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極泰山站建造成燈籠的外形?


眾所周知,南極氣候有兩個重要特點:氣溫低(達-50°)、風速高(常常超過12級颱風),在這種氣候下建考察站,不考慮暴風雪,那只有被掩埋摧毀的份兒。

泰山站外形有兩個特點:1、立柱支撐;2、主體建築為飛碟形狀。

將近2米高的立柱將主體建築從地面托起。這樣設計自然是為了防止主體建築被積雪掩埋,留下空隙以便大風吹走積雪。

而主體建築設計成飛碟形狀,上表面偏平下表面凸起,會使飛碟下方風速加快,不僅更容易吹開積雪,還會降低下表面的空氣壓強,使建築更穩定。(可聯想F1賽車的翼片,在高速行駛時為提高抓地力而進行的反機翼設計。相反,飛機的機翼設計為上凸下平,在高速行駛時下表面比上表面風速更低、壓強更高,產生向上的升力。PS: 不過建築的穩定更多的還是來自地基。)

最後,圓形設計不僅漂亮,視野也會非常開闊。

附張喜歡的哈雷6,英國科考站,也長著幾條小腿,圓鼓鼓萌噠噠


不是一直都說是飛碟么,怎麼變成燈籠了?

主要是防風,並且利用地表風吹除積雪。

——

順便說一下,作為夏季站的泰山站,確實住人的時候是極晝期。但是長時間日照對人員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有影響的,泰山站特意設計了可控LED光源,用以模擬一天間的光照變化。所以,泰山站除了中心活動區,其它艙室並不打算利用自然光照明。

靠這小窗口採光……


南極極晝時,是沒有日落的,陽光會從不同方向照射。

燈籠的形狀使得窗戶均勻環繞一周,更充分地接受日光,當然也能更好地觀察外部情況。

略扁的燈籠形也可能是為了減小不同方向的風阻,

防範狂風大雪將房屋吹垮或掩埋吧。。。


這個問題之前沒有關注過,專門去查了一下。

下面是新華網14年對泰山站相關人員的一個訪談,視頻不知道為什麼打不開,湊合看一下文字記錄,內容比較長。

新華訪談_新華網

關於外觀的部分,訪談中有講到。

做成燈籠形狀的話,應該是為了體現自己的特色吧。

底部的架空,是為了清除積雪,也使得燈籠的造型更加完整。這就是上面說的外觀和功能的結合了。

下面的鏈接是一篇關於泰山站的博文,博主認證是南極中山站站長,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下。

中國南極第四個考察站--南極泰山站_風雪南極情_新浪博客


我記得高中地理有這道題,建議你翻翻參考書有關南極洲的章節啥的,絕對詳細=w=


感覺好像神偷奶爸片頭的那個考察站


推薦閱讀:

如圖,su剖切怎樣才能不剖參考線?
景觀建築學生學習revit意義大嗎?現在看到很多學景觀的人也在學revit
為什麼在2015年QS 建築/建成環境學科排名中,亞洲大學的世界排名都非常之高?是否意味著亞洲建築設計的崛起?
如何評價中西方古建築中西方貴族宅邸與中國士大夫宅邸的差異?
古建築是如何做抗震設計的?

TAG:建築 | 南極 | 建築設計 | 結構力學 | 結構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