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時」活動又來了,有比關燈更有效的環保方式嗎?
關燈一小時究竟能不能環保。眼看著 2017 年「地球一小時」馬上又來了,每年關於這個活動的質疑和爭論都會來上一波,個人感覺這個活動的營銷味越來越濃,多少人響應關燈一小時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現在正有大量品牌的廣告公司正在徹夜通宵開燈趕「蹭熱點」創意。都說是從傳播出發讓更多人關注環保,難道就沒有比關燈更真切環保的角度去教育大眾了嗎?
有啊,那就是不關燈。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首先我要細數地球一小時的三個原罪。
第一,傳播理念有弊病
我在很多場合都說過,地球不需要人類的保護,人類在保護的只是地球提供的賴以生存的舒適環境。自私的基因存在於每一個物種的DNA里,包括人類。只要條件合適,物種就會肆無忌憚的繁殖和索取,直到資源耗盡。為什麼外來物種會大規模繁殖,打也打不絕。就是因為一個物種到了一個沒有天敵並且條件合適的環境,在本能的驅使下,這一物種就會不惜一切地繁殖,最終統治這一地區。而一旦這個地區的資源耗盡,這一物種如果沒有離開,迎接它們的就是死亡和滅絕。這種事在自然界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了。並且在人類身上不停重演。
人類也是一個自私的物種,為了自己的生存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農業時代,為了種糧食,燒山毀林,沒有關係啦。別的物種沒有棲息地跟我有半毛錢關係。
為了防治蟲害,發明農藥,會毒害其他物種?沒有關係啦,反正被毒死的那些蟲子我又不吃。
工業時代,為了能源,開發石油,二氧化碳排放?沒有關係啦,反正空氣里本來就有二氧化碳嘛,多一點少一點又不會死人。
為了工業發展,排放污水,污染水源?沒有關係啦,反正我們有自來水。
正是這樣肆無忌憚的掠奪資源,人類繁殖出了近70億人口,最終制霸鈴蘭,不對,是制霸地球。
如果人類只是非理性且短視的物種,那麼迎接人類的必然是資源消耗殆盡後的大滅絕。幸好,人類嘗到了掠奪資源帶來的惡果。
正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因為空氣污染,肺癌肆虐。水污染導致很多國家沒有清潔水源可以食用。氣候變暖、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因為這些人類做的孽,直接威脅到了人類的生存。意識到了問題嚴重性的人類開始重視環保問題,開始考慮資源的可持續性,開始壓制自己自私的基因以給自然喘息的機會。
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看明白沒有?人類之所以保護地球根本是為了保護人類自己。整個出發點還是自私的。
「地球一小時」本質上是「人類一小時」。
而且人類的所作所為地球根本就不在乎好不好。在地球漫長的歲月里,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形態,早期地球表面熔岩滾滾,一片火海,那是地球。冷卻後一片荒蕪,沒有生命,那也是地球。出現了有機物後,各種生命在地球表面繁衍,這還是地球。人類真的不要太自大,以人類目前的能力,最多只能用核彈在地球表面炸幾個小坑,你有本事你把地球炸碎啊,地球還是那個地球,人類可就不是那個人類了。
咱們再縮小範圍,說說地球表面的有機生物圈吧,環境污染直接影響到的也是這個,那麼生物圈需不要需要人類保護呢?還是那句話,人類真的不要太自大。生物圈也不需要人類來守護。這時候有人會說了,生物圈怎麼不需要人類保護了?因為人類活動導致了多少生物的滅絕,一次小小的核輻射擴散,就會讓那個地方成為不毛之地,如果人類不保護脆弱的生態圈,那等到生態圈崩潰的那一天,誰來負責。
生態圈還真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脆弱,因為人類活動導致的生物滅絕?滅絕就滅絕嘍,生物大滅絕在生命存在以來上演了可不止一次,我們熟悉的恐龍時代就滅絕了當時超過90%的生物,要不你以為人類是怎麼進化並制霸地球的,還不是因為恐龍家族讓位,那些小小的、藏在地洞里的哺乳動物才有了進化的機會。再說核輻射,講真,對大自然來講核輻射算個屁。只要有生存的空間,無數的生物就會擠進核輻射地區,也就是人類所謂的不毛之地,就算髮生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各個國家互相丟核彈頭,遍地都是核輻射,人類反正是鐵定要掛了的,可只要還剩下幾隻老鼠和蟑螂或者小小的細菌病毒,這些生命只要花上幾代甚至幾百代的時間來適應環境,就能生存下來,再花上幾億年進化出適應當下環境的生命形態。生態圈就又可以蓬勃發展了,沒點核輻射還覺得彆扭。
生態圈堅強得很,就算90%的生物滅絕了,剩下的10%也可以進化出一個全新的完整的生態圈,當然了,這個生態圈可就沒有人類的份兒了。
保護生態,其實為了保護人類。如果不願意承認這些環境保護的出發點有多麼自私,那麼再怎麼宣傳環保理念也只不過是空中樓閣而已。
第二,用不環保的方式來宣傳環保
上面所說的環保理念還只是個人的看法,但是用不環保的方式來宣傳環保則是「地球一小時」最大的弊病了。
我為什麼要說比關燈更好的環保方式是不關燈呢?
總有人列出數據說,熄燈一小時,可以節省下多少多少點,節省了這麼多電,減少了多少多少的碳排放。可是講真,學電力的同學是不能被儲存的啊親,熄燈一小時並沒有節約下電來啊,發電廠該發電還是在發電。反而在熄燈一小時里點的蠟燭,碳排放可要比同量的燈泡多多了,熄燈一小時只是看起來很像環保的樣子而已。
所以地球一小時的象徵意義遠遠大於實際意義,又因為熄燈一小時並沒辦法減少碳排放,反而在很大意義上增加了碳排放,成了用不環保的方式來宣傳環保。
這就好像是對抗飢餓的慈善晚宴,晚宴的主旨是讓飢餓的孩子們能有飯吃,可是整個晚宴都在吃吃吃。整個晚宴就顯得頗有諷刺意味。
我並不是說環保不需要宣傳,我只是在說,既然是在宣傳環保,那能不能用一些環保的方式來進行宣傳呢?當然了,現在大家已經認可了用熄燈這種象徵意義的方式來宣傳地球一小時,那我怎麼說都沒用。
第三,這項公益活動在漸漸變味
大家肯定看到了明星成為「地球一小時」的活動大使後鋪天蓋地的通告宣傳,還有各種各樣的啟動儀式,試想這樣的大排場需要的各種物料損耗、交通成本等等,得消耗多少無謂的資源?排放多少二氧化碳?並且從明星紛紛代言這事可以看出,這個活動已經漸漸變了味,成為明星公關、洗白、塑造良好形象的途徑之一——約P被爆料?沒關係,做個公益吧;婚內出軌?沒事兒,來做公益啊!酒駕坐牢?做公益啊!反正觀眾看到這些有「污點」的名人熱心公益的樣子,都會感動得熱淚盈眶,瞬間忘記了他們曾經做過的那些錯事。這些商業化的公益項目,會逐漸偏離原來的軌道,什麼「不忘初心」,在金錢和利益面前,能堅守的人又有幾個?
這類活動還頻繁出現在高校,各種主題班會,主題彙報等等……關燈前在學校發傳單,關燈一小時之後,恨不得接下來的五個晚上都在燈火通明的階梯教室講收穫、談感想,最後換來一篇篇好看的新聞稿。我真想說,你們就沒想過這活動里消耗掉的碳排放又要怎麼算嗎?垃圾桶里被丟棄的傳單就不是浪費了嗎?你們一邊做這些事一邊喊節能,臉不疼嗎?
最後說說支持者們一直引以為傲的活動影響力。「地球一小時」的初衷是好的,普及碳減排的環保意識並沒有錯,但是就像我之前說過的,這個活動現今已經演變成為了明星、品牌求曝光,民眾盲目跟風以顯示自己「心懷天下」的一種活動。至於普及環保理念,也沒看到活動之後有多少人能在生活中貫徹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的。這個日子就像「環保人士們」的年度狂歡,以環保為噱頭,以營銷為目的。在它來臨前不斷造勢,到當天的一個小時達到高潮,活動結束之後,他們的日常依舊是抱怨限號不能開車、永遠忘記隨手關燈、一次性餐具用得得心應手……
所以我才說,比關燈更環保的就是不關燈,減少碳排放只能是在環保成為生活模式或者成為制度的時候才能實現。一年裡關一個小時的燈,並沒有那麼環保。
下面是原來的答案,我沒有刪,以免大家看了以後莫名其妙,因為寫這個答案的時候都是抽空用手機寫的,基本屬於想到什麼寫什麼,所以沒什麼組織。
。。。。。。。。。。。。分割線。。。。。。。。。。。
「地球一小時」就和其它所有「環保人士們」的群體自嗨一樣,沒有任何意義。
首先,我們都認可節能減碳排這事是沒錯的,不但沒錯,而且必須進行,全民參與。但我想說,不能因為好心辦壞事就說它沒錯。比如去年三月,一隻罕見的逆戟鯨因為植入體內的衛星追蹤器造成感染而死亡。本來用於追蹤逆戟鯨蹤跡進而研究它們棲息地、覓食方式從而保護它們的追蹤器,卻成了奪走這種珍貴動物生命的「元兇」。我們能因為出發點是好的,就忽略科學家們在工作中的失誤嗎?知乎上有個問題,說一個婦女的婆婆,明知道該婦女對某種食物過敏,但她婆婆認為該食物對健康是有好處的,出於「好心」,婆婆就在該婦女的食物里添加了過敏物因此造成了該婦女死亡,那麼請問,該婆婆是否要以殺人罪論處呢?答案顯而易見。
「過失殺人」也是殺人,無論你的出發點有多麼好,多麼崇高,可事實是,你的行為造成了完全相反的結果。
為什麼說地球一小時好心辦壞事了呢?因為關燈一小時可以節能本身就是增加碳排放的。雖然那一小時熄燈了,但和平日里浪費掉的能源相比,節約的只是杯水車薪。更何況,好多人在熄燈的這一個小時中,會點蠟燭來照明,還覺得特別溫馨浪漫。但是我很想問問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蠟燭燃燒產生的碳排放真能視而不見?我來幫你們算一下。一度電的碳排放量為0.9千克,熄燈1小時,一盞日光燈節省碳排放量0.036千克,而一根標準大小的蠟燭燃燒1小時會釋放碳0.007千克,每次活動點上幾十上百根蠟燭,小學生都知道哪個碳排放更多。可是參與活動的人還不自知,以為自己是做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還到處炫耀呢。更何況用電大戶從來都不是生活用電,而是工業用電。地球一小時,讓工廠停工吧。不好意思,GDP不答應。
還有那些為了自家的空氣質量聯名抗議要把所謂的「重污染企業」遷到別處的「環保活動」,你們是不會受到污染了,別人呢?別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嗎?就你金貴?而且你們以為的有害很可能只是別有用心的人在忽悠而已,不搞清楚就群情激奮,好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幹什麼。
這種形式上環保而非真正環保的活動不勝枚舉。
所以說,環保這種事情,都壞在個別「環保人士」上了。
其次,大家肯定看到了明星成為「地球一小時」的活動大使後鋪天蓋地的通告宣傳,還有各種各樣的啟動儀式,試想這樣的大排場需要的各種物料損耗、交通成本等等,得消耗多少無謂的資源?排放多少二氧化碳?並且從明星紛紛代言這事可以看出,這個活動已經漸漸變了味,成為明星公關、洗白、塑造良好形象的途徑之一——約P被爆料?沒關係,做個公益吧;婚內出軌?沒事兒,來做公益啊!酒駕坐牢?做公益啊!反正觀眾看到這些有「污點」的名人熱心公益的樣子,都會感動得熱淚盈眶,瞬間忘記了他們曾經做過的那些錯事。這些商業化的公益項目,會逐漸偏離原來的軌道,什麼「不忘初心」,在金錢和利益面前,能堅守的人又有幾個?
這類活動還頻繁出現在高校,各種主題班會,主題彙報等等……關燈前在學校發傳單,關燈一小時之後,恨不得接下來的五個晚上都在燈火通明的階梯教室講收穫、談感想,最後換來一篇篇好看的新聞稿。我真想說,你們就沒想過這活動里消耗掉的碳排放又要怎麼算嗎?垃圾桶里被丟棄的傳單就不是浪費了嗎?你們一邊做這些事一邊喊節能,臉不疼嗎?
最後說說支持者們一直引以為傲的活動影響力。「地球一小時」的初衷是好的,普及碳減排的環保意識並沒有錯,但是就像我之前說過的,這個活動現今已經演變成為了明星、品牌求曝光,民眾盲目跟風以顯示自己「心懷天下」的一種活動。至於普及環保理念,也沒看到活動之後有多少人能在生活中貫徹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的。這個日子就像「環保人士們」的年度狂歡,以環保為噱頭,以營銷為目的。在它來臨前不斷造勢,到當天的一個小時達到高潮,活動結束之後,他們的日常依舊是抱怨限號不能開車、永遠忘記隨手關燈、一次性餐具用得得心應手……
更何況,接受了錯誤的「環保觀念」,一味地追求所謂的低碳環保,往往適得其反。比如購買一盒進口的有機草莓,看起來比較環保是不是?但是算上運輸、包裝等,製造的碳排放其實比一盒普通草莓高得多……
所以你們看,就算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很多人只是看到了表象而不去深究什麼才是真正的環保,這就是目前國內各種環保活動最大的問題所在。
所以這樣的理念傳播,又有什麼用呢?
環保需要宣傳,理念需要傳播。但是用非環保的方式來宣傳環保,傳播錯誤的理念。就真的沒有必要了。
與其每年定時來一場沒什麼意義的全民「環保狂歡」,不如平時做做真正能幫助碳減排的小事,比如少用空調、拼車出行、二手閑置再利用、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什麼的。平日里的潛移默化比這種作秀有意義多了。
隨便做點什麼,都比關燈一小時環保。
如果大部分人都響應關燈,電力不能儲存,突然的負荷下降會對電網造成衝擊,額外的調峰難度浪費人力物力。
————2017.03.22更新————
有評論說照明用電佔比很小,都關燈也不會衝擊電網。我不贊同,一點樸素的依據:
1. 照明用電佔全社會用電量的13%(2012年,發改委數據,來源:10月起中國將分段淘汰白熾燈 私自銷售涉嫌違法),2016年能查到的最低數據是10%,此處取10%。
2. 大多數的照明發生在18:00—24:00這6個小時,即是這6個小時照明用電負荷的佔比為10%×24÷6=40%(前提是照明以外的用電在全天的負荷都是均布的,但實際上照明以外的用電在白天負荷會更多,因為夜間很多工廠停產。從這方面看,40%這個數值是保守的。由於沒有考慮白天和凌晨的照明,從這方面看,40%的數值又是激進的,但應該不會低於30%。請有能力的大大牛細緻分析,在下不能矣。)
3. 關燈一小時活動時間為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20:30—21:30這一個小時,佔全部負荷30~40%的照明如果積極響應,你告訴我不會衝擊電網,該區域電網的同志們會向你致以問候。
。。。。印象中從某個答案中看到過「什麼樣的提問,就會引來什麼樣的答案」,果不其然。說實話,如果不是從問題補充中確認了題主犯的錯誤是由於無知而不是故意誘導,我幾乎準備舉報問題了,這個提問是赤裸裸的基於錯誤的前提啊!
地球一小時不是一種環保的方式!
地球一小時不是一種環保的方式!
地球一小時不是一種環保的方式!
看清楚了,重要的話我說了三遍。地球一小時不是一種環保的方式,而是一個堅定、傳播環保信念的儀式。和為了達到目的的「方法」不同,儀式本身未必是有助於目的達成的,甚至有時會與目的南轅北轍。
譬如說,某人為了考上清華「削髮明志」,考上清華是目的,努力學習是達成目的的方式,削髮明志是一種堅定自己信念的「儀式」,削掉自己的頭髮有助於考上清華嗎?沒有,除非明年起清華為無發者實施降分錄取,否則你充其量就是免受頭屑困擾而已。但是這種行為本身會堅定你繼續前行的信念,這是一種自我激勵的方式。
再譬如說,某人為了考研「破釜沉舟」,把自己的本科文憑放棄掉了,不讀研,就藍翔。放棄本科學位對考研有什麼推動作用嗎?沒有,甚至還有負面作用,過了筆試,面試老師也許就會注意到你沒有本科文憑,從而影響你的面試成績。但是放棄文憑作為一種儀式,就是靠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氣勢去建立一個毫不動搖的信仰,這就是「儀式」和「方式」的區別。
所以回到本題,很多人的方向一開始就錯了。「地球一小時」的目的不是為了環保,而是為了宣傳環保,是讓不知道環保的人知道環保,讓堅持環保的人更加堅定。
本題一開始就問錯了,因為這樣一場大型儀式的定位本就不是為了節電,對於一場不以節電為主要目的的活動來說,你去批判它沒有成功的節電有什麼意義?人家本來就不追求這個啊?
當然本題不是沒有一個好的問法。
比如,從營銷學角度講,「地球一小時」的策劃是否合理?有沒有最大限度話題利用本身優勢進行傳播?
再比如,從成本效益角度,考慮到"地球一小時」本身的組織成本和額外的資源耗費(很多答主分析到了),這個活動本身(對環保)是否是正收益的?
或者,是否有一種(環保角度)很好的替代儀式,可以在總體宣傳和儀式效果不變的前提下,以更小的消耗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
知道嗎?題主,這個問題有一百種更好的角度,你卻偏偏滿足於最淺層的那一種解讀,你浪費了這個問題,和目前已經看到這個問題的28348位知友對這個話題的關心。
謝邀。
雖然我家裡用用的六眼灶,但我還是挺關心環保的,所以還是來答一下
在讀中學時候,我是學校環保社團的重要成員,代表社團組織過環保主題攝影比賽、環保紀錄片觀影,還參與過環保主題類演講比賽(自然是一等獎)和環保材料競賽。包括後來earth hour出現後,有美女朋友(這是重點)在新加坡WWF實習,還幫助在校園宣傳過earth hour的活動。
說實話,學生時代參與那麼多環保相關活動,環保這種事情,現在提到都審美疲勞。但是之前的經歷,幫我樹立了還不錯的環保價值觀
要用最有效的方式來做環保,而不是最好看的方式來做。
所以要我說,現在的環保活動,最大的問題就是談的太多、形式太重,內容反而被壓制——實際效果被形式所遮蓋了。現在有一種論調,覺得傳播環保理念也是做環保。這種說法邏輯上確實不錯,但是如果滿腔熱血喊口號為環保傳播就夠了,那真正做實事的人在哪裡?
說句不好聽的,大多數人(應該也包括我在內)為環保做的貢獻還不如保潔阿姨。
在說說一般人能為環保做什麼之前,先說說(我的理解中)為什麼地球一小時的活動內容就是關燈一小時。WWF發起關燈一小時的倡議,是希望民眾通過關燈一小時的舉動,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關注。而氣候變化的一大罪魁禍首就是碳排放,因為現在大部分的電力都是靠化石燃料的燃燒取得的,而這些化石燃料中以煤為最大頭。所以通過減少電能源的使用,減少燃燒所產生的碳排放。
對氣溫變化行動的支持——&> 關燈——&> 減少碳排放
但是這一切並沒有什麼用,去年(2016年)「地球一小時」活動後,就有電力公司表示:電網負荷並沒有出現較大減少。
當然,這並不重要。因為回頭看看WWF活動的初衷,就知道,這一小時本就不是為了減少碳排放,官方說法是:」地球一小時倡導公眾、政府、企業等社會各界在每年3月最後一個周六晚上8點半到9點半,關掉不必要的燈和其他耗電設備,以表達對氣候變化的關注。」所以WWF只是想藉此激發大家對環保的責任感和加強環保意識而已哦。
換句話說,這個活動跟冰桶挑戰一樣,只是為了宣傳。當然,個人覺得冰桶挑戰做的還更好,靠明星給自己澆冰水體驗漸凍患者,從而使整個活動獲得了很好的傳播,籌到的善款已經開始在漸凍症科研領域開始起作用了。反觀地球一小時,關燈活動不僅沒什麼環保方面的實際效果,在公益傳播層面,也由於太過於強調「關燈」這件事情本身,而偏離了原本的出發點。
當然我寫這個回答不是為了唱衰wwf的地球一小時,也不是為了唱衰環保活動,我是想說一些真正能夠起到作用的環保舉措。
所以回到題主提的問題,有比關燈更有用的環保方式嗎?當然有。只是環保這個事情,註定是要有大局觀的,註定是要有長遠眼光的。你我都是普通人,為了養家糊口每日奔波,這種對於環保的大局觀和長遠眼光,在日常生活中真的是很奢侈的東西。真正適合你我等普通人的環保舉措,必然要滿足幾個要求——
- 操作方便
- 不帶來額外開銷
- 真的有效果
對於滿足這些要求的環保舉措,我能給出的建議是——機智的買!買!買!
什麼是機智的買買買,得從「減排」說起。大多數人恐怕對節能減排還停留在買電器有節能補貼,買車有減稅上面。但是,碳排放不只包括消費者買到產品後使用的環節而已,也包括一個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中所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 「碳審指引」項目計劃中提出的公式:碳足跡的計算方式=溫室氣體排放活動x排放係數(EFS)。(註:排放係數(EFS)顯示溫室氣體排放活動所產生的等量二氧化碳,消費品的排放係數代表了該產品生命周期的所有碳排放,包括生產、運輸和棄置)
比如我這個月給老婆買了5件衣服(然而並沒有),這5件衣服的生產、運輸、存儲總共耗能等於用電1000度,那就會帶來1000多公斤的碳排放,需要一棵30年的冷杉樹10年才能完全消除(一棵30年的冷杉樹吸收100多公斤的碳排放量)。
嚇不嚇人?
嚇不嚇人?
嚇不嚇人?
這樣一想,北京的霧霾,也許煤老闆和工廠主有責任,你我等消費者也做了點微小的貢獻(亦可賽艇)。
既然碳排放是個全生命周期的事情,那麼垃圾分類、節水馬桶、節能減排這些產品生命後期的事情,就只是日常環保行為的一部分。要更全面地減少碳排放,要從多個方面入手——減廢、再用、再造、替代。
小時候我也穿了不少哥哥姐姐的舊衣服,所以穿二手衣服什麼對我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目前國內也有很多二手衣服、物品捐獻的渠道,我之前在國外的舊衣服也都是找類似渠道去捐掉,大家在各種學校、生活論壇估計都買賣過二手物品。其實不管是國內外,大家都已經習慣了二手物品的再利用,無論是捐贈人還是購買者,都已經對這些閑置資源的再利用習以為常,畢竟省錢又環保。這幾年大家富裕了起來,但時代再怎麼變,用二手東西不丟人。
舉個例子,按照上文的計算方法,我們可以得出——
一條二手牛仔褲,所節約的碳排放,能抵掉你吃肉300天所增加碳排放量,再有素食主義者說我吃肉不環保,我就這麼懟回去。
一本二手的大開本硬板書,節約的碳排放,相當於一棵樹一整年吸收的量;
一件二手傢具,所節約的碳排放,相當於你減少了10萬雙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吃多少外賣都不那麼有心理壓力;
消毒乾淨的二手嬰幼兒用品,比如童車、玩具等,不光減少碳排放,還能避免甲醛傷害小朋友。
如此想想,用二手怎麼會丟人?
在國外的時候我很喜歡去二手商品店撿漏,在國內雖然沒有國外那麼多的二手商店,也讓人失去了去二手商店撿漏的樂趣,但是好在能用到強過任何國家的移動互聯網電商平台,(國外有eBay、國內有閑魚),物盡其用,環保還省錢。如果舊配置的電腦,拿去轉賣,減少了新生產電腦幾百上千公斤的碳足跡,還換點零花。換代的舊手機、舊衣服,都可以在換零花的同時減少碳足跡。
因為各種小黃車小藍車的緣故,最近共享經濟很熱,其實共享經濟也是促環保的。共享單車改變了城市人的出行,我以為更高效的交換閑置可能是電商的下一個垂直爆發點。共享單車把騎別人的車變成一件大家能夠坦然接受的事情,變成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二手閑置物品的買賣,在這個物質富裕的年代,何嘗不會捲土重來成為生活的正常一部分呢。
所以說類似地球一小時這種活動本身,既然是個環保理念的傳播活動,不如玩溜一點,比如策劃一下關燈後我們如何度過黑暗。是收集沒有光污染後全球最燦爛的星空,還是各自各做羞羞的事情,還是暗黑全裸party(此處應該劃重點),還是把腿盤坐進入賢者模式思考人生何求。這些說不定能更好的傳播環保的理念。
環保理念再怎麼傳播,地球也不會變成兩個。從身邊做起,做一些環保的事情,對環境好,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根據我在美帝的實際體驗,其實電燈泡使用的電量基本上就只有1%-2%,你關掉一點用都沒有,只是做秀。要把電閘給拉了才行。但是全國人民都拉電閘的話對電廠的衝擊有點大,不如直接停電一星期吧,順便發電機也散散熱(逃
冬天的時候,基本上70%是暖氣,剩下的30%裡面有25%是熱水器。這兩個功率實在是巨大。特別是美帝的標準熱水器,可以把兩個人放進去,整個就放在車庫裡,外觀看起來就像一個炸彈。
熱水器其實就是平時開著浪費的,因為關掉的話,水管會凍傷,就得拆房子修水管了。每次放長假,物業都要給我們發郵件要求我們長期不在家就一直開著熱水器,簡直了。暖氣也不能關,不然房子會凍壞,美帝的東西就是這質量(逃
有。而且很多。
但「地球一小時」就沒意義了嗎?
不。有意義。
為什麼?
因為「地球一小時」意在喚起對環保的重視,而這恰恰是現階段中國最欠缺的,與西方發達國家依然有差距。
我舉幾個例子你就懂了。
先說最基本的環保措施——垃圾分類。
無圖無真相,拿英國來說,每個居民區附近的垃圾箱基本是下面這樣的。
和國內的差別在哪?
比起國內簡單地把垃圾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英國分類更細,有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建築垃圾、廢舊電器、電池等等。
這樣分類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次被利用的資源。
麻煩嗎?
開始是有些麻煩,但習慣之後,並不麻煩。更重要的是,習慣之後,每個人在無形中隨手就做了環保。
你也許會注意到,圖片上還有兩個顯眼的深綠色箱子。
它們是用來幹什麼的?
收集居民們捐出的舊衣服舊鞋子。
這些舊衣物又會怎麼處理呢?
這就涉及到了西方國家的另一個很重要的環保措施,也是給窮人的福利措施——二手商店。
以英國為例,舊衣物回收桶里的衣服,經過清洗和消毒之後,會被送到這些二手商店,或者叫做Charity Shop,見下圖。
不僅僅是衣物,書籍、唱片、玩具、甚至傢具等等生活用品等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美國也有類似的商店。
我在之間的回答里(寄宿在外國家庭是種怎樣的體驗? - 大壯的回答 - 知乎)提到過,在美國住homestay的時候,房東經常帶我去一家叫Goodwill的商店,購買非常便宜的衣服鞋子。這就是一家很著名的二手商店,裡面的商品大多來自於二手捐贈。
這種商店在西方國家很常見,民眾也習以為常。
在供應端,「不穿的衣服應該捐出去」,已經成為大部分民眾下意識的想法了。
在需求端,也很少會有人覺得買二手物品丟人,更多的人對二手物品的看法是「物美價廉,利於環保「。
「物美價廉」就不用說了,二手衣物的價格通常只有全新物品的 1/10 以下。
「利於環保」又怎麼解釋?
以衣物為例,生產一條牛仔褲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約等於一個成年人吃肉300天所產生的碳排放量。購買二手牛仔褲,就等於為地球減少了這麼多碳排放量,對環保的貢獻不言而喻。
此外,這些二手商店對社會的作用還包括,為很多窮人提供了工作機會。比如我上面提到的Goodwill,就優先為老弱病殘提供工作機會,類似於NGO組織。
從這個層面上看,二手商店好處很多。
最後,再來說說西方國家的另一個重要環保措施——更先進的購車觀念。
汽車排放一直以來都是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歐洲作為世界上汽車工業最發達且汽車文化最普及的地區之一 (懷念 Top Gear 三賤客 ?_? ),汽車普及率極高,主要國家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大於600。
原本這應該會造成巨大的碳排放,但實際並沒有。
為什麼?
大家偏愛小排量車,下圖是巴黎街頭。
如圖,在歐洲的街上,你很難看到大排量高油耗的汽車,更多的是小排量省油的小型車,尤其是兩廂小鋼砲,俗稱「Hatchback」
在歐洲旅行時,經常看著人高馬大的歐洲人,從一輛小車裡面擠出來,我都替他們難受。
可他們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因為大排量的車,意味著要向國家交更多的稅,相比之下,小排量汽車更加經濟實惠。
而國內民眾的主流觀念還停留在」追求大和氣派「的階段,舉個例子,各種歐美車款到國內都需要將軸距拉長,做成帶 L 的國內特供版。由此可見,在購車的理念方面,國內確實距離歐美還有一定差距。
綜合比較下來,從垃圾分類到二手商店,再到購車觀念, 我看到在環保減排理念上,國內已在迎頭趕上,但差距依然明顯。
把資源回收稱為」收破爛「,把二手買賣稱為」撿破爛「,形容小排量車為」小家子氣「,管大排量車叫」大氣有面子「,這樣的例子,每天依然可以看到。
實際上,承認並正視中國在環保減排理念與西方國家存在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忽略並且否認差距,同時不做任何改變 。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非常贊成「地球一小時」。
以上。
基本上任何節約資源的行為都比關燈環保了
冷氣調高一點暖氣調低一點
熄燈一小時不是為了這一個小時熄了燈能節省多少電,這是沒有意義滴
這個活動是通過
家庭及商界用戶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推動電源管理,減少能源消耗,喚起人們以實際行動應對全球變暖的意識
關燈只是活動的象徵性,而不是它實際的意義
(關鍵字,巧黑板:不必要,不必要,不必要)
就好比冰桶挑戰,拿冰水往自己頭上澆只是他的象徵性活動,其意義
引起人們對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亦稱「漸凍人症」)患者的注意
澆冰水有什麼用?不光浪費水,還可能讓自己感冒,甚至其他更嚴重的疾病——非洲還有那麼多孩子喝不上乾淨的水咧
但是,一夜之間,漸凍人症迅速獲得了全世界的關注,相關機構獲得的捐款數十數百倍於以前
作為象徵性活動,需要的是簡單,易傳播,吸引眼球。說白了,就是「作秀」,要作大秀,作儀式感的秀
冰桶就足夠吸引眼球,所以能夠在短短几天內迅速傳遍全世界
關燈也是一樣,夠簡單,影響夠大,隨著世界各地標誌性建築的加入,也足夠吸引眼球
由此讓人們進一步增加環保意識——環保不是靠每年關這一個小時的燈,而是靠這一個小時強化你的意識,讓你每天都能夠隨手關掉不必要燈,進而隨手關掉不必要水,少用不必要的紙,空調調高一度,暖氣關低一檔
各種各樣環保組織每年印那麼多傳單那麼多書,是不是也是浪費紙張?也是浪費油墨?浪費電力
——造紙可是高污染行業吧
作秀或宣傳,一邊得到的是大眾對環保意識的進一步強化,進而減少消耗;一邊是活動本身的消耗(話說,電網會不知道這一小時的變化?不會做出調整?)。是得不償失,還是利市之倍
多印一張環保宣傳單,能不能讓大家少用兩張紙;
多費一度電照亮環保宣傳燈箱,能不能讓大家多節約兩度電;
熄燈一小時可能造成損失,能不能被大家數倍的節約回來。
顯示的是,環保距離飽和還有十萬八千里
如果當前做環保活動是得不償失,那是我們做得不夠,而不是宣傳做得太多
最後,全球變暖可能是一個偽命題,但是環保不是
「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道。
「這也是一種早已被人忘卻了的事。」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地球一小時不是為了實際上省電, 關燈也不會對電網造成多麼大的影響. 對於面向普羅大眾的宣傳來說, 這個樣一種有儀式感的方式更容易讓人記住.
少刷點知乎,多看書
因為現在led燈泡的功率是9-20w,吸頂燈功率20-40w,充電式led可降低到5w。而現在手機充電器起步7.5w,帶快充的手機和iPad10w,加上路由器5w,還得算上IPS機房知乎伺服器消耗的功率,只開檯燈看書似乎更省電(滑稽)(逃)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六20:30-21:30熄燈一小時,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持。
(圖片來自互聯網)
l 宣 傳 環 保 還 是 荼 害 電 網
在知乎上關於「地球一小時」的討論由來已久,很多知友質疑該活動是否真的有價值或者說這樣的活動會不會讓電網陷入癱瘓。
據「地球一小時官網」稱,首先地球一小時倡導大家熄滅非必要的燈光,比如景觀照明、家中多餘的燈光等。其次,照明用電只佔國民用電總量的10%左右,這其中參與了地球一小時活動的用戶也很難精確地在同一個瞬間開燈、熄燈。因此,這樣的變化在電網的承受範圍之內,不會對電網和發電設備產生破壞。
科學松鼠會官方微博曾發表微博稱,地球一小時活動對電網的衝擊是有限的,更不會對發電設備造成破壞。「
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發文稱,即便是出現了瞬間的同時開燈和熄燈,電力系統也不至於癱瘓。在發電機組與用戶之間,有著一個設計科學、功能強大的複雜的輸電網路,這個多區域多層級的網路無時無刻不在應對用電量的起伏變化。文章作者潘龍表示,「城市交通照明的規模和開關的同時性都遠超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的分散用戶,電力系統仍然保持著正常的運轉。
l 是 節 能 環 保 還 是 浪 費 資 源
「地球一小時」的初衷是希望人們樹立一種環保的理念,所以它從根源上就不是一種環保的方式,而是為了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引起人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
從今年的宣傳海報來看,除了關燈一小時外更提倡『超越一小時』的概念,號召個人、企業、政府為環境做出實質性的行動,將環保融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是否省電不該成為衡量其意義的標尺。
另外,節能燈開關瞬間耗電比一小時內穩定發光還要多」是以訛傳訛。
l 環 保 不 止 「一小時」
說了那麼多,回歸到問題的本身:有比關燈更環保的方式么?
答案是肯定的。比起這一小時關燈所節約的電能,將環保這件事融入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似乎更為便捷和有效。
衣
少買不必要的衣服。服裝在生產、加工和運輸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時產生廢氣、廢水等污染物。在保證生活需要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可節能約2.5千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6.4千克。如果全國每年有2500萬人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節能約6.25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6萬噸。
最後,優先選擇棉麻質服裝,減少化纖、皮草類服裝的購買。
食
飲食上,堅持「光碟行動」,不鋪張浪費。以素食為主肉食為輔,畜牧業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相比之下果蔬要少得多。少喝或基本不喝果汁等碳酸飲料,把水果製作成果汁,撇開健康美味不說,從果實到工廠處理、灌裝、運輸、銷售,事實上消耗了很多不必要的能源,製造了很多不必要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部分不可降解的容器,造成污染。
住
化繁為簡,物盡其用。從設計上而言,低碳理念其實與這兩年一些家裝公司強調的「輕裝修,重裝飾」的理念是吻合的。現在越來越多的業主鍾愛簡約的居家設計,設計以自然通風、採光為原則,減少使用風扇、空調及電燈的幾率。原木傢具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除了一種自然、復古的感覺,原木色傢具還具有天然、無化學污染的特質,更加的健康環保。
行
一直以來我們都呼籲低碳出行,而且現在的公共交通運輸體系也更加完備,絲毫不遜於私家車出行。以天安門到五道口為例,行程為15公里左右。私家車在一路暢通的情況下最短需要34分鐘,地鐵則為37分鐘,並且地鐵不需要費時費力尋找停車位更不用在擁堵中等待。據調查,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軌道交通可比乘汽車減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當然環保的內容不止於此,所以更需要我們在這「一小時」之外去好好踐行,比如合理回收閑置電子產品,據統計我國約有10億部舊手機被閑置,二手手機回收率卻不足2%,而這一部分資源的閑置無疑是巨大的浪費,更重要的是一旦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的污染、破壞,還有廢物再利用、拒絕「一次性」、積極「碳補償」(計算自己日常活動直接或間接製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並計算抵消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經濟成本,然後個人付款給專門企業或機構,由他們通過植樹或其他環保項目抵消大氣中相應的二氧化碳量。)這些都可以讓我們為環保出一份力。
」地球一小時「本質上並不是一個環保方式,它更像是一種環保儀式,通過這樣的活動呼籲我們去嘗試減法生活,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減少生活中不必要的能源浪費,做到物盡其用,擁抱「藍色we來」。
不開車就是最好的環保。
帶著御坂妹妹去控制風力發電機啊
不要亂扔垃圾、做好垃圾分類、少開車多走路...然後,概念垃圾也很多,少跟風多動腦,這個最環保
使用 soylent 代替做飯(我是如何在 national grid 上接近節能用戶的)
確實,現在的節能燈消耗非常低,就算是關閉了家庭的燈,也只能感受一下氛圍,對節能減排起不到太多作用。真正家庭或企業里消耗電量大的,關閉後可以直接影響正常生活的應該是——電腦和無線路由器!
一台家用台式機,電源功率在200W以上,即使硬體沒有滿載,功耗也是電燈的數倍,如果是大型遊戲電腦還會更高。無線路由器的功耗大約在3w左右,相當於一個小節能燈管。所以世界地球日就不要在關燈了吧!把電腦和路由器關了,打開燈,看看書,想想事,或者打掃一下房間,體驗一下樸實生活的美好……
個屁啦!沒有wifi我都快死了!有啊,不布置作業不考試。
我國有3億學生,每個學生每學期5本家庭作業,期中期末兩次考試,考5門。每年每個學生消耗一顆樹。杜絕考試和家庭作業,一年省下來的樹可以種滿北京。地球一小時的初衷應該是呼籲人們節能減排,減少資源浪費,以至於人類不會過早下線。
其實前面已經有人提到了很多事可以達到這個效果,講一個我熟悉的,閑置二手交易。
二手除了東西便宜,vintage的東西更有質感(當然不是所有東西都有資格成為vintage的),對於人類而言另一個最大的意義就是節約資源,其實經手過的二手商品,很多都非常不錯,棄之可惜,不棄佔地,選擇閑置再交易既約資源,又節約錢!
把衣服曬一下,不用烘乾機比關燈一個星期還節約電。
推薦閱讀:
※為何日本和韓國人口稠密,森林覆蓋率還能保持那麼高?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節約資源的方法?
※「塑料袋其實比紙袋更環保」這種說法正確嗎?
※如何看待特朗普提議在邊境牆上安裝太陽能板?
※有沒有不傷珊瑚的防晒霜?
TAG:環境保護 | 地球一小時 |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