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不知風險來臨的中國中產階級」?

不知風險來臨的中國中產階級


不評論中產階級和中國經濟,我不懂。

但是我懂這篇文章!

那些罵這篇文章沒邏輯、不知所云的人,你們太善良了。

這篇文章的邏輯是這樣的:

1.標題聳人聽聞,吸引自認為是中產階級的目標人群點擊

2.在房車營地遊玩過夜,是新興中產階級的生活時尚。

3.離上海僅僅一小時車程的崇明東平森林公園,就有一個房車營地。

4.國務院鼓勵假期去房車度假。高級官員下令,中國應該興建更多房車營地。

5.森林公園的房車裡設施完備,甚至有浴室和衛生間,讓人大開眼界

6.老人和孩子都很喜歡房車度假。

7.自己買一輛房車要50萬,太貴!

8.只要花900塊就可以在東平森林公園的房車裡租住一夜,和住酒店價錢差不多,卻有酒店沒有的體驗。

9.東平森林公園90輛房車很搶手,都住滿了(預定從速)

埋了4個話題爭議點:

1.中國經濟行將崩潰

2.中國中產階級生活是怎樣的

3.老外鄙視中國人的公德心

4.老外嫌棄中國的衛生條件/環境問題

很明顯,這是一篇崇明東平森林公園房車營地的廣告軟文!!

鎖定目標人群,話題有效(看看知乎上有多少人上當!!)

同時訴求露骨,手段下作,節操全無。


我點開鏈接看了這篇文章,被其中的邏輯深深震撼(雷得外焦里嫩)了:

中國中產階級喜歡裝逼學美國人搞房車旅行——中國中產階級不同的是不買房車而是租固定的房車——中國中產階級住房車的時候不習慣用房車的廁所——中國中產階級不知道中國經濟要崩潰了!

這讓我說啥好呢?


首先......先來看一段奧巴馬認真而嚴肅的採訪記錄(節選)奧巴馬:衰落的中國比崛起的中國更可怕

《大西洋月刊》記者傑弗里 戈德堡問道,什麼國家將會在未來數十年內成為美國最大的挑戰?奧巴馬毫不含糊地給出了他的答案:中國。

奧巴馬說道,儘管許多美國人希望他們的總統有能力對抗中國,但是,「我很明確地表示,我們更應該懼怕一個衰落的、受威脅的中國,而非一個崛起的中國」。

「在 傳統大國關係中,我相信美國和中國的雙邊關係將是最為重要的。」奧巴馬補充說,「如果我們正確行動,中國也堅持和平發展,那麼美國就會有一個持續發展的伙 伴,與我們一起承擔維護國際秩序的重擔和責任。如果中國失敗,如果未來中國的發展無法滿足其人口需求進而滋生民族主義,如果中國感到不知所措而無法承擔起 構建國際秩序的責任,如果中國僅僅著眼於地區局勢和影響力,那麼我們將不僅要考慮未來與中國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更應知道,我們自身也將面臨更多的困難與挑 戰。」

在談及美國的亞洲戰略時,奧巴馬錶示,多年來,「亞洲支點」一直在他的外交政策 中具有最高優先順序。他認為,美國經濟的未來在亞洲,中國的崛起給美國帶來的挑戰需要持續的關注。報道稱,自上任初期,奧巴馬就注重推動「重返亞洲」戰略。 在過去數年,美國希望盡一切努力吸引亞洲國家走上美國所引領的軌道。2011年開始逐漸對外開放的東南亞國家緬甸意外地成為奧巴馬施行亞洲戰略的首個良 機。

所以,我覺得你們還是要學習一個啊

你看觀海同志就很有覺悟嘛,看得出如果以和平方式拿不到想要的東西,在「民族情緒」和「每個人天生的想過好生活的願望」的共同作用下,中特帝會很自然的選擇用武器的批判代替批判的武器。真到了那一天,這個小清新們覺得永恆不變的什麼國際秩序,就再也不可能存在了。

萬一真搞到了讓中國的劍去捍衛中國的犁那一步,大家也就只能一起下地獄了。——而注意嘍,觀海同志也清醒的認識到,這種雙輸局面可不是哪個領導人會做出來的,而純屬是民眾自發的情緒外露的結果。

所以,真的別整天意淫什麼中國崩潰,中美斗而不破既是實力博弈的結果,也是當前局勢下保持雙贏的唯一選擇,曉得不曉得伐?

當然,身為神志清醒的正常個體,身為人類的一員,世界的公民,我們肯定是發自內心的不願這種悲慘未來真正到來,所以——別整天揣摩歪點子了,快點來誠心祈禱兩國能順利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吧。

另一方面

我認真而嚴肅的覺著,題目里的這段話說給美帝聽似乎更合適吧

未來的事兒,模糊不清,至少在過去的十年間,中國中產還是在不斷壯大,平均收入也是在不斷增長的吧

今天剛看了個美國《財富》上刊登的報告,其中心思想是其實大多數中國人很窮的,你們別被他們的爆買嚇到了,但即使如此,也是承認有1.46億城市中產年入平均76000元的。

而美國那邊,可就不好說了哦。

就如同我在如何評價3月1號美國超級星期二共和黨、民主黨初選結果? - 輕狂的回答這個回答中說的那樣

據美國進步中心(CAP)報告顯示,擁有兩個孩子的典型中產夫妻,在2000-2012的13年間,日常用品,醫保,住房,孩子上大學等剛性支出飛漲了百分之32.

細分到每一項中,則房價上漲了百分之28,四年制公立大學學費上漲了百分之86,醫保費用增長了百分之85。

而與此同時,據Pew Charitable Trusts所屬的Stateline機構最新發布的報告。中產們的收入則也在下降。

如俄亥俄州

如圖所示,2000年中產家庭比例為50.9%,2013年為45.7%。2000年收入中位數為56437美元,2013年為48081美元。2000年在住房上花費收入的25%,2013年花費30%。

威斯康星

2000年中產家庭比例為54.6%,2013年為48.9%。2000年收入中位數為60344美元,2013年為51467美元。2000年在住房上花費收入的24%,2013年花費31%。

北猶他州

北達科他州2000年中產家庭比例為52.6%,2013年為47.5%。2000年收入中位數為47684美元,2013年為55759美元。2000年在住房上花費收入的1%,2013年花費23%。

內華達州

2000年中產家庭比例為53.6%,2013年為48.8%。2000年收入中位數為61433美元,2013年為51230美元。2000年在住房上花費收入的34%,2013年花費38%。

事實上,08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富人階層在短暫的困難時期後,收入與財富都開始迅速增加,而中產的負貸比則越來越高,財富被急速「收割」

不然......你以為為什麼這次大選,美國人發了瘋一樣不是投桑德斯就是投川普?建制派除了希拉里全軍覆沒?


《被吞噬的中產階級》

一、傳說中的穩定器

對於如何界定「中產階級」有許多不同的標準,美國經濟學家加里·布特萊斯認為收入在50%——200%中位數收入的人都是中產階級,這一標準被廣泛採用,如圖所示:

然而中國學者李春玲根據2011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CASS-CGSS數據整理了16——74歲非學生人口年收入平均值和中位數:

如果按照布特萊斯50%——200%劃分方法,那麼年收入7500——30000的人都可以稱得上是中產階級了。這當然是不可接受的,年收入7500相當於月收入625元,已經接近了貧困線。中位數向下50%是其他國家判斷中產階級的標準,然而在我國已經觸碰了貧困線,反映了我們跟西方發達國家全方位的差距。請回憶我們上一篇文章和上上篇文章中提到的數據,月薪4000+就已經超越全中國90%的人了。同時一線城市居民中產階級收入基準線遠遠高於其它地區,就是我們上一篇文章得出的結論。

另外一個劃分標準,是世界銀行《2010年世界經濟展望》中,把每天消費在10美元至20美元之間的人群定義為中產階級。按照這一標準,2010年全球中產階級大約4億人,而中國中產階級群體大約4600萬人(即日消費約在60-120人民幣之間),約佔總人口的3.5%。但是考慮到中國人民儲蓄重於消費的特殊國情,以及在大城市打工人群的房租費用,這一數據同樣並不能十分說明問題。

除了絕對的數據還有感性的劃分,《美國傳統詞典》對中產階級的定義就相對感性化,指的是「介於工人階級和上層階級之間的社會經濟學階級,通常包括專業人士、高級技術人才和中低管理人員。 「中國學者李培林、張翼把按照收入、教育和職業這三個維度分層的測算結果賦予一定權重併疊加計算後,得出如下結果:

可以看到,在綜合考慮了職業、教育等因素之後,中產階級的比例大約在12%左右,如果算上邊緣中產,則佔到了總人口的1/4。

不過這些數據的劃分僅作了解。中產階級究竟是一個經濟上的概念,來表示收入結構的差距;還是一個生活狀態的概念,用以表示社會地位、生活方式、教育水平的差異;抑或是一個階級分析的概念,用以表示走向現代化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新的社會力量,在不同的語境下都會有不同的解釋。相信我們每個人對於「中產階級」的概念都有一個比較感性的認識,大致可以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小康之家」等形容詞來描述。我們就按照固有的感知來定義「中產階級」即可,並不影響本文結論。

1912年德國社會學家埃米爾·萊德勒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私人基礎》中最早對中產階級與社會穩定關係提出「穩定器」的概念,因此出於社會穩定的考慮,對中產階級賦予了很重要的地位,中產階級是社會的「穩定器」、「解壓閥」這一挂念獲得了中西方學者普遍認同。從社會角度上講,中產階級是介於社會頂層與低層之間的緩衝,當它成為社會主體時,底層的矛盾會自然而然的弱化,畢竟老百姓吃不飽飯才會想到造反嘛;從政治角度上講,中產階級在社會上代表溫和的、保守的意識形態,這也是經濟基礎決定的上層建築,當這種意識形態佔據主導地位時,極端的思想和衝突觀念就很難有市場;從經濟學角度講,中產階級也是帶動消費增長的重要群體,窮人消費能力有限,富人的消費其實也有一個天花板,畢竟買買買到一定程度也就到頭了,更多的錢用去資本投資用來錢生錢了,因此帶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基本就靠中產階級了。

更細化的來了解一下不同階層的政治關鍵,我們來看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做的一個調查:

二、脆弱的資本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躋身「中產階級」不僅成為「美國夢」的核心,也成為了諸多無產階級所心心嚮往的奮鬥目標。在二戰之後,許多西方學者提出過很多諸如「告別工人階級」「階級鬥爭消亡」的理論,同時「中產階級」佔據了社會階級討論的中心。「上層階級」「中產階級」「下層階級」會階級劃分的主流標準,「無產階級」或「工人階級」的說法無論在輿論中還是在學術討論中都漸漸的邊緣化

實事求是的講,二戰之後的美國經歷了經濟上的騰飛,並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僱傭勞動者加入到非體力勞動職業群體中,即從「藍領」成為「白領」。1956年,美國的白領工人首次在數量上超過了以體力工作為主的藍領工人,而「白領工人」則被視為普遍意義上的「中產階級」。

但是,「中產階級」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馬克思的詛咒至今還如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懸在整個社會的上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還會沿著兩百年前老馬畫好的周期爆發,生產過剩和需求不足的固有矛盾依然無法解決,而一旦經濟危機爆發,中產階級資本就暴露了其脆弱的本質——在經濟危機或者經濟不景氣來臨之際,中產階級最先崩潰的群體。(至於無產階級,他們本來就「被剝削的一無所有了」)

來源:http://120.52.73.77/elsa.berkeley.edu/users/saez/alvaredo-atkinson-piketty-saezJEP13top1percent.pdf (紅標是我加的)

上圖是美國top1%人群中的收入狀況,可以看到在經濟危機來臨之前,都是美國貧富分化、財富集中最頂點之際,也就意味著生產過剩與需求不足達到了最大值。就像我之前的文章寫過,封建王朝土地兼并到一定程度會引發農民起義,資本主義社會的財富集中到一定程度會誘發經濟危機。

在美國,「中產階級」是收入負債比最高的群體,2001—2007 年間,「中產階級」家庭的債務增長得最快。中等收入家庭的信用卡債務早在1989—2001 年間就增長了75%,2008年次貸危機到來最先崩潰的也自然是中產階級。彼時有關「中產階級危機」「拯救中產階級」的呼聲在西方社會不絕於耳,奧巴馬大選是所打的口號之一就是「重振中產階級」。現在回想起來,當年奧巴馬選舉成功之後振奮人心的演講yes we can在八年之後更成了一種諷刺。次貸危機發生後,美國政府為了救市動用大量資金,然而幾乎所有的資金都被用於挽救「大而不能倒」的大銀行、大財團。對於頂尖富豪來說,「大衰退」是機會而不是危機,是一個低成本吞併中小資本的絕佳機會。

美國的一些中產階級在金融證券和房地產上抵押了全部身家,這場金融危機不僅使他們血本無歸,大公司的裁員浪潮還使他們中的很多人沒有了工作,面對無力支付的教育費用、醫療費用和生活費用。美國中產階級近30年來收入水平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他們與最富有的1% 巨富階層收入比,從上世紀 70 年代末的 1∶80 激增至這次金融危機爆發前的 1∶650。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新數據,2010 年美國中產階級的平均年收入為49445美元,較之10年前甚至下降了7%。而2011—2012年間,美國最富的前400人的凈資產增長了13%,達到1. 7萬億美元,與之形成對照的是,當年美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僅為1. 7%。

可以說,此次危機中金融資本家並未遭受實質性打擊,相反,他們藉助政府的救市措施以及包括減稅計劃在內的財政貨幣政策度過危機並進一步壯大。正如沃倫·巴菲特所言: 「過去20年一直存在階級鬥爭,只不過我所處的階級勝利了。

而拉丁美洲的經濟衰退則更具有代表性,曾幾何時,像阿根廷這樣的國家還是令人嚮往的富裕發達國家,到20世紀80年代初,拉美中產階級的規模已達到30%左右,算是初具規模。但是這些新興國家依然沒有逃過馬克思經濟周期規律的詛咒,80年到90年代初,拉美國家紛紛爆發經濟危機,阿根廷、秘魯等七個國家出現了GDP負增長,而在歐美盛行的新自由主義改革並沒有將拉美國家拉出經濟衰退的泥潭(畢竟不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一玩這一套國有資產紛紛被歐美列強瓜分,下場更慘)。在這樣的背景下,拉美國家出現了一個非常典型的社會現象——中產階級貧困化,即出現了被人們稱作的「新窮人」群體。阿根廷學者米奴金(Alberto Minujin)將那些能夠繼續擁有房產和資產、一定的教育水平卻無法獲得足夠的收人而維持在貧困線上的中產階級定義為「新窮人」。下表反映了拉丁美洲在經濟衰退十年中不同群體的收入變動,米奴金根據聯合國拉美經委會的數據,將拉美國家收入群體劃分為四分位數(跟中位數是一個意思,這裡是四等分了),可以寬泛的理解為Q1是最底層貧民,Q2、Q3是中產階級和准中產階級,Q4是最富裕階層。

(來源:《拉丁美洲研究》2014年4月)

在上表中,中產階級的收入降幅均超過平均數。而且除了烏拉圭和哥斯大黎加,富裕階層的財富損失程度均小於其他階層,而巴西、墨西哥和巴拿馬的富裕階層在其他所有階層都損失財富的經濟蕭條中反而實現了正增長,尤其是墨西哥和巴拿馬,明顯這群富豪是趁著經濟危機發了一筆國難財。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日本經歷了三十年的黃金髮展又遇上了經濟崩潰的「迷失的二十年」我們來看看日本有關中產階級的書籍,只看這個書籍名字就能反映問題《""中流」的幻想》(岸本重陳,1985)、《中流幻想的崩潰》(上野千鶴子,1987),《2010年中流階級消失》(田中勝博,1988),《不平等社會日本——再見,全體中流》(左滕俊樹,2000年)。

三、虛妄的階級

在馬克思著作中,被稱為中等階級或中間階級的群體在德文版為Mittel klasse,在英文版中被譯作middle class,可以等同為如今中產階級的概念。1865年恩格斯在《普魯士軍事問題和德國工人政黨》一文中明確指出:「除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以外,現代大工業還產生了一個站在他們之間的類似中間階級的東西—小資產階級。這個小資產階級是由原先的半中世紀的市民階級殘餘和稍稍高出一般水平的工人組成的,中間階層在革命運動和鬥爭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社會地位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

對於中產階級,馬恩首先指出了其軟弱性、妥協性,但又肯定了其在一定情況下的革命性。《共產黨宣言》中這樣寫道:「中間階級,即小工業家、小商人、手工業者,他們同資產階級作鬥爭,都是為了維護他這種中間等級的存在,以免於滅亡。所以,他們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在1848年歐洲大革命中中間階層的左翼提出了普選權和民主改革的政治要求,這使馬克思恩格斯認識到中間階層至少是其左翼在革命高潮時期可以爭取成為無產階級的同盟。

就如同毛澤東對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定位一樣,毛選第一卷第一篇第一句:「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毫無疑問,中產階級在中國革命中被視為「我們的朋友」,五星紅旗上四顆小星就有兩顆給了資產階級。毛澤東在其著作中明確提出了民族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中產階級。這個階級代表中國城鄉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中產階級主要是指民族資產階級,他們對於中國革命具有矛盾的態度:他們在受外資打擊、軍閥壓迫感覺痛苦時,需要革命,贊成反帝國主義反軍閥的革命運動;但是當著革命在國內有本國無產階級的勇猛參加,在國外有國際無產階級的積極援助,對於其欲達到大資產階級地位的階級的發展感覺到威脅時,他們又懷疑革命。」

最終該文的結論是:「可知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於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是我們的敵人。工業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但我們要時常提防他們,不要讓他們擾亂了我們的陣線。」

在第一部分中,我們講了中產階級從社會、政治、經濟三個方面都是「穩定器」,然而這是在特定的大環境下的。第二部分中我們得出了結論,在經濟蕭條中,最脆弱的就是中產階級。而一旦這種經濟蕭條、社會動蕩發生時,中產階級邊喪失了其「穩定器」的作用,反而成為了推動社會變革運動的力量,他們或倒向左翼,或倒向右翼。

以美國為例,在二十世紀初,白領工會運動分子為370萬人,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經濟大蕭條之後的1948年,白領工會運動分子增加到了1470萬人,增加了406%。而白領工會運動的鬥爭目標不再僅是提高薪金、保障就業,而且提出了參加企業管理等新的要求。

1973年「石油危機」引發的以滯脹為特點的二戰後最大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整個70-80年代西方社會經濟蕭條,然而此時的中產階級沒有選擇左翼而是倒向了右翼,具有代表性的英國撒切爾政府和美國里根政府上台,他們在西方發動了一場所謂的「反凱恩斯主義革命」,借經濟危機削減福利和工資、打壓工會,同時給企業減稅,將國有企業私有化等。1981年8月6日,里根總統毫無妥協餘地直接解僱了參加美國航管人員罷工的12萬名聯邦航空管理人員,撒切爾同樣強硬地鎮壓了英國1984—1985年的煤礦礦工大罷工,並在任內將國有企業大規模私有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打壓「無產階級」的政策獲得了在經濟蕭條中不幸淪為「無產階級」的中產階級們的大力支持,他們堅信,就是這些下層人民的高福利拖垮了整個經濟。

(珍貴照片:人民大會堂外的撒切爾夫人)

然而他們也註定要為這些選擇買單,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按照我們第一部分提到的經濟學家加里·布特萊斯的計算方法,即中位數的50%——200%為中產階級,1971年有61% 的美國人屬於中產階級,而到2011年這一數字下降到51%。以撒切爾政府和里根政府的新自由主義維護壟斷資本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利益,採取各種方式在生產過程內外對工人進行剝削和再剝削。當然,在一定時期內這種政策改革了凱恩斯主義的種種弊端,促進了經濟繁榮,尤其是蘇聯解體之後「新自由主義」被奉為「時代的真理」。然而新自由主義打擊了勞工力量,降低了工人實際工資,擴大了貧富差距,加劇了消費不足,促進了全球性的產能過剩、惡性競爭和金融化,馬克思所支出的生產過剩和消費不足的根本矛盾更加激化。而華爾街寡頭為了追求瘋狂的利潤,玩出了許多金融衍生品的花樣,更加加劇了經濟風險,於是2008年,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歷史的進程就如同一個鐘擺一樣「左右」徘徊,2008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次貸危機中大量美國中產階級失去了房子、當養老金髮的股票幾乎變成一張廢紙、甚至於破產,於是他們又成了左翼運動的推動力量。在佔領華爾街運動中,破產的中產階級和失業的無產階級各佔半壁江山,他們打出了諸如「銀行被拯救了,我們卻被出賣了」之類的口號。金融危機的到來讓美國中產階級的「幸福泡沫」猝然破裂了,他們悲觀地發現,自己在過去幾十年中的努力工作,只是給華爾街的巨富們做了嫁衣,經濟繁榮時,他們能夠享受到資本巨頭拋下來的殘羹剩飯,而一旦經濟危機來臨,最先被拋棄的就是他們自己。同時知識分子們也在反思資本主義體制,2012年達沃斯論壇的第一場活動主題就是「資本主義大辯論」,現場將近一半人認為,資本主義無法應對21世紀。

時至今日,美國經濟依然在泥潭中徘徊前行,在左翼浪潮消退之後,以美國茶黨和「特朗普主義(Trumpism)」為代表的的極右勢力又粉墨登場。唐納德·特朗普,曾經是美國最具知名度的房地產商之一,人稱「地產之王」,目前來看經常發表諸如「墨西哥移民多是強姦犯」「禁止穆斯林進入美國,關閉全國清真寺」等極端言論的「川普」在民調中遙遙領先,並拿下了共和黨多個州的初選,讓人大跌眼鏡。《華爾街日報》主筆默里在其最新文章中分析了特朗普主義出現的社會根源:

種被亨廷頓稱作「美國信條」的意識形態都包括什麼內容呢?其核心價值觀可以概括為平等主義、自由和個人主義這三點。……如今,這個信條已不再令人信服,其實質也不復存在。為什麼會這樣?推動這個逆轉過程的很多因素都可以在整個美國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找到:比如新的上層階級和下層階級的出現,以及夾在兩者中間的工人階層所處的困境。

筆者2012年在《分崩離析》(Coming Apart)一書中詳細討論了這些新的階級。新的上層階級包括那些決定這個國家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形態的人。新的下層階級包括那些未能遵從美國公民文化一些最基本習俗(尤其是工作和婚姻習俗)的人。這兩個新出現的階級實際上都否定了美國信條,無論他們嘴上說得多漂亮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特朗普主義則代表了夾在這兩個階級之間的工人階層的聲音,向世人宣告這個階層同樣也在背離這一信條。

我們可以看到,從兩次世界大戰和大危機時的左翼思潮,到七八十年代的右翼新自由主義,再到反對大資本的佔領華爾街運動,到現在喧囂塵上的極右「特普朗主義」,歷史的進程陷入了一種左右搖擺的毅♂種循環。這個在歐洲國家更為明顯,經濟發生危機,深刻剖析資本主義本質的左翼便獲得了大量市場,於是左翼政黨上台。然而戰五渣的歐洲左翼政黨既沒有遠大的政治目標,又沒有先進的執政理念,更不會觸及資本主義制度,為了迎合選民只能加大福利投入、加大財政赤字,這使得本來就孱弱的經濟雪上加霜。於是選票又會倒向削減底層人民福利、極端民族主義、打擊外來移民勞動力的右翼勢力。整個資本主義還是在馬克思預言的「繁榮-泡沫-危機-恢復」中像一隊毛毛蟲首尾相接似的轉圈圈。

這裡需要說明一點的是,真正的下層人民,包括體力勞動工人和外來移民,肯定是支持福利社會的左翼思想;華爾街大富豪,他們更加明確自己的訴求,一直以來都是反高稅率、反累進位稅率、反限制兼并的政治理念,他們無疑是右翼思潮的最大推動者。然而為什麼整個世界會在左與右中來回搖擺呢,這就要把目光放在西方社會佔人口絕對多數的「中產階級」上了(中產階級的人口比例我們前文中說了很多,忘記了的朋友翻回去看看)。中產階級中一部分人也是左派,一部分人也是右派,但是絕大多數都在左右搖擺中。哎呀左派干不好我們還是信一下右派吧,右派也玩砸了還是試一下左派吧。就像毛澤東說的那樣,「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但我們要時常提防他們,不要讓他們擾亂了我們的陣線。」

美國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家賴特認為美國仍是兩大階級:無產階級與資本家。資本家控制資本、投資、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而無產階級包含兩類:體力勞動者與非體力勞動者。非體力勞動者又可分四大類:第一類是上層管理人員,他們控制著財權物權有限地控制資源定向;第二類是中層管理人員有限地控制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第三類是工長階級,只能控制他們所管轄的一部分勞動力;第四類是工人階級,沒有任何財、物、人權,主要還是提供技巧、腦力勞動或體力勞動。這四類便是賴特所指的工人階級與資本家階級之間處於「矛盾的階級地位」的中產階級。

按照馬克思的理論,中產階級不掌握任何生產資料,只是依附於大資本並隨著生產力的進步獲取了超越底層無產階級(或稱為體力勞動工人)的財富,然而他們本質上依然是無產階級。

就如同年恩格斯在《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中指出:「中間階層在所有現代國家和現代革命運動中,都屬於極重要的地位,而在德國尤其重要,在最近德國多次鬥爭中,它常常起決定性的作用。它的地位是介於較大的資本家即名副其實的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或產業工人階級之間,這種地位就決定了它的特性。它力圖爬上資產階級的地位,但命運中的一點點不順利就把這個階級中的某些人拋到無產階級的隊伍中去。」

美國左右學者米爾斯認為,中產階級沒有真正的產業,只能在一個如巨大的拍賣場、大公文堆、公司化的神經系統、個體化的新型管理和控制結構的社會中,成為政治上的啞巴。因此,「穩定」並非是中產階級固有特徵或必然屬性,「平衡器」、「安全閥」也不是其先天的社會功能,中庸、溫和、保守更不是其先賦的社會性格,一旦經濟危機到來,脆弱的中產階級財富必將分崩離析,這時的中產階級往往可能會成為一種社會變革的動力。當然,他們還有可能依附於「威權主義的政體」或特殊利益集團而缺乏相對獨立的作用和行為,因而中產階級既可能持有政治保守主義態度,也可能持有政治激進主義或自由主義態度,中產階級採取何種政治態度和發揮何種社會作用取決於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

經濟的繁榮容易使人產生錯覺,譬如中產階級的興起容易讓人產生錯覺,不過馬克思早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本質「如果說工人階級仍然『窮』,只是隨著他們給有產階級創造的財富和實力的令人陶醉的增長而變得『不那麼窮』了,那也就是說,工人階級相對地還是像原來一樣窮。如果說窮的極端程度沒有縮小,那末,窮的極端程度就增大了,因為富的極端程度已經增大。」

資本積累通過高漲、危機、蕭條和復甦的過程,不過是使少數人尤其是金融寡頭積累了巨額財富,而使「中產階級」和「下層階級」變得更「相對貧困」。老馬說得好,資本主義生產是「以剩餘價值為目的即以生產者群眾的相對貧困為基礎的」,不佔有生產資料的勞動者,無論是否擁有「中產階級」身份,都逃脫不了「被剝奪了勞動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勞動能力是絕對貧困本身」的階級宿命。

所以說,中產階級的本質,還是無產階級。一旦經濟蕭條、社會動蕩到來,自然就會回歸於「本質」。

四、自欺欺人的「紡錘形童話」

在我小時候,經常能從報紙、電視、雜誌上看到這種言論,我們現在社會是「金字塔形」就是下層人民最多,這是不好的,最理想的社會結構應該像西方社會那樣,是「紡錘形」或者「橄欖形」的,就是中產階級最多,低收入和富豪是少數,這樣的社會是最穩定、最理想的。不過我個人認為這個更多的是中國學者一種美好的願景,就我所閱讀過的英文文獻中,並沒有明確提出西方社會是穩定的「橄欖形」社會之類的說法,僅有的只是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創造的巨大財富、消滅貧困的努力感到驕傲,如果哪位朋友在英文文獻中讀到過關於西方社會「紡錘形」「橄欖形」的論述,歡迎指正。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在許多中國學者、媒體人眼中心心嚮往的西方美好「紡錘形」社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YouTube上一個很火的視頻Weal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America,講述了美國的收入分配結構:

通過調查,分別計算了美國人民理想中的財富分配、認知當前的財富分配情況和真正的財富分配:

綠色的部分是中產階級,我們可以看到實際分布中,所謂的佔據「紡錘形」中部絕大多數的「中產階級」究竟處在一種怎樣的地位。

「中產階級跟窮人幾乎沒兩樣,連最富的10-20%都更窮了,最富的2%-5%已經報表了」那麼最富的1%階層是什麼樣的呢:

回到文章最開始的那副圖,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最富有的1%人群,擁有全國25%的收入(Income)和全國40%的財富(Wealth)。

看了觸目驚心的美國貧富差距,那麼我們國家的情況呢,我只說兩組數據,2013年,美國基尼係數為0.45,中國基尼係數為0.473。

所謂的「紡錘形」收入結構,我認為是中國的中產階級在掌握一定的話語權之後強行炮製出的一個概念,增加自己階層的人數,自然就會增加自我安全感,也反映了當今中國社會中產階級的焦慮與不安:趕緊給我們的階層多加點人吧,要不我們要麼被富人收購要麼被窮人消滅了啊。

他們不過是強行在西方國家人民中選取了中間階層的大多數得出的結論,因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比我們發展早了兩三百年,百年的殖民和掠奪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自然他們的窮人比我們生活的好,他們的中產階層以我們的眼光來看更多。但是,真正放進他們的社會來比較,就像那個視頻里說的,中產階級,跟窮人沒有什麼兩樣

五、這裡是中國

國際上的事情說了那麼多,終於回到了你們最關心的、最喜聞樂見的、最滿懷惡趣味看著我文章啥時候被刪的敏感國內話題了。

國內學者對於中國是否適用於西方「中產階級」理論的問題上存在爭議。比如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組首席科學家牛文元提出了五點需要考慮的問題:(1)中國城市化率是否達到七成以上;(2)「白領」社會勞動力是否大於或至少持平於「藍領」;(3)恩格爾係數是否平均降到了0.3以下;(4)基尼係數是否控制並保持在0.25~0.30之間;(5)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否達到12年以上。

很明顯,我們距離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還很遠很遠。不過從歷史上來看,新中國成立之後,就已經見證了一批「中產階級」的興盛與消亡。新中國建立初期,為了實現快速的工業化,而我們又無法像帝國主義列強一樣從殖民掠奪中積累原始資本,所以我們走的是模仿蘇聯迅速工業化的道路——農業反哺工業、優先發展重工業。彼時中國農村經歷了土地改革、合作社化、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以及之後的赤腳醫生、鄉村教師,放眼中國歷史已經是農民過的最好的時代了。然而強行的工農業剪刀差價把農民的生活牢牢地釘死在溫飽線上『究竟是溫飽線上還是溫飽線下往往要看年景好壞,如果是鹽鹼地、酸性紅壤地等天然缺陷,那就是常年餓肚子的節奏了。

相比之下,同一時期城市中的工人階級絕對稱得上是「優越」的生活,雖然全國經濟發展水平和計劃經濟的平均性制約,但他們絕對要比農民過得好一個檔次的生活,可以算是我們那個時代的「中產階級」。網上有人黑雷鋒戴手錶、穿皮衣、捐款一捐能捐上百元,其實雷鋒入伍之前是鞍山鋼鐵廠工人,工資本身就很豐厚,買一個手錶或者皮衣真的不算超越他經濟範圍的消費,而且那個時候國家也真沒那麼窮,城市普通老百姓一塊手錶還是買得起的。

(1956年拍攝的新中國工人家庭)

然而,這一波工人階級構成的「中產者」在新的經濟體制下一步步的被吞噬。改革開放之後工人的收入完全無法算作社會的中間階層,工農一起被劃分為底層階級,而私營企業主、腦力勞動者填補了中產者的空白。98年的大規模下崗潮代表了這一波曾經的「中產階級」徹底告別歷史舞台。

毫無疑問、實事求是的講,國家是愧對於這批下崗工人的。在計劃經濟年代,工人與國家會達成這樣不成文的契約:我為國家工作一輩子,不求豐厚的金錢回報,但是國家也要保障我一輩子,包括福利分房、退休金、福利醫療、福利教育甚至於子女工作的分配。在改革開放之前,這種契約都被雙方默認的遵守並執行著,然而市場經濟確立了之後,一些人浮於事、磨洋工的工人和龐大的退休工人群體和福利成本已經成為了經濟高速前進的累贅,時代變了。

工人下崗的本質還是屬於國家單方面撕毀契約,不過這就涉及到一個哲♂學問題,為了社會進步必須要犧牲一部分人,你原意是被犧牲的那部分嗎?比如成為建國初期的農民和90年代下崗的工人?站著說話誰都會不腰疼,沒有人會設身處地的想他們的痛。就像至今還有人在網上為蔣公炸毀花園口洗地,認為為了抗戰大業草民理應犧牲,恐怕黃河水下的89萬冤魂只恨當年在黃泛區的不是網上輕描淡寫的云云諸公吧。99年春晚黃宏小品中高呼「咱工人要為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恐怕電視機前沒有幾個人能笑出來。劉歡為下崗工人量身打造的歌曲《從頭再來》恐怕也沒人能雲淡風輕的唱出「看成敗、人生豪邁」來。至少我看到的是一個個人間慘劇。

為什麼北京風月場所中的工作人員多從東北而來,因為當地的經濟、社會已經幾近於毀滅性打擊。每次看到那些京城本地常流連於特殊娛樂場所的闊少,譏諷地模仿東北失足女性的口音,引發周圍一眾圍觀群眾的紛紛鬨笑,至少我看不到任何一點幽默,這背後是多少個家庭的破碎多少個被碾壓的尊嚴。就像歐美最著名的AV系列X-ART中,為什麼會有相當大比例的捷克女優?因為捷克也經歷了國家解體、社會制度變革、休克經濟療法,整個重工業基礎毀於一旦,跟東北的下崗工人如出一轍。老舍先生的《月牙兒》《駱駝祥子》等一系列作品中都描寫了良家婦女被迫出賣身體的故事,老舍先生的初戀就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新女性,後來因為父親去世生活難以為繼被迫做了暗娼,他的回憶15歲見到她的時候會「會非常害羞的把兩隻腳往床下藏」然而4年之後19歲的她就已經「塗著濃妝」「老氣橫秋」「毫無顧忌的說一些男女話題」。相比於當今網路上的一些「衛道士」指責從事特殊行業的婦女墮落、不自愛,老舍先生一針見血的把矛頭指向那個逼良為娼的社會,這就是老舍先生見識高遠之處,這也是為什麼近現代作家數了魯迅就數他了。在他的筆下,月牙兒是一個美麗、溫婉、天真的少女,《駱駝祥子》中的小福子是一個「美麗、年輕、要強、勤儉」的姑娘,他們都被這個吃人的社會毀了,這些姑娘們前後的轉變更加讓人痛心疾首。

關於下崗工人,還想多說兩句,有人指出98年下崗潮正是東南沿海經濟大發展之時,許多四川、湖南、安徽的等地的農民尚可以去東南沿海打工,擁有如此優良技術、專業培訓的東北工人,面對如此需求廣闊的市場,為什麼就自甘於貧窮呢?這裡肯定有觀念、眼界、生活習慣的因素在其中,但是我再側面提供一個數據,根據國家勞保局的數據,2000年黑龍江省,下崗工人家庭的一年生活費是800餘元,注意這是家庭。也就是說,一個三口之家,如果下崗主勞動力買一張去東南沿海的火車票,很可能就用消耗掉了自己孩子半年的口糧!真正願意冒這個風險的,有多少人呢?

無論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崩潰後的中產階級的生活狀態就是這樣。還是我們說的那句話,中產階級本質就是無產階級,他們的財富太脆弱了。

98年前後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年份,除了百萬工人大下崗,還有相關的一系列制度比如:取消福利分房、取消國家保障建立社保制度、醫療市場化、教育市場化等。其中社保制度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經講過了,由國家養老變為了現收現付制(也叫代際補償制)的社保體制,這同樣是一種單方面打破契約的行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不計辛勞的付出,獲得回報不是財富而是榮譽,就是因為當時他們的「剩餘價值」都是交給國家了,以「全民所有制」的形式儲存下來了。結果眾多國企、礦山被白菜價賣出,連祖輩們的養老金都要現在的工作者來支付,這筆積累的巨大財富猶如開閘的洪水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也順便不知道飽了哪些人的私囊。

當時的種種政策哪一個都可謂是「敲骨吸髓」,百萬工人大下崗徹底消滅了歷史上殘留的「沒落中產階級」,而新興起的中產階層也因為商品房政策發育「先天不良」。彼時福利分房取消,近二十年內中國房價不知道翻了幾番。我認為,近十幾年的高房價可以類比英國的羊吃人運動把這稱作中國的「樓吃人運動」。英國的「圈地運動」持續了近三百年,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暴力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強佔農民份地及公有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的「圈地運動」。

然而如此殘忍對農民的侵犯反而對經濟發展是有利的,首先農民喪失了土地,只能進入城市成為新興工廠的大量潛在勞動力,為資本主義發展準備了「大量的、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的勞動者」;同時大農場、大牧場的運作方式也符合現代農業的要求,可以說羊吃人運動為英國的工業革命打下了基礎。法國常年搞不過英國,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徹底的消滅封建小農經濟的殘餘,沒有英國「吃人」的那麼徹底。這還是回到了之前的那個哲♂學問題,如果歷史進步需要犧牲一部分特定的群體,你願意是被犧牲對的那部分么?

同理,中國的高房價的吸血之處在於,一間房子它侵佔了上一輩大半生的積蓄——現在多少年輕人買房不是靠父母出的首付?同時還透支了年輕人下半生的預期收益——有多少人買房貸款是在二十年以下的?

如此龐大的一筆錢去哪了?政府通過高地價維繫土地財政,開發商通過樓市熱潮賺的盆滿缽滿,他們會通過繼續的投資讓經濟發展走上快車道。這一高房價也相當於國家強迫你進行消費,也間接促使你去努力工作創造更大剩餘價值。毫無疑問的,21世紀中國經濟十年騰飛,與商品房政策和瘋漲的房價有著極其重要的關係。如果說日本樓市泡沫基本是資本的炒作,那麼中國的房價瘋漲有很多政策因素在其中。地方的稅收一大筆都是要交到中央的,那麼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靠高價出賣土地給開發商,這就是所謂的「土地財政」。所以我們會看到每當樓市趨冷之時,總會有一些房價瀕臨崩盤的三四線小城市會出台「禁止降價」的奇葩政策。然而這也只是飲鴆止渴,許多三四線城市、縣城成片成片的商品房無人入住,成為了荒涼的「鬼城」。

綜觀中國的住宅消費市場,就會發現其中的階層分化己經相當明顯,一部分被稱為弱勢群體的城市居民被邊緣化,住宅對於他們而言是一個奢侈的話題,現實的住房狀況更是沉重得讓他們不願意提及;而一部分稱為中產的居民或如前所言被住宅的壓力降低生活質量,或在買與不買的煎熬中等待明朗的政策;至於那部分可以消費得起豪宅或擁有多套住宅的富裕階層而言,買賣房屋、炒作房價已經成為了他們資本的遊戲。

為什麼我說高房價會讓我們新興的中產階級「先天發育不良」,因為許多中產階級都在購買商品化住房之後,因為背負沉重的還貸壓力而倍感生活質量下降,自身的階層認同也隨之下降。也有學者明確指出,中產階級買房已經不是經濟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學的問題。試想,我現在手裡拿著一百多萬,差不多可以非常舒適玩遍大半個地球同時一年內不用任何工作,然而我要是拿去在北京北五環外買房還得讓父母添一筆才能付上首付,同時背上沉重的貸款。生活質量的下降自然在情理之中。尤其是生育下一代之後,未來的預期費用又是客觀的數目。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中產階級不認為自己是中產階級,因為他們的「產」可能已經到了,但是生活質量還遠遠達不到心理預期。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博士湯茜草在其博士論文中,調查了某三線城市高校教師購房的前後生活情況,提出了「一套房子消滅一個中產階級」觀點。作者通過調查發現,高校教師在購房之後生活質量普遍發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同時這些高學歷、穩定收入來源並普遍被人認為是「中產階級」的群體已經產生了自身認同危機。

作者認為,在城市高昂的房價面前,個體通過努力所獲致的賴以謀生的職業卻無法提供其維續職業價值感的物質基礎。教育是社會地位的提升機,中國中產隊伍的壯大,幾乎與中國高校的擴招同步,不是偶然的巧合。沒有永恆的貴族,給他們向上流動的空間,他們會實現文化資本向社會資本和經濟資本的轉換。這是學者們對於教育獲致較高社會地位的美好祝願。曾幾何時,通過努力獲得擁有較高社會地位和聲望的大學教職是大多數人夢寐以求的奮鬥目標;現如今,「讀書不為稻粱謀」在現實的高房價困境前成為了理想的肥阜泡,高校教師甚至成為了地位獲得示範作用的一種諷喻。

從物質上,「一座房子消滅一個中產」在近年來一路高漲的房價中成了現實。2009年12月,《中國新聞周刊》邀請專業民意調研機構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進行了《中產階層生活狀況調查》,在北京、上海、廣州、瀋陽、武漢、青島、杭州、成都、西安、蘭州十個城市,釆用系統抽樣方法,對1658名個人月收入在各地處於中等水平以上的常住居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在貸款買房的人群中,有61.6%的人,每月房貸支出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超過了合理值30%。其中,房貸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在五成及以上的人佔了20.5%。其中43.8%的人表示,「壓力較大,有時擔心會『斷供』」。一部分調查對象在買房之前還安於自己「被中產」後的中產階級身份,過著白領」、「小資」的生活,但因為一套房子,他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人生的境遇也因此不同。

高房價是一把雙刃劍,曾經的商品房政策強行將財富從人民中剝離出來,推動了經濟的飛速增長。然而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高房價就成為了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舉個通俗的例子,我手上有幾百萬,我是去買房子,或者是去創業,哪一個更能給經濟帶來活力呢?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科技革命爆發的契機,香港許多年輕人就是牢牢釘在了房子上,才會變得保守、畏首畏尾、不敢打拚,讓經濟發展只能靠更高的房價來帶動,落入了一種悲哀的惡性循環。同樣的,中產階級把前半生的積蓄和後半生的預期收入都投入了房產上,那麼他們也就喪失了繼續上升所能倚靠的重要資本。就像旅美學者薛涌說的那樣:「中國中產階層上升之路被堵死,社會階層的流動已經停滯,這是一個化石化的過程,社會的生機會隨著中產的消滅而消滅。」

六、留學熱中的焦慮

中產階級的上升途徑因為瘋狂的房價而被堵死,所以他們把階級晉陞的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就是我們這一節要探討的問題,留學熱。

我作為一個香港一年制碩士留學生,最有資格來現身說法來講解這個問題了。中國的貴族階層,孩子自小就送到英美髮達國家接受精英教育。然而這種精英教育一年近三四十萬的花費、至少十年的周期,讓所以中產階級家庭望而卻步。所以為什麼英國這種「一年制碩士」速成班會這樣受歡迎:首先去留學,相當於鍍一層金;其次拿一個碩士文憑,論學歷怎麼也算到了讓人滿意的層面了;最重要的是這種一年制碩士也就二三十萬的花費,去倫敦貴一點,去香港便宜一點,怎麼也是可以承受的範圍。

這種一年制的碩士有多火,在英國除了像牛津劍橋這種老派第一流名校還有點尊嚴,別的都是卯足了勁接收中國留學生,畢竟我大英帝國年景也不好,你們願意來交一筆學費(留學生的學費可是比他們本國人甚至是歐盟人高很多的哦),願意在我們這裡消費貢獻GDP,真是人傻錢多速來啊。我看過知乎上的一個問題,問「留學在外結果發現一個班都是中國人是一種什麼體驗」,下面最高票的回答是「這是我見過的黑英國商科和法國奢侈品管理專業最狠的一個問題了」。相信大家這樣類似的故事也聽膩了,一般英國學校這種一年制碩士的中國留學生在50%左右,像什麼諾丁漢、利物浦這種跟中國高校有合作的,一進去能有七八成的中國留學生,真是夢裡不知身是客,且認他鄉作故鄉啊。

毫無疑問,人們蜂擁選擇這種「一年制碩士」是有一種「投機取巧」的心理在裡面的,就像我前面說的,花費並不是不能承受,還能「鍍一層金」回來。然而市場並不會給任何人「投機取巧」的機會,當這麼多人都意識到這是一種「投機取巧」的時候,這已經不能稱得上一種「投機取巧」。英國學歷在回國找工作時候的劣勢非常明顯,許多大公司在校招中,地懊惱篩選簡歷會自動篩掉這種偷工減料的「一年制碩士」,如果你的本科不是985名校的話那麼你有很大的幾率連面試官都見不到了。畢竟嘛,現在就業形勢這麼差,中國那麼多名校的碩士還在那裡排著隊面試呢,幹啥要考慮你這個注水的研究生啊。實話實說我這個香港學歷讀下來也是毛用都沒有,我要不是常年混跡於各大社交平台,懂一些互聯網的套路,現在可以找到互聯網方面的工作,那我也是茫茫多「海帶」的一員。跟我同級的一個姑娘,在英國倫敦政經讀的金融,講道理的話我當年申請的時候倫敦政經金融是全國的top5,結果回來該找不到工作還是找不到,去證券公司,清華北大的研究生排著隊等著進;去銀行,又不想做櫃員和理財經理,那你想進中台後台又沒有關係誰給你進啊。結果現在,在北京機場免稅店當售貨員,一天穿高跟鞋站八九個小時。畢竟留學生,口語過關。還有一個姑娘,我高中學妹,在香港城市大學讀的研,人比較漂亮吧,2015年畢業走校招進了中信銀行(說實話哦,銀行招櫃員啊客戶經理什麼的就是一個指標——看臉),本來挺高興,結果分到了大興一個荒涼偏僻的分行,她進一趟北京城比從北京回石家莊時間都要長。各種各樣的業績壓力就不說了,五千出頭的基本工資,試用期六個月沒獎金,還天天被老男人摸大腿。找領導哭訴領導語重心長的告訴她,我們的VIP客戶是默認可以吃客戶經理豆腐的,你要忍不了就走,後面人排著隊的等這個崗位。

在我所處的這個留學生群體來看,絕大多數的還是回到了自己家鄉所在的城市,靠著父母的關係,進了銀行或者事業單位,過著還算滋潤的生活,然後父母首付買一處房,再介紹個相親對象結婚,丈母娘家出一輛車…為什麼我對這個劇本這麼熟悉啊,因為我見的實在是太多了。然後呢,有了孩子繼續送他上學,再送他留學混個學歷,再找關係給他搞定工作,再攢錢給他付一套首付,再給他物色個相親對象……有木有很眼熟啊親愛的們,政治課本里的那個故事怎麼講的啊:記者採訪一位放羊娃「你在幹嘛?」放羊娃說「放羊。」「放羊是為了什麼?」「賺錢」「賺錢是為了什麼?」「蓋房子」「蓋房子是為了什麼?」「娶媳婦」「娶媳婦是為了什麼」「生娃」「生了娃又幹什麼呢」「放羊」。

中產階級對下一代的投資毫無疑問是將階級晉陞的任務寄托在了下一代,即便一年二三十萬的花費對於一個中產家庭來說也絕不是小數目。然而毫無疑問這條路已經堵死,上升渠道就是這樣的狹窄,然而許多人還沉浸在一無所知的自我良好中,中產階級的子女,跟窮人家的孩子比,可以說,不爭氣。

我作為一個香港一年制碩士留學生,念書過程中和畢業後就一直反思自己的選擇,我花了父母幾年的工資收入去讀書,究竟能產生多少回報?我究竟學到了多少能在未來工作中有用的知識?我是不是就拿著父母的錢去發達資本主義社會體驗生活了?我覺得相比於大多數留學生,我能夠直面反思自己的選擇,我為什麼不考研,還不是想偷懶么;我為什麼不選擇去含金量高的很多的美國,還不是不願意費力學GMAT么。

但是就我看來,整個留學生群體瀰漫在一種自欺欺人的自我感覺良好中,你說他們他們還不高興,又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學歷不值錢,又不願意付出更大的努力改變自己未來的可預期的生活。留學生活中充滿了無聊的自我感動,什麼從宜家組裝一個傢具就覺得自己有多偉大啊,什麼熬夜趕了幾篇論文就覺得自己受了多大委屈啊。裝個柜子就了不得想向全世界廣而告之,我老家的表弟十歲就開始挑水澆地,怎麼沒見他哪天斜上方四十五度角嘟嘴剪刀手自拍:「今天又挑了兩擔糞,累累噠」;說學業重,你那是間歇性的學業重吧,平時該逛街逛街該轟趴轟趴,deadline前兩天開始趕論文,你不通宵誰通宵。

我通過這幾年的觀察發現,底層人民的子女懷有著強烈的改變自己階層的願望。那些早早輟學打工的,真的是拼了命的再干,不放棄一點掙錢的機會,還經常向我請教,問我有哪些的機會可以把我哪些的技能需要學習。而有些幸運的讀到大學的窮人子女,也明顯要比同班同學努力高出一個檔次,同時還當家教、做兼職補貼家用,最後在考研的時候拼搏一把更上一層樓。相比而言,中產階級的子女可能在生來既有的小康生活和獨生子女的優越待遇下麻痹了自己的神經,完全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階層和自己父母的財富在經濟波動面前不堪一擊,反而在安逸生活中樂享其成完全沒有上升的動力。中產階級的代際傳承將是他們面臨的最大的危機。

七、中心思想

第一部分講的是中產階級的劃分,以及公認的他們在社會中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講的是中產階級的社會作用建立在他們的財富基礎上,然而他們的財富是非常脆弱的,一旦經濟蕭條來臨,損失最大的就是中產階級;第三部分講的是,一旦他們的財富基礎消失,他們的社會穩定器作用也就消失殆盡,反而成為了社會運動的主要力量;之後講的就是中國國情了,我們的中產階級先天不足,發育不良,更加脆弱;最後是中產階級的傳承,他們在下一代的傳承上、在代際階級晉陞上面臨著更大的問題。這是本文的一個內在邏輯。

首發於我的微信公眾號(knowledgewealth),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mHUEHDvEVGYrrX9-9yCK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個問題下的回答有太多人去評論中國的中產階級如何如何,而不是在評級這篇文章。

這折射出一個可悲的事情:這篇文章已經逼的大家不得不放棄評價它了。

我一般會在很多回答歪題,不過這次我得評價一下文章本身

我看這篇文章看的很吃力,無論從文筆,還是從翻譯,這篇文章簡直是糟糕透頂,為了理解這篇文章,我不得不搬出我小學時候學到的主謂賓定狀補,聯繫上下文來理解這些句子,儘管理解的還是非常困難。

9月1日,緊張的新學年就開始了。而此時,在距離上海市約1小時車程的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裡,這些孩子正在房車中跑進跑出。他們的媽媽們也在盡情狂歡。這足以讓人好奇,她們為何不是正在房車裡的平板電視上觀看有關中國經濟前景黯淡的報道,而是在以休假消費的方式提振中國國內經濟(按照中國國務院(State Council)近來出台的新政策,這種行為多多益善)?

我們必須得用分析魯迅的辦法來分許這段文字,這段文字的轉折點「這足以讓人好奇」,好奇what?

前文很明顯的說的是一個家庭在房車狂歡,從這足以讓人好奇這句話開始轉折,轉折到她們為何不是正在房車裡的平板電視上觀看有關中國經濟前景黯淡的報道。

她們為何不是正在房車裡的平板電視上觀看有關中國經濟前景黯淡的報道

這句話本身就充滿了矛盾,女人當然更關心購物,時尚和明星一些,多少女人喜歡看呆板的財經數字了?而且既然是出來狂歡,既然是出來玩房車,為什麼還要在房車裡的平板電視上觀看有關中國經濟前景黯淡的報道?

有病嗎?

還有這個「這足以讓人好奇」,why?為什麼會好奇?這不是最正常人類做的事情嗎?

好的現在我們模仿這個邏輯來寫段句子,就以這個作者帕提?沃德米爾為名好了

度假最良好的去處當然是夏威夷,氣候終年溫和宜人。帕提?沃德米爾躺在夏威夷海灘的躺椅上,身穿著沙灘褲,光著上半身,慵懶的享受著夏威夷的陽光,這足以讓人好奇,帕提?沃德米爾為什麼不穿西裝和西褲呢?

這足以讓人好奇,我為什麼要寫這麼無聊的文字呢?

這足以讓人好奇,那位邀請我的知友到底為什麼要讓我看這篇報道

這足以讓人好奇,為什麼大家在這篇報道裡面花費這麼多時間

而讓大家不好奇的是

日經收購英國《金融時報》集團

這就是為什麼你們被人收購


FT 寫中國的只有gabriel wildau還略基於事實,其他就當人民日報社論看吧。我覺得他的例子恰恰反應了過去幾年「不折騰」經濟政策的巨大好處


按照中產的定義,中國根本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中產;中國的所謂中產牽涉到兩部分人,特權階層與個人奮鬥階層;他們的法律風險與市場風險是非常高的,為什麼?

【第一批人 特權階層或者說是既得利益集團】由於政治沒有完成現代化,中國的改革培養出一個龐大的特權階層,這些人的存在只能使市場經濟、使社會結構走向畸形;原因有三

第一:這些人是利用自己所在的特殊位置(特權)瘋狂地吞噬社會資源的食利者,獲取的是不義之財

國人改革開放所獲取的成果相當一部分落到了這批人手裡;這些人利用市場經濟與公有制,瘋狂侵吞國有財產------他們利用權力建立龐大的社會關係網,利用雙軌制、內幕信息、各類批件、貸款額度、外匯差價、地租差價以及買賣股票等吞噬社會資源,回扣更是普遍化、公開化,尤其在實行股份制的過程中,利用合法或者非法的手段把國有資產流入個人手中,他們有意無意地利用執法權或者立法權(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行政化),一舉暴富成上億富翁。(大家可以看看這個帖子 崇禎皇帝這麼勤政,為什麼明朝仍然亡國了? - 沈雅涵的回答 )

第二,他們毫不珍惜財富,更不懂得回饋社會;經濟學原理對於不義之財的有個定義:除了揮霍,沒人珍惜,不會給人帶來積極改進的壓力,反而使人變得更懶,不然的話為什麼最早征服美洲大陸並從拉美掠奪了大量金銀的西班牙沒有如美國一樣成為長久強盛的國家呢;特權階層盜取國家資產同樣;如此

  1. 他們不會將不義之財投入生產(更不可能擴大再生產);這些人沒有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段的冒險創業精神,也沒有公平競爭發展起來的敬業精神,他們成不了企業家
  2. ,他們揮霍。好在揮霍對國民經濟有利,問題在於,他們還可能轉移資產,傷害國民; 他們也會在自己子女的教育上傾盡財富。現在出國的中國孩子,有錢的人基本都是各種X二代

第三,他們是改革的絆腳石,也是階層固化的原因,公民意識的覺醒,絕對不可能在他們身上發生。

  • 因為他們的存在,經濟增長方式出現了巨大危機,他們之所以獲利,是因為利用了市場經濟與公有制,所以,他們既不希望退回到計劃經濟,也不希望深化改革以形成平等競爭的市場經濟機制;他們根本擔當不起改革的重任。
  • 因為他們的存在,國家只有存量財富的集聚,而缺乏新增財富的支撐。

  • 因為他們的存在,實體經濟將被這些食利階層者啃噬得體無完膚,奄奄一息。
  • 他們即有權又有錢,自我感覺良好,卻不知蘊含著很大的法律風險;《不知風險來臨的中國中產階級》這篇文章裡面所指的中產其實就是指這批特權階層;他們的財富來源不合法,必然得不到產權保護(隨時可能被抄家)

很多人以財產來判斷中產,諸不知財產牽涉產權,產權牽涉到合法性,這些人獲取的是隨時可能被剝奪的非法財富,所以,他們成不了中產,這些人是阻礙改革的一大毒瘤;所以,反腐絕對是正確的;

有興趣的不妨看看電視劇《國家幹部》,裡面的皇源公司就是這種性質的 請問大家對《國家幹部》這部電視劇怎麼看? - 沈雅涵的回答

【第二批人 個人奮鬥階層】這批人人到中年,他們之所以成為中產,其實是兩個原因;市場空白與人才奇缺,問題在於現實對他們釜底抽薪,

  • 第一 市場空白,剛改革開放時,擺個攤都能成為萬元戶,這批人利用自己的膽大,賺取了第一桶金;而現在做生意主要依靠資源與人脈,而這批人恰恰是最沒有人脈資源的(有人脈的進入了上面所說的特權階層),不然就不是個人奮鬥了
  • 第二 人才奇缺;1999年大學擴招導致人力資源大幅度地貶值,很多中產的高收入其實就是高工資,一旦人力資源貶值,他們的收入銳降

就是說,這批人的競爭優勢開始被削弱;

我一個親戚,八十年代從農村考上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家大型公司的營銷總監,買房買車,2005年離職,投資很多項目,屢敗屢戰,目前年過五旬,無論創業還是就業難度陡增。

另一個朋友,1992年畢業後被分配到上海,事業剛剛起步,公司倒閉,自己失業,因為失去了年齡優勢與專業優勢,一直在生存線上掙扎

我一個同學,畢業後成為一家銀行的行長,工作中出了問題,貸款收不回來被開除,現在以開茶館為生(老婆離婚,孩子被判給老婆)

有個家裡條件不錯的程序員朋友告訴我:照說沒房貸、車貸、照著目前的情況我應該很輕鬆才對。可是我卻一直感覺很焦慮,直到看到您的文章,我才知道自己焦慮的核心是什麼。工資收入幾乎占我小家庭收入的80%~90%,程序員又是個吃青春飯的工作,哪天如果失業了那自己的生活質量將無法保障。

我回答:你的情況我遇到很多,我一般的建議是乘年輕的時候,拓展人脈,同時干私活-----干私活的目的不是賺錢,是為創業練手,一旦失業,馬上發展自己的第二職業;

讓他們從中產跌下來的根本原因是他們沒有資產(利息與租金)收入,收入完全依賴於勞動力(工資);為什麼他們不能建立起自己的利息與利潤收入呢?

  • 資源壟斷;搞生意很難通過審批而且層層盤剝,否則就是特權階層了;國進民退導致大量中小企業主破產
  • 利息收入,中國的特權階層早就不是靠實業賺錢了,他們靠的是資本。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不可能,國家不允許私人經營金融業,典型的是吳英案件;

一般說來,國民收入由四大部份組成,利息、利潤、租金、工資,他們對於收入的權重,大家可以看看《富爸爸,窮爸爸》的四象限圖;

事實上,四項收入中,工資受市場影響最大,就是說,建立財富的四大方式之中,打工的風險其實是最高的;

一,年齡使他們喪失專業優勢(技術人員當然是年輕的好),市場決定了他們再就業的不可能

即使他們的收入暫時沒有影響,這批人也是最沒有安全感的;

二,(2016年11月5日 19:16:58)想靠工資致富,沒門;馬克思認為,勞動力的價值(工資)由三個部分構成:即維持勞動者自身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勞動者繁殖後代所需要的生活資料的價值;勞動者接受教育訓練所支出的費用;就是,依靠工資你只能維持小家的生存,過點小日子而已,何況經濟一旦下滑,老闆就會裁員,直接影響工資收入;

無產者反正沒有收入,反倒不擔心經濟;

特權階層掌握經濟命脈,所以不擔心,加上醫療/房價/教育三座大山,他們更沒有恆心

中產是社會穩定的基石,中產不穩定必然導致社會不穩定;

問題在於中國的中產是不穩定的:隨時可能成為犧牲的對象;未來越來越不可控,對中產簡直是利空

目前,房產是財富的標誌之一,也是財富轉移、階層固化遊戲

  • 階層就按房子的多少和有無來劃分。

  • 房子的獲得資格和先天性、制度性、時間性的因素有關,跟個人現在、以後的努力無關。

於是,所有人都在恐慌。

  • 莊家恐慌的是:遊戲還能玩多久?玩崩了,後果能否控制?所以,他們把財富轉移到了國外。

  • 中產階層則擔心:房價崩了是世界末日;所以他們拚命也要維護房價上漲的預期。

  • 而被房地產利益鏈剝奪的中下階層則擔心因為房子而永遠鎖定在了現在的階層位置


我父親就是從08年開始深信這一點,然後身家從九位數變六位數。你覺得呢?

—————————————————————

答主坐標廣州。草莽出身的父親 靠炒房圈地發了一筆,致富後無所事事,偶爾賭球或在家看電視和報紙的財經新聞打發時間 然後copy分析師的話 在酒肉朋友面前吹的頭頭是道 自以為懂宏觀經濟。08年金融危機 看跌人民幣資產 把數十套房產(包括公寓、商鋪等)全部拋掉一個不剩 主張現金為王~然後在下一波經濟復甦前大買特買成為大贏家…結果四萬億出台 房價繼續猛漲 接手他房產的朋友樂死…後來我父親又把錢砸去開夜總會和高利貸(結果該地段的同行競爭者派人過去賣白粉…然後jc來封掉並沒收所有東西)(高利貸則擔保人和借款人雙雙消失)以上九位數變七位數 然後急著翻身 就去澳門賭 七位數變六位數…現在沒有房產 在市區租房子 靠僅剩的余錢度日。愛好是躺在沙發上抽煙沉思+偶爾神經兮兮的詛咒中國房地產崩盤。


紅樓夢果然是常看常新的,大觀園風光的時候,奴才的孩子也有讀書考中進士的,丫鬟的例錢也是寬裕的,少爺欺壓了奴才也會受到懲處,比如寶玉就因為懷疑強姦下人被屁股打了個稀巴爛。但是等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候,不要說奴才們終究是奴才命,連庶出的小姐也不保。

所謂中產階級,就是大戶人家的奴才,大戶,某行業或者某經濟體能獲得超額利潤的時候,你們可以坐穩了中產階級,等到地主家沒有餘糧了,那就是你也配姓趙了。

不管是心心念念財務自由,覺得自己是魔法師別人都是麻瓜的互聯網新貴,還是要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川普擁躉,都沒有看明白這一點。

任何一個國家,一種背景的中產階級都是如此,都隨時面臨將至的危險。只是看運氣了!


貼一篇我寫的公號文章,不如這個專業,但意思差不多:

世界正在沸騰,而你卻還歲月靜好?

1.不可接觸者

印度有四大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其實在這四大種姓之外,還有一個階層,叫做不可接觸者,也就是賤民。他們只能從事最低賤的工作,沒有任何社會保障,不能接受也接受不起教育,自塵埃中出生,在塵埃中死去。

浪君去印度考察,親眼見到過賤民們的生活狀態。那是一種讓人絕望的貧窮,所謂赤貧不過如此。女人披著骯髒破舊的「沙麗」,孩子們半裸著身體,他們成群結隊地在城市裡撿垃圾,住的是瓦楞鐵搭的棚子,沒有足夠的食物,沒有乾淨的飲用水。小孩子們一窩蜂似的追在遊客身後乞討,一邊指著嘴,一邊用怪異的中文說著:「吃的!」

這不是在什麼「經濟欠發達地區」,這是在印度的第一大城市孟買。

而在同一座城市的中心,矗立著一座世界上最昂貴的豪宅。這座名為「安迪利亞」的建築以大西洋上一個神秘島嶼的名字命名,有27層,總面積40萬平方英尺,包括了六層地下停車場和三個直升機停機坪,據說需要600名員工來維持其正常運轉。而這座建造成本高達10億美元的摩天大廈只居住了其所有者印度信誠工業集團董事長穆克什·安巴尼一戶人家。

這是印度的不同社會階層體現在財富上的巨大差距。

2.第一地球

2005年,劉慈欣寫過一個短篇小說叫做《贍養人類》,用一個出身社會底層的殺手的視角看待了一場人類與來自「第一地球」的外星人的星際戰爭。

「第一地球」的設定是劉慈欣所有短篇小說中最為極端的一個:隨著資本主義的常年運行和國家機器的智能化發展,「第一地球」達到了資本集中的巔峰——整個世界99%以上的財富集中在一個人的手裡。這個人被稱作「終產者」,他擁有整個行星地表地下的全部資源以及行星的整個大氣層。

「第一地球」是一個只有一個富人和二十億窮人的世界。

這種終極資產結構的形成,按照劉慈欣的說法是建立於「超級知識階層」的出現:

大腦中將被植入一台超級計算機,它的容量遠大於人腦本身,它存貯的知識可變為植入者的清晰記憶。但這只是它的一個次要功能,它是一個智力放大器,一個思想放大器,可將人的思維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這時,知識、智力、深刻的思想,甚至完美的心理和性格、藝術審美能力等等,都成了商品,都可以買得到。

社會海洋中那條連通上下層的管道徹底中斷了。

完成超等教育的人的智力比普通人高出一個層次,他們與未接受超等教育的人之間的智力差異,就像後者與狗之間的差異一樣大。同樣的差異還表現在許多其他方面,比如藝術感受能力等。於是,這些超級知識階層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而其餘的人對這種文化完全不可理解,就像狗不理解交響樂一樣。

富人和窮人已經不是同一個物種了,就像窮人和狗不是同一個物種一樣,窮人不再是人了。

這是科幻小說中的不同社會階層體現在智力上的巨大差距。

3.九大社會階層

前一陣子,有個「中國社會九大階層」的論述轟動了網路,雖然不夠嚴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社會的真相:

第一階層是權貴階層(1、2、3層)。人口佔比不到1%。真正的第1層絕大多數中國人只在主流新聞里見過,甚至根本沒有渠道探知其存在。

第二階層是中產階層(4、5、6層)。人口佔比20%左右。基本是一些城市的高收入人群、有產者、商人和藝術家。

第三階層是平民階層(7、8、9層)。人口佔比80%左右。第9層是貧民,幾乎沒有可支配財富,基本上是勉強生存的狀態,人口佔比不到5%,全國大概5000萬人。

浪君由於機緣巧合,接觸過一些權貴階層二三代們,沒有太高的,最多屬於第三層次。

權貴階層的禮貌教養是不用說的,讓你感覺如沐春風是他們對自己的最低要求。但是在他們溫柔和善的面具背後,是一種讓人感到沁入骨髓的冷漠。他們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付出,即便有符合公序良俗或者社會責任的行為,其中也經常摻雜著一些普通人難以理解的利益訴求。

自小而來的眾星捧月和隨心所欲似乎已經讓他們失去了對生命的真誠和情感,甚至失去了對規則的敬畏和尊重。

他們習慣於用權勢解決糾紛而不是用法律,他們習慣於用金錢表達情感而不是用語言。在浪君眼裡,這是一些被moneypower異化了的人類,是一些人形的古怪生物。

這是現實中國中不同社會階層體現在意識形態上的巨大差距。

4.沸騰的世界

階層分化是所有類型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不以社會的組織和形態為轉移。縱觀歷史,任何國家任何社會,都是在分化、牢固、失穩、崩塌的規律中不斷循環。

然而,隨著國家機器的日益強大,底層民眾自發組織的顛覆社會階層的行為——「農民起義」式的革命,已經幾無成功的可能。甚至,隨著教育的差別化發展,那條垂到井底的繩子早晚也會斷掉,就像《贍養人類》中所描述的,不同的階層之間完全就是兩個物種,完全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共融。

一個朋友,做進出口的,生意一帆風順,家財豐厚,算是已經踏入了第4階層的門檻。

前一陣子,他忽然對風險投資發生了興趣,買了很多書籍,聽了無數講座。浪君很不理解,以他的資產,兩三輩躺著都花不完,何苦冒著投資失敗的風險自尋煩惱呢?

朋友說,我現在在社會中的位置很尷尬,更進一步難於登天,下滑一步易如反掌,國家政策和世界經濟風雲變幻,如果不自我加壓,加強儲備,將來有可能會死得很慘。

浪君深以為然。朋友的窘境其實也應該是我們的窘境——我們的頭頂是玻璃樓板,我們的腳下是萬丈深淵,對於現今的中產階級來說,上升無望又身不由己應該是我們最大的恐慌。

我們的事業小有成就,我們的生活四平八穩,我們在歲月靜好的小確幸里安置的太久太久,以至於已經喪失了危機意識,忘記了世界一直在瘋狂而野蠻地生長。

去年的股市動蕩,前些年的經濟危機,更早些年的金融風暴,讓無數中產階級的財富蕩然無存。在命運之手的撥弄下,在權貴階層一次又一次的「剪羊毛」操作中,我們的那點小小積累就像是陽光之下的雪花、巨象腳底的螻蟻,隨時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好在,當今中國的社會階層還遠遠沒有固化,教育作為貫通各階層的通道依舊通暢,勤勞雖然見效緩慢但仍然有用。更何況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和新經濟模式的引領下,財富的聚集往往在瞬間完成,一夜致富不再是神話。事實上,當今中國就像一大鍋燒開了的水,各種要素都在沸騰。

我們可能正在迎來一場千載難逢的、社會自發的而不是由底層推動的大變革。一腳地獄?還是一腳天堂?可能就取決於你的選擇。

也許是時候脫離舒適區了,也許是時候重拾我們的進取心拼搏心了。深挖洞廣積糧,居安而思危,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高階層的全方位碾壓中倖存,我們才能在世界的不確定性中獲益,我們才能在瘋狂的黑暗叢林中殺出重圍,我們才能在社會階層如此激蕩變動的當今中國為我們自己的未來引進一絲光明。

2016年7月25日於北京海淀

PS:《贍養人類》文摘

最後,附上一段《贍養人類》中關於第一地球的描寫,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段。有點長,不喜歡的朋友可以跳過。

二十億窮人,他們的家庭都住在全封閉的住宅中,這些住宅本身就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微型生態循環系統,他們用自己擁有的那可憐的一點點水、空氣和土壤等資源在這全封閉的小世界中生活著,能從外界索取的,只有不屬於終產者的太陽能了。

我的家坐落在一條小河邊,周圍是綠色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河沿,再延伸到河對岸翠綠的群山腳下,在家裡就能聽到群鳥嗚叫和魚兒躍出水面的聲音,能看到悠然的鹿群在河邊飲水,特別是草地在和風中的波紋最讓我陶醉。但這一切不屬於我們,我們的家與外界嚴格隔絕,我們的窗是密封舷窗,永遠都不能開的。要想外出,必須經過一段過渡艙,就像從飛船進入太空一樣,事實上,我們的家就像一艘宇宙飛船,不同的是,惡劣的環境不是在外面而是在裡面!我們只能呼吸家庭生態循環系統提供的污濁的空氣,喝經千萬次循環過濾的水,吃以我們的排泄物為原料合成再生的難以下咽的食物。而與我們僅一牆之隔,就是廣闊而富饒的大自然,我們外出時,穿著像一名宇航員,食物和水要自帶,甚至自帶氧氣瓶,因為外面的空氣不屬於我們,是終產者的財產。

當然,有時也可以奢侈一下,比如在婚禮或節日什麼的,這時我們走出自己全封閉的家,來到第一地球的大自然中,最令人陶醉的是呼吸第一口大自然的空氣時,那空氣是微甜的,甜得讓你流淚。但這是要花錢的,外出之前我們都得吞下一粒藥丸大小的空氣售貨機,這種裝置能夠監測和統計我們吸入空氣的量,我們每呼吸一次,銀行賬戶上的錢就被扣除一點。對於窮人,這真的是一種奢侈,每年也只能有一兩次。我們來到外面時,也不敢劇烈活動,甚至不動只是坐著,以控制自己的呼吸量。回家前還要仔細地刮刮鞋底,因為外面的土壤也不屬於我們。

現在告訴你我母親是怎麼死的。為了節省開支,她那時已經有三年沒有到戶外去過一次了,節日也捨不得出去。這天深夜,她竟在夢遊中通過過渡門到了戶外!她當時做的一定是一個置身於大自然中的夢。當執法單元發現她時,她已經離家有很遠的距離了,執法單元也發現了她沒有吞下空氣售貨機,就把她朝家裡拖,同時用一隻機械手卡住她的脖子,它並沒想掐死她,只是不讓她呼吸,以保護另一 個公民不可侵犯的私有財產——空氣。但到家時她已經被掐死了,執法單元放下她的屍體對我們說:她犯了盜竊罪。我們要被罰款,但我們已經沒有錢了,於是母親的 遺體就被沒收抵賬。要知道,對一個窮人家庭來說,一個人的遺體是很寶貴的,占它重量70%的是水啊,還有其他有用的資源。但遺體的價值還不夠交納罰款,社會機器便從我們家抽走了相當數量的空氣。

「我們家生態循環系統中的空氣本來已經嚴重不足,一直沒錢補充,在被抽走一部分後,已經威脅到了內部成員的生存。為了補充失去的空氣,生態系統不得不 電解一部分水,這個操作使得整個系統的狀況急劇惡化。主控電腦發出了警報:如 果我們不向系統中及時補充十五升水的話,系統將在三十小時後崩潰。警報燈的紅色光芒迷漫在每個房間。我們曾打算到外面的河裡偷些水,但旋即放棄了,因為我們打到水後還來不及走回家,就會被無所不在的執法單元擊斃。父親沉思了一會兒,讓我不要擔心,先睡覺。雖然處於巨大的恐懼中,但在缺氧的狀態下,我還是睡著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一個機器人推醒了我,它是從與我家對接的一輛資源轉換車上進來的,它指著旁邊一桶清澈晶瑩的水說:這就是你父親。資源轉換車是 一種將人體轉換成能為家庭生態循環系統所用資源的流動裝置,父親就是在那裡將自己體內的水全部提取出來,而這時,就在離我家不到一百米處,那條美麗的河在月光下嘩嘩地流著。資源轉換車從他的身體還提取了其他一些對生態循環系統有用的東西:一盒有機油脂、一瓶鈣片,甚至還有硬幣那麼大的一小片鐵。

父親的水拯救了我家的生態循環系統,我一個人活了下來,一天天長大,五年過去了。在一個秋天的黃昏,我從舷窗望出去,突然發現河邊有一個人在跑步,我驚奇是誰這麼奢侈,竟捨得在戶外這樣呼吸?!仔細一看,天啊,竟是終產者!

他慢下來,放鬆地散著步,然後坐在河邊的一塊石頭上,將一隻赤腳伸進清澈的河水裡。他看上去是一個健壯的中年男人,但實際已經兩千多歲了,基因工程技術還可以保證他再活這麼長時間,甚至永遠活下去。不過在我看來,他真的是一個很普通的人。

又過了兩年,我家的生態循環系統的運行狀況再次惡化,這樣小規模的生態系統,它的壽命肯定是有限的。終於,它完全崩潰了。空氣中的含氧量在不斷減少,在缺氧昏迷之前,我吞下了一枚空氣售貨機,走出了家門。像每一個家庭生態循環系統崩潰的人一樣,我坦然地面對著自己的命運:呼吸完我在銀行那可憐的存 款,然後被執法機器掐死或擊斃。


本文中心思想:

你們都崩潰了你咋還有心情玩兒呢?你們心咋那麼大呢? 地球人都知道你們崩潰了你們是瞎還是傻? 快哭一個給我看看啊!!

怎麼評價:

好的我知道了退下吧。


我來說個真實的笑話吧。

某交易投研部門,有十幾個分析師。其中兩個分析師,比較突出。不是他們的業績能力突出,而是他們的風格比較突出。

其中一個分析師,叫他陳多多吧。他是全年365天看多派。另一個分析師,就叫他徐空空吧,他是全年365天看空派。倆人一開會就吵架,簡直火星撞地球。私底下,一談起對方,嗤之以鼻的鄙夷與挖苦,都認為對方是弱智,是腦殘。

陳多多每天的工作,就是收集各種利多的諮詢和數據,來佐證他的觀點和判斷:世界在變好,於是需求在變好,於是資產價格要上漲,整個市場Risk-on,所以,買買買,多多多。

徐空空每天的工作,就是收集各種利空的資訊和數據,來佐證他的觀點和判斷:世界會變壞,於是需求在下降,於是資產價格要下跌,整個市場Risk-off,所以,賣賣賣,空空空。

一年裡面,只要市場在上漲,陳多多就特別的春風滿面:我看對了,我好厲害,我是世界第一分析師。開心啊。字裡行間還要打壓諷刺下徐空空是燒餅。嘴角上揚,眉梢都掛著笑。一旁的徐空空,就一肚子怒火,咬牙切齒的忍著陳多多發浪賣騷:等著吧,等下跌的時候,讓你好看。

果然,沒幾天,市場出現了一個大面積跌停。徐空空,興奮的差點從地球上噴射到外太空。舉手投足之間,那個恥高氣揚啊,用眼角斜著瞄幾眼陳多多,冷冷的從嘴裡發出幾個別人聽不到的音節:燒餅,臭燒餅。看你怎麼死的吧。

一年下來,他們在互相傷害中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居然還能相安無事的做同事。陳多多和客戶分析行情的時候,客戶問,為什麼要堅持看多,基本面不妙啊。陳多多說,人活著總得吃喝拉撒睡吧,有消費,就一定有需求,有需求,就一定要上漲。吧啦吧啦。客戶也不是太懂經濟分析,就跟著噢噢噢附和幾聲的過去了。

那邊徐空空和客戶分析行情,客戶問,為什麼堅持看空啊,最近基本面數據都挺漂亮的,難道不會有個中級周期的上漲嗎。徐空空神秘的笑了笑,說,你知道嗎,我強烈的認為,黃石公園的超級火山要噴發,只要黃石公園的火山一噴發,整個地球有一半都要完蛋。所以這時候,一定要看空,賣賣賣。客戶被他說的一愣一愣的。這些都是陳多多和徐空空的工作日常中的真實案例。

他們在開玩笑嗎?不是的。他們是認真的。他們傻嗎?也不傻。這倆人,都是985研究生學歷。而且從業多年。他們在分析師裡面,算是什麼水平呢?肯定超過平均線。數據整理能力,超強的,報告也做的特別的雄辯與漂亮,給人的感覺,一看就是很專業,讓你覺得你不信他你今年就別想好了。

他們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脫離時間框架談未來預期。

這是大多數人,都會犯的錯誤。包括專業的經濟學家,和職業的交易員。甲說,今年肯定要出現晴天,乙說,今年肯定會出現陰天。完全相反和矛盾的兩個命題,可是他們居然都對。奇怪嗎?這就是脫離時間談預期的荒謬之處。

關於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向的宏觀經濟分析和判斷。也出現了很多陳多多和徐空空一樣的人,做出了很多無意義的判斷。如果脫離時間周期談中國經濟,會出現很多可笑的命題和預期。以及很多荒誕不經的做派:先把屁股做好,然後用頭腦找數據和現象,來驗證屁股做的對。

幾十年前,看空中國的那些人,到現在還在看空。他們都是徐空空一樣的人。而在現實中,如果是真實的參與交易,你年周期的大格局宏觀判斷全是錯的,那麼你可能在頭幾年就爆倉了,沒命了。還怎麼有本金連續看空做空一個不斷上漲的標的幾十年呢。

這些連續幾十年,戰略研判都和現實相反的人,之所以現在還沒破產,沒死,是因為他們都是嘴炮。他們自己沒死,死的是他們的腦殘粉。

下面再有請陳多多和徐空空上台發言:

陳多多:我認為中國將一統太陽系,因為我在其他的平行宇宙中,已經看到這個結局了。

徐空空:呸呸呸,我認為中國經濟將萬劫不復,因為在知乎上看空中國經濟會有一萬贊,陳多多大土鱉,你個五毛會不會玩知乎啊。(^o^)/


怎麼評價《不知風險來臨的中國中產階級》這篇報道?

怎麼又談中國?皺皺眉頭。

答:根據歷史經驗,最後給中國經濟買單的是中產階級,這是肯定的,這是毫無疑問的。

學術菑畲 - 收藏夾

股房匯能 - 收藏夾

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有錢,而且軟弱可欺。


中國一直都在崩潰!

1979年以前知道中國最牛逼的階層是什麼人嗎?是部隊!凡是能跟部隊沾邊兒的都牛得不能再牛!軍區大院里的子弟要把妹子,只要帶她進得了大院當晚恨不得就能把事兒給辦了!

十年之後,最牛逼的階層變成了工人!福利好,工資高關鍵是起點也低!初中畢業工作七年,薪水待遇妥妥地完虐大學畢業生。當時大學生畢業要被留校都是苦著臉,感覺前途暗淡啊!

然後呢1998年的時候一波下崗潮徹底把工人階層給毀了。小商販莫名地火了,在大城市租個門面,然後去廣州深圳,義烏進些貨,利潤妥妥超過百分百!

十年後,房地產業火了,凡是從業者沒有不賺的!公務員也跟著沾光,錢是海海地進。凡是跟房地產沾點邊不掙個百萬千萬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公務員。

現在誰火呀?馬雲,馬化騰,華為...

你看到什麼了?我看到了風水輪流轉!每個階層,每個職業都不可避免地要崩潰一次,也都不可避免地要火上一把。中國的中產人數其實是越來越多,但內部變化也異常慘烈。一不留神,一個決策錯誤就不再中產了!但是崩潰的並不是中產,而是中產中的某個階層或者某個職業。

在這劇烈的變動中,到處都是機會!到處都是陷阱!

你辛辛苦苦學了十幾年的東西可能不如你臨場幾天看的東西更有用。

你老老實實工作的經驗給你帶來的未必比一次股票投機帶來的更多!

你虔誠地信任的道德,未必比金錢更可靠更有效!

社會讓你拋開一切成見,撇開所有自尊,放下任何幻想,全身心地向錢看,追隨市場的節奏,調整自己。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勝出!

但總有人落入了陷阱,總有人不願意改變,總有人每況愈下。對不起!這就是發展!沒有一國的發展是可以讓人安享富貴的!

好了,掙到錢的人要小心,寧可不投資也別亂投資。沒掙到錢的人需努力,下一個機會說不定就有你一份。劇烈變動的社會不要信任何人和事,信錢才能賺到錢!

至於崩潰,從1949年起,外國媒體就開始宣稱中國要崩潰了!我預言奧巴馬必然會死!我可以從他的面相中讀出他要死的信息。嘻嘻,反正我的預言總會實現的!

以上是歷史回顧,下面是未來展望

我的學識淺薄所以預言恐怕謬之萬里,不過寫下來日後翻看應當很有趣,那麼我就大膽展望一下未來20年中國的狀況。今日日期為:二O一六年四月二十日。看看我到底能說中幾件事!

1. 二十年里如果中國沒有向台灣,朝鮮或者越南用過兵並贏得一次局部的小範圍戰爭,黨對國家的掌控力將大大降低。

2. 高考壓力依然空前,儘管上大學是很容易的。

3. 經濟增長將持續放緩,儘管個別年有波動但大趨勢依然下行,二十年後經濟增長在3%以下。

4. 同性戀婚姻仍未合法但卻已經被輿論討論

5. 女性地位空前提升,將出現一位女總理

6. 農村土地被城市資本大片收購,現代工業化的農場將會呈現出增長之勢。

7. 電影業開始衰微,儘管20年里一直在增長

8. 通貨膨脹繼續,二十年後一萬塊的購買力不足當前百分之五十。

9. 妓女的價格會翻兩番,我國妓女依然不合法

10. 20年里會出現至少一代人垮掉,頹廢,怪異,迷茫

11.


其實崩潰的預兆長久以來一直都存在。

問題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達到臨界點正式崩盤,就算崩盤真的發生了,不一定會讓你知道,你還會覺得天下太平繼續過SB的日子。


首先,我要深表歉意,因為我沒有看過題主問的那篇《不知風險來臨的中國中產階級》,真是太對不起那些報道撰稿人了,再次表示歉意,畢竟辜負了人家的一番良苦用心。

然後呢,中國的中產階層究竟有多少,哪些人算中產階層?這個問題也不要問我,許多研究的人會給大家研究數據和參考值,但是仍然覺得然並卵,不如簡單的一語中地嘛,搞那麼麻煩。。。

按照我對中國的財富分布觀察,中國是葫蘆型的資產結構

最富有的那部分極少,然後是很多資本家佔據小葫,中間逐漸縮小的連接帶,下面廣大的所謂「中產」佔據大葫,最下面是底層民眾。

此意味著,上流官僚資本家是有那個「福分」的,你下面的小資、所謂「中產」沒有那個「命」就沒法通過中間狹小的連接帶,只好在大葫裡面遊盪。大葫貼近底層民眾,是一個解決貧困後可以上升的通道,緩解了社會主要人群的矛盾,構成穩定和諧之社會主義道路的基石

為何大多數人不知風險來臨?因為大葫的人口佔了主要比例,自古以來又有一種叫做「不患貧患不均」的心態。比如在高速發展時期,底層民眾只要肯努力,沿著發展的方向賣力,在血汗工廠勞作,就可以上升到大葫的中間,這裡人最多,「體現出了」共同富裕的特徵。

那遇到經濟不景氣的困難時期呢?大葫里的所謂「中產」根基不牢,跟上流的官僚資本家根本沒法比,小資藍領、辦事員、雜貨店老闆,一陣蕭條風就能把他們吹到底層去。而大環境不景氣,底層要上升是沒可能了,這時大批的所謂中產卻掉了下來,大家就共同貧窮了嘛。有什麼好抱怨的呢,人家某某前幾年吹得多牛逼多神氣,現在不還是跟我們底層一個面貌了,大勢如此,我們只要有飯吃就等待國家來拯救吧。

這就叫做【同甘共苦】:牛市的時候大家一起賺錢,雖然有的賺得多,有得賺得少,總歸是賺了;熊市的時候大家一起虧本,本金少的自然沒有本金多的虧損大,大家雖然都肯定天天抱怨,可心裡總歸想的是別人虧得比我還多呢。。。

如此心態,如此思考問題,如此紮實的群眾基礎,知道風險來臨又如何?又不是沒見過打雷下雨,血汗工廠都能熬下來,天塌下來總有人來頂住,要是頂不住,那也是大家一起完蛋,世界都清凈了。中國人的勤勞、樸實、韌性,無論是順境、逆境,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有鑒於中國百姓這些優點,作為先進生產力代表的領導群體,與時俱進的先鋒隊,種花家的大管家,優秀中的戰鬥機,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本人苦思冥想才把這盤棋的冰山一角給畫成了流程圖,以供時刻瞻仰反思,學習學習這偉大的戰略,為做好一個優秀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而奮鬥。


中產資產階級,呵呵2015年算是吧放張圖--已經被消滅的中產


經濟學人,金融時報分別是美英兩國的人民日報。

我想大部分中國人都知道人民日報是個什麼東西。

不知道英美人如何看待他們的這兩份報紙。


我之前回答過中國的中產階級主要指哪一群人? - 杳青的回答

1.中國社會階層按照影響力大小排起來是一個漏斗型社會。

底層影響力大,優勢是人口基數多,關乎社會穩定,缺點是民智未開,易於被煽動,記得快忘得也快,是上層們努力爭取的一批人,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指的就是社會底層。

中層影響力小,主要由底層人民的精英子女上升而成,總人口數量少,掌握大量社會財富,思想相對激進,但是缺乏權力支持,一方面受到底層人民嫉妒,另一方面容易被上層階級殺雞儆猴。總體來看是受上下欺壓的一個階層。

上層影響力大,人口非常稀少,但是擁有社會絕大部分的權力,主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維穩。

2.歷朝歷代,任何一個國家,上層階級穩定下層的一個手段就是拿中產階級開刀,比如個人所得稅邊際稅率最高的就是中產階級。要想統治下層,就要給予下層希望,那麼下層的希望是什麼呢?當然是晉陞中產,趙老爺們是絕對不會把權力拱手相讓給泥腿子們的,而對於中產階級,一個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中產階級必然會飽和,一方面趙老爺們考慮到中產階級民智已開,威脅到自身的地位,另一方面階級固化底層人民沒有希望影響社會穩定,只有拿這幫人口基數小影響力小的人開刀,才能國泰君安。WG就是如此道理,挑起中層和底層之間的矛盾,不費一槍一炮,一想到那個諾貝爾哥被媒體指名「下崗工人」,還有上海逃村女,不由得一陣惡寒,我等中產的命運如何,請拭目以待。

3說到上層除了穩定民眾之外,控制國民經濟命脈才是他們的根本手段。官僚資本這個名詞很有深意。遙想當年蔣宋孔陳,又想想當今中國的幾件經濟大事,喟然嘆息。


這文章寫的真爛。

在下想說的是,就算知道風暴要來臨,中產階級又能怎麼辦?

中產階級根本沒有徹底改變資產配置的能力。

也很難移民。

所以還不如開開心心度過每一天,至少今天過完再說。

經濟危機來了,你能怎麼辦?根本沒招。不開心天天焦慮就能解決問題了?

前些天和別人聊天,談起經濟形勢,在下說現在應該注意避險了,這哥們說了一句很深刻的話。

「就我手裡那點錢再怎麼折騰也折騰不出啥來。無所謂,反正要死也是大家一起死。」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濟南大學新生被砸死一事?
這條新聞是真的嗎?!?
「澎湃新聞」的發刊詞差在哪裡?
新聞道德是否高於新聞價值?
如何評價 2014 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最高科技獎得主于敏,以及國家科學技術獎的作用與地位?

TAG:新聞 | 中產階級 | 經濟 | 中國經濟 | 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