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的OP/ED在編曲上有什麼特徵?
感覺大多數日本動畫的OP和ED都具有強烈的洗腦天賦...聽一兩遍就感覺好聽到不行然後聽啊聽就突然感覺噁心起來了。。。這類歌在編曲上有什麼特點么?
諸如日本動畫的OP ED這樣的音樂,其價值很明顯不在於歌曲單獨的欣賞價值,而是和動畫的畫面甚至劇情相輔相成的存在。這裡討論的,是專門為動畫而創作的OP或ED,而不是一些已經存在的歌曲被「採用」做OP或ED。(Fly Me To The Moon表示清者自清)
許多動畫片的OP和ED,其實從標題和歌詞就可以知道這首歌是專門為這一特定主題的番劇服務的,例如《進擊的巨人》的OP《紅蓮的弓矢》和《自由之翼》,還有《寒蟬鳴泣之時》的OP《寒蟬鳴泣之時》,《笨蛋測驗召喚獸》的ED《バカ?ゴー?ホーム》,以上只是列舉了一些通過標題直接看出曲目和劇情聯繫的例子。就算曲目標題不太容易看出來,一般歌詞也有或多或少對劇情的概括或白描,不多枚舉了。
在這樣一個歌曲和劇情緊密結合的背景之下,動漫的OP和ED具有以下的明顯特徵。
- 代入感。所謂代入感,就是在音樂性方面更加配合動畫劇情的情感基調。(歌詞過於容易表現這種聯結,不做詳述。)一個詭異暗黑風格的,就在OP多一些不穩定的增和弦減和弦,編曲也多一點人工的音效,人聲當然越失真越好,最好多一點像鬼叫的尖細高音(笑);一個熱血少年風格的,就在OP用簡單的Power Chords和接近原始的朋克搖滾配置,如果是一個留著長發高高瘦瘦的樂隊或男團來唱就是標配了;一個日常賣萌風格的,當然要用甜美系的女聲配合重複率高的旋律結構以突出呆萌的基調,同時也要有強勁的Trance鼓點和尖細的Synth Lead來製造粉紅色的舞蹈場景。
- 顯著的人聲高音區vs機械化的編曲。雖然OP會伴隨著一部動畫片一季半季的,但是能在第一次播放的時候製造記憶點,必然能夠錦上添花,讓人期待OP和ED畫面出現的劇情剪輯。製造記憶點的一個大招,既不是強勁的鼓點,也不是不斷全程快速循環的Synth Lead,而是人聲。大多OP的鼓點機械而重複,編曲精良卻缺乏如一般流行樂靈活度(換句話說,就是相對缺乏情感)。在這樣的背景下,人聲的亮點能夠被最大限度的突出,就像一個暗無天日的灰濛濛的機器工廠,突然出現了一個自帶光芒的微笑女神一樣。這時候的人聲如果能在高音區能有幾個響徹雲霄的Belting,那簡直就是「在冷冰冰的世界追求人性的宣言」一樣的存在,那種生命力,那種強烈的美學反差,是其他音樂風格不容易做到的。(現在的許多EDM或者Dubstep已經把人聲採樣到媽都認不出來的地步了,而動漫主題曲還會較為完整的保留人聲的音域和情感)
- 所謂「洗腦」,就是把各種「Ear Candy」高密度地壓縮在一首歌曲裡面。關於常見的Ear Candy有哪些請參見本人另一個回答:流行音樂寫作及編曲中常用的 Ear Candy 有哪些?簡單來說就是固定的節奏模式(切分音或附點)的重複,充滿跳躍性卻短小的旋律,適當管弦樂的穿插,大段電音solo的重複等等等等。這些小技巧就像各種調味料一樣,動漫歌曲一次性把各種調味料放個夠,別人做清蒸魚我們就要做水煮魚。各種Ear Candy一大堆放在同一首歌裡面,每次聽的時候都能溫故而知新,發現一個又一個調味料,一遍又一遍的探索,再去享受。這就是洗腦的真諦了。
除了音樂的獨特性,當然還有就是音樂和畫面的完美結合。以下有些簡單的例子。
- 在由Verse進發到Chorus的過程中,或者說在歌曲的任意階段,如果有那種8 bit或16 bit的高頻鼓點,那麼畫面一定是一拍鼓點對應一幀剪輯!一定是這樣!
- 在歌曲最開頭優美的Introduction,場景都是天空啊星星啊飛落下來的櫻花啊,完美配合。接著鼓點和電音solo加入,畫面也開始高能,各種登場角色各種戰鬥。到了歌曲結束,音樂回歸一個平息的狀態,這時候一般都是風中奔跑的少年或者夕陽,多麼相配!
因此動漫的OP ED本身曲子就有洗腦的性質,再配合畫面和劇情來欣賞和理解音樂,它刻在大腦的深度便可以翻個兩三倍,這便強化了「洗腦」的印記。換句話說,就算曲子本身不洗腦,用作OP ED也決定了它具有一定的洗腦性。(我自己亂起了個概念叫「視覺刺激加成」)
至於題主說的感覺噁心,其實任何歌曲聽多了都會厭的。我們整天吃同一種調味料或同一套調味料的組合也會厭,因為我們的神經元需要建立新的聯結。如果不跳OP ED,那一季中被動要去聽的次數還真是不少,會厭也是正常反應,不限於動漫歌曲。
真正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動漫歌曲,應該是那些就算沒看過動漫的人也能覺得好聽的歌。這一群人少了視覺刺激的加成,能夠在更為單純的環境欣賞音樂本身。如果是在已經有視覺刺激加成的情況下聽歌的人,一旦淡忘了劇情的熱血和萌點,主題曲的吸引力也會日漸衰退的。謝邀。編曲是個很大的話題,先說一些,有空的話再來補充。
編曲的特點確實很明顯。
一個特徵是緊張的律動和強力的鼓節奏。op一般試圖帶給人一個青春,活力,充滿激情的感覺,早期通常會使用電吉他的powerchord,21世紀的op更多地傾向於大量電子音色arp的trance類編曲。
再一個是高頻樂器十分多(早期的歌曲大量使用吊嚓,晚期偏電子樂之後大量使用高頻bell類和trance lead類音色),而且往往曲式上副歌(高潮部分)前置。
至於題主提到,聽一兩遍就很抓耳,聽多了容易噁心,這個正是高頻多的特徵,也和副歌前置有關。還有一點是日本商業音樂中對編曲的重視程度相當高,反而流程過於流水線的時候旋律會被相對輕視(但是日本好旋律還是比中國多得多,說多了都是淚啊),所以在非常重視旋律的國人眼裡容易聽厭也是很好理解的。
推薦閱讀:
※Drake為什麼這麼火?
※如何評價林夕作詞王菲演唱的歌曲?
※如何評價 張藝興改編的 《劉海砍樵》?
※如何評價中國好歌曲第七期劉歡對他組內選手歌曲的編曲處理?
※為什麼古典音樂沒有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