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系的採風是如何進行的?

雖然在音樂學院,但是對作曲系不是很了解。想問問作曲系的「採風」是如何進行的?都采了什麼?一些民間旋律?或是一些可以用在作品中的「感受」?


翻閱文獻的時候看到的一片論文~作者巴托克題目是《為什麼和怎樣採集民歌》,摘自專著《巴托克論文書信選》,湖北藝術學院作曲系編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下載地址見鏈接:http://pan.baidu.com/s/1ckwS3s 密碼:y76n )*。這裡全文貼上~

注意:這篇文章寫作於1936年,作為一篇大半世紀以前的著作其研究方法與研究思想在今天看來也許比較落伍但考慮到巴托克在作曲界的權威性他在比較音樂學上的開創性研究方式以及文獻已被妥善翻譯(許多比較音樂學著作用英文寫作且無漢譯),因此仍有一定價值,可以供感興趣的朋友作為參考 :)


.......在酒桌上....


出去玩


---看到樓下有個回答以偏概全說不採風,我打算抽時間簡單地說說採風的日子裡每天都在做什麼---

樓下亂說~除了主要的吃和玩以外~我們也是會幹正事兒的~

一般會聯繫好當地的民間藝人,或是一些特殊的民間藝術的傳人,表演給我們看。我們會帶上錄音棒,錄下當地的民間音樂、有特色的山歌、號子等等

他們還會準備好當地特別的樂器,演奏、展示給我們看。

我們也會拍下當地的風土人情、記下採風時的心情和感悟。

在採風回來後,以採集到的音樂,或是照片,以及感悟,作為素材,創作一部作品。

——————小廣告——————

我開通分答啦~歡迎來提各種音樂相關或任何有趣的問題喲~

http://fd.zaih.com/tutor/590614940


這邊有一個紀錄片。

這是對瑞典音樂人馬提在湖南省懷化市通道縣對侗族的民間藝人溝通採訪,採訪他的生活,然後作出帶有民族風格的音樂。視頻封面原創音樂紀錄片《隱居中國》夏夢怡導演作品—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不採風,你覺得能採到什麼,無非就是拿著學校的錢去吃喝玩樂,或者一幫人自費旅遊。

音樂不需要採風,只需要坐在家裡,打開音響,一首一首欣賞即可……

寫青藏高原的作者真沒去過青藏高原

寫喬家大院的作者真沒住過喬家大院

寫1812的作者真沒參加過世界大戰

真的


最近陳怡教授來我校訪問交流。

在介紹她的作品之前,她就給我們說了採風的經歷。

她說當時是80年代,系裡組織去南方,應該是廣西一帶。就是聽農民唱歌,然後錄下來再轉換到五線譜上。幾個農民被請過去唱歌,好像地方小政府會表彰還是有獎勵什麼的【這個不確定】。當時是不收費的,也沒有版權意識。

在作曲時,她沒有直接引用原素材,否則就成抄襲了。可能會有相似的段落,但主要是模仿風格。

最後她感慨,當時民風淳樸,現在都是收費的了2333


塑料袋,撐開,對著風口,灌一兜,繫緊,上交。


哈哈哈哈哈哈這個問題好喜歡,不過好日子好像到頭了不知明年還有沒有機會出省T T"

去年去的福建。。以前有內蒙。。山西。。江蘇。。江西。。。。


推薦閱讀:

大家的作曲方式是怎樣的呢?
C.Y. Kong、陳輝陽、雷頌德等牛逼的主流流行作曲人能不能寫出類似於《愛情買賣》、《傷不起》的曲子?
先詞後曲對作曲者而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即興賦格以及復調音樂?
樂感是什麼意思?如何判斷自己的樂感屬於什麼水平?

TAG:音樂 | 作曲 | 音樂創作 | 歌曲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