交易,或者是經過Cayman Island的銀行來匯錢。這還不夠,上訴法官還要求必須能證明內綫消息傳遞的每一個環節都知道消息是非法的,這在實際上根本不可能被滿足,幾個人隨便撒個謊,檢查官就沒轍了。

Bharara當然知道事態之嚴重,所以立刻再上訴到最高法院。上周最高法院決定不予受理,也就是接受上訴法庭的判例。這就是當下美國的法治:法律名義上還在,程序也被嚴格遵守,但是實際上任何敢阻撓財閥的政治力量都被完全閹割了。明明這些財閥就是職業罪犯,只不過是很成功的罪犯,但是他們錢夠多了,連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也會繞著彎來庇護他們,讓他們能繼續搜刮財富。換句話說,美國的法院就是爲有錢人開的,所謂的正義、平等,都紙是哄人的謊言。


&這部劇到目前S01E06為止,只能說是有一些挺有趣的小細節的傳統劇情美劇,看看娛樂挺好,說還原度多高或者要追劇學finance知識的,please~~

關於雙主角之一Axelrod是不是loosely based on Steven Cohen,我想只能說目前的角色設計糅合了很多外界對elite HF managers的想像和猜測,雖然很多細節確實暗合Cohen,比如Axe Capital的AuM是$15bn (E05說liquidate 2%=$300m,SAC巔峰是$14bn),很多PM和satellite funds受到insider trading調查,並且AG/SEC offer他們轉型為family office。其他具體的交易案例和事件皆為藝術創作,並且有非常大程度的戲劇誇張。

這部劇目前來看的核心矛盾是Rhoades vs. Axelrod,或者old-money ambitious public servant vs. self-made crook billionaire,但更深層次是在目前華爾街和國會山的大監管背景以及更深層次的美國商業,政治和司法體系里的election-cycle driven public interest vs. runaway capitalism的角力。這個主題其實非常有意思,如果編好了會非常棒,但Billions到目前為止鋪陳上比較乏力,還是人性掙扎對人性掙扎加上人物關係糾纏的美劇老梗,只是換了個HF和DoJ的套子而已。

這個劇的主創人員里有Andrew Ross Sorkin,NY Times的MA correspondent,老看Dealbook的應該熟悉他。因為有他在而很多金融監管和交易大廳的細節質量還可以,但其實也就是還可以而已,Andrew畢竟只是個記者,而且這些素材只是織進流水線美劇編劇的佐料而已,總體劇情方向仍然只能受制於收視率,focus group,邊創作邊被network executives東拉西扯的編劇水平等等。

對於金融監管和AG office的人物描述有很多我看來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

  • Rhoades和黑妹都是有錢人家出來的理想主義者,立志當職業政客伸張公義(Rhoades逼著路人撿狗屎時候的speech),但也總是需要遵守美國政壇的遊戲規則,比如上級來壓說選舉周期還需要華爾街donation見好就收,職業生涯有時間表該move on就要move on

  • 副手Bryan正義感爆棚,但窮的租房押金都湊不齊,經常被Axelrod的胖律師嘲笑過幾年總要跳過來幫「壞人」才能掙錢養家

  • Axelrod的胖律師說你們愛罰罰,等政府都換屆了我們再捲土重來

  • 所有的public servant都是publicity junkie,總是關心能不能露臉

一個最應該大書特書但被一帶而過的點是關於insider trading定罪規則的問題,這個問題是過去幾年和進行中的一個業界很熱議的題目,因為司法解釋和定罪案例確實是不夠清晰而且經常在變,加上很多insider trading和financial crime最後都和解了事根本不上庭,到底什麼才算犯法是個很不清晰的問題,所以AG一方才在說"It"s hard to decide what"s insider trading given DoJ/SEC keep moving the pole",Axelrod也天天掛在嘴上"I"m not doing anything beyond what my competitors are doing, I"m just better"。

至於那些交易內幕,ok雖然我不是HF guy但是仍然覺得槽點太多,藝術加工和過度戲劇化過頭了。High finance其實根本沒演得那麼戲劇化,基本都是很無聊地在安安靜靜地crunch numbers,做memo或者開會,一個top HF manager真這麼手眼通天還了得,逗觀眾一樂罷了。比如:

  • Activist play那個食品公司,隨便開個會裝裝逼再帶chairman吃個pizza就能搞定,那麼短時間直接來個board proxy coup一把把CEO和一個board member當場搞掉,你當大公司的governance和IR都是逗犢子呢?其他股東都是木頭人?一般一個activist play怎麼著得抻幾個月而且很多情況都是不了了之,你有4.99%股份就能上天?

  • Short squeeze時候銀行老大一壓下面Prime brokerage就一個郵件給客戶說不好意思借的股票我們得要回去,compliance在哪呢?

  • Short squeeze管另一個fund借股票,獅子大開口25%,你們倆演得爽了,你告訴我這筆交易這個25%兩邊fund怎麼往accounts里寫?Extraordinary item: CEO personal wager?什麼年代了short的還在借股票,equity derivatives您聽過不?

然後Axelrod這個角色完全就是高端傑克蘇,什麼草根出身縱橫天下,什麼因為以前當球童被開除今天百萬倍奉還,什麼what"s the point of having fxxk-you money if you don"t say fxxk you once in a while之類的,編劇完全就是在給年輕吊絲觀眾們手動強力擼,too much... Metallica熱淚盈眶,情懷滿分。其他的跑車直升機private jet水邊豪宅,SM女女漏點吸粉之類的基本都是在給觀眾service,知道你們就愛看這個不是么~

不知道大多數觀眾看著爽的時候都在支持誰,我個人是rooting for這倆人的,尤其強烈認同Bryan的角色,動機純粹,人格可挺。至於Axelrod之流,please, the rules may be fuzzy, but if you break the law, you belong in jail~

總結而言目前階段來看水準離Breaking Bad,House of Cards前兩季來看差太多,野心不足梏於感官小技巧,還不如去看Showtime之前的&前幾季,way better~ 此劇娛樂尚可,至於想看劇學finance, please... Just pick up a fxxking book instead~


轉載一篇我現任boss前幾天寫的關於Billions的文章,發在他自己公眾號上,關於Axe的原型人物Cohen。

他的微信公眾號 點拾,關注相關金融題材文章的可以follow。

以下正文

2016年有一部關於金融行業的超級美劇《Billions》(億萬),已經成為了製作方Showtime歷史上收集觀看人數最多的一部美劇,達到了299萬人。在春節長假期間,作為宅男我也看了目前release的前四集,簡直無法停下來。是《紙牌屋》之後,我個人認為最好看的美劇。這個故事圍繞著超級對沖基金大亨Bobby Axelrod和地區檢察官Chuck Rhoades的較量。關於金錢,慾望,內幕交易,權利,以及華爾街和司法部門天生的衝突。那麼Bobby Axelrod的原型到底是誰呢?如果沒猜錯,應該是華爾街對沖基金巨頭,SAC的創始人Steve Cohen。

在《Billions》中,有一個核心的中心思想:money isn"t money, but a scorecard signifying a theoretically cold and objective qualification of bitterness and one-upmanship。這就是Steve Cohen本人的座右銘,他對於金錢本身沒有太大慾望,而是看做一種計分板。

Cohen,猶太人的國王:

我以前有一個猶太人同事,也叫Cohen。他自豪地告訴我,Cohen在猶太人中的意思就是國王。這也是Steve Cohen在整個對沖基金行業的地位。出生在中產階級家庭的科恩很小就開始培養投機之道,在制衣企業工作的父親,每天晚上會帶一份《紐約郵報》,他讀體育記分欄,接著又愛上金融版,因為數字更多,變化無窮。才十多歲,科恩已經會到當地的經紀人事務所看股票行情。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學院讀經濟學學士學位的時候,他對班級之間盛行的股票交易十分狂熱。所以,1978年大學一畢業,他直接就去了華爾街,在一家公司的套匯部門裡當初級交易員,很快就能給公司日進斗金,每天純利潤達到10萬美元。那家公司老闆至今都為他的本事傾倒不已:「他很快就學會如何在大公司里做團體交易,而且操縱得比誰都好。」1984年開始,他在公司里組織了自己的交易團隊,到1992年,創建了SAC基金。

信息流,大量傭金:

在《Billions》中,一直說到主人公Bobby Axelrod是如何掌握各種一手信息的。他是華爾街券商的大僱主,總是能拿到第一手信息。而這點和Steve Cohen也完全一致。SAC是整個華爾街賣方最重要的機構客戶,其分配的傭金完全不亞於富達這樣的大型共同基金。SAC一天交易量2千萬股,每年光付掉的傭金就高達1.5億美元,是華爾街10大客戶之一。當然,也就妨礙了同行賺錢,所以他在業界結下的梁子不少。不過,即使是死對頭們談起科恩也是一副由恨生愛的口吻:「他永遠都是第一個搶到消息,比如一隻股票信用評級是升級或降級之類。」

奢華的辦公室,讓人咂舌的高工資:

《Billions》中,Axe Capital手下的基金經理一年收入都是百萬美元起步。超級跑車,豪宅,以及巨大的壓力是Axe Capital的基金經理典型寫照。這也是SAC旗下基金經理的寫照。許多人了解SAC是因為,曾經有一個中國明星交易員江平,在2009年拿到了令人咋舌的1億美元獎金!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許多對沖基金的創始人。這就是SAC基金經理的收入水平。

每天早晨8點,科恩會被他那輛銀灰色的B MW745轎車準時送到辦公室,坐在由無數顯示屏包圍的會議桌旁。這張桌子,有個別名叫「中央司令部」,接下來的一天,這裡將為他賺進百萬美元。 。在SAC工作的人大概是世界上最辛苦的200名員工,「沒業績,毋寧死」,他們年薪通常200萬美元以上,但關鍵要看各人表現,而不是SAC整體贏利情況。

在SAC有著豐盛的假日派對,三名公司內部的按摩師,以及公司旁邊的雪茄吧。在公司的停車場更是豪車雲集,從法拉利,馬薩拉蒂到賓利一應俱全。

家庭和個人生活:

電視中的Bobby Axe有一個物質慾望強烈的妻子。現實生活中的Cohen也是。他在第一次婚姻結束後,通過婚介服務找到了現在的妻子亞歷山德拉,如今全家7個孩子。 妻子的密友開玩笑說,這個小巧玲瓏的黑髮女郎從小就宣稱長大後要嫁個百萬富翁,大概連她都沒想到到手的竟是億萬富翁。要不是嬌妻也哄得科恩一起領略了環球購物、藝術旅遊等各種新鮮花樣,他大概從來也不知道花花世界是什麼樣。幾年前,科恩一家還花了1500萬美元購進這座建於1930年的莊園,又花了差不多的錢把舊宅翻新。科恩的最神秘之處是,在莊園里裝了一套龐大的警報系統,只要有人踏入或踏出其中一個房間都會鈴聲大作。

內幕交易和SEC的調查:

這也是《Billions》最核心的部分,事實上Steve Cohen從來就不缺SEC的檢查。SAC向SEC支付過總共6.16億美元的和解費,但對指控永遠不可置否。聯邦部門也一直繼續調查SAC。關於SAC的內幕交易太多太多。我選取了一個《商業周刊》雜誌具體介紹過的和大家分享(猜錯這個案例也是這部美劇的故事原型)。這個案例比較長,希望大家耐心讀完。

Jon Horvath和Martoma都在SAC工作了差不多一年。Martoma現年39歲,有著傲人的學歷背景。包括杜克的本科,哈佛法學院,斯坦福MBA等。他之前在波士頓的對沖基金Sirios Capital工作。而現年44歲的Horvath曾經在雷曼兄弟旗下的資產管理公司Neuberger Berman做計算機分析師。在SAC內部的體系如同一個自行車輪胎。大約有100位基金經理,他們分別有自己的分析師和交易員團隊。而在這些團隊中心的是Cohen本人。他會聽取每個團隊最好的交易想法。除了虧錢,他最恨的是基金經理跟他溝通不充分及時(這點我們在下面會看到)。

Horvath的工作是給Michael Steinberg打工,SAC內部最資深的基金經理,也是Cohen的高中同學。Horvath跟蹤高科技股,包括戴爾,蘋果,微軟,惠普等。在SAC工作了一年後,Horvath明白了公司的文化,如果你無法賺錢,你就必須走人。在2007年上半年的時候,他給Steinberg的建議還是很有效的,幫助組合賺取了700-1000萬美元的利潤。然而從7月開始次貸危機開始發酵時,他推薦的科技股紛紛下跌。其中他推薦做數據存儲的公司Network Appliance導致組合虧損200萬美元。於是有一天,當辦公室沒人的時候,Steinberg把Horvath叫進去臭罵了一頓「我可以自己交易這些股票賺錢,不需要你的幫助。我需要的是你給我確切,可靠的信息來讓我們賺錢。去和你的各種人脈交流來獲得這些信息!」Horvath馬上聽明白了,老闆要他搞點內幕信息。

2007年年底的時候,Horvath從SAC獲取的收入是41.6萬美元,而Steinberg則賺到了510萬美元。新的一年,他想好好乾。於是他通過以前的室友認識了另一個對沖基金的分析師Jesse Tortora,這個人和戴爾很熟,可以拿到內幕信息。

大家都知道2008年是金融危機的一年,在1月份的時候SAC就看到了這個危機的端倪。在內部郵件中,Steinberg告訴大家風險越來越大,如果沒有任何靠譜的信息,他們什麼股票都不會買。

現在說說另一位主人公Martoma。他是SAC旗下醫療行業對沖基金CR Intrinsic的基金經理。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禮貌,安靜,而且從來沒有觸犯過SAC合規問題的好人。SAC向他保證,只要給基金賺錢,以及給Cohen的個人賬戶賺錢,他能拿很大一筆分紅。這是其他對沖基金無法給出的保證。Martoma和物理學家太太Rosemary結婚三年,有三個小孩。由於他本科學習的是生物,他也自然而然的關注Elan和Wyeth兩個醫藥公司開始關注。2008年的時候這兩家公司對於老年痴呆症的新葯研發可能會出現重大突破。

2008年上半年,Martoma極力忽悠Cohen買入這兩家公司,他預期第二階段的臨床試驗結果會很正面,刺激股價上漲。然而Cohen內部的其他分析師並不同意。他們不建議Cohen買入波動如此大的股票,而且從他們向醫生諮詢的反饋看Elan臨床試驗的結果並不會成功。然而Martoma認為自己的信息渠道是最可靠的。他直接和新葯臨床試驗的醫生,密歇根大學老年痴呆症專家Sidney Gilman聯繫。2008年6月17日,Elan和Wyeth第二階段的臨床試驗結果非常正面。截止6月30日,CR Instrinsic持有價值2.3億美元的Elan股票和8000萬美元的Wyeth股票,占基金倉位14%。Cohen的個人賬戶持有價值2.93億的Wyeth股票和9500萬的Elan股票。連Cohen的個人助理Kate Mattox,每天看著他老闆打電話(Steven Cohen在公司有一個著名的攝像頭,把他辦公室的舉動在交易大廳放映),都要求高管給她開股票賬戶的權利,她只想買入兩隻股票Elan和Wyeth。(當然,這個要求被拒絕了,她也離開了SAC)。

2008年7月17日,在公布第三階段臨床試驗結果的兩周前。Gilman醫生收到Elan發給他的長達24頁的材料。材料對新藥品第二階段試驗的安全性、藥性等進行了詳細的描述。結果並不好。他和Martoma在電話里溝通了兩個小時。7月20日,一個周日的早晨,Martoma給Cohen發了簡訊,說他們需要電話溝通。除了他們之外,沒人知道他們在電話里說了什麼,Cohen用家裡的電話打了這通20分鐘的電話。第二天,Cohen的首席交易員開始清倉他們所有Elan和Wyeth的股票。甚至反手做空幾百萬股。7月30日,當結果真正公布時,股價暴跌,而Cohen還是賺錢了。那一年Martoma的獎金高達930萬美元。

再回到Horvath,他也知道戴爾8月的季度數據會低於預期。Steinberg開始做空300萬美元的空頭倉位。8月25日,公司發布業績的前三天,Horvath發現Cohen持有戴爾的多頭倉位。他和Steinberg商量了一下後,又去和Tortora諮詢了一下。那天,Horvath從墨西哥給Steinberg發了那封郵件,他的內部信息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告訴他公司業績信息,前兩次都很正確。而他這次的內幕信息告訴他戴爾的業績將低於預期。之後,這個郵件被發送給Cohen。他馬上賣出了全部50萬股的戴爾持倉。業績公布的那天,戴爾股價大跌14%,是8年來最大跌幅。Cohen高興地給Steinberg發了簡訊「幹得好!」

然而讓Cohen躲過一劫的是,Steinberg從來沒有把他們在戴爾的內線信息告訴Cohen,或者至少在法庭上,他們沒有這麼說過。在2010年,另一名主角Martoma由於無法再複製之前的成功而被SAC解僱。在幾個月前,他給公司管理層寫的信中說道「對我來說,SAC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我本科和研究生讀過哈佛,斯坦福和杜克。曾經創建並賣出過自己的醫療公司。並且在政府的醫療衛生部門工作了二十多年。我其他的經歷和SAC相比豐富很多。然而在SAC中,我明顯還是小學生。」目前Martoma依然拒絕認罪,如果再不合作,而被發現證據,他將面臨最高85年的牢獄之災。而Steinberg可能要做11年的牢。目前,其他幾位內幕交易成員還沒有最後獲得審批結果,雖然他們都已經認罪。

另一方面,由於沒有足夠的證據,主角Cohen本人躲過了行政處罰。如果他自己不小心一點,對於電話錄音,或者郵件的處理話,或許結果又已經不同。他依然生活在自己35000英尺的豪宅里,買賣著畢加索的字畫。他告訴人們他將儘快重組SAC。

結尾:

這就是Steve Cohen,華爾街最有爭議的對沖基金大佬。他沒有索羅斯的投資藝術天賦,也沒有西門斯的科學量化工具。可以說在藝術和科學上他都沒有任何出彩的地方。他很少公開說話,接受採訪,為人低調而又神秘。他禿頭,身材不高不矮,不像大衛 埃因霍溫那麼帥氣。但他是華爾街券商最大的金主之一,也是收入最高的對沖基金之一。

而這也是美劇《Billions》中男主角的原型。


能把擔擔麵和芝麻面分清楚的美劇肯定不會差。


關於第四集,eat move shit模式。我的理解就是BOBBY的運營模式,吃進一家公司 (Yumtime),轉移做多或做空另一公司,這裡是做空(Cross co.),由於兩家公司的業務關聯,通過Yumtime董事會或管理層決策,停止與Cross co.的業務,Cross co.股價下跌,BOBBY從中盈利。



看危機中年男互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紐約東區檢察官查克的妻子也是阿克斯資本的心理諮詢師。查克想抓住阿克斯內幕交易的證據。所以查克妻子成了這這牌局的公牌,而兩邊的賭徒的底牌都不錯。

大家資源相當,在不同的領域也都混的風生水起。你有權我有錢中間夾著你的心理諮詢師也是我的老婆。

人類學這樣解釋中年危機,人類歷史上多數世界男人活到40歲以後就掛了,後來人的壽命延長了,等人到這個時候就會問,為什麼我特么還在這裡。

你必須找一個宿敵,這是你活下去的理由。雖然你可以勤勉工作,守護家庭,只是這個理由遠不及乾死宿敵來的充分堅定。

你必須給工作賦予更多意義,員工、責任、正義,否則哪來的勇氣把生活過成一個你死我活的連環局。我的軟肋其實也是你的,你給的痛苦我必定加倍奉還。

這部劇的看點很大部分在於兩個男人的當面互懟,沒有一點多餘動作,拳拳到肉,見血,語言是他們的武器。這樣的台詞設計不比精彩的打鬥動作遜色。


我看了一集半了。相當不錯。結合中國國情就是上海檢察院檢察長對決澤熙的徐翔的故事。起因是上海證監局發現澤熙買進萬科股票好精準,有內幕交易的嫌疑。於是去找檢察院我們來搞個大新聞。檢察院說不帶你玩,我要單獨干。揚名立萬之後選舉市長之路就平坦了。徐翔做了很多善舉,口碑不錯。但他某天把中共一大舊址買了改為別墅犯了眾怒。於是檢察長一顆賽艇啊!徐翔找了金杜的大趴來應對。第一個策略是找到證券時報記者來透露說另一明星基金經理內幕交易!轉移公眾視線。第二個公司內設合規風控部門嚴控風險、應付證監局突襲(話說最近好多金融企業招聘法律人員啊)。中間還有什麼SM、女女露點床戲……。這些都是細節,不要在意。另外男主人公的基金管理費是3%、業績報酬30%。除了高凈值客戶還幫例如上海教師年金管理賬戶,沒有良好的聲譽,投資人會撤資的。後續更新評論。有意思的劇!#事件驅動型策略另外一個名字就是內幕交易#



如果沒有 檢察官老婆的角色,此劇就完美了

站在大佬的角度,怎麼可能放心 僱用檢察官老婆?

站在檢察官角度,自己老婆在調查對象任職高管,獨立性如何確保?

這個設定 不倫不類 完全不符合現實 純粹為了湊戲

就算要湊女角色,銷售 經紀人 分析師不是挺好的嘛

檢察官改成單身,暗中和某經紀人約會


冬天過去,霧霾如約而至,美劇也終於強勢回歸了。

強勢的小編快哭了,作為一隻搞私募的金融狗,小編終於在春劇中找到了一款超有共鳴的劇,那就是不擼帝(就是前幾季國土安全的男一後來領盒飯的那個)主演的全新金融劇Billions

這部劇剛一面世就收到了追捧,豆瓣評分9.0,爛番茄新鮮度72%

甚至掀起了京城金融圈的熱烈學習,不擼帝的Long/Short基金,以事件驅動策略為主要獲利來源,傲嬌的以corporate raider炒股炒成股東策略通過治理公司獲取大額盈利,也遭遇了同行的逼空(short squeeze)和美國證監會SEC內幕交易的瘋狂追查。

大家是不是想起了阿瑪尼少年?

沒錯,男主不擼帝的人設也是白手起家路子江浙在市場上呼風喚雨風頭無兩的超級基金明星。和澤熙唯一的區別在於不擼帝搞的是對沖基金,可多可空,可攻可受。當然,每個老鼠背後都有一隻貓,來自豪門的司法部長騾子對不擼帝虎視眈眈,一心想把他搞掉。

當然,這位趙家人的動機可能並不那麼純良,比起法治他更看重的是個人的全勝紀錄和扳到一個大target對自己陞官加爵的聲望幫助。Anyway,兩個dominate alpha 杠上了。於是一場或暗流涌動或針鋒相對的貓鼠大戲開始了。

而這部貓鼠劇中,沒有一個pussy,兩個男主背後的女主人也都是超級tough的角色。不擼帝的賢內助是能下廚房能打勝仗的不良少婦:

小編對她印象超深的一個情節是,不擼帝的某個去世合伙人的妻子在一個會議上嗆不擼帝,會議開完不良少婦就去找這位女士談心,滿臉笑容的說了半天,這位女士問:Are you threaten me? 不良少婦依然滿臉笑容的說:You"re fucking right I am.

而檢察官騾子的夫人是不僅身材火爆還能操縱人心的御姐型心理醫生,也是騾子的女主:

而這位御姐除了是騾子的夫人以外還是不擼帝的重要合作夥伴,在兩個ALPHA中間遊刃有餘的女人,果然不一般(小編最愛)

當然,除了金融實物和八卦以外,小編竊以為這部劇對成功人士性格的刻畫還是相當精準的。尤其是片中對不擼帝成功原因的總結:

When you are Bobby Axelrod, you don"t chase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flows to you.

當你是波比·阿克斯羅德, 你不用追尋信息,信息都會流向你。

It could be an owner of a sports team,inviting him to sit in a box at a -- at an all-star game, or some leader of an African republic looking for a-a handout.While the rest of us are plugging away, ants,he sees the whole board.

(信息來源)可能是一個運動隊的老闆邀請他坐在包廂里觀看一場全明星比賽,或是某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向他尋求幫助。其他人勤勤懇懇 ,焦慮不安時他看到了整個大局。

請大聲告訴小編是不是想到了馬老闆!

機智的小編早就發現了信息流是發家致富的關鍵,然而至今仍是一枚窮逼。

嗯,祝大家看完了本劇之後早日發家致富。


應知友建議,設「劇透提醒」。

----------------------------------------------------------------------------------------------------------------------------------------

Billions是很好的科普教育片:

1,讓觀眾了解擁有巨額財富需要怎樣的能力

1,旺盛的體力:第四集里,鮑比凌晨4點接到電話說公司一員工喝醉亂開槍被捕。鮑比毫無倦態,直身坐起說了一句:I"ll be there. 然後去行賄,贖員工,身邊的妻子正熟睡。

2,強大的記憶力:第一集里,鮑比給新來的亞裔斯坦福畢業生下馬威,隨口說出某公司近期的交易數據和增長變化,推斷某公司操控股票走勢的真正目的,直接否定員工的買進提議,避免了一場失敗的投資。

3,理性的頭腦:第四集里,鮑比開私人飛機去聽演唱會,遇見秀色可餐能唱能聊的,也算是很有頭腦的美麗女士,能看出鮑比很喜歡她,她也發出啪啪的邀請,但鮑比說家裡已經有了一個classic lady,然後轉身離開。

4,狠心:鮑比出身貧寒,16歲在某富豪家幫忙撿高爾夫球賺生活費,卻被冤枉開除,鮑比發跡後花900萬美金(原價格的一半,這個家族因為瀕臨破產也不得不接受)買下了這個家族的大樓並刻上了自己的名字,一雪恥辱。

5,誠心:鮑比認為產品要對得起顧客,不能因為原料價格高就選用次等原料,果斷利用各種手腕開除頑固派,堅決秉承優質產品優質服務的原則。

6,手腕:利用金錢,買通各種消息渠道,安排各種眼線,避開一次又一次司法部的調查。

2,讓觀眾了解如何管理龐大的商業帝國

1,精神管理:高壓的工作環境需要快速疏通精神壓力的渠道,鮑比有一位合作了15年的傑出心理醫生,跟蹤所有需要幫助的員工的精神狀況,因材施教,採用不同的打雞血的方法,讓員工在激昂中展現自己的價值,為公司創造巨額利潤。

2,唯我獨尊:年輕員工以拒絕別家的高薪聘請為由,想加薪,鮑比說:」你這是在威脅我嗎?我要的是忠誠的員工。「員工說:」我盡量吧。「鮑比說:」沒有什麼盡不盡量,你要麼忠誠,要麼不忠誠,我要的是絕對忠誠!「 員工不敢廢話了。

3,收買人心:向員工支付同行業里最高的工資,讓員工生活體面,產生自豪感。

3,讓觀眾了解,擁有超強能力的男人,他的女人是什麼樣的

1,智商平起平坐:並沒有介紹鮑比妻子的教育背景,但也是貧寒出身,一路爬上上流社會,起碼是聰明女人。

2,能力平起平坐:某作家的新書有對鮑比不利的言論,他妻子利用各種手段(心狠手辣)迫使作家心甘情願放棄出版,鮑比大讚妻子應獲得諾貝爾獎。

3,追求平起平坐:鮑比妻子自己經營大片農田菜地,不僅僅是富家太太,有自己的追求和熱愛的事業。


我國可以拍個叫萬億,寶寶為原型


billions虎頭蛇尾,開頭幾個回合的較量,尤其是Axe的投資決策,貌似是有真實事件參考,後面就崩了。

男主作為上流社會出身的明星檢察官,打破調查瓶頸的手段居然是偷看老婆電腦,職業水平何在?

看得出編劇是想突出奮鬥窮小子美國夢,跟富家出身正義使者的價值觀衝突,最後淪落成私人恩怨,太low。

編劇把最關鍵的法庭戲用各種借口縮減到幾乎不存在,大概因為是沒有能力駕馭吧,所以就用各種家庭戲湊數了。難道美國的公檢法體系也是只用幕後交易運籌帷幄就搞定案子的嗎...

看了第一集還是挺期待Axe老婆的表現,但後期就是個打雜的,刪掉都沒問題。對比紙牌屋,Clare一直有自己的事業。(後期的克萊爾淪落成攪屎棍,就不提了)


兄弟連,國土安全,之後又見 lieutenant winters。追!!!


1.超額收益來源於內幕消息,總能先於普通機構出手,信息為王。

2.NYSDA的程序從一開始就存在迴避上的瑕疵,不論是女主還是男主父親交易涉案股票。

3.第二季有黑化的趨勢,不再單純是法律博弈。個人情感混雜的比較多了。

4.SEC被打扮么太孱弱了。


女主好美?? 我好喜歡??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魏瑪共和國時期政治家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以及他的經濟和外交政策?
如何評價2014年3月26日杭州政府「限牌」?
如何評價網路直播 其意義何在?
如何評價有村架純?
如何評價至尊玉(萬合天宜編劇)?

TAG:美劇 | 影視評論 | 金融 | 如何看待評價X | 億萬美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