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的疆域是如何擴展的?

最近在玩全戰、想問一下古羅馬是如何從一個小城邦發展到一個大帝國的、其疆域擴展的方向是如何的


古羅馬的疆域大體可以分兩個部分:

1. 同盟者:大部分有義務幫助羅馬出兵。羅馬不派人統治。大部分只需要幫助羅馬出兵,不需要繳稅。

2. 行省:羅馬直接派人(如前執政官、法務官等)作為總督統治。需要繳10%的稅率。部分領土直屬羅馬,租地收入也歸羅馬。

最開始古羅馬只是台伯河畔的一個小城邦。它在吸收了幾個周邊部族(如阿魯巴、薩賓、伊特魯利亞部分)之後的勢力獲得了第一次拓張。但在此時其影響範圍也只是在義大利中部平原,是「拉丁同盟」的盟主。

前390年的凱爾特人入侵是羅馬擴張第一個轉捩點。羅馬敗績的原因是主要在和貴族階級的對抗中平民階級的不理智。入侵後,平民和貴族的緊張關係日漸緩和,雙方都有妥協,《李錫尼法》基本上打通了兩個階級的聯繫。羅馬基於財產-選舉-兵役的三角制度開始更強地發揮作用。在艱難打敗凱爾特人之後,羅馬浴火重生。經過和義大利中部山區的「薩莫奈」人以及伊庇魯斯的皮洛士的艱難戰鬥和對大希臘諸城邦的壓倒性勝利之後,羅馬的勢力範圍拓展到了線義大利中部、南部全境。和西西里島的東北角。羅馬的同盟者也擴展到了現在法國的南部(如馬賽同盟)

第一次布匿戰爭的勝利讓羅馬獲得了科西嘉和撒丁島、西西里島的控制權。

第二次布匿戰爭,羅馬部隊在前期被漢尼拔大量「屠殺」的情況下依舊靠著同盟國堅強的支持撐到了漢尼拔撤出的一刻。前期漢尼拔縱橫義大利全境,後期偉大的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先是用了短短几年時間稱霸漢尼拔的老巢-西班牙,然後圍魏救趙,逼漢尼拔回援北非的迦太基本土。扎馬戰役結束了第二次布匿戰爭,羅馬的勢力範圍達到了義大利大部、薩丁科西嘉、西西里以及西班牙。同時羅馬的勢力範圍波及到了北非的很大部分(努米迪亞)。

第二次布匿戰爭之後羅馬的軍團基本上天下無敵。羅馬把重心放到了東邊。挫敗馬其頓,狂虐敘利亞,羅馬其實在此時的「勢力範圍」已經很強大了。但是東邊諸國(馬其頓,希臘,敘利亞,帕加馬等)大多還是羅馬的同盟國,羅馬並沒有直接控制。

之後的一百年多年裡面,除了主動滅掉可憐的迦太基意外,羅馬大多情況下不斷地應對其霸權範圍下「不聽話「的傢伙們。這些可憐的傢伙們(敘拉古、馬其頓、敘利亞、希臘諸邦等等)很多由於自己太跳而玩脫,從同盟國變成了羅馬控制的行省。另外也有某些特殊的國家(如帕加馬)直接被無後的國王」贈送「給了羅馬。這段時間活躍的人物有小西庇阿,蘇拉,龐培。羅馬的直接統治範圍已經基本環繞了地中海。

接下來就是偉大的凱撒同志的西征,把不聽話的高盧(凱爾特)人干趴下,壓制阿爾卑斯東北的日耳曼人,橫渡大不列顛海峽狂虐當地土著,南下埃及制霸。這樣羅馬的版圖基本上也確定了:以羅馬為中心,行省制的環地中海大帝國。縱觀這個歷程,其實是要比秦帝國統一中國來得偉大。

更偉大的奧古斯都整理好他乾爹留下來的爛攤子,羅馬帝國正式啟航,影響了以後的2000年。


首先說一下,古歐洲的"疆域"並不是如同時期中國一樣,"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嚴格意義上來說,應該稱為"勢力範圍"。

先佔個座。


羅馬開始是個小國,然後不斷與周邊城邦交戰,互有勝負,但卻因此獲得了豐富的實戰經驗,這導致後來幾百年的軍事實力較強。

等到羅馬征服亞平寧半島,腓尼基人建立的迦太基王國也同時興起,兩分天下。最著名的就是迦太基將領漢尼拔在義大利半島打贏了幾次戰役,比如坎尼戰役。但羅馬城並沒有受到直接威脅,因此很快恢復了元氣,費邊戰術拖垮漢尼拔。

小西庇阿滅了迦太基後,羅馬在西地中海已經沒有了對手,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運付羅馬。羅馬開始向希臘、馬其頓擴張。

凱撒在西方征服了高盧。

日耳曼人與埃及也被羅馬打敗。

之後又繼續往東,拜占庭-小亞細亞-猶太-巴比倫一路打過去。

羅馬人在西歐攻佔不列顛南部。


Romulus和Remus兩兄弟帶著一幫綠林好漢過日子,缺女人就去鄰居家搶,順便擴張了地盤


推薦閱讀:

羅馬史的真實性如何?
該以何種心態面對歷史?
中國是法治國家嗎?
1935年國民黨的法幣改革為什麼會失敗,造成如此高的通貨膨脹,僅僅是貨幣濫發的原因嗎?
如何評價國家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TAG:歷史 | 羅馬 | 古代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