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東莞「長安鎮」在未來可能會更名為「長安市」?
#長安動態#【你好,請叫我「長安市」】這兩天... 來自歡樂長安
問題已經跑偏到西安能否改名長安,西安和長安的關係上了。
先說西安。
西安得名始於明初,徐達將軍進據奉元路,並改名為西安府。這是西安得名的初始。往後延伸,明清西安府,民國西安市,西京市,再到如今的西安市,一脈相承,很清楚。但往前就爭議很大,西安府的前身奉元路,再前身當是元代的安西路,安西國,即元代安西王府所在地,安西王府就在西安城東北。再往前則是北宋的京兆府,唐代的京兆府。漢代的京兆尹。從來沒有出現過長安這個名字啊。西安是地級行政區,統管縣級,是縣級政區的上級單位。南京和北京明代真正的名字應當是應天府和順天府,南京北京不過是俗稱罷了。到了清代,北京叫做京城,南京則改為江寧。但為什麼到了今天,沒有叫應天和順天,或者北平和江寧呢?因為現在的南京,名字來源於民國設立首都時的定名;現在的北京直接來源於共和國定都時,由北平改回北京,都是直接源於近代定都時的名稱,而不是明代。西安在1932年時候也被籌備設立為西京市,直轄於行政院,作為民國政府籌備的陪都,由此開始了西安近代史上的城市規劃,完成了封建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轉型,但由於戰時原因,西京市一直處於籌備狀態,1945年抗戰勝利後西京市便撤銷,恢復了西安的名稱。如果西京市成功設立,那今天必然就叫作西京市了。再說長安。長安得名於秦代長安君的封地長安鄉,漢代建長安縣,在長安縣中建立了一個都城,就叫長安城。唐代,由於長安城面積太大,以朱雀大街為界,東邊屬於萬年縣,西邊屬於長安縣。唐:京兆府—長安縣、萬年縣—唐長安城
宋:京兆府—長安縣,樊川縣—宋長安城元:奉元路—長安縣,咸寧縣—元奉元城明:西安府—長安縣,咸寧縣—明西安城清:西安府—長安縣,咸寧縣—清西安城民國:西京市—長安縣—西京市區現代:西安市—長安區—西安市主城區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至今,「西安」這個名稱也使用了近七百年。它見證了明清兩朝的興起和衰落,它經歷了民國和新中國的風風雨雨。「西安」這個名稱也是歷史的承載者啊。
至於東莞長安鎮,人家從宋代開始就叫長安鎮,此長安當然非彼長安。西安人這點自信還是該有的吧,名叫長安的多了去了,石家莊市長安區,數不清的長安鎮,長安鄉,難道都是長安了嗎?很多人在意的是東莞長安鎮升級為長安市,似乎就鳩佔鵲巢,霸佔了原屬於西安市的名稱,但問題是長安從來沒有當過地級行政區的名字啊。即使長安鎮升級為長安市,那也絕非歷史上的長安。所以大可不必大驚小怪。西安在網路上的待遇非常差,固有的偏見也非常偏執,偏執到不真實,很多缺點都被無限放大,似乎成為這個城市的標籤。類似的還有武漢。但是每個城市都有好有壞,為什麼偏偏西安被黑的這麼慘,原因就在於這座城市都曾經輝煌過,漢唐帝都,盛世長安,怎麼現在一點都不符合呢?心裡的落差在這座城市表現的很衝突,漢唐帝都的輝煌和如今一比,差距很大。就連今天的上海,也不能和當年萬國來朝的長安相比。西安其實綜合實力很強,但政治軍事文化地位與經濟地位嚴重不匹配,總是被低估。這也是很多人說西安日漸衰落的原因。不能因為曾經長安的輝煌,就抱殘守缺,不去發展,但也不要因為過去的輝煌,就對未來失去信心,西安發展的勢頭很明顯。穿越周秦漢唐,走過宋元明清,歷史留給這座城市的印記燦若星辰,曾經輝煌繁華,也曾在近代落後衰敗,步履蹣跚。時至今日,她依然驕傲榮耀,卻也舉步維艱。背負著沉重的歷史包袱,懷揣著現代的夢想,西安正從十三朝古都的千年沉睡之中醒來,大踏步向前走去。
滾滾紅塵帝王都,悠悠歲月百姓城。前一句是長安,後一句是西安。西安是長安的轉世再生,長安的輝煌隨著唐末毀城早已一去不返,靜靜沉睡在歷史長河之中,雖然西安擁有長安的全部記憶,星羅棋布的漢唐遺迹,帝陵墳冢都提醒著我們那個輝煌的時代,但西安也應當有屬於她自己的未來。還是那句話。千古胸懷,擁抱未來!
這種地名換個地方用的事兒,很常見!
講個寧波的類似故事吧——
很多人知道寧波原來叫明州,後來明朝避諱改叫了寧波,取自於「海定則波寧」。所以,寧波的得名是因為「定海」,那麼定海在哪兒呢?
現在的「定海」是舟山市定海區。
但是明朝時候的定海並不在那裡,而是在現在的鎮海+北侖一帶。見下面這張圖,從左到右的藍底白字就分別是:寧波市鎮海區、寧波市北侖區、舟山市定海區等
地名啊,你叫叫,我叫叫,太平常了。只是叫長安,所以感情上受不了了?更何況長安叫的還沒鎮海(定海)名正言順和長久呢!更何況人家也不是說故意想蹭這個長安的名號,只是升級了,以前叫鎮,現在升級為市了,名字沒改啊!
難道鎮海還要每次在大家說「海定則波寧」的時候出來聲明,我才是那個定海么?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上大學把戶口遷到大學,於是戶籍就在長安區了,沒想到大學畢業工作到了東莞戶籍還是長安。一晃已經是4+6年長安人了。可能很多人會詫異為什麼一個鎮直接變成一個市,為什麼長安縣或者長安區沒人關注,反倒是一個鎮會得到這麼大關注。這是因為不論從經濟體量上看還是人口數量上來看,長安鎮都比一般的三級城市不逞多讓了:經濟體量可以幹掉不少排在後面得三級市。人口數量上從坊間流傳的數據來看長安鎮的人口至少在60萬,甚至有傳上百萬的,其實也很容易理解,一個工廠面積可能只有幾千平米就有幾千個廠弟廠妹在裡面。但是為什麼我說坊間流傳呢,因為官方根本沒有對長安的流動人口管理,至少我在那裡將近三年都沒見過,我媽咪去我那住了一年多從來有人說讓她幫個居住證什麼的,反觀一到深圳就馬上有人找她辦了。問題就在這裡,以一個鎮的行政管理配置去管理一個市級的體量人員那麼結果可想而知。簡單的舉個例子,除了去辦證我都沒在長安鎮見過一個警察。但是長安的治安呢?我去過中國幾乎所有的省,說實話全國很難找出更差的了。因為長安鎮的人太雜了,特別是像是廠弟廠妹這個階層,年紀很小,所以整個長安幾乎跟一個沒有老師的大學校一樣。很多孩子甚至只是初中畢業十四五歲就辦個假身份證來了,工作還特別無聊,那麼你能想到的問題是什麼?意外懷孕?有,小女孩意外懷孕男孩沒錢怎麼辦?打遊戲沒錢怎麼辦?去搶嘍。所以我們同事幾乎沒有敢在路上自己邊走打電話的,不論白天晚上。女孩被人玩弄拋棄了怎麼辦?女孩嫌工作無聊掙錢慢怎麼辦?所以東莞才以服務行業出名啊。所以如果長安鎮不建市那麼顯而易見長安鎮還會這樣亂下去。同理東莞的虎門等等這些掛著鎮的名字吊打三線城市的奇怪現象如果不解決,那麼東莞的發展顯然是很難跨越到下個台階的。
「市」這個政區名幻滅的號角
遙想當年,「州」的地位等於如今的省,下有郡和縣,看那三國的荊州,不言自明。
可後來,五胡亂華,天下紛爭,為了賞賜和虛張聲勢,州的數量越來越多,至隋初,已有一百多個州。於是乎,廢除(州郡縣)三級制,直接實行沒有省級政區(高層政區)的州縣二級制。如此,州便從原來的省級,墮落到了地級(即統縣政區)。唐代,府是稀罕物,入宋,府越設越多。至明清,府已經成為了地級(統縣)政區的主體,而州,則變為了依然是地級的直隸州和只是縣級的散州。近代以後,州徹底被廢,建國後只作為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的政區借屍還魂。嗚呼哀哉!兩千年歲月,讓州的地位從省級隕落到了縣級,最終消亡。如今的市,本是地級(統縣)政區,後縣級市(縣級)越設越多,如今,又冒出了「鎮級市」,這不就是當年州走過的老路么。
——————歷史地理相關回答——————
有哪些地名在古代十分風雅,而現在被重命名後就失去雅緻了? - 牧奕君的回答西安還能改名為長安嗎? - 牧奕君的回答
洞庭湖原貌是怎樣的 ?八百里洞庭到底有多大面積? - 牧奕君的回答我提一個建議啊,與其你們在這撕逼,不如讓西安改名京兆,這才符合行政建制的對等性。而且京兆多牛逼啊,比長安霸氣多了,本身就有幾內之意,三輔啊各位!而且這才兩漢以降以至明清西安真正的名字。趙國最愛的馬可波羅,當年也是記作京兆府喲!
某些西安人啊,只知有長安,不知有咸寧,長咸是一對兒啊親,怎麼能拆開呢?你生活的城市不僅是長安城,也是咸寧城!人家湖北咸寧都是地級市多少年了,也沒見有什麼異議啊。謝邀。
利益相關:在海外的西安人。這件事的時間節點很有意思。前段時間西安的幾個論壇都在討論西安更名長安的事,陝西省委宣傳部的官媒也來湊熱鬧:西安民政部門好像還專門回復了。巧不巧後來就出了東莞長安鎮的事,本來是個挺簡單的問題,反倒火上澆油了。簡單的說,地名重名是個太常見的現象了。國內用漢字其實還好,國外更普遍。弗吉尼亞州整塊整塊的地名都是從英國搬來的,還有哈佛和MIT所在的Cambridge,甚至華盛頓州和華盛頓特區這樣州一級的重複。任何名稱都有個傳播範圍,這也是方便使用的考慮。比如說都叫「交大」,不一樣的城市就是指代不同的對象。東莞的長安鎮是升格,也不是原來叫別的名字改成長安的。所以個人覺得西安同胞真不用太上火。西安人民日常的語境中有多少能遇到東莞長安鎮的情況?話說回來不是應該長安鎮的壓力比較大嗎?若不是這件事,有多少人知道東莞有個長安鎮?同理,在西安以外真正使用的場合,「西安」作為一個地名應該已經比「長安」的影響力大了。這兩件事相互之間的影響可能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西安更名長安這件事也一直是有一點誤會。很多帖子和答案也已經做了些「科普」,和大家慣常的認識不同的是,「長安」這個名字長久以來並沒有棄用。西漢立國之初劉邦接受張良的建議在關中築城定都,由於這座新城地處秦代內史長安鄉,取其「長治久安」的寓意而將這座城市稱為長安,作為行政區劃的長安鄉也隨即更名為長安縣。國家行政機關和皇帝寢宮位於這座新建的都城,同時,長安縣的縣治也位於此。這種重合的關係導致了後面一系列的誤會,還是應該被理清。冷兵器時代縣以上的大城一般都有城郭,由於這一圈城牆的存在,這座「城」會自然地被當做一個整體來討論。我們認知里著名的長安,無論是漢朝還是唐朝,實際上指的都是那座四四方方的城,是一個俗稱。這座城腳下的這片土地究竟是屬於哪片行政區劃管理,則是另外一個問題。且這種區劃和城牆圈起的範圍並不一定一致。以唐朝的「長安城」為例,在城牆範圍內按照行政轄區分為兩個縣管理,沿朱雀大街東西分開,一邊是長安縣,一邊是萬年縣。在歷朝歷代的行政序列中,「長安」也一直指的是長安縣。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長安籍的名人,比如詩人杜牧,正式的籍貫是京兆萬年人。沒長安什麼事兒啊,但是大家都知道是長安啊。而和「西安市」對應的統縣行政轄區一直都有,不過名稱一直在變。漢代稱京兆尹,唐朝京兆府,元代豐元路,明清西安府,民國及今天的西安市。作為這一統縣轄區之下的一個縣,「長安縣」的名字自漢代開始,沿用了兩千年,直到2002年才改為長安區。另一個不同的地方在於,古時並沒有「市轄區」或者「府轄區」的概念,「縣」一級行政單位是直接管理具體轄區的最小單位。不管上面的統縣轄區怎麼變,土地都是劃分到縣的。明代的西安府在今西安市轄區內由兩個縣管理,長安縣和咸寧縣。城牆圈起的城池仍是長安縣城,和之前一樣被稱作長安。直到民國時期將城關一帶從長安縣划出,兩千年來第一次有了「市轄區」,「西安市」才真正成了一個實體,也就逐漸形成了後來西安「城六區」的設置。而長安縣管轄的範圍則大大南縮,最終成了今天的長安區。簡單地講,城郭是城郭,俗稱是俗稱,行政是行政,長安是長安,西安是西安,這些概念並不相同,且存在一個並不簡單的演化關係。現代意義下的城市已經沒有城牆和城郭了,這種給城牆內的「城堡」取名的這層概念已經不復存在,使得「漢長安城」、「唐長安城」這樣輝煌的名字缺失了繼承的對象。但是今天我們熱議要改的則是行政區劃的名字,本質上講,這和歷史意義上的「長安」並不是一回事,也是眾多歷史原因累積造成的一個複雜的局面。對於關中來說,由於歷史的厚重,「長安」的象徵意義和文化意義遠大於實際的行政意義。近些年來陝西省試圖推進的「大西安」規劃,將西安、咸陽、西咸新區三個行政區作為一個經濟文化整體進行建設,某種意義上就頗有點現代語境下的「長安」的感覺,只不過沒有叫「長安」這個名字。雖然難度重重,但還是頗有些亮點。從我個人的角度,還是覺得西安更名長安折騰大於實際。再者說現在國家對於西安的定位也是向西開放的門戶,「西安」反倒更貼切不是嗎?倒是「長安縣」的消失,有點令人遺憾。所以,東莞長安鎮更名,本就是一個獨立的事件,也不必要和西安與長安的討論混為一談。而且即便是改了,「長安市」這個名字,也不是我們習慣的古長安的稱呼。我們一般叫做——長安城。改唄,無所謂,有什麼好撕的,反正提到「長安」誰該想到哪裡就想到哪裡,也不是改個名能左右的…西安人飄過
其實發達國家的市都是鎮級市,中央打算在這方面跟國際靠攏?另外,日本人一千多年前就給京都起了個外號叫洛陽,要不洛陽人民去國際法庭上告日本人侵權?
長安市……突然想到晁錯………
我意思是容易古今混淆,都不要叫這個好。
河湟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牧羊驅馬雖戎服,白髮丹心盡漢臣。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閑人。看到有個答案里說什麼「沐猴而冠」的,這裡我就說說長安鎮這個名字的來歷,以供各位參考。
先說說背景:東莞長安鎮里有兩條李姓村:錦廈村和烏沙李屋村,雖分屬兩村,但兩村村民的祖先其實是兩兄弟,而根據兩村族譜的說法,他們都是唐朝皇室的後代。
在大約上世紀三十年代民國時期,當時兩村的一部分村民想做些生意,於是就集資在現今長安鎮中心附近開了個墟(也就是集市),他們為了紀念自己的祖先,於是就以唐代首都長安之名將其命名為「長安墟」。後來,得益於優越的位置等原因,長安墟逐漸發展壯大,壓倒了附近的其它墟,成為了附近眾多村落的中心。
到了解放後,政府開始在縣下設鎮,當時很多鎮名就直接來源於附近的墟,於是自然而然的,這裡就因長安墟而得名長安鎮了。長安鎮從來就叫長安鎮。長安和虎門兩地經濟實力強。為了提升地方管理水平,升格為東莞市下轄的縣級市。西安為什麼要改名為長安,我不清楚。我只知道長安鎮升格是純地方管治水平的考量。恰好這個小鎮名字就叫長安。
茲詞。畢竟類似的事情六百年前就已經發生過了。大萌的成祖皇帝收復交趾後,就將胡朝的長安路改為長安州,隸屬由建興府改設的建平府。因為譚圖沒有交趾布政使司,用了不詳出處的一幅網友自製政區圖來表示。此地在紅河三角洲南部。
說起來建平府長安州和「東莞市長安市」還是蠻像的。雖說廣東不是交趾,但好歹都是百越之地不是(逃)。這個長安州的名字其實也是有政治意涵的。它的治所本是越南北部丁朝、前黎朝和李朝前期時期(10世紀後期-11世紀初,約當北宋初年)的都城華閭城,1010年李太祖遷都昇龍(河內)後將華閭改為長安府,從此越南就有了長安府,後來又改名長安路。現在此地是改名寧平省寧平市了。用谷歌地圖可以看到此地仍有名為"Trang An"的地名,即長安。
現在此地以由石灰岩喀斯特地貌與熱帶雨林構成的山水景觀與華閭古都遺迹著稱,已以「長安名勝群」之名於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名錄,與我國之泰山、黃山、武夷山、峨眉山-樂山並列。https://zh.wikipedia.org/zh-hk/%E9%95%BF%E5%AE%89%E5%90%8D%E8%83%9C%E7%BE%A4
我成祖皇帝將安南的舊都收入版圖後,以至明至聖之御裁斷保留其名號,充分顯示出對其歷史文化的尊重,實乃華夷一家的博大胸懷的體現,交趾土人雖粉身碎骨亦難報答此浩蕩皇恩之萬一。帝國的舉動乃以充分的文化自信為後盾,因為在那個時代一般知識人說起長安,絕不會想到邊鄙之地的一座小城,而是泱泱大國的首都——京師順天府。提問的重點不是討論「鎮級市」嗎,怎麼有人扯到西安去了?
我發現有些西安人,把京兆尹(西安府)跟長安縣搞混了吧。西安從來都不叫長安。
我怎麼覺得都答跑了呢?不應該是分析長安鎮和其周邊的競爭對手們有利於升市的條件嗎?跟什麼歷史稱謂有關係嗎?
如果是全國到處去的人應該知道廣東人一般都不關心什麼歷史政治。行政區的升級只是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政府為了更好治理升級的。其實就算是升不升級這點,廣東人都不太會關心。說什麼沾光,只能說去的地方太少不了解地域文化。實際上,談文化沉澱,我個人認為最好的是北京和蘇杭。文化是由經濟決定的,雖然歷史沉澱也有影響。全國這麼多旅遊區,商業化最低也就北京和蘇杭。其實什麼什麼古城,去過的都懂。倉廩實而知禮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抓住文化沙漠這點說長安鎮沾光說不過去。第一,長安鎮不太在乎。第二,經濟較發達的地區文化素質和建設肯定是由於落後地區的。要做文化名城,有祖上的庇蔭是不夠的,是要做好自己。不然,和開封爭也好和洛陽爭也好都是耍嘴皮。你何時見過廣東的城市會到處宣傳自己,上海的會嗎?北京的會嗎?人家根本不在乎名頭。
所以說鎮改市到底是怎麼情況,有答主介紹一下嗎?把被某些西安人歪了的樓再正回來啊喂
地名重複沒有什麼可計較的,當地的人都是這麼叫過來的,西安的朋友也別不服了看看石家莊在中國有多少吧。我國的地名標準是XX省XX市XX縣XX鄉XX村來構成的,所以不會重名
鎮改市的試點幾年前就開始了,最開始全國就兩個(有興趣的可以去查查是哪兩個),現在估計要鋪開,主要針對的是人口大鎮的行政管理方面的,雖然名字改成市了,但原來的上下級都不變,還是隸屬於縣級管轄或者地市級的管轄。(那個報告看了挺久了,可能有點不準確)
我來歪個樓2333333"治不孕!到長安!"
推薦閱讀:
※普拉達品牌(Prada)的部分產品是在東莞製造的嗎?如果是,他們沒有將其披露,是否合法?
※說說你對東莞的印象?!
※為什麼東莞會發展成為性都?
※東莞的經濟還有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