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艷敏與織女同為被拐賣婦女,為什麼人們對於兩者的輿論卻完全不一致?

織女既被牛郎偷看洗澡,又被他強行拐為妻子,但為何人們歌頌的是牛郎與織女的愛情?

如人所言:

【耍流氓偷看人洗澡還偷衣服

拐回家逼成親生孩子

被救走還敢抱著孩子脅迫人回來

這什麼臭流氓啊

#被拐姑娘為孩子見流氓夫君成最美仙女】


日本有個類似的傳說,叫做《仙女的羽衣》,不過這個故事裡,仙女得到自己的羽衣就毅然決然的離開丈夫和孩子,回天上去了。

故事如下:

一個農民在大山的石頭上發現了一件美麗的、散發著芳香的衣服。他回頭一看,在旁邊的合理,竟然有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子在洗澡!

「一定是個仙女。」他想。那麼,放在石頭上的衣服就是天上的羽衣啦。於是,他偷走了那件羽衣。

仙女因為沒有羽衣,不能回到天上,後來就成了這個農民的妻子。

過了許多年,他們的孩子也長大了。仙女向孩子們打聽羽衣的下落,孩子們就把父親收藏的羽衣轉交給了母親。仙女心想「可以回到天上了,真高興呀。」於是她穿上羽衣,回到天上去了。

兩個孩子因為想媽媽,每天都在傷心的哭。他們想:「用媽媽以前喜歡的音樂來把她召喚回來吧。」於是,他們爬上了附近的山,不停地敲大鼓、吹笛子。

現在,人們把仙女放羽衣的那座山叫做「羽衣石山」。而把孩子們拚命敲大鼓、吹笛子的那座山,稱為「打吹山」。


脫離歷史環境說輿論都是耍流氓


我來扯一個我認為最重要的區別吧。

郜艷敏她無法反抗。

但是織女想走就能走,分分鐘捏死一個凡人。所以牛郎不叫拐賣,頂多是耍流氓。

同理,李逍遙也沒有拐賣趙靈兒。

還有,真實的事件和傳說混為一談,是不是有點著魔了?請用正確的姿勢保持大眾對於郜艷敏的持續關注。謝謝!


你不知道已經有人把七夕節叫成:拐賣婦女節了嗎?

當然略扯。不過自來沒人歌頌牛郎織女的愛情,七巧節乞巧節最初是女孩子在這一天像織女星許願,女紅技巧什麼的。順帶著求個如意郎君。

而有些詩詞里只是借用這個典故,哪是歌頌愛情啊,多數都是再說被王母娘娘分開的幽怨。

以景喻情罷了。


現在抨擊牛郎的也很多,你需要聽到更多聲音的途徑


時代不一樣。


因為母性……

牛郎,拿衣服啊!

織女:這麼拿衣服的人,真能照顧好自己嗎?

於是她就留下來了


傳說和現實不一樣的啊,人們改編了故事,賦予了故事不同得內涵。

例如安徒生童話等原版故事,又如《白蛇傳》原本法海是正派角色斬妖除魔殺了蠱惑世人的白蛇,後來被改編成愛情故事。


想起李逍遙和趙靈兒了


因為織女的婚姻促成里,其本人的意願佔了大部分。

首先,有的版本里,衣服僅僅是衣服,換句話說,織女如果不肯,完全可以憑藉仙力打死那個偷衣服的,奪回衣服。

其次,按有些版本,那個衣服是仙衣,織女沒有它就什麼法力都沒有。那麼織女完全可以在假裝同意後,伺機奪回衣服,跑回去。

再次,就按那個日本傳說里,織女的衣服也被藏起來了,那麼,她不出水池,等待天庭發現神口失蹤來尋找也是可以的吧。或者假裝同意後,伺機殺死這個農民(該農民是一個人,不像被拐賣的婦女面對的是一村人)找到衣服,回去,總行吧。

所以織女是具有成婚的主觀願望的。不構成違背婦女意志。


織女不是被拐賣的婦女!牛郎拿走衣服,使得織女害羞不敢出水的行為涉嫌非法拘禁。然後兩人自願結婚,不是拐賣


用織女牛郎的神話來套郜老師的事情是極其不嚴肅和不尊重的。

二者絲毫沒有可比性。此類輿論不過是用牛郎織女的神話來替郜老師事件的責任人洗地,將勸郜老師離開那個鬼地方的人比喻成劃天河逼迫牛郎織女分開的惡人。

在男男女女歡度七夕節前散布此輿論,效果剛剛的。

希望大家不要上當。

織女牛郎是相愛的。

郜老師愛不愛她「丈夫」呢?


推薦閱讀:

七夕餐飲策劃什麼活動好?
七夕廣告語,七夕文案,七夕情話?
七夕分手算幾個意思?
自然界中有哪些特別「恩愛」的動物?
七夕節,女孩給了上聯,急求下聯?

TAG:道德 | 輿論 | 七夕 | 婦女販運 | 郜艷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