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團音是怎麼回事,並且怎麼發出來啊?

看了一些科普,但是感覺好難發出來,上面說的箭和劍的讀音不同。那怎麼讀出這兩個的不同呢?


普通話中聲母為j、q、x的字,往歷史上追溯有兩種來源:

一種來自z、c、s聲母與i、ü相拼時發生的變化,一種來自g、k、h聲母與i、ü相拼時發生的變化。

(為方便理解,我故意不使用音韻學術語)

在很多方言中,來自這兩種來源的字,聲母發音不同,來自z、c、s者稱為「尖音」,來自g、k、h者稱為「團音」。

尖音和團音在不同方言中的發音不一定相同。以「箭」(尖音)和「劍」(團音)兩個字為例:

  • 老國音:箭 [tsi?n](相當於漢語拼音ziàn),劍 [t?i?n](相當於漢語拼音jiàn);

  • 龍口話:箭 [t?an](相當於漢語拼音jàn),劍 [ci?n](類似於漢語拼音giàn);
  • 粵語:箭 [tsin](相當於漢語拼音zin),劍 [kim] (相當於漢語拼音gim)。

(上面的漢語拼音大多數都不是普通話中的音節,示意而已)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話中沒有尖團音的區別!

所以用普通話來讀「箭」和「劍」沒有區別是完全正常的!


「尖團音」這個概念代表著兩組截然不同的發音(方法),而這兩種發音自古至今都並存於漢語中,正常情況下它們根本就不會被相提並論,因為差別很大。「尖團音」的概念源於清朝:

清朝建立之初,滿族人受本民族語言的影響,尖音一般都發成了相應的團音,用滿文拼寫漢語時遇到尖音字完全無能為力,只好拼成相應的團音字。隨著滿族被漢化,他們逐漸能區分尖團音、說清漢語了,相應地,滿文增加了幾個字母用來拼寫尖音字。見下圖:

可以看到,左欄的滿文字母都帶尖,右欄的滿文字母都帶圈(或是圓形的),於是就有了「尖音(字)」、「圓音(字)」這樣的說法。而由於「圓」與「團」(團的繁體)外形相近,所以「圓音」也慢慢在手抄本中被傳作「團音」。清末民初以來,尖音和圓音被學者們並稱為「尖團音」。

注意:「尖團音」的概念雖源於清朝,但它所描述的發音(方法)卻自古就有,而且一直存在。至今也不能合流。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按道理肯定是區分尖團音的,因為北京話分尖團,北方方言幾乎都分尖團(事實上全國絕大部分方言都分尖團,至今如此,只是受拼音方案影響,出現了「尖團合流」的趨勢。換言之:所謂的「尖團合流」完全是在語言政策強制下發生的。

民國時,幾個崇洋的激進學者想用西方文字取代漢字,研製了一套取消尖音的拼音方案。新中國成立後,其中一人又成了國家語委的核心成員,力壓恢復尖音的呼聲,瞞天過海地合併了尖團音。

內容較多,詳見 普通話為何不分尖團音 和 區分尖團音才能說好中國話


你要是講清華的英語名Tsinghua就發出了尖音的「清」字。


上面有大神已經回答了第一個問題,我來說說第二個。

尖音指z、c、s聲母拼i、u或i、ü起頭的韻母,團音指j、q、x聲母拼i、u或i、ü起頭的韻母。普通話中常見的團音比如jian對應的尖音就是zian,照拼音來讀就行。還不好理解的話,可以看看zi這個拼音,在漢語普通話中它讀作「字」,但其實發音的只有聲母z,因為按照拼音來拼的話應該是「嗞~依」,就是尖音的發音了。還可以聽一些京劇或者吳語、粵語,都是保留尖團音的。

另外,在一些播音主持的書籍中說「我國70%的女性或多或少都有尖音的問題」。這個說法雖有些誇張,但這個比例也確實不低。很多平時生活中接觸到的女性發團音時確實會帶有尖音色彩,比如「解決」這個詞,很多人就會發得像「zie zue」


http://m.zhonghuayinyun.com

河南南陽一帶方言和粵語中仍然完整的保留著尖團音。


吳越人士表示無壓力


尖團音在戲曲中應用廣泛,在戲曲中發音講究「字正腔圓」,就是要把尖團音咬准,這樣才會「掛味兒」。如果你平常講話中發尖團音,別人一定會認為你是唱戲的。建議聽聽京劇就能體會到尖團音的味道了。


反對恢復尖團音!


推薦閱讀:

基里爾字母手寫體與印刷體差別為何這麼大?
怎樣用各國漂亮精緻文藝的語言稱讚女孩的美並附帶中文發音?
好像居住地越靠近兩極的民族說話聲音越悶越低沉,越靠近赤道的民族說話聲音越扁越尖利這是為什麼?
有沒有可能提出一種可行的中英文混合語方案?
《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每個角色都是哪種英音?

TAG:發音 | 語言 | 漢語 | 讀音 | 漢字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