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氏,嘉吉,維多——這些未上市公司如何解決融資問題?

很多國際巨頭都沒有上市卻做得比上市500強還大,像瑪氏集團,荷蘭維多,嘉吉,科氏工業,安利等等,還有國內華為,立白,老乾媽等等。

但有個問題,企業由小發展到大總是有很多資金需求的,尤其是如上幾家企業發展的那麼大體量,那麼他們的資金來源是什麼?融資工具是什麼?

有沒有好的案例可以講講,這些國際,國內未上市巨頭,都是用什麼金融手段度過發展壯大的一個個坎的?


謝邀

華為早期靠職工融資,讓職工購買內部股。還差點被人當非法集資了。現在雖然也有內部股,不過據說還是靠銀行借貸了。

老乾媽就完全是個反面。除了陶華碧剛支起那粉攤是借了點錢以外,這老乾媽完全就是靠生意積累的。陶華碧本人認為上市是騙錢。她也從來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沒有應收賬款問題。現金流好的很。成立企業以後老乾媽唯一一次借錢,是因為銀行的錢貸不出去,找了陶華碧她不肯,人家找了貴州省政府,省政府去求陶華碧賣個面子,陶華碧也知道做生意不能為難政府,所以同意貸款了。另外一次賣面子是貴州玻璃廠玻璃瓶賣不出去,找了政府,政府找了她,她去玻璃廠訂貨了。

其實真正優秀的企業,那些不愁銷路和現金流非常好的公司,他們的所有人一般是不會上市的。誰願意分給別人一杯羹?寧可去銀行貸款,股權比利息重要多了。

至於貸款,除了一般去銀行以外,還有一種隱性貸款,就是向上延期給付供應商貨款,向下售賣給消費者購物券。延期給100萬貨款一個月,等於白借了100萬一個月。先賣了購物券,又等於白拿了人家的錢幾個月。而且購物券的好處在於,企業得到的絕對比付出的要大。100元購物券遲早要在這企業消費,就算允許退,總會設立很高的門檻。比如給20元手續費。這樣算起來,不但沒給利息白借了100元,還空手套白狼拿了人家20元。


一般來說這種行業龍頭企業是不缺錢的,對於它的上游供貨商來說能為這種企業供貨已經相當不容易了,所以會賒銷給企業原材料。對於下游銷售商來說,能拿到區域代理或者供貨權也是很不容易的,往往需要先款後貨。所以這種龍頭企業對上可以賒銷,對下可以預收,因此現金流往往很充足,在不需要擴張業務及生產線的情況下往往沒有資金需求,而它的利潤又很高,多年的經營積攢下來相當可觀的現金,是各大商業銀行爭搶的優質客戶。因此,當這種企業需要資金的時候先用自有資金,不夠用的情況下可以從商業銀行輕易獲得基準利率的貸款甚至會有下浮動。當然了優質企業也可以獲得政府的財政補貼。以上。


公開上市只是企業融資的一個選項而已 對於散戶投資者則基本是所關注的全部(特別是A股簡直是空手套白狼免費融資) 所以有種錯覺似乎公開上市才是融資

除公開上市還有債權融資(債券 貸款) 私募配售 一對一股權收購

投行專門操辦這些事


其實深圳很多銀行排著隊等著華為來貸款,畢竟品牌資產擺在那。再說了像華為辣么大的頂級公司,尾款可能拖供應商一年半載才給的,等到那時候錢都賺回來了。666666


自給自足信么 一丟丟的商業貸款和融資都是做給別人看的 讓別人以為我沒錢 也是一種社會推動


推薦閱讀:

交易員的專註能達到什麼地步?
在風險投資項目中,領投與跟投有哪些區別?
如何評價長治這個城市?以及發展前景?

TAG:金融 | 未上市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