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是不是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今天股指暴跌8.48%,據說是由於美聯儲加息消息影響。在管理層基本已經打完所有的牌以後,所有問題暴露了。產能過剩問題本來想通過一帶一路,亞投行,人民幣國際化解決,但是股市的終結,似乎已經變成泡影。經濟結構的不合理,人口紅利的消失,已經 拖住了中國經濟往上走的腿。最近兩個事情,豬肉價格的暴漲,餘額寶的收益不斷降低,讓人更加擔憂,前期的放水,之前有股市消化,現在出來了,水漫出來了,怎麼辦?而大宗商品卻一直在創新低。經濟在下滑,商品卻又通脹的跡象,這又說明什麼?


謝謝邀請,不過我是做交易的。

不懂金融,不懂政治。


說明中國的政經體制已經不適合中國目前的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中國還有兩張非常好的牌可以打:一是龐大人口的內需,二是被阻礙的科技普及。

中國人口內需是因為房改,教改,社保,醫改等大山被壓抑,通過全面扭轉,比如取消五金一險,國企股份分紅充實社保醫保,取締發改委國資委,實行教育劵,取締計生委,實行累進房產稅遺產稅,小產權零產權正當化,取締少民特權,加息,減稅,停止房貸,等等,中國龐大人口迸發出的巨大內需,不僅完全消化目前過剩的產能,還有餘。

第二是由於利益集團的壟斷,第一生產力的科技並未能在中國普及。

取締廣電總局,開放谷歌維基,取消iphone補貼,嚴查龍芯等案,取締中華區域網,開放wimax,逮捕帶魚和花逼,等等,只要想想中國的intel,谷歌,高通等科技的公司的崛起,機頂盒市場的巨大潛力,消費級的科技產品普及,提供多少市場和就業,比建設1億萬艘遼寧號還充實科技國力。


瀉藥。一條一條的慰安題主。管理層打完所有的牌?你太小看我們的管理層和背後的智囊團了。股市的終結?呵呵,大媽在,夢就在,8000點還有真愛。豬肉價格和餘額寶讓人更加擔心?前者一個簡單的供需關係,後面是利率市場化預期下的必然。經濟下滑,商品通脹?經濟增速下滑好不好,我朝7%的gdp增速,不到2%的cpi,這叫通脹?deflation預期好不好。

我朝經濟目前確實有很多困難,但是,絕對算不上岌岌可危,而且,題主你問的這些都沒到點上啊。。。現在官方有句話叫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就是簡單的問題已經搞定,剩下的都是蛋疼的問題,比方混改,比方銀行不良,比方城鎮化等等等等。這些問題都沒有現成案例參考,需要大佬們用一張又一張牌來解決。老話,天佑我朝。


」是的,中國要完了」根據知乎主流觀點~


一年以前為什麼你沒有覺得岌岌可危?物價一直是逐年上漲,整體經濟形勢也沒有好到哪,國有企業尸位素餐,哪一個都不是現在才有的問題,也不是現在突然惡化的,參與股市才讓你產生這種感覺罷了。你如果不參與股市博弈,會發覺到我國經濟有多舉步維艱嗎?我看未必,說到底,問題一直存在,只是你從沒去面對它而已,現在終於面對了也不要大驚小怪,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就行了。


看似嚴重,困難重重,但不至於岌岌可危,只不過增速會降低,並且成為常態。要是中國經濟倒了,08年經濟危機都不算什麼了,對全球都是毀滅性的打擊,這種事情不可能出現,現在全球一體化,而且中國漸漸成為中心。


中國這樣體量的國家,經濟真的岌岌可危的話!

不要怕 大家一起完蛋!


又來啊,股市一落就問這個好么


這個倒不會、只要中國不打仗、中國的經濟就不會倒退。都在有各種行業的支撐。現在電商、微商發展這麼快、不也直接把快遞行業帶動起來了。如果感覺可以請給個贊


Zeld大神,我乾脆都貼在這裡,方便大家一起討論。。。 @Zeldovich Yakov

雖然我很尊敬巴黎高師的數學大神,但是老大的觀點不對:1、關鍵是人口素質,不是人口數量,實際上很多低等重複的勞動可以用技術方法來替代;2、產能過剩涉及的關鍵問題是背後的債務問題,不是資源閑置的問題(實際上被浪費的資源越多,意味著經濟提高效率的空間越大);3、接上,中國金融系統由國家主導,因此產能過剩導致的債務去槓桿化的問題,我猜測,也許不那麼容易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

————————————————————————

1、中國的產能是行政命令和官員績效考核體系導致的過剩;2、技術進步會降低成本,對沖人口不足導致的工資上漲;3、技術不需要有絕對優勢,只需要相對周邊(印度、東南亞等競爭對手)有優勢就可以;4、人口少不意味著消費水平低;5、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是所有國家(包括美國和德國)都面臨的挑戰。

————————————————————————

其實也不算人口不足,最多是(低端)勞動力數量不如以往,和其他國家比在絕對數量上是有絕對優勢的。問題的關鍵是工資上漲了,導致低端製造業成本提高,可能會引起資本轉移到其他國家。

————————————————————————

一個國家,收入一定等於支出。你可以google一下背後的直覺

————————————————————————

您的意思是長期保持貿易逆差更好點?實際上,長期的貿易不平衡,通常與貿易雙方的經濟結構和貨幣制度有關係。如果引入匯率和貨幣後,複雜程度就提升了一級。

總體而言,說生產過剩是比較淺的看法。

我舉一個我們中學學過的倒牛奶的例子您就明白了:說牛奶大量過剩賣不出去,但是資本家寧願倒掉也不給窮人。

背後的原因其實是,如果我是窮人,知道如果資本家賣不掉的牛奶最後會送給我,我就不買,等著免費送!聰明的資本家肯定會倒掉而不是送給窮人,這是理性的做法。

說生產過剩或消費不足,表面上對,其實經不起推敲。

我更關心中國經濟的彈性即靈活度,而這個跟制度安排有關係,要說的話很多。

還有,千萬不要想錯了,中國作為一個經濟體,他的競爭對手不是美國德國,是印度、印尼、巴西、越南等這些新興經濟。

我們比較技術創新、產品的競爭力、制度的彈性、勞動力成本等的時候,要記得是和他們比,而不是和歐美比。

結論:不要賭中國經濟會崩潰,那很愚蠢。


推薦閱讀:

怎樣做一隻趨勢狗?
淘股吧實盤大賽的選手是中國超短線的頂尖高手嗎?
你家裡人反對你炒股嗎?為什麼?
融資融券是向自己開戶的券商借股票嗎?
你見過傾家蕩產還要炒股的人么?他們的一意孤行是為了什麼?

TAG:經濟 | 股票 | 股票市場 | 經濟轉型 | 中國股票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