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門羅《逃離》里有哪幾篇有意思?

愛麗絲門羅的《逃離》,第一篇就不太懂,有什麼深刻寓意嗎?丈夫為什麼要殺小羊?希望推薦幾篇好玩一點的,朱麗葉那個簡直看不下去


上學期的「現代文學寫作技巧」課程一節也沒去,等到終於覺醒走進教室的時候人家都已經在交期末論文了,要求賞析的作品正是愛麗絲·門羅的那篇「逃離」。

也算是冥冥中註定吧,本來被迫式的閱讀卻不知不覺在故事中映照出自己,於是極其不擅長邏輯思維的答主也拼了命去聯結起碎片化的種種感觸,交出一篇還算讓人滿意的作品。

所以就暫且推薦這第一篇「逃離」,將論文貼在下面,希望能對題主的閱讀有所幫助。

逃離不得——對艾麗絲·門羅《逃離》的主題解析

艾麗絲·門羅的短篇小說《逃離》通過講述小鎮女子卡拉逃而復返的故事,為我們再次展現了人類普遍的精神困境:人們因對現狀不滿而出逃,卻往往陷入另一個囚籠;想要的往往得不到,得到了卻並非所願,弔詭的是這一切不完美又構成了唯一完美的命運。

然而卡拉的女性身份使這一逃離主題有了更為深刻的意義。卡拉代表著某一類女性,她們具有一定的思考和感受能力,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易萌生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反抗的勇氣。但由於自身脆弱和依附性,她們在男權主義環境下難以實現精神或經濟的獨立,往往陷入兩難的掙扎之中。她們不像有的人愚昧不化,從未意識到自身的處境和存在價值;也不如有的人成熟,有堅定的精神支撐和掌控自身命運的能力,因此也往往比他人承受更深重的痛苦。

卡拉的逃離始終是源於感性上對現實難以忍受的痛苦(第一次出走是逃離乏味的中產階級家庭,第二次是逃離不愉快的婚姻生活),而非理性上有關價值判斷的抉擇,因此具有脆弱性和不穩定性。這種意識瞬息萬變、難以捉摸,輕易就能被更改和扼殺,甚至是她坐在大巴上的觸景生情,看到富有生機的鄉村景象便幻想她與克拉克的婚姻是否還有新的可能。「她現在逐漸看出,那個逐漸逼近的未來世界的奇特之處與可怕之處,就在於,她並不能融入其間。她只能在它周邊走走,張嘴,說話,干這,干那,卻不能真正進入裡面。」對於未知世界的恐懼和漂泊無依之感就足以讓她心生退意。「需要過一種更為真實的生活」更像是一個漂亮的借口,事實可能正如卡拉母親所說,她「並不知道自己拋棄的是什麼」,也從不知道自己要追尋的是什麼。卡拉的逃離並非為了追尋某種意義,而是她因對生活無力掌控而被迫作出的唯一選擇,是為了逃離而逃離,為了逃離而追尋。

卡拉所追尋的一切,無論是吉普賽情郎還是多倫多的自由生活,都是被她美化的想像,是一種縹緲的幻影,令人激動、沉醉,而一旦真正碰觸就會消失殆盡。她將自己的命運完全交託於克拉克無疑是危險的,因為克拉克以及他所給的未來不可能完全符合卡拉的想像,美夢終有幻滅的一天,而生活的矛盾與困境無處不在。

卡拉第二次在西爾維亞鼓勵下的出逃也同樣以失敗告終,在車上遐想的時候才發現諷刺的是 「一種生活、一個地方,選擇了它僅僅為了一個特殊的原因——那就是那裡將不會包括克拉克」,從前無論如何也要追尋的,卻成了如今所要逃離的一切;而如今要奮力逃脫的,卻悄然成了生命里所無法分割的一部分。似乎正是克拉克妖魔般的的存在給了卡拉逃離的動力,所以「在她心裡佔據了重要的位置」。然而逃離一結束 ,沒有了逃離也沒有了追尋,沒有「清晰鮮明的挑戰」,人生便只會陷入迷惘空洞,使她失去活著的意義。

卡拉對克拉克的依戀是值得研究的。那裡可能有純粹的愛與性,僅是人類情感中神秘無解的一部分,畢竟世上無論何種匪夷所思之事,但凡牽扯上「心甘情願」 便是旁人無從指摘的了。卡拉與克拉克之間的感情關係也是不能簡單用對立的「男權」「女權」來看待的,因為他們也曾有過甜蜜相愛的時光,乘破車私奔時的心醉神迷,重返家庭後的耳鬢廝磨,以及克拉克那句 「如果你真走了,我就會覺得身體里什麼都沒有留下了」,都使得他們的關係更加愛恨交織、複雜難解。

這份依戀也可能是源於卡拉本性中被克拉克自由靈魂的吸引,令她無法抗拒。儘管克拉克粗鄙、暴躁,但他確有一個原始的、從未壓抑本性的靈魂。他是不肯被束縛的,討厭的東西就去破壞,喜歡的東西就搶來;也是從不會迷惘的,因為他以自己為世界的中心,所有的錯都在別人。這一切對於內心一直隱忍而蠢動的卡拉來說,簡直是精神導師般的存在。她自己將從前的激情歸於純粹的性,但事實上,更是一種瘋狂而盲目的精神依賴和崇拜,足以令她不惜一切來取悅,哪怕迎合他下流卑劣的趣味,捏造與鄰居老頭的風流韻事。她甚至將克拉克視為「未來設計師」 ,拯救她逃出從前家庭的藩籬,而實質卻只是從「父權壓制」到「夫權壓制」的轉移。

而另外一種可能,則是卡拉終於發現,孤獨與迷惘是無法逃離的。當她逃離了家庭,逃離了婚姻,她所曾嚮往的自由生活卻並不是歸宿。再多次逃離也只會指向宿命般的輪迴,於是她主動選擇了放棄,回到她和克拉克的家,漂泊命運中所能唯一抓住的溫度。以上諸多的原因共同指向了卡拉的回歸的必然性。

山羊弗洛拉與卡拉高度吻合的命運軌跡正是一個隱喻,從對克拉克的依戀到遠離,從出逃到回歸。弗洛拉在夢境里攜來象徵禁果的蘋果,又引導她逃出藩籬。弗洛拉映照著卡拉自我意識的覺醒,它像一個閨中密友般帶著的嘲諷神情,也正是卡拉對自我的觀照和反省。

然而卡拉終究是回來了,弗洛拉終究是消失了。弗洛拉戲劇性的回歸有其象徵意義,意喻著卡拉作為獨立個體尊嚴的真正覺醒。弗洛拉始終不抬頭,只是用頭頂著克拉克和西爾維亞,暗示著卡拉對克拉克的壓迫和西爾維亞的指引,這二者產生的懷疑與抗拒。她意識到了自身的渺小和悲劇,開始思考自己生存的意義,而不是成為他們任一的精神奴隸,哪怕最終她還是屈從了現實,但精神與行為早已分離。

因此弗洛拉的回歸是具有神性和啟發意義的,才令二者恐懼,西爾維亞對此驚訝而敬畏,並作出了反省。西爾維亞的故事也是卡拉的一個註解,她們同病相憐,都忍受著不美滿的婚姻,內心充塞著逃離的慾望,卡拉「燒東西沒有顯示一絲驚訝」也暗示著她潛意識裡認同了西爾維亞對男性地位的反叛。西爾維亞迷戀著卡拉表面上的青春活力和自由氣質,也只是她一廂情願的想像,但為了維護這個美好的想像,她寧願傾囊相助使其出走,因為卡拉身上也肩負著她自己對於女性自由獨立的夢想。

西爾維亞最終意識到自己對於卡拉的干涉同樣是對其自我意識的破壞,於是選擇尊重卡拉的個體意願,她以為克拉克在這一點上與她是心靈相通的,在某一刻可能確實是,但在一秒的敬畏之後,克拉克拒絕了對弗洛拉即卡拉自我意識的放任,他要破壞掉一切自己無法掌控的東西,克拉克的存在象徵著當下男權社會的堅不可摧,因此弗洛拉的毀滅也是註定的。

卡拉燒掉了西爾維亞的信,逃避著那個她一再抗拒的真相, 「所有的了解,都捏在了一隻手裡」,即弗洛拉是被克拉克所殺,她的自我毀滅在克拉克的手裡,並且還是她主動的獻身。卡拉心中的刺恐怕就是她終於發現了「逃離不得」這一秘密真相,同樣契合著弗洛拉的慘死。這個令人不寒而慄如臨大敵,卻只能裝作什麼也沒發生過的真相,搔弄著她,刺痛著她,令她永久在逃離的衝動與絕望的忍耐中掙扎,如同困獸之鬥。


一本非常女性視角的書,如果男人的命運是有篇章感的,而女人,似乎就只有這一兩個重要支點撐起大部分的人生面貌。

讀完後,很多年以後,回看自己人生,是不是就像翻看這八個有關女人的故事。哦,原來你的命運早已由那幾個決定性瞬間設置好,那個跳脫當下的開關一旦摁下、失控的張力拉扯著你,生活按下快進鍵,你無法停止,按照它的程序而來,不回頭並不復原。

有三個小感受:

1.[時間]對於男女似乎都是平等的給予,但是效力卻大有區別,那些決定瞬間性似乎對於女人更起決定作用,這裡面故事的時間界定多隨性,如果當時不,如果當時那樣,也許一切不會如此,在接下來你使用所有與生活抗衡的氣力都比不過那個瞬間帶來的改變。

比如朱麗葉的火車《機緣》,找到了那個漁夫,既然去找了就在一起,結婚生子,再到女兒某一天的突然覺醒與逃離,她的一生就是由那次相遇構成,如果她當時是和那個殉車者交談呢?一切會有改變么?

比如《播弄》里的小護士因為看戲的一次偶遇,一條穿錯的綠裙子的秘密到年色衰暮之時才解開。

還有《侵犯》中的勞蓮的謎之身世,都是由一個細微的時間破綻打開而發生巨大改變。

以上也是我最喜歡的三個故事。

2.女性的悲憫感太容易被這些瞬間所擊中,因為我們身上的每個細胞似乎都是打開狀態,任何感知都無孔不入,所以會有那些感同身受的描繪:

《逃離》她像是肺里的什麼東西扎進去了一根致命的針,淺一些呼吸時可以不感到疼。可是每當她需要深深吸進去一口氣時,她便能覺出那根針依然存在。

《沉寂》這麼說這就是哀愁了,她感覺彷彿一袋水泥倒進了她的身體,並且很快就凝結住了。

想起有句特別剛烈的話,情緒時最沒有什麼用的,可惜,女人大部分時候就是一堆堆混亂的情緒,所以所謂出逃或者逃離,都是我們清理這些情緒的愚蠢做法把。

因為我們自己本身就決定了我們[選擇]的時間以及時間對於我們的選擇。

3.喜歡作者對於感受的一些新描述,文字上的感受力和想像力剋制又狂野,看上去性冷淡單一點則燃的那種。

還有對於景觀的描繪,也有新的畫面感,一草一木,一雲一月,原來都有這麼多種可能呀。

夏天的雲——並非雨雲,在天上飛掠而過。整片鄉野都在改變面貌,在抖松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七月里真正晴朗的日子。

眼瞼,像是一種懲罰似的,沉重的壓在她那雙失去光彩的眼睛上。

是踩在榮耀的雲朵之上啊,是上帝賜予的雲彩呀,上帝是我們的家宅。

期待下次有機會看看她的其它小說 希望不僅僅是關於時間、選擇的重複,當然

時間和選擇本身就時一種重複是么?


《播弄》和《逃離》差不多,算是技術化非常明顯的短篇小說,相對來說《播弄》在這本集子里是偏弱的。《法力》我感覺是對《瘟疫時期的愛情》的某種回應。關於朱麗葉的三篇寫得非常好。而我自己最喜歡的是《侵犯》。


推薦最後一篇《法力》,得耐心閱讀,因為小說開始部分,是日記,所以有些無聊,只是為了了解人物的,這部是絕對是你猜不到結尾的小說。劇透一小下,女主擁有法力,能夠知道別人不知道的事情,但這不是魔幻小說哦


讀起來相當費力的一本書。

雖然都是短篇中篇小說,卻要花上很大的功夫去理解、反思。

第一遍讀完之後,感覺這本書相當的女性視角。反映了加拿大西部女性的種種命運。這裡面有女人的軟弱,脆弱,猜疑,妒忌,決絕,為命運的反抗,對愛情的渴望與絕望,還有生命里突然的一刻,對宿命的倦怠和突破。

每個角色都不是完美的主人公,都有著人性的弱點,她們的弱點、優點又最終往往導致了她們命運的走向。小人物的命運,其實也是大多數人的人生折射。

讀起來最好懂的莫過於故事有明確交代的《侵犯》和《播弄》,最難懂的是中篇《法力》(然而這篇文字最順暢),還有開篇《逃離》。

我最喜歡的是《激情》,一個看似美好的平安夜,一種本來可以看的到頭的美滿生活。但是,誰都曾有過那麼一刻,對這種圓滿感到倦怠,希望有個人帶著自己逃離、突破這宿命,尋找另一種人生。然而失敗的那一刻,是慶幸還是遺憾?我相信女主人公明白了,人生其實在於自我成全,而非活在所謂的缺失的幸福之中。她不會遺憾,她也不想再回到那種她自己虛構的幸福之中了。

她的作品,不注重描寫人物心理描寫,但試圖讓讀者從外部去了解人物內心,揣摩她們的起伏變化,所以讀起來非常有難度。


幾個答案都推薦了《播弄》,其實之所以這片好看是因為它的矛盾突出,它有個明確的結局,一個遺憾。說是莎翁,不如說是都市小言的虐點。

以下是個人觀點,剛看完書,有那種壓抑,我想來自於對生活和現實的,不是冷酷,是不管你怎樣想,它就這樣沒心沒肺的存在著,沒有結局,這不是重點。有種可能不貼切的感覺,覺得張愛玲也在訴說著這種情緒,望不見頭的生活。暗流涌動。


看了逃離,還是英文版的。拿著手機詞典一個個不認識的單詞去查,反覆琢磨此處的意思和用詞。說實話腦仁真的疼,複雜的心理,細碎的情緒,各種象徵意義上的描寫。。。加上英文的理解不夠到位,看了整整三遍,僅僅是逃離這個小篇章。

那時候上大學,沒有真正談過戀愛,對於兩性關係以及婚姻真的感受不到,也不能體會到卡拉的心情和糾結。一直到畢業後進入社會經歷一些人和事才感覺自己多少理解了一點卡拉為何有這種情緒。歸根結底的映射是很多現代女人的特點,兩個人生活習慣了,當愛情逝去了,甚至出現矛盾裂痕的時候,為什麼女人不願意離去或者離婚。曾經親眼看到守著旁人的面,夫妻倆因為一方出軌就打起來,場面極度難看尷尬。但是到最後還是因為孩子或者不願意離婚改變,還是選擇一起生活。我要和你繼續生活下去,但是我又忘不了你不堪的過錯,所以我一邊咀嚼著你的過錯一邊討要你的愧疚負罪感。就是要懲罰你,我過的也不快樂,可是我卻不敢離開。

人啊,有時候就是在舒服區,不願離開。害怕改變,害怕未知。就算目前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對外面的世界多麼憧憬,但是也只是想想而已。因為既沒有能力去改變現狀,也沒有能力支撐自己獨身一人走出現狀。害怕,怯懦,妄想,不安,不甘時時刻刻圍繞在心頭。世界那麼大,可是屬於你的樂園卻永遠存在你的想像中。


今日午飯後無聊翻了下《逃離》,把其中的《侵犯》讀了一遍。我一開始讀《逃離》時,也沒有讀太懂。為什麼呢?因為文學作品的寫作手法太多了,而我只是一個業餘的文學愛好者。這位門羅典型的手法就是時空轉換,倒敘、插敘就更不用說了,而其中的文字敘述、人物心裡描寫、人物對話又夾雜在這些手法當中,所以初讀覺得很難消化,但是一旦讀懂一些,又覺得作者真是個小說大師。我建議題主,一開始不要強求自己讀懂,要快讀、略讀、撿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或人物)讀,先大概了解這一篇講了哪些人物,故事情節大概是怎樣的。一篇沒懂沒關係,接著讀下一篇,讀過兩三篇之後,你就會對作者的寫作手法和習慣有個大致的印象,這樣無論接著讀其他篇目還是返回去精讀讀過的,你都會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因為沒有及時的收到回答我就自己把書看完了、、、

同意樓上,最好看的是<播弄>,人生真的像莎翁的戲劇一樣充滿戲劇性啊~

第二推薦<侵犯>,作為一個庸俗的讀者,相較於<逃離>看不懂、朱麗葉三篇太長看不下去,<侵犯>還是可以休閑放鬆看看的。

推薦的兩篇文章聰明一點也許都能大致猜到結局,但是其中的細節你是想不到的,通過作者的補充就特別有意思。


個人覺得Passion《激情》篇比較好看,也不長。二十齣頭涉世未深的女大學生被勾引的故事。一場非常刺激的私奔。劇情一路跌破你的眼鏡,反正你總是不會想到會這麼發展。一些對話和舉動也像其他短篇中門羅一貫的風格一樣,夠你去細細揣摩她的深意。

雖然《播弄》也是一個挺妙的故事,也是正本故事集里我個人認為最好讀懂的一篇。但讀罷未免讓人覺得沒其他故事那麼意義深遠,只覺得是一種遺憾情緒。


《逃離》

開卷八分鐘:愛麗絲·門羅(上)

梁文道:終於等到現在呢,晚了差不多一個多月,我要開始跟大家介紹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麗絲門羅,或者有人翻譯做夢若,或者門落,應該大陸我們通行的翻譯方法是門羅,那麼她的得獎讓很多人覺得意外,但是這位加拿大作家的獲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又是合乎情理的一件事,這麼說吧,當她獲得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出來之後,在全世界有很多人都非常高興,尤其是作家,為什麼呢,因為常年以來門羅就被很多人認為是個作家中的作家,什麼叫作家中的作家,倒不是說她的寫作要勝的過所有的作家,而是說她的寫作的方法她的成就讓很多內行人覺得佩服,那麼這個世界上很多內行人都覺得她的獲獎是實至名歸的,除了在中國。

我們中國佔了世界上人口的五分之一,這麼大的一個國家,目前為止在她獲獎之前只有一本她的書是被翻譯成中文的,那麼台灣那邊有兩本,當然現在出來的結果就是我們知道譯林出版社一口氣要推出七本她的作品的中文版本了。

為什麼過去我們中文世界對她有那麼大的一個漠視跟忽略呢,這是什麼理由呢,我也說不太清楚,但是這裡面又說到另一點,就是關於對短篇小說的看法,事實上這一次諾貝爾文學獎把這個獎頒給她,讓很多人意外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她幾乎只寫短篇小說,她寫過一部長篇小說,但是這個長篇小說坦白講並不是太成功,我當時看沒看到一半也就把他放下來了。

但是她的短篇小說確實非常精彩,然而短篇小說能夠讓一個作者就此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嗎,很多人覺得非常的懷疑非常的意外,尤其在我們中國,比如說有一些有名的作家,像我非常尊敬的作家王朔就認為這個長篇小說如果網友傳的沒錯的話,我們知道現在網上傳東西不可信,王朔的反應就說這個其實不是什麼好東西,一個小說家只寫短篇小說就表示他沒有能力沒有實力去寫長篇。

我不太清楚王朔有沒有看過她的作品或者看過多少,但我覺得這個講法有點不太公平,但是這個不太公平的說法恰恰反映出來當今不只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文學界的一個或者一般的讀者心目中的一個偏見,我們知道傳統上文學可以被分成所謂四大文類,小說、散文、戲劇跟詩,那麼隨著戲劇越來越脫離劇本,而變成是一個劇場空間內透過導演演員可以創作出來的一種藝術品,這個劇本的重要性就慢慢下降,儘管莎士比亞仍然是世人心目中最偉大的文學家,他寫的幾乎全部都是詩跟戲劇,可是今天已經不再有一個劇作家憑著他的劇作讓人覺得他達到了一個文學上的高峰,或者已經非常非常少了,而散文更是很早就已經被排除出文學的範圍,今天一個作家他如果只寫散文雜文,大家不認為他是個嚴肅的文學作者,接下來就剩下小說跟詩了。

而在小說跟詩裡面,那些短篇小說通常就被人當做叫故事,比如說英語世界,就分的很清楚,你如果寫短篇小說那就叫story,那是個故事而已,還不叫小說,終於我們就認為一個好作家嚴肅的作家他就應該是小說家,那麼詩人甚至可以當成是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生物去看待他,那麼在這樣的一個背景底下,大家覺得短篇小說的作者能夠獲得世界文學的桂冠是不可思議的,同時我們又知道愛麗絲門羅被人認為是當代的契科夫,或者至少是英語世界的契科夫,而契科夫則是舉世公認的短篇小說的王者。

有意思的是,契科夫在世的時候也一樣沒拿過諾貝爾文學獎,契科夫是1906年才死的,1905年、1906年死的,而那個時候諾貝爾文學獎已經頒了5、6年,給了他的一個俄羅斯的同鄉寫顯克維支,這個我們中中國非常熟悉的作家寫歷史小說,但是契科夫是沒拿到獎的,當然拿不拿諾貝爾文學獎算不了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有太多好作家沒有拿過諾貝爾文學獎了,本來我也以為門羅大概也會加入這麼一個不拿諾貝爾文學獎的榮譽榜單裡面,結果他還是在他80多歲已經宣布出完最後一本書就《dear life》之後就以後不再寫作的時候,獲得了這麼一個文學界至高的一個榮譽。

再說回來為什麼這個獎能夠給她說是情理之中呢,我還記得在那天他們要頒獎的下午的時候,我受到很多的記者來問我預測一下今年的情況,幾乎大家都在問的是村上春樹,因為村上春樹是今年的大熱門,但是我跟好幾個記者說,我覺得村上春樹大概不會得獎,有的記者還比較有耐性問我,那我預測的是誰,不瞞大家,我還真的猜了一下覺得很可能是她,她或者至少是其中一個人選,但是每個記者都不是太有興趣去追問這個人,因為大家也都沒聽過,但是為什麼這樣的猜測能夠我覺得也不難猜,理由很簡單,我們知道諾貝爾文學獎常常考慮地緣的政治各方面的東西,你去年給了莫言,今年給了中國的鄰居日本村上春樹,好像還不太合理吧,第二,就是要看世界範圍內碩果僅存幾個還活著一些的老作家,還有誰應該拿獎呢,過去很多人為美國作家菲利普羅斯惋惜,覺得他也應該拿,該拿的人太多太多了,但是回想起來的確英語世界好像也有好幾年是應該在北美應該給一個了,那北美作家裡面美國我覺得當然有機會會出一個作家再去拿獎,但是加拿大,其實有那麼多的好作家卻從來沒有人拿獎,那很奇怪,所以我猜應該給加拿大,而加拿大的好作家裡面最有名的恰巧就是兩位女性作者,一位是我很多年前在我們這個節目裡面介紹的阿特伍德,另一位則是門羅,但這兩位比較起來門羅又更有趣,因為她恰恰是一位只寫短篇,第二,是因為她的水準太穩定了,阿特伍德會好的時候很好,不好的時候會一下子出現很多的敗筆敗篇,然而門羅不一樣,從她第一部書,第一部小說結集,1968年出版的這本?《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開始,就幾乎沒有一本短篇小說集是失敗過,甚至我敢大膽的說,她幾乎沒有一篇短篇小說是能夠叫做是差的,她就是這麼穩定,非常穩定的寫了幾十年,那麼這種穩定是種非常難的一件事,凡是干這行的人大概都知道,我們明天就從她的第一本小說集開始跟大家談起。

2.開卷八分鐘:愛麗絲·門羅(下)

梁文道:我們今天繼續跟大家講愛麗絲門羅她的作品,說到她的作品,她的這一些短篇小說我昨天用了一個講法形容她,就說她非常穩定,幾十年來幾乎都在一個同樣保持在一個軌跡上面,不是說她沒有進步沒有變化,她當然有,而且變化相當大,但是問題就在於她能夠從第一步集子開始就已經表現出一種很成熟的一種寫作能力,而且已經出現了一些的數值,你看到後來一輩子都跟著她在一起的,那是種什麼數值呢,就是一種在文學上面能夠用一種幾乎不帶感情的,很傳統的現實主義的方法,但是其實我們後來看到又不一定永遠都是那麼現實,很淡然的態度,很簡樸的語言,不是太華麗的語言去掌握現實,或者掌握那些不可能被掌握的現實的這樣的一種能力。

我剛才說到她的語言,我覺得她的語言很特別,有一陣子我曾經搞混過她跟另外一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Proulx,就《斷背山》那個電影原著小說的作者,那是因為他們都幾乎在描寫一些比如說Proulx在寫的是美國的懷俄明州,美國西北那一帶中部地帶,而愛麗絲門羅幾乎一輩子都在寫她所熟悉的加拿大,而且尤其是安大略省附近的加拿大。

那些地方給人的感覺都有點接近有點相似,而且兩個人都喜歡用一種比較帶回憶過去,但是又不能夠完全說是懷舊的眼光去描寫一些失去的不可追回的過去或者至少過去曾經一度繁榮而今天敗落這樣的一個情況。但是兩個人有點非常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們的文筆,愛麗絲門羅的文筆相比較是更加簡樸更加簡潔而且更加經濟。

那麼剛剛我說到就是她幾乎一輩子都在寫的同樣的一個區域,對很多人來講,很多人就說很多我們今天的中國人可能聽了就說那不這樣是大作家嗎,對不對,大作家要寫大時代要寫大的東西,然而門羅專寫小事情,寫家庭寫女性,寫人際關係,而且那些東西全都發生在一個就那麼固定的背景,但是問題是這樣的一種的地理上的限制,我要告訴各位,有時候限制對於創作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不只是因為你熟悉這些地方的事你才寫他們,而是有時候你給自己個框,有這個框就等於畫布一樣,你這個布有個尺寸在這,你在上面做畫,你就開始考慮空間,考慮構圖,考慮布局,假如你的畫布是無限寬廣的,你怎麼去畫你想想看,限制對於創意來講有時候反而是重要的。

那麼第二,愛麗絲門羅她寫的小說有時候那種反覆的程度人物題材反覆的程度是相當驚人的,比如說就拿她第一本小說集來講,裡面光是講一些人物他的角色他的職業,一些角色他的職業是做剝狐狸皮,剝狐狸皮是拿來賣皮草,就開狐狸廠,養狐狸,養好狐狸然後把那個皮扒掉拿去賣,賣去當皮草,在那個年代這還是一個合法的很盛行的一個行業,大家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當保護動物的潮流起來大家覺得這是不太對的,那麼光是這樣的一個職業,就在他的小說裡面幾乎無數次的出現過了。

那麼這樣子有什麼好看呢,空間是限定的,人物的類型也常常出現,比如說婚外戀,小女孩的成長,是常常出現的,但是就在這麼有限的人物類型跟空間底下,她能夠開掘出非常豐富的變化出來,那麼另外我還要跟大家講的就是像她這樣的一種寫作風格這麼安靜的寫作,這個人平常也不是太接受訪問,那麼低調的狀態,是非常容易被人忽略非常容易被人歧視的,在她早年剛剛出道的時候,她就被一些很傲慢的男性評論家說她算是個什麼東西,沒聽過她寫什麼呢,所以那個時候她就能夠讓我們看到她對於一個女性有家務不做去寫作,那個年代的很多加拿大一些比較偏僻的地方仍然認為是個奇怪的事情。

所以在她的第一本小說集《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裡面我們能夠看到裡面有篇叫做《the office》的一個小說,我覺得這個小說很有趣,這篇小說講的就是這麼一個女性,她要決定寫作,她說她開始有想法,這個想法開頭第一句這麼講的,說她正在家裡面燙襯衫的時候,一個想法出現了,這個想法是什麼,她有個辦公室,她跟她老公講她出去租個辦公室,為什麼呢,要寫作,這時候敏感的讀者馬上就會想到的是維珍妮亞伍爾夫的一個女人她自己的房間的故事,的確這個小說充滿了很多一些女性主義的一些元素在裡面,比如說一個女作家,她如何渴望離開家庭的日常生活的負擔,她裡面寫的很直白,說對於一個男人來講,家是個不一樣的地方,他回去休息的地方,對女人來講家就是個她勞動工作的地方,所以她需要離開家庭,在外面找地方來專心寫作。

然而,我們又看到愛麗絲門羅到底不是一個堅定的或者說標準意義下的女性主義者,這篇小說他並不是要抗議父權的壓迫,到了最後她甚至反而讓我們可憐這篇故事裡面其中他那個房東,那個性格很古怪,非常想要侵犯人家私隱,過度關心人家的那麼一個古怪的房東,這個房東這個男人到了最後傷害了我們這位女主角,這個要寫作的家庭主婦,但是我們卻能夠對他產生一種同情的了解,發現這個男人他常常說他一輩子被人背叛被人傷害,那些故事可能都是他虛構出來的,然而門羅用她後來常見的風格,他不解釋他為什麼虛構這些,但是我們看完這個故事我們知道沒錯,世間的確有這樣的人,那這樣的人的存在本身是個可憐的,可憐什麼呢,不知道,然而我們有可憐的情緒。

3.快樂影子之舞

我們昨天講到愛麗絲門羅的第一部小說集《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跟大家解釋,我今天拿的是一個英文的版本,她的過去很多的一些書都沒辦法一時間找出來,那我們只好用英文版在kindle上面來跟大家介紹,抱歉,我翻起來也有點不太方便。

其實很多人都能夠,雖然我們中國沒有太多她的翻譯的作品出來,但是如果你常年閱讀一些英文雜誌,比如說紐約客的話,你就不會陌生,因為她很多最出色的作品後來都在紐約客上面是首先發表,或者在同類的一些雜誌上面發表,後來才結集成書,那麼我們說回她的第一部小說集《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什麼在我看來,就是她是1968年出版的,1968年是個什麼年代,各位,1968年是全球的青年的反抗運動,風起雲湧的那一年,在那個時候中國我們知道大家說中國的文革展開了,1968年法國有五月風暴,然後美國那邊開始反越戰運動,嬉皮士運動,幾乎那種反叛的浪潮那種整個社會極大的變化,那個時候的氣氛是這樣的,而那個時候也有很多加拿大人投入了當時第一線的各種的運動各種的變革裡面。

比如說美國的民歌運動裡面非常有名的演員,今天很多人知道他的歌,甚至覺得他是美國人,忘了一點,他其實是個加拿大人,還有現在很多中國的文藝青年文青都很喜歡的一個老牌的民謠歌的歌手,那個是誰呢,他也是加拿大人。

然而愛麗絲門羅在那一年出版了這本小說集,讓你覺得她的世界好像沒被這些東西影響到一樣,負面的講你可以說她好像是一個真的是不管外在世界的政治經濟局勢的人,但是她讓我們看到在我看來與其說她真的不管這些外在的大時代的變化,只看她那個小地方一些小家庭的事故,小人物的成長,喜怒哀樂,其實她是讓我們看到就算我們身處在大時代之中,就算是一個嬉皮士,就算是個反戰分子,就算是個紅衛兵,他一樣回到家會有他的一些問題存在,而那些問題是什麼,這是門羅要給我們看的,而那些問題在不同的這種環境下,其實怎麼樣受到這些環境的制約,受到那些環境的影響,門羅一樣讓我們看到了。

門羅並沒有,像我昨天講的,她不是一個女性主義者,她的寫作沒有太強烈的女性主義的色彩,她寫女性是一回事,但是沒有那種不一定具有那樣的角度,但是她寫的這些小女孩的成長故事,或者一個老太太的衰老甚至死亡的故事的時候,讓我們看到的是那的的確確是很多人一生中必有的經驗。

比如說我舉個例子,在這本小說裡面我們看到了好幾篇非常出色的作品,比如說《Boys and girls》,那麼在這篇作品裡面,她說到什麼呢,她說到了這麼一個小女孩,這個小女孩她是從小的時候她就幫著她爸爸工作,我們知道小孩,男孩女孩年紀很小的時候,有時候不一定分別那麼大,體質還沒成長,大家也都還沒成熟的時候,大家混打在一起,甚至在這麼一個農場裡面這麼一個牧場裡面,這個女孩會被當男孩來養,就一樣的要幫忙家裡面的人做事,而這個小女孩也的確覺得自己是勇敢的,她是要照顧她弟弟的,然後幫著爸爸做事,做什麼事呢,她的爸爸就是我前天講是剝狐狸皮,他們家養狐狸,而且還給每隻狐狸起名字,天天喂他們,呵護他們,等到時候一到,就殺了他們,剝他們的皮下來,弄的滿身是血。

然後我們看到這個小說裡面很細緻的描寫那種場面其實相當噁心,那些發泡的脂肪,皮上面黏著的,一股血腥味,然而我們的女主角這個小女孩她居然覺得這樣的一些滿屋子充盈的殺了狐狸之後留下來的屍體的怪的味道,她說就像一些反覆會出現的季節性的味道,彷彿就像橘子或者松針一樣的味道,她用這樣的一個漂亮的一個季節性的氣味來形容每年到時候要給狐狸剝皮的感覺。

然後我們還可以看到她就說到這個小女孩後來慢慢的終於她是要長大,這個長大的過程是怎麼樣,就在於他們家要殺老馬,為什麼要殺馬,這個過程也是相當殘酷講起來,原來他們養狐狸,喂狐狸吃什麼,吃肉,吃的是什麼肉,馬肉,哪來那麼多馬肉呢,是因為那個時候我們看到這個時代背景了,就整個加拿大他這片區域在二三十年代的時候他是回到那個時代,馬已經被各種的新的車輛取代了,就算牧場也都不太用馬了,這馬被大批的淘汰,淘汰了幹嗎呢,就給他爸爸他們這個牧場殺了,拿來當肉飼料餵給狐狸吃。

那麼有時候那些馬他們也會先養起來,養的差不多了再殺,有這些馬他跟他們熟慣了,這小女孩以為他們一輩子都不會死,誰知道還是要殺,終於就在有一天,其中一匹老馬她爸爸預備要去開槍射它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剛才我說的這整個過程,愛麗絲門羅在她的早年這麼早五六十年代的小說就讓我們看到她那種冷靜的態度,她不煽情,不去過分誇大那種恐怖,甚至我們女主角也不覺得這個過程恐怖,一切理所當然,她覺得我們在牧場工作,我們就是干這樣的事,那又怎麼樣呢,有什麼辦法呢,甚至連這種無奈都不具備,但是這個小女孩忽然有一天看到她爸爸要殺馬的時候,她幫忙把這個馬給放了,那麼到了故事最後的結尾的時候,這個時候這個小女孩已經逐步逐步發現她自己原來是個女性,到了最後她以為自己幹了這個事會被懲罰,沒想到她爸爸在晚飯桌上面幾個人笑話,她到底是個女孩,她心裏面她想一想,她甚至連抗議的念頭都沒有,小說的最後一句是也許他們說的是對的,就這麼一句話很簡單來講這個女孩的成長,不是說這個小說不是要告訴我們女孩就是女孩,而是說女孩是怎麼樣到了一個階段開始認命自己是個女孩,這個認命的過程裡面有一點點屈辱,但是又有點好像覺得這是自然的,這整個過程是如何,門羅幾乎沒有判斷的把每一個女孩子都經歷過的過程這麼寫了出來。

逃離(上)

直到譯林出版社要一口氣出版七部,據說是早就已經譯好的門羅的小說之外呢,最早在中國大陸上面大家能夠讀到的門羅的小說就是這部《逃離》,新經典他們出版這部《逃離》,儘管只有這一部小說,很多敏銳的評論家跟作家,比如西門媚他們已經注意到了門羅她的一些特點,而這些特點是貫穿在幾乎她的所有作品之中的。

這些特點的第一條是什麼呢,就是她的每一個短篇小說其實都像長篇,我為什麼這麼講呢,你會發現門羅的短篇幾乎都能夠寫成長篇,都具有寫成長篇的潛能跟潛質,但是她沒有寫成長篇,在一個二三流的作家筆下,她的這些題材她要寫到的東西早就是個很長的長篇小說了,她的每一個短篇小說都像是一個長篇小說的一個水庫一樣,儲藏了很多東西,但是問題是這是不是表示說她的短篇小說就是一個發育不全的長篇小說呢,卻又不是如此,應該這麼講,她蘊藏了很多的可能性,但是她沒有過度的去展開他們,反而非常經濟,這樣的經濟使得這樣的小說讀起來更加有味道,更加有餘韻,於是就出現了她的小說的第二個特點。

這個第二特點是什麼呢,就是很多人都提到讀她的小說集,像短篇小說,我們由於習慣,短篇小說也好,就很簡單,一個故事接一個故事讀下去,你會發現讀門羅的短篇小說你這麼讀是很困難的,我覺得你讀完他一篇短篇之後,你好像停好久才能開始讀第二篇,那個感覺就跟你讀完一個好的長篇一樣,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她每一個短篇小說你讀完之後你都會覺得能夠想的東西太多了,或者你會被裡面某個東西勾到了一個什麼東西,讓你不斷的回去,讓你不斷的回去,想像那個場景,想像那裡面種種將發未發的那種機會可能,各種奇怪隱藏在裡面的東西。

另外第三個特點,也是要說到短篇小說跟長篇小說的關係的,一般的短篇小說寫的東西就是一個相對的短的一個時間之內,一個場景之內一些人物的故事,可是門羅的短篇很特別,裡面的時間的跨度很大,常常一寫就是跳了幾十年,比如說一個小說,她可以從一對母女在她們非常年輕的時候開始,一下子跳了二三十年,她們都已經老了,那麼這樣的一個時間上面的跳躍就好像真的把一個長篇小說完全濃縮在一個這麼短的篇幅,當然一個短篇小說來講她的短篇也不算短,可以叫做接近中篇了,儘管如此,她還是太短,她那麼短濃縮了那麼多東西進來,更奇怪的是儘管如此,你不會覺得他很緊湊,他不是這邊說一說,然後節奏很急促的跳下去,你會覺得他這時間的跳接,有時候這時間的跳接是前後挪移的,他現在描述一件事,描述著描述著忽然之間跳到幾十年前,忽然又回來,或者忽然跳到幾十年之後,那幾十年就是這個小說的故事要寫下來的那一刻,她做這樣的跳躍你完全不覺得突然,你覺得銜接的非常的合理,那是因為她的文字的那種表面的水波不興的假象掩蓋住了這底下非常劇烈的文句的時空的窯洞以及情感上面的激流,都被包裹起來了。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看看這個所謂的時間的變化,這種時間變化一產生的時候就會有些有趣的東西出現了,例如說記憶的修改,在她的小說裡面我們的主角常常會跳到幾十年前,那跳躍其實就是個記憶的跳躍,但這個記憶的跳躍一定包含了很多問題,我們知道人的記憶是多麼的不可靠,有時候他就會把這個記憶的不可靠直接寫出來,比如說這裡面有一篇叫匆匆的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裡面我們的女主角朱莉葉,其實這是個三連篇的故事,我們先講匆匆,她離開家庭離開父母到了另一個地方跟一個有婦之夫生了個小孩,然後她跟他就在一起,後來他覺得帶著這個小孩回家看看自己的爸爸媽媽,然後回來之後她的原來非常依賴人的小鳥依人的那個可愛的媽媽這時候已經非常非常老,身體非常不好,老到完全會忘了很多事情,各種老人痴呆的情況都出現了,然後她的爸爸讓她發現原來她爸爸開始喜歡上了來家裡面幫忙照顧病卧老母親的這個女護士,但是儘管這樣子,這些東西都不是那麼的劇烈,這些感情,她爸爸愛那個女護工沒有愛的太強烈,沒有太強烈,到底她爸爸是個有識之士,是個很不錯的一個老師,她的媽媽也是個有教養的人,也挺好的一個女人,在故事裡面只是衰老病痛失憶而已,然而這個小說到了後來我們才發現,他多麼的讓人悲哀,其中最讓人悲哀的也就她媽媽,到了故事的結尾才讓我們發現她原來幾乎認不出眼前這個人是自己的女兒,但一直跟她說話,說著說著有時候會跟她說如果哪天我要告訴朱莉葉這個故事,跟她說話正是她的女兒朱莉葉。

那個時候朱莉葉在她的家鄉寫信給她遠在加拿大國土另一邊的跟她生了小孩的男朋友,講她回家的這些經歷,那些信其實描述的也是事實,只不過語調特別快樂,後來很多年之後,朱莉葉讀到這封舊信的時候,就讀回當年自己寫給自己男朋友那些信,一個勁的倒吸冷氣,所有人在發現自我虛構的那些留存下來讓人感到尷尬的痕迹時,都是會這樣的,與記憶的痛苦相對照,她不由得要為自己巧妙的美化手法而驚詫不止了,接下去她尋思,當時必定是發生了一些變化,具體的情況她就不記得了,你總是試著去保護儘可能好的時間儘可能長的加以保護的總是發生在家裡面的事情。

5.逃離(下)

我們昨天講了很多關於在愛麗絲門羅的筆下短篇小說跟長篇小說之間產生的一些讓人覺得很有趣的聯想,我們今天其實還仍然繼續可以借著《逃離》裡面,有三篇相連的短篇,來談談這個現象,這種問題,在這個小說裡面有三篇故事,就跟他的其他的作品裡面其實有類似的情況,就有幾個故事是有聯繫關係的,這裡面的人物是貫穿下去的,而在這個小說裡面這三篇故事裡面,我們看到了女孩子如何是從小就有獨立的理性的態度,慢慢慢慢長大,而跟一個男人在一起,然後生了小孩,到了後來自己生了這個小孩長大,卻因為自己的某種理性冷酷或者冷靜的態度,而變得受不了,要逃離出去,追尋一個自己的精神世界。

表面上看你會覺得你看果然短篇是不夠寫的,所以要寫連篇的短篇,就是為了還是要建構出一個長篇才能處理的東西出來,是不是,長篇才能處理的生命的幅度擴度,其實你再仔細看你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在她的小說集裡面,這些有相互聯繫關係的短篇他們只是有相互聯繫的關係而已,他們本身加起來不能夠構成長篇,他們跟長篇最大的分別在哪裡,他們讓我們看到的就是一個一個片段,可能是同一種人他的生命中不同時刻的不同片段,而這些片段的故事分開來寫的時候,再加起來看你會發現他們有些共振,彼此有些迴響,這樣的一種效果不是跟長篇小說連續性的講一些人的整個幾十年的生命,產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那說到這裡面,我們又可以來看看,就我剛才這麼講,這幾天講下來,大家可能會有一個誤會,因為她寫的就是一些很平淡的生活故事,或者很哀傷或者很嚴重,但她的寫法也很淡然,沒錯,她的寫法的確很淡然,但那種淡然我們不要以為就是一種雅緻的淡然,而是一種有時候你甚至會覺得他有點冷酷,就拿我們剛才說到那三連篇的最後一片《沉寂》來講,在這個《沉寂》的最後一句話裡面,她怎麼寫呢,她說道我們這個女主角朱麗葉她的女兒佩內洛普早就離開她,沒辦法再跟她溝通了,她最後一句是這麼寫的,她仍然希望就這個女主角朱麗葉,仍然希望能從佩內洛普那裡得到隻言片語,但再也不那麼特別耗費心神了,她像更按事故的人在等待非分之想,自然康復,或是遲等好事時那樣,僅僅是懷著希望而已。

儘管這本書的中文翻譯的李文俊先生是一個加拿大文學專家,也下了很大的苦功,譯的基本上都很好,但是有時候這個東西很難譯出來,為什麼呢,因為像這個處理這個翻譯,就好像要強調這個母親自此之後跟女兒斷絕音訊,她想著自己女兒,希望能夠從她那得到隻言片語,然後我們的翻譯是強調了她只是抱著一個虛假的希望,但這個希望其實是不可實現的,要強調希望這一點,但是我們回頭看看原來英文裡面他的最後一句的寫法是怎麼樣,基本上意思是一樣,只不過真正結尾的那一句並不是僅僅懷著希望而已,也就是說非分之想自然康復,這一類的事情,這個結尾這個翻譯其實是把他的原句做了個倒裝,強調了希望,用希望來結尾,儘管這個希望是個虛假的不可能實現的希望,但在門羅的筆下她其實更冷,她寫的不是希望,甚至不是一個不可實現的希望,而是那些希望本身的瑣碎,那一些沒有什麼意義的,那樣的東西,只不過是那些東西,這樣的一個態度。

這種態度其實已經相當殘酷了,但更的是他是能夠直接抒寫殘酷,或者說殘酷並不直接出現在你眼前,但是讓你感覺到他的威脅,例如這本小說集的同名的短篇《逃離》,也就這本小說集的第一篇,在這第一篇裡面我們的女主角是有點神經質,總是覺得自己生活虛假,想要透過一個男人或者透過逃離尋找最真實的所謂生活感受的人,而她很早的時候離開家庭,想讓她幫忙自己逃離的則是她後來的這個老公,這個老公是有點流氓氣,有點暴力傾向,有點危險,但是又好像有點弔兒郎當能夠吸引女性的那種人,他們一起開一個馬場教人家騎馬練馬等等,但生意不是太好,後來終於起了一些問題,我們這位女主角要去向另一個這個小鎮裡面另一個女性求救,而那個女性則是一個大學老師,這個大學老師她的老公剛剛去世,我們這個女主角常去這個女老師家裡面幫忙,這個女教授家裡面幫忙工作,做女工,她慢慢的這個教授這個女教授原來開始有點喜歡我們的女主角這個女工人。

於是我們這個女工人就向她提出她想要跑,她要離開自己那個老公,安排了一次逃離,最後這個逃離是失敗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女主角中途她的情緒不穩定,她受不了自己逃離,還是乖乖的回去找她老公,後來呢這裡面故事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有這麼一個山羊,這個山羊是他們的寵物,在整個故事裡面代表著幾乎是一種唯一讓每個人的關係能夠和諧下來,能夠安樂起來的一種慰藉,可愛的一頭山羊,而這個山羊我們看故事知道,他本來是促使了另一場本來可能危險的遭遇消匿掉的這麼一個重要的角色,最後她應該是跟著這個男主角回家了,但是她後來沒有,我們這個女主角到最後才發現,這個山羊始終不在家裡面,明明人家說他跟著你老公回家了,那他到底去了哪呢,他說他只需抬起眼睛朝個方向望去,就知道那些禿鷲在那聚集的枯樹裡面能夠看到草叢裡面骯髒細小的骨頭,那個頭蓋骨說不定還黏著几絲血跡至今尚未褪盡的皮膚,這個頭蓋骨他都可以像只茶杯似的用一手捏著,所有的了解都捏在一隻手裡,也可能不是這樣,那裡面什麼都沒有,別種情況也可能發生,他的老公說不定最後放走了這個山羊,把他丟到遠方不再回來,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我們的女主角不再朝那個她心目中想像的小山羊被她老公害死的埋屍地點走去了,她抵抗著那樣做的一個誘惑,多麼可怕的一個故事結尾。


逃離看到結局的時候,以為是個美好的結局,丈夫的再次珍惜,卡拉重獲幸福。不過最後弗洛拉的消失確實疑惑了,看了網上的解析,感覺心思極其恐怖,克拉克好可怕,為了掌控卡拉,一定要把叛逆不聽話的一切都扼殺掉,不過對這種解讀不是很認可。個人覺得,弗洛拉的離開對於克拉克來說,也是一種背叛,而這種背叛,是克拉克接受不了,他只能原諒自己老婆的再次回歸,但原諒不了第二個,更何況是個沒有太多感情的動物。


都很有意思,其中《逃離》、《機緣》、《激情》、《播弄》印象深刻。

以下是看完《激情》之後對故事的回想和理解。

現在——

她拿著特拉弗斯先生給她的一筆錢,開始了新生活,逃離了回家鄉編藤椅的「命運」。多年後,她開著車回到加拿大那個地方。特拉弗斯一家的房子還在,不過跟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

她從小被舅公舅婆養大,儘管他們待她很好,但她卻不想繼承他們那種單調的生活。雖然沒有上大學的機會,她還是把所有能學的課程學了個遍。如特拉弗斯夫人所說,在學實用的能作為生計的東西之前,首先想學不那麼「實用」的。她停了一年學,去城市打工,所有人都認為她瘋了(反正不都得回來編藤椅嘛),她卻希望打工的日子不要結束。

莫里(特拉弗斯夫人的小兒子)愛上了她,她和他在一起了。她喜歡他,莫如說她喜歡他那一家人,特別是特拉弗斯夫人,也許是因為特拉弗斯夫人獨來獨往的性格。後來回想起來,她記得更清楚的是和他們一家待在一起的時間,而不是和莫里在一起的時間。

她想嘗試「性」帶來的激情,莫里卻認為他有責任保護她,而且她的投懷送抱與他想像中的她不一樣。他想像中的她是怎樣的呢?至少不是她實際上如此渴望「激情」的。

她和尼爾(特拉弗斯夫人的大兒子)為什麼會偶然邂逅就互相深深的吸引呢?或許因為他們都在尋找激情,只是區別在於,她是有希望的,而他是缺乏希望的(尼爾的爸爸自殺了。「有時候嘻嘻哈哈的人反倒很憂鬱……女人總是有內在的力量能讓自己過下去,男人倒不見得有呢」)。


情節上喜歡《播弄》


只看懂了《逃離》,畢竟處在一段關係里的女人都有過類似的情緒。非常細膩,結局又非常扎心。


第一篇逃離看過了 她描述了一個女人想逃離卻無法逃離的情緒 後面的連續幾篇都沒看明白。


正在看朱麗葉的那三篇,已經看來兩篇了,知道整個故事的發展,但是不太明白作者想要表達什麼,再慢慢琢磨琢磨吧!後面的撥弄和侵犯還沒看……


最喜歡沉寂和法力

看了很久了,還是常常想起


看完《播弄》,我都不願意從故事中走出來,太感慨了。我常常回想往事,並對現在和未來的自己說,如果我和你果真好事難圓,一定是因為,綠裙子。


推薦《播弄》,就不劇透了……個人在全書中最喜歡的一篇。


推薦閱讀:

尾田榮一郎有可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嗎?
你讀《堂吉訶德》的時候有沒有笑過?
怎麼理解「詩言志,歌詠言」?
如何看待宇宙鐘擺之末日衚衕入圍華語科幻星雲獎?
寫小說怎樣才能有代入感?

TAG:文學 | 諾貝爾文學獎 | 愛麗絲·門羅AliceMunro | 逃離書籍 | 新經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