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埃德蒙·柏克?


關於伯克的思想,題主可以閱讀其原著,比如《法國革命論》和《美洲三書》,

《自由與傳統 (豆瓣)》是其言論摘錄,比較全面;《大爭論 (豆瓣)》是一部對伯克和潘恩思想的簡要介紹和評述。都可以一讀。

基本贊成 @杜尾草 的回答。只是補充一些個人的感想。

不同人對法國大革命有不同的態度,我是完全採用因人廢言的立場。

同樣的話,由伯克、托克維爾說出來,必須嚴肅對待;

由貢斯當說出來,可以一聽(誰叫你政治節操掉得那麼快);

由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和亞歷山大一世,或者德國歷史學派和俄國斯拉夫派說出來,就只能呵呵了;

由想當國師的崇拜施密特和施特勞斯的自稱的國朝「保守主義」者說出來……那我還是寧願選擇更有美感的斷頭台。

二十世紀的歷史進程顛覆了保守主義的面貌。試想如果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俄羅斯帝國和明治憲法下的日本帝國都還在,「保守主義」這個詞肯定意味大不相同。此種保守主義大抵不壞,對比德俄帝國崩潰後的繼任者可以壞到什麼程度就知道了;然而並沒有好到可以大受稱讚的地步。須知能最終開出自由之花的傳統並不很多,伯克正是在一片恰好合適的土地上保守自由的傳統。他人效顰,難免失望。至於某些人拿僭主政治當作保守主義的保守對象,那更是沐猴而冠。有人說保守主義在當今的天朝只能起負面作用,不為無理。

即使你不想要自由之花,歷史進程也是浩浩蕩蕩的。「空洞的大詞」會抓住人心,擁有合法性,獲得真正的生命推著你走。康德說:對法國大革命的普遍同情體現了人類的基本道德稟賦,此之謂也。


偉大的保守主義者,英格蘭自由傳統最堅強的堡壘。大革命時代歐洲最冷靜的偉大頭腦。

在法國大革命的思想流毒四散、人民趨之若鶩、激進思潮入侵英國時,他寧願退出選舉,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巨大道德勇氣舌戰群儒,為偉大的英國政制傳統辯護。

他批「平等」,批」自由「,批」人權「,批」民主「,其實不如說,他一眼洞穿了盧梭和雅各賓派的本質,他批的是理性狂妄導致的無知和暴戾,以及包裹在外面的空洞的名詞兒。

他為英國王位辯護、他捍衛自然貴族、他是虔誠的國教信徒、他鼓吹禮俗和宗教之偉大、他批評人民的無知和輕信。他被無數人咒罵為反動透頂的保皇黨人、神棍、守舊派、反革命分子。

但他同時嚴格的要求王權在法律之下行使,精巧的設計王權、上下院、人民之間微妙而有效的權力平衡,他充滿激情的為異教徒的信仰自由辯護,為人民的神聖財產權呼籲,他對血統論的貴族不屑一顧,而推崇智慧和美德意義上的貴族。

他是真正洞悉了政治運行的智者,他說,審慎是政治的第一美德,以激情為動力的激進變革是不負責任的;國家是有道德性的,要在禮俗和宗教之下運行,遵從神聖的上帝法;真實的政治存在於社會關係中,那些漂亮而空洞的大詞只會帶來混亂和災難,人民的利益只會成為犧牲品;選舉並不是天然正當的,它可以讓一個負責的政治家變成一個到處討好的口舌販子。

他不斷證明自己的正確,而不斷被人有意或無意的誤解。幾百年後的今天,人民仍然不斷犯下他早就指出的錯誤,而多數政治家在他面前仍然像一個不負責任的小丑。


轉幾個自己欣賞的伯克語錄吧

邪惡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善良之人無所作為!

喜歡社會中一小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是人的社會屬性的基本原則。

一個常見的錯誤是,認為人群中最響亮的抱怨者是受傷最深的。

政治的行為,在本質上,是一種妥協和交換。人類政府的歷史,其實是一部各種利益不斷妥協和交換的歷史,也只有在不斷的妥協和交換中,各種利益才可能獲得相對的平衡。他繼而指出,其實 」人類所有的收益和快樂,所有的美德,所有的明智的行為「,無一不是妥協和交換。


共產主義在西方是極左,卻在中國變成最大的保守主義。

至於柏克的書的讀法,你可以嘗試把所有英國換成中國共產黨,把英國國教換成共產主義來讀,有驚喜。

當一個百年前最反革命的人也能為中國革命作辯護的時候,造反的二元敘事終於毀滅。


倖存者偏差,這他M就是真理啊。

夫復何求?

2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


推薦閱讀:

羅爾斯和諾齊克等政治哲學家的作品在政治系的研究中有一席之地嗎?
春秋戰國時期為何會出現諸侯國的政權被大夫甚至是大夫家臣把持的情況?
建國後長期堅持「階級鬥爭為綱」「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你有言論的自由,我有開槍的自由。」 這句話怎麼反駁?
如何預測政府政策走向?

TAG:政治學 | 西方政治思想 | 政治學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