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傳言樂視網收購亞馬遜中國?
以下是2016/9/18
Source: 樂視張志偉爆919大事:行業猜收購亞馬遜中國?-CSDN.NET919樂迷節,會有什麼大事?據接近樂視高管的知情人士透露,919樂迷狂歡夜上,樂視公布的信息或許是收購亞馬遜中國。因為,在中國電商已被阿里、京東唱主角的時代,樂視只有將發展一直不順的亞馬遜中國收購,才有可能藉此與阿里、京東形成三足鼎立格局。這也是張志偉微博上「大事」。
在中國,外來巨鱷的水土不服繼續延續:從當初的阿里收購雅虎中國,到eBay將易趣網業務轉給TOM實際退出中國,再到8月份滴滴宣布收購優步中國,可以說,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正在完成一次次的逆襲,將希望逐鹿中國的國際互聯網巨頭們逐一擊潰或是吞併入囊,而樂視的收購豪舉,正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崛起並挺進全球的又一力證。
作者:起個啥名兒好呢
鏈接:樂視控股是一個龐氏騙局嗎? - 起個啥名兒好呢的回答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我在知乎「樂視控股是一個龐氏騙局嗎」這問題下面的回答被投訴「經權利人一方舉證,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權益,雙方舉證中」導致目前大家看暫時看不到回答。而且,我的一句話介紹自己也被移除了。真是呵呵噠~A. 如果一個企業業務模式非常簡單,買貨賣貨並且全部在一年完成:本年收入300萬,成本100萬,凈利潤200萬。那麼這個企業按照25%的稅率繳納營業利潤200萬*25%=50萬的所得稅。借所得稅費用50萬,貸應交稅費50萬;在利潤表上就是營業利潤200萬-所得稅費用50萬=凈利潤150萬。所以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企業的利潤表上「所得稅費用」是正數。
B. 如果一個企業在本年是虧損的,比如營業利潤-1000萬,根據稅法是不需要真金白銀去繳稅的,而且如果未來(5年內)有盈利需要繳稅了還能用這1000萬的虧損去彌補。然而根據會計準則,在企業預計未來有盈利能夠彌補虧損的情況下,因為未來的利潤可以先彌補這1000萬的虧損,相當於未來少繳稅,是一種變相的資產(預計未來能產生經濟利益的流入)。你這1000萬就要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借遞延所得稅資產1000萬*25%=250萬,貸所得稅費用250萬。簡單說就是在利潤表上「所得稅費用」出現了負數-1000萬*25%=-250萬:營業利潤-1000萬-所得稅費用-250萬=凈利潤-750萬;然而如果企業的管理層認為未來這家公司仍然會繼續虧損不會有利潤,那麼這1000萬就始終無法彌補未來利潤,也就不能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從而不會出現所得稅費用的負數:營業利潤-1000萬-所得稅費用0=凈利潤-1000萬。寶寶們懂了么?如果你想讓所得稅費用出現負數從而增加你利潤表上的「凈利潤」,就預計未來這個企業可以盈利;如果你不想增加利潤表上的「凈利潤」,就預計這個企業未來無法盈利而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完全取決於管理層和審計師的判斷。
我們來看下樂視在2015年確認了多少這種性質的遞延所得稅資產:
這是2015年公告:2015年「可抵扣虧損」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是4.2億-1.8億=2.4億,負數。回到第四步,所得稅費用是-1.4億,把這-2.4億扣除,還原回去是-1.4-(-2.4)=1億,正數。也就是說,樂視管理層和審計師認為樂視的一些公司(因為所得稅補虧是基於單家層面而非合併層面)未來有可能產生盈利去彌補以前的虧損,從而將所得稅費用進行了-2.4億的處理。請注意,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判斷,因為這一判斷及其所對應的會計處理,直接導致樂視的凈利潤由虧損0.26億(+0.74億-1億= -0.26億)轉變為如當前第四步所示的盈利2.2億。那麼管理層和審計師的判斷是否正確?這些公司未來究竟有沒有可能盈利呢?答案是:沒有。
一切以審計報告為準,這是2014年的:
我們發現,在2013年末至2015年末這三年年末的時間結點上,樂視下屬子公司中可彌補虧損分別為0.8億,7.2億和17億——這是一個累計數,分年度來看三年各自虧損0.8億,6.4億和9.8億——沒有好轉的跡象。而且就整個合併層面來看,樂視2015年的利潤總額只有0.74億,主營業務呈現虧損狀態,也是沒有可能大規模盈利補虧的。就第四步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樂視的管理層和審計師對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中可彌補虧損的處理是不恰當的。在以往三年子公司虧損持續擴大的情況下,依然認為虧損可以由未來的盈利彌補,這樣的會計處理有虛增資產甚至粉飾報表的嫌疑。第五步:在分析第五步之前,我要給大家普及一下合併利潤表中少數股東損益的產生:
A. 有個集團,母公司下面有個子公司A,母公司持有公司A
60%的股份,另外的40%由母公司高管的二舅的小叔子持有。如果母公司沒有業務,A公司虧損100萬,那麼在合併利潤表中,凈利潤就是-100萬,其中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是-60萬,歸屬於少數股東的損益就是-40萬。這就是少數股東損益的來歷。
B.同樣是這個集團,下面有個子公司B,B公司由母公司持有100%的股份,B公司盈利100萬,則B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就是100萬,歸屬於少數股東的損益就是0。合起來看,這個集團的凈利潤是0,然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是-60+100=40萬,歸屬於少數股東的損益就是-40萬——這就是百度搜索結果第一張圖「鳳凰科技」中5.73億元的由來。順便給大家科普一下,財務報表舞弊分為兩種:「虛增資產」和「粉飾報表」,寶寶才疏學淺,覺得……可能……這種……連「粉飾報表」都算不上,就是很單純而無聊的「伎倆」。畢竟,誰的二舅沒有小叔子?樂視旗下的非全資子公司見下圖,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去工商局網站上查查,看看二舅的小叔子都是誰: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綜上所述,寶寶認為,樂視網2015年財報有被管理層粉飾的嫌疑,審計師發表意見的合理性值得懷疑。這樣的公司能夠如跳樑小丑一般將所謂的「互聯網」概念持續性自編自導自演,同時使得證監會、中介機構和各路媒體默不作聲甚至捧其臭腳,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悲哀。=========================================寶寶曾經天真地以為樂視及媒體們將「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5.73億」 說成是「凈利潤5.73億」只是為了吸引眼球,因為根據財報來看「凈利潤」2.2億是千真萬確的,5.73億的學名是「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做財務工作的應該很清楚「凈利潤」與「歸母凈利潤」的區別——我們心中的「凈利潤」就是唯一的那個「凈利潤」,是利潤總額減所得稅費用的那個「凈利潤」,不可能有其他指代與含義。然而,直到寶寶查看了《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寶寶才恍然大悟: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_百度文庫寶寶們明白了么?我們回到上述第五步 A B的例子:一個集團合併凈利潤是0,然而就是因為母公司高管找了二舅的小叔子作為虧損企業的少數股東,這個集團的「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就是《上市規則》釋義中「歸屬於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是盈利40,「少數股東損益」是虧損40。如果這個集團是個創業板上市公司,並且連續多年採用這種利潤安排,你也不能利用《上市規則》13.1.1 13.1.2及釋義部分去讓他暫停上市。這麼任性的規則,寶寶還真是瞎了狗眼了呢~========================================================================再來說說非常高能的第四步,根據公開財務數據,樂視在2012年之前,是不確認一分錢可抵扣虧損造成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而在2013年則對這部分進行了確認,這樣的會計處理從2013年一直沿用至今,其結果就是導致2014年和2015年的凈利潤由虧損轉變為盈利。有的同學可能會說,那是因為2013年成立或收購了新的公司,然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下樂視對2013年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說明:那麼「樂視致新」這家公司在2012年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是否虧損,如果虧損它是否確認了可抵扣虧損造成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呢?答案是:存在,虧損,卻沒有在2012年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以下出自2012年審計報告:同樣的一家公司,在不同年度採取了不同的會計估計和會計處理,關鍵是這種會計處理的轉變對凈利潤產生了根本的影響。你說這不是管理層的陰謀,寶寶不信,於是寶寶又發揮刨根問底的精神去查證了一下。你說巧不巧,A股市場上恰巧有一家叫做「貴糖股份」的公司在2014年就是因為這如出一轍的事件發布了一份公告:貴糖股份還算比較有節操,在1231年審之前發布公告稱會計估計和會計處理會有改變。然而對於這份簡短的聲明,證監會沒有選擇置之不理。於是在我們監管部門「選擇性」干預下,貴糖及其審計師就這一事件又連發多份公告進行十分詳盡的說明:寶寶想問,如果樂視真能坦蕩蕩拍著胸脯說「我改變會計處理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那為什麼不選擇如貴糖股份一樣用公告的方式昭然天下呢?你可以為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召開一次又一次的發布會,而不肯為對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的會計估計變更進行公告嗎?寶寶還想問我們的監管層,為什麼在同一事項中,可以對不同上市公司有這樣差別的對待,為什麼對一個如此高調一輪一輪融資燒錢的公司沒有進行過徹底的調查?我們的監管層難道就沒有職業懷疑的態度么?
=============================================================看到有評論提出了樂視網自上市以來經受的幾次比較大的質疑,寶寶也是受益匪淺。這裡給大家放上鏈接,不作評價,僅供大家研讀:
1.2012年中能興業發文《樂視網幻象》指出樂視網存在「重大疑問」甚至「涉嫌造假」:https://xueqiu.com/5210774343/21714811
2.樂視網發布公告回應上述質疑:樂視網發布公告回應涉嫌操縱業績相關質疑
3.中能興業對於上述回應的回應:https://xueqiu.com/5210774343/21722423
4.2014年劉姝威多次發文質疑樂視、樂視回應及吃瓜群眾態度:樂視網遭劉姝威質疑寶寶其實並不是很關心樂視未來的股價走勢,因為你總可以說「股價是反映市場對企業未來的預期」的。但是,基於歷史數據的財務報表應該客觀地反映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況,如果管理層、審計師、甚至市場監管層都對虛增資產、粉飾報表的行為予以縱容和默許,那麼我們的商業環境就是沒有未來的。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很多——「樂視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在布一盤很大的局。你不懂就不要亂說」。請你們把以下的話默念三遍,注意一定要念三遍:你們的邏輯錯誤在於:混淆了【賈老闆的夢想】和中國【上市公司的目標】。你們的邏輯錯誤在於:混淆了【賈老闆的夢想】和中國【上市公司的目標】。你們的邏輯錯誤在於:混淆了【賈老闆的夢想】和中國【上市公司的目標】。其實解決方法非常簡單:不管這些當下虧損的公司未來是否盈利,把它們從上市公司的殼子里剝離即可。賈老闆的夢想不是非常宏大嗎?好,請賈老闆作為股東,拉上機構投資人為夢想買單,不要拉上連財報都看不懂的中國市場吃瓜散戶。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並不成熟,所以才有諸如《上市規則》中「連續三年虧損即暫停上市」這樣的要求。如果賈老闆說互聯網行業的特點就是先虧後盈,那麼請你去允許你連年虧損的美國資本市場上市:在這樣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上,京東連虧十年都沒人管,專業的投資人會為你的夢想買單的。反觀現在賈老闆是怎麼做的呢?我把夢想放到中國上市公司殼子里去講故事,我的故事被吃瓜散戶接受了,然而本質上,毫無懸念,我現在就是虧,巨虧,但我還要用會計手段把它做成盈利——這就進入「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的範疇了。就算將來賈老闆夢想成真,樂視成為如蘋果一樣偉大的公司,也是無法洗白它當前財報舞弊嫌疑的。所以評論中有人說寶寶分析得有硬傷,完全沒有將樂視同行業進行對比。你真的看懂寶寶想說什麼了么?寶寶壓根沒有想說財務分析。什麼趨勢分析、比率分析等等一切你們分析屍和投資人的那一套方法論,都沒有必要在這裡贅述。因為寶寶想說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用純粹的會計知識,去解釋一個上市公司涉嫌財報舞弊的問題。
某廠總能追逐到最熱的商業模式。已經從基於PPT和發布會的增強現實(AR),發展到基於傳言的虛擬現實(VR)了。
...更多文章請到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更多回答請看何明科的主頁知情人是誰?這麼巨大的爆料居然查無此人!樂視也還沒停牌,不是營銷?
評論里很多小夥伴支持亞馬遜,首先謝謝大家。
我還想多說幾句,其實國內很多朋友對亞馬遜有很大的誤解(讓你特么不打廣告~),俺們真的不只是一家電商好么!就亞馬遜中國來說,海外購及全球開店的跨境電子商務,kindle硬體設備及電子書出版,牛逼轟轟的AWS(獨享那麼多辦公室~),去年開放了亞馬遜物流+服務。首先呢,講講kindle,我當時選擇亞馬遜就是因為kindle(雖說現在工作內容跟kindle沒什麼關係~),能有kindle這種情懷產品的企業不會太爛吧。作為全球電子書行業的絕對老大,成功的秘訣還是砍掉中間的流程,我自己就是最大的圖書零售商,我為啥不直接簽約作者呢?這也是亞馬遜作為零售平台強大後才能做的事情。kindle在知乎上的口碑也是挺讓人自豪的。題外話,大家說的「神奇的kindle售後客服妹子」屬於亞馬遜客服部門的「特種兵」,手裡許可權也更大一些,所以才有那麼多一言不合就給你換台新的設備的神奇故事。總之,kindle在中國發展得也很好,簽約的出版社越來越多,這玩意兒躺著就把錢賺了~再說呢,就是電商啦,從一開始亞馬遜就堅持自營,客戶至上。因為跟國內電商發展的起點都不一樣,亞馬遜賣書火了之後,想要開始涉足零售領域的時候,面臨的對手就是零售巨頭沃爾瑪,這是一家把傳統零售供應鏈做到極致的企業,內部整個供應鏈管理系統到現在為止也沒人敢說能超越他。虎口奪食的第一步就是你的供應鏈效率要比他高,意味著你的技術要比人家先進,亞馬遜發展初期把賺來的錢都砸在了提升技術上(砸出了AWS,這是後話),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剛開始發展方向只能是自營啦~亞馬遜到中國來之後就把在全球標準「原封不動」地搬到中國。上班期間逛知乎啊!!10點有個會要開啊我去,空下來再答小夥伴們~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今年新總裁上任之後大家有沒有發現亞馬遜的頁面稍微變化了一點呢?哈哈——————————————————————————分割線事先聲明亞馬遜員工。謠言止於智者。3600億美金的市值不差你這點錢吧。有一條狗,每天忙著生產狗屎並且想大賣一筆。狗跑到街上,發現人類大部分都是吃蘋果不吃狗屎,於是它拚命叫賣,理性的人類都不該再吃毫無創新的高價蘋果了,快來吃我家的狗屎吧,買狗屁送狗屎,讓大家為核心價值狗屁買單。我家的狗屎是無皮狗屎,不像蘋果有那麼大一層皮吃著麻煩。然而人類還是只喜歡吃蘋果。狗急了,為了更好的賣狗屎,它衝上去咬住人類中的一個大老闆,然後說,這個老闆以後給我打工了,全世界買賣裡面,三分之一都是賣狗屎了。大老闆非常無奈,跟狗糾纏顯得自己跟狗一樣,不理狗的話,狗又咬的自己疼。
相比國內的友商,亞馬遜中國最有價值的兩塊業務就是海外購和 kindle。這兩塊業務都高度依賴母體(amazon)。所以你說樂視收購亞馬遜中國可能嗎?沒有海外購和 kindle,樂視收購亞馬遜中國圖個啥?為了那炒雞不符合中國主流電商用戶的購物體驗。沒有這兩塊核心業務,我能想到的有價值的就只有亞馬遜的物流了。如果收購包含海外購和 kindle,這兩塊業務之後樂視和 amazon 咋協(fen)作(qian)呢?所以我覺著這就是樂視為919樂迷狂歡節的營(chao)銷(zuo),很顯然目的已經達到了,朋友圈已刷屏。另外,amazon 發展不錯,不差錢,雖然亞馬遜中國非常水土不服,但應該也不著急賣掉。畢竟 amazon 和 uber當時的處境不一樣。
如果亞馬遜中國要賣身,還請把電子書業務剝離出去再賣,我不想被垃圾廣告給噁心到了。
kindle現在的鎖屏廣告雖然是廣告,但是我已經把它當成了壁紙,kindle的一部分。以國內廠商的習性,例如某粗糧的ADUI,到時候推送各種樂視x大促銷也非常有可能。不請自來,身為亞馬遜員工,我來從技術角度分析一下這個可能性。
1,內部服務和平台:亞馬遜內部所有的平台和服務,都是所有區域共用一套東西,那麼中國區出售,會把整個平台都賣給樂視嗎?即使亞馬遜肯賣,樂視出的起錢嗎?2,用戶數據。亞馬遜的條例:用戶至上 可不是寫著給別人看的,內部一直這麼奉行的,意思就是:用戶因為信任亞馬遜,所以才會把數據給你,這種信任很容易流失。所以亞馬遜對用戶的數據特別的在意。那麼即使樂視收購了亞馬遜中國,用戶的數據一點不會給樂視。3,如果1,2,樂視都不在乎,還是希望收購,那麼只能買一個殼,內部系統自己再開發,用戶需要自己再去拉取,樂視即使不在乎,那麼亞馬遜中國市場之後可憐的1%,樂視難道這麼傻會花大錢買一個佔有率之有1%的殼?綜上所述,這只是一個炒作而已,不光樂視不能收購亞馬遜,任何其他公司都不可能收購亞馬遜。
亞馬遜在中國確實混的不好,假如有一天亞馬遜真要退出中國,那麼最有可能的結局是關門,而不是出售給任何人。-----------------我說的混的慘是相對而言的,一個是對比亞馬遜全球,中國確實體量太小。另一個是國內對比,市場佔有率確實跟淘寶天貓沒法比。要知道這是亞馬遜,全球最大的電商公司,在中國成這樣確實是慘。另外現在亞馬遜的業務重心已經變成Kindle ,Aws 亞馬遜物流+,以及海外購,所以你們喜歡的亞馬遜的業務都是重點業務,所以更不可能關門或者被收購了。謝邀,公關,鑒定完畢。
如果說特殊的地方,就是:這次公關,可能是樂視為了919造節的臨門一腳吧。
至少,不得不承認,前幾天聽說這條消息時,我還真覺得有鼻子有眼的。畢竟,一個是水土不服的跨國巨頭,另一個是有錢任性的A股上市公司,兩者不缺一拍即合的動力。於是立即和樂視的朋友問了一下……然後才得知:
「這是我們為了配合919樂迷節的公關」
公關……公關……公關……賈老闆你為了公關炒作,居然號稱要收購一個年銷售額百億的公司,真是土豪啊……
不過後來想想,最近樂視關於「樂迷節」的營銷非常多,確實也不差這一個。畢竟,電商造節,無論是天貓雙十一,京東六一八,還是樂視919,本質上都是「無中生有」,也就是創造一個並不存在的「紀念日」,而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其實就是「概念」二字。
天貓雙十一,概念就是「價格」。秒殺,滿減,領券,紅包,想辦法讓你覺得你買到的東西是最便宜的;
京東618,概念是「物流」和「正品」。天貓拼價格,京東說自己當天配送;天貓拼秒殺,京東保證全部正品;靠這種方式,至今在3C和大家電佔據優勢;
而作為中國互聯網公司裡邊概念玩的最好的樂視,打出的牌是「生態」。在用戶注意力越來越稀缺的今天,不放過任何營銷機會也就能理解了。而之所以要提前一天放出「收購亞馬遜」的風聲,不過是樂視919預熱的一小部分而已。
想理解這個問題,也只能再復盤一下樂視的整個套路了。
1.提前半年:做產品,做服務,做倉儲
國內的互聯網公司里,樂視絕對是一個異類。不說其他,自從進軍硬體之後,包括小米在內的友商基本上就沒安生過……套路很簡單,硬體負利潤,用內容做生態,實現生態反補硬體負利。基本上有一點是肯定的:價格永遠比同等硬體配置的競品便宜。
而樂迷節當天,硬體價格一般又在這個價格的基礎上降低了一塊,同時贈送了會員服務。實際上,當天最暢銷的X40/X43S電視,樂2,樂Max,基本上都是發布了半年的產品。把發布一段時間的產品用來大促,既能保證價格夠低,又可以符合降低庫存的原理,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樂視搞大促,最常用的套路就是:「買會員送硬體」。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很微妙的心理學技巧。既利用了國人不願意為內容付費的心理,又給了人白拿硬體的「滿足感」。當然,這件事的前提是把內容做好,讓人感覺會員這種東西「有價值」。而實際上,對比了幾家視頻網站之後,可以看出的是:樂視的內容確實是物有所值的。
當然,這個過程中樂視投的錢也不少,各種做內容砸錢,就是功夫在詩外了。另外就是樂視體育,高年費的背後是高附加值,盯的是細分人群,而且價格上比起當年英超的收費頻道也算是良心。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備貨。基本上天貓商家雙十一的備貨基本上都是至少提前一個月備貨,對於樂視這種自營的電商時間只會更長。對於整體供應鏈,也是一種考驗。
2.提前一個月:做營銷,玩概念,圈用戶
這一塊基本上就可以用「不惜血本」形容了。
線上:微信買了一群大號,集體做投放不亦樂乎;
各種APP開屏廣告,只要有的我全都要;
從我自己的體驗來看,只要登錄微博,粉絲頭條的廣告位永遠是賈躍亭……
線下:
分眾框架+電視、商場天井空地搭台,另外樂視可能是買公交站牌和地鐵大屏幕花錢最多的企業之一。
3.提前一周:拼公關,造熱點,干競品
聽傳統家電廠商的朋友說,他們第二不爽的公司是小米,而第一是樂視。
「尼瑪,我們好好的利潤,這貨非得不賺錢!」
所以基本上,每年小米、樂視搞大促,都會有幾家企業提前辦發布會狙擊一下。今年小米勢頭弱,樂視勢頭猛,所以基本上狙擊樂視就是重中之重了。
對手集體定檔發布會,對於樂視當然不是好消息,有種被抄了後路,聯合包夾的感覺。
前期鋪墊已經做到位,臨門一腳怎麼能輸?這時,本題中的關鍵點來了:靠著「一件足以改寫中國電商行業的大事將被宣布,將真正奠定樂視商城中國第三大電商節、全球首家生態電商的地位」這句嘴炮,以及在各種新聞媒體的軟文轟炸,樂視成功地讓「收購亞馬遜中國」的消息吸引了行業人士的視線,無形之中降低了競爭對手的關注度。
當然,後來的事情也就清晰了。樂視當天確實搞了個大新聞,單日44.8億確實僅次於天貓京東,比起雙十一12.5億的冠軍小米高了幾倍。雖說沒收購亞馬遜,不過也算是沒白炒作了。而最慘的莫過於亞馬遜,公關部躺槍,自然要處理各種媒體採訪,而且白白給樂視做了嫁衣裳。
所謂商場如戰場,商業的大戲也就不過如此吧。
呸
啊~這就是一個註定要超越蘋果的偉大公司啊。
樂視:我要收購亞馬遜;
亞馬遜:滾;
連續劇:兔子吃鷹
這是非常漂亮的一筆投資,把amazon China的潛力有可能激發出來。
馬雲和劉強東之所以呼風喚雨,實際上就是依賴了各自網站的穩定利潤,雖然這種收益被大大高估。
Amazon China實際上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找到一個合適的管理者卻是非常困難的。樂視似乎有這樣的潛質。
如果樂視能夠把握住電視和網路界面,那麼通過亞馬遜推送更多商品似乎是水道渠成的。
同時,也能把它被高估的市值變成真金白銀。不過,這都是預計,一切都看行動。脈脈上已經扒皮了。。
low視
1. 買不起2. 亞馬遜不是酷派,即使是中亞
不太可能吧,aws什麼還要在國內推廣啊。亞馬遜現在財大氣粗的很,財報也很好看,發瘋了去甩賣中國區資產?更何況中國區只是做的不好,但是存在感一直可以,又不血虧。Uber是因為虧損極其嚴重,拖累IPO了,亞馬遜幹啥?
炒作,樂視不要臉。
你咋不說要收購Google了呢收購亞馬遜中國我直播吃翔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樂視舉報快播?
※樂視和優酷土豆的盈利方式有何區別?為什麼樂視網年利潤近 2 億元,優酷卻虧損 4 億元?
※賈躍亭到底真的做FF車了嗎?
※樂視員工為什麼會集體離職?
※如何看待深交所問詢樂視網 2016 年關聯交易等 16 項問題?
TAG:互聯網 | 電子商務 | 資本市場 | 亞馬遜中國 | 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