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歲月》里皮特飾演的老二為什麼後來不肯和范蘇珊在一起?
這部電影看了很久了,但是就沒有怎麼看懂,就是覺得是一部很好看的電影。
很明顯老二和范蘇珊相愛過,而且范蘇珊一直都還愛著他,儘管後來又嫁給了老大,可是老二為什麼放棄她?經知友提醒,老二放棄了蘇珊然後離開了,然後蘇珊嫁給了老大,回來以後老二就再也不可能跟蘇珊在一起了。我的疑問就在於:老二為什麼先放棄了蘇珊?
崔斯丁深愛著蘇珊,他們在一起也確實過了一段不錯的時光,這份愛應該是在老三戰死後崔壓抑自己內心的不羈和帶著寄託懷念老三等複雜情感而爆發出來的愛。崔覺得老三的死他有很大的責任,他無法原諒弟弟在他眼前戰倒而自己不能作為。因此他對蘇珊的愛可能包含了一部分對弟弟的愛,之前不能夠拯救弟弟的生命,現在卻又和准弟媳在一起,他無法接受自己內心深處的譴責。一方面深愛蘇珊,另一方面又深愛弟弟,卻無法找到兩者之間的共存,愛的越深壓抑越沉,表面的放蕩不羈,實則掩飾內心的痛苦,崔是個極重感情的人,蘇珊懂他,卻還是沒能阻止他內心的爆發。時不待人,等崔可以平衡自己情感的而回來的時候,她卻成了嫂子。
作為我大皮特的終極粉絲,覺得有必要怒答這題。
燃情歲月裡面皮帥的崔斯汀飾演一個永遠都在追隨自己心裡聲音的男人,他愛蘇珊么?我覺得不愛。為什麼他們會有段時間纏綿在一起?首先,蘇珊喜歡崔斯汀,從第一次見面就對眼前這個宇宙最帥最MAN的男人有好感,這不是不守婦道,這是女人的正常反應。其次,崔斯汀把三弟的死當成自己作為哥哥的失責,他無法原諒自己,所以他把對蘇珊的好當做一種贖罪,他會竭盡所能去彌補這個過失,而蘇珊的寂寞和需求促成了兩人的這段關係。雖然說得有點赤裸,但確實如此,如果仔細看影片就知道,雖然兩人纏綿在一起,但私下崔斯汀並沒有放下這是他弟弟的老婆這個觀念,有時候表現得有些相敬如賓的感覺。最後,崔斯汀選擇在這段感情升溫的時候毅然離去,他流浪、放縱自己的情慾、尋找所有的人生刺激,我認為這段時間他的心迷失了,他意識到這種感情是有問題的,是必須終止的。所以到了後來皮帥娶了一個美麗傳統的女人,生兒育女,對蘇珊保持距離。話說蘇珊也確實對感情不拘一格,從弟妹變成女友再到大嫂,我皮帥沒跟她在一起也是對的。蘇珊也是一個很典型追隨自己心裡聲音的人啊!崔斯汀這個燃燒自己灼傷他人的角色,我無法認同。他從來都是由著自己的性子做事,不考慮他人的感受,離開蘇珊就是其中一個例子。他不僅離開了蘇珊,還離開了父親和哥哥。他只為自己活著。
「 Some people hear their own inner voices with great clearness. And they live by what they hear.Such people become crazy,or they become legends ...」遵從內心活著的人,要麼成為一個瘋子,要麼成就一段傳奇。皮特飾演的Tristan的劇情設定就是要從心而活,因此不可能局限於程式化的家庭桎梏,正如Susanna所說:「Forever is turned out to be too long」(永遠還是太遠了),皮特寧可放棄一切,也不願違背內心的呼喚,流浪之於他,既是一種受難,更是一種幸福。
他心狂野啊!他是一匹野馬,而且家裡又有很大一片草原
原因很多,首先Sam對他們來說很難繞過去的,尤其是當崔斯汀親眼看著他死掉自己卻沒能救下來,即使在一起了也要背負太多的東西,再加上旁人的眼神,對於那麼嚮往自由的崔斯汀來說,這是他不能接受的。
第二個原因是他們彼此並沒有愛得那麼深,蘇珊在收到崔斯汀的信之後就覺得萬念俱灰嫁給了弗雷多,因為她潛意識裡對自己的愛多於對崔斯汀的愛,所以在弗雷多說出了她本來想說的話「you deserve happy」時,她就輕易地放棄了。後來,當崔斯汀在監獄的時候,她去看望,說「我希望Sam死,我希望伊麗莎白死」這也是她潛意識裡的聲音罷了,因為她覺得他們死了自己更崔斯汀在一起她就會得到幸福,她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是希望得到更多。
還有就是,從崔斯汀的性格來說,註定是不會守著規矩辦事的,以他為第一視角來看的話,誰說這樣的結局就不是完美的呢,正如電影的結局說的「it is a good death」,跟蘇珊在一起在外人看來並沒有多大不妥的,可是就是很難讓自己的心裡感到舒服。電影開頭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只遵從內心的聲音,他們要麼成了傳奇要麼在抗爭中死去」(忘了具體是怎麼說的了,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而弗雷德問崔斯汀「我遵從了所有的規矩,但你卻基本上把它們都打破了,但是為什麼大家都愛你呢」,人們都喜歡英雄和傳奇,可真正在英雄身邊的人感受到的卻往往是傷害,傳奇的性格註定他不會有世俗意義上的幸福。原諒我放蕩了,看成了「飾演皮特的老二」
在一起了就表現不出那哥們的放蕩不羈了…
老二應該是愛過蘇的,我不認為他是因為弟弟的死而過不了這一關,那時候他還年輕,追求自由的天性讓他並不想那麼早的安定,等到他到了想安定的年紀,卻發現她已經是別人的妻子了,而這時候正好小伊麗莎白出現了,她從小就堅信她會是她的妻子。我相信,要是老二回來的時候蘇沒有嫁人那麼他會和她結婚的。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蘇沒有堅持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所以她活的很累,她總在兄弟兩之間搖擺不定,如果她真的很愛老二,她就不該被羈絆,老二和她最初在一起的時候,為什麼她不提出讓他娶她,老二在她們發生關係之後說過,她要是提出讓我娶她的話,我會的,可是蘇沒有提出來,還是讓他走了,她只是問我有孩子了你會不會留下。蘇只是一直在幻想而沒有實際的主動做過什麼。她一直很被動,也不敢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做些什麼,當她聽到小伊麗莎白嫁給老二的時候她滿臉的痛苦和不敢相信,認為她太小了,這不正常不符合倫理。但是小伊麗莎白不在乎,從這個層面上講,其實老二和小伊麗莎白才是一類人,他們都敢做感想,為自己內心的聲音和信仰而活。原本以為老二的老婆死了她們就能在一塊了,可是還是沒有,她還是沒有主動去改變現實,還是在等老二的主動。她只能在心裡默默的希望老二的弟弟和和小伊麗莎白都死去,結果如願了,但是即使他們都死了,她還是不能和老二在一起,為什麼,因為她在這場博弈中,她始終都是處於被動位置,也不敢為了這份愛而違背社會的約定俗成。所以她很矛盾,一方面想成為老二的妻子,一方面又對現實無能為力只能壓抑自己的情感。在蘇這裡,看不到她對現實的反抗,只是順從。順從現實,順從老二的選擇,順從天意。如果順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斷與現實對抗,一生就像是老二那樣的,只是順從和適應現實,結果就是蘇那樣的。蘇為什麼首先不提出讓老二娶她,因為她沒辦法馴服老二,蘇為什麼不繼續等下去了呢?是因為她看到老二寫的那段話,她還是沒能夠堅持自己。所以即使蘇內心有一千個想和老二在一起的想法,也沒用,因為她沒有為這份愛主動做點或是犧牲點什麼。是的她等了那麼的久,那麼多的青春歲月儘是無盡的思念,可是她沒能堅持下來,你可能會想要是老二從此就不回來了怎麼辦?但是人生不就是一場賭博嗎?一直等下去到底是不是真的是毫無意義的?其實也不一定,因為至少你收穫了你自己,至少你沒有對現實妥協,至少你證明了這份愛的價值。反而像蘇這樣她沒能等到最後,那些等待過的日子才一點意義也沒有。這樣說來她還是什麼都沒做,只是等和啥都沒做是一樣的,為什麼她沒有立即行動去找他呢?你可能又問女的這樣主動會不會不好,但是我為了自己喜歡的東西,去行動,我開心就好,我最後通過自己的行動得到自己想要的,這有什麼不好呢?
「危險的自由」是這些人一生的信仰。
在這裡反對一下大家都認為蘇珊有錯這個情況。
崔斯汀是主角,但是我最不喜歡的人就是他。┑( ̄Д  ̄)┍拋開劇情很扯不說,蘇珊的性格造成了她的敏感和渴望愛,還有她的悲劇。
但是崔斯汀和蘇珊這裡,不應該是蘇珊有錯。還記得崔斯汀離家時候,蘇珊的挽留么。如果我有了你的孩子,你還會走么?應該是這時候崔斯汀的回答和之前的那些行為,讓她認定了崔斯汀的堅決,不會因為旁人而改變自己的意願,而她更不能。協同最後的那封信給了蘇珊沉重的一擊。 只能說愛錯了人,而且不合適。 而且,她她跟老大的婚姻,更感覺是蘇珊的心灰意冷,是當作婚姻而過,並非愛情。再講崔斯汀,是一個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的人,這種聽從,有的時候更偏向於莽撞和不計後果。 小時候是因為母親的離開么?那裡不是很記得,然後一下子去獵熊,雖然割下了熊爪子,但是被重傷。索性父輩及時趕到。
後面自己救不下自己的弟弟,動身去復仇割下了一堆人的頭皮,再自我放逐。 再是平衡不了自己內心的情感,決定出走,多年無音訊,僅有一封分手信。 直到他再歸來時,看到滄桑病重的父親時,這個男人才真的成長了,安穩了一點,所以他娶了小伊麗莎白,並開始了一段時間的幸福生活。 直到伊麗莎白遇害,他們決定復仇,復仇看樣子也算是草草決定,不計後果,幹掉了柯氏兄弟中的那個小的(也就是害死他老婆的那個人)還有警員。然後沒考慮到大的來複仇,一直到最後差點被幹掉。 沒法講他不重情重義,但也沒辦法講他重情重義,多年出海,偶報下平安 很難么? 復仇再周密一點,盡量少牽扯到家人很難么? 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卻罔顧了自己背負的責任。這種傳奇,這種觀念,恕不能認同。老大說老二永遠無法讓蘇珊幸福,這是命。
一直覺得欣賞一部好電影,最完美的狀態是不求甚解。因為有些耐人尋味的細節,你越看越想就越覺得人生這玩意或許真的有「宿命」這一說。從父親、老大、老二到老三,《燃》里的男性角色都沒有和心愛的女人修得好結果。乍看像是要搞女性身份缺失的節奏,但整個故事的引出、推動又都和女性角色環環相扣。
回到問題,老二為啥不和蘇珊在一起?依據比較流行的「萬事賴童年」理論,這和老二童年,或者三兄弟的童年經歷有關。上校父親同情印第安人,反對政府的屠殺政策,所以帶著全家移居深山,逃避世俗。而妻子似乎並不認同(至少是不適應)上校的隱居生活,沒多久就離開了家(從此書信來往,最後也只在老二結婚時回了一趟),我想老媽的這一舉動一定程度造成了三兄弟童年母性/女性身份的缺失。
有句老話叫「爺疼長孫,娘愛幼子」,老三最小,本應是父母親最疼愛的角色,但也因為最小,所以他身上童年母性缺失的時間最長,影響也最深。雖然父親和哥哥們給他無微不至的愛,但是他應該是最感受不到「愛」的人。所以他最先尋求女性伴侶,在三兄弟中第一個追求到女人並娶回家,對他來說贏得蘇珊的「愛」或許還有一種尋找母愛角色的因素在裡面。這一點影片側面也提到過,「這間房子很久沒有有修養的女人呆過」,蘇珊某種程度上滿足了三兄弟對母親這個角色的幻想。
先寫這些。
作為皮特的終極粉絲我認為:崔斯汀誰都不愛,或者誰都沒法讓他愛長久,這才是放蕩不羈愛自由的他是最大特點,也是我們喜歡他的最重要的原因
其實我覺得蘇珊娜是一個挺浪蕩的女子,沉不下心等一個她愛的人,弟弟沒回來,就跟皮特搞在一起互相療傷,皮特心裡受不了這份感情follow his heart 離開了,她又等不及地跟大哥攪在一起。。。雖然她這樣我們也能勉強理解,但是實在不敢苟同。 還是皮特最終選擇的那個小姑娘好,用一輩子,一心一意只愛一個人,等待他,縱容他,在他歸來時給他一個港灣,只有這種深沉長久的感情才能感動皮特,讓他不羈的心沉澱。笑一笑,有陽光的皮特男神~你多老我都愛????
女神提的問題 留名
崔斯丁回到家鄉的時帶回了送給每個人的禮物,除了父親、伊麗莎白還有Susanna的,當他聽聞Susanna嫁給了阿爾弗雷德臉上細微表情——驚訝、冷靜、失落。可以看出他對這個女人沉澱後的愛再也沒有任何迴轉。在Samuel死後,他無法專註於這個女人的愛,夾雜著對弟弟死的愧疚,內心的自責已經無法讓他平靜下來審視對一個女人的愛。在歸於平靜之後,他娶了專註於他的伊麗莎白,在影片中確實更加說服力,父親的影子和父親對家庭教育的觀念都是偏愛和尊重著拉丁文化,這也是父親執愛崔斯丁的原因,從小崔斯丁就跟隨著父親內心的聲音,他放蕩不羈,氣魄不凡。Susanna說:「forever turned out to be too long」,她再也等不起這份等待考究的愛,而崔斯丁娶了伊麗莎白,不僅是現實和內心的選擇,更是宿命的選擇。
他大哥說弟弟死了所以便宜了他,肯定也是原因之一!之後他跟蘇珊在一起就很不自在,一直不自在,直到出走……不能說誰放蕩,你仔細看,這裡並沒有放蕩的人。
內心的聲音 (燃情歲月 影評)
兄弟
燃情歲月曾是表叔至愛的一部電影!
要想明白崔斯汀為什麼沒和蘇珊在一起,首先要明白電影要表達的核心!故事要展現的是一個「滿心深愛又狂野不羈」的靈魂!從崔斯汀斬斷熊趾到晚年獨居死得其所,他的一生都可以用這八個字形容,隨了他爹,霍普金斯不為政府服役、不支持兒子們服兵役、無視政府的禁酒令,都中風了還要舉起槍救他,霍普金斯老爹演的棒棒達! 扯遠了,他愛蘇珊,並不比她愛的少一點,可是他的性格使他無法安分下來,他人生的春、他人生的夏所有繁華都要揮霍於狂野率性,遵從內心的生音,只有到秋天他才安靜下來,他的心甚至同自然一起律動(這種人的人生沒有冬天),我想這也是影片另一個名叫秋日傳奇的原因吧、 他離開蘇珊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對山莫的愧疚。。。 再分析一下崔斯汀,他天生自帶光環,他處在家庭的感情中心,所有人都愛他,當然,他也是愛著他們,蘇珊苦等他回來,他老爹中風也依然在等,印第安副官一家也喜歡他,但是他大哥恨他嫉妒他,為什麼?他大哥除了嫉妒他還有一點就是恨他太不負責任,把山莫的死、蘇珊的年華荒蕪、老爹的憔悴都歸罪於他,認為崔斯汀誰都不愛,也不無道理,可是負責任、愛都是和自由狂野多少有點衝突的!他們依然愛他牽掛他!(他大哥最後那一槍表明他們哥倆之間的裂痕,也沒有了,在那千鈞一髮假如皮特不挺身護爹,他大哥還會開槍么,這裡面挺有深意的,雖是慢鏡頭處理,但理性與感情的瞬間凝暴讓懂得的人瞬間達到高潮) 影片的一些細節非常細膩感人,本人對皮特、奧蒙德、霍普金斯也是喜歡的不要不要的。取景西伯利亞的秋日美景也是倍覺舒暢、喜歡的可以去看西伯利亞理髮師,只是少了皮特的奧蒙德似乎難泛波瀾吶、影片結尾老印第安副官說出了一些愛的「副作用」:「他愛的人都先他而去,他是石頭,與他們對沖!」
對沖又如何?無由愛至深,至愛則忘怨、、況且,他內心其實也是對他們滿懷深愛、 為什麼沒獲奧斯卡?踏馬的唯一一個支持政府的大哥還略帶反面角色,政府還待見你呀!?為什麼沉默的羔羊霍普金斯食人魔獲奧斯卡?不覺得萊克特醫生的角色同時也是美國精英么!?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千鈞一髮》(GATTACA,1997)?
※如何評價中國人民大學五四文化藝術節「點滴人大,燈火萬家」微電影大賽的作品?
※看了《夏洛特煩惱》是什麼感覺?
※該怎樣評論《一代宗師》里老薑這個人物?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的這個人為什麼會哭?
TAG:電影 | 影視評論 | 布拉德·皮特BradPi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