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樹分叉是如何選擇高度跟時間點的?

這個分叉現象是隨機的還是有規律的?


首先,樹枝分叉並不是隨意的,是樹木生長過程中不斷調整的。樹木的生長分初級生長(primary growth)和次級生長(secondary growth)。初級生長是指頂端分生組織形成的生長,主要是芽和根尖;次級生長主要是指側生形成層(lateral meristem)形成的生長。樹的分支就屬於後者,準確來說是來自葉腋分生組織(Axillary meristems),多處於葉子和枝幹接觸部位的上方。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葉腋分生組織不斷形成,但是葉腋分生組織是處於休眠還是激活、激活後形成腋芽(Axillary bud)是否繼續生長,生長情況如何,都是受到精密調控的。一個普遍的例子就是我們高中所學的「頂端優勢」,是生長素介導的植物的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抑制的現象,決定了樹分叉的生長情況。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植物激素和基因控制,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這篇文獻:Something on the side: axillary meristems and plant development,裡面有詳細介紹樹枝分叉的調節。

其次,樹枝的分叉也體現在精密的生長設計上。在植物的次生生長上,很多時候是符合斐波納契數列(Fibonacci Sequence)的,指的是這樣一個數列:1、1、2、3、5、8、13、21、可以歸納為F0=0,F1=1,Fn=F(n-1)+F(n-2)。這個數列有一個性質,越往後面,相鄰兩個斐波納契數(1/2, 2/3, 3/5, 5/8, 8/13)的比越近似等於0.618黃金分割,這個數列又稱為又稱黃金分割數列。在發育成樹枝的葉腋的排列中,記任意一個點為0然後往上數,知道另一個相同位置出現葉腋,其中的周數/葉腋數(1/2, 1/3, 2/5, 3/8, 8/13)很多都是斐波那契數的相鄰兩個。這趨近於黃金分割點的排列方式可以保證在空間上錯落開,充分利用陽光。國外還有小朋友利用這個數列設計了太陽能電池樹,好像效果不錯,13歲少年的天才發明,斐波那契太陽能電池樹..。當然,也不是所有書都遵從這個的植物中隱藏著神秘數字嗎?。

除了斐波納契數列,樹枝分叉還有一個特性,就是當樹木分岔時,樹榦和樹枝之間存在某種關係----樹榦的粗度等於同一高度樹枝的總粗度,用數學表示的話是 D2 = ∑di 2,其中D表示樹榦的直徑,di表示次生分枝的直徑,i = 1, 2, ... n(真實情況其中的指數介於1.8到2.3之間)。這個現象是由達芬奇發現的,所以也稱達芬奇公式。那麼為什麼分枝會遵循這個公式呢?最近Physics Review Letters發表的文章Leonardo』s Rule, Self-Similarity, and Wind-Induced Stresses in Trees給出了可能的答案。作者建立了模型分析,從工程學的角度發現這樣的結構是最能抵抗強風的設計,而樹木的分叉在演化過程中就「自動」演化出了符合達芬奇公式的結構。

最後,樹木分叉最終形成的樹冠,而樹冠的「設計」其實也非常有講究。

一般來說樹冠可以分為六種形態:長型、球型、橢圓型、瓶型,金字塔型和垂枝型。一般來說這跟頂端優勢是否明顯有關係,如果頂端優勢明顯,向兩邊生長就會抑制,形成高大的樹,如松樹;如果頂端優勢不明顯,樹就會傾向於橫向生長,如橡樹。樹冠的形態和生長地域息息相關,舉個例子,多在寒冷地球的針葉樹,樹冠和切面面積寬度比溫帶地區的數目要小,而且呈金字塔狀,這樣的結構可以防止在下雪的時候側枝積累過多的重量,導致樹枝的折斷,從而保護樹木。


推薦閱讀:

為什麼多肉植物賣那麼貴?
鄉間野花鑒定?
辣木籽真有那麼高的營養價值嗎?
有哪些常見植物我們以為只開花不結果,但確實會結果?

TAG: | 植物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