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門閥制度是否是受印度文化中的種姓制度的影響?

南北朝佛教昌盛,印度文化大量流入。官方專註於譜牒,門閥界定上品下品。


不可能有影響,魏晉南北朝的門閥貴族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嶄露頭角,通過把持察舉徵辟等朝廷選拔官吏的途徑來壟斷仕途。兩漢低財產稅率政策也使得門閥貴族得以大量兼并土地,擴大莊園。

東漢末年與西晉末年兩次天下大亂,十六國南北朝局勢也經常不太平,普通自耕農難以生存,只能就近掛靠擁有武裝壁壘的豪強,希望以此來避亂。門閥貴族們由於世代在朝為官,有巨大的社會聲望,掛靠起來更有生命保障。一般普通的豪強也再掛靠門閥貴族,以換取地位穩固。所以這段歷史時期,是門閥貴族制度的黃金時期。

這期間佛教廣泛傳播,佛教提倡眾生平等,本來就反對印度的種姓制度,不論是印度僧人東來,還是中原僧人去印度取經,都不可能取回來種姓制度的。

北朝在局勢逐漸安定以後,推出均田制與豪強爭奪民戶;南朝侯景之亂、西魏破江陵,大殺門閥貴族。隋唐以後科舉制出台,門閥貴族只能依附皇權存在,唐末大亂,門閥貴族徹底沒落。

我們放眼世界,其實貴族與平民之間的鴻溝,那是普遍現象。

歐洲貴族與平民幾百年來,門第森嚴,歐洲平民為了打破貴族的特權,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歐洲今天貴族和平民通婚,那還是能上新聞的。日本千年來就出了一個太閣,還總覺得自己出身卑微,幫自己編各種神話。


沒有,沒啥影響。

儒家的基本單位就是家庭,漢武帝以儒家為意識形態之後,其實就表示了承認家族的存在。所以武帝雖然遷移、消滅了不少地方上的豪族,但不犯法的家族則還在地方上面。

這就出現了豪族官僚化的傾向。比如張安世家族,張安世爺爺任長安丞、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張湯。張安世的兒子也都是中郎將侍中。還有蕭望之家族,最後是「家至吏二千石者六七人」。此外還有夏侯勝、於定國這些人的家族。這類家族都是武帝時開始發跡,但都是依附於皇權而存在,在這門閥的萌芽時代,原來對抗中央的地方豪族開始向中央靠攏,借著進入體制內來維繫家族的安泰。

  • 前富者既衰,自元、成訖王莽,京師富人杜陵樊嘉,茂陵摯網,平陵如氏、苴氏,長安丹王君房,豉樊少翁、王孫大卿,為天下高訾。樊嘉五千萬,其餘皆巨萬矣。王孫卿以財養士,與雄桀交,王莽以為京司市師,漢司東市令也。此其章章尤著者也。其餘郡國富民兼業顓利,以貨賂自行,取重於鄉里者,不可勝數。故秦楊以田農而甲一州,翁伯以販脂而傾縣邑,張氏以賣醬而隃侈,質氏以灑削而鼎食,濁氏以胃脯而連騎,張里以馬醫而擊鐘,皆越法矣。然常循守事業,積累贏利,漸有所起。至於蜀卓,宛孔,齊之刀間,公擅山川銅鐵魚鹽市井之入,運其籌策,上爭王者之利,下錮齊民之業,皆陷不軌奢僣之惡。又況掘冢搏掩,犯奸成富,曲叔、稽發、雍樂成之徒,猶夏齒列,傷化敗俗,大亂之道也。——漢書·卷九十一貨殖傳第六十一

這就是到了王莽時代的景象。王莽本人則是一邊拉攏士人的中大家族,靠著他們上位,等他上位之後,便開始「誅鏃豪族」,這也緩解了地方上的土地問題。但等到王莽的政策開始出現問題之後,地方上的豪族便開始反抗,像跟隨劉秀起兵的李通,不僅父親李守是劉歆屬下宗卿師,自己家族也是世代經商。率宗族賓客數千人的劉植、率宗族賓客二千人從劉秀的耿純,這些人也都是當時的豪族。

因為東漢是豪族們協助建立的,所以在東漢,豪族是政權的社會基礎。只要不與王權對抗,朝廷會給世家豪族政治與經濟上的照顧。

之所以能出現世官的大家族,還是與舉孝廉的制度有關每,選舉人也被選人就形成了師生關係。如果在某個人下面做過小官,那兩個門也是故吏關係,通過這層關係,來與舊長官的勢力保持在一個圈子裡面,所以還有故吏為原官服喪的事情。就這樣,在一個圈子裡,互相幫襯,使得這類家族的人可以世代為官,而他們的門生故吏也希望這些人可以在上升之後對其多多幫助,這個就是社會的常態。

等到了三國的戰亂時代,其實又是一次門閥的洗牌。包括劉備在內,其實也是小豪族。不論哪一方勢力,都需要靠豪族來支撐。而且像魏晉都是篡位得了天下,所以不能談儒家的忠,而只能談孝。而孝的本質也是基於家庭的倫常,在這一思想基礎之上,才有了東晉的門閥政治。

而且東晉的門閥裡面的高低次序一直在變化,這個與前代是一樣的,按田餘慶先生《東晉門閥政治》里的研究,謝氏、桓氏家族都屬於新出門戶。就是因為政權不穩定,無法集權,所以不敢對門閥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門閥貴族政治其實就是科舉制之前的一種社會常態,中國實行科舉,在打破這種常態方面算相當早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維新以前一直武士制度,武士之中也是等級森嚴,難以逾越。


題主下一步是不是要問「我鄰居小明長的比較黑是不是受了非洲人的影響?」


提問者腦洞太大。回答完畢。


門閥制度的產生是當時社會發展的產物,同其他制度一樣,初期作用明顯,後來就與社會發展跟不上了,而且皇帝想加強中央集權和皇權,於是皇帝與小地主聯盟,把大地主們(門閥)搞下了台。


中國的任何一個古代跟印度沒一點毛相似度吧


民眾態度。

一個天地至理。一個媽的坑爹。

中國學的差的有點多。但凡見過都不會這麼差勁。大概沒學過吧。


印度種姓制度是以神話為基礎的,以宗教的形式鞏固政權。魏晉的門閥制度只是門閥把持上升通道而已,差別大了去了


腦洞太大不好,而且一點依據都沒有。門閥制度的含義是部分大家族壟斷了大部分高級官員職位,士族和寒門只是陞官機會不同,人格上並沒有高下;另外士族和寒門也是有升有降的,門閥制度沒有保證某一家族可以永享富貴。


歐洲中世紀貴族躲在城堡里是不是也受了印度影響?

經濟基礎的問題偏偏要扯什麼上層建築


推薦閱讀:

佛這麼厲害,為什麼不能除魔?
對於我抄佛經,去寺院上香送經,家裡親戚表示嗤之以鼻很嘲笑,我該怎麼辦?
如何勸說父親不要出家?
關於佛法中因果業力的疑問?
怎麼理解佛學中的「空」?

TAG:歷史 | 印度 | 佛教 | 種姓制度 | 魏晉南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