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中為什麼會頻繁出現一詞多意的現象?

英語為什麼會頻繁出現一詞多意的現象?而且很多意思基本上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思來想去這種現象也算百害無一利的,求解釋。


「一詞多義」並不是英語獨有的現象。並且各語言中「一詞多義」現象的產生都是基於相同的因素。

認知語言學的觀點認為,每個詞都有一個最基本、最早期的概念,稱為原型(prototype)。狹義的一詞多義(polysemy),就是指這個原型通過隱喻(metaphor)和轉喻(metonymy)等方式進行語義擴張。隱喻是利用相似性(similarity)擴張,轉喻則利用鄰近性(contiguity)擴張。只不過,這裡說的 metaphor 和修辭學上的 metaphor 並不是一回事。

比如 head,原型是「人的頭部」,通過相似性(+長在人體的頂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可以引申出「頂端」「首領」等意義;通過鄰近性(大腦?頭?人體)就可以引申出「頭腦」「人」等意義。這種通過語義擴張形成的多個意義(senses),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關聯。

另外,兩個詞同形異義 (homography)的現象,有時也會(不嚴格地)被稱為一詞多義。比如 skate 既是「滑冰」也是「鰩魚」,其實是兩個詞性不同、來源不同、原始詞形也不同的詞,但在巧合下演變成了同形。又比如 left 這樣的詞,既是「左邊」又是 leave 的過去分詞,雖然詞性不同,但也可以稱之為一詞多義。

漢語中則有這樣的例子:「髪」原指毛髮,「發」原指投射, 但後來都簡化成了「發」。我們一般從文字視角,把這種現象稱作「多音字」;但如果從語音視角,這種現象可以視為同形異音異義(heteronymy),是 homography 的一種。

不過,並不是詞產生了新的意思就可以叫做一詞多義了。語用範疇上的詞義變化一般不納入其中。比如,bad ass 並不是「壞屁股」而是「厲害的角色」。由於這裡的 bad 偏離了一般用法,它甚至可以產生 badder ass 和 baddest ass 這樣的詞形。

最後,語言現象上的「為什麼」如果要追根溯源一般都無法解答,但我們還是可以總結是什麼誘發了這種現象的。

  • 基於語義擴張的狹義的一詞多義產生,是人的思考模式所致。人往往藉助一個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來理解另一個。因為給每一個概念都單獨賦予一個符號成本太高,不利於記憶和表達,於是就採用相互鏈接的方式。
  • 同形異義的兩個詞,是巧合所致。


你以為漢語就沒有了嗎?


提問時學會舉例,否則沒人知道你具體在問哪種情況。

#當然這樣的內容不該發布為答案但有時的確需要示眾


是的,漢語里也有很多,只是我們感覺不到。而且,任何語言里都有多義詞,因為這是必須的!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無數概念的世界裡,如果給每一個概念都取一個不一樣的名字,並推廣到所有該語言的使用者中間,不但不符合語言的經濟性原則(用人話說就是:麻煩),而且會形成災難性後果:辭彙量暴增!

腦補個畫面吧,如果每個概念都有個不一樣的名字:

對漢語來說,可用音節就那麼多,辭彙量暴增個幾十倍幾百倍後的結果是,(1)要麼多音節詞增加,你要表達一個「我們去吃飯」的意思,可能會說上倆小時!(2)要麼同音詞增加,你說了「Wo Meng Qu Chi Fan。「這句話之後,對方會問你,你說的「Chi Fan」是「上廁所」那個「Chi Fan」還是????

對英語來說,一個單詞會有二百多個字母組成,兩米多長,說一個單詞得喝好幾口水,上好幾次廁所!

這不是樓主所看想看到的畫面吧!


不談戀愛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誰都看不上的人,一種是誰都看不上的人。

╮(╯▽╰)╭


其實你認為的八杆子打不著,恰恰是許多中國人對英語單詞理解的一個誤區。

如果今天一個老外背中文單詞,背「菜」就理解為vegetable或者cuisines,那麼當他在看到「你是我的菜」這句話里的「菜」時,和「你就是個菜鳥」里的「菜」時,會不會也無法理解?也覺得這些意思八杆子打不著?

但作為中國人自然知道這幾個「菜」之間是如何延伸轉化的。所以,問題不在英文單詞的意思本身八杆子打不著,在於我們在學習英語單詞時就只去背翻譯過的中文意思,這些翻譯在中文的語境里當然是八杆子打不著啊,但不代表在英文是如此。

拿test這個詞舉例,如果你一看到它,就自動轉換成「測試」,「考試」,那英文中很多含有test的句子都無法理解。但如果記它本身的意思「一種嚴肅的狀況和環境」,很多東西就好理解了。

綜上,不是人家英語太煩,是咱太菜~


很簡單呀,漢語也有,例如「搞」,你懂的~


漢語也不少。

隨手舉個例吧。

本人最近翻字典,發現中國人描述心情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心情悲痛,鬱悶這類詞意。大約有40個描述悲痛的字!是單字!

還有形容山的,幾乎全部都是山之高峻此意。大約50個這樣的字。


一詞多義的確是讓中國人學英語時相當頭疼的問題之一,有些中國人認為,可能是英國的歷史文化積澱沒有東方國家那麼深厚,辭彙辨義也就沒有那麼明晰了……但所謂的「八竿子打不著」在某些人看來還沒有到lz所說「基本上」的程度,事實上一詞多義中的辭彙很多在形象上、用途上、領域上等等角度都有相通的地方,比如crane本意是鶴,轉義則好像可以指起重機的吊臂,就屬於形狀相似,再像toilet同時指廁所和化妝,那是因為兩者常在一個地方,現在這個年代連貓和電冰箱都可以相比了,仔細推敲很多詞義都可以找到共通


推薦閱讀:

如何準確聽出和讀出「psycho-」和「cycle」的區別?
請問一句西方諺語的出處? 「Tell me and I forget; Show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
誰看過《考拉小巫的英語學習日記》?
iPhone 上的英文詞典應用,哪些值得推薦?為什麼?
為什麼日式英語這麼奇怪?跟發音方式有關係嗎?

TAG:生活 | 英語 | 單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