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七夕是在什麼時候被大家普遍認為是情人節的?

七夕在中國,明明是乞巧節,而傳統的情人節是上元節,那麼七夕是在什麼時候被大家普遍認為是情人節的?難道只是因為現在的商業化嗎?為什麼我們不能把上元節普及為情人節?


·

好吧,簡單回答一下。

七夕作為中國情人節被挖掘的歷史,實際上和一家企業有很大的關係,這就是江蘇紅豆,一家服裝企業。上世紀90年代,紅豆在江蘇本土還有比較高的知名度,但是進入千禧年之後,紅豆謀求上市,而當時在年輕人心中,紅豆的品牌形象越來越邊緣。因而紅豆急需一個新形象擴展市場。彼時西方情人節在中國愈演愈烈,儼然成為不少廠家關注的重點,因而紅豆理所當然的想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紅豆代表的相思寓意,所以另闢蹊徑的想要尋找一個傳統情人節代替西方情人節。

這個節日就是七夕。理由簡單,如果選擇上元節,就必須和2.14情人節狹路相逢。而七夕恰逢服裝換季,節日內涵和服裝有很大的聯繫,更重要的是,內衣起家的紅豆恰恰需要找到一個秋冬季服裝推銷的訴求點。

七夕符合紅豆的一切設想。

早年紅豆在推廣七夕的活動中不遺餘力,聯合諸多媒體宣傳報道。值得一提的是,2.14情人節,12.25聖誕節在千禧年左右曾經引發媒體不小的討論,抵制聲不絕如縷,乃至直到今天,還有人對此深惡痛絕,因而七夕概念甫一出現,就獲得了官方及媒體不小的支持,江蘇衛視更在早期不遺餘力的宣傳,後來七夕則被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當時的七夕,還叫紅豆相思節(從名字看就是紅豆的廣告)。但是隨著紅豆集團對七夕的大力推廣,七夕成為眾多商家炒作的對象,紅豆也逐漸和七夕脫離,以至今天很少還有人記得,他們是這個節日的直接推動者。

·


中國的情人節從來都是上元節(即元宵節),七夕被宣傳成為情人節只是近些年商業運作的傑作。

七夕的本質是乞巧,即女子秀針線活的節日。

在古代,中國女子乞巧的方式有許多種,要麼自己穿針引線,要麼抓一隻蜘蛛放盒子里,如果第二天結網,那就是討著巧了。

至於說牛郎織女相會,織女的意思就是乞巧女神,古代所有的會女紅的女生在七夕搞針線就是為了祈求乞巧女神賜予她無雙的智慧。

因為七月流火的緣故(那時候已經是秋季了),織女在這個時候便著手準備秋冬服裝,所以才來的這麼一個節日。《迢迢牽牛星》里描述了牛郎和織女的愛情,但七夕依然沒有被過成情人節,因為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情人節,即開春後的上元節。

多數文化的情人節都被定在春季(韓國除外,因為這個神奇的國家每年有十二個情人節),歐美以2月14日為準,而中國則以正月十五日為準,正月十五日要麼在陽曆的2月底,要麼在陽曆3月初。

這不是隨便找的日子,而是人類對繩命寄予美好盼望的日子。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春芽萌動,包括小雞兒。

披髮緩形,廣步於庭,予而勿奪,生而勿殺,適合出遊,適合做愛。

春季的確是再美好不過的季節了。

尤其對於情人來說,特別適合私奔。

南宋女詩人朱淑真嫁給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日子過得十分辛苦,後來被遣返回家,抑鬱而死,死的時候還不到五十歲。

死後,她這一生寫的詩詞都被她的父母焚毀了。

然而詩人壓不住的才華,終究還是讓她的一些詩詞流傳到了民間,而且經久不衰。

比方說,《生查子·去年元夜時》: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在結婚前,她跟自己喜歡的人私會,但現實的壓力迫使她不得不嫁給一個不喜歡的人,而且眾人還不許她不喜歡自己不喜歡的人,於是這首詩被理學者指斥為淫蕩不堪。

可是負責整理詩詞的人實在是太喜歡這首詩了,迫於壓力,無奈將作者改為歐陽修,也許只有這樣,才能讓這首詩的作者免於被一群男盜女娼的傢伙指著鼻子罵娘。

朱淑真也是有話直說,她很不喜歡自己嫁的人,說什麼「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意思就是「烏鴉和鴛鴦最終走到了一起,般配嗎?」如此措辭,自然讓程朱理學發揚光大的宋明暴躁不堪,女子的風骨也不能叫風骨,剛毅也不叫剛毅,而叫「不貞」,這等雙重標準在當時非常吃香。

朱淑真的詩稿被焚燒的可能更露骨,更震撼。單看流傳下來的就已經將腐儒氣死,有道是「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儼然情人甜蜜的場面,這種詩詞不趕緊燒了,老朱家的臉往哪裡放呢?

這一年,朱淑真又來到和情人約會過的地方,花燈、人海、喧囂、靜謐……一切都還在,只是他不在。

後來人們傳說朱淑真給丈夫寫了無字的圈兒詞情書,就是那個「大圈套小圈,我圈裡有你,你圈裡有我」那首詞。這跟網上盛傳的李白早已看穿了一切是一個道理,文筆搓到心疼,居然還有人信。不過話說回來了,硬要說圈兒詞的確是朱淑真寫的,那也不是寫給她丈夫的。

而同樣憂鬱成疾的辛棄疾,在他的《青玉案之元夕》里更是描述了他和他的情人約會時候的所見所感: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只是這樣的詞被人硬生生解釋成了老辛是在追求真理。其他上元節詩詞,基本也都描繪了情人之間的約會或約炮。

比方說盧照鄰的《十五夜觀燈》,蘇道味的《正月十五夜》,唐寅的《元宵》,李夢陽的《汴京元夕》。

杜蕾斯(好吧其實是杜拉斯)曾經說過:

如果那個男人愛你,他的眼睛裡就有疼惜,如果不愛,就只有慾望。

如此看來,那些寫給鄰家憂鬱的女孩,鎮上南方的姑娘,去還願路上的她,來看花燈的妹子的,充滿真情的詞曲,未必不是發自內心。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切規矩,一切管束,都在上元佳節這一天得到了些許釋放。雖說是情人節,但那是愛人間的節日。


江蘇作協副主席、詩歌工作委員會主任趙愷主持座談會。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周耀庭首先講述了紅豆集團舉辦"相思節"的動因,他說,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加快,不僅外國產品將大量湧入中國,外國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也將長驅直入,這將對我們的青少年的心理和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目前,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等洋節在我國國內日益盛行,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在青少年的心目中越來越淡薄。為了繼承和發展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弘揚民族文化,我們紅豆集團想通過努力,來推廣我們民族自己的節日--"七夕相思節",使農曆七月七成為和一月一(春節)、五月五(端午)、九月九(重陽節)一樣重要的傳統節日,成為我們民族自己的"情人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文化需求、情感需求也越來越增大,在洋節盛行過一段時間後,回過頭來看看,還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好。七月七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中國人無人不曉,牛郎種田、織女織布,牛郎織女是勞動人民的代表。我們"紅豆"的"紅"字是女"工"在織"絲",代表織女,"豆"字代表種豆的牛郎,加之唐代詩人王維的紅豆相思詩,我認為我們"紅豆"集團應該也願意為宣傳推廣"七夕相思節"作出自己的努力。

節選來源中國策劃網。

本意不置可否,商業意味大於弘揚傳統民俗的意味。從效果來看,七夕實際上和西方的2.14情人節並無二致。

以上,侵刪。


我覺得在現代社會中,一個習慣的形成,無非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商業或明或暗的炒作,二是政府或隱或顯的引導。

七夕是情人節,也就是這幾年才流行起來的,拋開過去的乞巧之意,他與現代商業的渲染密不可分,有了情人節的噱頭,與相關商品或產業的經濟行為才有了根據和邏輯,商家願打,年輕人也願挨,樂此不疲,皆大歡喜。

但「七夕」二字有一種中國漢字天然的意境在其中,也容易引起人的聯想,並且意境往往帶著一點或愁或悔的味道,所處古代很多文人都是在七夕抒發哀怨之情。

李清照寫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范成大寫七夕:

雙星良夜,耕慵織懶,應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滿眉顰,更無奈、風姨吹雨。

相逢草草,爭如休見,重攪別離心緒。新歡不抵舊愁多,倒添了、新愁歸去。

他們分明表達的都是離愁哀怨之情,吐槽狀溢於言表。

當然,我作為資深屌絲一枚,也在七夕節優雅吐槽一把,和大家分享一首七夕七恨歌。

七夕到,牛郎忙,苦逼的都是多情郎。

「新啼痕蓋過了舊啼痕,

我這裡懶裝只為心間恨。

舉杯試向花前問:

人能得幾日好?

花能得幾日新?

只可惜憔悴了惜花人。」

一恨鯽魚多刺,眼見得肉嫩嫩,偏有刺就像喉上針,盤中魚湯雖美味,喉中小痛實難忍,哪有才華容易得,向來煙花容易冷。

二恨海棠無香,為什麼花開偏要有味?為什麼好人一定要有好報享?海棠若有香,哪能風光都佔盡,哪能好事都成雙?

三恨光陰如刀,都說歲月是把殺豬刀,殺起你來靜悄悄。你說你還如花美貌,可知魚尾紋早已爬過了眉梢;你說你還青春年少,可記得用壞了幾把剃鬚刀?歲月一向不等人,流光最愛把人拋。

四恨情人如紙,大男人信誓旦旦的說瞎話,小女人嬌艷滴滴的捧心房,「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紗帳底卧鴛鴦。」我能夠情切切,我能夠淚汪汪,我能夠惹的你惜玉又憐香,一個字——裝!

五恨行路難回頭,只看到崇山峻岭在眼前,只知道低頭趕路莫等閑。百花叢中誰最艷,萬樹林中誰最高?山間道路千萬條,親,你可知你走的是單行道?流年中再回首,錯過的風景不再有,心酸加無奈,痛心又疾首。

六恨父母華髮霜,都說盡孝要趁早,情是雙親重,月是故鄉明;未見我長大,卻見你變老。剖得隱隱遊子心,撒向離離原上草。再等我一等,可好不好?

七恨這山望到那山高,別人的工作總是好,別人的本事學不了。腳不踩實地,心卻比天高。你可知平淡樸實才是真,繁花似錦終是表。


從商人發現這樣可以騙二傻子們的錢之後……


年輕人,人家都在糾結七夕送什麼?你卻在糾結七月初七是不是情人節。人家巴不得天天找借口送溫暖,你卻在糾結七月初七是不是情人節。

你以為那麼多把七月初七當情人節的都是沒知識沒文化?NO NO NO!年輕人,把七月初七當情人節就如今年9月3號放假一樣,都是政治需求罷了,只不過一個是個人政治一個是國家政治。政治正確才是最重要的,至於什麼節日不節日,勞動人民才不關心。

跟老婆相隔兩地,一個禮拜前給老婆訂了束花,今天她收到後開心的不得了一個勁給我發親嘴表情立馬把花曬到朋友圈並十分愧疚表示我筆記本舊了該換了要給我買,尼瑪,平時98塊可辦不了這麼漂亮的事,感謝大七夕,真想每周過一次。

總之,大家開心就好何必糾結?什麼節日不是人定的?

評論里那位認真的朋友只能說本diao層次太低跟你眼界不同,還望見諒?


清明節照樣能過成情人節

「我XX不在了,小時候他對我很好,我好難過」

「不要怕,北鼻,我還在,來我這邊,我來安慰你」


第一次看到七夕是情人節的廣告是在2006年左右,從來都不是傳統的中國情人節,商家營銷的典型成功案例,足夠寫進營銷學。

反對派有種說法:七夕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難道情侶們都渴望牛郎織女那種一年才見一次愛情么。這個說法我贊成。

ps,我有強迫症,每年這個時候我都會感嘆一句:沒文化真可怕,求摺疊


這似乎是一個科普貼,但是我還是要來灌水,本來七夕在十年前還沒這麼火的,互聯網經濟快速發展的這幾年間,但凡沾點節日氣息的日子都被拿來營銷,什麼11.11光棍節,10.10賣萌節等等,都是用於商業營銷,促進服務行業的經濟。

但是七夕真的是跟廣大群眾沒太大關係,七夕是人家牛郎和織女的節日,跟咱們沒太大關係

牛郎和織女關係好么?其實並不好,一年才見一次面,還得當著全中國那麼多善男信女的面見面,再熾熱的感情也都X冷淡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2011年。反正我記得這年還有爭議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節,但是饑渴的狗男女們已經按捺不住了。


我也不知道算哪門子情人節,中國的情人節那麼悲苦的嗎?一年只能見一次面,那這個理解的話還真是情人節,一夜情。


噓,讓那些精蟲上腦的商家們聽到了就會又多了個情人節,現在好像就差清明重陽和中元沒當情人節過了


在女生髮現又多了一個能收到禮物的節日。


為了區別別人的七夕和你的七夕


跟現代人生活方式與商業價值有關,以後者為主。

1.元宵節正好處於春季假期剛結束的時間段,對於在校大學生和剛工作的小白領來說,這段時間可能都是事物比較繁忙的日子。

2.元宵節所在的時間臨近兩節一旦,又有西方的情人節、白色情人節在附近,在這個時間點做活動商業效果顯然沒有附近都是建軍節教師節的七夕好,類似京東每年避開雙十一選在618搞大促銷一樣。


難道不是除了清明節以外,所有中外節日都被商家演變成了情人節嗎?


七夕被叫做情人節,也就是這10年左右的時間,純粹商業運作的結果。幾乎同時,聖誕節、西方情人節。。。都來了,被很好的宣傳開去


七夕怎麼就變成一個情人節了呢?

我想大概是因為商業運作,變成了買買買的節日了。

可是情人節已經有了,還有白色情人節什麼的,這麼多已經疲倦了吧?

不會的。

應該運作一個單身人的節日。

單身人有多大的消費能力?

你難道沒看到光棍節的狂歡的消費力。

呵呵,你個單身狗以為親人節只需要線上消費嗎?

說的你好像不是單身狗似的......

...

......

.........

說的我們好像是兩個人在對話似的......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是從某一個閏七月開始的,連續兩個七夕,哇塞,趕緊卯足了勁做生意!

應該是2006年!


這我還是記得的,很多年前(應該是將近20年前了吧),江蘇衛視辦了一個關於七夕的晚會,大肆宣傳七夕鵲橋相會,是中國的情人節,晚會具體是哪個贊助商我忘了,反正就是個營銷局,當時第一屆的七夕晚會宣傳轟炸很猛,然後這個晚會辦了好幾年(中間有沒有其他電視台加入戰局不太清楚,因為當初在上學沒時間看電視),加上商家的炒作和馬雲爸爸們的加入,七夕是情人節的概念就這麼定型了


推薦閱讀:

七夕到了,推薦些適合單身人士聽的歌?
七夕節不送禮物會分手嘛?

TAG:七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