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維也納會議奧地利首相是俾斯麥而不是梅特涅,他會怎麼做?後來奧地利還會那麼慘嗎?
瀉藥,這個腦洞開的好
先審下題;提主要問維也納會議期間奧地利帝國外交掌握者是俾斯麥會怎麼樣。(其實梅特涅也只是外相,不是首相)然後假定俾斯麥在奧地利繼續掌一段時間權,奧地利會怎麼樣?(題主認為奧地利在梅特涅手下混的很慘)
為了答題,我假設俾斯麥投胎成奧地利出生的天主教中上級貴族。(要不然沒戲上台)
第一部分結論簡而言之;我認為俾斯麥操縱的維也納會議下,奧地利下場會比梅特涅下結局更差。
俾斯麥雄才大略,政治軍事經濟外交樣樣在行,一輩子大事從不糊塗;但是就對談判桌和談判人員內心活動方寸之間的掌控梅特涅可謂是空前絕後,嘆為觀止了。1813年6月期間,梅特涅一沒錢二沒兵,但是見過了亞歷山大一世後, 他敏銳的意識到了這兄弟是救命稻草。從此以後,一直到維也納合會,梅特涅都緊緊的跟隨著沙皇,不論關係如何崩,沙皇怎麼給他臉色看,他都堅定的死磨著沙皇。
隨後十一月期間,梅特涅在法拉克福提議被拒絕後,果斷組織奧地利和女婿翻臉開戰。(這一步俾斯麥也能做到)
進入1814年,梅特涅繼續堅定不移的磨著沙皇,大事上掰不過,就在小事上不要臉堅持,最後實質利益上的突破往往是因為某個大人物耐心耗盡後的妥協。阻止不了俄國人過萊茵河,他就要求合會搬到維也納開;阻止不了楓丹白露體系(雖然這個最後被百日給攪黃了),那就要求恢復1805年義大利疆域;沙皇要吞併波蘭談崩了(梅特涅一生最危險的時刻),那就磨洋工等到英國人看不下去了攪局。梅特涅和沙皇一同渡海去英國的時候,他能操控各種禮儀上的小手段讓沙皇在英國人眼裡很無禮蠻橫;開合會的時候截流四大國代表和他泡溫泉,拖延開會日期破壞別人布局,各種細節梅特涅都處理的十分細膩。都對他最終的外交勝利起到了作用。
俾斯麥至少就他在78年柏林合會上沒表現出這種對細節的掌控能力;當然這不能證明俾斯麥在同樣條件下沒這個能力,但是考慮到俾斯麥一向倚重國力投射的作風,我是不信他能如此空手套白狼。
俾斯麥主持維也納和會的話更可能的結局是奧地利收回1804年領土,波蘭方面加利西亞和波茲南歸俄國託管,薩克森完全直接被普魯士吞併。(這兩個動議是捆綁的,普魯士主要搭俄國的順風車,自己沒實力的)俾斯麥一向尊重實力,可能不會把國運寄託到沙皇腦抽上面的,也不太可能讓泰利蘭一個戰敗國大使肆無忌憚的橫行於會場。(梅特涅發現自己搞不定俄國人了後愣是讓泰利蘭瞎胡鬧把4巨頭搞成了5+3巨頭,還拉了個葡萄牙湊數)
畢竟梅特涅主導的和會波蘭薩克森問題都差點談崩,最後還是靠泰利蘭忽悠英國人搞了個假的英法奧三國秘盟把沙皇嚇退的。要是維也納和會坐的是慈父的話,他就會知道這無非是19世紀版的不可思議計劃,肯定笑呵呵直接打臉說東歐我吃定了,你們來打我啊。
最終梅特涅版的維也納會議的成果是建立在英國人害怕俄國人勢力太大強逼奧地利吃下加利西亞這顆蒼蠅的。後續三皇同盟其實是對這個糟糕的地緣劃分的一種補救;完全是建立在給瓜分波蘭擦屁股的強迫感和虛無縹緲的皇族正統上的。其實這個結果是非常偶然的,很難判定俾斯麥掌權後會不會也這樣操作。
但是畢竟三次瓜分是小概率事件,(泰利蘭梅特涅凱索瑞耐索羅德沙皇這些人都要完美配合)所以我們假定俄國全吃波蘭。這種東方極其不利情況下,奧地利更有可能得到普爾法資和符騰堡一部分作為賠償,要是第六次同盟更給力些的話,直接拿托斯卡納換巴伐利亞不是夢。(這個腦洞就大了,得另開一篇)法國一定會更慘,乃至賠掉科西嘉薩佛伊。
義大利方面俾斯麥掌門的話倒是武力收拾穆拉特那不勒斯會更積極些。威尼托和帕爾馬大概率落入哈堡手裡,那不勒斯可能會落入奧地利勢力範圍,西班牙和瑞典可能連擴大會議都混不進去。貝納多蒂搞不好直接被擼乾淨,換成英王親戚。
至於1817年後俾斯麥如何執政奧地利帶領哈堡統一德意志。。。
這個容我改日寫本小說意淫一下吧。。
這個問題我覺得大部分回答都很有道理,我就說一個感想,就是我國對近代德意志史的目光過度集中在幾個人身上。或者說我國網上對德意志問題的理解太過於膚淺,因為膚淺所以英雄主義。而這個英雄就是俾斯麥。
實際上俾斯麥並沒有什麼天才的表現。利益交換政策妥協,這是每個外交官的基本能力。我給你一法郎你找我二十蘇,這不叫外交這叫辦手續。一個偉大的外交官是魔術師,我什麼也不給你你給我二十蘇,這是偉大人物的做法。在內政上俾斯麥是懂得這個道理的。他沒有辦法讓議會通過1862年的預算。所以他發動了三場戰爭,把整個德意志拖進血與火。在作這個選擇的時候他變了個魔術。但他的整個統治生涯,1862-1890的整整二十八年,他也就變了這一個魔術。
俾斯麥的才能被過分誇大了,他的內閣因為是執行公然的流氓政策的內閣所以被叫做無賴內閣,這可以看作是政治立場不同的辱罵,但是說他的內閣是笨蛋內閣其實是挺客觀的。他的內閣里只有一個一流人物就是他自己,而且這一點還是1866和1870兩場戰爭奇蹟般的勝利證明的。但那兩場勝利跟俾斯麥並沒有什麼關係。
俾斯麥在外交上執著於條款、協定和這些文件所編織成的網。帝國建立以後困坐在威廉街的文件堆里的那個氣喘吁吁的胖子是最符合俾斯麥能力的形象。他本質上和他的灰衣主教霍爾斯泰因沒什麼兩樣都是編蜘蛛網的人。而不是一巴掌把這些蜘蛛網和灰塵一掃而空的人。
俾斯麥在外交上沒有他在政治上的那種高明的見識,也沒有一個偉大外交官的嗅覺。他沒有想像力,不能從簡單的幾句話里就把握住問題的實質,他不是大貴族也沒有宮廷生活的經驗,所以他不能像梅特涅、塔列朗那樣從「人」的角度去理解外交,他無法把國際體系具象化為「沙皇、我們的皇帝和我」。他也不是一個新時代的資產階級無法從群眾政治的角度去理解外交,不能敏銳的在一大疊文件里迅速的找到一句話讓議會和廣場上的人群為之沸騰。
俾斯麥是一個小貴族,如果早生五十年他大概可以在梅特涅手下當個秘書,坐在用窗帘遮的嚴嚴的辦公室里埋頭於各種各樣的外交文書,他喜歡這樣,這樣一來他就變成梅特涅的霍爾斯泰因。某一天俾斯麥站在辦公桌後邊跟外交大臣說「我們跟沙皇干一仗吧」,梅特涅聽到之後抬起頭看到這個胖子的眼睛,不由得打了個寒戰。
梅特涅會不會用俾斯麥這也是個問題。梅特涅其實最需要的就是這樣一個勤勞肯乾沒有什麼個人特色的助手。俾斯麥還有一種粗野的個人激情,如果梅特涅用了俾斯麥那可能梅特涅會跟著俾斯麥的願望走。梅特涅躬著腰擺弄著他的金羊毛勳章走在前邊,俾斯麥氣喘吁吁的粗著脖子喊著跟在後邊,兜里、手裡都是文件。如果這麼可愛的場面出現梅特涅十有八九是要跟著俾斯麥的思路走的。因為我覺得梅特涅是一個沒有激情和理想的人。他最容易發現別人思想里的可行性,然後加以實現。
但性格上如此懸殊的兩個人實在難以搭配到一起,梅特涅身邊之所以急需一個俾斯麥式的人就因為他不喜歡俾斯麥式的人。他喜歡的是根茨這樣的人。說到根茨,根茨先生現在也榮膺保守主義理論家了,這位維也納會議的鍵盤秘書長的著作也有中文版了我很感動。所以梅特涅很可能根本不會注意到俾斯麥。甚至在打了個寒戰之後跟根茨說「我部里有個瘋子,我該把他踢到哪去呢?」奧地利帝國在那是已經是外強中乾,俗稱布娃娃帝國主義,早就沒有大國的實力了,要不是因為外相梅特涅在各個列強之間調停,奧地利哪能享受到列強地位?俾斯麥是個偉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個人認為,他的外交能力比不過梅特涅,俾斯麥的外交的成功在於普魯士軍事力量的強大,你看下他主導的對丹麥,奧地利,法國的戰爭無不是速戰速決,而梅特涅時期的奧地利呢?被拿破崙子打的連褲衩都沒了。綜上,俾斯麥如果接手當時的奧地利,那就算巧俾斯麥難為無米之炊,但是梅特涅不僅做出了無米之炊,關鍵是味道還不錯(為奧地利贏得了近一個世紀的歐洲大國地位)簡直空手套白狼 。
瀉藥。
舉個其他例子,形勢好的時候,孫傳庭和洪承疇追著李自成張獻忠到處跑,李自成當時只有十八騎。而多年後形式越來越差了,孫傳庭怎麼也完不成解救開封的戰略了。
孫傳庭還是孫傳庭,李自成還是李自成。
所以,俾斯麥如果是奧地利首相,奧地利大致走向不會變化太多,俾斯麥的方略就會變成「構造一個團結自由的多民族國家」而不是作為德意志首相時說的「強大的單一民族國家」。
時勢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時勢。梅特涅配俾斯麥 哇這上天的組合我想都不敢想 會不會後世給他們兩寫個同人文啊233
個人覺得奧地利當時是已經續不了命了有俾斯麥沒有普魯士那樣的軍隊也是白搭歷史上梅特涅已經做的夠好了以俾斯麥刺刀反革命的特質,以及對實力的推崇,估計維也納會議將是俾斯麥老爺一生最大的失敗。
推薦閱讀:
※清朝皇室說滿語嗎?
※為什麼列寧格勒州這個名字在蘇聯解體後還保留著?
※如何看待宋代的民間武力「弓箭手」?
※為什麼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里會把大理段氏寫成一個江湖味十足的皇權,難道歷史上這個政權真的很江湖么?
※裝備冷兵器的現代軍隊放在古代戰場是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