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現代科學出現以前/初期的哲學作品怎麼能拋開自己受到的自然科學教育的影響?

剛開始學近現代哲學史,讀笛卡兒的第一哲學沉思集(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總覺得讀不下去。雖然知道受時代的科學發展限制,笛卡爾那時還沒有神經科學,而且他作為虔誠的基督徒是想用哲學來把神學和科學統一在一起,但我讀的時候就是很想吐槽,覺得邏輯也不嚴謹,也沒有論據支持。作為無神論者,不能被他完全說服是我早預想到的,可不知道怎麼讀才能盡量拋開自己受到的科學教育的影響,只關注他的思維本身?還有我們讀這樣的作品的目的是學習什麼?


不明白為什麼要在笛卡爾和自然科學之間分出一個對錯(即便我們假定兩者有實質上的衝突),問題在於,哲學思考從來不同於自然科學研究,在於它不是僅僅以追求知識為目的。

讀笛卡爾難道是為了獲得某種「知識」?為了知道上帝究竟存不存在?為了知道心靈與肉體是什麼關係?顯然不僅僅是這樣吧?

我們讀笛卡爾的時候覺得笛卡爾說的不合邏輯,不符合經驗事實,這並不是我們現代人的優勢。你去看看當時人對笛卡爾的反駁,沒幾個哲學家覺得笛卡爾說的是符合邏輯的,批評一個比一個激烈。但是為什麼笛卡爾要寫出這些東西?為什麼笛卡爾的東西對現在有這麼大的影響?這些東西恐怕不是低俗的輝格歷史觀所能回答的問題吧?要是我因此就覺得笛卡爾智力低下、缺乏知識,因此就把它丟在一邊,那不是笛卡爾的問題,只是我自己的問題。

哲學研究本來就只是一種「思」的活動,通過試著理解笛卡爾,試著能夠像笛卡爾理解他自己那樣理解他,才能知道我們當今對世界的思考究竟是否是有局限性的,我們如此熟悉的科學話語原來並不是自然的或自明的。

只有狹隘地把「愛智慧的活動」等同於「獲取知識(而且是自然科學知識)」,再把「獲取知識」狹隘地等同於「獲取信息(doxa)」,才會擁有那種所謂的「藐視權威的心態」。因為誰能否認我們掌握的信息比笛卡爾多的多呢?但那又如何?

知道得多從來不意味著更接近智慧。


看哲學的樂趣本來就在於批判和吐槽吧,而且我感覺題主估計能吐槽的也就是笛卡爾了,再往前和往後的哲學家反而不太好批判。

笛卡爾所處的時代讓他想要調和經驗科學和形而上學而又兩邊不討好,我到想看看題主怎麼批判吐槽亞里士多德和康德,哈哈。


http://url.cn/QwiFBy

分享一本書《科學究竟是什麼》。哲學和科學有完全不同的出發點。除非科學能實證,否則哲學必然會否定科學,卻不妨礙接納納科學的實用性。

或許應該反過來問,科學如何解答科哲的質疑,特別是外部實在問題的質疑?


建議首先明確你讀那些著作的目的。如果是純粹感興趣,想了解,那麼只需要搞清楚他論證的是什麼?他怎麼論證的?(再深一點,他為什麼要論證這個?甚至,他為什麼會是這樣論證的?)至於那些非常基礎的預設(重的物體自然往下呀什麼的—亞里士多德)就別去糾結了。之前在豆瓣上看到一篇《物理學》的簡評,提到當年托馬斯庫恩怎麼讀都讀不懂《物理學》,然後就寫出了《科學革命的結構》(當然不知道真假了.....)。當然出於興趣,你想怎麼批判他就怎麼批判,也可以呀。

不過看起來你是沒有興趣的,那麼建議別讀了(英美這邊並不強調哲學史吧,而且看來對當代哲學前沿問題也沒什麼用)

如果是哲學系的學生,必須要讀,那還是去問你們老師比較好


不管哲學神學,總是要順著時代大潮進步的。因為新鮮的科學研究和發現,現有的哲學體系才能一次次拓展自身。如果把哲學看成對自我和外物的認識,那麼如果內視和外視的工具進化了,當然不能郁於從前的認知上建立的理論體系。科學不也隔幾十年刷新一次三觀嗎。就題主的問題來說不乏有現代哲學家以現代的視角對經典問題進行鑽研,譬如wittgenstein之於叔本華,羅素之於亞里士多德。您可以找本現代視角的神學專註和笛卡爾對照參閱。就怎麼以現代的認知角度看待經典問題,我相信尖端的學者一定想得比我們深入。(抱歉,知識有限不能給具體建議,只能給可能的方法)


立足現在的知識看以前的觀點,錯誤實在太多了。你需要學習他們文章中正確的東西,尤其是那些開創者的分析方法。他們如何找到新問題的,如何分析解決問題的,他們是如何表述的,這些都可以留心。

學習,就是要學好的東西。

多謝 @姜漢峰的評論,刪除了不當言論。


推薦閱讀:

有哪些「實際已成為常識」,而很多人卻以為「大家很多人都不懂」而要反覆講的知識或道理?
相比於一般的理工科,為何有些學科會經常引用早期甚至古代學者的言論、觀點?
《查拉圖斯特拉斯如是說》哪個中譯版較好?
為什麼在反烏托邦電影里經常看到水晶球這一物品的出現?有何含義
怎麼理解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提出的「永恆回歸」的思想?

TAG:哲學 | 笛卡爾RenéDéscartes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