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黎《美麗新世界》人們懼怕的究竟是個性被泯滅,還是懼怕可能成為低等級的δ、ε?

拒絕美麗新世界已經成為了共識。但是人們究竟在怕什麼?

快樂的「被幸福」和清醒但可能痛苦的活著,前者就一定那麼的不可接受嗎?

還是說,我們懼怕的是在美麗新世界中,我們很大程度上不會成為一個α?


我的回答基於三個承認:

1. 承認 大多數人在讀完《新世界》後,在思想上-是拒絕書中的「新世界」的;

2. 承認 現今世界的各種國家-分別以各種方式-實現了-赫胥黎所欲言的美麗新世界;

3. 承認 2.中各種國家的國民並不反感-他們所生活的這個-改編版的美麗新世界

通過對比1.3.承認的矛盾之處我們不難發現,個性的缺失並不是當代人拒絕新世界的主要理由。

因為既然當代人能接受-

經不起推敲的生育政策;千篇一律的歷史課本;僵硬的人才選拔制度;人生贏家的普世標準

那還要「個性」幹什麼呢?

在日常生活中,本來一部分人對個性投予的關注就是有限的。

何況在《新世界》中,各個主角還是有自己的性格特色的。

無論當代人決絕新世界是不是因為害怕降級,

伯納德起初對新世界反感的原因是包括了-因為自己並不受益於目前的情況的。

雖然身為阿爾法,他為自己的外形而感到自卑,為工作感到擔憂。

而當他帶回約翰,一舉成名後,他就立即歡欣地融入社會了。

當代人拒絕新世界的原因是否是害怕淪為低等呢?至少我不是。

仔細回想,淪為低等並不能對心理產生多大的傷害。

因為新世界有十分完善的等級維持和洗腦技術,

低等並不知道自己是低等,反而感覺其他等級是折磨的。

只有身為阿爾法和貝塔的時候,才感覺低等是低等的。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點書中很早就提到了)

這樣看來,成為一個

德爾塔

也沒什麼特別不好,

畢竟可以享受orgy,並且享受自己的工作,並且認為其他等級的人不如我。

那我為何拒絕新世界?

簡單,因為我不願意變得無知,我不願意被矇騙。

我不願意 當我是個德爾塔的時候認為自己的等級是最棒的;

我不願意 失去熱愛除了工作外其他東西的權利;

我不願意 失去了解歷史的權利;

我不願意 遊盪卻不思考自己存在的卑微;

我不願意 失去作為「人」的尊嚴。

美麗新世界中的「人」失去了構建-自我意識-和-自我價值觀-的權利,

他們對世界和自己的定義來源於 某種權威的灌輸,而他們自己並不知情。

只有被動的接受和設定,這樣的 物件 算是 「人"嗎?


1.讀懂美麗新世界的標誌是:如果註定出生在美麗新世界中,那不論是α還是ε都沒有必要為自己的出身感到懼怕,因為他們都是幸福的。

2.值得懼怕的是這種幸福本身。


誠實的說,恐怕很多人對《美麗新世界》這個世界的恐懼,是由於那個世界裡的社會階層沒有流動性,是如果自己身為社會底層的人,沒有任何翻身機會。

應試教育是不是磨滅人的個性?如果大部分人們重視的是個體個性的發展,為什麼大部分學生和家長還要去無所不用其極地迎合標準呢?

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網紅臉呢?人們雖然會吐槽網紅長相千篇一律,但它符合三庭五眼等種種美女的標準啊。近期某幾位曝光度高的男士,身邊的可不就是一張標準的網紅臉?

有多少泯滅人的個性但高薪的職業正被人追捧?

當下很多人們正在做的就是泯滅自己的個性,為的就是成為社會裡的阿爾法。

如果在一個環境中,成為的阿爾法的標準變成了「有個性」,那麼人們就會刻意把自己包裝成有個性的人。但這時候,人們又在迎合另一個磨滅本心的標準了。

《美麗新世界》描繪的是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急功近利的集體;而在我們身處的這個社會氛圍中,我們是不由自主地磨滅自己個性的功利的個體。我們不懼怕付出「個性被磨滅」這個代價來換得阿爾法的地位;我們懼怕的是既付出了個性被磨滅的代價,還要變成低等級的愛普西隆和德爾塔。


人生活在《美麗新世界》是幸福的,讀《美麗新世界》的人卻感到恐懼,是因為讀者清楚,那種幸福是被美麗新世界欽定的。

讀者知道幸福也是量產的,幸福的人也是量產的。代入量產的個人,擁有量產的思維,體驗量產的幸福,度過量產的人生,自然會懷疑自己,自己為何存在?

無論是電池還是缸中之腦,人們恐懼的是自己被無可辯駁的宿命碾壓在模子里的無力感和空虛感。

《美麗新世界》正在變為現實,是更令人感到無力的。不論娛樂與享受,即使大多數人都會有追求自我實現的願望,新世界也批量生產了大量的簡單而直接的觀念,賦予它們絕對正確的意義和崇高的內涵,似乎可以用來解釋一切。

一些人欣喜的接受了某個量產觀念,覺得自己超越了時間和空間,了解到了絕對的真理,狂熱地成為一隻傻【嗶------】。

《美麗新世界》的恐怖在於人們無法擺脫它的影響,甚至難以清楚自己是如何被影響的。

例如上面對於某些人的嘲諷和某些行為的批評,也可能是新世界裡硬幣的正反面。打雪仗比堆雪人開心嘛。


記得一本心理學的著作里提到人與生俱來的幾種基本的理想:自由,真實,美,公平。

如果徹底違背人性的基本理想,無論何種組織何種理由,即使可以通過洗腦讓人「認為」這是幸福的,也不可能讓人「感受」到這是幸福的—除非把人異化成非人。

我既不願意處於痛苦中而不自知,也不願意被異化成非人。所以反對美麗新世界。


都不是,而是懼怕他們所不了解不敢想像的事,就和我們現在的人懼怕文革時期一樣。

70後說80後是垮掉的一代,80後說90後,90後說00後。

說現在一代不如一代,事實上一代真的不如一代嗎?

因為不了解,所以懼怕,他們的價值觀和我們不同,所以無法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

人們懼怕從德爾塔變成阿爾法,他們都聰明的可怕,我們很慶幸我們是一個德爾塔。

你們說個人的幸福在美麗新世界中是被欽定的,你們如今的幸福何嘗不是被文化,制度欽定的?

而且對於大多數沒有獨立思想的人來說,自由的選擇才是痛苦的。

能欣賞這本書的知識分子以為他們的想法是大多數,其實他們恰好是社會中的少數。


同意樓上的答案,人生而不平等(甚至還在胚胎時就有了巨大的差距),出生後所受教育導致距離進一步拉大,長大後在指定的崗位上工作,行屍走肉般地交合,磕葯,最後毫不引人注意地死去。「隨機」這一因素被抹去,幾乎所有人都按著規劃好的路線行進(不服從遊戲規則的就一邊玩去吧,從上下文看這些被流放的人應該不會被送進毒氣室)。枯燥,乏味,卻沒有人想去改變(男主角在因野蠻人得到別人關注後觀念立刻變得主流)。


懼怕的是喪失了定義幸福的權利。


感覺美麗新世界描繪的是一個因為過度嚮往和美的社會而拼湊出來的社會。最令人懼怕的應該是,這個由人組成的社會不能使不同的人類個體生活得好,反而需要每個人類自身做出改變來維持。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並不是阿爾法,但他們依然對生活充滿希望,依然享受生活的每一縷陽光。等級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生和生活的意義吧。在那個美麗新世界中,我看不到。

拒絕美麗新世界,可能是因為

懼怕不是稱之為人的人,

懼怕沒有詩意、創造與浪漫。

懼怕沒有個性,你是我,我是他,他是你。

懼怕沒有未知的美麗

Life is painting a picture,not doing a sum. Life


美麗新世界裡的設定就是各種姓各階層的人都能被設定為「對自己的階層和生活現狀很滿意」,因為他們的智商,外表,能力都被設定到適合那一個階層,以至於所有經過精確生產出來的人一旦跨越到其他階層就會感到不適。在美麗新世界裡,唆麻對於人們的「幸福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雖然這個放在現實世界就是毒品。於是有了一系列令人窒息,精確而絕對的社會規則以後,美麗新世界就得以順利地平穩地運轉下去(而且據書里說這種嚴格的社會分工對社會穩定性的貢獻很大,因為有個實驗是把一堆α關在一個島上,結果這個小型社會果然運轉不下去,因為全是出身高層和貴族),各個階層對自己的現狀很滿意,每個人都很「幸福」,害怕自己生為其他階層,幾乎沒有任何階層流動(在那個世界裡估計也不會允許這種事發生)。

對於我們這些現實世界的人來說,經過「波坎諾夫斯基化」的多生子可能也是一種無法想像的震撼。這個程序就是把一份受精卵經過不斷的複製,產生成千上萬幾乎一模一樣的小孩,那種大規模重複的窒息感真是讓人想一下就汗毛直豎。正如野蠻人約翰眼裡看到的

這些多生子湧來涌去的難以區分的相似,他不禁感到深深的厭惡和恐懼。多生子,多生子…他們就像蛆蟲一樣湧進琳達死亡的神秘中…現在他們又像蛆蟲一樣,只不過是成年的,爬進他的悲傷和悔恨里。

其實總結起來,我們還是害怕那個磨滅個體的個性和差異的社會。這個世界在我看來,可怕的不只是他們用藥物麻醉自己獲得幸福,我更懼怕的是那種絕對秩序絕對規則,完全的有條不紊精確地運行,每個人僅僅只是一顆螺絲釘。 美麗新世界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社會,與現實世界的價值觀的根基截然不同,以我們的觀點是審視美麗新世界,所以必然會造成價值觀的碰撞。

人類進化了漫漫百萬年,根本動力就是DNA複製的偶爾隨機錯誤、染色體變異乃至到個體層級等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這些是人類進化的根本原材料,起碼高中生物書是這麼說的。加上近代的一些思想革命,我們完全有理由解放人們的思想,尊重個體與個性。而美麗新世界那種絕對秩序其實非常不利於人類進化的,所以這一種社會組織形式應該會讓現代人類抗拒。縱使我們現在的這種社會發展方式相對低效,但是現實世界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衍生出來的美麗的事物,也是現代人類無法抗拒的。

當然了,如果我們不是現實世界的人,也沒有體會過什麼叫自由,或許也會覺得在美麗新世界裡很幸福吧,但是那時就無法用我們現在的觀點看問題了,因為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大家價值觀是不一樣的。

僅個人愚見,隨便想想的寫出來分享下,請大俠們指教


二者是一回事

一個人的人格是由社會塑造的,所謂個性,來自於對不同社會文化的認同。脫離了社會群體及其文化談個性是沒意義的。

階級的固化,阻礙了人了解其他群體文化的可能。在《美麗新世界》中,低種姓無法理解其他種姓的文化,狹隘的認識發展不出個性。


參考蜜蜂社會,大家都是同一個基因,因為階級不一樣而閹割同類以追求一個靜止的社會

況且,《美》中人類已經掌握了控制基因型的技術,蜜蜂還能進化,人類要是到了《美》所描述的社會就真的是一灘死水了


生活在美麗新世界裡的人 每個人都很幸福

高等級的擁有觀看別人痛苦以及享樂的幸福

低等級的擁有索麻(?)自己他人強行灌輸的幸福

而我們認為恐懼 則是站在上帝視角 總有些不曾接受過洗腦的大腦(也不一定)

看著被泯滅了個性的人類 看著被限制著思考的人類而恐懼

因為我們擁有思考的自由 我們擁有比他們多的多的自由 所以我們恐懼自由的消失

但是美麗新世界裡 沒有人擁有自由

自由=死亡


懼怕的是它實現的可能並不小


你因該恐懼的是被美麗新世界排除在外,不能成為其中的一員。


他在書中描繪的這種新的社會我覺得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畢竟社會不可能脫離階級性存在。做一個清醒痛苦的底層人民有時不如做一個生活在幸福之中的gam。

個人看法而已,勿噴。


是害怕成為阿爾法


懼怕沒有可能性?


害怕千篇一律的幸福。

幸福應該是不同的,應該是自己努力追求的結果。


推薦閱讀:

你曾經愛上過哪些小說人物?
如何評價fox^^的最新作品《殺戮秀》?
有哪些很短又很棒的詩?
覺得讀起來無聊但又是名著的書有必要繼續讀下去嗎?
馮唐的《不二》究竟寫的什麼?感覺看了一遍很亂。

TAG:心理學 | 文學 | 反烏托邦 | 美麗新世界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