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翻譯了莫言的小說?
莫言運氣很好,有非常出色的譯者陳安娜和葛浩文。下面這段對陳安娜丈夫的採訪,有些細節很令人感慨。
莫言獲獎的消息宣布後,財新《新世紀》記者立即專訪了旅居瑞典的作家、翻譯家萬之。萬之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小說創作,是《今天》雜誌的主要作者及編者;80年代中期旅居瑞典,對諾貝爾文學獎多有研究,撰有《諾貝爾文學獎傳奇》一書。萬之的妻子陳安娜是瑞典著名翻譯家,譯作多達40多種,莫言主要作品的瑞典譯本即由她完成。
財新《新世紀》:你的夫人陳安娜是莫言多種作品瑞典文的譯者,請問她是如何開始翻譯莫言的作品的? 萬之:安娜開始翻譯莫言作品大約是在1994年到1995年前後。此前有位漢學家羅得保創建了一家名為「鶴」的出版社,專門出版中國文學,介紹給瑞典讀者。他本人翻譯過魯迅、台灣作家李昂等,也出版過安娜翻譯的蘇童小說《妻妾成群》,以及由我編選、安娜翻譯的《當代中國短篇小說集》。一次他與安娜買菜時在樓下偶遇,兩人聊起繼續合作的可能性,結果不約而同都談到了莫言。因此安娜開始翻譯《紅高粱家族》,1997年由「鶴」出版社出版,2001年又出版了《天堂蒜苔之歌》。可是在瑞典這個才900多萬人口的國家,出一本書不賣到2000冊以上肯定賠錢。羅得保因此負債纍纍,最後不得不一分錢不要將「鶴」轉手給了另一個出版商,自己則到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去當翻譯掙錢還債。我認為這個漢學家是應該感謝的,是不應該被忘記的,他對中國文學、對推出莫言的作品有很大貢獻,而且還做出了很大的犧牲。財新《新世紀》:安娜在哪裡學的中文?作為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的成員馬悅然的學生,安娜的選擇翻譯莫言是否與他有關? 萬之:安娜1985年開始在斯德哥爾摩大學中文系學習中文。馬悅然確實也是她的老師之一。後來她在瑞典南方隆德大學攻讀中文博士,1997年獲得博士學位,導師是瑞典另外一位漢學家羅斯。安娜最早接觸的中國文學大概是中文課本里的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或者老舍的作品等等。另外她的中文老師組織學生翻譯過張辛欣、桑曄的《北京人》。她第一次獨立翻譯中文作家作品則是蘇童的《妻妾成群》。她喜歡的中國作家,除了蘇童、莫言、余華,還有她翻譯過或者正翻譯的閻連科、虹影、韓少功、陳染等等。
有人說安娜作為學生聽從馬悅然的安排而翻譯莫言,這只是一種傳言。從作家作品的選擇到具體的翻譯工作,她都是獨立完成的。馬悅然一開始是翻譯他個人比較欣賞的山西作家李銳的四部作品。2002年他還請李銳來參加過諾貝爾獎百年慶典活動。那時瑞典學院可能知道李銳多於莫言。馬悅然開始喜歡莫言是在安娜翻譯之後。2006年安娜開始翻譯莫言的《生死疲勞》,前後花了六年功夫,是個大工程。據我所知,全稿修改至少七次,直至2012年5月才出版。由於有了羅得保的前車之鑒,「鶴」出版社的新老闆總怕賠錢,拿到譯稿卻不敢印。後來安娜答應不要翻譯費,他才開印。《生死疲勞》只印了1000本,甚至倉庫里還剩下的《紅高粱》他都不想要了,因為倉庫是租的,還要交錢存放。現在莫言一得獎,瑞典文版的書在書店根本都買不到,只好趕印。知道這些背景,你也就可以想像,在瑞典要推動中國文學多麼不容易。來源:http://special.caixin.com/2012-10-12/100446529.html
英文版翻譯為葛浩文,可能是莫言的諸多譯者中最有影響力的一位。
Howard Goldblatt ,中文名為葛浩文,美國著名的翻譯家,出生於1939年,20世紀60年代服役期間在台灣學習漢語,後獲得印第安納大學中國文學博士學位。 目前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國文學翻譯家。他的翻譯嚴謹而講究,「讓中國文學披上了當代英美文學的色彩」。葛浩文的翻譯清單包括莫言、蕭紅、陳若曦、白先勇、李昂、張潔、楊絳、馮驥才、古華、賈平凹、李銳、劉恆、蘇童、老鬼、王朔、虹影、阿來、朱天文、朱天心、姜戎等二十多位名家的四十多部作品。
摘自http://edu.sina.com.cn/en/2012-10-12/142369815.shtml
瑞典文版翻譯為陳安娜另,這裡有一份中國國家圖書館藏莫言作品翻譯版的書目,實在沒有功夫一一查詢和列舉各語種譯者的生平。大家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語種自行查詢譯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d62640102e2fc.html瑞典語版的翻譯者是新浪微博上以為叫北瑞安娜的人。
陳安娜 中文不錯
推薦閱讀:
※為什麼那麼多作家都是北方人 如莫言等?
※三島由紀夫若不自殺,是否能獲得諾貝爾獎?
※除莫言以外,當今中國文壇哪個作家也有資格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如何看待莫言諾貝爾文學獎演講全文中最後的三個故事?
※莫言獲得 2012 年諾貝爾文學獎,能夠改變中國文學在中國的「邊緣位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