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的大學中,輔導員的存在的價值有多大?
謝邀。
還在加班,利用休息時間手機回答。我當了四年輔導員,也參加過國家級比賽,現在在學生處工作,基本也是圍繞輔導員隊伍,關於這個問題還算能說出個一二三吧。1、題主按照資料看是清華大學的。不誇張地說……清華大學絕大部分學生的素質是不需要輔導員的。去年參加一個培訓,有幸聽北京大學張慶東老師講了講相關情況,包括復旦大學那位兼職輔導員的描述,其實都表達了差不多的意思,核心是什麼呢?學生素質。
不同學校學生素質的差異對輔導員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國內幾所知名大學什麼top幾的,生源都是各個省份高考成績最好的學生,基本素質都不會太差,而且很多學生目標明確、自主學習能力也很強,輔導員的重點就不在一些基礎性工作了。但……中國這麼大,高校這麼多,並不是所有高校學生素質都那麼高的。參加了幾次不同層次的輔導員培訓班,有時候真是「何不食肉糜」,我一個畢業生在民辦高校當輔導員,每天早早起床晚上還要值班,防止學生半夜翻牆出去上網……這工作我在職業生涯中還沒有干過,最多就是學生發生矛盾去處理一下,所以我下班以後帶學生懟話劇懟籃球啥的,還算比較能和學生拉近距離吧,工作開展還算順利平穩。我們必須從大局考慮,很多學校還有輔導員、班主任等多層級設,其實也是符合管理學邏輯的,所以說輔導員存在是十分有必要的,教育部要求輔導員帶學生比例是1:200,反正我是很少見能嚴格按照這個比例配備的,隊伍缺口還很大,所以什麼「輔導員沒有必要存在」這種說法,不成立的,不存在的。2、隊伍內部也是參差不齊,這是正常現象。任何一個行業從業者都有水平高低之分,針對某一個行業中個體行為來抹黑整個行業,這和開地圖炮有什麼區別?因為大學生群體本來就處在三觀成型發展的重要時期,以偏概全啥的很正常,在網上經常看到有學生聽到「輔導員」三個字就開始高潮了,拚命搞對立。誠然,個別同仁可能有些時候工作方法不得當,惹惱了青年學生,但又有多少學生願意換位思考呢?就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請假。不少大學生受高考荼毒,中學時期痛苦掙扎,一些家長和中學老師水平有限,只能畫餅充饑,告訴天真的小盆友「上了大學就輕鬆了」、「上了大學隨便玩」……可實際情況呢?上大學明明比上中學累多了好嗎?自由也是相對的自由好嗎?所以不少孩子在新生階段出現不適應,自由夢慘遭打破,想出去浪而不得,請不下來假,就把罪過一股腦推到輔導員身上。其實請假很簡單,程序完整、手續明確、有請有銷,關鍵問題是很多學生來找輔導員請假,輔導員要告知家長,學生就炸毛了,拋出什麼「都成年人了還要告訴家長」之類的言論,但如果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學生離開學校,在校外出了事情誰負責任?相信在那個時候家長是不會相信自己的孩子曾經一臉憤恨梗著脖子和輔導員宣布「我已經是成年人了我有自由」這種事情的,處理幾次突發事件和安全事故就明白了,人啊,總是想把責任往外推,功勞往裡拉。再就是一些家長慣著孩子,幫孩子一起請假,然後孩子沒學明白,反手就賴學校,把責任往教育身上推,教育不是萬能的,學校是教育機構不是公安機關,歸我們管的我們會管,不歸我們管的我們管不了,也管不起。所以,還煩請青年學生們對自己的言行負起責任來,我當輔導員真不是為了管誰,就是一份職業,你說它神聖吧,確實國家給定位的挺高,你說它雞肋吧,確實很多配套制度和措施沒法推進,現實情況還是挺殘酷的,我始終奉行的態度是「相安無事」,大家都拿出一個客觀的態度,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工作完了就好。至於偏向什麼的,人都有自己的好惡,工作中一碗水端平就行了,那我自己話劇團的學生我偏愛,這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偏愛是情感,工作是行為,情感不影響行為就好。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嚴格做到這一點,包括我自己。所以還是倡導大家互相理解,學生理解老師,老師理解學生,人類社會到今天出現了眾多的溝通模式,就是為了推動大家互相理解,凡事多溝通,很多矛盾就化解了。
3、倒不是訴苦,輔導員工作是圍繞「人」的工作,這工作太複雜,但各行各業都有其說出來像是抱怨但不說出來又渾身難受的「苦楚」,中國高等教育發展到今天,是整個社會發展的結果,一切問題也都是社會問題的投影,我們不能把社會的問題歸罪於某一行業,也不能根據一小部分人的想法就對某個問題下定論。我特別希望有一天咱們國家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上足夠發達,發達到大家都沒啥矛盾,大家都能遵守規章制度,那時候可能真的不需要輔導員了,或者說高校輔導員在那個時候乾的工作就沒有現在這麼「討人厭」了。青年人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思想政治工作做不好真的會出大問題的,我是真的熱愛輔導員工作,也希望加入輔導員隊伍的同仁們能真正圍繞學生、關心學生、服務學生,為這個國家的未來努努力,哪怕只是一點微小的工作。如果在公開場合,我會念一句詩結尾: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但在知乎了,我會簡潔明了地用四個字:祝大家爽。不喜歡迎帶著腦子來噴,也歡迎同行來討論工作。輔導員極大可能對本科生造成直接的傷害。
大多輔導員是在職研究生,或者專職輔導員,但不論屬於哪種類型,基本是從本科畢業生中選出的。試想想,這樣的群體,論知識並不深厚,論見識也不廣博,卻可以最大限度的與本科生直接對話。
當然,並不是瞧不起輔導員這樣的職位,只是部分輔導員越過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向一些本科生灌輸了局限的個人思想,或者為討好上級(院系)壓制了學生意願。
下面給出個別事例,親身經歷(坐標:照最新排名,全國top10)
大一時曾抱著鍛煉口才的想法參加辯論隊選拔,組裡有位同學對辯論也頗感興趣。整個選拔時間大約持續1個月,最後通過小組間的對抗完成選拔。
起初,這位同學每次都非常積極地參與小組討論,對問題也很有見解,但隨著比賽時間臨近,卻變得越來越消極怠工。於是我們因為工作進展減緩,找他詢問原因,他很不好意思地跟我們講,是他們班的輔導員告訴他們不要參加辯論隊,浪費時間毫無意義,遠遠不如花在學習上。
我聽完後,只能用目瞪狗呆來形容。僅僅是院系辯論隊,每周末聚一次,3-4小時,大家一起討論,交流想法,正反分析問題,提升邏輯能力,到輔導員那裡卻成了浪費時間。自然而然,那位同學選拔結束後再也沒出現過,或許真像輔導員建議的那樣,去努力學習了吧。只不過在之後的四年里,再也沒聽到他的消息。
第二件事。我們班總共經歷了兩個輔導員,專業能源。記得大三最後一次班會,輔導員語重心長地跟我們講,一定要努力學習,這樣畢業後就能去XX核電站,去XX火電廠,去XX水電站,去XX風機廠…
我們就滿懷希望啊,問他們這些電廠工資怎麼樣啊。輔導員們支支吾吾半天說:四五千還是有的,如果能去核電站啊,一年能有10萬。而且如果你們都能去那些企業,我們在那裡的校友就更多了,往後的畢業生自然更容易進這些廠子。還有,保研盡量保本校,我們學校前景非常好…
同學們聽得高潮迭起,覺得這樣的出路真不錯。
一年後,我被海外學校錄取,其他同學則全部留在國內,一位室友拍著我肩膀說:喲,你這麼能啊。 嗯…他有資格這麼說,畢竟他早已本校直博了。
說來很有趣,作為院系的提高班,年級前幾名基本被我們班包攬了,包括年級第一(保研至上交)。而年級第二(其他班),畢業後MIT全額獎學金研究生+博士。對於班裡的諸位學神,考個英語成績,加上四年GPA,全美前10或許也不是問題,只可惜都沒有。出國的反倒成了異類。
然而今年回去同學聚會。那些當年順利保研開心不得了的同學又紛紛吐槽現在做的東西沒用,都是別人早已玩剩下的,自己入了坑。我問他們為什麼不quit, 重新選方向?
「Quit?一個蘿蔔一個坑,怎麼可能放你走?」
我不知該如何作答。只能說儘管現狀不盡人意,但未來還是有機會翻轉的,祝福他們吧。
大多數人的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在當地工作生活一輩子,也少有機會出去看看,我們這代人的眼光在開始階段都會隨他們,於此同時在思維上也習慣了聽從權威。所以,在面對輔導員的時候,會更傾向於聽取他們的意見,哪怕他們只比我們大了三四歲。
同樣,對於輔導員也是如此。一方面他們本科畢業直接上任,很少跳出自己的生活界限,所以無法告訴學弟學妹們什麼是值得追求的。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完成上級任務,就像要求學生畢業靠攏本校,靠攏與學校合作的企業。所以不停強調學生要入駐那裡,對出國之類有更大發展空間的事宜絲毫不提。
但每個人隨著年齡增長,都會慢慢地意識到,選擇在人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當然,選擇也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
而輔導員作為一種輔助管理角色,對超越自己認知的事做出評判或指導是很危險的,不一定會害己,但害人的可能性很大。畢竟面對的是本科生,剛剛高中畢業不久,經歷不多,缺乏判斷能力。
因此私以為,輔導員只需幫助院系完成任務,疏導學生心理即可;對他們未來,可以給予適當建議,但要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切勿任意進行引導,更不要將個人意志加於他人。
這也是負責的一種表現吧。
===================分割線===================
就這個回答稍微補充幾句。
必須承認,每個人的選擇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其中輔導員的觀點可能只是其中一個,對當事人的影響或大或小。但這些因素並不是鄙人想討論的,該回答僅僅針對輔導員這個崗位存在的部分問題。
有人說,「學生的判斷能力不足,思考能力有限,不能怪輔導員」。
這種觀點叫作「一廂情願」。
首先,本科生判斷能力不足客觀存在。即便對於那些在社會上打拚很多年的人,有幾個敢保證自己的抉擇是建立在自己完全的獨立思考上的?換句話說,有多少人敢說自己從來沒有受到一些所謂「權威人士」的影響。如果自己都無法保證,又怎麼能要求一群剛高中畢業沒幾年,毫無社會閱歷的學生完全做到?
其次,別人如何進行選擇,或者聽取多少,都不是個別輔導員強行灌輸理念的理由。即便每個本科生都異常堅持自我,從不聽輔導員一句,也不能成為個別輔導員不注意言行的借口。會不會有影響是一回事,做與不做又是一回事。
這裡的兩個例子,不能說全部責任在輔導員,但他們的言論確確實實影響了一些人。既然這些事例是真實發生的,我們就要重視輔導員言行「越權」這個現象。當然,一方面提升輔導員的工作素質,另一方面提升學生的鑒別能力,這些都可以成為有效的解決辦法。
最後再次強調,該回答僅針對部分輔導員「越權」行為而言,旨在警惕這個現象。
==================分割線====================
這次回答問題,也著實讓我大開眼界,一小戳知乎網友「以偏概全」的邏輯硬傷讓人不得不服。
先是這位網友:你真是厲害 ,哪個研究生博士不是本科畢業生?你真是會玩文字遊戲你不就是想誤導別人讓別人以為輔導員都是本科生嘛。
看完後一口血吐出來有沒有?!!
太無敵了,一開始指責我瞎說,輔導員沒有「本科生」! 我去,通篇沒有一句說過本科生當輔導員的,莫名被扣了帽子。讓他回去細讀,又被扣了個「文字遊戲」誤導的帽子。不得不服~
再者,每個學校輔導員選拔機制不同,比如我們學校,會在大四准畢業生中選擇部分從事過學生工作的同學做專職輔導員,大約兩年,之後轉成正式研究生。也有正式在職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兼職做輔導員。
之後這位網友有說:不知道的不好說,我本科學校我在的學院輔導員至少百分之九十是實實在在文科生研究生畢業,不是什麼在職,是全日制研究生,不說百分之百是怕質疑我說的絕對。他們有是學的法律,有的學的是心理學,有的是政治類專業,請問哪兒知識不深厚?見識不廣了?
拜託,這哪兒跟哪兒啊。不說文科與工科的區別,我們談論的是輔導員該不該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發表不負責的言論。如果你們輔導員沒問題,這不很好嘛。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我們應該警惕的是那些做不到的人。而且,即便都是博士生,也不能保證每個人都能稱作「知識深厚,見識廣博」吧,至少本人作為一個在讀PhD,這樣的評價完全擔不起。所以在面臨重要選擇時,多聽聽教授,就業指導中心,包括父母這些過來人的觀點,或許更好一些。
另一位網友,更令人敬佩。再者,主題是對輔導員進行討論,你的回答還達不到要求,只是你一廂情願的對你身邊的某些人的批評而已,還上升不了到對大部分輔導員筆伐的高度。
一個字「屌」。逛知乎三四年了,從沒聽說過不允許發表自己意見的規定。我寫這個答案的時候,心理確實有點不爽,因為就個別輔導員做出「混賬」的事,也與不少同學聊過了。不管他們出於什麼原因吧,自我標榜或者政治正確,總之是讓一些學生感到不舒服。當然,我沒有想到這個答案會讓一些人不滿,這是我的錯。
但是,就這位網友的觀點,恕我直言,只要有正常評判標準的人,我相信都不會看出來我在批判「大部分」輔導員。全文通篇是講個別輔導員的個別不負責的表現,進而影響了學生。這個現象存在嗎?通過星星點點的贊和底下的跟評中,我們可以看出是多少存在的。那麼,這個現象嚴重嗎?對於有規劃,獨立思考能力強的同學影響不大;但對於閱歷少,自我認知相對差的同學,影響就可能變大。
這個網友還說:當一件事有多件成因,更需要關注的應該是主要成因而不是次要成因。當事人做的決定起碼要負大半責任,其次才是旁人因素和其他因素,更何況某大學輔導員在你的例子里不過是幾個旁人因素中的一個因素,被你單獨拉出來把鍋扔給輔導員。
我把後面的「666」去掉了,即使讀起來很押韻。這個問題就是針對輔導員的,是不是主因上面討論過了,但難道不是主因就不能討論了嗎?就不能指出了嗎?還有,「單獨」說明這個回答很切題啊。如果要考究學生自身的問題,我再找機會去「獨立思考重要性」之類的問題中回答。「甩鍋給輔導員」,這不廢話嗎,他們有問題就承擔,沒問題就加冕。我只是指出這個問題的存在,有沒有「甩鍋」完全取決於輔導員有沒有做出這樣的事。有,那這個鍋就是他的。沒有,很好,希望這樣的輔導員未來繼續堅持。
心理學上講,人們更傾向於接受和自己預期一樣的觀點。我想這兩位「以偏概全」的網友,可能跟輔導員這個群體掛鉤,或者是得過部分好處,為這個整個群體辯護,只可惜該回答只針對有這樣情況輔導員,不上升到整個群體。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後面的幾個跟評中也有輔導員,也表明盡量少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發表觀點,那麼這個答案的目的就達到了——讓人們意識到潛在的傷害,並學會避免。
還是那句話,這個答案就是在描述一個現象,沒必要想的那麼不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一起努力才能共同進步。如果喜歡嘲諷噴人,麻煩還是X易新聞客服端吧,相信會滿足部分人的喜好的~~最後還是很贊同你說的話,在不熟悉的領域儘可能少的擺出自己的觀點,確實容易害人。
我覺得輔導員的作用就是幫助每個學生在願意努力的方向走的更遠更幸福。要是都按照自己的價值取向去引導孩子,豈不是一個學院教出來的學生都成了輔導員哈哈。 就我對高校體制一些粗淺的了解,先來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吧!
1. 關於:學生的有幾千種模樣,一個輔導員向大家輸出自身的價值觀是否真的合理?
教育部規定,大學輔導員必須是黨員。同時,有很大概率,也是院系學生黨支部的負責人。所以,題主所說的,輔導員自身價值觀,是和黨的價值觀一致的,至少他在向學生輸出時候應該如此,而黨也明確要求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以,輔導員向學生輸出價值觀,是其黨性和職責的要求。從制度上來說,是合理的。至於說,這個價值觀本身是否對,或者是否有必要安利給全體大學生,這個問題恐怕大到不是在知乎敢討論的地步了。
2. 關於:院系和學生產生矛盾時,輔導員應站在哪側?【例,是否應替院系傳播有關限制學生合理權利的公告】
一名正式的輔導員從編製上來看,是屬於事業單位員工,必須要對大學這個機構負責,從工作的對象上來看,是學生。這麼一說,輔導員站在哪邊已經很清楚了。具體到院系層面,這要看各個學校的組織架構。一般來說,輔導員受院系和學校學生處雙重領導,前面也說了,輔導員一般還會兼任院系學生黨支部的書記、副書記,那麼同時,他還要受院系黨委或者黨總支領導。是否存在不受院系領導,直接由大學機關管理的輔導員,如果有知道的朋友可以告訴我,反正我認為沒有。這樣說來,在院系和學生產生矛盾的情況下,輔導員如果屁股坐在學生那邊,是否有吃裡扒外之嫌呢,這恐怕關乎職業道德問題吧。我認為,輔導員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了解學生的立場,站穩院系的立場,做好院系管理層和學生的溝通工作,服從院系領導和同級黨組織的最後決定,並協助實施。
3. 關於:如有不必要的院系活動,輔導員是否應該為院系活動背書,鼓勵大家參與?【例:129】參考上段加黑部分。
討論完制度問題,我再來試著探討一下題主後面補充的一些話:
4. 關於:輔導員工作地位低下,工作瑣碎,沒有信念完全乾不下去?【如果無人願意擔任,是否可以不存在?】
大學專職輔導員,一般會在應屆研究生中招聘。一個應屆生出來找工作,無論什麼行業,都是要從初級職位干起的。地位低下談不上,工作瑣碎是其工作性質決定的。題主擔心因為以上原因,沒人願意擔任,或者沒有信念就干不下去。那我先來說一下大學輔導員的一般職業路徑,再來討論這工作是否有前途吧。
先說一般學什麼的人會成為專職輔導員,我覺得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大學學習學心理學、管理學、思想政治學或者教育學的畢業生,我把他叫做工作對口型。另一種是大學學習的就是該院系專業的,比如中文系畢業的,到大學中文系做輔導員,物理系畢業的,到大學物理系做輔導員,我把他叫做專業對口型。
工作對口型的輔導員一般又有兩種職業路徑,這是由其職位的組織結構決定的,具體參見我上面第2點的論述。路徑一:輔導員——校學生處員工——校直屬機關員工——校直屬機關科室主管——校直屬機關部處主管——校領導——走上人生巔峰。路徑二:輔導員——院系辦公室管理——院系黨委黨總支領導——校領導——走上人生巔峰。
專業對口型的輔導員同樣適用於前段的兩條路徑,除此之外,他們還多了一條路選擇。路徑三:輔導員——轉崗專業教師——副教授——教授——院系行政領導——校領導——走上人生巔峰。
不知道以上有沒有回答為什麼有人要當輔導員的問題。
5. 關於:很多人也覺得輔導員的存在只是院系壓迫學生的工具。為什麼這樣一個職位還能一直存在呢?
首先我不完全認可輔導員是院系壓迫學生的工具的說法,院系和學生有什麼深仇大恨,要壓迫學生,壓迫了又有什麼好處呢。輔導員是院系行政、教育單位與學生之間的橋樑,當然也起到了控制和監視學生動向的政治作用,這和我國所有基層黨組織起到的作用是類似的。所以這個職位要存在。
6. 最後說一下學生如何看待輔導員,如何與之相處的問題。
題主雖然未明確提此問,但從上下文判斷,題主對輔導員有一定的負面意見和情緒。答主就學的時候,也不喜歡自己的輔導員,認為她是一個滑頭的投機客。隨著個人社會閱歷的豐富,回過頭看,我更認為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了。答主想說的是,你唯一值得信任的人只有你自己,此外不要信任任何人,包括你的輔導員。如果他是一個好人,你就把他當作好人待他,如果他是一個壞人,你就把他當作壞人避他。他沒有義務對你好,因為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所以你的心態應該是安之若素,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謝邀。
我是復旦大學兼職輔導員,一邊讀研一邊做這項工作,性質與某答案所說的清華直博生兼職當導員的情況類似。我個人選擇這條路確實有一定情懷因素,我本科畢業時已經拿到了本校的保研資格,也在課題組做了2年了, 不需要利用這種方式來直研,但是我本科遇到的輔導員並不是很負責,所以我有心想為學弟學妹們做些什麼,去年我成為了復旦大學年度十佳輔導員,所以有一點感想和大家簡單分享一下。
關於問題,「輔導員的價值」,我認為要分人群來說,先上結論:
1、對於一般的學生,意義不大,提供的幫助有限
2、對於特殊的困難學生(家庭困難、學業困難、心理問題),意義很大
3、對於比較優秀的學生,意義較大
下面分別說一說這三類人群:
1、一般學生,就是成績還行,能拿小獎,拿不到國獎;能夠畢業,不至於留級;前三年一心只讀聖賢書,考考托福,第四年匆匆去實習/申請國外大學/進課題組準備直研;平日樂觀積極,該運動運動,該旅遊旅遊。這類同學就如同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一樣,他們有一定計劃性,又沒有非常明確的時間表;知道在關鍵時刻不含糊,但平時又常有拖延症;一直比較陽光,但偶爾有小鬱悶。
作為輔導員,對於這類同學,無非就是關鍵時刻提醒他們要有自己的明確計劃,不要錯過了時間節點,比如語言考試,比如直研時的gpa要求,偶爾一起吃喝玩樂一下,聊個天,吹個牛,心情不好時作為兄弟和學長談個心。
我屬於什麼都略懂一些,生活更精彩一些的那一類,很多領域我雖然不很懂,但都能接上話,聊天足夠了。不誇張的說,我和班上幾乎所有同學都進行過2-5人規模的一起擼串,旅遊,騎行,玩二次元,交流歷史時政侃大山等等。
哦對了,還有作為一個萬事靈通的百科全書也很重要,學生找你問事務性的事情,你得知道。某些答案說的一問三不知,那叫失職。以及,學生有個受傷重病,第一時間也是我們上,這個不用多說了。
對於這些學生,你不需要太多關注,就當交朋友一樣就OK了。
2、特殊困難學生。
第一,家庭困難生,這個不用說了,按照政策來,我知道很多地方,很多學校,談到補助噁心的很多。但至少我和我身邊沒有,我們針對困難入庫的同學,根據其提交的有機關蓋章的家庭經濟狀況,發放助學金,幫助他們進行助學貸款;平衡各個同學的助學金金額,不至於有太大差異;而且注意信息保密,和他們每個人都是單線私下聯繫。
其實這個問題上,不同學校差距真的很大,關鍵在於資源多少,蛋糕大了怎麼都沒問題。如我們這,助學金項目很多,有國家的,有企業的,每個被認證的困難生人人都有,金額不少,各種什麼車票補貼啦,冬季送溫暖送物資啦也很多,根本不需要爭搶;如果成績好,還能把普通獎學金轉為國家勵志獎學金;還有針對困難生的專門資助國外交流項目等等。
困難生的另一個問題是心理自卑感,這個輔導員就很重要了,幫助他們進行生涯規劃,鼓勵他們嘗試挑戰,關鍵是提供身邊人逆襲的真實事例。的確,當今的社會對於先天資本存量少的家庭的孩子是很殘酷的,但也不是說就一定不能做到跳出龍門,在一二線城市立足,這種例子可能隨便哪個人身邊都有一兩個,大家都是實在人,整那些虛頭巴腦的情懷忽悠貧困生是不道德的——人家正等著改變家庭困境呢,提供別人的真實路徑以供參考才是正路。
第二,學業困難學生。不可否認,哪個學校都有逼近退學的學生,這種學生的情況複雜,有的是沉迷遊戲之類的,有的是由於對課程基礎差,學不懂,也不感興趣,有的是以前父母管得嚴,現在完全放開了墮落等等。說實話,這樣的學生才是輔導員工作中最耗費時間的人群。
聯繫家長是起碼的,保持家長-學生-任課老師和助教-院系學生工作領導之間的信息暢通是必須的(家長在學生無奈退學後過來鬧事也不是沒有,必須要讓他實時知道信息),然後是對症下藥,分析原因,提出一些幫助的辦法。但是,學生畢竟已經是成年人,成年人就要有足夠的自由和義務為自己負責,我們充其量是提供資源和方法,又不能強迫,他們做不做也只能由他們自己決定了。
第三,心理問題學生。一句話,輕微的交給本校心理輔導老師,嚴重的直接通報家長並建議他們去醫院正規救治,咱不是專業的就讓專業的來。不過發現問題就是我們的職責了,誰最近表現異常,體重有明顯變化,言論中充斥消極傾向等等。
3、比較優秀的同學。
他們認真努力,一等獎學金和國獎的常客;他們有明確的目標,至少大二就已經確定了畢業的去向;他們的時間觀念很強,什麼時候完成什麼任務很清楚。他們不需要你去輔導,他們甚至比你更優秀,你要做的就是提供資源,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學生畢竟只是學生,他們手中見到的實習機會,了解的申請學校的經驗,和學校部門打交道的經驗畢竟通常不如朋友多,老司機的我們,給他們提供資源,他們自然就會去利用。
再說些題外話:
一,黨建,說實話我對以前那種隨便什麼人申請就放進黨組織的情況並不滿意,有些地方居然還把入黨人數當政績抓。。。不過十八大以後情況得以改變,你說你一個又不想參加組織生活,又不具備唯物主義價值觀的人,你入黨幹嘛?誰還逼你么?
而且大家真的不願意參加活動么?我看未必,組織討論時事和革命史的時候,大家很熱烈嘛,原定一小時,結果1.5小時都結束不了;黨員服務群眾,作為我環境系,大家很願意進社區宣傳嘛,自願報名能把非黨員都吸引來了。這說明活動不是問題,關鍵在於組織者上不上心。
二,上級下發的集體活動,在中國高校混,大家都懂。在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絞盡腦汁把活動形式搞得盡量有趣一點,然後加入一些物質刺激,不強求大家來,但是確實也能吸引人來,這就夠了。說到底,你是輔導員,你不為學生得利益考慮,那學生多慘啊?我就是因為我做學生時有點慘才打算做這事兒的呢。
三,某些帶有政治意義的時期和事件時。舉個例子,比如去年人大代表改選,我旦的風氣是比較思想自由的,大家對於這件事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也很正常,上一屆時就發生過第一輪未達法定人數的事情,也許有些輔導員也就這麼強迫著過去了,但是我不願意這樣。所以我和大家在群里一起研讀《選舉法》,比較感興趣的幾個同學一起找了一些思考基層人大代表選舉制度的文獻,大家在群里品讀討論。每一次這樣的類似事件,我都認為是一次普法的機會。
四、關於思想自由、行動自由和「價值觀引導」。我是一個共產主義者,所以我必然贊同人的自由,但這個事其實和輔導員本身關係不大,而在於學校,學校下了明確的管理要求,你能怎麼辦?而我們這學校層面的粗暴管理不多,那麼我們也就自然可以尊重學生的自由,不會沒事找事。一個班級的管理是否粗暴,既要看輔導員的個人因素,也要看整個學校高層的行程——要想不被噁心四年,再考慮同等水平的學校情況下,也要考慮不同學校的風氣如何。
思想自由嘛,「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政羅教網無羈絆」這是我們的校歌。我和學生聊天基本就和知乎問答一樣,講究一個思想碰撞,平等友善交流。黨講究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怎麼自信?理論自信要有理論的底氣,而不是盲從,你通過大量客觀事實說服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這就不叫什麼引導和灌輸,而是實踐出真知。
但是這也對知識水平要求很高啊,思想討論也要講究理性,要用事實和定理說話,有時學生和你談話,你沒有比較深厚的歷史知識,政治知識,經濟學知識,統計學知識是要翻車的,終生學習很重要啊!
輔導員這項工作,要做好確實需要情懷。這項工作其實不適合讓一個人連續做多年,我對我帶的這一屆學生是比較用心的,也是真正交了許多朋友的,但是如果讓我再帶一屆兩屆三屆,我很難說自己還能否保持這份熱情——你也不太可能真正交心幾百個朋友對吧。人的真心和正能量也是有限的,之前我和我媽開玩笑,說學生找我們的時候,通常都是要傾訴一下「負能量」,而我們還要把正能量帶給他們,這麼久而久之,我這裡的負能量也過多了,我們也需要心理輔導。
當日積月累,情懷消磨乾淨,剩下的就只有那些許多答案里特別招人煩的輔導員了。因為學生給我們帶來的只有支持和理解的快樂——這對於已經麻木的內心是沒有意義的;而領導給的是工資和晉陞,你說他們會站在誰那邊?
總之,我做這幾年輔導員,我不後悔,很快樂;讓我一直做,我不幹。
我知道為啥清北混知乎的特別多,而且問關於大學的問題也特別多了。根本的原因就是,確實站在中國最好的大學裡,有對校園對體制吹毛求疵的資本。
但是很尷尬的一點是,無論承認與否,題主說的清華的情況,是和我們這種八百本大學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大多數985和211的學生們不來提問而已。因為他們的答案已經有了:自己沒本事。沒本事考到更好的大學去。正經的答題:按照管理學原理,定義一個集體,是要有一個集體目標的。這個目標應該是成員公認的(客觀上有利於成員),所以一起學習,一起讀書,學長學姐給學弟學妹幫助,畢業後的校友圈,都是集體的產物,是集體榮譽感的來源。把一群烏合之眾捆在一起干有違集體成員目標的事情(例:129),不能成為有效的集體活動。所以在這裡反對某答主關於集體榮譽感的觀點,我覺得偷換概念。在非大陸學校交換期間,可以看到,輔導員的功能設定完全是不必要的。沒有,也可以很好,甚至更好。相反,輔導員這種職位模糊了完備的體系建設,讓很多本可以量化的事情變得可以人為干預。所以我認為,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沒必要。弊大於利。不能指望所有的輔導員都有理性的大腦。這個位子是可以作惡的。怎麼作惡,太簡單了。例:129與綜測掛鉤。綜測與獎學金掛鉤。從而達到129與學業發展出國保研前途等掛鉤。我記得我大學的輔導員,除了她管的5個班的班委,其他人很少見到。一般一學期的開始開個會,期末考試前開個會,除此之外很少見到,到醫院見習和實習總共兩年更是只見過一面。
我沒當過班委或者參與學生會,基本上沒機會見到輔導員,而她大概對我有印象是因為我跟班長一個宿舍,不止一次和班長一起翹課被抓了個正著。。。
輔導員對我五年的大學生活,幾乎沒什麼影響。我不感激,也不反感,有種路人的感覺。
存在的價值很大。比如找茬。
大學裡的輔導員和輔導員是不一樣的,他們之間的差別比卡薩布蘭卡的間諜們之間的差別還要大。是一種安全冗餘。我大學在題主對面,我們兩校不是一個風格,題主就將就聽吧。輔導員在我們這叫班主任,來源複雜,主要是直博生、少數年輕老師以及2+2行政(做兩年學生工作然後讀研)兼任。對了總有人跟我說有的地方既有輔導員又有班主任,這個可能真有一個崗位是冗餘了。我大學期間見到班主任十多次吧,平均每學期一兩次,沒啥存在感。重要事項一般是年級主任直接發布通知,不需要班主任轉手,何況隔壁住了一隻能力很強的班長,誰還捨近求遠去找班主任?但是當同學失蹤的時候,還是得靠班主任來牽頭組織尋找。因為院系領導和年級主任直接接觸的學生有限,失蹤同學站他們眼皮底下他們也未必能認出來;但是學生遇到這種事情一般是懵的,更別說我們的班級形同虛設,失蹤的同學我們根本都不認識,班主任無論如何要把全班同學都認全的;至於其他的專業機構什麼心裡諮詢啊,起碼得先給人找著了才能發揮作用啊。有些地方輔導員許可權很大的,就當我上面這些都是廢話,我說的是理想狀態同時也是我們學校已經實現的狀態。
PS:研究生期間也有形式上的班主任,這個不是安全冗餘,真的是形式上的。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實在覺得輔導員沒有存在的價值。
當領導的傀儡,受學生的白眼。我們專業的輔導員,連我那個專業的考試都不知道是什麼。
我的幾位任課老師,也表達過,對輔導員的不屑:以管的多為理由,什麼都不管。
╮(╯_╰)╭反正,每次見面,都是課堂點名。感覺就是一個打卡器的存在。
可憐。
作用非常大!還記得當年,考四級被抓,是輔導員老師拯救了他。
還記得當年,學生會幹部,因為忙碌學生會的事,無暇顧及功課,是輔導員幫助他在試後拿到了他本應得到的高分,和隨之而來的獎學金。
還記得當年,是導員帶領她走過保研路。具美貌與身材,懂事的人理應有更高的學歷!
還記得當年,是導員接待的單位人員,並真誠的偷偷幫幾個同學寫了推薦信,因為導員深知這幾個孩子的酒量好,家庭條件好,更適合這些單位!
還記得當年,初中畢業輟學,吃盡苦頭受盡冷眼,靠著導員親戚弄到了985學位證,才能坐在辦公室里敲代碼!
雖然,加班加點搬磚,辛苦是辛苦點,工資畢竟是之前好幾十倍!
之前,一個師弟,不善言辭,因為做了發表期刊機構的校園代理(畢業掛科也能拿學位證),變成的炮王,當時大家都羨慕,一次師弟酒後,大家又聊起他這活好,師弟一臉深沉,意味深長的說,這算啥,我們也就是接接導員看不上的!
你再回頭看看,沒有導員行么?
第一個,萬一那孩子因為四級跳樓了,生命只有一次,誰來拯救。第二個,。。。第三個,。。。哎, 還真不行!在輔導員制度面臨很多問題和挑戰的當下,作為碰巧也對這方面有所了解的一個學生,我覺得有必要全面地講述一下我眼中的政治輔導員制度。我覺得它現在的情況,正和知乎詬病的國家對基層控制力渙散一樣,都是這個時代不得不面對的迷茫。
首先先解答一下題主的幾個問題,第一個是輔導員向學生灌輸價值觀,【是否合理】?
我想,作為早早找到了專業興趣,有較為穩定的社交圈和心理狀態的題主,是很難體會到輔導員制度獨特的作用的。題主恐怕不會想到,會有同學入學前還沒有見過電腦,在學校茫然無措;有同學會因為失戀,掛科之類的問題精神幾乎崩潰,卻找不到任何人傾訴而心理出現疾病甚至自殺;有同學背井離鄉,在整個北京也找不到一個熟悉的長輩……作為高中階段就交遊廣泛,即使在清華這樣的大學也起碼有一打高中同學的題主,恐怕體會不到輔導員「兜底」這個作用多麼重要。
有同學在冬天走失凍卧在天橋下,有同學半夜失足掉進水塘,有同學壓力過大被迫休學……適應大學生活,本身就是需要成本的。高考制度和教育公平的要求,使學校對每一個考進來的同學,不論他家境和社交能力,都是負有責任的。而沒有輔導員,我們不可能及時有效地實現這一目的。
你可能會說,有心理諮詢中心,就業發展指導中心,校醫院啊?但是注意,首先這些資源在校外是市場化的,而且價格遠遠高於我們承受能力。這暗示了我們這些資源是稀缺的,利用起來是有門檻的,而且是需要主動去尋求才能夠得到的。指責一個像我這樣四線城市來的同學,自殺前不懂得先預約五天以後才能排上號的心理諮詢,是不是有點「何不食肉糜」的感覺呢?而告訴他有事可以找住在樓里的輔導員,是不是就顯得很自然和有必要了呢?
我必須承認,很多輔導員自身的價值取向也是有問題的,即使沒有問題,也未必適應多樣化的同學需求。但是,如果我們希望藉助輔導員的人生經驗,以一個比你大幾歲的過來人的身份給需要的同學提供幫助,價值無涉是根本不可能的。說得功利點,輔導員群體提供了基本的心理輔導,生涯規劃與生活諮詢服務。碰上好的是你運氣,碰上差的也沒辦法,不需要的不要嘲笑,真正需要的才知道多可貴。
第二個問題,院系和學生發生衝突時,輔導員應該【站在哪側】?
站在有助於解決問題且符合自身觀點的立場,推動矛盾化解。不然還煽動雙方對立,唯恐天下不亂不成?
第三個問題,如有【不必要的院系活動】,輔導員是否應該為院系活動【背書】,鼓勵大家參與?
題主先假設129這類活動是不必要的,我覺得這個已經超出了對輔導員工作討論的範疇了吧。我猜很多人都會這麼想,覺得這些幺蛾子對個人發展沒有好處嘛。
我無法可說,只能說這樣的價值觀風行之下,把輔導員當成吃力不討好的傻子也不奇怪了。我也會有時覺得參加個啥活動不如寫兩道題,但是我絕對不會武斷地認為某個活動是【不必要的】,是【自我感動】。
輔導員制度是特定歷史條件和客觀環境的產物,就像我們常談的建國以來的基層體系一樣。我們既然不可能像西方一樣,用申請-審核制篩選出標準的中產階級以上的子弟,也沒有條件給每個人配高素質專職心理醫生,職業規劃導師和女僕(大誤)。我們就只能用革命時期的動員邏輯,動員起那些樂於幫大家解決問題,希望能夠為大家做點事的同學來,並且為他們許諾可行範圍內的待遇(往往極為微薄,更偏重榮譽性質),來建立輔導員隊伍,彌合學校和普通同學之間的鴻溝。
坦率地說,輔導員制度如今面臨很多挑戰。
(這裡刪掉之前一段不妥當的話,感覺過於道德綁架)隨著經濟的發展,中產階級價值觀佔據了社會主流,如今的普遍輿論會想:
價值觀多元是好的,何必設立輔導員制度,照顧那些三觀都沒有條件建立的同學呢?有人可以諮詢和傾訴是極好的,但是沒有的話就是你的命,何必設立什麼輔導員,對同學們的選擇指手畫腳呢?……當素質相對高,佔據絕大部分生源的中產階級群體都這麼想,最後無非兩種結果:
1.素質相對較低,不講工作方法的群體當上了輔導員,大家怨聲載道;2.素質比較高,但卻是投機分子,沒有底線或者立場的人當上了輔導員,大家非常憤怒。總之,如今輔導員制度也走到了歷史的關頭,我不覺得可以繼續死守這一套制度而不探索新的工作方法。
但必須認識到,對學生的規劃輔導,能力培養與情感熏陶是高校必須承擔的任務,而且需要根據客觀條件制定方案,這個是不會因為輔導員制度取消與否而改變的。可能待續
看了你們的回答我怎麼覺得我上的大學是假的? 上了快兩年大學連輔導員都沒見過幾次 整個學院才一個輔導員 (學院里同年級的所有專業,所有專業,幾百上千人,只有一個輔導員)坐標鄭州
價值很大。畢竟是宿管阿姨頂頭上司題主,看了你在一些回答下的回復,我覺得你太極端了。你首先預設了輔導員制度根本不應該存在這一立場,然後進行大量的假設和推論,在我看來這已經不是討論問題了,而是詭辯。即使你能把反對者都駁倒又如何?無非是滿足你的優越感而已,你已經帶著憐憫、同情的目光高高在上地俯視人間了,給大眾一點兒活路吧。
你預設的很多前提是根本不存在的,從古到今就沒有一個人人生而平等,言論完全自由的社會。你的回復是在自說自話,就好比該計算適用於「真空中的球形雞」。回到你的問題,在當今中國初等教育體系以高考為一切前提、以成績為唯一導向,社會貧富差距極大的情況下,輔導員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對於上大學就是第一次離開所在城市的學生來說,對大學生活進行引導是必須的。多的不聊,話不投機半句多,大家見仁見智吧。1.快放假了,來來來,開個班會,路上注意安全
2.開學了,來來來,開個班會,灌點雞湯3.學校有什麼規定了,班委過來一下4.學校有什麼下放的指標了,班委過來一下5.獎/助學金評比了,班委過來一下好吧,我承認,我對我們輔導員沒什麼好感沒有乾貨,離題萬里。
——縫合線——我只知道 我目前的輔導員 是個永遠在給學生添堵的人打電話請假不接 去辦公室也找不到人 請個假能把祖宗十八代都問得清清楚楚 (嘛,約了牙醫拔牙,去請假,她問,你為啥不周末去呀?還非要我媽打電話給她證明是真的要去拔牙 我已經是成年人了好嗎 就算拔牙算手術 簽字的時候醫生也不讓我媽代簽啊 手動再見)晚點名搞演講比賽 沒有大學生想聽要 按時上課 這種演講吧?還讓學生講?這彷彿是個笑話。講事情,講一件事不講半個小時永遠講不清楚(半個小時我都能把通知全文從頭到尾讀兩遍寫個總結出來了好嗎)無奈 可能也就晚點名那一個小時最有存在感吧update一下
輔導員更新通知說,因為參加考研課程不參加晚點名的需要考研機構出具帶有鮮章的證明。還言之鑿鑿地說一定可以開的。然而班上報了考研班的同學,通通沒有開到這個證明。莫名覺得有點好笑。——假裝分割線——上文提到的是我第三位輔導員,我轉過專業。原專業的輔導員比較通情達理,合理的請假事宜都反饋處理的很迅速,入校時因病要求免修軍訓,輔導員聽取情況後當場簽字同意免修。不過後來我換了專業就沒有再有任何接觸了,轉專業走前輔導員也鼓勵我說,因為專業跨度稍大,一定要好好學習。第二位輔導員超級超級超級好,金融系下分設的三個專業由兩個輔導員管理,轉專業學生新組班,班上好幾位另一位輔導員管轄專業下的學生系內轉專業就是因為喜歡這位輔導員。真心很好,給自由,有底線,我們不做違規違紀的事,他也不會雞蛋裡面挑骨頭,還幫我頂著系主任的壓力處理了我寢室問題(這個本來應該原系處理的)他任輔導員的一學期是我過得最開心的一學期。雖然也很嘮叨,但是在我大二特別迷茫的時候給我很多幫助和鼓勵。嘛,真想念他。
輔導員就是一問三不知,除了請假找他基本上沒有什麼事兒。哦,他會告狀打電話給你爸媽
我找輔導員只有一件事,開請假條看到這個問題下面的答案後,更多給我的是震驚。我沒有想到,我曾經接觸過的輔導員,和「中國的大學生」們眼中的輔導員,差距居然這麼大。我也沒想到,輔導員在眾多知友眼中是個如此讓人厭煩甚至鄙夷的存在。作為甚至想要成為一名輔導員的人,我不得不以親身經歷來講一講我認為的「輔導員的價值」了。
在我的學校,輔導員是一個又平常,又特殊的存在。學校的輔導員全部由在校的研究生或博士生構成,他們沿襲學校傳統, 做到「雙肩挑,兩促進」,「一個肩膀挑業務學習,一個肩膀挑思想政治工作」。在學校食堂,甚至可以輕易的遇到同桌的學長學姐是輔導員的情況。輔導員,不僅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年級輔導員,還有黨建輔導員,不同社工組織的學生工作輔導員等等。
由於「雙肩挑」的選拔制度的存在,輔導員近乎可以算是「優秀」的代名詞。如果你有機會查看他們的簡歷,便可以隨隨便便看到國家獎學金,校特等獎學金的榮譽。除了在學習和科研方面優秀以外,大部分的輔導員都是中共黨員,這也保證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道路正確性。在我的學校,想要入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從大一入學開始至少要經過三到四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正式成為一名黨員。當然,前提是你是真真切切的希望入黨的。
接下來講一講輔導員對學生的幫助。拋開一些必須做的義務性工作,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關心學生成績、提供心理諮詢等等不談,一個優秀的輔導員可以為整個年級帶來相當大的影響。比如如果這一屆的輔導員非常重視學生學習,這個年級便會形成非常良好的學習風氣(雖然成績並沒有太好..);如果這一屆的輔導員熱心社工,那麼這個年級的同學會很積極的參加社團社工組織進行鍛煉。當然,也有一些比較「水」的輔導員,如果黨建輔導員對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視,那麼這學期甚至這學年內,入黨積極分子的數量會大幅縮水。
輔導員自身的工作態度對同學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輔導員的個人品質和作風也會對同學產生影響。在這裡我一定要誇一下我的輔導員。他基本上就是那種學習科研全能,拿獎無數,又紅又專,工作認真負責的存在,他的優秀,讓我真正認識到了自己在專業水平和思想深度上的不足和差距,並且(在某些時候)讓我能夠鞭撻自己努力前進。
綜上所述,看待任何問題都應當一分為二,不應該一棒子打死,犯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錯誤。
最後再貼利益相關:
清華大學隆重紀念「雙肩挑」政治輔導員制度建立60周年 - 清華大學新聞網
推薦閱讀:
※全國各地的教師工資一致,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兩歲半女兒臉上有大面積胎記,家長應如何面對外界異樣的眼神?如何教育孩子面對?
※當下鍛煉小孩吃苦還有意義嗎?
※金刻羽這樣的女神學霸公主,普通家庭可以培養出來嗎?
※為什麼經濟並不太發達的東北,受教育率卻比較高?還有為什麼獨生子女也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