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往今來能證得聖果的或者開悟的幾乎都為男性,而少有女性?
我來講個故事吧。
一百多年以前,有一個水平超神的女數學家+物理學家叫艾米?諾特,現在數學系和物理系的一定在課本上見過她。1900年,她進入父親任職的埃爾朗根大學學習,這隻能說是一個巨大的幸運,因為就在此兩年之前,該大學教務長還說過「男女合校必然導致教學秩序大亂」。在這個大學的986個學生中,僅有兩位女生(感慨自己學校男女比例七比一的可以洗洗睡了,這才叫狂暴好么?)這兩位女士只有在得到任課老師允許的情況下,才能以旁聽生身份進課堂,請注意這還是在她爹是本大學教授的情況下,你感受一下……
1907年,諾特以一個牛逼炸了的狀態博士畢業,留校教授數學課,然而,沒有一毛錢薪水……1915年,哥廷根大學的數學系教授希爾伯特邀請諾特前往教學,然而遭遇到了極大的阻力,系裡一位教授說,「我們士兵從前線返回家鄉時發現他們竟然要拜倒在一個女人的腳下學習會怎麼想?」希爾伯特忍住噴他一臉的衝動據理力爭,說出了一句名言:「我不認為性別是我們評估一個人是否有能力任教的標準,畢竟我們的大學不是澡堂。」反對者沒詞了……艾米·諾特得以在哥廷根大學教書,然而,依舊是無薪代課……所以在過去,哪怕是開明的歐洲,一個女人想為自己立言,則她的學習是地獄難度的,生活是地獄難度的,教學還是地獄難度的。哪怕你真的跨越千難萬險掌握了宇宙真理,那些大男子主義的傢伙願不願意來聽你的還得另說呢。為什麼得諾貝爾獎的大多數都是西方人,東方人少?
為什麼對世界影響巨大的哲學家大部分是白人,黃人黑人少?為什麼發達國家裡歐洲國家多,非洲國家少?為什麼各個國家的元首幾乎都是男人,女人很少?
…同意@selerare的答案,女性能平等受教育都只是一百年左右的事情。其實到今天,父母輩中妻子依賴丈夫存活也不在少數啊。別的不多說了,我跟你們說男女有差異,但這個差異被放大了,社會文化因素很大、你們的結論很多都是站不住腳的(女生理科差之類的),你們會罵我,說我女權癌,不肯面對事實。我就堅定認為把人用性別、國籍、膚色區分看來談成就、發展、智力、品德等等都是無稽之談。一個男人跟一個女人的區別一定比兩個同性之間差別大嗎你們這群大放厥詞的都是醬紫的:你是女孩你天生開不好車/學不好數學/修不成佛/當不了大廚,你別難過,女孩適合刺繡/化妝/帶孩子/當護士嘛。你看隔壁的小王,和你同班,雖然鼻涕還不會擦天天站著撒尿和泥,但一旦他懂事了/認真起來,潛力無限哦,你比不了他。誒誒你別哭啊,哎,女孩就是矯情,我說什麼來的。小家子氣!別扯淡了,歧視偏見說那麼脫俗幹嘛?因為女人能讀書也就是這一百年的事情。
圍觀了好幾天,腦補出一組對話。
A:你不行,你先天就有毛病。不過還是要繼續努力哦,畢竟死在半路上總好過不出發吧。我:哦,那真是謝謝鼓勵了,呵呵。A:你不要有想法啊,我不是歧視你,我只是陳述事實。我:………奈何才疏學淺,先期辯駁無能,如今辯解無能。眼見著這裡成了馬戲團。這是你們在知乎佛教領域答題的本意嗎?
============================================================關於修行的問題,有志於此的女性只有經過了驗證,才有一點發言權,才能理直氣壯地反駁,即便如此還有一個問題,自身的例子只能作為個例。可惜的是,沒有一位發言的女弟子。這裡就像一面鏡子,很好地反映了「女性勢弱—女性沒有發言權—女性更加弱勢」的怪圈。
而人們習慣了「觀察生活—得出結論」這套模式,不會去深究,男性也缺乏深究的動力,觀察得出的經驗對於他們來說已經夠用。這一點無可厚非,生活中的偏見乃至歧視,大多由經驗而來(人云亦云之徒不提),若肚中有墨、擅長說理能讓對方信服固然好,若只是激動地反對,拿什麼來推翻他的經驗呢?硝煙四起只會讓對方更加相信自己的經驗,於誰有益了呢?
女權,男女平權,本來就是爭權奪利的活計,不管你爭奪權力還是爭取權利,都不會招人喜歡(詳情複習魯迅的《葯》),就算委婉地說成女性主義也沒用,與爭權沾邊的,就不指望大家待見了。而爭權,我們平頭百姓能發揮多大的能量呢?性別平等非一日之功,一代之功,生而為女又怎樣,世界一下子改變不了又怎樣,我們還是要好好地過完自己的一生,溫和地對待身邊的人呀。畢竟大多數人即便觀念里歧視女性,對你卻真的毫無惡意,又何必用惡意和怒氣對待他呢。
女權真正的戰場不在日常生活里,不在網路上,更不在評論區中,真正的戰場很難進入,關鍵是你真的想進入嗎?
就算不獻身參戰,僅僅做一個較為了解女權的女性主義者,未必都是你想要的。我不敢說自己了解女權思想,但已經覺得很難找到一個不把女性當第二性的男性,更難找到一個不把女性當第二性的男方家庭(找到了又如何~一定要喜歡么),婚姻必然會損失權益和尊嚴,別人看不上我這點權益和自尊,我自己把它們當個寶啊!而我在婚姻里又能圖個啥呢?了解越多,婚姻觀改變得越多,而大多數女生還是選擇結婚的。那麼女權思想就沒用了嗎?絕對不是,它讓我們發現了女性的力量,我們不是他人的依附,獨立自主才算真正地活著;我們可以搞定,不比男性差,不用妄自菲薄,不用輕視自己的潛力。女權帶給我們的不是戾氣,是力量。開悟這事兒,並不是說你」biu「一下,滿頭佛光,天女散花,就地證道升仙了。
佛教,拋開那些生生世世蠱惑人心騙人的玩意兒,佛學其實就是一門哲學:人與人身邊世界的關係。當你在修行中突破了某種思考的門檻,認識上到了新台階的時候,就是一種開悟。
所以修行佛學,也要有大量閱讀研習佛經的理論基礎。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明了大師對經典的闡述,學習前人積累的哲學理論,跟學習自然科學是一樣的。未必你自己躺在蘋果樹下面睡覺,一蘋果砸頭上,你就能悟出經典力學三定律——就算你悟出來,也沒什麼用,別人上個初中物理學,分分鐘秒殺你。
過去女人連個字都不識,進尼姑庵修行大多是被外界逼的不行,除了出家只好去死,念佛經都是跟著別人生背,能把音讀准就算是修鍊的好的了。真正要學習佛學的精華,思考人生……好像還差得遠。這是社會環境的限制,跟女人的天賦沒什麼關係。
偶然有幾個天賦特別好的,自己就能開悟的,好容易才開到師尊悟道那一步——晚了,經典裡面都寫好了;你從頭開悟,好容易悟道新的階段,嘎嘣兒死了。再有不世出的天才,真的靠著自己一個人孤獨證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一個尼姑說的話,誰聽你的!!大凡有人提到,女性為什麼不能參與某項工作、得什麼什麼獎項的為什麼那麼少,諸如哲學思考的等等方面的知名學者開創性人物那麼少,我覺得這些人要麼蠢、要麼壞。
二戰後才開始大規模參與社會生產生活,還要面對過河拆橋,瑞士女性20世紀70年代才有選舉權。
大學在20世紀初才開始允許女性進入大學學習,可以擁有學位。你說這些問題都是為什麼?------------------------------------------
法師就坐在這個樹下的石頭上跟我們說法,當時就被那個境界震到了。@Selerare正解!
古代的女人去寺院幹嘛?求子啊!!!
有空的同學請移步這裡,佛陀的聖弟子傳
這些都是佛陀身邊的女人,開悟的女人。
讓你選任意一位交換人生,你願意么?我以為佛陀留下的是智慧。
但自我關注這個相關話題分類以來,種種提問與解答,大多數時間我看到的都是愚昧。
佛陀發菩提心,得見空性,因而超越時空。他是覺悟者,不是掌控者,萬物生聚,自有因果。
而佛陀所用的世間法,是以當時當地為依據而生,我觀眾生學佛,只見世間法,不見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智慧,是大毅力,是大堅忍,不是證果位,不是拜偶像,不是供法師,不是開光加持,不是經文條律。
佛說六道輪迴,不是輪迴,而是世情種種,是方便法門;佛說眾生平等,不是平等,而是空性如一,是立慧根本。
往聖俱消散,果位俱虛妄。
問什麼男兒身女兒身?
我是女性,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女性是更難一點,但也可以正果。
我忘了從哪裡看到了一個說法:《心經》里有色受想行識五個東西要破。男性色不容易破,之後的受想行識容易破;女性色容易破, 受想行識不容易破。
但這都是沒有意義的話。舉個例子:一個一百分滿分的卷子,對於你難度係數高,對於另外一些人難度係數低。但老師說了,只要努力就能得100分。當你非常非常想得100,自然專註於努力,難度係數低高低自然也就不care了。
所以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只要努力就可以正果, 只要努力就可以正果, 只要努力就可以正果。
———————————————————————
說點題外話。
我們修行一方面是希望自己可以睹明星,另一方面是為了眾生解脫。
我相信有很多女性關注了這道題。女性更難是事實,但單純的說出來沒有什麼意義,不是饒益眾生的態度。
眾生需要鼓勵,肯定,愛,相信。:)這問題下面性別歧視體現的很充分啊。有些基於佛教的分析就算了,信仰如此,但有些自以為是的「邏輯」分析真的傻傻的。。是太不公平了。
歷史上有記錄的都是有名望的,著就意味著男性佔主導。可佛與名望是不相干的,就是說還有很多沒有記錄的平平常常的跟普通人生活在一起的佛。而且我認為有的人天生有佛性。如果你讀紅樓夢,理解寶玉為什麼說男人都是污濁俗物,女孩的清凈,你就知道那些記錄下來的男性主導的所謂聖果或者開悟不過是另一種名望上的成就。相反,你看寶釵那樸素的屋子,就是一種女兒潔凈的體現。
事實不符合實際,建議做好問前調查。
佛法認為,同樣是做人,女人比男人更苦。 女人的煩惱,比男人的煩惱,更重。 女人的執著,比男人的執著,更深。 但是,你要是說女人不能修行,不能成佛,不能這不能那,女人如何如何不如男人,佛經中啪啪啪打臉的例子馬上就來了。 最典型的就是法華經中,龍女八歲成佛。
至於證果的女性少於男性這部分,我覺得,歷史上也許是這樣。
所以我們所能見到的女性學佛者的故事,往往精彩萬分,令人過目難忘。
舉例:龐蘊居士的女兒。
舉例:葉曼。
舉例:「我將心留給眾生」的那位吉林省比丘尼。
舉例:證嚴上人。
末學想提醒一下各位在性別問題上心懷優越感的師兄:
人分南北,佛性豈有南北。
人分男女,佛性豈有男女。為什麼古往今來能證得聖果的或者開悟的幾乎都為男性,而少有女性?
一般女性因為天生在情感上脆弱,執著,敏感,心思重而在某種程度上算是對修行的一種妨礙,畢竟大家都知道修行需要的基礎是什麼。執念太過,放不下,愛恨情仇里翻覆不停往往是硬傷。
至於說貪嗔痴慢疑,這是人性的共同特點,男女皆有。只不過是個體上的差異大家都不盡相同。無論是男是女,在貪嗔痴慢疑,七情六慾上都是有自己需要面對的東西,這一點男女皆同但是男生因為天生比較理性一點,所以總體來說男性比女性稍好一些。至於說的女性先天有漏所以難成,難成不是不成。最終還是看自身的資質條件。修行看的不是男身還是女身,看的是你的認知,慧根,悟性。認知是一個人無論生活在哪裡都需要具備的最基本的東西。說男生色慾難破,色慾的世界是在你起心動念之間。彩筆描空,筆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損鍔,而水亦不留痕.
七情六慾貪嗔痴,如果不俯身拾就,如何沾染?男女皆同說女生先天不足,天地陰陽生機處處。只不過這生機需要自己去尋找。奇門遁甲有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世事中,本來天無絕人之路,往往是人自絕之。
如果一個人在修行的路上連男女皮囊的色相都堪不破,還談什麼之後的修行。說佛祖不接納女性僧團,那是因為女性負擔著世間人類兩性之間的繁衍生息,女性如果都一心修行,人類如何繁衍?而一般女性本身因為重情,重家庭,心都在外物上很難有清凈心,因此一般的女性修行的時候需要越過的障礙比男性多。佛祖出於各種考慮沒有馬上接納女性僧團,但是一旦女性清凈心升起,慧智初成,往往自有機緣。說古往今來能證得聖果的或者開悟的幾乎都為男性,而少有女性,其實自古以來有很多人是隱世不出,甘於籍籍無名的,即使是現在,依然是這樣。男身女身是世人的眼光,在修者的眼中,男女和世界萬物是一樣的存在。
女性修者比例少是事實,不過我們眼睛看不到的部分比眼睛能看到的部分寬廣的多的多。修行是什麼?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每個人定義不同。修是修正自己,行是行腳下的路。只有當你踏踏實實一步一步的走過很多風景的時候你才能看清你的路是何面貌。修行從來不是只在吃齋念佛,打坐持咒上。所以佛在《金剛經》上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金剛本無經,無經也金剛因為古代鼓吹「女子無才便是德」,剝奪了女性受教育的權利。
晚上和一位女生聊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她說:
「我覺得很多女人都還處於這樣一種狀態,就是「抱怨男女不平等,然後等著男女平等」,而不是自己創造平等。不斷的批判著這個社會男女不平等,卻不願意去看清不平等的起源,也沒有去正視自己身處的環境,尋找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安身立命的方式,甚至改變這樣的環境。對於現狀的怨憤,讓很多女性看到一點關於男女「不同」的地方,都覺得那是不平等的體現。」
男女修行的方法、階段相差不大。修行成就的女性其實不少,禪宗馬祖道一的嫂子見雞蛋落地悟道,龐居士的老婆與他們的女兒靈照應也證道。 不是說沒有記載,而是我們不知道。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古代男女社會地位不平等所導致。
人身學佛,男女的差異真的是很小的因素。認識到我們自身的短板,這不是自卑自憐,而是為了更好的進步。
就好像你說男人比女人強,這個你一普通男人跟練了十年散打的職業女選手比劃一下拳腳那非得給揍成豬頭……你一男人賺錢跟董明珠阿姨一比也基本沒有贏的……
以下是原回答:
=============================================回答這個問題有可能會得罪女權主義者。知乎有句名言:不問是不是直接問為什麼就是耍流氓。題主是女生,可以看出來相當理性,用了「幾乎」與「少有」兩個詞,真讓在下吐槽無力。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問:為什麼古往今來登上世俗權力巔峰的多是男性,而女性卻鮮少呢?
答案就在於:男女天生的身體與心理上的差異導致了這樣普遍的結果——是普遍不是全然,是大多數而不是絕對的。
在這個世界活著,活到了一定年紀還妄想地奢求人人平等,這是愚昧的無智的。
這個世界也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共產主義社會——「消滅私有制,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有智慧的人又是怎樣看待的呢?
雖然這個世界因為個體的差異與「自私心理」不可能實現全然的共產主義社會,但我們卻可以通過共同努力無限趨近於這樣美好的社會。實現共產主義社會有兩個主要因素:令人民「虛其心,實其腹」。即
1,人民精神普遍極度高尚無爭2,物質條件極度豐盛無須相互掠奪現階段以地球與人類的素質不可能滿足這兩大條件(佛經中記載人壽八萬四千歲時期或有可能)雖然這個世界不存在客觀意義上的人人平等,但我們卻可以通過觀察社會反思自身,認識自己現處的位置——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要追求怎樣的生活,達成怎樣的理想。
比如我們修行,目的是為了開悟、證果。那麼現階段的我們就要問問自己:
我為什麼要開悟證果?我可以開悟證果嗎?如何開悟證果?這其實跟我們是男人或女人已沒有半毛錢關係。如果有關係,那麼就是身為女人——修行上的障礙會多那麼一點點,對於開始修行到證果這一大環節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回到雞湯時刻,真正意義上的眾生平等是:眾生皆有佛性。一旦親見佛性之後,自然會了知,上至帝皇將相,下及蠢萌小蛆蟲,他/它們的佛性都是各各獨具卻又一體無二無別的。
實在來說,連男人女人相尚不可見不可得,又是誰在開悟是誰在證果呢?信仰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之前本無性別之分,只不過後來因為世俗,生理,基因,追求,情智加在男女身上的不同,七情六慾的深淺不一,導致男女各自破除的業障不同,今世為女身,下一世說不定你就是男身,今世為男身,下一世說不定你就是女身,要知道本無我,性別也不是你的所以何必執念,只要一心向善,努力修行,一定功德無量,說功利一點,誰真正在乎自己後世過得怎樣,至少今世過好了也不是件很快活的事么?
往生極樂不是你的目的,過度執著通往極樂反而讓自己執念加深,說到底就是一種我執,所以這不應是學佛人的根本追求,真正的追求只需要知道佛所言不虛,去自身體察得證你便知道佛的無上智,其真妙不可言,而且只有自己親自體察修行實踐頓悟才能獲得真正的正信,你的慧根才會逐漸生長,善根才會逐漸穩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障要破,男人的心得不能用在女人身上,女人的心得不能用在男人的身上,同樣,不是你的心得也不完全適合自己,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所以路還得自己走,佛祖與眾得道者只是為你指明了方向
因為自己是女兒身而羨慕男兒身,嗔心甚重,因為自己是男兒身而藐視女兒身,慢心甚重,為了去問到底女兒身修行更容易些還是男兒身更容易些而不去真正修行了悟?痴心甚重,貪心在後,嗔心隨後,疑心深厚,然後沒有然後。(不過發在知乎里還是有福報的,就事論事,不要斷絕信仰,不要斷佛緣,不要失去自信)
心存善念,只要與佛結緣,功德無量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再說了,如來是男的,觀音是女的(且當這麼看),你在沒努力前憑什麼找借口說自己不行你觀察到的確實是事實;實際上據我的觀察,佛門中男弟子和女弟子的情況不太一樣
男弟子的特徵是:不太容易信佛,接觸佛教;而一旦真的信仰了佛教,則會非常深入地學習教理和深入修行;進步往往很快;所以佛門先進人物、領袖人物以及開悟證果的聖者確實多為男性
女弟子則不同:女人非常容易信仰佛教,但是這種信仰在不少的情況下是一種偏於感性的信仰,比如對佛菩薩非常崇拜,對培植福報的事情非常熱衷等等;但是面對邏輯深入博大的佛經佛理,女弟子往往不願意深入學習;這樣的結果就是女信眾雖然比男信眾人口基數大,但是修行功力多年原地踏步的也多是女信眾
這是男女生理心理結構決定的,佛教認為人體內有無量的肉眼不可見的氣脈;其中有一條氣脈叫做貪慾脈;男人貪慾脈的脈結是張開的,負面情緒可以隨時排出,所以思維偏冷靜理性;而女人貪慾脈的脈結是閉合的,負面情緒不容易排出;所以女人的思維偏感性,邏輯能力差,負面情緒多
所以對於開悟證果這件事,男人確實具有先天優勢;但也並不代表女人就無法開悟證果
另一方面,女人由於感性強大,信仰心重,所以凈土宗弟子中女性的比重往往很大;而這種偏重往生凈土,偏重他力的法門的成就者,女性的人數則非常多;而一旦往生凈土則必然成佛
所以從究竟解脫的角度講,男女實際上是平等的;甚至在這個時代,女性解脫者的絕對人數甚至更多(女性佛教徒因凈土法門往生者眾多之故)
感覺這有點像做飯,男人一旦學做飯,往往比女人做飯好吃,所以大廚名廚一般都是男的;但更多的人是從小吃媽媽做的菜長大的
謝邀男權社會中,女性開悟之士覺得沒必要讓世人所知而已。
推薦閱讀:
※為什麼魏晉南北朝體制內的貴族還要同時勾結天師道、佛教?
※有什麼關於大乘非佛說的專業書籍?
※想了解一些佛教的歷史故事,比如佛祖割肉喂鷹,佛創造宇宙這樣的,該去哪裡看?或者看什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