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看書怎麼辦?父母天天要我多看書才有出息
就是看不進去書啊,老爸年輕時特愛看書,所以文化思想也高事業有成,可我卻怎麼也不喜歡看書,老爸總說現在的qq微信網路遊戲真是害了好多年輕人,我也發現自己好浮躁,靜不下心來,想看書可是真的看不進去怎麼辦
上綱上線的「教育意義」、不允許見仁見智的「中心思想」、主觀又弱智的「段落分析」,我們很多人都是在這樣高高在上又弱爆了的語文教育中成長,好不容易畢業了,不想再碰書本,完全可以理解。我高中時遇到了一個非常好的語文老師,她說:「你們誰要是不願意聽我講的,就告訴我一聲我保證不管了。」果斷舉手,從此,語文課上我就看我喜歡的小說。她不僅信守諾言,而且絲毫沒有因為傷了面子而為難過我,我找她問問題,她既和善又用心。現在想想真是慚愧,永遠感謝你,我的老師。
很多家長自己不讀書還非要孩子讀書,但是自己不讀書怎麼知道給孩子看什麼書呢?聽說給孩子讀名著好,就不管版本不管層次不管孩子喜不喜歡給孩子買一堆鼎鼎大名的大部頭兒。孩子要是不看,家長就流露出失望甚至會數落、批評、責打。我感謝我的父母,雖然他們也不讀書,但是十二歲以前給我買啟蒙的科普的書。十二歲以後,他們就從來不給我買書,而是給我錢讓我愛買什麼買什麼,如果買書的話就額外給。儘管我自己也為了追求逼格買了不少看不進去也看不下去的名著,但是我讀著不爽就換一本,一直換到自己喜歡的,沒有人干涉我。
還有的家長自己很喜歡看書,於是硬要孩子看自己喜歡的書,這樣長大的孩子儘管有不少人都因此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礎,但是回想童年都因為缺少自由而充滿遺憾。我感謝我的姥爺和我的舅舅,他們的豐富藏書我隨便借隨便拿,看完還能找他們交流感想,他們也不會把我當成小孩兒,總是認真的和我討論。
家長和老師的開明與包容讓我在閱讀上沒有遭什麼罪並且找到了閱讀的樂趣。閱讀不同於考試,不能帶著功利心、不能背負著壓力,看書的時候滿腦子黃金屋顏如玉千鍾粟高逼格還有什麼滋味兒,和應試又有什麼區別?
閱讀自己喜歡的書,就像是和良師益友學本事、和鐵哥們好姐妹侃大山、和男神女神私聊、和偶像對話、和真英雄真豪傑偉丈夫奇女子做伴兒、和大奸大惡大智大勇的惡賊鬥智斗勇,其快樂程度應該說僅次於吸毒。
閱讀自己不喜歡的書,就像是打入地獄,時間無限漫長、心不在焉、身不由己、五勞七傷、鬱郁成疾,背負著沉重的大山、一心只盼著徹底解放。一旦有了被迫閱讀的經歷,很容易一輩子對閱讀產生陰影,錯過那些他本可能視作一生摯愛的好書。
選擇自己喜歡的書,我有五點小小的建議。信有信無,隨君所好,不喜勿噴,噴了我也沒轍。
1.先閱讀通俗易懂的書,即便是成年人讀讀《十萬個為什麼》《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也絲毫不丟人,這些書能讓你學會很多知識,再看別的書你就會發現有很多人物你是認識的,很多知識你是知道的,只是更加詳細深入了,你就像是在異國他鄉常常能夠遇到故人,這種親切感無比重要!沒有了這份親切感,就成了孤身承影,在凄風苦雨里可憐巴巴地闖迷宮。
2.中國人不讀四大名著是不應該的,建議男士先讀《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你要是看不下去就先看看三國題材的動漫,玩玩三國題材的遊戲。女士先讀《紅樓夢》,很多人一開始會有點不適應,其實堅持讀到林黛玉進賈府就能習慣語言環境並且迅速明白為什麼《紅樓夢》的評價這麼千秋萬代一統江湖了。《水滸傳》沒什麼可叮囑的,《西遊記》可是個硬茬,文筆最為晦澀,白話程度相對很低,生僻字多,而且幾乎所有當代中國人都看過電視劇版,泄底之後想要堅持讀完原著相當不容易。如果你從《西遊記》開始閱讀四大名著,真真是萬事開頭難了。魯郭茅巴老曹六位大師的作品中,我個人首推老舍,其次曹禺。其實,挑選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很容易,在書店隨便翻開一頁,要是能讀得進去,你就買。這個方法可能會漏掉好作品,但至少不會讓你買回家看不下去。我推薦從余華和路遙的作品著手,因為可讀性很強。另外,金庸的武俠小說應該看看,不要滿足於電視劇,差遠了,差太遠了。
3.外國文學方面,按照國家分類,我首推日本文學,但是要注意像《源氏物語》這樣的古典小說和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三島由紀夫這幾位的作品都不大好懂,從這靠岸……容易觸礁。建議成年讀者首先閱讀日本還健在的的作家作品,未成年的就算了,長大了再說吧,原因你懂的。閱讀歐美文學之前至少簡單了解一下基督教和歐美歷史,讀美國文學相對於歐洲文學容易一些,因為就兩百多年歷史。歐洲文學裡,盛產哲學家的德國,其文學作品普遍晦澀。俄羅斯帝國和俄羅斯共和國文學人名太長而且還很相似,最重要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的兩位巨匠的書既厚且深,三思三思啊。個人建議從英法入手、然後是義大利、奧地利。捷克等國、最後向德俄發起攻堅戰。按照派別分類神話傳說、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小說相對容易,現代派、後現代、後後現代派文學還是打牢基礎再讀吧。拉美文學就是名字不好記,可讀性還是很強的,最好自己列個人物表。在外國文學當中,我最不推薦的就是蘇聯文學,大部分作品都是意識形態味道太濃,政治傾向不是太紅就是太白。尤其討厭高爾基。有人說蘇聯文學也有優秀作品,但我堅持認為,除非全世界的書我都看完了實在沒得看了我才會再去讀蘇聯文學。蘇聯的建立、發展、混亂、掙扎、亡黨亡國的歷史經驗教訓我倒是很喜歡看,文學就呵呵了。
4.文學離不開政治,文史不能分家。越是中央集權、社會穩定、海清何晏、國泰民安,文學越低迷。越是天下大亂、國家分裂、政治黑暗,越是百花齊放、出淤泥而不染。亂世出英雄,亂世也出文豪。反例也不是沒有,比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八荒六合唯他獨尊,由於個人的不幸遭遇在萬馬齊喑的文學環境中照樣發光發熱的雪芹先生。但總的來說,國家不幸詩家幸,社會越亂、苦難越重越容易出好作品。了解歷史,才能讀出文學的厚重感,很難想像,一個歷史白痴如何閱讀文學作品,盯著現代社會作品讀?眼界也太窄了點吧。
5.通俗作品、網路小說中也不乏好作品,比如《明朝那些事兒》。像《鬼吹燈》《盜墓筆記》這樣的書讀一讀也很不錯,但是不要只讀這一類作品,不然就會過分追求情節的引人入勝,忽視其他元素,造成欣賞能力原地打轉。更不要只閱讀嚴肅的純文學作品,做人做得那麼古板,清高得不接地氣,純屬自尋煩惱、自找麻煩,不利於人際交往,有害身心健康。
朋友們,文學的鼎盛時期真的已經過去了,但只要人類還在,對故事的迷戀就在,文學就不會死。喜歡閱讀就是喜歡聽故事,學知識,沒什麼了不起的,只是一種享受而已,不能因為看書多就小瞧看書少的人——傲慢、清高和偏見只會讓更多的人遠離閱讀,只會讓我們這些熱愛閱讀的人越來越孤獨。讀書多的人應該承擔起責任,去分享讀書的快樂,因為,我們的快樂,正是源自於寫書人無私的分享。
記得大二一個選修課的老師說過:如果看不下書,就去圖書館睡覺吧。睡的多了慢慢就能看進了。
不知道你能理解不,其實這說的是環境對個人的影響。首先你得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吧。
自制力強的人,無論在哪裡都能看進去。所有環境不是問題。如果自制力不強,像我這樣的,那就應該去圖書館等大環境的地方。但有時候圖書館又太多人,走來走去,不是很爽怎麼辦?我一般找一個教室,這樣相對好點。其次看你喜歡看什麼樣的書。
如果明知道現在的自己很浮躁,那麼要找最能吸引自己的書看。當然不是雜誌啊什麼的。喜歡故事的就看歷史書,或者小說,有很多名著。我就比較喜歡看故事。喜歡金融就看最近的時事啊之類。
反正剛開始不要看太理論性的東西。那樣會很枯燥,直接毀掉一天的心情。最後很重要的就是要學會看書。
看書不是目的,學到東西才是目的。所有看書當然得有方法。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所有看書方法是有跡可循的。可以去看看《如何閱讀一本書》。恩,差不多就這樣。看書最後還是要思考才能轉變成自己的東西。所以,多思考。初中的時候,第一次通宵讀書,書名是《培根論人生》,那時書中的某些解答對我內心渴望了解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得到了充分的滿足。高三半年就在讀些老師口中的「野書」,許多是古籍(內心半吊子的假意鍛煉文言文),印象最深的是老子的《道德經》,那時有些話很拗口,諸如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那時覺得這句話矛盾不通,但隨著經歷和眼界的提升,慢慢能夠體會一二。大學的時候愛逃課,不是下片看片玩遊戲,就是夜半插電幾個寢室鏖戰DOTA,而後三五成群結伴吃夜宵。很少看書,多數看手機小說。可唯獨一天在家,看了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那天看通宵,起來繼續通宵,周而復始,最後是哭著把書合上的。
三分鐘熱度的想要蛻變,想要珍惜。
不過有些東西,你沒有相應的代價,是不會痛徹領悟的。父母的壓力,反而會使這個年紀的人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內心再不夠堅韌,稍微遭受挫折,更容易由於自利性偏差把不好的結果歸咎為環境原因,繼而越發逃避。首先,題主必須認識到,並不是不讀書就沒出息,關鍵是對事物不去努力鑽研,並持之以恆,這樣很難有作為。(打遊戲打得好也能成為職業,然而打遊戲的多數是為了打發時間,沉溺與鑽研是有本質區別的)其次,個人認為,經濟獨立是有發言權的外在首因,思維獨立則是根本。題主應該自我剖析,自己的興趣是什麼。(以前看到過一句話,大意是人不是因為消極而事倍功半,往往是由於自己在某方面沒有能力做好,獲得肯定,才開始逃避,繼而失去了興趣)P.S.興趣未必和能力掛鉤,但獲得他人的贊同會極大的提升你對某事物的興趣。最後,父母的話你可以當作過來人的告誡,它的意義是防止你重蹈覆轍,避免一些彎路。但許多事「絕知此事要躬行」,不走彎路,便很難成長。而所謂成長,便是漸漸懂得,父母的話,背後是多麼珍貴的關心。可能是對某些書籍不感興趣吧而且本身看書就是需要靜下心來的活動 如果總想著電子產品或者覺得無趣不想思考的話那也是看不進去的
可以培養。不過你父母錯了 出息不是靠看書而是靠思考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這本書?
※如何看待這位上海財經大學學生的讀過書單?
※陳二狗的妖孽人生結尾到底是什麼?
※聽說許多非專業英文書籍的中文翻譯很糟糕,有必要因此下決心閱讀英文原版嗎?
※難道不應該把推動版權電子閱讀市場的發展作為己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