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鬥爭說法只是現代學者提出的論斷而已,實際從始至終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不存在鬥爭是嗎?
唯心主義與唯物注意也從未存在正真的鬥爭,這些只是現在的學者自己一廂情願提出的說法而已對嗎?
謝邀……儘管我個人對這樣的問題不太感興趣。當馬克思批評「形而上學」的時候,他並不是在反對作為一個哲學分支的形而上學,而是在攻擊當時流行的一種做哲學(形而上學)的方式——執著於精深繁複的概念思辨和體系構建。一方面,人類的生活世界遠遠比概念思辨豐富得多;另一方面,對生活世界的參與僅僅靠解釋(explanation)是不充分的,實踐和行動也是不可或缺的要件。我想,馬克思是在感嘆過去的哲學缺乏對具體生活和人的實踐活動的關注。當然,馬克思的這類想法在我看來是一種糾偏,其意義就像維特根斯坦的哲學一樣,為我們理解這個世界和生活提供另一種哲學上的可能性。但是,糾偏的意義只在於糾偏,無論我們在哲學上如何重視實踐與行動,解釋(explanation)依然是哲學關注的重點。
嗯,到目前為止我似乎還沒有正面回答題主的問題,但其實我已經給出了一點線索。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否存在鬥爭?如果我們把辯證法理解為一種哲學上的方法論,把形而上學理解為一個哲學的分支,那麼二者是不可能發生什麼鬥爭的,問這個問題只能是一種範疇錯誤。但是,如果我們願意寬容一點,把形而上學理解為一種注重「概念思辨和體系構建」的哲學方法論,那麼大概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之間是存在鬥爭的,這種鬥爭也許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但這又這麼樣呢?哲學觀點之間發生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至於以哲學的分歧為由實行肉體消滅和精神取締嘛,這已經不是正常的哲學爭論了,按下不表。)
至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有沒有什麼爭執,那當然有啦,雖然在當代唯心主義已經式微,唯物主義佔據主流。這裡說的"唯物主義"不是高中課本上講的那種,那種版本太缺乏解釋力(explanatory power)了,當今的唯物主義更常見的稱呼是「物理主義」(physicalism)。
形而上學比辯證法資格老太多了。辯證法剛出來的時候斗過一陣子,後來形而上學就不行了。出來許多的新派別互相鬥唄。
以上的斗都是思想上的辯詰。
就我們中國來說,傳統思維連形而上學都不夠資格,叫教條主義dogma。在哲學裡,觀點互相邏輯矛盾多了,哲學的發展也表現為哲學體系的更替,所以不只是唯物和唯心,形上和辯證之間的鬥爭。還有機械論和生成論等等。
所以簡化成唯心唯物實際上是讓哲學淺薄空疏以適應個人的貧乏無知。反對形而上學那種片面的思維是有的,因為19世紀的工業社會,機械論盛行,所以重點批判法國唯物主義,,而當時科學顯然有新的進展,比如質量守恆,進化論,都在影響人們的思想。到如今也是,科學的進步,和專業的隔離,讓人們以為哲學死了,觀念跟不上時代了,量子力學顯然更狠的衝擊著哲學思想,辯證法還只是讓人們探索聯繫發展,現在科學卻直接在說不確定性,概率性
至於唯物唯心,古典時代集中體現在原子論和理念論,到了近代就是中世紀神學的唯心和工業科學的唯物論在哲學上的鬥爭,但根本上還是哲學觀念自己發展的必然結果,落後宗教觀念必然收到新時代的洗禮,當時德國宗教的批判是主要任務,所以重點強調唯心唯物來對抗實體即主體的黑格爾哲學,間接的讓奶牛宗教國看清現實
樓主是看到哲學裡觀念的多樣性才問的吧?唯心唯物只不過喪失了時代意義,所以一般沒人關注這個問題,只不過那是政治的宣傳。但是人們的確從科學都已經知道觀念都是外界來的唯物觀念,觀念一般都要經過證偽才是科學,即使邏輯多麼合理,多麼完備。所以看起來那些爭論目前以沒有意義了。推薦閱讀:
※中國的哲學為何不強調思辨、也不講唯物辯證法,而是一味的強調對人主觀意志的洗禮?
※通俗講什麼是辯證法?
※邏輯學就真的邏輯嗎?
※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與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解釋之間的矛盾?
※「沒有那麼多偶然,所有偶然都是必然」怎麼理解?還是需要辯證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