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孩子說話喜歡用疊詞,比如花花,吃飯飯?
01-14
更新:評論區有知友質疑我的結論,並提出發展心理學界的劉教授曾在講座上指出家長說疊詞對小孩語言發展沒有利處。我特地向劉希平教授求證,劉教授回復:「兒童說疊詞,不說成熟的語言,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他們不理解家長所說的非疊詞式的表達,而是他們的發音器官發育的局限。他們對非疊詞的發音能力有限,不得不用疊詞表達他們的想法。(當然,同時也可能他們對非疊詞的記憶還沒有那麼精細。)因此,家長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不要故意利用疊詞。一旦利用疊詞,就剝奪了孩子學習非疊詞表達的機會。而兒童自身使用疊詞,我不覺得會對他們語言的發展有什麼破壞作用。」
劉教授的觀點和我的觀點並不矛盾,我只是從另一個方面解讀「兒童喜歡說疊詞的原因是什麼?」--也就是題主提出的問題。劉老師也並沒有說父母使用疊詞就影響了孩子語言的發展,而是說父母過多的使用疊詞,會剝奪孩子學習非疊詞(也就是正常的、自然的語言)的機會。---這一點我也贊同,但是孩子所接觸的語言何其之多,父母只是他們認識語言世界中的一部分,父母也不可能從頭到尾都說疊詞,語言中的很多成分是不可能用疊詞表述。再根據喬姆斯基的「語言貧乏論」,兒童即便接觸有限的語言材料,也能生成無限多的語言,疊詞只是其中很小的部分。截止目前為止,劉教授也並沒有認為兒童說疊詞有壞處需要阻止,我也並沒有說父母說疊詞一定有好處。其實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中,父母說什麼(除了打擊、打壓、粗魯、訓斥等惡語),怎麼說,說多少,對兒童語言發展的好處和壞處都微乎其微。任何一個兒童在5歲左右都能成為一種語言也就是母語的精通者。各位父母大可不必過於謹慎,育兒磚家也不必知道一點知識就大放厥詞、聳人聽聞。原文:謝 @小葵邀,這道題目放了很久,不過一直在腦子裡。最近又讀了一些東西,恰好有啟發。看到有些回答提到一些「育兒磚家」阻止父母和嬰兒說疊詞,或者認為這是影響語言發展的行為---這是完全錯誤的!還有人認為嬰兒說疊詞全因為是父母教的,我也不敢苟同。底下很多回答都有道理,我也點了贊,我來補充大家可能忽略的幾點內容。語言學中有韻律詞的概念,所謂韻律詞,就是節律驅動的、在口語表達中穩定出現的詞素組合,這個詞素組合一般只具有一個重音。在自然口語產出的漢語韻律詞中,有一條原則:「二常見,三可容,一四受限」。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漢語口語表達中,兩個音節的韻律詞最常見,三個音節的也有(大多包含輕聲或者兒化音),但是,一個音節和四個音節的就非常少見。比如,我來給大家切分一個句子的韻律模式,韻律詞之間用「/」切分:「我來/給大家/切分/一個/句子的/韻律/模式。」"你/是不是/腦子/有/毛病啊?" 在漢語中,雙音節詞本身就是最多的,而雙音節韻律詞也是最多的。有了這樣的知識,我們回到嬰兒為什麼說疊詞這個問題上來。首先,嬰兒從出生開始,就「陷入」了中文的環境中,中文的這種雙音節韻律詞為主的音韻模式開始塑造嬰兒們的聽力和大腦,對於嬰兒們來說,儘管這種語言他們聽不懂、也不會說,但是大腦在感知著語言中的音節和韻律,所謂的節奏和拍子。就像我們聽一首曲子,聽多了也能哼哼。動次打次動次打次(中文的一板一眼),而不是咚咚咚咚(法語的山東大板)。也不是動次次動次動次動次次(並不知道這是哪個語言的鬼)。於是,當嬰兒們開口說話,而又受限於發音器官所能發出的音節很少時,他們自然而然的就用重疊的方式補齊了韻律上的缺口。這種方式,我們成年人也在用,比如,兩點五分,兩點零五,兩點十五,兩點五(咦?)還有:英文可以說:I"m eating. I"m walking. 可中文只能說:我在吃飯,我在走路。
只能說,嬰兒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多了。
我想起我的孩子第一次疑似叫「媽媽」的時間是在孩子五個月的一天,她不停的叫「媽媽」。這是我從孩子處聽到的第一個疊詞。事實上,我的孩子到了1歲半之後才開始說出「爸爸」和「媽媽」。我發現,其實我的孩子在五個月時的「媽媽」並不是真的在特指「我」,而是真心的用這個音來表達她很多想說的東西。而我也發現,從爸爸媽媽那裡,孩子聽到的第一個疊詞應該是「寶寶」。我不認同疊詞的使用是大人一廂情願的灌輸給孩子的說話方式。即使有人跳出來拿著一本書說某某專家研究表明這是大人灌輸的方式,我也不會認同。因為我相信這個問題肯定存在爭議。容我個人草率的說出我的觀點,疊詞的使用是大人和小孩互動產生的最生動的說話方式。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從單音開始,到詞語,再到句子。當孩子的語言能力到了可以發出單音,而又沒到發出詞語的能力時,重複單音成為了易於表達的方式。例如,當不會發「吃飯」的時候,可以說成「飯飯」。這是一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語言能力感到不自信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的重複你說的前一個詞。「重複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會緩解發音帶來的壓力。在孩子發音的過程中,這種壓力其實也是隱隱的被敏銳的大人感知。於是,大人會下意識的在一些詞語上會通過重疊使用的方式降低表達的難度和緩解孩子發音壓力。而一種與大人不一樣的表達方式一旦從孩子嘴巴里發出的時候,因著這種不一樣,大人又會感受到一種別樣的可愛。這又更促使大人越發偏愛通過疊詞與孩子溝通。大人逐漸會將疊詞的使用約定俗成的變為與孩子溝通的方式,大人說的高興,孩子聽的也輕鬆,疊詞的使用便漸漸在學語階段慢慢「流行」起來了。疊詞的依賴通常孩子到了語言能力穩定,「童趣」漸弱之後就逐漸減少。至於有一種言論認為,疊詞的使用會影響到孩子學語的進度。就算說法成立,我也不認為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更何況,我甚至認為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是對孩子學語的促進,而過早就進入讓人難以辨識的正式詞句會影響到孩子的接受。就像從單一語言環境下的孩子往往會比在多種語言環境下更容易「開口」。對不起,因為疊詞的使用給大人和孩子之間增添了不少互動樂趣,加之語言是一個自然而然人類都會最終掌握的本領,所以我是不會為了「不影響進度」而刻意避免的。
推薦閱讀:
※我想認真對待要做的事情,不想再做一個拖拉墮落的人,要怎麼做才可以改掉?
※法語是現存最嚴謹的語言嗎,為什麼?
※現在學習世界語還有意義嗎?
※滿語的大舌顫音r怎麼發?
※有哪些提供中文辭彙量在線測試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