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明明有「ぴん」的發音,為什麼還要把「蘋果」念成「りんご」?
01-14
「ぴん」的羅馬字是 pin;「りんご(ringo)」 在普通話擬讀 「林勾」。
補充一下,「林檎」的「檎」字音讀漢音作「キンkin」,吳音作「ゴンgon」。現代讀音是吳音之省,平安中期發生音變,承平年間(931年 - 938年)的《和妙抄》記「林檎」已經讀為「リンゴウringō」了。
林檎是中國本土蘋果的古漢語,所以日語是延續了漢語。
關於本土蘋果,請參照一下
中國土生蘋果屬植物在古代又稱「柰」
[1]
或「林檎」。李時珍說:「柰與林檎,一類二種也,樹實皆似林檎而大。有白、赤、青三色,白者為素柰,赤者為丹柰,青者為綠柰」和「林檎,即柰之小而圓者,其類有金林檎、紅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而《食性本草》中亦有說「林檎有三種,大長者為柰,圓者林檎,小者味澀為梣。」 「林檎」一詞後來傳至日本,現時日語的「林檎」仍保留蘋果的意思。
中國土生蘋果品種在清朝以前曾在今河北、山東等地廣泛種植,其特點是產量少、果實小、皮薄、味道甜美,但不耐儲存,容易破損,因此價格昂貴,清朝時期北京旗人用其當作貢果。清朝末年,美國人在山東煙台等地引進西洋品種蘋果,日本在日俄戰爭之後,也在關東州的熊岳設立農業試驗基地,引進西洋蘋果並進行雜交改良。煙台和大連也因此成為今日著名的蘋果產地。民國時期以後,西洋品種蘋果逐漸在中國市場上佔據主要地位,中國土生品種蘋果逐漸被果農淘汰,種植範圍不斷縮小,最後僅河北省懷來地區有少量保存,但這些果樹也於1970年代前後在中國滅絕。
-----摘自《維基百科》
要知道我們現在的普通話,國語,北方話作為國家官方語言的歷史可不長。
中日交流最為頻繁的隋唐時期,國家官方語言可不是如今的這樣的,所以大量漢語辭彙進入日語的時候,是保留著古漢語的用法讀音的。
你現在甚至會發現很多唐詩不押韻,因為唐詩根本就不應該用普通話來念的。
【我是來歪樓的】推薦閱讀:
※國際音標 [?] 與 [?] 的發音有何區別?
※目前在自學西班牙語中,怎樣鍛煉純正發音?
※為啥拼音同樣是yi一聲,一和依發音感覺不同?
※u?與雙母音??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