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方言句尾的「撒」,就是楚辭里「兮」的變音?

古漢課上趙奶奶說,湖北人說話時喜歡在句尾加的「撒」,其實就是楚辭里「兮」的變音,瞬間覺得整個人都變得文藝了!


純胡說八道。

兮是團音聲母,撒是尖音聲母,稍有漢語史知識者都知道古音里聲母差遠了。

兮字《廣韻》在匣母齊韻,擬音可作/?e/或/?ei/,近似「嘿」,如果「嘿」和「撒」都能算音近,那這世上就沒有不能算音近的了。

匣母在上古不是舌根濁塞就是濁擦,也有認為來自小舌擦音的。相距更遙遠了。


更有可能是楚辭里的「些」。


可能是「些」,古楚地方言語氣詞,元好問《摸魚兒》有「招魂楚些何嗟及」一句,今天湖北湖南歷史上的楚地還有相當地區保留這樣的叫法。


是「些」,絕非「兮」。些是多音字,作語已詞時,音蘇箇切(sɑ 去聲)。今普通話讀 suò(ㄙㄨㄛˋ),是類演的文讀音,口語滯古讀 sà。「些」亦是《楚辭》之句末語詞,〈招魂〉幾乎一句一些。


防火防盜防民科


兮是匣母,差不多是現代漢語的嘆氣聲 唉


一般人中學學過《離騷》的知道《楚辭》里有個『兮』。但他們大多沒讀過《招魂》,不知道《楚辭》里有個『些』字。就像很多人聽過『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而沒聽過『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一樣。他們大約也不知道『些』是一個多音字。

這個些不讀做『xiē』,按照普通話應該讀成『suò』。用中古漢語拼音寫是『sah』,這裡的『h』是表示『去聲』的符號,相當於普通話的第四聲。也就是說『些』用中古音來讀,跟普通話的『薩』應該很像。

我們知道漢語發展是從古到今的過程。從上古漢語到中古,再到近現代。實際上各地方言演化的早晚不同,很多方言都保留著古音。一般我們認為閩南語保留較多的上古漢語密碼,而其他方言基本上保存中古漢語的信息較多,荊楚之地亦是如此。

綜上,我認為與其說是『兮』不如是『些』的可能性更大。事實上,某些古籍的不同版本中就有以『呵』代替『兮』的例子。比如在原楚國領土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原楚國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經》中就以『呵』代『兮』。


記住了 沒有湖北方言這個物種


不對吧,「撒」是官話方言區特別是西南官話區通行的語氣詞吧。


說邪和撒比較像還差不多


我是青普(東北話+武漢話)撒 :)


不是應該是「些」這個音。比較少了


推薦閱讀:

你們老家方言辭彙量,跟普通話相比,哪個辭彙量大?
杭州話「62」的來源或出處是什麼?
「蟬」在你家鄉的特殊叫法?
有沒有上海話唱的歌曲?
唐山話稱昨天爲「列兒個」,求教「列」的本字?

TAG:發音 | 方言 | 古漢語 | 湖北 | 語氣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