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史的真實性如何?


羅馬歷史非常長,而且沒有官修歷史,所以對羅馬史的了解是由片段拼湊起來的,或者更明白的說,是通過大量不同年代,不同地區的歷史學家的著作互相印證,拼合,獲得一個完整的歷史線。

總的來說羅馬留下的歷史作品是很多的,但是,偉大的歷史作者數量是有限的,而二三流的文獻記載往往充斥作者的捏造和道聽途說,而且偉大的作品也不是全部都能留存,所以羅馬史在時間線上會存在破缺,既可能對某一時期可能有詳盡的資料,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社會圖景和歷史事件的認知,而對另一個時間段可能非常缺乏靠譜的史料,只能知道一點基本資料。

當然隨著史學的發展,對大量文獻的對比辨析加上考古成果的發展,現在對羅馬史的研究已經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空白時期了,但是確實有一些時期我們知之甚詳(往往也是研究和民間興趣的重點,比如凱撒和屋大維前後的一個世紀,比如君士坦丁大帝的時代),而另一些時期只有有限的了解。

羅馬傳說中建城於公元前753,最初的兩百多年王政時代的歷史就算現在我們也基本不了解,流傳的基本上是神話傳說級別可信度的史料。而共和國最初200年的歷史也只有一些比較碎片化的認知。到公元前4世紀,也就是羅馬正式踏入地中海文明圈爭霸舞台之後起,羅馬史就進入一個比較靠譜的階段了,大的時間線上的大事記已經能完整的建立起來。到公元前2世紀起,由於偉大的西塞羅的作品,我們對這之後的歷史資料可以說非常豐富,對凱撒等人的生平大事才能做到不僅知道有這個事情發生,還知道一些細節過程的程度。

羅馬因為三世紀危機而衰落的事情幾乎人人皆知,但是實際上我們對三世紀危機的了解並不深刻,只能通過一些大而化之的描述和皇位頻繁更迭的年表中看出這一時期確實混亂而充滿破壞,但是究竟有哪些事件發生,社會處於什麼情況我們還只能抓住其中的一小部分。

而三世紀危機以後,羅馬史又一次變得清晰起來,之後的歷史基本上都有比較豐富的史料。

到4世紀結束以後,隨著整個羅馬世界又一次陷入動蕩,歷史又變得模糊,不過這一塊是當代研究的前沿熱點。

大體就是這樣,你所看到的「羅馬史」的真實性,取決於你看到的歷史著作本身學術水平和學術品德如何。而以整個學科的成就來說對羅馬史處於有的時間段研究的比較清楚有的時間段還比較缺乏資料甚為模糊的情況。


「看待歷史,決不能僅憑一家之言。」

為了解釋這句話,我舉一個小小的例子。

如果你要了解古羅馬的歷史,那麼在你觀看《自建城以來》《羅馬衰亡史》等等材料的同時,我建議你還要看:《雅典政治》《英國史》等等。為什麼呢?

答案是:因為在一定時間區間內,這些民族和事件跟你要了解的主觀課題有交集。這些周邊資料的收集可以幫你建立更全面、完整的模型。


推薦閱讀:

該以何種心態面對歷史?
中國是法治國家嗎?
1935年國民黨的法幣改革為什麼會失敗,造成如此高的通貨膨脹,僅僅是貨幣濫發的原因嗎?
如何評價國家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八位機遊戲中出現過哪些真實人物?活到今天的還有多少?比卡斯特羅/格瓦拉出名的還有嗎?

TAG:歷史 | 羅馬 | 古羅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