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者不幸早逝,那他未開始的研究意義在哪?
同門師兄,比我高一級,這個月剛剛去世,28歲,上半年才碩士畢業。作為一個普通本科的普通文科碩士,他沒有對學術界做過什麼貢獻,核心都只發了一篇,但是他一直在研究自己喜歡的領域。碩士開學前查出癌症,醫生就已經告知隨時可能擴散,他沒有回家等死,而且開始了很緊張的學習生活,寫論文,參加會議,去野外做拓片,帶師弟師妹,幫導師幹活兒……如果不是研二的時候癌症複發,父母不會普通話,需要我幫他辦各種手續,我根本不知道他病得這麼重。一個平時跟我們犯賤耍嘴皮子、生日送我自己刻的印章、每天練字、看書看到夜裡、假期沒有休息的大男孩,居然時日無多……他住院之後,我一直在想,他這樣圖什麼呢?明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為什麼不吃好玩好,回鄉下陪陪父母,而是在學校里苦哈哈的搞學術?當時我覺得他傻。
前幾天他突然離世,我又想了很久,他才28歲,連一本書都沒出版過,他什麼也沒留下,後世沒有人會記得他。但是後來我想明白了,他喜歡看書,喜歡寫文章,這些就是他認定的生命的意義,他在學校的日子很快樂。
沒有著作又如何?他的碩士論文寫得非常好,在他的研究領域,總有一天會被後人用到。就算他什麼也沒留下,他也對得起自己,畢竟他一直在遵從本心做事。很多人靠學問謀生,但是他做的學問,是生命的學問。寫得語無倫次,實在抱歉。一想起師兄,到現在也沒法平靜。強行來答,只是想找個傾訴的地方,也想找個地方紀念他。因為他的死訊還瞞著大部分人,包括他的前女友、學校的老師同學,他前女友還是我的閨密,只有我們師門知道。所以很多話都不能跟人說,我跟他關係最好,從他住院開始,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在辦,他去世前兩天,我還打電話勸他好好治療,他還說要給我寄鄉下才有的好吃的,醫生也說撐到年底沒問題,沒想到他會突然去了。對他來說,也是一種解脫,畢竟腫瘤讓他疼的受不了,但是對我們活著的人來說,心裡真的很難受,對導師的打擊也很大,師兄是他最喜歡的學生,還是他老家的表弟,從小看著他長大的,聰敏好學,導師對他寄予厚望。但是現在師門偶爾提起師兄的名字,大家都是沉默。如果是別的同學問他的近況,我還要說情況挺好的,還在治療。所以想找個地方說說他的事情謝邀。
我們總是低估了青史留名是多麼困難的事情,卻總是忘記了絕大部分人(包括一些在自己的領域有所成就的人)都是普通人,是會被歷史的大浪掩蓋的塵沙。這個世界上自有文明以來可能存在過百億多人,但是其中能有一萬個人能被後人記住就不錯了。我自己做學術不是為了什麼「在科學史上留名」這些空洞的口號,主要是自己想做,於是就去做了。如果以後不想做,可能也就不做了。我不知道別人做學術的想法是怎樣的,自然也不知道題主提到的大學班主任的想法是怎樣的。但是我不喜歡以自己的標杆去評判他人,因為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並沒有評判他人的權柄(這種想法算是和聖經有點關聯吧,儘管我還是不信神)。我給大家點背景吧,題主說的是
何智,35歲,千人,北師大副教授。本科北大,加拿大博士,MIT博後。研究方向有機化學。死於晚期肝癌。
------------------------我想說,他也不想死啊……好不容易熬出來了,結果癌症,唉......至於有什麼意義,我不想說那些雞湯,我覺得完全沒有意義,太倒霉了,die in vain。其實很多事就是毫無意義,往大了說,X革時逼死的各個海歸;往小了說,quit或是轉行的理工科PhD,他們的犧牲完全沒有意義好嘛!尤其是別人吃香喝辣,我們理工科憑什麼那麼辛苦,毫無意義。
崔鈺吊念李商隱說: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我覺得非常合適。我必須要怒答!誰說他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啊?!
他小時候就開始在自己家廚房做化學實驗了。高中因為參加全國化學競賽,被保送北大,是化學老師最喜歡的學生。他非常,非常,非常熱愛化學。他自始至終都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好么!!
他不是一個只知道埋頭苦幹,所謂的,在"熬"的人啊!
你們真是太judge了。
他去世之後我們同學之間也聊了很多關於生和死的問題。唉,算了。不說了。Zhi He是意外患病去世的,假若他不從事科研而是經商、從政,35歲去世都是壯志未酬的遺憾,何必非要扯上學術一起說道
個人體會~
我們很難站在別人的立場和視角上去體會某件事情對於當事人的意義。就此事而言,如果年輕學者事業剛剛起步,還沒有顯著的科研成果,猝然離世,他的努力與他自身就沒有意義嗎?他熱愛科研,工作的某一天可能他都能享受到一點點微小的progress帶來的成就感,他也靠科研工作養活自己,家人,可能沒有特別優越的生活條件,至少不會很差,這對於普通人而言也是存在的價值。只是很遺憾沒有來得及做出更大的,能抓住更多人眼球的成果。科研不是某一個人的,未競的事業自有後來人來完成。
科研工作的終極目標固然是要探索真理之奇偉,但真正能「及人之所罕至」的科學家實在鳳毛麟角,人類的認知歷程需要漫長的積累,每一個普通的科研工作者的的努力,都於他自己,他的領域內有著你我可能不熟知的貢獻。
我自己作為一個年輕的科研工作者,竊以為,在眾多的科研工作者中,比我聰明,比我努力的人太多太多,要做出突出成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可能我一輩子的工作都不會被99%的其他人所知,但是我的工作的意義在我的領域內,對我個人價值的實現,對我後來的研究者絕對是有意義的。
路漫漫其修遠,現在只是有一份光,發一份熱而已,不斷進步,誰知道我們以後會不會變成一盞明燈,甚至太陽呢 ;)... 即使不會,至少我現在的工作是我認可的,帶給我成就感的,能夠養活自己的,這就是我的意義。不止年輕學者,很多人窮盡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的工作有何意義。
可惜。是真的可惜。我幾乎能想像到那種絕望。
積攢了多年的才學,在求知道路上打的那麼多基礎,突然就…想起之前看到說社科院有個學者,張暉,13年去世了,36歲。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
要說做學問不值得嗎?人各有志。
而且哪行哪業沒有英年早逝的人。他們求學求知的時候也沒想自己會死啊T T
我只能說,大家要珍愛生命,多鍛煉身體,別熬夜,別隨便拚命。學術之路還長。轉。
從俗世的角度,徐宏祖是個怪人,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業,按很多人的說法,是毀了。我知道,很多人還會說,這種生活荒謬,是不符合常規的,是不正常的,是缺根弦的,是精神有問題的。
我認為,說這些話的人,是吃飽了,撐的,人只活一輩子,如何生活,都是自己的事,自己這輩子渾渾噩噩地沒活好,厚著臉皮還來指責別人,有多遠,就去滾多遠。
此前,我講過很多東西,很多興衰起落、很多王侯將相、很多無奈更替,很多風雲變幻,但這件東西,我個人認為,是最重要的。
因為我要告訴你,所謂千秋霸業,萬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糞土。先變成糞,再變成土。
現在你不明白,將來你會明白,將來不明白,就再等將來,如果一輩子都不明白,也行。
而最後講述的這件東西,它超越上述的一切,至少在我看來。
但這件東西,我想了很久,也無法用準確的語言,或是詞句來表達,用最欠揍的話說,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然而我終究是不欠揍的,在遍閱群書,卻無從開口之後,我終於從一本不起眼,且無甚價值的讀物上,找到了這句適合的話。
這是一本枱曆,一本放在我面前,不知過了多久,卻從未翻過,早已過期的枱曆。
我知道,是上天把這本枱曆放在了我的桌前,它看著幾年來我每天的努力,始終的堅持,它靜靜地,耐心地等待著終結。
它等待著,在即將結束的那一天,我將翻開這本陪伴我始終,卻始終未曾翻開的枱曆,在上面,有著最後的答案。
我翻開了它,在這本枱曆上,寫著一句連名人是誰都沒說明白的名人名言。
是的,這就是我想說的,這就是我想通過徐霞客所表達的,足以藐視所有王侯將相,最完美的結束語:
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前言:在媒體報道中,科學家們是異常光鮮和帥氣的。
但實際上,科學家和科研主力(碩士博士研究生、博後、研究員、教授、科研輔助人員)是異常苦逼和屌絲的,堪比煉獄。科學家的夢想,看上去很美:
1、由於一個最優秀的博士生放棄科研,選擇去當中學老師,66歲的中科院數學所教授程代展一夜無眠。他追問:是我錯了,還是他錯了?6天後,程教授得知原因有二:一是累,二是沒能力。「其實很簡單,唯一的原因就是沒興趣了。沒興趣還算個比較中性的詞的話,我其實可以說我已經厭惡科研了。」在家庭、社會、自身的多重壓力下,一些年輕人逃離科研的原因,是身體、精神、理想三個方面的過度透支。
2、科研苦、科研累,到底有多累?
吳寶俊將中科院內大部分研究生的生活形容為「7-11」:一周工作7天,每天11個小時。很多導師要求學生每天早上八九點就到組裡,中午休息一兩個小時,晚上一般到10點才能離開,至於周末,則是開組會的大好時間。在校園裡,不到吃飯的點都見不到什麼人其餘時間都「宅」在實驗室里。
在中國的絕大多數高校和科研單位中,教員的工資都可以「忽略不計」。2004年回國、進入一所著名理工科高校任教的劉丹(化名)記得,自己當時的工資是稅後1600元,8年過去了,他先後帶了幾十個研究生,但每月工資條上的數字仍然只有2300元,但這些研究生的津貼都得由他來掏腰包。因此,科研走的都是「項目養人」的路子:導師的收入靠項目,給研究生髮津貼也得靠項目。
「要順利完成一個項目,才能接下一個項目,所以壓力很大,就必須多快好省地幹活。年輕人自然工作強度很高。」吳寶俊說,隨著大學的擴招,學生「價格便宜,量又足」,遇到有的「變態」導師,把學生當做廉價勞動力,「把女研究生當男研究生使,把男研究生當博士後使,把博士後當牲口使。」
在有些研究小組裡,導師自己也是工作狂,每天工作14個小時以上,除了吃飯之外,不許學生有業餘活動,不許上網、聽歌、看電影和電視節目,只許看書、做實驗。導師們把勤奮當做取得成績的第一要素,並期望通過這種工作方式染指諾貝爾獎級別的工作,或者至少能評個院士。「很多教授還沒拼到能做出諾貝爾獎級別的工作,自己就先過勞死了。」
學生不但要幫導師做科研,還要幫導師做私事。導師申請基金、填表格、報賬、組織活動會務等,統統都由組裡的研究生負責,甚至幫導師修家裡的電腦、訂餐甚至接送孩子。
付出這麼多,不僅科學家的晉陞空間很窄,而且學生碩士博士畢業後獲取較為體面的工作機會很小,除了教學、科研、研究所等少數機構(大多還是清水衙門,性價比太低)外,企業、政府、金融機構等單位對基礎學科的需求很少。包括化學專業(在內的基礎科學研究)的學生培養模式簡直就是反人類的。
做有機化學傷身體,何智估計是吸入太多有毒物質加之長期過勞影響了身體的免疫力。
珍愛生命,遠離生化環材基礎醫學。
其實任何行業要做好都很辛苦,科研工作者承擔社會發展的更多責任,付出相對會更多,華麗的外表下全都是艱辛。人生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徒勞的,討論很難有個答案,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一個位置,都會想努力扮演好一個角色,所以大家才會拚命工作,或許也有想改變的無奈吧。只是希望大家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忘記生活,忘記初心,愛這個世界更愛自己
我現在研一,每次和師兄師姐他們吃飯的時候,總有師兄說導師的各種不好,這個時候我總是呵呵的笑,因為我知道對於學術而言是需要嚴格對待的。只有自己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明白科研的意義!自己的導師可能不能夠為你提供一切條件,但是自己卻要很努力!我不喜歡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
為什麼要有別人眼中的意義呢?喜歡,開心就好。
作為一個有多年抑鬱傾向的路人來說,意義已經沒有那麼重要,昨晚夢見我母親小時候哄我睡覺,讓我覺得活著還有一絲溫暖,意義對於我來說是多麼虛無縹緲的東西,也許我現在只是為了親人而活。
啥東西有終極意義?銀河系都會消失。誰知道自己的一生將如何度過,何時死去?能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已經很好
換做是任意人,都可以,其實都一樣是白死了。
你我皆是塵埃,死了地球照樣轉。
未開始的研究什麼的該誰研究誰研究。研究不出來其實真的有什麼關係,古人神馬也不知道,照樣活。比起研究未開始,真正和死者有關的只有親朋好友的悲傷和淚水此問題可以拓展為:
如果任意一個人青年早逝,那麼他未開始的事業的意義在哪裡?
所以呢?難道因為青年早逝的可能性,青年就不去努力開啟自己的事業和未來了嗎?很多我們做過的事都是沒有意義的,而且不需要有意義。如果非要說有意義,做事中別人看到了我們對事物的態度還有方式方法,這或許意義重大,但很多時候我們自己是不應該在乎這些的
前天看到朋友發他的訃告,朋友中學同學,感觸很深。學術圈裡近來英年早逝的還少嗎?有無意義只看每個人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態度了
誰都不想去世,但突然去世這件事是很突然,不可控不可預知的。我們顯然不能因為一個幾率很小的事件而放棄生活。
對於已經知道自己不久而去的人來說,當然是在最後的時間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為了某個光環........
推薦閱讀:
TAG: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