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陷入自我厭惡然後焦慮懊惱怎麼辦?

不善於情緒管理,衝動,當別人指出我剛才的行為不妥時,會首先反駁認為自己沒錯。可接下來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對,最後越想越覺得自己不對,認定就是自己錯了,然後陷入深深自責難過中,我為什麼要這樣?我一定讓對方傷心了,我真壞。

需要說明,我陷入自我厭惡不會是因為我在乎外界的評價。如果有人表示我這樣說很讓ta不喜歡,我完全不會在乎,也不會懷疑自己。

我只會因為自己傷了別人的心而不斷愧疚不斷自責懊悔。也許對對方來說那是一件小事,我卻很難原諒自己。而最可怕的是,下次還會再犯,然後陷入這樣的循環。

這樣的情緒該如何化解?


一般能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人緣都不差。

先說個小故事,我身邊有個朋友,射手座,人見人愛。

有一天她慌慌張張跑來找我,說她好像得罪了一位同班同學,該同學平時生活特別簡樸寒酸,幾乎沒怎麼跟大家有過交流。

我很奇怪,忙問她怎麼回事,她說她窩在宿舍看安妮海瑟薇演的電影的時候,那個同學碰巧看見了,饒有興趣的湊過來問了一句,這是誰?

我朋友性格一向比較開朗,加上當時完全沒有那個意識去「照顧他人的自尊心和感受」,於是她仰天長嘯了一句「Jesus」,然後衝口而出「我天哪大姐,你連她都不知道?」

那個同學聽完沒什麼太大的反應,聊了幾句就走了。

我那位朋友,說完了拜拜,再也看不進去電影,覺得自己剛才好像傷害到了一個同學的自尊心,越想越慌,甚至有點被害妄想症的睡不著覺,總覺得自己得罪大發了,以至於這件事會不會影響到她的人際關係,她的形象,她的入黨推選,她的德育考評,她的一切的一切。

她感覺到自己這麼長時間拚命維持的情商,圓滑,人際平衡,情緒平衡,外界平衡,一切都垮了。

在這之後,她心裡忐忑的不得了,內疚,沮喪,後悔,折磨,煎熬。她覺得自己就像個殺人犯,惡狠狠的把別人的自尊心掐死在了煙灰缸。

當一個人感到內疚,基本上都會有所行動。

我可憐的朋友,她開始了一系列瘋狂的關注,關心和關愛那位同學的生活。

只要那位同學,表現或未表現了某些需求,我朋友都會熱情洋溢,滿臉慈祥的去主動要求滿足。

如果那位同學婉言拒絕了,我朋友便開始驚慌,內疚,似乎一定要幫上忙,才能減輕她的負罪感。

她就這樣變成了一個虔誠的,為了贖罪的信徒。

而這個罪,還是她自己「被害妄想」出來的。

由於我實在忍不住她自我折磨的樣子,終於有一天聽完她「你覺得某某某會不會還在恨我」blabla的開頭,我毫不猶豫的拉起她,找到那個同學,直截了當的問她,你還記得當時無意中看見安妮海瑟薇電影的時候嗎?當時我朋友說的那些話不是無心的,希望你能諒解。

那個同學瞪大了眼睛,一臉「what the fuck are you talking about?」的表情。

直到我口吐白沫的解釋了好半天,那個同學才勉強回憶起來好像有這麼件事。然後,那位同學噗的笑了,跟我朋友說,沒關係我都忘了。

一切就像儀式一樣,聽完這句話,那位同學在我朋友眼裡,就像從天而降緩緩墜落的上帝,輕輕的吻了她的額頭,告訴她,你被赦免了。

她虔誠的替上帝關上了宿舍的門,看向旁邊的我,那一刻,我知道對她而言是久違的輕鬆。

對我而言,亦是如此。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他媽以前也是個 「同理心太強,內疚心太重,想像力太豐富,渴望從外界獲取認同感太劇烈」的人。

我理解你渴望樹立好形象,不願去得罪別人的心理。

因為對於我們這種人而言,「活在自己快樂泡泡」里的唯一條件就是,一切都是平衡而不被打擾的。

這種內心的寧靜,很多時候,就是外界人際的平衡所賦予給我們的。

當外界失去了守恆,我們該死的同理心便開始發作,被害妄想這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也開始纏身了。甚至開始厭惡自己的低情商和傻逼行為。

暫且不說,對方是否真的記得我們說過的錯話,做過的錯事,並為之記恨於心。

暫且再不說,這種社交的失衡,會不會影響我們的良好的人緣,形象,甚至,得失。

接下來,我說的這些很重要。

首先,扔掉你該死的同理心。

因為大多數人沒有你腦洞那麼大,也沒有你那麼玻璃心。你也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即使真的有人因此記恨你,你也應該慶幸,畢竟這也會讓你看清,這個人不值得交往。

其次,你要發自內心原諒你自己,畢竟一個人有再高的情商也無法anytime,anywhere如此。

最後,什麼都不要做。不要急著洗白。不要樹立聖母形象,該幹嘛幹嘛。對方如果恨你,你做再多都沒有用。對方如果壓根就不記得,你做的一切更是一廂情願。

當然,如果這三點對你都沒有用,很好,這說明你不僅有同理心,被害妄想嚴重,腦洞巨大。還說明你有狂躁症,焦慮症。

這個時候,我麻煩你,把這些不快全部丟給外界,不要bring it home.

迅速找到對方,我不管你是不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去懺悔,檢討,挽回。那也總比一個人憋屈,想破腦袋強。畢竟事態發展可以想像,但人心走向,誰也想不到。

迅速解決,不留後患。對方能不能接受和消化,sorry,it"s not my business.

ok,說完這一大段話。

我還想分享一段自己的感想。

我以前,一直很為自己「會說話,強烈的同理心」自豪。但我發現,我表面越是完美,背後黑洞越大。我內心所有的安全感,都來自於外界的守恆,和相處的不變性。但凡我沒有按照規矩表現自己,沒有完美的結束談話,沒有漂亮的解決事情,我就會內疚,懊惱,並陷入痛苦。

直到我遇見這樣一群人。

他們口無遮攔,他們明快的表達著自己的想法和疑慮,雷厲風行的走在屬於自己的路上。

我一開始不屑這種人,但我慢慢發現,正是這樣一群人,成為了我的leader,甚至是group中最受歡迎的人。

為什麼?

兩個原因。

1,因為他們內心有著明確的節奏感和pace,這種節奏感,是由內而外。他們能帶動外界,而不是外界帶動自己。即使一開始很多人不待見他們,但當外界無法撼動一個人的時候,大家便會注意他的內在。而這群人的內在又是如此的純粹,簡單和鋒利。他們從不作繭自縛和庸人自擾的態度已經足夠值得所有人敬仰。

2,人見人愛的那一位,永遠不是最完美的,而是最真實的。

最後,謝謝你,看完這些話。

但願你在今後的日子裡,

手起刀落,瀟洒不回頭,和那些煩惱相忘於江湖。


可以說各種心理問題背後的情緒都是焦慮。焦慮情緒會引發心理的不安和身體的不適,以及各種擔心、害怕的想法和外在表現的僵硬、不自然。也會引發軀體癥狀、社交恐懼、失眠、疑病、驚恐、強迫癥狀等比較嚴重的心理困擾。

焦慮情緒的來源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學習、工作的壓力。當我們在遇到現實的阻礙或者承擔了過多的責任時,就會感到有壓力,繼而引發焦慮情緒。適當的緊張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解決問題,而過度的焦慮則會使我們變得拖延、退縮、消極、被動、意願減退、注意力渙散,影響實際問題的解決。

2、人際關係的壓力。當我們在與人交往時發生矛盾、衝突,也會感到有壓力,繼而引發焦慮情緒。而且容易焦慮的人通常也會比較在意自己的表現和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他人對自己的不理解、不接受、不認可就能夠直接引發我們焦慮情緒。焦慮情緒會使我們在人際交往時感到緊張、不自然,有時還會臉紅、結巴。這些外在的「不良」表現,會影響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也會引發我們對自己的消極評價,繼而引發我們新的焦慮情緒,感到更加痛苦,繼而退縮、迴避人群。

3、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過去的生活經驗和自己當前的表現,都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評價,如果對自己評價過低,也會引發焦慮情緒。最核心的兩個評價是能力和價值,能力感不足、價值感過低,不僅會引發焦慮情緒,也會引發抑鬱情緒,從而變得消極、被動、退縮。

要想減輕焦慮情緒,我們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開始:

1、積極、有效的應對學習、工作的壓力。遇到問題不迴避、不退縮,勇敢的面對,想辦法解決,或者尋求幫助與合作。如果實在是超越了自己的能力範圍、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選擇接受和放下。

2、合理的看待自己。不僅看到自己的缺點、不足和劣勢,也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和優勢,學會理解、接受和認可自己。有的人感覺自己一無是處、一無所有,沒有什麼優點、長處和優勢,這樣的看法其實是比較的結果,容易焦慮的人會更傾向於拿自己的缺點、不足和劣勢去和周圍人的優點、長處和優勢去比較,從而獲得挫敗感。所以不妨把自己放在一個比較客觀的位置上,放在更大的範圍里去比較,從而也能夠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和優勢,學會接受、認可和欣賞自己,喜歡自己、愛自己。再者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價值,外在的表現和評價其實並不重要,身體和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3、善待他人。嘗試理解他人語言和行為表現背後的心理需要,推己及人,尊重他人的心理需要,友善的對待他人。人際關係是相互的,當我們帶著質疑、敵意與他人相處,也會收穫他人的質疑和敵意。而當我們帶著信任和善意與他人交往,我們也會收穫他人的信任與善意。可以說外在的人、事、物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反映了我們對自己的看法和對待自己的方式。而同時我們也是自己生活環境的編劇、導演和主演。比如說有一位朋友,他總是感覺自己不夠好、做了很多錯事,別人會不喜歡自己、討厭自己,甚至會來欺騙、傷害自己,從而對他人充滿懷疑、戒備和敵意,迴避和拒絕他人。那麼當他人看到這位朋友的外在表現之後,就會感覺被這位朋友懷疑、敵視和迴避,從而感到痛苦,從而就會真的開始懷疑、敵視、看不起和傷害這位朋友。而當我們學會理解、接受、認可、信任和欣賞自己之後,我們會也就學會了理解、接受、認可、信任和欣賞他人,反之亦然。

4、試著把學習或工作變成一件自己喜歡、感覺有趣的事情。長期枯燥、乏味的學習或工作,會使人感覺厭倦,進而變得拖延、效率低下,並且會感到痛苦。所以不妨試著發現學習或工作中的樂趣,讓自己喜歡上學習或工作,那麼就可以變得輕鬆、愉悅和高效率。

5、業餘時間從事一些興趣愛好。做點自己喜歡的,不帶有目的性、功利性的事情,可以放鬆、愉悅身心,改善情緒感受狀態。

6、多參加戶外活動,從事體育運動。戶外活動可以幫助人開放身心,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體育運動可以強身健體,改善情緒。

7、有一個或者幾個知心好友。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沒有實際的利益衝突,相互比較能夠理解和包容,可以改善情緒狀態。

8、去掉疾病的標籤。當被診斷為某某症,並且這樣看待自己的時候,自己就會感覺成了另類、被邊緣化,反而會加重焦慮情緒。所以不妨撕掉疾病的標籤,把自己當成一個正常人看待,像正常人一樣的去學習、工作、社交和娛樂,慢慢的你也會變成一個正常人。


理解你的心情。不過最好事尋求一些專業人士的協助,你可以在當地問問一些專業的諮詢師,或是在噹噹網上找幾本書籍先參考,看看是否也會有幫助。

我過去看過一本書籍,還可以,叫《走出焦慮風暴》,豆瓣評分也比較高,好像專門是為恐懼症,焦慮症,自卑症患者所寫。

我複製一段書籍中的觀點,你參考看看,如果滿意請打賞哦:

作者:最根本的原因是對這「顆」心了解太少

在我看來原本人的出生本來就帶著一股純凈神聖的能量來到這個地球上,但是在其生命的旅途中漸漸被各種恐懼的教育污染了,逐漸忘記了自己生命能量的源頭,忘記了自己內在的聲音,變得離「真我」越來越遠。原本純凈喜悅的能量在長期壓制的教育下變成了「恐懼,強迫,焦慮,抑鬱」等負向能量,它們慢慢地積累在我們的身體里,積累在我們無意識的心智里。

在我們大部分人內心深處,由於從小到大不合理的各種「恐懼」教育與不安的成長環境導致內心深處埋藏著一個機制,它只接受內心認為美好和舒適的經驗(感覺),拒絕被知覺過程認為是醜陋和痛苦的經驗。 由這個機制引起的極端心態,如災難性思維,強迫性對立觀念,恐懼性條件反射,患得患失,排斥苦受等。 而在系統的心靈療愈中我們則要防止它們繼續升起。這樣做,不是因為它們是惡劣的,而是因為它們的強制性,因為它們把我們的心整個都接管過去,完全奪取了個體意識的注意力,它們令個體思緒在小圈子內旋轉不息,讓我們自己把自己一層一層的包裹起來,原先「自由的心」儼然被它們催眠了一般,惡作劇了一般,讓我們與生動活潑的當下強行隔開厖 因此,我們是時候來勇敢的面對它們了,是時候讓我們的心找到回「家」的路,而且最好就是在離家近的地方找。心導引相,心是行動的主因和先驅;以壓制的心來行事,痛苦就尾隨而至,如車隨馬行; 相被有定力的心引導,快樂就跟隨而至,如影隨著形。節選自《走出焦慮風暴》


自卑,缺少對自己的認知和肯定。

這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並不是說說就能改變的。以下只是從個人的角度說一些看法,希望你別介意。我覺得你需要一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並不是說你心理方面有疾病了才能去看的,你對自我的厭惡讓你很容易有壓力,太過於顧及別人的感受,這些都是對自我的不肯定。真正的你需要面對現實,需要正確的人指引你去面對,去了解自己,去改變自己,對自己的好與不好都表示肯定!

我曾經就是和你一樣,但我已經改變了。希望你早日找到自我。


換個角度,起碼這樣你就不會一直以自己為中心,養成所謂自私的性格。在別人眼裡,即便真的是你做錯了事,但他們也能看見你的悔過。人無完人,你想要永遠不做錯事,那麼簡單,找個枕頭自己睡覺去,並且保證自己永遠都不會醒。 再來看看你的死循環,依我的解讀,你非常怕麻煩別人,怕打擾和傷害別人。這同樣是個很好的習慣。但總有句話叫做過猶不及,人是種群居動物,把一個人扔孤島上,就是魯濱遜也只能熬那麼幾年,時間久了不瘋也得病死餓死。既然我們都生活在這個社會裡,就肯定會有麻煩事,別人會麻煩我們,我們肯定也要去麻煩別人。有些麻煩必要,有些則完全可以避免。而我認為,既然你都已經有了盡量不麻煩別人的覺悟,那麼那些不必要的麻煩肯定就是你自己解決了。至於剩下的麻煩,那就去麻煩別人,也不是不可接受的了。 所以我想說,其實在你生活中,所謂的自我厭惡,在根源上其實很多都不應該存在,只是你身在局裡,也就沒法看清這個局中的形式。對於這個問題,在很多人其實都是無解的。你能做的,也就是盡量綜合聽取別人的意見。記住不要旁聽旁信,更不要去看同樣是居中人的看法,那樣只會讓事情更糟。或者就是冷靜一段時間,不去想它,時間永遠都能證明對錯,只怕時間不夠罷了。

然後如果上面都不奏效,你還是自我厭惡了,怎麼辦?你說你會懊惱,會焦慮。這都是正常人的正常想法,沒什麼好逃避的。總有那麼一些時候,你會討厭自己,會討厭死自己。這時候,盡量把問題說出來吧。很多問題是憋出來的。找信的過的,找能去說的,到底是誰你自己決定,反正最好能說出來。如果說出來沒用,那就找點其他辦法,盡量去彌補啊,找個人打一場架啊,吃點東西分散注意力啊,怎麼舒服怎麼來,怎麼有效怎麼來。這個因人而異,沒什麼具體辦法。就我自己,懊惱了,後悔了,我就找個地方自己靜一下,有時候煽自己幾個巴掌,會有點效果,而且有時候效果挺好。


在乎別人的眼光很正常,可以說大部分人都是活在別人的眼裡的,性格方面建議多磨練一下,衝動是魔鬼啊,自責或者你認為陷進去的時候影響到你的生活了,你選擇來這裡提問,或而不與人溝通,與信任的人交談談心,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正能量的事情上,等你從別的事上得到歷練成長就會心中充滿光


死循環,你可能總是把虧欠上一個人的東西彌補給下一個人了,結果人家當真了,你又後悔了,又補給下下個人…

停下來吧,找一個方式彌補下自己,找一個釋放壓力的事做。


我和題主一樣,其實自己想改不容易,盡量去尋找一個經驗豐富的值得信任的朋友或長輩交談,心情會好很多。


取悅自己那可太難了。


無意林就是這樣


推薦閱讀: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如何折磨一個人才能致其精神崩潰?
為什麼我和女朋友一起時身體會自然變暖呢?
如何改變自己略病態的內疚?
如何看待黃子韜在倫敦時裝周上遲到引發一系列的事?

TAG:心理學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