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家寶藏第四期節目?
最後請出張錦秋院士,作為一個建築人太激動了
高手過招,點到為止。陝博這期寶物玩的是以小見大。
香囊雖小,卻是楊貴妃同款。後世故事又輕描淡寫點出絲綢之路。借香囊這個引子,秀一下瑪瑙杯、舞馬壺等何家村遺寶重器。
虎符更小,卻能調動兩千名強秦勇士。這小小兵符讓人看到的是兩千多年前的密碼學和強秦勇士的彪悍與忠誠。
闕樓儀仗圖,通過兩個小人物的長安一日游引出。展現萬邦來朝的盛唐的豪氣衝天和華美壯麗的三闕樓。
最後壓軸的張錦秋大師侃侃而談,實力詮釋盛唐的氣度、國人的文化自信。
高手過招,點到為止。拿出銅車馬、兵馬俑、舍利子來斗寶,那是欺負人。啥?你想看吶?請來西安陝西歷史博物館。
有興趣的可以看下本人第三期的回答
如何評價2017年12月17日 CCTV3播出的《國家寶藏》第三期?
節目播出之前,感覺就是:陝歷博你在搞莫子啊?
別人家的國寶,什麼各種釉彩大瓶,越王勾踐劍,賈湖骨笛都是那種單獨展櫃展出,千里江山圖還有自己的特展,石鼓甚至有準備建設的專門的石鼓館,你的三件文物全都是從擁擠的展櫃里看心情隨便拿的吧,擁有獨立展櫃的
鑲金獸首瑪瑙杯皇后之璽
青釉提梁倒注瓷壺
什麼的咱就不說了,拿個獨孤信的煤精組印
也是可以被人瘋狂蓋章的啊!
不過看完之後就感覺自己還是太連青了。這根本就是陝博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啊!一個小香囊的作用在於引出何家村一眾國寶,拋磚引玉,很有心機,曾侯乙編鐘也可以這麼搞,可惜鄂博直接上來個大頭,大家目光全跑編鐘上去了,曾侯乙墓其他出土文物的關注度可能會下降,而陝歷博的用意在於:這是我何家村遺寶里的一個小件,想看好的?來陝歷博!小劇場真的感人!看過華清池的長恨歌,感覺馬蘇可以去那演一期楊貴妃了,古裝扮像真的很美,最後「肌膚已毀,而香囊猶存」,讓人心頭一酸!楊玉環不過是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這樣的結局,真的令人惋惜!一個虎符又一同樣的方式引出秦兵馬俑,不過還是那句話:這坑裡都是品相好的兵馬俑,想看?來陝歷博!
劉老師真的令人敬佩,敢於演這個節目里第一個反派,還有「我乃大秦的宗室」那段真的好凶啊!最後一個絕了,張錦秋先生坐鎮,整個節目的層次瞬間提升。把西安的復古建築全放出來,這次可不是讓大家去陝歷博那麼簡單了,直接就是,想看仿唐建築?來西安!這根本就是西安的城市旅遊宣傳片,有背離節目宗旨的嫌疑,不過陝歷博一句「西安城本身就是一座博物館」搞得大家都沒脾氣!
三個小件就讓陝歷博這盤棋勝算在握!我很擔心以後還能不拍上陝歷博的票,包括30元的大唐遺寶快速解鎖通道!當然,我不會買300的壁畫票,因為貧窮限制了我的購買力!
總體來說,這期可以說是開播以來可看性很高,國寶宣傳力度很大的一期了!一個香囊引出何家村一眾珍寶,引出絲綢之路(一帶一路)上往來交互、珍寶傳遞的大唐繁華。再用一個編排簡單,但充滿了視覺美感的「舞蹈劇」講述大家都熟知的貴妃的故事。
半個虎符引出兩千年前秦軍的威武雄壯,再用一個「反轉」的故事把視角從大唐的奢華和悱惻轉向秦漢關於國家、忠誠、紀律、責任這種宏大話題,提升了格局。但是有趣的是虎符的今生故事居然給大家做了一場關於密碼學的科普,而不再總是一幅沉甸甸的畫面感,很意外。
然後,用可能知名度稍低的懿德太子墓壁畫,再次從一個更宏大但是卻更直觀的角度——建築——展示出一個民族在她繁華頂峰的樣子,而且又一次意外地轉換視角,聚焦於繁華長安城最普通的中國人、外國人的生活。這應該就是民族復興所期待的樣子吧,盛世輝煌,不僅僅是宮廷貴族的奢侈,也是每一個普通長安百姓的富足,和內心難以抑制的驕傲。而通過建築,居然最後引出的是第四「位」陝西國寶——張錦秋院士,簡直是放了大招了。
綜上,草蛇灰線中,陝歷博這次確實是用心了,給了觀眾不少驚喜。而且三段短劇也很取巧,都是四兩撥千斤的角度,非常令人耳目一新。這也說明了,用心的宣傳,並不總需要大聲的吆喝,動腦筋才是關鍵。
知乎首答獻給陝歷博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西安人,同時也是一名在陝歷博服務了五年的志願者,看完這期節目無比激動。節目播出之前幾乎身邊所有人都對陝歷博選擇這三件文物上節目感到無法理解,直到節目播出我才明白,這並不是在介紹文物啊,簡直就是西安拍的一期宣傳片,終於不再是什麼黃土飛揚,腰鼓齊舞,也是我長這麼大看到的陝西拍過的最好看的一部片子!說實話,之前來歷博參觀何家村珍寶館的觀眾慕名而來的並不多,絕大多數只是為了能少排一會隊而且票價也只有30,但凡是進去看過的沒有一個不說好的(金銀,瑪瑙,水晶...觀眾們都好這口)。就算不祭出鑲金獸首瑪瑙杯,什麼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鴛鴦蓮瓣紋金碗,赤金走龍……怎麼算也是在國寶之列,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根本排不上,但這件文物已經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喜歡的不要不要的。只是聞了聞酒香就已經愛的不行,想要喝酒還不趕快來博物館自己看看。陝西最不缺的就是兵馬俑,拿著兵馬俑上節目,公眾都已經很了解了,沒有太大的意義,況且兵馬俑也應該由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來啊。而虎符作為統領軍隊的重要物件,比兵馬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小小的虎符背後可是一群兵馬俑啊,又是一招以小見大。闕樓儀仗圖我覺得就為引出張錦秋先生的附帶品,錦秋先生才是真的國寶啊。西安人對張錦秋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也一直是陝西考生高考作文的經典選題。去年在陝歷博專門為她舉辦了一次作品展,我因為複習考研錯過了,腸子都悔青了。看到她在電視上娓娓道來,她設計的建築一個個閃過,真的是熱淚盈眶啊。當然,如果能選一個漢代文物就更圓滿了,比如「皇后之璽」玉印,演一段呂后的故事,再請來當年撿到這枚印的少年(現在應該是中年了),給大家普及一個文物保護、《文物法》什麼的也不錯。西安很早就提出了建設「博物館之城」的口號,當年第一百座博物館落成的時候好像還上過新聞聯播。修建地鐵更是有數不清的考古發現,甚至坊間還有傳言說文物局告訴地鐵施工單位「唐以前的要保護好現場,唐以後的直接推倒。」當然,地鐵工程是在文物層以下的,所以應該不會有這種問題。當年有人建議把修地鐵挖出來的文物直接在地鐵站進行現場展示,把地鐵站變成一座座博物館。雖然最終沒有實現,但西安地鐵站的裝潢、浮雕以及各種細節還是非常能夠彰顯古都文化的,在全國也是獨樹一幟。想要參觀陝歷博的朋友們要抓緊了,從2018年1月7日起,基本陳列《陝西古代文明》將關閉改造,基本陳列關閉時,將開放《三秦華章 光耀四方-陝西周秦漢唐文物精華展》。改造後的基本陳列展示方法將遵循" 曲徑通幽 移步換景 疏密有致"等原則,動靜結合,採用多媒體技術,還將配合大量的教育活動。最後說說我們陝歷博的志願者,《國家寶藏》中陪著馬蘇參觀的漂亮小姐姐就是我們志願者服務中心的主管蘇白雪~~看了湖北博物館的三件國寶以後,我為之震撼,分別代表科技(勾踐青銅劍)、法律(睡虎地竹簡)和文化(曾侯乙墓編鐘),我一直擔憂陝西歷史博物館能有什麼樣的國寶才堪與之匹敵!!看了今天《國家寶藏》的《闕樓儀仗圖》張錦秋的講述,我釋然了,國寶沒有高下之分,在長安,文物不只是博物館裡的展品,而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三出闕從唐朝壁畫到現代建築,薪火相傳!!緬懷歷史不只是紀念先輩的豐功偉績,而是讓我們學會欣賞智慧和創造(張錦秋語),從而創作屬於我們的時代!文化如是,科技亦如是!!!
二更加一個彩蛋吧,大家去陝博記得門口的水景嗎,裡面有塊大石頭。那是當年漢武帝太液池裡的石鯨,寓意東海仙境。現在陝博門前被人當作普通石頭。這才真是:壕的霸氣!
~~~~~~~~~~~~~~~~~~~~~
陝博這一期,深刻的詮釋了什麼叫底蘊。
不用挖空心思,費時費力的吧鎮館之寶搬出來,挑幾件有代表性的,從多個角度,以小見大,以點帶面的糊你一臉盛唐氣象。
文物是歷史的印證,而歷史,並不只是博物館裡展覽的幾件文物。
香囊不算鎮館之寶,也不是楊貴妃用過的稀罕物,升值同類型的香囊,陝西地界上也還有幾個,但一併出土的文物上那種文明交融的痕迹和多國錢幣,才是香囊要展示的屬於盛世的開放,包容,自信。壁畫也許不那麼有名氣。但透過壁畫想像一下,當你站在當年的長安街上,萬國來朝,才能體會盛唐的氣度,才會明白為什麼只有這樣的時代才能出現李白這樣的詩人,出現武則天這樣的女皇帝。
這一期,陝博展示的不是文物,是盛世應有的氣蘊。(選擇性的無視虎符,也對沒有漢表示遺憾,沒辦法,畢竟說好了一家三件,不準欺負人)陝博這次另闢蹊徑,在所有人都以為會選擇世人耳熟能詳的文物時,卻漫不經心拋出了小器物。然而,又不只只有小物件,最後的壁畫大氣磅礴,盡顯盛世風華。所謂須彌藏芥子是事實,可芥子納須彌就是禪意了。作為西安人,由衷的敬佩和自豪。
陝博皇后玉璽被國博借展一年多未還
你們看到湖北博物館耿直的獻上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後,陝博館長驚訝加略帶同情的目光了么?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像我這麼能打的還有一千多個,想看嗎?想看來陝博看啊
開始一直覺得陝博拿出來的不是真正的鎮館之寶,皇后之璽,獨孤信印章等等,還有很多珍貴性特殊性在這次幾件之上的國寶級文物,但是片子真正出來後才發現陝博絕對是暗藏心機,銀香囊雖小卻引出了整個一千多件何家村遺寶,難道你們不想親眼看一看這些光彩奪目的盛世瑰寶?杜虎符號令秦軍,難道你們不想看千年之前的秦軍軍陣?闕樓儀仗圖更是通過張老師引出了整個西安的大致風貌,鐘鼓樓廣場,世園會會址,大唐芙蓉園……
陝博這哪裡是來展出文物,明明是來推廣西安旅遊。私以為,對於一件所謂的國家級文物而言,重要的,除了自身過硬的做工和歷史價值,更重要的,是文物背後的傳承。
一件寶物,倘若它只能在歷史的星空里閃閃發光,那它最多只能被稱之為寶貝,只有它依然鮮活地活在當下,那才有足夠的底氣被稱之為寶藏。
那些即便是文物本身被毀壞也不可能被磨滅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寶藏。
西安,乃至整個陝西,整個中原,整個中國,帶給一個遊子最大的感動,也正是在於此。
第一期的岐陽石鼓、第二期的雲夢睡虎地秦簡之所以出彩,也正是在於此。
所謂一帶一路,所謂非遺保護,諸如此類,拋開經濟層面的考量,最大的意義,也正是在於此。
節目組在這一期的製作里,為了扣緊寶藏這樣的主題,不可謂不用心,所以我們才看到如此精彩的一期。三件寶物,雖然從分量上來說,尚不能代表陝博最極致的魅力。但是對於節目組勾勒出陝西的輪廓,勾畫出一個關中的線條以及兩個王朝的剪影,倒也足夠了。
唐代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雖小,卻足以追憶盛唐時期熏香之俗的盛行,還可以由鑄造、鏨花、陀螺儀一般的內部結構去窺探彼時手工技術之精妙,還可以由香料、葡萄(舶來品)等細節去淋漓盡致地展現一個開放時代絲綢之路賦予生活方方面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出意象感十足的貴妃戲,對於素質參差不齊的大眾,是一個最適合的記憶共鳴,在後續內容展開之前,就把大家一起拉回了那個時代。在後面的娓娓道來里,輕描淡寫間引出的絲路,也讓大家對於一帶一路,也慢慢有了更多的認同感。而對於以小窺大程度誇張到2個陶瓮1個銀罐里的東西就組成了一個國家大博物館特展展陳的何家村窖藏而言,齊東方教授無疑是最佳的解讀人。
北沈家橋村出土的杜虎符看似其貌不揚,卻足以窺探盛秦時期秦帝國軍隊之雄壯、制度之嚴明,個人之於國家所需要擁有的紀律、責任、忠誠、誠信不言而喻,小劇場也很好的勾勒了主題,跳出了歷史的格局,把主旨上升到當下的新高度。比較意外的是專家部分,劉勝利教授從杜虎符的密碼學啟示引出了密碼學在當下的應用,突出了大國、大歷史的背景下的傳承的意義,與第二期的雲夢睡虎地秦簡、第三期的淅川下寺2號楚墓的雲紋銅禁的節目編排邏輯類似,拓展了節目的視野維度。
關中地區出土墓室壁畫眾多,能夠弘揚番客雲集以及大國氣象的,並不在少數。章懷太子墓里的《客使圖》、《狩獵出行圖》、《儀衛圖》之類的都很不錯。而除去壁畫,秦陵兵馬俑、三彩載樂駝、舞馬銜杯紋銀壺、鑲金獸首瑪瑙杯、鴛鴦蓮瓣紋刻花金碗等也都是不錯的潛在取材對象。但是,在前兩件選定之後,最直觀的、最能夠調動大眾民族自豪感的、最有歷史畫面的、最有維度可以展開的,還真非《闕樓儀仗圖》莫屬。此圖一出,輕而易舉地把整集節目一直在烘托的大國氣象升華到最高點,郭濤的小劇場堪稱四兩撥千斤的精彩一筆,通過演繹長安城裡最普通的國人與蕃人的生活,展現了一千三百多年前這個國家最繁華最富強的樣子,也是我們這一輩國人最希望自己所熱愛的這個國家成為的樣子。第四件國寶張錦秋院士的加入,直接讓《闕樓儀仗圖》坐穩了本集的MVP。
還有一些我非常喜歡的細節,諸如無意間出現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諸如郭濤所飾演的小兵對周圍繁華一切的習以為常,諸如蕃人突然跳出了胡旋舞,而劉奕君和郭濤在演繹中自然流露的故鄉自豪感、陝博壁畫修復團隊對張院士自然流露的崇敬之情,都讓人深切的感受到我一開始所說的那個最重要的點——除了本身獨一無二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寶物之所以為寶藏,是因為它依舊鮮活地存在於當下人一代一代的傳承之中,無論是記憶,還是技藝。
最美的風景總是人,對於這檔節目所想要達到的效果而言,沒有比傳承更能觸動的人心的事情。
然而節目本身,也還是有些可以繼續提升的地方。
諸如,作為一檔面向大眾的以國家級文物為核心看點的節目,對於文物本身的解讀,對於文物所處的文化背景的解讀,還是應該再多一些,也再直白一些。畢竟,不是所有的觀眾都去過陝西,也不是所有的觀眾都對長安的氣象有一定的理解,所以,再多描述一些有關歷史的細節,會讓節目的呈現效果更加完整一些,對於節目想要的主旋律的烘托,也會更順手一些。舉個栗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出土的何家村,在唐長安城時期,屬於興化坊的範圍之內,那個年代,興化坊住著很多皇親國戚、高官顯貴。而何家村這一批窖藏,很有可能便是涇原兵變之時,由某位貴人埋藏於地下的。而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本身,也有太多太多來自異國的元素,可以作為絲綢之路交流這一個點的補充。而因為嘉賓導向的緣故,《闕樓儀仗圖》這一節里,對於建築的解讀顯然要多了許多,壁畫修復團隊這一節的重要價值反而被淹沒了,另外,除了「三闕樓」,畫面其他部分的解讀並不充分,那些人物的軍階等級、穿著打扮等等,都是可以解讀的點。而杜虎符上的文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雖毋會符,行也。」其實對於主題,也有莫大的意義,雖然節目在小劇場和嘉賓環節里,也提到了杜虎符上的內容,但沒有對文字進行闡述,也還是有所欠缺。更何況,這種錯金文字,本身從工藝上,也是一個可以去講述的點。還有,比起其他兩件文物,杜虎符與大眾的記憶關聯終究是要薄一些,這時候講一講一些與虎符有關的典故,對於普及文物價值也有莫大的講解意義,例如很多人都知道的戰國魏信陵君竊符救趙。
諸如,杜虎符這一節的後半段,與第三集豫博里對失蠟法和熔模鑄造的演繹有類似的爭議,而過長的演繹時間與演繹深度,又放大了這一節的爭議。畢竟,這檔節目不是《大國重器》,文物才是真正的中心和重心。而放掉了紀律、責任、忠誠、誠信這一個展開點,又非常可惜。如果以劉勝利教授作為過渡,再引出與邊防戰士(打個比方)等可作為紀律、責任、忠誠這一主題的傑出體現並與延伸的密碼學有所掛鉤的角色,適當的進行聯動,就會合理了許多。
諸如,馬蘇的小劇場演繹,眼神里還是缺了點戲,比起她第一次演的楊貴妃要遜色許多。而她上節目的著裝,也還是缺了一些考量,不如第三集里的劉濤來得自然。
但是這些對於整體而言,也其實也是瑕不掩瑜了。一個節目的時間就那麼多,原本也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的,不是嗎。
一千個人心裡,就有一千個長安城。
我曾經從新疆昭蘇一路沿著絲綢之路旅行,所到之處,都讀到了許多有關西安的故事與記載。於是到了西安的第一天,我就去大明宮,原想應該能見到一些斷壁殘垣,結果,卻是幾乎連殘垣也沒有了。站在一覽無遺的大明宮遺址上,我傷心地留下了眼淚。後來幾天,我陸陸續續看完了陝西歷史博物館和西安博物館的所有展廳,還看了曲江藝術博物館和大唐西市博物館,還走訪了華清池、驪山、秦陵兵馬俑、漢陽陵、乾陵、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慕、永泰公主墓、鼓樓、碑林、西安城牆、大雁塔、小雁塔、樂游原。除此之外,關中一帶我還去了法門寺、李茂貞墓、青銅器博物館、五丈原等等,也多是一些和長安有些許關聯的地方。那些有關長安的細枝末節,讓我或嗟嘆,或流淚,心情久久未能平復。
而那也已經是兩年前的事情了。
看完這一期節目,我突然好想再回到大明宮,好好地沿著遺址走上一圈。
在西安待了11年,去過三次陝博,但窮學生請不起導遊,自己看難免走馬觀花。
看完國家寶藏,翻了翻以前的照片,覺得真可惜啊。現在再想去看一次就很難了。多圖慎入:
梁家輝代言的石鼓,寶雞出土,按理應該是陝博收藏才對。但據說陝博里這是複製品,真品給故宮了。幾年前拍的香囊。當時就覺得這是「國寶」了,看來直覺還不錯。一堆金餅。忘了具體情況了,樣式應該是和海昏侯一個時期的吧幾年前拍的虎符。沒想到劉奕君也是老陝,演反面陰謀家怎麼演怎麼像。十二生肖俑。小雁塔邊上的西安博物館裡也有,裡面展品也很多,很僻靜。這也是何家村遺寶吧呂后玉璽,雖然是鎮館之寶,但從意義上講肯定是不能上國家寶藏的最懷念的還是這個
文物專業性,知識面不足,自己能談的太少。說點跟自己相關的罷。
之前也評論過《國家寶藏》節目相關提問,有總體評價、有往期評價。作為西安人,看到關於陝博這期,還是會激動的。
這次三個文物,從出土地、館藏地等方面,其實跟我生活、工作很靠近。說香囊,我住在西安南郊,家就在何家村旁邊,靠近二環;說虎符,因為工作關係幾度採訪過秦陵兵馬俑博物館,甚至下過坑,三年前做的專題片里甚至還提過虎符;說到壁畫,細講闕樓,我工作單位離大唐芙蓉園很近,一年365天,幾乎有280多天都會每天從正門經過,當然說到大明宮的闕樓,在之前夜跑鍛煉那段時間,都會從闕樓出發繞一大圈。
所以因為這些緣故,看這期節目很觸動。尤其是之前專訪過錦秋先生,而在本期節目中,錦秋先生講述最後一段的背景配樂,沒記錯應該是紀錄片《大明宮》里的主配樂,我在做文化專題片那幾年,也多次用到。這次再聽,加之錦秋先生的講述,讓我差點哭一鼻子。
其實關於陝博為什麼拿出這三年藏品,為什麼不拿壓箱底兒的等等討論,我倒覺得不是擔心「借」走,也不是想低調。調侃點說,就拿虎符來講,都說兵馬俑厲害,但不可能真端出兵馬俑(真上兵馬俑,其他博物館別玩了),所以咱來個虎符,同是出土文物,調兵遣將專管兵馬俑的。當然這是笑談。
其實我挺理解為什麼選這幾件文物的用意,因為畢竟是央視,節目還是要講求宣傳性的,還是要緊扣時代主題的。
一點小小延伸:比如香囊,以小香囊這件銀器為小切口,帶出何家村出土大量銀器、玉器等,其中不乏大量國外物件,襯托出當時時代大背景,體現唐的中外交流,契合眼下倡導的「一帶一路」發展主題。
諸如此類,大家可以思考虎符等文物的當下時代價值。
所以,央視還是牛逼!關於什麼擔心「借」文物之說,就不免有些小家子氣了。
說到底,這節目的策劃還是厲害。縱觀中國歷史,幾大盛世時期,都在西安。文物多、歷史厚重,所以陝博擔負的責任可想而知。選文物,怎麼選、以什麼標準選,選出來的文物怎麼講跟當下主推政治、經濟政策、發展方向融合,真的是門學問啊!看了第四期,我發現自己最喜歡的小劇場是第二期小撒的喜和這期郭濤的小兵,然後發現比起王侯將相,我更喜歡看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故事,可能更貼合自己吧
看喜的故事,能感到正是一個個兢兢業業的小人物,創造了那個大時代。這期看闕樓下小兵的長安游,也感覺到所謂盛唐不是指王孫貴族的錦衣玉食夸夸其談,而是每個普通百姓的安居樂業和滿滿的自豪感。前天看到陝西旅遊局的公眾號說,元旦過後,陝歷博對常規展品要進行調整。下次開放要到五月份,於是乎趕緊跑去湊了一波熱鬧,花了30塊錢,看了何家村大唐遺寶。
(說明一下,2018元旦過後,博物館會對常規的展廳進行展品調整,期間還是會有文物精品展示的,只是調整後的展覽會對目前的一些展品會做出調整,我是湊熱鬧看看,害怕調整以後就看不到有些價值不是特別高的文物了~)
珍寶如下圖展出,這都屬於陝歷博較為出名和招牌的文物。還有些,還有些沒拍。因為有些文物我個人覺得,如果放到央視感覺可能對於民族啊國家啊講起來就不是那麼好的寓意。
比如說從榆林出土的眾多匈奴文物,最著名的是鷹嘴金怪獸,一個純金打造的匈奴首領戰盔上的飾物,很小,但很精緻,個人超喜歡這個文物,但是它似乎不是很能彰顯中華文化,所以我個人覺得應該就沒有拿去展示。
還有一個羊首勺,是一個大的湯匙,在匙把上有一個羊和一個虎。展現了草原上動物追逐的場面,在匙柄的末端,是一個羊頭。整個勺子充滿濃濃草原游牧風~~這種文物很珍貴,但是不方便上央視對吧,說好的陝西歷史,大家都覺得應該展示周秦漢唐的長安盛世,但這些游牧民族其實也是陝西歷史的深刻映畫。個人覺得,這回的展品可能是儘可能的展示一個大家希望看到的秦漢盛唐下的長安。最鎮館之寶的,絕對沒有拿出來。
就沖著陝歷博能把漢武帝後花園的景觀石放在大門口的水池子里,把武則天母親墓前的大石獅毫無防護的放在大廳,我覺得,就足以說明,陝西的歷史文物等級之高,和我們博物館工作人員心大了…估計要放到別的地方,就算是石頭,也會像碑林那樣珍藏起來罷。
題外話:西安的文物太多了,陝西的文物太多了。下地挖出國寶級文物然後當廢鐵賣了的不是沒有,還有挖出周朝貴族吃飯用的大盤當馬槽子喂馬的也有,還有前面陝師大長安校區南側挖出唐代副國級官員的墓覺得沒啥價值又給埋回去的~總之,作為陝西人,看文物看多了,會覺得,這個東西就那樣了,然後內心可能會泛出一絲不以為然來……作為一名陝博的志願者,轉眼馬上就要在館裡度過第10個年頭了,身邊的朋友同學來來往往,唯有陝博一直都在。每個周末,如果有時間,都會去館裡講解,雖然累,但是收穫的快樂和喜悅,真的,和林俊傑的音樂一樣,幫助我走過了一段又一段旅程。真的非常開心能看到《國家寶藏》這樣的節目,能看到多年陪伴的老師與領導能站到台前,能看到文物得到大家的了解與認可。為陝博瘋狂打call,希望陝博越來越好(^_^)
以上為單純的感慨,以下評價一下節目^_^
主要從文物選擇上來說說吧,畢竟不是考古專業出身,只是對這幾件文物多多少少有一些了解。
陝博四大單元,周秦漢唐,四大類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俑,漢唐金銀器和唐墓壁畫,因為有河南博物院和湖北省博物館在前,所以不是很好再說青銅器了,而歷代陶俑主要價值體現在其連續性,以及不同時期的陶俑對比,所以也不太適合作為單獨的文物拿出來說。當然,這絕不意味著陝博的青銅器和陶俑就不好了,五祀衛鼎、多友鼎、日己觥、它盉、牛尊、三彩載樂駝俑等等大量的青銅器及陶俑,雖說可能確實不必婦好鴞尊、雲紋銅禁那樣精美華貴,但是背後的故事也都很值得稱道。
所以選擇的主體肯定就集中在漢唐金銀器和唐墓壁畫中了,其實我也是覺得,如果青銅不選,秦漢唐各選一件可能更好一些,但是如果這樣單獨的不選周,又覺得可能不太好,單選漢唐也不是很合適,畢竟四大單元,不能只選後面兩個,因此就只好選擇秦和唐了,秦風唐韻,也很合適。
壁畫的選擇是毋庸置疑的,必須要選《闕樓儀仗圖》,作為壁畫最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了,唐代金銀器可以選擇的確實太多了,選擇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主要是能更好的從女性的角度來體現文物,至於秦,則是小中見大的手法,從杜虎符來引入,作戰打仗調遣士兵,比兵馬俑本身能更有一層突破。
有關文物的具體知識就不在這裡說了,一方面節目也說了挺多的,另一方面可以百度^_^
就演員和嘉賓來講,覺得真的都非常的好,尤其是張錦秋先生,最後說的那段話,真的是值得去細細品味和思考的。之前在陝博的張錦秋先生作品展也專門去看過,真的是頂禮膜拜,五體投地。感謝張錦秋先生,也感謝陝西歷史博物館,感謝央視爸爸O(∩_∩)O
以上。
剛好昨天下午看了《妖貓傳》,比起改編自日本作者的描述李隆基和楊玉環愛情故事的小說和陳凱歌導演花大力氣建設的唐城和以特效堆砌出來的「極樂之宴」,陝博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以及懿德太子墓壁畫更真實地體現了盛唐風範,齊東方教授和張錦秋院士也更進一步向大眾呈現了古文物在當下依然鮮活的生命力,個人以為僅就呈現盛唐這一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最為強盛時期的風範而言,第四期《國家寶藏》已經達到節目組的初衷了。
前世傳奇方面,個人更喜歡郭濤演繹的這段故事,以衛隊士兵的視角演繹可謂四兩撥千斤,最後兩位演員「站在」闕樓上俯瞰整個長安城,背後的大屏壁畫緩緩鋪展開來時,我彷彿也置身與千年之前的帝都,將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一覽眼底,不由得起了一身雞皮疙瘩。這種感覺在第一次看金鐵木導演的紀錄片《大明宮》時才出現過。而請張錦秋院士講述今世故事時,節目組貼心地用了程池老師所作的《玄奘之路》的OST,我的思緒又瞬間穿越回唐中宗年間,感動油然而生。這種感動不同於之前幾期看到曾侯乙編鐘時王剛老師的那一躬,而是一種難以自抑的對本民族和歷史的驕傲的感動,作為可為13朝歷史名片的陝博,我覺得這一期節目謂之「完美」亦不過份。
以及,今後陝博的隊更不好排了……小小香囊一枚,代表了盛唐時的社會文化、工藝技術。既可以引出絲綢之路文化,又帶出了整個的何家村遺寶。陝歷博的兩個鎮館之寶鑲金獸首瑪瑙杯、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都作為小香囊的背景輕輕帶過。小小的杜虎符,背後則是金戈鐵馬,又可以帶出古代的軍事制度、古代的密碼技術。至於闕樓儀仗圖,則又引出了唐代建築,於是又引出了大明宮,便引出了張錦秋院士,而張錦秋院士本身,又是陝歷博的設計者,周轉一圈,又回到陝歷博自身,堪稱絕妙。
陝歷博這次拿出的三件文物,文化意義極佳,而且以點帶面,可以引出無窮多的含義。
但從另一個方面講,這次的幾件文物本身,在知名度等各方面,和前幾期的石鼓、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睡虎地秦簡等,確實不是一個級別的。
很遺憾,我並不認同其他很多回答說的,什麼陝歷博並沒有把壓箱底的寶物拿出來。在我看來,陝歷博即便將兩大鎮館之寶(瑪瑙杯、舞馬壺)拿出來,若論分量,比之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等,仍顯不足。如此以小搏大,反而巧妙。
至於前面有的回答提到的銅車馬、兵馬俑、舍利子等知名度和影響力更大的國寶重器,這些東西並不在陝歷博。如佛指舍利在法門寺,其他的八重寶函、十二環錫杖在法門寺博物館,而且這些東西宗教意味過於濃厚,不可能放到這種場合來。兵馬俑、銅車馬,屬於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陝歷博也有跪射俑,但跟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比起來就根本不夠看,顯然並不適合拿出來。還有堪稱鎮國之寶的何尊,是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寶雞也就是第一集中石鼓的老家)。著名的景雲銅鐘、昭陵六駿等,則是在碑林博物館。
題外話:
微博上好多網友都覺得陝博沒把自己壓箱底的拿出來,本人來猜測一下。1:怕被國博「借」走。
2:保持低調,從沒把陝博作為收官之作來說,意思很明顯了。
3:本身知名度夠大,放不放一級階梯的文物大家都會來看。
4:文物太多,挑花了眼,hin可能是抓鬮抓出來的。
(以上純屬腦洞)
第四點可能性較大-(開始胡說)
對,文物多知名度高就是了不起(欠揍臉心疼劉奕君,就他一個護寶人演反派2333
看完第四期,感覺和前面三期的氣質不同了,簡單說就是兩個詞四個字
自信 豪氣
它不像第三期說教的成分很重,甚至於有點忽視了文物本身。這一期從一詞一句一點點細節之中就能讓人感受到什麼叫作「大唐盛世」
作為一個湖北人,我覺得這一期比第二期看完之後更蕩氣迴腸
個人覺得到目前為止,最有情懷的是第一期故宮博物院,最有重量感的是第二期湖北省博物館,而最有豪氣和自信感的就是這一期陝西歷史博物館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2017年12月10 CCTV3播出的《國家寶藏》第二期?
TAG:博物館 | 文物 | 陝西 | 國家寶藏2017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