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雞,先有蛋?


一隻動物和它的蛋,基因是不同的。

但一個蛋和它破殼後的動物,基因是相同的。

即,一隻「非雞」能生出一個「雞蛋」,但一個「非雞蛋」卻變不成一隻「雞」。

故,先有蛋。

除非,人為定義「雞蛋」為「一隻雞下的蛋」,而「非雞蛋」為「一隻非雞下的蛋」。你可以這樣強行定義,如果你忍得了一隻「非雞蛋」裡面蹦出一隻雞這種事兒的話。

---------------------------------------------------------------------------

如此蛋疼的問題,大家居然如此上心,也真是...其樂融融啊...

好吧,更嚴(ni3)肅(ya1)認(you3)真(bing4)的補充說明:

你可以定義「雞蛋」=一隻雞生出來的蛋(定義一),也可以定義「雞蛋」=能孵出雞的蛋(定義二)。

如果你認可定義一,結果就是,這隻雞的父母不是雞,而是(好比)恐龍,而這隻雞是從恐龍蛋中孵出來的。

如果你認可定義二,結果就是,這個雞蛋不是雞生的,而是(好比)恐龍生的。

於是問題就成了,你倒是覺得「一枚恐龍蛋里孵出一隻小雞」更離奇些,還是「一隻雌恐龍生了一枚雞蛋」更離奇些。

「一切取決於詞義定義的爭論都是無意義的,因為詞義定義沒有客觀標準」

所以,無論你覺得哪一種說法更離奇,背後的區別也僅是不同的辭彙定義而已。因此,我們才需要找尋一個有客觀標準的「一致性」才好。

類似的例子還有我們人類,即智人(home sapiens)。現在的學說是,我們的祖先來自非洲,有所謂「線粒體夏娃」和「Y染色體亞當」一說。假設這都是真實的,再簡化一下,去掉一個性別,僅談「線粒體夏娃」女士。如果我們在遺傳物質的層面定義其為第一個「智人」,而定義其父母並非「智人」,而是好比「野人」,那麼,這對野人夫婦滾完床單之後形成的那枚受精卵,到底是一枚「野人卵」,還是一枚「智人卵」?

但我們並不會這麼想,而是會說,當這枚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一個「新生命」就誕生了,是不?

這個「新生命」是誰?當然就是「線粒體夏娃」女士咯。

即,我們不會描述這枚受精卵為「野人卵」或是「智人卵」,而是會直接描述其為一個「智人」

於是,孵出一隻小雞的那枚蛋,本質上既不是「恐龍蛋」,也不是「雞蛋」,而就是一隻尚在蛋中的小雞。

還是不爽?那就再換個情況:假設這枚受精卵成長了10個月,馬上就要出生了。對這個尚處於「女野人」子宮中的小傢伙,你是覺得「野人的孩子」更能描述其特性呢,還是「第一個智人」更能描述其特性?

這基本上就是我們能從這個蛋疼的問題中找到的唯一的「客觀一致性」:基因的一致性

但是!!!我們人類真的就觀察到了從「恐龍」到第一隻「雞」的基因突變,然後才定義那突變產物為「雞」的?

顯然,零可能

另一個相關問題是:就算真是如此,為何我們非要在語義上區分這一次偶然的基因小突變,而忽略再之後的無數次基因小突變呢?

更大的可能其實是:

第一隻「雞」,並非基因小突變後人類再定義而來,而是...我們的祖先,餓了,跑到林子里,抓來一隻「鳥」,烤了吃了,很香。然後覺得靠抓太慢了,不如自己養...於是,我們的祖先就開始稱這種「鳥」為「雞」了。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先有雞的可能性大得多。

但第一隻被抓來的「雞」的父母又是什麼?難道不也是「雞」么?

這個問題不是被用來回答的,而是再次說明這麼一個明顯的事實:

「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這個問題,最終是一個「詞義定義」上的無聊遊戲,僅適合在蹲坑拉不出屎和半夜睡不著覺的時候時自虐用。

其實,相比「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這個問題,反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要容易得多:

顯然,「蛋」這個事物,不論是在邏輯層面還是在事實層面,都比「雞」的存在要長久得多得多。

如果你居然認真地讀到這裡了,相比思考題主的這個問題,你更該思考這樣的一個與「蛋」相關的問題:

你(我)到底是有多蛋疼?!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估計一群人有不同的答案,你說先有雞,雞是從哪兒來的?你說先有蛋,蛋是誰下的?

這問題怎麼回答?沒關係,我們古生物學家有獨特的視角:

大家可以看一看下面這個照片,左邊的照片這是我的手,托著青蛙卵,這是在咱們北京郊區,看水裡頭的卵像果凍一樣,軟軟的。而右邊是一個雞蛋,在我們古生物學家眼裡,這個「蛋」指的是羊膜卵。

蛋與「蛋」

什麼叫羊膜卵呢?

青蛙卵這一個小黑點就是一個小胚胎,它外面有一個膠質的東西,沒有膜來保護它。可是你看雞蛋,在這小雞胚胎的外面有一層叫羊膜的膜,再到外面還有其他很多的膜系統:尿囊膜、卵黃囊膜、絨毛膜很多的膜系統,最外面還有一個硬殼。

一個蛋有這麼多的膜來保護它,尤其是那層緊貼著胚胎的羊膜的保護,它就可以很好地防止乾燥。我們可以想像,如果青蛙把「蛋」產到陸地上,那很快就會幹了、死了。但是一隻烏龜就可以把蛋產到比較深的內陸裡頭去。所以,有了羊膜的這種卵,就可以在生殖過程中擺脫對水的依賴,更好地征服陸地環境。

這種動物叫羊膜動物,它的名字叫林蜥

在進化過程中,我們講過登陸,有了羊膜卵可以更好地適應陸地環境,這就是羊膜卵出現的重要意義。目前我們認為,羊膜卵最早在三億一千萬年前出現了。上圖中是在加拿大發現的羊膜動物,林蜥。

回到這個問題,羊膜卵什麼時候出現的?

剛才說了,三億多年前。可是沒有化石,為什麼呢?因為三億多年對化石卵來說時間太長了,很難保存下來。而且我們推測,最早的羊膜卵很有可能是「軟蛋」—軟殼蛋,就像現在的有一些烏龜、鱷魚,它們會產出這種革質皮的卵,這樣很難保存下來。

此前已經出現了羊膜卵,但是沒保存下來

化石中最早保存下化石卵的是什麼呢?就是恐龍蛋。

上圖中,我們能看到恐龍胚胎在裡頭,這個恐龍蛋是最早的保存下化石的羊膜卵。而且我們知道它的年齡是兩億多年。

在德國發現的始祖鳥

那我們剛才說的這個雞是什麼?雞是一種鳥啊。那最早的鳥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我們有化石記錄,那就是德國的始祖鳥,在1.5億年前出現。

所以這個問題對於古生物學家來說,就有一個我們自己的答案,是先有蛋

作者:中國古動物館館長、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王原

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


先有蛋,後有雞。

那個蛋它媽(也許是蛋它爹),不是雞,但是它為什麼能夠生下一顆雞蛋呢?

因為基因突變嘛。

比如這隻棕色大熊貓就是一個基因突變的例子

所以從生物學角度,雞和蛋的邏輯就是:

一個不是雞的生物生下了一顆蛋,不巧的是,這顆蛋發生了突變,於是誕生了一個新的突變體,就是雞。

當然,這只是非常粗淺的說法。

事實上,如果只生下一隻突變生物雞的話,在群體比較小,以及不穩定的情況下,很難產生一個新物種(風吹屁屁涼啊之類的)。

所以理論上認為,當初生下的那個蛋和原來的那個物種並沒有生殖隔離,最多是突變系列。

事實上大家想想,智人和尼安德特人都分開幾十萬年了,結果在歐洲遇到後,那可是:

金風玉露一相逢,然後啪了無數。

但是隨著突變逐步積累,加上隔離等(如地理隔離),最後徹底成為了一個新的物種:雞。

大體就是這個圖吧(注,「又」的筆畫順序是不對的)

————ps————

問題一,基因組是金標準,蛋和孵化的雞類似於蝌蚪和青蛙,是同一個生命體的不同形態。

如果你把這個問題定義為語言問題或者哲學問題,我不敢諱言。

但是你要是定義在自然科學,尤其是生物學範圍里。

那個孵出雞的蛋,就是雞蛋,因為它們的DNA是一致的,屬於一個生命的不同形態,就像蝌蚪和青蛙,這是現代科學分析物種一致性的金標準金標準。

當然,你不想叫它雞蛋,叫它狗蛋也無妨,反正DNA就是那樣子。

問題二,為什麼不是母雞突變呢?

大家知道,細胞突變要想擴散,只有通過複製增殖的辦法。

蛋發生突變,然後發育,那麼這個突變會擴散到成體的每一個細胞上。

(人體的所有細胞都可以追溯到那顆受精卵上)

反過來,如果是母雞發生突變呢?不好意思,一般情況下,成年雞的細胞基本上是固定了,新出現的突變是不會擴散了。比如雞翅膀出現突變,大體上就會局限在雞翅膀了,不會影響到雞腿(細胞又沒法串那麼遠)。

問題三,你要討論卵生動物?

那真是太遙遠了,卵生動物出現在地球的歷史,好幾億年前了,魚就是嘛。

生物的進化路線就是不斷的擺脫對水的以來。

卵生→卵胎生→胎生,基本上這個順序過來的,但是即便如此,到了哺乳動物,依然脫離不了水(羊水)。

當然在討論下去,為什麼需要水,這就走向了地球生命誕生於水裡的問題了。

反正是,恐龍出現的時間到雞出現的時間,中間隔著很長呢,還是老老實實討論雞吧。


很古老的話題啊。說說我的答案:

(1)如果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那麼答案是先有蛋,正如某些答案說的,因為恐龍蛋也是蛋。

(2)如果問「先有雞還是先有雞蛋」,那麼答案是先有雞,因為從語言定義上講,「雞蛋」是「雞」所下的蛋,證明在有雞蛋之前人們是見過「雞」這種動物的,看「雞」下的圓圓的東西和恐龍等動物下的東西差不多,就歸為一類都叫做「蛋」,於是產生了「雞蛋」這個偏正名詞。

正如 @Fan Francis的答案所說,

一隻動物和它的蛋,基因是不同的。

但一個蛋和它破殼後的動物,基因是相同的。

但是他後面說的這句我不同意:

一隻「非雞」能生出一個「雞蛋」,但一個「非雞蛋」卻變不成一隻「雞」。

因為上面這句話的意思貌似是說「雞蛋」一詞如此而來:有這麼一個蛋(並不是雞孵化而來),人們還沒有見它孵化出任何東西來的時候就開始為它命名,並且覺得它應該孵化出來一個叫做「雞」的動物,而命名它為「雞蛋」。這個場景我覺得是比較荒唐的。遠沒有我上面(2)中說的那種情況可能性大。

所以,第一個能孵出雞的蛋並不能被叫做「雞蛋」的,因為那時候還沒有雞。而只有第一個雞下的蛋才可以稱之為「雞蛋」。所以是先有蛋,再有雞,最後有雞蛋

至於第一個能夠孵化出雞而又不叫雞蛋的蛋如何而來?我不知道,在此僅能給出一個可能的猜想:

可能某一個像雞的動物(比如說我們命名為「老鷹」)基因突變,然後下出來了這麼個和以前玩意兒類似但是又不同的東西(比如稱其為「老鷹變異蛋」),然後這個蛋孵化出了一個跟老鷹不同的動物。有些人一看這個動物很奇怪,鄙夷地說:這根本不是老鷹,就叫「雞」吧(我為了把最後兩個字分開都打引號了你要是再往歪處想就別怪我了)。

我們假設這隻雞是雌性而且她居然生出了一個蛋,這個蛋肯定不能叫「老鷹蛋」也不能叫「老鷹變異蛋」,按照語言學的發展規律,理所當然應該被稱之為「這世界上的第一隻雞蛋」。

==========================================================

更新:下面只討論雞和雞蛋的問題,給出一個更加強有力的論證過程來說明雞蛋一定晚於雞

因為這其實是個對「雞蛋」的定義問題,有兩種可能的定義: (a)能夠孵化出雞的蛋(b)雞這種動物所下的蛋。

仔細想想,從科學的角度講,一定是後者(b)的定義才是合理的。證明如下:

想像一下你手裡有一個雞蛋。沒錯,你稱之為「雞蛋」,如果真的你百分之百確定它是一個雞蛋,為什麼?你的理由是什麼?

這顯然不是因為你看到超市上的標籤寫的「雞蛋」,因為超市可能騙你,唯一科學嚴謹的證據是因為你親眼看到一隻雞把它生了出來!

注意:你永遠不可能因為這個蛋能夠孵化雞而稱之為雞蛋,因為你永遠無法證實這個蛋一定能孵化雞。因為對於(a)這種定義,你做出這樣的判斷基於的是一種預言。現代科學理論告訴我們,普遍意義的預言是永遠無法百分之百被證實的,只能在無數次可能被證偽的殘酷實驗中倖存而已。

再具體說就是:假設基於(a)這種定義的話,那麼這個世界上的雞所下的蛋在它孵化出小雞之前我們都沒有把握稱之為「雞蛋」!!尤其注意的是很多這種蛋還沒有被受精就被我們吃下肚子里了,我們根本沒有把握稱吃到肚子里的東西是雞蛋(因為我們沒有觀測到它孵化成雞,而我們不能憑藉沒有絕對把握的預測來判斷它一定會孵化出雞而不是別的東西)。所以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任何一個還沒有孵化出雞的雞蛋!!這種結論顯然是荒唐的,所以假設不成立,(a)定義錯誤。

然而,當你按照(b)這種定義的時候,你基於的是一個觀測過的歷史,這是一個既成的事實。不需要證明。

所以,只有(b)的定義才是嚴謹合理的。


如子非魚回答的一樣,正確的問法應該是「現有雞還是先有雞蛋」

那我就試著想像一下這個問題。

世界上第一個單細胞生物誕生了,然後不斷的分裂,產生新的個體,並且不斷的進化。

突然有一天(當然絕對不是一天啦),某個東西生了一個蛋。

這個東西已經進化的很像雞了,但它並不是雞,它的蛋也不是雞蛋。

如果你硬是要叫它雞,它也不能咬你,那就是先有了雞。如果你要是叫這個蛋孵出的東西為雞,那就是先有蛋。

但是顯然這樣對它和它的蛋都是一種誤解。那麼問題來了,到底到什麼時候它才進化成了雞呢,它的蛋才有資格被稱為雞蛋呢?

所以我的答案是其實本來世間並沒有雞,也沒有雞蛋,被叫的多了也便成了雞(蛋)。


我們把這個問題解析一下。

1.雞是怎樣的一個概念?

我們姑且認為問題中提到的「雞」指的是某個品種的家雞。家雞是由野生的原雞馴化產生的。倘若這個「雞的概念更寬泛一些,那麼可能是由某種鳥類或是爬行類進化而來的。

2.不管是以上的任何一種可能性,進化為」雞「的那個物種一定是產卵的。

3.我在這裡首先做這樣一個立論:雞的產生是量變積累的最終結果,是一瞬間的質變。也就是說,經過了人類或自然的選擇,諸多變異的積累,終於產生了一個個體,它的基因使得它可以被歸類為」雞「。

但是問題就是,這種立論的基礎是一種」雞「的基因」理型「,這種基因的」理型「是我們根據現代的」雞「確定的。但是,古人說的」雞「和我們現代的」雞「,基因真的是一樣的嗎?經歷了幾千年的時間,這其中一定是有差異的。那麼使用這個」理型「確定」雞「的產生是不對的。

4.但是,如果我們用」生殖隔離「來判斷」雞「這個物種的產生時,我們似乎就不能找到一個」雞「誕生的準確時間點了,因為任何一個物種,子代和親代之間都不太可能產生生殖隔離,只能是一個群體的基因相對穩定,且和其他群體生殖隔離的時候,才能稱之為一個物種產生。

但是且慢——

為什麼雞會和它的祖先產生生殖隔離呢?

5.倘若我們把」雞「的概念限定於人類馴化的雞,這種生殖隔離是因為人類將原雞圈養起來,一代代進行選擇造成的。因為人類的呵護,原雞每一代都可以有相當數量的雞存續。當某一代的原雞,不能和野外的原雞進行有意義的交配時,生殖隔離就正式形成了。此後,這個群體的基因還是會發生改變,但問題在於,我們不知道現在的家雞和古代的家雞是不是能交配,我們只能認為它們是一個物種,所以我們假定在群體中基因組是比較穩定的。換言之,以上說的這個時刻就是」雞「這個物種產生的一瞬間。

6.那麼,這一瞬間是發生在」雞「的階段,還是」蛋「的階段呢?考慮到雞和野雞的身體形態相差不會很大,生殖隔離一定是基因隔離(也就是說,硬要交配可以交配,但不能產生子代)。那麼這種隔離是這個個體的基因所決定的,也就是說,在受精卵階段就可以判定這一點。

7.所以,我偏向於認為是先有蛋的。

這個答案借鑒了 @秦天玥 同學的答案,但是結論卻不相同。我深知自己才疏學淺,以上答案可能完全是錯的。還望各位專業人士不吝指正。


據說雞的祖先是恐龍。恐龍生下來一個蛋,這個蛋孵出會變成雞,你認為它是雞蛋而不是恐龍蛋,那就是先有蛋;你認為不是,等那個蛋孵出來了,那麼就是先有雞。


蛇是下蛋的,

鱷魚下蛋的。

但是蛇鱷時代真心沒有雞,只有各種蛋。所以先有蛋。

或許,恐龍一族的翼龍也算是一種雞,那就是先有雞。

或許本來的始祖就是一個細胞,那細胞是不是蛋,反正顯微鏡看細胞就真像一個蛋,那就還是先有蛋。

或許地球是圓形,就是一個蛋也沒有錯,一切畢竟都是一個蛋開始,所以還是先有蛋。


抖機靈也抖得差不多了,我們從分子生物學角度看一下吧:

我們的公理假設是: 如果產生一種新物種,必須經過遺傳信息的改變。遺傳信息改變的渠道有可遺傳的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1. 高等動物只有生殖細胞的基因突變是可遺傳的突變,然而生殖細胞突變本身並不改變親代的性狀,也就是說此時親代還是"原物種"。

2. 高等動物基因的重組發生在生殖細胞減數分裂將染色體數目減半,隨後經過受精過程重新組合成為一個完整的基因組這樣一個過程中。這包括兩方面的原因:

i.減數分裂(減Ⅰ後期)形成配子時,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位於這些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組合的結果可能產生與親代基因型不同的個體。

ii.基因的交叉互換:減Ⅰ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等位基因的交換。結果是導致染色單體上基因的重組,組合的結果可能產生與親代基因型不同的個體。

受精卵的發育過程主要是有絲分裂,完全保留受精卵攜帶的原有的基因組。高等動物基因組很穩定,有大量的監護和修復機制,在受精卵前幾次分裂時發生突變的概率很小,遠小於可遺傳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出現概率。而此後單個細胞的基因突變就只能改變身體的一小部分,而極少能改變整個生物體的性狀。所以要通過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個或幾個細胞基因突變將其本身一下子改造成新的物種是幾乎不可能的。

綜上所述,無論是可遺傳突變還是基因重組造成的遺傳改變,這些改變幾乎一定發生在從親代的生殖細胞到產生受精卵的過程中,放在鳥類身上,就是交配受精和下蛋的過程中,而蛋發育到成體的遺傳信息基本是高保真的。所以,先有蛋再有雞的可能性遠大於相反。


當然先有雞,至於第一隻雞是怎麼來的?生活所迫唄!


我認為,我在高中的時候就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定義問題——是從蛋里孵出來的叫做雞,還是能下蛋的叫做雞?很多人認為這根本是一回事,但是從這個問題看來,這兩個概念必須分開。所以你認為是從蛋里孵出來的叫做雞,那麼答案是先有蛋;如果你認為能下蛋的叫做雞,那麼先有雞。

證必。


蛋,私以為圓形比雞形更好集聚。


抽象哲學,或者抽象數學中,這是個不可解的問題。

但是在生物學中,這只是一個定義的問題。

我們有一個概念需要定義:

蛋的命名是根據親代還是子代。

即當一隻蛋,孵出小雞,但這隻蛋是鴨子生的。我們應該叫這隻蛋為雞蛋,還是鴨蛋?

只要你明確定義了這個概念,然後按照進化論的思維就很容易知道答案。

具體分析:

一隻不是雞的生物,生下一顆蛋,這顆蛋孵出一隻小雞,小雞長大後,生出一顆蛋,又孵出一隻小雞。。。。。

所以當我們把蛋的命名權交給親代時,那就是先有第一隻雞,才有第一隻雞蛋。因為第一隻孵出小雞的蛋,並不叫雞蛋。

當我們把命名權交給子代時,那就是先有第一顆蛋,然後有第一隻雞。因為孵出小雞的不知名生物下的蛋,名叫雞蛋。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先不論人類什麼時候給雞和雞蛋起這個名字,就談他們生物本身。

進化也是一個緩慢過程啊,而雞蛋和雞的先後順序表現在時間上對於進化就微乎其微了,用一個微觀時間角度去分割宏觀時間問題,如何分割?

這就跟說小明從小孩變成了老頭,那他是白天變老的還是晚上變老的?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沒法回答


有兩隻與雞生殖隔離無限小的生物,一公一母,他們交配形成的受精卵剛好完成了打破它們與雞生殖隔離的最後一丁點基因突變(也許是替換了成為雞的最後一鹼基對),這個時候雞蛋出現了,雞還沒出現。


題主, 先有蛋還是先有雞,這是一個古老的哲學問題。

雞和蛋互為因果, 沒有蛋就沒有雞, 沒有雞就沒有蛋。

兩者不能相互離開,

為什麼不考慮 雞和蛋是同時存在的呢 ?

一般認為這個世界是二元的, 對和錯, 美和丑,存在和不存在

其實世界是三元的, 第三元就是 非對非錯, 非美非丑, 非存在非不存在


毛雞蛋表示,誰是祖宗還用問嗎?


我認為先有蛋。

先聲明一個前提,生殖細胞突變的概率遠大於體細胞,一個多細胞生物的所有細胞都突變為另一物種,是幾乎不可能的。

我們可以將雞定義為可以穩定遺傳一些特定性狀的鳥類,比如雞冠子性狀,腿長等等。

生物體的可遺傳性狀絕大多數都取決於受精卵的基因型,也就是說一個個體有可能長成什麼樣,在受精卵時期就已經被決定了(表觀遺傳暫且不提,因為表觀遺傳的性狀多數情況下無法遺傳下去)。

換個說法就是,如果存在一隻雞,那在這之前必然存在一個能孵出這個雞的蛋,必然存在能提供這些雞的性狀的受精卵。而這個受精卵就將被稱為雞蛋。

這個將要孵出第一隻雞的蛋和雞下的蛋並沒有什麼區別,所以如何定義雞蛋,是雞下的蛋還是能孵出雞的蛋,並沒有什麼意義,因為它們本質上是一樣的。

還原一下第一個雞蛋和雞的形成過程應該是這樣。

存在一雌一雄兩個物種X個體,他們的某些生殖細胞產生了突變,這種突變並不影響父母本本身的整體的可遺傳性狀,所以他們依舊還是物種X。

他們啪啪啪之後,突變了的精卵細胞結合,然後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個雞蛋,母X懷胎xx天,生下一個蛋,公X看了發現不對勁啊,為什麼長的和其他X蛋不一樣,但也沒說什麼,依舊把蛋里的東西撫養長大,但越來越發現這個雞長得不像自己啊,然後發帖,「我兒子長得不像我,我是不是被綠了?」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世界上第一隻雞的父親。


問主這個問題不是看先後了,是挑概念的刺兒了。

雞蛋的定義就是模稜兩可的。究竟是雞生的蛋是雞蛋呢?還是生雞的蛋是雞蛋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每個人定義不一樣,答案自然不同。

第一種定義,顯然是先有雞,因為雞生的蛋才是雞蛋,前後分的明白;第二種,顯然是雞蛋,雞是由雞蛋生出來的,所以先後也分的清楚。

所以如果有一天一個科學家站出來重新定義了雞蛋,並且得到同業界人士和光大知乎同胞的認可。那麼,問題就快要解決了。

不過,定義雞蛋這件事,要一個科學家需要多閑、需要奪大的勇氣才能幹得出來→_→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雞」與「蛋」怎麼定義,摳字皮地說,如果「蛋」不是特指「雞蛋」,那肯定是先有蛋,因為恐龍蛋也是蛋啊。但是一般認為這個問題中的蛋就是雞蛋,那麼「雞蛋」的定義是什麼,是雞下的蛋,而不是能孵出小雞的蛋。

那麼,雞是怎麼來的?是雞之前的物種進化來的,假設進化成雞的物種叫「A」,A應該也是卵生的,那麼在A進化成雞的時候,最後一個A下了一個蛋,這個蛋孵出來的已經不是物種A了,而是雞。那麼這個孵出雞的蛋是什麼蛋呢?根據蛋的定義,這個蛋不是雞蛋,而是A蛋,以為這個蛋是A下的,只不過它孵出來的是雞,第一隻雞。那麼產生第一隻雞之後,這隻雞再下的蛋就叫雞蛋了

所以是先有的雞,再有的雞蛋

最後一個A→→最後一個「A蛋」→→第一隻雞→→第一個雞蛋


推薦閱讀:

近視眼在晚上時看遠處的燈光可以看見眼裡的水泡(氣泡?)類似顯微鏡效果,求問原理?
喝一瓶白貓洗滌劑會死嗎?
應該如何引導公眾正確看待轉基因?
轉基因技術有沒有應用在在食品之外的領域?
在找不到專業植物標本保存(過塑)且沒有相關化學藥品的情況下如何處理標本?

TAG:哲學 | 自然科學 | 進化論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