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有哪些流派,各有什麼特點?
古琴流派攢說及其他
一、古琴在中國文化中之地位
古琴在我國音樂文化乃至傳統文化中佔有十分重要之地位。顧況在《王氏文陵散記》中說:「眾樂,琴之姬妾也。」嵇康在《琴賦》中也有「眾器之中,琴德最優」的說法。《莊子·秋水》載:「孔子游於匡,宋人圍之數帀,而弦歌不輟。」黃宗羲有詩曰:「鋒鏑牢囚取次過,依然不廢我弦歌。」琴在禮樂教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實非其他樂器所能比。不惟儒家,名僧高道擅琴者,亦史不絕書,代不乏人。在傳統中國,琴幾是士人君子大隱高士之標配。琴棋書畫四藝而琴為首。琴在中國文化中之重要性,不待敁敪而可知也。
二、古琴何以會分流派
實際上,很多樂器都會有派別之分,比如眾所周知的琵琶分為南北兩派。但古琴的派別之分估計是最多的了,僅江南一帶就有大大小小的琴派無數。琴派的形成,主要因素約可總結為如下幾點:地理因素、師承影響、傳譜差異、地域文化。
地理因素:古代交通不便,同一地域的琴家,便於尋師訪友,相互切磋琴藝,加之民風相近,審美往往相近。如此相互影響,較易形成默契,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風格,久之琴派漸成。
師承影響:琴文化本身就是一種非常個性化的藝術,卓越的琴家,由於其深厚的造詣,巨大的影響,所到之處,草偃風行,大眾仰慕,琴人效仿,以致開宗立派。如此就形成了不同的師承體系。同一師承的琴家,遵循先師的遺訓,往往對琴道的理解和演奏的風格相同或相近,勢必影響到琴派的形成。如川派古琴之所以呈現出氣勢磅礴、峻拔激烈的特點,蓋張孔山大師厥功不可謂不多焉。
傳譜不同:隨著琴譜的普及和流傳,不同琴家,依照不同的琴譜演習琴學和琴藝。學習同一琴譜的琴家,則更易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演奏風格,最終或可形成一琴派。
地域文化:琴藝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形式勢必和當地的其他文化藝術形式交融影響,地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幾可形塑一個地區音樂的審美旨趣和演奏風格。如,諸城派一些琴家便明顯受到當地音樂和文化的影響。
此外,斫琴材質和工藝水平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不同琴派的分立和形成。
三、古琴分派之淵源
古琴流派分立並非一蹴而就,流派紛呈是明清以來才有的局面。
據載,周以前有孤竹國伯夷擅長撫琴,被認為是燕山琴派最早的琴家。後世燕山一帶形成的燕山琴派多宗伯夷為宗首。
晉初北方有竹林派,代表作是廣陵散。
自唐朝起,琴學風格就已見於著錄。如隋唐趙耶利所述:「吳聲清婉,若長江廣流,綿延徐延,有國士之風。蜀聲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時之俊。」。
一般認為,琴派成立的真實時間是北宋,第一個流派是皇室組織的京師派。後南宋出現兩浙江西等。並有著錄評價京師派說:「急若繁星而不亂,緩若流水而不絕。」
及至明朝,江、浙、閩派也有很大影響。如明朝劉珠所說:「習閩操者百無一二,習江操者十或三四,習浙操者十或六七。」
明末清初以降,至於現代,相繼又出現了「虞山派」、「浦城派」、「川派」、「燕山派」、「梅庵派」、「嶺南派」、「廣陵派」、「諸城派」、「九嶷派」等著名琴派。
四、主要古琴流派
1. 浙派、新浙派
形成時期:南宋末年
開派人:郭沔(楚望)
主要風格:清和暢達。
代表人物:郭楚望、劉志方、楊瓚、毛敏仲、汪元量、宋尹文、徐天民、徐秋山、徐夢吉、徐仲和、黃獻、徐元白、徐匡華等。
代表琴曲:《瀟湘水雲》、《秋鴻》、《漁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
重要琴著:《琴操譜》(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譜》(金汝勵)、《琴 學名 言》(徐夢吉)、《梅雪窩刪潤琴譜》(徐仲和)、《梧崗琴譜》(黃獻)、《杏庄 太音續譜 》(蕭鸞)等
2. 虞山派
形成時期:明末
創 始 人:嚴瀓(天池)
主要風格:清微淡遠。
代表人物:嚴天池、徐上瀛、吳景略等 (至於吳景略是否屬於虞山派尚有歧論。)
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瀟湘水雲》、《烏夜啼》、《漢宮秋》等
重要琴著:《松弦館琴譜》(嚴天池)、《琴川譜匯序》(嚴天池)、《大還閣琴譜》(徐上瀛)、《溪山琴況》(徐上瀛)、《虞山琴話》(吳景略)等 。
3. 廣陵派
形成時期:清代
創 始 人:徐常遇等
主要風格:淳古淡泊、自然悠遠。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禕、徐祺、吳灴、汪明辰、秦維翰、釋空塵、孫紹陶、張子謙、劉少椿、梅曰強等。
代表琴曲:《龍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瀟湘水雲》、《廣陵散》、《漢宮秋》、《漁舟唱晚》等
重要琴著:《澄鑒堂琴譜》(徐常遇)、《五知齋琴譜》(徐祺)、《自遠堂琴譜》(吳 虹) 、《蕉庵琴譜》(秦維翰)、《枯木禪琴譜》(釋空塵)等
4. 浦城派
形成時期:清代
創 始 人:祝桐君
主要風格:指法細膩,瀟洒脫俗,疾緩有度。
代表人物:祝桐君、許漁樵、張鶴等
代表琴曲:《漁樵問答》、《平沙落雁》、《陽關三疊》、《石上流泉》等
重要琴著:《春草堂琴譜》(蘇琴山)、《與古齋琴譜》(祝桐君)、《琴學入門》(張 鶴) 等
5. 蜀派(川派)
形成時期:清代中晚期
創 始 人:張合修(孔山)
主要風格:躁急奔放,氣勢宏偉。
代表人物:張孔山、顧玉成、顧雋、顧梅羹、夏一峰、查阜西、裴鐵俠、俞紹澤等
代表琴曲:《流水》、《醉漁唱晚》、《孔子讀易》、《普庵咒》等
重要琴著:《天聞閣琴譜》(唐松仙)、《百瓶齋琴譜》(顧雋)等
6. 九嶷派
形成時期:清代
創 始 人:楊宗稷(時百)
主要風格:蒼勁堅實、剛健雄渾。
代表人物:楊時百、管平湖、楊葆元、關仲航、王迪等。
代表琴曲:《流水》、《廣陵散》、《胡笳十八拍》、《幽蘭》等
重要琴著:《琴學叢書》(楊時百)等
7. 諸城派
形成時期:清代
創 始 人:王溥長、王雩門
主要風格:清和淡遠(溥長),綺麗纏綿(雩門)。
代表人物:王溥長、王雩門、王心源、王燕卿、王心葵、張育瑾、詹澂秋等。
代表琴曲:《長門怨》、《陽關三疊》、《關山月》等
重要琴著:《桐蔭山館琴譜》(王溥長)、《琴譜正律》(王雩門)等
8. 梅庵派
形成時期:清代
創 始 人:王賓魯(燕卿)、徐立孫
主要特點:流暢如歌,綺麗纏綿,吟猱幅度較大。
代表人物:王燕卿、徐立孫、邵大蘇、王永昌等
代表琴曲:《平沙落雁》、《長門怨》、《關山月》、《秋江夜泊》、《搗衣》等
重要琴著:《龍吟館琴譜》(毛式郇)、《梅庵琴譜》(徐立孫)等。
9.嶺南派
形成時期:清代
創 始 人:黃景星
主要風格:清和淡雅。
代表人物:黃景星、李寶光、鄭健侯、楊新倫等
代表琴曲:《碧澗流泉》、《漁樵問答》、《懷古》、《玉樹臨風》、《鷗鷺忘機》、《 雙鶴 聽泉》等
重要琴著:《古岡琴譜》、《悟雪山房琴譜》(黃景星)等
此外尚有,吳門琴派(代表人物:吳蘭蓀、吳兆基;琴譜:《吳門琴譜》《吳門琴譜續》)、嶗山派(代表人物:薛一了、韓太初、杜教仁、李宣三;琴譜:《律呂正聲》、《琴音劍氣譜》《琴學管見》)、紹興派(代表人物:王本吾、尹爾韜;琴譜《徽言秘旨訂》)、江派(代表人物:楊倫,楊表正。琴譜《太古遺音》《重修真傳正宗琴譜》)、中州派(代表人物:王善、李郊、崔應階;琴譜:《穎陽琴譜》《研露樓琴譜》)、彭城派:徐州陳鼐公;霸派:代表人物龍琴舫、俞伯蓀;金陵派:代表人物喬子衡、楊子鏞、凌其陣、夏一峰等等。
五、琴派的淡化與琴藝的傳承
現代社會,隨著交通的便捷,信息溝通和交流方式的發展,琴派在今天已經開始慢慢淡化了,大家都開始轉益多師,廣泛學習。比如龔一先生就很難講具體屬於哪一派;戴曉蓮女史雖少年時期隨叔外公、著名廣陵派古琴家張子謙先生學習古琴,但又先後還受教於吳景略、姚丙炎、吳文光、林友仁、龔一、成公亮等多位古琴大家,恐亦難論派。
談到古琴在今天的傳承,套用一句老生常談的話,就是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又充滿空前嚴峻的挑戰。首先,信息傳播的便捷、互聯網多媒體等傳媒方式的發達為古琴的學習和傳播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時現代音樂和西方音樂形式客觀上的擠壓,以及現代人普遍存在的古典文化修養的缺乏為古琴的弘揚和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古琴的傳承一方面需要國家站在保護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角度予以支持,更重要的是還需要廣大琴人和古琴愛好者刻苦自修、提高自身的修養和水品,並發揚自度度人、自覺覺他的精神,積極投身於古琴教習、傳播的活動中去。
在我看來,古琴音樂乃是一種為己內求的音樂。真正的古琴音樂應是一己心靈之律動,乃是琴者生命之和聲。它應是自從琴者之心靈中流出,亦恰便是琴者之生命本身。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世人慾有知我者,請聽指下七弦琴。
附舊文一段:
《平沙落雁》聽後
此曲簡凈醇雅,恬淡幽揚,三百年來,風行蔓延,最稱知名。臆其曲意,蓋取江天暮靄,水遠沙平,鴻雁來賓,參差飛鳴。撫弦按縵,則其聲或唳或咽,倏隱倏顯,曠而彌真,清徐悠遠。天聞閣謂借鴻鵠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或不余欺。嵇叔夜嘗雲,處窮獨而不悶者,莫近於音聲。蓋臞仙吁嗟世途之擾擾,復不肯混俗乎庸常,泛乎浪滄,盪乎衡湘,因重其志之清遠,乃作是操以頡頏。苟非老於琴道,又孰能為之揄揚?然觀古今之琴人,泥於師傳而昧於心得者,往往而是。嚴天池之清微固不易得,朱丹丘之心跡遽焉能摹?制曲者以神寫之,揮弦者以手追之,縱亦洋洋乎盈耳,終不免乎隔膜。故知,撫琴有道,而妙自心得。高芝台知之,雖萬里有攸同;鍾子期解之,縱樵夫亦何傷?及其至也,僧止翁之清音豈在指端,陶靖節之素琴不妨無弦。其餘,若師曠之於水仙,仲尼之於文王,嵇氏之於廣陵,步兵之於酒狂,丹丘之於秋鴻,楚望之於瀟湘,平湖之於流水,子謙之於龍翔者,可謂真知琴者也。
註:本人對於古典音樂和古琴知之甚少,以上內容或得之於書籍、或整理自網路、或隨想自謅,唯願拋磚引玉,自形其短,以就教於大方之家。不少內容尚嫌粗疏,容得暇再訂。
以上。
琴派是如何形成的? 琴樂是人心靈的外在體現。不同琴家,對於琴文化的理解,自然也受其天資、性格、個人修養、思想境界、心理狀態的影響。隨著理解的不同,流露於指下,則神韻各異,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風格相近者,最終形成琴派,就是很自然的事了。琴派的形成,主要因素約可總結為三個,即:地域影響、師承影響、傳譜不同。最終形成琴派。
作為廣陵派冒個泡,我們指法不一樣,很多曲譜和不一樣
我是嶺南派的。師從嶺南派大師謝導秀先生的徒弟謝東笑先生。
說句心裡話,真沒感覺各個流派有什麼實質上的區別,最有特色的其實是融入了方言腔調的諸城派,剩下的差不多啦
我是廣陵派!
我的老師是九嶷派第四代傳人 一輩子只幹了這麼一件事 就是彈琴
我老師的師父是虞山派的……我應該也算?我曉得還有山東梅庵,北京京派,四川川派。
只知道川派的彈得比較潑辣~
作為民族音樂理論方向學生,我來好好回答這個問題。古琴肯定是分流派的,其中大部分是以地域來分,古琴分流派得從清代開始說起。著名的有蜀派古琴(又稱川派古琴)目前傳人是曾成偉和曾河,代表曲目《流水》。其他我熟悉的還有山東諸城派等,還有一唯一一個以琴家命名的派,汪翌庭派(翌字可能打錯,手機上沒有找到正確那個字)的。但是,實際上,我們在田野調查中發現,現在古琴流派劃分並沒有那麼嚴格了,各派都必須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希望能夠幫你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有和我一樣喜歡古琴音樂的朋友歡迎交流哈。
我聽說有廣菱派
推薦閱讀:
※彈古琴龍翔操是什麼體驗 ?
※「打圓」的時候如何快速使用「勾」這一指法?
※關於古琴左手姿勢究竟怎麼擺才是正確的?
※古琴有哪些知名曲目和必聽的專輯?
※古琴學習應該如何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