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到底是不是佛教?

如題, 密宗到底是不是佛教? 密宗和漢傳佛教南傳原始佛教的區別是什麼 ?

修法, 教義有何不同

密宗是不是印度教,佛教和苯教混合的產物 ?


有位不知名的佛友寫了一篇幾萬字的修行感悟,其中一篇詳解了密宗,湊巧這份感悟是由小弟錄入電腦的,致電問詢過後,朋友同意發佈於網路上,但請題主和其他看官自行分辨本文的論點,畢竟只是感悟,也有可能存在偏頗。本文創作的原意在於讓讀者了解內觀與密宗,若是因本文而讓讀者產生了其他的誤解,則失去了其本來的意義,所以,特此澄清

原文如下:

佛法本不該分大小乘,顯密高下的。因為佛法是圓滿具足的,但是在修持過程中,為了教學次第,為了說道方便,為了表法是相,也就不得不在一定範圍內,在一定層次上分別高低,以明法要。這是首先要說明的,這樣才能既不執著,又不會因誤解而衝突。

密教之所以說高於顯教,最明顯的理由:便是即身成佛。因為顯教一般都是講轉識成智,即轉識成佛。教人明心見性的禪宗,最高也是即心成佛。再進一層說,顯教最高的地方,只是空在理上,而密教則有不空的事,所以密教禪自然高於顯教禪,而內觀禪則顯密圓融到達極處,為密中之密,真正的即身成佛。內觀真能去出我們所有的業習,從凡夫直接成佛,值得我們學習研究。

可是密宗不是顯教,沒有受過三昧耶戒的人,不許入密,未經灌頂的人,不許說法義。所以密宗很神秘。希望大家通過本章內觀密法他說,既認識內觀,又了解密法。

所謂三昧耶戒,即佛戒。三昧耶戒即是平等本誓,即佛的誓願。我們參加內觀課程就是已受三昧耶戒。三昧耶戒有十戒,概括來講主要有四條:第一條,不應遠離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求解脫覺悟的心,即內觀所說的不要為了治病來學內觀,是為了解脫覺悟來學正法。第二條,不舍正法不邪行。這是對出家人來說,對在家人來說是不舍正法起邪行。因為在家人有夫妻生活,生兒育女。第三條,於一切法不吝惜。法是公有的,不能據為私有己有,不能收費,一定要公開免費傳授,讓越來越多的人受益。最後一條也就是最根本的不得不饒益眾生,不得不利益眾生。即內觀所說的不要干擾破壞任何眾生的安詳與和諧,並與一切眾生分享自己的功德和利益。

密法最重要的修法,就是修供養,此供養並非世人所說的供養錢財。所謂修供養也就是他修定三昧於結印契為身密,口誦真言為語密,心作觀想為意密。真正的密法在三密之用。而當他修供養的時候,護身,結界,莊嚴,勸請,獻供,禮讚,灌頂等。實在是修定的方便。不像顯教直接打坐禪修罷了。但一般人的習性,喜歡一種形相,喜歡神秘,非得有一種形式不可,燒燒香念念經,擺擺供養,熱熱鬧鬧,然後用凈水香酒往頭上一倒——灌頂了。當然,那樣也是法,是方便,是加行,是助道。

密宗所謂修供養三密,就是身、口、意三種內涵的奧秘,密法認為即身成佛,就要轉身口意三業為身口意三密。迷則為業,悟則為密。眾生是身口意為三業,佛也是身口意為三密。如果眾生能修持三密,便能夠得到佛和法界的加持,能很快地改變人體素質,便可激發各種神通,發生一些不可思議的境界,所謂梵我合一,天人合一,用密教的理論講,就是」三密加持速疾顯「。

其實,密教的身密與顯教的觀色相當;密教的口密與顯教的觀息相當;密教的意密與顯教的觀心相當。只是顯教僅求證到息色心的空空體,而密教卻要顯出這息色心的不空之事。總之,密教的修發是以三密為用而實現眾生心佛一致的無上法門,而顯教的修法,卻以眾生與佛相對而修,要經三大劫才能成佛。所以在修法上有很大的差異,於是密教便以即身成佛的神妙高於顯教。其實真正的即身成佛唯內觀自己,業習完全徹底消除時才能成就。修行真能到達即身成佛的境界,自然要以為觀止了。下面我們直接說明三密,人之身口意的奧秘。在密宗沒有供養一定的錢財是不會傳這些秘法的。

一、

內觀身密。

宇宙是一大奧秘,人生是一大奧秘,人身更是一大奧秘。人只所以不了解宇宙人生,就是因為人不能了解自己本身。密在汝身,秘密不在別愁,就在你自己身體內部。

密教吸取印度瑜伽的精華內容和形式,認為身心是統一的,分不同的層次,從粗到細,可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粗身粗心

粗身:指地、水、火、風粗四大所合成的血肉之身。

粗心:指眼、耳、鼻、舌、身前五識(感官)對色、聲、香、味、觸五塵(外境)而生的感受。及第六意識對各種法而生的知覺。觀念,想像,思維,記憶,夢幻,情緒等心理活動。

粗身粗心皆屬常人所知所見,故稱為粗,所謂「肉眼凡胎」。我們眼睛的視覺範圍被限制在一定光波段內,紅外線我們就看不到。我們的聽覺範圍也被限制在一定分貝內,超聲波我們就聽不到。鼻子的嗅覺,舌頭的味覺,身體的觸覺都是如此。就連我們的意識也是這樣,我們的認識能力被「粗身粗心」的業報體限制住了。

我們這個肉體,如果能修禪定,使它朝智慧方向發展,那就是無價之寶,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是一個無盡寶藏。

從身密上來解釋,我們這個肉身是一個基本身。它的第一重叫三昧耶身,也叫誓句身,它配化身,是了脫生有的。它的第二重叫做智慧身,是以平等的誓句身進修來的,它配報身,是了脫中有的。它的第三重叫三摩地身,也叫定身,是以智慧身進修的,它配法身,是了脫死有的。

可見我們這個凡夫肉身是最可貴的,成佛只能在人道中修成,所以說人身難得。這兒「粗身粗心」是禪定的本體,也是禪定的根本,一切禪定都是從這個「粗身粗心」上起修,也是依靠這個「粗身粗心」出生、記得。

第二層、細身細心

細身:就一般人而言,指氣、脈、明點等細四大所構成的細微生理機制,類似現在所謂生命場或生理能。氣就是氣息,包括呼吸和消化系統;脈即經絡,包括淋巴和神經系統;明點指內分泌物,包括血液和循環系統。

細心:指意識深層的本能慾望,自我執著等潛在的精神作用,細心實際就是第七識末那識和第六意識之根,包括現在所謂下意識,潛意識的心理活動。

細身細心非肉眼所能見,非常人的意識所能察,故名為細。細身雖不可見,卻為粗身生存之動力;細心雖微,常為粗心意,識生起的潛勢。特別是第七識的俱生我執,為意識迷誤的總開關,掌握著人體變化的方向。如果朝我執習性方向發展,我們這個肉體那就是一文不值的臭皮囊;如果能修禪定朝智慧的方向發展,那就是無價之寶的寶樓閣。

細身細心雖然細微,但在禪定中可內觀其存在。色界眾生為細身細心,報身佛的成就在色界成就,禪定未到細身細心的境界,不能成就報身佛。密宗所謂即身成佛,就是吾人之凡夫肉身(粗身粗心)依靠禪定修持達到細身細心(色界)而成就報身佛。報身佛是相,法身佛是體,化身佛是用。自身為報身佛,毗盧遮那佛是法身佛,釋迦牟尼佛則代表化身佛。

第三層:微細身心

微細身心,一體不二,身心合一,無固定形態,可聚可散,散則為氣,聚則成形。一般禪定者難以知見,只有在極深禪定(四禪以上)才能自見。無色界眾生為微細身心。

第四層次為最微細身心,那就是不可思議的法身了。

一般禪修者的目的是要成就微細身心,即證得無色界的四空定。關鍵著重在修細身細心,就是修氣脈明點。因此有一套獨特的人體氣脈學說,為禪定實修的理論依據。對人體的奧秘,提出三脈七輪的人體學說。三脈七輪學說,初步揭示人體的一些奧秘,涵蓋了密宗和瑜伽的一切修法的內容。

三脈指中脈和左右二脈

中脈位於脊柱中,設脊柱走向,粗如麥稈。上端開竅於頭頂百會穴,下端至海底,即肛門前三角地帶,女性的海底是子宮,密宗稱生法宮。中脈為人生命之中樞,但多扁縮不通。密宗和瑜伽修法主要是通中脈,即通心至眼到頭頂百會穴,如果能相通就與法界相連而獲得智慧和解脫,所以也稱勝義智脈。

左右二脈:左右二脈夾持中脈,跟中脈離約二指,其上端經兩耳後分別開竅於左右鼻孔,即左脈自左向右盤旋開竅於右鼻孔,右脈自右向左盤旋開竅於左鼻孔,左脈下通右睾丸,右脈下通左睾丸,女性則通子宮。左右二脈分別為精血運行的中樞軌道,因為是相互交叉的,所以右邊病時則左邊痛,左邊病時則右邊痛。

七輪:左中右三脈在頭頂、眉心、喉、心、臍、密處、脊柱根部七處纏繞成結,以中脈為軸心,如同車輪,簡稱七輪,為修身鍊氣的關鍵部位,即為最難相同的部位。

一、

頂輪:位於頭頂最高處,相當於百會穴。具體位於額頭髮際往後橫拼四指處,也就是嬰兒幼小時會跳動的部位。即修內觀時起觀的部位。此輪又名大樂輪,此輪未通打坐時常腿麻腳酸,一旦此輪打通,腦部氣輪充滿,其樂無比。

二、 眉心輪:位於脊柱最高末端,兩眉之間的中點,即眉心後方。密宗和道教都認為此輪打通後可得天眼通,印度女人在兩眉間點紅化妝,不僅表美,而且表法,即具有第三眼:智慧眼。

三、喉輪:位於喉結部位,是清潔作用的中心。清潔打通此輪,身心清凈安寧,便得受用,故又名受用輪。

四、心輪:位於人體胸腔內,與心臟同一高度的脊柱中,也稱法輪,因為佛像胸前一般都會塑有個「卍「字表法。

五、臍輪:位於肚臍下三寸處,相當於道家的下丹田。為人體之氣力、健康、體力之中心。

六、密輪:位於中脈基座,在男性是會陰穴,女性則位於子宮頸上。道教所謂月窟,密宗稱為法宮,瑜伽叫昆達利尼蛇。如一條睡眠盤城一團的蛇,周圍是熊熊烈焰,此蛇不動,堵著中脈底部,則中脈不通,需要用拙火燃燒此蛇,此乃藏密大圓滿之關要。

這裡泄露密法天機密宗最高的修行法要,愛欲為生死輪迴的根本,就是說男女欲愛是生死輪迴的根本,這個問題不解決,了生死的問題解決不了,始終在輪迴中流轉,為什麼我們的意識不能控制愛欲,因為有意根末那識在作怪,那麼末那識在哪裡呢?天機就在你的生殖部位。所以秘法修寶瓶氣,在此輪越積越多,到一定的時候,能量很大,就變成拙火,當拙火很強時,這蛇奈不住會往上沖,這叫沖脈。中脈一通,人身就跟法界相應相通了。

七、海底輪:位於脊柱末端尾骨部位,為生命之氣發源地,具有無窮的潛力潛能,故也稱力源輪。

密宗修法主要強調的是氣脈,氣脈不通,脈輪轉化不了,不能得定,所謂中脈不通而言得定者,絕無是處。修氣修到不呼不吸,呼吸停止,密宗叫寶瓶氣,瑜伽稱瓶氣,道教為胎息或龜息。不呼不吸並不是真的沒有呼吸,呼吸完全停止,只是呼吸很細微而已。到了這個境界就要修脈了,所謂脈,其實就是息的更進一步。知息長短冷暖粗細等,就是在修脈的境界。去感知全身三脈七輪及每一個細胞,哪裡走得通有感受,哪裡走不通沒有感受。在修脈的過程中,人體自然會產生內分泌物明點來潤滑打通經絡脈輪。三脈七輪真能打通,人體生命本有的潛能神通自然獲得。

事實上,內觀覺知身上的感受,從上到下,從外到內,所有的感受就是在修脈,觀脊柱自然會打通中脈。內觀達到身心消融時,三脈七輪不在話下。打通三脈七輪,在內觀而言只是附產品。內觀真正的身密是指通過身上的感受消除所有的業習。內觀雖然不談三脈七輪,但通過觀息法和平等覺知身受,不但快速打通三脈七輪,把凡夫的粗身粗心改造成色界的細身細心,而且直接消除所有的業習成就報身佛,此乃密中之密真正的即身成佛。

二、內觀口密

密教之所以成為秘密的特點,主要是神秘咒語的秘密,密教所謂的三密之一的口密。關於神秘咒語的奧秘,是人類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事實,也是人類迄今尚未探明的奧秘,是一個聲音之謎。

世界上富有歷史的身密古國和民族,入埃及、印度、中國、印第安人等,在他們的古代文明中,都認為咒語和原始的語言文字一樣,是文化的重心。因為咒語造在文字語言之前產生,但人類有了實用的語言文字之後,對於聲音的研究,除了英語於文字語言的結構之外,便把有關聲音的神秘部分,推之為巫術和宗教。隨著科技的進步,現在人類已經知道宇宙有很多聲音存在,如果有需要光存在一樣。可是,限於人在粗身粗心階段,耳目有限,人的視覺可見光範圍很狹小,人的聽覺可聞聲範圍也很狹隘。如頻率過高與太低的聲波,人都無法聽到,所以老子也說:「大音希聲「。有形聲音的作用與功能,人類尚知之不多,甚至無知,更何況還有無形可得心聲心音惡神秘!總之,聲音的奧秘是人類未知的領域,聲音與人體的關係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現象。

印度傳統文化一直重視聲音的奧秘,在古佛教以前,印度古老的婆羅門教,就非常重視咒語的神秘性,認為咒語可以與形而上的神直接感應而發生作用。印度很多教派和瑜伽術,都重視咒語,相信咒語有神奇的能力,可以呼應通靈,互相感召。

佛教可以說也繼承印度傳統的咒語文化,非常重視聲音,無論顯教密教,念誦都是一個很重要的修行法門。顯教禪門日誦功課就都是念誦。佛教以通音為小悟,據據教理說法,咒語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薩方可了解,而證得八地以上的菩薩,也能自說咒語。

口密:聲音的奧秘,如同身密一樣,密在汝邊。口密就是利用咒語特別的音符震動身體內部的氣脈,激發生命的潛能,啟發人體特異功能和高度智慧。咒語最大的重心,就是聲音與人體氣脈的關係。修持咒語,念誦如法,至為重要,有助於氣機暢順,貫通中脈,上下七輪都能振動震開。念誦的方法一般有開口念誦、蓮花念誦、金剛念誦、瑜伽念誦。這四種方法也可以說是四個層次,各有其獨立的特殊功用。持咒要如法有效,要修好基本功,口業要保持清凈。口業要清凈,就要把喉輪打開,口業自然清凈。反過來,口業真的清凈,喉輪自然打開,兩者互為因果。

現在人類擁有系統的咒語,密教有比較完整的保存。內觀也有系統的咒語,內觀稱唱誦,只有資深的內觀學員才能學,在四念處和長課程有說明。

初學內觀禪修,唱誦是老師的工作,學生只要好好滴內觀自己就行了。但為了傳法弘教,內觀修到一定層次時就要研究學習口密唱誦,自利利他。關於口密,茲不贅言,點到為止。

三、內觀意密

意密為三密中最重要的一密,因為身體的內密與聲音的奧秘,都憑藉意念的妙密而發揮作用。意密指人的意念具有無上身密的力量,也指人修禪定止觀的境界具有無上深密的作用。如圖

中間虛線表示能知能覺的真心意根;波動表示意識妄念,後天貪嗔痴等習性反應。A為常人心意識活動狀態,毫無知覺,心隨境轉,只後天粗重的習性反應。

B為禪定觀照的境界,密宗稱凈化心波,止息心波;顯教叫心一境性,波平境凈。明了此圖,便可知任何禪定止觀的修法原理。密宗運用觀想凈化心波的修法,與禪宗般若觀空的作用,波平境凈的原理完全不二。因為顯教講金剛般若,而密教則講理趣般若。如果單以波平境凈為究竟,偏之毫釐,便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機的枯禪;如果只是心波止息為究竟,倘有絲毫偏差,習染於有,也會動則易死。

為了進一步探討意密,比較合乎科學邏輯又合乎現代人口味的,恐怕還是法相唯識學。法相唯識學把世間萬事萬物歸納為八識。八識都是心起分別而現作用。所謂識就是分別,了知辨別,心的八個識分別是:前五識:眼、耳、口、鼻。身。

眼識——以眼根為所依,了知各種色塵的心。

耳識——以耳根為所依,了知各種聲塵的心。

鼻識——以鼻根為所依,了知各種香塵的心。

舌識——以舌根為所依,了解各種味塵的心。

身識——以身根為所依,了解各種融塵的心。

以上五識統稱為前五識,前五識只能了知直覺現在的事物,不能比知推測。

第六識:通常所謂思想分別都是第六識的作用,能對過去、現在、未來,內外一切事物思維分別得心。第六識也能單獨和前五識一起並生意識,對各種塵境加以分別。第六識也能單獨現起意識,這種單獨意識可分為散位、夢位、狂位和定位四種。

散位意識:也稱都位意識,指單獨回憶過過預想未來、或者比較推度作種種思維想像分別的心。

夢位意識:指在睡夢中現起的心意識。

狂位意識:即神經失常或精神分裂屬於這類意識,如瘋、狂、醉等。

定位意識:指在一切禪定中,前五識不現起識只有第六識攀緣定境的意識。廣義的說:意密屬於定位意識。

第七識:末那識,無始以來和第八識一起並生,而對第八識恆審執著為實我實法。便是人之所以為人,我之所以為我,以及人之所以我,也就是我的真正意根。第七識也是第六識的根,第六識就是聽命於第七識這個意根,所謂生命的業力,內觀稱習性反應,都是由第七識呈現而顯其作用。

第七識與第六識有所分別:第七識是向內恆審思量的心意識,第六識是向外思維分別得心意識,如我們日常思想一件事情,這是第六識起作用,而在思想的背後,又有一個意識,知道我正在思想,那就是第七識。第七識既能覺知第六識的活動,又支配著第六識的活動。第七識總是執著第八識的自我,時時刻刻執著我——我的,我的,是我,是我,是我所有,是我所有。所以第六識活動時,就常常帶著我的痕迹而表現自我。

第七識與第六識我們內心一定要能分別,這是世間禪定與出世間禪定的分別所在,這是修行解脫的關鍵所在,這也是真正大小乘的分別所在。第六識指定位意思與解脫了生死毫無關係。人臨死時,平時所得的禪定功夫一概用不上,因為單單第六識起不了什麼作用,人出生時第六識沒有用,人老年糊塗了也沒有用。但第七識,第八識還在作用,這點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弄明白。現在世人學佛修行都在第六意識層而已,都是世間法世間禪定,但都自認為是大乘、一乘、無上密乘。不知真正的大乘是指能進入第七識、第八識的修行方法,只在第六意識層的修行法門為小乘,所謂小乘唯前六識,大乘則明八識,這就是密秘所在!這就是智慧所在!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諸佛所教「。」自凈其意「這個意是指意根,就是第七末那識。內觀舊生都知道,你覺知自己的感受或者想一件事情,你會發現背後還有一個覺知,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那個覺知就是你的意根,意根清凈,一切清凈,意根不凈,你不可能清凈。所以意根——第七識很重要。

第七識是我們生死輪迴的根本,第八識是種子識,它輸送種子,收藏種子。你要看,給你看的種子,看完了,它又收回來,給你藏著;你要聽,給你聽的能力,聽完了返回來隱藏著。種子變現行,現行又變種子,種子生種子,現行又生種子,問題在哪裡呢?這個第八識的種子輸送出來的時候,要經過意根第七識,第七識執著第八識的種子不放,形象的講,就是「我的,我的…..」,執著我們,就有你的,他的,分別對立就產生 ,平等心就沒了,有執著分別就不能解脫,都是第七識在作怪。那麼,第七識在哪裡你?第七識就在你的生殖部位,前面以泄露了這個天機,在此再次說明。能有緣修學內觀是多生累劫的福報,內觀真的是秘法中的秘法,通過全身觀和穿透後,最後觀脊椎,拙火自然會產生,中脈自然會通。在內觀而言打通中脈只是副產品,所以密宗他在哪個地方用功夫,他要多做功德,精進修持,使自己身上的氣在生殖部位密輪越積越多,就是寶瓶氣。寶瓶氣充滿了,到一定的時候,能量很大,就變成拙火,用拙火燒自己身上的業劫氣。業劫氣習性就像一條冬眠的蛇一樣,纏在你的生殖部位,睡著不動。當拙火很強了,火燒起來了這條蛇奈不住了,它往上沖,衝出去後,業劫氣也就消完了,這叫沖脈。中脈一通人身跟法界就相應了,相通了。

所以修行在這方面要注意,使業劫氣轉化為智慧氣,清凈之氣,要時時徹知無常無我,沒有我的,就沒有你的,他的,就沒有對立。第七識就變成了平等性智:有了平等性智,第六意識觀察一切事物就能夠實事求是,就變成了妙觀察智;那麼前五識眼、耳、口、鼻、身就變成了所作智,做什麼事都很有智慧,都能成功;而第八識現行就變成了大圓鏡智。所以要成佛,必須自凈其意,,意根要轉成平等性智,這點很重要,我們實修內觀就能印證這點,唯有實修,才能真正明白。

第八識:阿賴耶識,是一切諸法的根本,是攝受諸法種子的心,梵語阿賴耶識中文譯為藏,有能藏、所藏、執藏三種意義。第八識是意識的根本,因為人的前五識、第六識和第七識它們的一切功能和作用,都是第八識生起的,都受第八識制約,它是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本源,是輪迴果報的主體,是宇宙一切萬事萬物的總根源。所謂萬法唯識,唯的就是第八識;所謂唯識所變,就是第八識所變;所謂轉識成智,就是轉第八識成智。是解脫生死的關鍵所在,也是內觀成就的根本所在。


1、今密非古密,古密已喪失。

2、印度佛淪喪,密宗佔主因。

3、唐密東密者,日本之外道。

4、所謂藏密者,苯教之荼毒。

5、凡言密宗者,即是行邪教。



從一本書的草稿上摘下來的,這本書中文版沒出,英文版倒是先出了。


題主可能只是要得到肯定的答覆,是,還是不是,就可以了。但可以能定的是,你只是知道「密宗」、「佛教」這兩個概念而已,你並不知道密宗和佛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所以你只是在邏輯推理的層面上探討,難以真正從辯論中獲益,甚至更增加了您的疑慮。

古來爭論多,何況是佛教密宗這樣的話題!!!

或許在你之前,有許多人有此疑問,在你之後,還有許多人有此疑問。

與其在爭論中彷惶不定,不如以佛教經典為依據,依教修行,進入其中;當你證到什麼,你就會持什麼樣的觀點。但如果只是處在彷惶不定中而不實修實證,只會白白的浪費精力、神思和時間,徒增邪見!

開車需要識別紅綠燈信號,可是什麼是紅?什麼是綠呢?顏色到底又是什麼呢?

中國大約有7000萬色盲(包括色弱),約佔人口比例的6%。假如這些人指定紅綠規則,恐怕我們的交通規則就要改了!!!在紅綠色盲的世界裡,紅就是綠,綠就是紅。誰對呢???

大多數人,都是以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來判斷這個世界,分析所謂的「事實真相」。在這個層面上分析事實真相併沒有錯,否則就無法生存;但必須知道,這不是究竟的事實真相。

修行,就是要更進一步,探究事實真相!!!而不是只停留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里爭論!!!

依教奉行,走在路上!存疑而行,是正行之路。

色盲資料,供您參考:http://home.blshe.com/blog.php?uid=19929id=129722


【佛陀傳授的道路有以下的特性】

1. Svakkhato-簡單而且定義清楚,每個人都可以練習,不會有任何疑惑。

2. Sanditthiko-每一步都是根據當下的實相。沒有想像,沒有猜測,沒有自我暗示或外來的暗示。

3. Akaliko-每一步都會在當下,在這一生帶來完整的結果。這條路沒有任何浪費。

4. Ehi-passiko-正法邀請你來親自求證,親身體驗真理。

5.Opaneyyiko-這條道路是直的,每一步都越來越接近最終的目標,也就是從所有的痛苦中解脫。

6. Paccattamveditabbo vinnuhi"ti-能讓來自任何族群的人,只要有理智,頭腦夠清楚, 都可以在自己的身體之內體驗到真理。

當我們繼續走在這條道路上,接受佛陀的教誨,我們會越來越清楚,內觀的教誨不是想要使人改變宗教信仰。

這不是一種宗教信仰。而是可以提供所有人練習的。當我們閱讀佛陀的話語, 以及所有的批註,我們會很驚訝發現,在文獻中幾乎找不到「佛教」與「佛教徒」這樣的字眼。佛陀自己從來沒有用過這些字眼。他的信徒在數百年的時間中,也沒有用過這些字眼。

他把他的教誨稱為法。他把他的信徒稱為愛法者,尋法者,修法者,法師等等。

印度文字中的佛教是 Bauddha,這個字在巴利文找不到對等的字眼。

如果佛陀的教誨用「佛學」來代表,就會被局限在特定的團體中,但是法是無限的。

法不是為了特定的團體或宗教,法是開放給所有人的。

我們都知道「佛學」這個字眼現在被大眾所接受。許多人使用這個字眼時,也知道這是指一個普遍存在的法。


密宗是佛教


密宗不是佛教。佛教修來生,密宗修襠下。說客氣點,密宗是人類文明的糟粕。不客氣的說,密宗就是邪教,萬惡之源,地獄的活證。


佛教,在內部有顯、密之分。按照古代學者的一般說法,顯教是釋伽牟尼所說的經典;密宗是毗盧遮那佛直接所傳的秘奧大法。

顯教要人悟道,教人修身近佛。

密教(密宗)重視傳承、真言、密咒,以求即身成佛。

簡單說明一下。

詳細的推薦閱讀藏族學者—-尕藏加的相關著作。


密宗是邪教吧

人皮唐卡

人骨法器

雙修

都是密宗吧


大般若經 攝受品 與密宗之起源

大般若經 攝受品 非即菩薩法如來可得非離菩薩法如來可得 燃燈佛 不可以空而得空便 讚歎菩薩三千世界起高心

初分攝受品第二十九之一

  爾時,會中天帝釋等欲界天眾,梵天王等色界諸天,及伊舍那神仙天女,同時三返高聲唱言:「善哉!善哉!尊者善現承佛神力、佛為依處,善為我等天人世間,分別開示微妙正法,所謂般若波羅蜜多。若有菩薩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能如說行不遠離者,我等於彼敬事如佛。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教中無法可得,所謂此中無色可得,無受、想、行、識可得;無眼處可得,無耳、鼻、舌、身、意處可得;無色處可得,無聲、香、味、觸、法處可得;無眼界可得,無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可得;無耳界可得,無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可得;無鼻界可得,無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可得;無舌界可得,無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可得;無身界可得,無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可得;無意界可得,無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可得;無地界可得,無水、火、風、空、識界可得;無苦聖諦可得,無集、滅、道聖諦可得;無無明可得,無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可得;無內空可得,無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可得:無真如可得,無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可得;無布施波羅蜜多可得,無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可得;無四靜慮可得,無四無量、四無色定可得;無八解脫可得,無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可得;無四念住可得,無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可得;無空解脫門可得,無無相、無願解脫門可得;無五眼可得,無六神通可得;無佛十力可得,無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可得;無無忘失法可得,無恆住舍性可得;無一切智可得,無道相智、一切相智可得;無一切陀羅尼門可得,無一切三摩地門可得;無預流可得,無一來、不還、阿羅漢可得;無預流向預流果可得,無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可得;無獨覺可得,無獨覺向獨覺果可得;無菩薩摩訶薩可得,無三藐三佛陀可得;無菩薩摩訶薩法可得,無無上正等菩提可得;無聲聞乘可得,無獨覺乘、無上乘可得。雖無如是諸法可得,而有施設三乘之教,所謂聲聞、獨覺、無上乘教。」

  爾時,佛告諸天仙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於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教中,雖無色等諸法可得,而有施設三乘之教。若有菩薩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以無所得而為方便,能如說行,不遠離者;汝天仙等,於彼菩薩,應當敬事猶如如來。
  「汝等當知,非即布施波羅蜜多如來可得,非離布施波羅蜜多如來可得,非即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如來可得,非離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如來可得;非即內空如來可得,非離內空如來可得,非即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如來可得,非離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如來可得;非即真如如來可得,非離真如如來可得,非即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如來可得,非離法界乃至不思議界如來可得;非即苦聖諦如來可得,非離苦聖諦如來可得,非即集、滅、道聖諦如來可得,非離集、滅、道聖諦如來可得;非即四靜慮如來可得,非離四靜慮如來可得,非即四無量、四無色定如來可得,非離四無量、四無色定如來可得;非即八解脫如來可得,非離八解脫如來可得,非即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如來可得,非離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如來可得;非即四念住如來可得,非離四念住如來可得,非即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如來可得,非離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如來可得;非即空解脫門如來可得,非離空解脫門如來可得,非即無相、無願解脫門如來可得,非離無相、無願解脫門如來可得;非即五眼如來可得,非離五眼如來可得,非即六神通如來可得,非離六神通如來可得;非即佛十力如來可得,非離佛十力如來可得,非即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如來可得,非離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如來可得;非即無忘失法如來可得,非離無忘失法如來可得,非即恆住舍性如來可得,非離恆住舍性如來可得;非即一切智如來可得,非離一切智如來可得,非即道相智、一切相智如來可得,非離道相智、一切相智如來可得;非即一切陀羅尼門如來可得,非離一切陀羅尼門如來可得,非即一切三摩地門如來可得,非離一切三摩地門如來可得;非即預流如來可得,非離預流如來可得,非即一來、不還、阿羅漢如來可得,非離一來、不還、阿羅漢如來可得;非即預流向預流果如來可得,非離預流向預流果如來可得,非即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如來可得,非離一來向乃至阿羅漢果如來可得;非即獨覺如來可得,非離獨覺如來可得,非即獨覺向獨覺果如來可得,非離獨覺向獨覺果如來可得;非即菩薩摩訶薩如來可得,非離菩薩摩訶薩如來可得,非即三藐三佛陀如來可得,非離三藐三佛陀如來可得;非即菩薩摩訶薩法如來可得,非離菩薩摩訶薩法如來可得,非即無上正等菩提如來可得,非離無上正等菩提如來可得;非即聲聞乘如來可得,非離聲聞乘如來可得,非即獨覺乘、無上乘如來可得,非離獨覺乘、無上乘如來可得。
  「諸天仙輩,汝等當知,若菩薩摩訶薩以無所得為方便,於一切法能勤修學,謂學布施波羅蜜多,學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學內空,學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學真如,學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學諸聖諦;學四靜慮,學四無量、四無色定;學八解脫,學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學四念住,學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學空解脫門,學無相、無願解脫門;學五眼,學六神通;學佛十力,學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學無忘失法,學恆住舍性;學一切智,學道相智、一切相智;學一切陀羅尼門,學一切三摩地門;學預流,學一來、不還、阿羅漢;學預流向預流果,學一來向一來果,學不還向不還果,學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學獨覺,學獨覺向獨覺果;學菩薩摩訶薩,學三藐三佛陀;學菩薩摩訶薩法,學無上正等菩提;學聲聞乘,學獨覺乘、無上乘。學如是菩薩摩訶薩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正修行,常不遠離。是故汝等,於彼菩薩,應當敬事猶如如來。
  「汝等當知,我於往昔燃燈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時,於眾華城四衢路首,見燃燈佛,散五莖華,布發掩泥,聞無上法,以無所得為方便故,便得不離布施波羅蜜多,不離凈戒波羅蜜多,不離安忍波羅蜜多,不離精進波羅蜜多,不離靜慮波羅蜜多,不離般若波羅蜜多;不離內空,不離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不離真如,不離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不離諸聖諦;不離四靜慮,不離四無量、四無色定;不離八解脫,不離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不離四念住,不離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不離空解脫門,不離無相、無願解脫門;不離五眼,不離六神通;不離佛十力,不離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離無忘失法,不離恆住舍性;不離一切智,不離道相智、一切相智;不離一切陀羅尼門,不離一切三摩地門;不離諸餘無量佛法。時燃燈佛即便授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謂作是言:『善男子,汝當來世過一無數大劫,於此世界賢劫之中,當得作佛,號能寂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丈夫、調御士、天人師、佛、薄伽梵。』」

  時,諸天仙等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為希有,令諸菩薩摩訶薩眾速能攝取一切智智,以無所得為方便故。所謂於色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受、想、行、識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眼處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耳、鼻、舌、身、意處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色處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聲、香、味、觸、法處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眼界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耳界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鼻界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舌界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身界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意界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地界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水、火、風、空、識界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苦聖諦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集、滅、道聖諦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無明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內空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真如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布施波羅蜜多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四靜慮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四無量、四無色定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八解脫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四念住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空解脫門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無相、無願解脫門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五眼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六神通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佛十力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無忘失法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恆住舍性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一切智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一切陀羅尼門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一切三摩地門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預流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一來、不還、阿羅漢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預流向預流果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獨覺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獨覺向獨覺果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菩薩摩訶薩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三藐三佛陀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菩薩摩訶薩法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無上正等菩提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聲聞乘不取不舍為方便故,於獨覺乘、無上乘不取不舍為方便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

初分攝受品第二十九之二

  爾時,世尊照知四眾,謂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菩薩摩訶薩,並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凈天,凈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皆集和合同為明證。於是顧命天帝釋言:「憍屍迦,若菩薩摩訶薩,若苾芻、苾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若諸天子,若諸天女,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不離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為方便,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精勤修習、如理思惟、為他演說、廣令流布,當知是輩,諸惡魔王及魔眷屬無能得便為惱害者。何以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色空、無相、無願,善住受、想、行、識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色蘊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眼處空、無相、無願,善住耳、鼻、舌、身、意處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眼處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色處空、無相、無願,善住聲、香、味、觸、法處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色處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眼界空、無相、無願,善住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眼界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耳界空、無相、無願,善住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耳界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鼻界空、無相、無願,善住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鼻界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舌界空、無相、無願,善住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舌界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身界空、無相、無願,善住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身界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意界空、無相、無願,善住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意界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地界空、無相、無願,善住水、火、風、空、識界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地界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苦聖諦空、無相、無願,善住集、滅、道聖諦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苦聖諦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無明空、無相、無願,善住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無明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內空空、無相、無願,善住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內空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真如空、無相、無願,善住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法界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布施波羅蜜多空、無相、無願,善住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布施波羅蜜多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四靜慮空、無相、無願,善住四無量、四無色定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四靜慮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八解脫空、無相、無願,善住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八解脫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四念住空、無相、無願,善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四念住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空解脫門空、無相、無願,善住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空解脫門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五眼空、無相、無願,善住六神通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五眼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佛十力空、無相、無願,善住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佛十力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無忘失法空、無相、無願,善住恆住舍性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無忘失法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一切智空、無相、無願,善住道相智、一切相智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一切智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一切陀羅尼門空、無相、無願,善住一切三摩地門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一切陀羅尼門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預流空、無相、無願,善住一來、不還、阿羅漢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預流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預流向預流果空、無相、無願,善住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預流向預流果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獨覺空、無相、無願,善住獨覺向獨覺果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獨覺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菩薩摩訶薩空、無相、無願,善住三藐三佛陀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菩薩摩訶薩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菩薩摩訶薩法空、無相、無願,善住無上正等菩提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菩薩摩訶薩法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善住聲聞乘空、無相、無願,善住獨覺乘、無上乘空、無相、無願,不可以空而得空便,不可無相得無相便,不可無願得無願便。何以故?以聲聞乘等自性皆空,能惱、所惱及惱害事不可得故。
  「複次,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人及非人無能得便為惱害者。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以無所得為方便,於一切有情善修慈、悲、喜、舍心故。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終不橫為諸險惡緣之所惱害,亦不橫死。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故,於諸有情正安養故。
  「複次,憍屍迦,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極光凈天、遍凈天、廣果天等,已發無上正等覺心,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若未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正思惟者,今應不離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為方便,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離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為方便,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若在空宅,若在曠野,若在險道及危難處,終不怖畏驚恐毛豎。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不離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為方便,善修內空故,善修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故。」

  爾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凈天,凈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等,俱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離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為方便,常能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我等常隨恭敬擁衛,不令一切災橫侵惱。何以故?此善男子、善女人等,即是菩薩摩訶薩故。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令諸有情永斷地獄、傍生、鬼界、阿素洛等諸險惡趣。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令諸天、人永離一切災橫、疾疫、貧窮、饑渴、寒熱等苦。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十善業道。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布施波羅蜜多,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苦聖諦,集、滅、道聖諦。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五眼、六神通。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無忘失法、恆住舍性。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剎帝利大族、婆羅門大族、長者大族、居士大族、諸小國王、轉輪聖王、輔臣僚佐。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梵眾天——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凈天,凈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及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獨覺及獨覺向獨覺果。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菩薩摩訶薩,成熟有情、嚴凈佛土。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如來、應、正等覺,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
  「世尊,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世間便有佛寶、法寶、苾芻僧寶。
  「世尊,以是緣故,我等天、龍及阿素洛、健達縛、揭路荼、緊捺洛、葯叉、邏剎娑、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應隨逐恭敬守護此菩薩摩訶薩,不令一切災橫侵惱。」

  爾時,世尊告天帝釋及諸天、龍、阿素洛等:「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離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為方便,常能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即是菩薩摩訶薩。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令諸有情永斷地獄、傍生、鬼界、阿素洛等。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令諸天人永離一切災橫、疾疫、貧窮、饑渴、寒熱等苦。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十善業道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布施波羅蜜多,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苦聖諦,集、滅、道聖諦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空解脫門,無相、無願解脫門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五眼、六神通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無忘失法、恆住舍性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剎帝利大族、婆羅門大族、長者大族、居士大族、諸小國王、轉輪聖王、輔臣僚佐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梵眾天——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凈天,凈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預流、一來、不還、阿羅漢及預流向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獨覺及獨覺向獨覺果出現世間。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菩薩摩訶薩出現世間,成熟有情、嚴凈佛土。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
  「憍屍迦,由是菩薩摩訶薩故,佛寶、法寶、苾芻僧寶出現世間。
  「憍屍迦,以是緣故,汝等天、龍、阿素洛等常應隨逐,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勤加守護此菩薩摩訶薩,勿令一切災橫侵惱。
  「憍屍迦,若有人能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如是菩薩摩訶薩者,當知即是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我及十方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是故汝等一切天、龍、阿素洛等常應隨逐,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勤加守護此菩薩摩訶薩,勿令一切災橫侵惱。
  「憍屍迦,假使遍滿南贍部洲聲聞、獨覺,譬如甘蔗、蘆葦、竹林、稻、麻、叢等間無空隙;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彼福田以無量種上妙樂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盡其形壽。若復有人經須臾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初發心不離六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以前功德比此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俱胝分不及一,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分不及一,數分、算分、計分、喻分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憍屍迦,假使遍滿南贍部洲、東勝身洲聲聞、獨覺,譬如甘蔗、蘆葦、竹林、稻、麻、叢等間無空隙;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彼福田以無量種上妙樂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盡其形壽。若復有人經須臾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初發心不離六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以前功德比此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憍屍迦,假使遍滿南贍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聲聞、獨覺,譬如甘蔗、蘆葦、竹林、稻、麻、叢等間無空隙;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彼福田以無量種上妙樂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盡其形壽。若復有人經須臾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初發心不離六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以前功德比此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憍屍迦,假使遍滿南贍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聲聞、獨覺,譬如甘蔗、蘆葦、竹林、稻、麻、叢等間無空隙;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彼福田以無量種上妙樂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盡其形壽。若復有人經須臾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初發心不離六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以前功德比此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憍屍迦,假使遍滿一四洲界聲聞、獨覺,譬如甘蔗、蘆葦、竹林、稻、麻、叢等間無空隙;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彼福田以無量種上妙樂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盡其形壽。若復有人經須臾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初發心不離六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以前功德比此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憍屍迦,假使遍滿小千世界聲聞、獨覺,譬如甘蔗、蘆葦、竹林、稻、麻、叢等間無空隙;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彼福田以無量種上妙樂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盡其形壽。若復有人經須臾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初發心不離六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以前功德比此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憍屍迦,假使遍滿中千世界聲聞、獨覺,譬如甘蔗、蘆葦、竹林、稻、麻、叢等間無空隙;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彼福田以無量種上妙樂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盡其形壽。若復有人經須臾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初發心不離六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以前功德比此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憍屍迦,假使遍滿三千大千佛之世界聲聞、獨覺,譬如甘蔗、蘆葦、竹林、稻、麻、叢等間無空隙;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彼福田以無量種上妙樂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盡其形壽。若復有人經須臾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初發心不離六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以前功德比此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憍屍迦,假使遍滿十方無量無邊世界聲聞、獨覺,譬如甘蔗、蘆葦、竹林、稻、麻、叢等間無空隙;有善男子、善女人等,於彼福田以無量種上妙樂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盡其形壽。若復有人經須臾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初發心不離六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以前功德比此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乃至鄔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何以故?
  「憍屍迦,不由聲聞及獨覺故,有菩薩摩訶薩及諸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但由菩薩摩訶薩故,有聲聞、獨覺及諸如來、應、正等覺出現世間。是故汝等一切天、龍及阿素洛、健達縛、揭路荼、緊捺洛、葯叉、邏剎娑、莫呼洛伽、人非人等常應守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此菩薩摩訶薩,勿令一切災橫侵惱。」

  爾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甚奇!希有!是菩薩摩訶薩於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攝受如是現法功德,成熟有情,嚴凈佛土,從一佛國趣一佛國,親近承事諸佛世尊;隨所欣樂殊勝善根,由於諸佛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即得成滿;於諸佛所聽聞正法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忘失所聞法要,速能攝受族姓圓滿、母圓滿、生圓滿、眷屬圓滿、相好圓滿、光明圓滿、眼圓滿、耳圓滿、音聲圓滿、陀羅尼圓滿、三摩地圓滿。復以善巧方便之力,變身如佛,從一世界趣一世界至無佛國,贊說布施波羅蜜多,贊說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贊說內空,贊說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贊說真如,贊說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贊說苦聖諦,贊說集、滅、道聖諦;贊說四靜慮,贊說四無量、四無色定;贊說八解脫,贊說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贊說四念住,贊說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贊說空解脫門,贊說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贊說五眼,贊說六神通;贊說佛十力,贊說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贊說無忘失法,贊說恆住舍性;贊說一切智,贊說道相智、一切相智;贊說一切陀羅尼門,贊說一切三摩地門;贊說佛寶,贊說法寶、苾芻僧寶。復以善巧方便之力,為諸有情宣說法要,隨宜安置三乘法中,永令解脫生老病死,證無餘依般涅槃界;或復拔濟諸惡趣苦,於天人中受諸快樂。」

初分攝受品第二十九之三

  時,天帝釋復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多甚為希有,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布施、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五眼、六神通;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無忘失法、恆住舍性;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獨覺菩提;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菩薩十地;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無上正等菩提;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般若波羅蜜多甚為希有,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布施、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五眼、六神通;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無忘失法、恆住舍性;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獨覺菩提;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菩薩十地;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無上正等菩提;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現法、後法功德勝利,汝應諦聽,極善作意!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天帝釋言:「唯然!大聖,願時為說,我等樂聞。」
  佛言:「憍屍迦,若有種種外道梵志,若諸惡魔及魔眷屬,若余暴惡增上慢者,於此菩薩摩訶薩所,欲為讎隙、凌辱、違害;彼適興心,速遭殃禍,自當殄滅,不果所願。何以故?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用無所得為方便,長夜修行布施、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以大悲願而為上首。若諸有情為慳貪故長夜斗諍,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布施波羅蜜多;若諸有情長夜破戒,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凈戒波羅蜜多;若諸有情長夜忿恚,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安忍波羅蜜多;若諸有情長夜懈怠,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精進波羅蜜多;若諸有情長夜心亂,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靜慮波羅蜜多;若諸有情長夜愚痴,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般若波羅蜜多。若諸有情流轉生死,長夜恆為貪、瞋、痴等隨眠纏垢之所擾亂,是菩薩摩訶薩能以種種善巧方便令彼斷滅,永離生死,或安立彼令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或安立彼令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或安立彼令住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或安立彼令住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或安立彼令住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或安立彼令住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或安立彼令住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或安立彼令住五眼、六神通,或安立彼令住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或安立彼令住無忘失法、恆住舍性,或安立彼令住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或安立彼令住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或安立彼令住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或安立彼令住獨覺菩提,或安立彼令住菩薩十地,或安立彼令住無上正等菩提,或安立彼令住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憍屍迦,如是名為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流布般若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所獲現法功德勝利。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由於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於當來世速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隨本所願安立有情,令於三乘修學究竟,乃至證入無餘涅槃。憍屍迦,如是名為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流布般若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所獲後法功德勝利。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其地方所,若有惡魔及魔眷屬,或有種種外道梵志及余暴惡增上慢者,憎嫉般若波羅蜜多欲為障礙,詰責違拒令速隱沒,終不能成。彼因暫聞般若聲故,眾惡漸滅,功德漸生,後依三乘得盡苦際。憍屍迦,如有妙藥名曰莫耆,是葯威勢能消眾毒,有大毒蛇飢行求食,遇見生類欲螫啖之,其生怖死走投妙藥,蛇聞葯氣尋便退走。何以故?憍屍迦,由此莫耆具大威力,能伏眾毒益身命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具大勢力,亦復如是。若善男子、善女人輩,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諸惡魔等於此菩薩摩訶薩所欲為惡事,由此般若波羅蜜多威神力故,令彼惡事於其方所自當殄滅。何以故?憍屍迦,由此般若具大威力,能摧惡法,增眾善故。
  「憍屍迦,云何般若波羅蜜多能滅惡法,增長眾善?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貪慾、瞋恚、愚痴,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純大苦蘊,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一切障蓋、隨眠、纏垢、結縛,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我見、有情見、命者見、生者見、養育者見、士夫見、補特伽羅見、意生見、儒童見、作者見、受者見、知者見、見者見,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一切常見、斷見、有見、無見乃至種種諸惡見趣,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所有慳貪、破戒、忿恚、懈怠、散亂、愚痴,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所有常想、樂想、我想、凈想,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一切貪行、瞋行、痴行、慢行、疑見行等,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色取,增彼對治;能滅受、想、行、識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眼處取,增彼對治;能滅耳、鼻、舌、身、意處取,增彼對治;能滅色處取,增彼對治;能滅聲、香、味、觸、法處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眼界取,增彼對治;能滅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取,增彼對治;能滅耳界取,增彼對治;能滅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取,增彼對治;能滅鼻界取,增彼對治;能滅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取,增彼對治;能滅舌界取,增彼對治;能滅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取,增彼對治;能滅身界取,增彼對治;能滅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取,增彼對治;能滅意界取,增彼對治;能滅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地界取,增彼對治;能滅水、火、風、空、識界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苦聖諦取,增彼對治;能滅集、滅、道聖諦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無明取,增彼對治;能滅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內空取,增彼對治;能滅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真如取,增彼對治;能滅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布施波羅蜜多取,增彼對治;能滅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四靜慮取,增彼對治;能滅四無量、四無色定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八解脫取,增彼對治;能滅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四念住取,增彼對治;能滅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空解脫門取,增彼對治;能滅無相、無願解脫門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五眼取,增彼對治;能滅六神通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佛十力取,增彼對治,能滅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無忘失法取,增彼對治;能滅恆住舍性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一切智取,增彼對治;能滅道相智、一切相智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一切陀羅尼門取,增彼對治;能滅一切三摩地門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預流取,增彼對治;能滅一來、不還、阿羅漢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預流向預流果取,增彼對治;能滅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獨覺取,增彼對治;能滅獨覺向獨覺果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菩薩摩訶薩取,增彼對治;能滅三藐三佛陀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菩薩摩訶薩法取,增彼對治;能滅無上正等菩提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聲聞乘取,增彼對治;能滅獨覺乘、無上乘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乃至能滅般涅槃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一切魔所住法,及能生長一切善事。是故般若波羅蜜多,有無數量大威神力。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菩薩摩訶薩常為三千大千世界四大天王及天帝釋、堪忍界主大梵天王、極光凈天、遍凈天、廣果天、凈居天等並諸善神皆同擁護,不令一切災橫侵惱,如法所求無不滿足。十方世界現在諸佛亦常護念如是菩薩,令惡法滅,善法增長。
  「所謂增長布施波羅蜜多令無損減,增長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內空令無損減,增長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真如令無損減,增長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苦聖諦令無損減,增長集、滅、道聖諦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四靜慮令無損減,增長四無量、四無色定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八解脫令無損減,增長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四念住令無損減,增長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空解脫門令無損減,增長無相、無願解脫門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五眼令無損減,增長六神通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佛十力令無損減,增長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無忘失法令無損減,增長恆住舍性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一切智令無損減,增長道相智、一切相智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一切陀羅尼門令無損減,增長一切三摩地門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發言威肅,聞皆敬受,稱量談說,辭無錯亂,深知恩義,堅事善友,不為慳嫉、忿恨、覆惱、諂誑、驕慢等之所隱蔽。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離斷生命,教他離斷生命,贊說離斷生命法,歡喜讚歎離斷生命者;自離不與取,教他離不與取,贊說離不與取法,歡喜讚歎離不與取者;自離欲邪行,教他離欲邪行,贊說離欲邪行法,歡喜讚歎離欲邪行者;自離虛誑語,教他離虛誑語,贊說離虛誑語法,歡喜讚歎離虛誑語者;自離離間語,教他離離間語,贊說離離間語法,歡喜讚歎離離間語者;自離粗惡語,教他離粗惡語,贊說離粗惡語法,歡喜讚歎離粗惡語者;自離雜穢語,教他離雜穢語,贊說離雜穢語法,歡喜讚歎離雜穢語者;自離貪慾,教他離貪慾,贊說離貪慾法,歡喜讚歎離貪慾者;自離瞋恚,教他離瞋恚,贊說離瞋恚法,歡喜讚歎離瞋恚者;自離邪見,教他離邪見,贊說離邪見法,歡喜讚歎離邪見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行布施波羅蜜多,教他行布施波羅蜜多,贊說布施波羅蜜多法,歡喜讚歎行布施波羅蜜多者;自行凈戒波羅蜜多,教他行凈戒波羅蜜多,贊說凈戒波羅蜜多法,歡喜讚歎行凈戒波羅蜜多者;自行安忍波羅蜜多,教他行安忍波羅蜜多,贊說安忍波羅蜜多法,歡喜讚歎行安忍波羅蜜多者;自行精進波羅蜜多,教他行精進波羅蜜多,贊說精進波羅蜜多法,歡喜讚歎行精進波羅蜜多者;自行靜慮波羅蜜多,教他行靜慮波羅蜜多,贊說靜慮波羅蜜多法,歡喜讚歎行靜慮波羅蜜多者;自行般若波羅蜜多,教他行般若波羅蜜多,贊說般若波羅蜜多法,歡喜讚歎行般若波羅蜜多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住內空,教他住內空,贊說內空法,歡喜讚歎住內空者;自住外空,教他住外空,贊說外空法,歡喜讚歎住外空者;自住內外空,教他住內外空,贊說內外空法,歡喜讚歎住內外空者;自住空空,教他住空空,贊說空空法,歡喜讚歎住空空者;自住大空,教他住大空,贊說大空法,歡喜讚歎住大空者;自住勝義空,教他住勝義空,贊說勝義空法,歡喜讚歎住勝義空者;自住有為空,教他住有為空,贊說有為空法,歡喜讚歎住有為空者;自住無為空,教他住無為空,贊說無為空法,歡喜讚歎住無為空者;自住畢竟空,教他住畢竟空,贊說畢竟空法,歡喜讚歎住畢竟空者;自住無際空,教他住無際空,贊說無際空法,歡喜讚歎住無際空者;自住散空,教他住散空,贊說散空法,歡喜讚歎住散空者;自住無變異空,教他住無變異空,贊說無變異空法,歡喜讚歎住無變異空者;自住本性空,教他住本性空,贊說本性空法,歡喜讚歎住本性空者;自住自相空,教他住自相空,贊說自相空法,歡喜讚歎住自相空者;自住共相空,教他住共相空,贊說共相空法,歡喜讚歎住共相空者;自住一切法空,教他住一切法空,贊說一切法空法,歡喜讚歎住一切法空者;自住不可得空,教他住不可得空,贊說不可得空法,歡喜讚歎住不可得空者;自住無性空,教他住無性空,贊說無性空法,歡喜讚歎住無性空者;自住自性空,教他住自性空,贊說自性空法,歡喜讚歎住自性空者;自住無性自性空,教他住無性自性空,贊說無性自性空法,歡喜讚歎住無性自性空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住真如,教他住真如,贊說真如法,歡喜讚歎住真如者;自住法界,教他住法界,贊說法界法,歡喜讚歎住法界者;自住法性,教他住法性,贊說法性法,歡喜讚歎住法性者;自住不虛妄性,教他住不虛妄性,贊說不虛妄性法,歡喜讚歎住不虛妄性者;自住不變異性,教他住不變異性,贊說不變異性法,歡喜讚歎住不變異性者;自住平等性,教他住平等性,贊說平等性法,歡喜讚歎住平等性者;自住離生性,教他住離生性,贊說離生性法,歡喜讚歎住離生性者;自住法定,教他住法定,贊說法定法,歡喜讚歎住法定者;自住法住,教他住法住,贊說法住法,歡喜讚歎住法住者;自住實際,教他住實際,贊說實際法,歡喜讚歎住實際者;自住虛空界,教他住虛空界,贊說虛空界法,歡喜讚歎住虛空界者;自住不思議界,教他住不思議界,贊說不思議界法,歡喜讚歎住不思議界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住苦聖諦,教他住苦聖諦,贊說苦聖諦法,歡喜讚歎住苦聖諦者;自住集聖諦,教他住集聖諦,贊說集聖諦法,歡喜讚歎住集聖諦者;自住滅聖諦,教他住滅聖諦,贊說滅聖諦法,歡喜讚歎住滅聖諦者;自住道聖諦,教他住道聖諦,贊說道聖諦法,歡喜讚歎住道聖諦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初靜慮,教他修初靜慮,贊說初靜慮法、歡喜讚歎修初靜慮者;自修第二靜慮,教他修第二靜慮,贊說第二靜慮法,歡喜讚歎修第二靜慮者;自修第三靜慮,教他修第三靜慮,贊說第三靜慮法,歡喜讚歎修第三靜慮者;自修第四靜慮,教他修第四靜慮,贊說第四靜慮法,歡喜讚歎修第四靜慮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慈無量,教他修慈無量,贊說慈無量法,歡喜讚歎修慈無量者;自修悲無量,教他修悲無量,贊說悲無量法,歡喜讚歎修悲無量者;自修喜無量,教他修喜無量,贊說喜無量法,歡喜讚歎修喜無量者;自修舍無量,教他修舍無量,贊說舍無量法,歡喜讚歎修舍無量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空無邊處定,教他修空無邊處定,贊說空無邊處定法,歡喜讚歎修空無邊處定者;自修識無邊處定,教他修識無邊處定,贊說識無邊處定法,歡喜讚歎修識無邊處定者;自修無所有處定,教他修無所有處定,贊說無所有處定法,歡喜讚歎修無所有處定者;自修非想非非想處定,教他修非想非非想處定,贊說非想非非想處定法,歡喜讚歎修非想非非想處定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八解脫,教他修八解脫,贊說八解脫法,歡喜讚歎修八解脫者;自修八勝處,教他修八勝處,贊說八勝處法,歡喜讚歎修八勝處者;自修九次第定,教他修九次第定,贊說九次第定法,歡喜讚歎修九次第定者;自修十遍處,教他修十遍處,贊說十遍處法,歡喜讚歎修十遍處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四念住,教他修四念住,贊說四念住法,歡喜讚歎修四念住者;自修四正斷,教他修四正斷,贊說四正斷法,歡喜讚歎修四正斷者;自修四神足,教他修四神足,贊說四神足法,歡喜讚歎修四神足者;自修五根,教他修五根,贊說五根法,歡喜讚歎修五根者;自修五力,教他修五力,贊說五力法,歡喜讚歎修五力者;自修七等覺支,教他修七等覺支,贊說七等覺支法;歡喜讚歎修七等覺支者;自修八聖道支,教他修八聖道支,贊說八聖道支法,歡喜讚歎修八聖道支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空解脫門,教他修空解脫門,贊說空解脫門法,歡喜讚歎修空解脫門者;自修無相解脫門,教他修無相解脫門,贊說無相解脫門法,歡喜讚歎修無相解脫門者;自修無願解脫門,教他修無願解脫門,贊說無願解脫門法,歡喜讚歎修無願解脫門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五眼,教他修五眼,贊說五眼法,歡喜讚歎修五眼者;自修六神通,教他修六神通,贊說六神通法,歡喜讚歎修六神通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佛十力,教他修佛十力,贊說佛十力法,歡喜讚歎修佛十力者;自修四無所畏,教他修四無所畏,贊說四無所畏法,歡喜讚歎修四無所畏者;自修四無礙解,教他修四無礙解,贊說四無礙解法,歡喜讚歎修四無礙解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大慈,教他修大慈,贊說大慈法,歡喜讚歎修大慈者;自修大悲,教他修大悲,贊說大悲法,歡喜讚歎修大悲者;自修大喜,教他修大喜,贊說大喜法,歡喜讚歎修大喜者;自修大舍,教他修大舍,贊說大舍法,歡喜讚歎修大舍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十八佛不共法,教他修十八佛不共法,贊說十八佛不共法法,歡喜讚歎修十八佛不共法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

初分攝受品第二十九之四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無忘失法,教他修無忘失法,贊說無忘失法法,歡喜讚歎修無忘失法者;自修恆住舍性,教他修恆住舍性,贊說恆住舍性法,歡喜讚歎修恆住舍性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一切陀羅尼門,教他修一切陀羅尼門,贊說一切陀羅尼門法,歡喜讚歎修一切陀羅尼門者;自修一切三摩地門,教他修一切三摩地門,贊說一切三摩地門法,歡喜讚歎修一切三摩地門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一切智,教他修一切智,贊說一切智法,歡喜讚歎修一切智者;自修道相智,教他修道相智,贊說道相智法,歡喜讚歎修道相智者;自修一切相智,教他修一切相智,贊說一切相智法,歡喜讚歎修一切相智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多時,所行布施波羅蜜多,以無所得為方便,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護凈戒波羅蜜多,以無所得為方便,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修安忍波羅蜜多,以無所得為方便,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起精進波羅蜜多,以無所得為方便,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入靜慮波羅蜜多,以無所得為方便,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以無所得為方便,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多時,常作是念:『我若不行布施波羅蜜多,當生貧賤家,尚無勢力,何由成熟有情、嚴凈佛土,況當能得一切智智?我若不護凈戒波羅蜜多,當生諸惡趣,尚不能得下賤人身,何由成熟有情、嚴凈佛土,況當能得一切智智?我若不修安忍波羅蜜多,當生諸根殘缺容貌醜陋,不具菩薩圓滿色身。若得菩薩圓滿色身行菩薩行,有情見者必獲無上正等菩提;若不得此圓滿色身,則不能成熟一切有情、嚴凈佛土,況當能得一切智智?我若懈怠不起精進波羅蜜多,尚不能獲菩薩勝道,何由成熟一切有情、嚴凈佛土,況當能得一切智智?我若心亂不入靜慮波羅蜜多,尚不能起菩薩勝定,何由成熟有情、嚴凈佛土,況當能得一切智智?我若無智不學般若波羅蜜多,尚不能得諸巧便慧超二乘地,何由成熟有情、嚴凈佛土,況當能得一切智智?』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學六波羅蜜多,常作是念:『我不應隨慳貪勢力,若隨彼力則我布施波羅蜜多不得圓滿;若我布施波羅蜜多不圓滿者,終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應隨破戒勢力,若隨彼力則我凈戒波羅蜜多不得圓滿;若我凈戒波羅蜜多不圓滿者,終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應隨忿恚勢力,若隨彼力則我安忍波羅蜜多不得圓滿;若我安忍波羅蜜多不圓滿者,終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應隨懈怠勢力,若隨彼力則我精進波羅蜜多不得圓滿;若我精進波羅蜜多不圓滿者,終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應隨心亂勢力,若隨彼力則我靜慮波羅蜜多不得圓滿;若我靜慮波羅蜜多不圓滿者,終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應隨無智勢力,若隨彼力則我般若波羅蜜多不得圓滿;若我般若波羅蜜多不圓滿者,終不能成一切智智。』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不離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為方便,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獲得如是現法、後法功德勝利。」

  爾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為希有,調伏菩薩令不高心,而能迴向一切智智。」
  佛言:「憍屍迦,云何般若波羅蜜多調伏菩薩令不高心,而能迴向一切智智?」
  天帝釋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行世間布施波羅蜜多時,若於佛所而行布施,便作是念:『我能施佛。』若於菩薩、獨覺、聲聞、孤窮、老病道行、乞者而行布施,便作是念:『我能施菩薩、獨覺、聲聞、孤窮、老病道行、乞者。』是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行布施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行世間凈戒波羅蜜多時,便作是念:『我能行凈戒波羅蜜多,我能滿凈戒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行凈戒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行世間安忍波羅蜜多時,便作是念:『我能行安忍波羅蜜多,我能滿安忍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行安忍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行世間精進波羅蜜多時,便作是念:『我能行精進波羅蜜多,我能滿精進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行精進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行世間靜慮波羅蜜多時,便作是念:『我能行靜慮波羅蜜多,我能滿靜慮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行靜慮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行世間般若波羅蜜多時,便作是念:『我能行般若波羅蜜多,我能滿般若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行般若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住內空時,若作是念:『我能住內空。』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住內空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住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時,若作是念:『我能住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住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住真如時,若作是念:『我能住真如。』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住真如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住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時,若作是念:『我能住法界乃至不思議界。』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住法界乃至不思議界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住苦聖諦時,若作是念:『我能住苦聖諦。』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住苦聖諦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住集、滅、道聖諦時,若作是念:『我能住集、滅、道聖諦。』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住集、滅、道聖諦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四靜慮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四靜慮。』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四靜慮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八解脫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八解脫。』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八解脫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四念住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四念住。』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四念住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空解脫門時,若作是念:『我能修空解脫門。』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空解脫門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時,若作是念:『我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五眼時,若作是念:『我能修五眼。』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五眼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六神通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六神通。』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六神通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佛十力時,若作是念:『我能修佛十力。』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佛十力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無忘失法時,若作是念:『我能修無忘失法。』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無忘失法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恆住舍性時,若作是念:『我能修恆住舍性。』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恆住舍性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一切陀羅尼門時,若作是念:『我能修一切陀羅尼門。』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一切陀羅尼門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一切三摩地門時,若作是念:『我能修一切三摩地門。』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一切三摩地門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一切智時,若作是念:『我能修一切智。』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一切智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道相智、一切相智時,若作是念:『我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道相智、一切相智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成熟有情時,若作是念:『我能成熟有情。」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成熟有情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嚴凈佛土時,若作是念:『我能嚴凈佛土。』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嚴凈佛土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依世間心修諸善法,無方便善巧行布施等故,我、我所執擾亂心故,雖修般若波羅蜜多而未得故,不能如實調伏高心,亦不能如實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布施波羅蜜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布施,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行布施波羅蜜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凈戒波羅蜜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凈戒,不得具凈戒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行凈戒波羅蜜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安忍波羅蜜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安忍,不得具安忍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行安忍波羅蜜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精進波羅蜜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精進,不得具精進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行精進波羅蜜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靜慮波羅蜜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靜慮,不得具靜慮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行靜慮波羅蜜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般若波羅蜜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般若,不得具般若者,亦不得一切法,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行般若波羅蜜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住內空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內空,不得住內空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住內空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住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不得住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住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住真如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真如,不得住真如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住真如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住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法界乃至不思議界,不得住法界乃至不思議界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住法界乃至不思議界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住苦聖諦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苦聖諦,不得住苦聖諦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住苦聖諦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住集、滅、道聖諦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集、滅、道聖諦,不得住集、滅、道聖諦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住集、滅、道聖諦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四靜慮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四靜慮,不得修四靜慮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四靜慮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四無量、四無色定,不得修四無量、四無色定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八解脫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八解脫,不得修八解脫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八解脫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不得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四念住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四念住,不得修四念住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四念住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不得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空解脫門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空解脫門,不得修空解脫門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空解脫門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無相、無願解脫門,不得修無相、無願解脫門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五眼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五眼,不得修五眼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五眼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六神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六神通,不得修六神通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六神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佛十力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佛十力,不得修佛十力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佛十力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得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無忘失法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無忘失法,不得修無忘失法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無忘失法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恆住舍性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恆住舍性,不得修恆住舍性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恆住舍性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一切陀羅尼門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一切陀羅尼門,不得修一切陀羅尼門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一切陀羅尼門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一切三摩地門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一切三摩地門,不得修一切三摩地門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一切三摩地門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一切智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一切智,不得修一切智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一切智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道相智、一切相智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得修道相智、一切相智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道相智、一切相智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成熟有情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成熟有情,不得成熟有情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成熟有情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嚴凈佛土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嚴凈佛土,不得嚴凈佛土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嚴凈佛土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依出世間般若波羅蜜多修善法故,能如實調伏高心,亦能如實迴向一切智智,是故我說: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為希有,調伏菩薩令不高心,而能迴向一切智智。」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能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身常安隱,心恆喜樂,不為一切災橫侵惱。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親近供養、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若隨軍旅交陣戰時,至心念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為刀杖之所傷殺,所對怨敵皆起慈心,設欲中傷自然退敗,喪命軍旅終無是處。何以故?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不離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為方便,長夜修習六波羅蜜多,自除貪慾刀杖,亦能除他貪慾刀杖;自除瞋恚刀杖,亦能除他瞋恚刀杖;自除愚痴刀杖,亦能除他愚痴刀杖;自除惡見刀杖,亦能除他惡見刀杖;自除纏垢刀杖,亦能除他纏垢刀杖;自除隨眠刀杖,亦能除他隨眠刀杖;自除惡業刀杖,亦能除他惡業刀杖。憍屍迦,由此緣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設入軍陣,不為刀杖之所傷殺,所對怨敵皆起慈心,設欲中傷自然退敗,喪命軍旅終無是處。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離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為方便,常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受持讀誦、如理思惟、精勤修學、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一切毒藥、蠱道、鬼魅、厭禱、咒術皆不能害,水不能溺火不能燒,刀杖、惡獸、怨賊、惡神、眾邪、魍魎不能傷害。何以故?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明咒,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無上咒,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無等等咒,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一切咒王,最上最妙無能及者,具大威力能伏一切,不為一切之所降伏。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精勤修學如是咒王,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了自他俱皆不可得。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我,不得有情,不得命者,不得生者,不得養者,不得士夫,不得補特伽羅,不得意生,不得儒童,不得作者,不得受者,不得知者,不得見者;由於我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色,不得受、想、行、識;於色蘊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眼處,不得耳、鼻、舌、身、意處;於眼處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色處,不得聲、香、味、觸、法處;於色處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眼界,不得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於眼界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耳界,不得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於耳界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鼻界,不得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於鼻界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舌界,不得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於舌界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身界,不得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於身界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意界,不得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於意界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地界,不得水、火、風、空、識界;於地界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苦聖諦,不得集、滅、道聖諦;於苦聖諦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無明,不得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於無明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內空,不得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於內空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真如,不得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於真如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三

初分攝受品第二十九之五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布施波羅蜜多,不得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於布施波羅蜜多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四靜慮,不得四無量、四無色定;於四靜慮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八解脫,不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於八解脫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四念住,不得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於四念住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空解脫門,不得無相、無願解脫門;於空解脫門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五眼,不得六神通;於五眼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佛十力,不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於佛十力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無忘失法,不得恆住舍性;於無忘失法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一切智,不得道相智、一切相智;於一切智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一切陀羅尼門,不得一切三摩地門;於一切陀羅尼門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預流,不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於預流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預流向預流果,不得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於預流向預流果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獨覺,不得獨覺向獨覺果;於獨覺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菩薩摩訶薩,不得三藐三佛陀;於菩薩摩訶薩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菩薩摩訶薩法,不得無上正等菩提;於菩薩摩訶薩法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聲聞乘,不得獨覺乘、無上乘;於聲聞乘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於我及法雖無所得,而證無上正等菩提,觀諸有情心行差別,隨宜為轉無上法輪,令如說行皆獲饒益。何以故?過去菩薩摩訶薩眾,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精勤修學,已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未來菩薩摩訶薩眾,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精勤修學,當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現在十方無邊世界有諸菩薩摩訶薩眾,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精勤修學,現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隨所居止國土、城邑、人及非人,不為一切災橫疾疫之所傷害。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隨所住處,為此三千大千世界及餘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所有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凈天,凈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並諸龍神、阿素洛等常來守護,恭敬供養、尊重讚歎,不令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有留難故。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置清凈處,恭敬供養、尊重讚歎,雖不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亦不為他開示分別,而此住處國邑、王都、人非人等,不為一切災橫疾疫之所傷害。所以者何?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隨所住處,為此三千大千世界及餘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所有四大王眾天乃至色究竟天,並諸龍神、阿素洛等,常來守護,恭敬供養、尊重讚歎,不令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有留難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但書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置清凈處,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尚獲如是現法利益,況能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及廣為他開示分別!當知是輩功德無邊,速證菩提,利樂一切。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怖畏怨家、惡獸、災橫、厭禱、疾疫、毒藥、咒等,應書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隨多少分香囊盛貯,置寶筒中恆隨逐身恭敬供養,諸怖畏事皆自消除,天龍鬼神常守衛故。
  「憍屍迦,譬如有人或旁生類,入菩提樹院,或至彼院邊,人非人等不能傷害。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坐此處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得菩提已,施諸有情無恐無怖,身心安樂:安立無量無數有情,令住人天尊貴妙行;安立無量無數有情,令住三乘安樂妙行;安立無量無數有情,令現證得或預流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阿羅漢果;安立無量無數有情,令當證得獨覺菩提或證無上正等菩提。如是勝事皆由般若波羅蜜多威神之力,是故此處,一切天、龍、阿素洛等,皆同守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當知般若波羅蜜多,隨所住處亦復如是,一切天、龍、阿素洛等,常來守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不令般若波羅蜜多有留難故。當知是處即真制多,一切有情皆應敬禮,當以種種上妙華鬘、塗散等香、衣服、瓔珞、寶幢、幡蓋、眾妙珍奇、伎樂、燈明而為供養。」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一

初分攝受品第二十九之三

  時,天帝釋復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多甚為希有,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布施、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五眼、六神通;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無忘失法、恆住舍性;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獨覺菩提;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菩薩十地;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無上正等菩提;若有攝受般若波羅蜜多,則為攝受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般若波羅蜜多甚為希有,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布施、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五眼、六神通;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無忘失法、恆住舍性;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獨覺菩提;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菩薩十地;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無上正等菩提;若於般若波羅蜜多能攝受者,則能攝受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現法、後法功德勝利,汝應諦聽,極善作意!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天帝釋言:「唯然!大聖,願時為說,我等樂聞。」
  佛言:「憍屍迦,若有種種外道梵志,若諸惡魔及魔眷屬,若余暴惡增上慢者,於此菩薩摩訶薩所,欲為讎隙、凌辱、違害;彼適興心,速遭殃禍,自當殄滅,不果所願。何以故?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以應一切智智心,用無所得為方便,長夜修行布施、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以大悲願而為上首。若諸有情為慳貪故長夜斗諍,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布施波羅蜜多;若諸有情長夜破戒,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凈戒波羅蜜多;若諸有情長夜忿恚,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安忍波羅蜜多;若諸有情長夜懈怠,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精進波羅蜜多;若諸有情長夜心亂,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靜慮波羅蜜多;若諸有情長夜愚痴,是菩薩摩訶薩於內外法一切悉舍,方便令彼安住般若波羅蜜多。若諸有情流轉生死,長夜恆為貪、瞋、痴等隨眠纏垢之所擾亂,是菩薩摩訶薩能以種種善巧方便令彼斷滅,永離生死,或安立彼令住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或安立彼令住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或安立彼令住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或安立彼令住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或安立彼令住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或安立彼令住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或安立彼令住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或安立彼令住五眼、六神通,或安立彼令住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或安立彼令住無忘失法、恆住舍性,或安立彼令住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或安立彼令住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或安立彼令住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或安立彼令住獨覺菩提,或安立彼令住菩薩十地,或安立彼令住無上正等菩提,或安立彼令住世間、出世間一切善法。憍屍迦,如是名為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流布般若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所獲現法功德勝利。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由於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於當來世速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隨本所願安立有情,令於三乘修學究竟,乃至證入無餘涅槃。憍屍迦,如是名為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流布般若波羅蜜多菩薩摩訶薩,所獲後法功德勝利。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其地方所,若有惡魔及魔眷屬,或有種種外道梵志及余暴惡增上慢者,憎嫉般若波羅蜜多欲為障礙,詰責違拒令速隱沒,終不能成。彼因暫聞般若聲故,眾惡漸滅,功德漸生,後依三乘得盡苦際。憍屍迦,如有妙藥名曰莫耆,是葯威勢能消眾毒,有大毒蛇飢行求食,遇見生類欲螫啖之,其生怖死走投妙藥,蛇聞葯氣尋便退走。何以故?憍屍迦,由此莫耆具大威力,能伏眾毒益身命故。當知般若波羅蜜多具大勢力,亦復如是。若善男子、善女人輩,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諸惡魔等於此菩薩摩訶薩所欲為惡事,由此般若波羅蜜多威神力故,令彼惡事於其方所自當殄滅。何以故?憍屍迦,由此般若具大威力,能摧惡法,增眾善故。
  「憍屍迦,云何般若波羅蜜多能滅惡法,增長眾善?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貪慾、瞋恚、愚痴,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純大苦蘊,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一切障蓋、隨眠、纏垢、結縛,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我見、有情見、命者見、生者見、養育者見、士夫見、補特伽羅見、意生見、儒童見、作者見、受者見、知者見、見者見,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一切常見、斷見、有見、無見乃至種種諸惡見趣,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所有慳貪、破戒、忿恚、懈怠、散亂、愚痴,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所有常想、樂想、我想、凈想,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一切貪行、瞋行、痴行、慢行、疑見行等,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色取,增彼對治;能滅受、想、行、識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眼處取,增彼對治;能滅耳、鼻、舌、身、意處取,增彼對治;能滅色處取,增彼對治;能滅聲、香、味、觸、法處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眼界取,增彼對治;能滅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取,增彼對治;能滅耳界取,增彼對治;能滅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取,增彼對治;能滅鼻界取,增彼對治;能滅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取,增彼對治;能滅舌界取,增彼對治;能滅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取,增彼對治;能滅身界取,增彼對治;能滅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取,增彼對治;能滅意界取,增彼對治;能滅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地界取,增彼對治;能滅水、火、風、空、識界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苦聖諦取,增彼對治;能滅集、滅、道聖諦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無明取,增彼對治;能滅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內空取,增彼對治;能滅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真如取,增彼對治;能滅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布施波羅蜜多取,增彼對治;能滅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四靜慮取,增彼對治;能滅四無量、四無色定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八解脫取,增彼對治;能滅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四念住取,增彼對治;能滅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空解脫門取,增彼對治;能滅無相、無願解脫門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五眼取,增彼對治;能滅六神通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佛十力取,增彼對治,能滅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無忘失法取,增彼對治;能滅恆住舍性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一切智取,增彼對治;能滅道相智、一切相智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一切陀羅尼門取,增彼對治;能滅一切三摩地門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預流取,增彼對治;能滅一來、不還、阿羅漢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預流向預流果取,增彼對治;能滅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獨覺取,增彼對治;能滅獨覺向獨覺果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菩薩摩訶薩取,增彼對治;能滅三藐三佛陀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菩薩摩訶薩法取,增彼對治;能滅無上正等菩提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聲聞乘取,增彼對治;能滅獨覺乘、無上乘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乃至能滅般涅槃取,增彼對治。
  「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能滅一切魔所住法,及能生長一切善事。是故般若波羅蜜多,有無數量大威神力。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菩薩摩訶薩常為三千大千世界四大天王及天帝釋、堪忍界主大梵天王、極光凈天、遍凈天、廣果天、凈居天等並諸善神皆同擁護,不令一切災橫侵惱,如法所求無不滿足。十方世界現在諸佛亦常護念如是菩薩,令惡法滅,善法增長。
  「所謂增長布施波羅蜜多令無損減,增長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內空令無損減,增長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真如令無損減,增長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苦聖諦令無損減,增長集、滅、道聖諦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四靜慮令無損減,增長四無量、四無色定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八解脫令無損減,增長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四念住令無損減,增長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空解脫門令無損減,增長無相、無願解脫門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五眼令無損減,增長六神通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佛十力令無損減,增長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無忘失法令無損減,增長恆住舍性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一切智令無損減,增長道相智、一切相智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增長一切陀羅尼門令無損減,增長一切三摩地門令無損減。何以故?以無所得為方便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發言威肅,聞皆敬受,稱量談說,辭無錯亂,深知恩義,堅事善友,不為慳嫉、忿恨、覆惱、諂誑、驕慢等之所隱蔽。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離斷生命,教他離斷生命,贊說離斷生命法,歡喜讚歎離斷生命者;自離不與取,教他離不與取,贊說離不與取法,歡喜讚歎離不與取者;自離欲邪行,教他離欲邪行,贊說離欲邪行法,歡喜讚歎離欲邪行者;自離虛誑語,教他離虛誑語,贊說離虛誑語法,歡喜讚歎離虛誑語者;自離離間語,教他離離間語,贊說離離間語法,歡喜讚歎離離間語者;自離粗惡語,教他離粗惡語,贊說離粗惡語法,歡喜讚歎離粗惡語者;自離雜穢語,教他離雜穢語,贊說離雜穢語法,歡喜讚歎離雜穢語者;自離貪慾,教他離貪慾,贊說離貪慾法,歡喜讚歎離貪慾者;自離瞋恚,教他離瞋恚,贊說離瞋恚法,歡喜讚歎離瞋恚者;自離邪見,教他離邪見,贊說離邪見法,歡喜讚歎離邪見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行布施波羅蜜多,教他行布施波羅蜜多,贊說布施波羅蜜多法,歡喜讚歎行布施波羅蜜多者;自行凈戒波羅蜜多,教他行凈戒波羅蜜多,贊說凈戒波羅蜜多法,歡喜讚歎行凈戒波羅蜜多者;自行安忍波羅蜜多,教他行安忍波羅蜜多,贊說安忍波羅蜜多法,歡喜讚歎行安忍波羅蜜多者;自行精進波羅蜜多,教他行精進波羅蜜多,贊說精進波羅蜜多法,歡喜讚歎行精進波羅蜜多者;自行靜慮波羅蜜多,教他行靜慮波羅蜜多,贊說靜慮波羅蜜多法,歡喜讚歎行靜慮波羅蜜多者;自行般若波羅蜜多,教他行般若波羅蜜多,贊說般若波羅蜜多法,歡喜讚歎行般若波羅蜜多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住內空,教他住內空,贊說內空法,歡喜讚歎住內空者;自住外空,教他住外空,贊說外空法,歡喜讚歎住外空者;自住內外空,教他住內外空,贊說內外空法,歡喜讚歎住內外空者;自住空空,教他住空空,贊說空空法,歡喜讚歎住空空者;自住大空,教他住大空,贊說大空法,歡喜讚歎住大空者;自住勝義空,教他住勝義空,贊說勝義空法,歡喜讚歎住勝義空者;自住有為空,教他住有為空,贊說有為空法,歡喜讚歎住有為空者;自住無為空,教他住無為空,贊說無為空法,歡喜讚歎住無為空者;自住畢竟空,教他住畢竟空,贊說畢竟空法,歡喜讚歎住畢竟空者;自住無際空,教他住無際空,贊說無際空法,歡喜讚歎住無際空者;自住散空,教他住散空,贊說散空法,歡喜讚歎住散空者;自住無變異空,教他住無變異空,贊說無變異空法,歡喜讚歎住無變異空者;自住本性空,教他住本性空,贊說本性空法,歡喜讚歎住本性空者;自住自相空,教他住自相空,贊說自相空法,歡喜讚歎住自相空者;自住共相空,教他住共相空,贊說共相空法,歡喜讚歎住共相空者;自住一切法空,教他住一切法空,贊說一切法空法,歡喜讚歎住一切法空者;自住不可得空,教他住不可得空,贊說不可得空法,歡喜讚歎住不可得空者;自住無性空,教他住無性空,贊說無性空法,歡喜讚歎住無性空者;自住自性空,教他住自性空,贊說自性空法,歡喜讚歎住自性空者;自住無性自性空,教他住無性自性空,贊說無性自性空法,歡喜讚歎住無性自性空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住真如,教他住真如,贊說真如法,歡喜讚歎住真如者;自住法界,教他住法界,贊說法界法,歡喜讚歎住法界者;自住法性,教他住法性,贊說法性法,歡喜讚歎住法性者;自住不虛妄性,教他住不虛妄性,贊說不虛妄性法,歡喜讚歎住不虛妄性者;自住不變異性,教他住不變異性,贊說不變異性法,歡喜讚歎住不變異性者;自住平等性,教他住平等性,贊說平等性法,歡喜讚歎住平等性者;自住離生性,教他住離生性,贊說離生性法,歡喜讚歎住離生性者;自住法定,教他住法定,贊說法定法,歡喜讚歎住法定者;自住法住,教他住法住,贊說法住法,歡喜讚歎住法住者;自住實際,教他住實際,贊說實際法,歡喜讚歎住實際者;自住虛空界,教他住虛空界,贊說虛空界法,歡喜讚歎住虛空界者;自住不思議界,教他住不思議界,贊說不思議界法,歡喜讚歎住不思議界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住苦聖諦,教他住苦聖諦,贊說苦聖諦法,歡喜讚歎住苦聖諦者;自住集聖諦,教他住集聖諦,贊說集聖諦法,歡喜讚歎住集聖諦者;自住滅聖諦,教他住滅聖諦,贊說滅聖諦法,歡喜讚歎住滅聖諦者;自住道聖諦,教他住道聖諦,贊說道聖諦法,歡喜讚歎住道聖諦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初靜慮,教他修初靜慮,贊說初靜慮法、歡喜讚歎修初靜慮者;自修第二靜慮,教他修第二靜慮,贊說第二靜慮法,歡喜讚歎修第二靜慮者;自修第三靜慮,教他修第三靜慮,贊說第三靜慮法,歡喜讚歎修第三靜慮者;自修第四靜慮,教他修第四靜慮,贊說第四靜慮法,歡喜讚歎修第四靜慮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慈無量,教他修慈無量,贊說慈無量法,歡喜讚歎修慈無量者;自修悲無量,教他修悲無量,贊說悲無量法,歡喜讚歎修悲無量者;自修喜無量,教他修喜無量,贊說喜無量法,歡喜讚歎修喜無量者;自修舍無量,教他修舍無量,贊說舍無量法,歡喜讚歎修舍無量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空無邊處定,教他修空無邊處定,贊說空無邊處定法,歡喜讚歎修空無邊處定者;自修識無邊處定,教他修識無邊處定,贊說識無邊處定法,歡喜讚歎修識無邊處定者;自修無所有處定,教他修無所有處定,贊說無所有處定法,歡喜讚歎修無所有處定者;自修非想非非想處定,教他修非想非非想處定,贊說非想非非想處定法,歡喜讚歎修非想非非想處定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八解脫,教他修八解脫,贊說八解脫法,歡喜讚歎修八解脫者;自修八勝處,教他修八勝處,贊說八勝處法,歡喜讚歎修八勝處者;自修九次第定,教他修九次第定,贊說九次第定法,歡喜讚歎修九次第定者;自修十遍處,教他修十遍處,贊說十遍處法,歡喜讚歎修十遍處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四念住,教他修四念住,贊說四念住法,歡喜讚歎修四念住者;自修四正斷,教他修四正斷,贊說四正斷法,歡喜讚歎修四正斷者;自修四神足,教他修四神足,贊說四神足法,歡喜讚歎修四神足者;自修五根,教他修五根,贊說五根法,歡喜讚歎修五根者;自修五力,教他修五力,贊說五力法,歡喜讚歎修五力者;自修七等覺支,教他修七等覺支,贊說七等覺支法;歡喜讚歎修七等覺支者;自修八聖道支,教他修八聖道支,贊說八聖道支法,歡喜讚歎修八聖道支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空解脫門,教他修空解脫門,贊說空解脫門法,歡喜讚歎修空解脫門者;自修無相解脫門,教他修無相解脫門,贊說無相解脫門法,歡喜讚歎修無相解脫門者;自修無願解脫門,教他修無願解脫門,贊說無願解脫門法,歡喜讚歎修無願解脫門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五眼,教他修五眼,贊說五眼法,歡喜讚歎修五眼者;自修六神通,教他修六神通,贊說六神通法,歡喜讚歎修六神通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佛十力,教他修佛十力,贊說佛十力法,歡喜讚歎修佛十力者;自修四無所畏,教他修四無所畏,贊說四無所畏法,歡喜讚歎修四無所畏者;自修四無礙解,教他修四無礙解,贊說四無礙解法,歡喜讚歎修四無礙解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大慈,教他修大慈,贊說大慈法,歡喜讚歎修大慈者;自修大悲,教他修大悲,贊說大悲法,歡喜讚歎修大悲者;自修大喜,教他修大喜,贊說大喜法,歡喜讚歎修大喜者;自修大舍,教他修大舍,贊說大舍法,歡喜讚歎修大舍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十八佛不共法,教他修十八佛不共法,贊說十八佛不共法法,歡喜讚歎修十八佛不共法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二

初分攝受品第二十九之四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無忘失法,教他修無忘失法,贊說無忘失法法,歡喜讚歎修無忘失法者;自修恆住舍性,教他修恆住舍性,贊說恆住舍性法,歡喜讚歎修恆住舍性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一切陀羅尼門,教他修一切陀羅尼門,贊說一切陀羅尼門法,歡喜讚歎修一切陀羅尼門者;自修一切三摩地門,教他修一切三摩地門,贊說一切三摩地門法,歡喜讚歎修一切三摩地門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自修一切智,教他修一切智,贊說一切智法,歡喜讚歎修一切智者;自修道相智,教他修道相智,贊說道相智法,歡喜讚歎修道相智者;自修一切相智,教他修一切相智,贊說一切相智法,歡喜讚歎修一切相智者。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多時,所行布施波羅蜜多,以無所得為方便,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護凈戒波羅蜜多,以無所得為方便,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修安忍波羅蜜多,以無所得為方便,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起精進波羅蜜多,以無所得為方便,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入靜慮波羅蜜多,以無所得為方便,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學般若波羅蜜多,以無所得為方便,與一切有情同共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多時,常作是念:『我若不行布施波羅蜜多,當生貧賤家,尚無勢力,何由成熟有情、嚴凈佛土,況當能得一切智智?我若不護凈戒波羅蜜多,當生諸惡趣,尚不能得下賤人身,何由成熟有情、嚴凈佛土,況當能得一切智智?我若不修安忍波羅蜜多,當生諸根殘缺容貌醜陋,不具菩薩圓滿色身。若得菩薩圓滿色身行菩薩行,有情見者必獲無上正等菩提;若不得此圓滿色身,則不能成熟一切有情、嚴凈佛土,況當能得一切智智?我若懈怠不起精進波羅蜜多,尚不能獲菩薩勝道,何由成熟一切有情、嚴凈佛土,況當能得一切智智?我若心亂不入靜慮波羅蜜多,尚不能起菩薩勝定,何由成熟有情、嚴凈佛土,況當能得一切智智?我若無智不學般若波羅蜜多,尚不能得諸巧便慧超二乘地,何由成熟有情、嚴凈佛土,況當能得一切智智?』
  「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學六波羅蜜多,常作是念:『我不應隨慳貪勢力,若隨彼力則我布施波羅蜜多不得圓滿;若我布施波羅蜜多不圓滿者,終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應隨破戒勢力,若隨彼力則我凈戒波羅蜜多不得圓滿;若我凈戒波羅蜜多不圓滿者,終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應隨忿恚勢力,若隨彼力則我安忍波羅蜜多不得圓滿;若我安忍波羅蜜多不圓滿者,終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應隨懈怠勢力,若隨彼力則我精進波羅蜜多不得圓滿;若我精進波羅蜜多不圓滿者,終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應隨心亂勢力,若隨彼力則我靜慮波羅蜜多不得圓滿;若我靜慮波羅蜜多不圓滿者,終不能成一切智智。我不應隨無智勢力,若隨彼力則我般若波羅蜜多不得圓滿;若我般若波羅蜜多不圓滿者,終不能成一切智智。』憍屍迦,是菩薩摩訶薩不離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為方便,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獲得如是現法、後法功德勝利。」

  爾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為希有,調伏菩薩令不高心,而能迴向一切智智。」
  佛言:「憍屍迦,云何般若波羅蜜多調伏菩薩令不高心,而能迴向一切智智?」
  天帝釋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行世間布施波羅蜜多時,若於佛所而行布施,便作是念:『我能施佛。』若於菩薩、獨覺、聲聞、孤窮、老病道行、乞者而行布施,便作是念:『我能施菩薩、獨覺、聲聞、孤窮、老病道行、乞者。』是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行布施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行世間凈戒波羅蜜多時,便作是念:『我能行凈戒波羅蜜多,我能滿凈戒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行凈戒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行世間安忍波羅蜜多時,便作是念:『我能行安忍波羅蜜多,我能滿安忍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行安忍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行世間精進波羅蜜多時,便作是念:『我能行精進波羅蜜多,我能滿精進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行精進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行世間靜慮波羅蜜多時,便作是念:『我能行靜慮波羅蜜多,我能滿靜慮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行靜慮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行世間般若波羅蜜多時,便作是念:『我能行般若波羅蜜多,我能滿般若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無方便善巧行般若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住內空時,若作是念:『我能住內空。』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住內空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住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時,若作是念:『我能住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住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住真如時,若作是念:『我能住真如。』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住真如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住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時,若作是念:『我能住法界乃至不思議界。』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住法界乃至不思議界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住苦聖諦時,若作是念:『我能住苦聖諦。』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住苦聖諦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住集、滅、道聖諦時,若作是念:『我能住集、滅、道聖諦。』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住集、滅、道聖諦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四靜慮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四靜慮。』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四靜慮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八解脫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八解脫。』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八解脫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四念住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四念住。』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四念住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空解脫門時,若作是念:『我能修空解脫門。』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空解脫門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時,若作是念:『我能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五眼時,若作是念:『我能修五眼。』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五眼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六神通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六神通。』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六神通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佛十力時,若作是念:『我能修佛十力。』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佛十力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時,若作是念:『我能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無忘失法時,若作是念:『我能修無忘失法。』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無忘失法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恆住舍性時,若作是念:『我能修恆住舍性。』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恆住舍性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一切陀羅尼門時,若作是念:『我能修一切陀羅尼門。』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一切陀羅尼門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一切三摩地門時,若作是念:『我能修一切三摩地門。』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一切三摩地門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修一切智時,若作是念:『我能修一切智。』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一切智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修道相智、一切相智時,若作是念:『我能修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修道相智、一切相智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菩薩摩訶薩成熟有情時,若作是念:『我能成熟有情。」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成熟有情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菩薩摩訶薩嚴凈佛土時,若作是念:『我能嚴凈佛土。』是菩薩摩訶薩,我、我所執之所擾亂嚴凈佛土故遂起高心,不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依世間心修諸善法,無方便善巧行布施等故,我、我所執擾亂心故,雖修般若波羅蜜多而未得故,不能如實調伏高心,亦不能如實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布施波羅蜜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不得布施,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行布施波羅蜜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凈戒波羅蜜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凈戒,不得具凈戒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行凈戒波羅蜜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安忍波羅蜜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安忍,不得具安忍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行安忍波羅蜜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精進波羅蜜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精進,不得具精進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行精進波羅蜜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靜慮波羅蜜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靜慮,不得具靜慮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行靜慮波羅蜜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行出世間般若波羅蜜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般若,不得具般若者,亦不得一切法,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行般若波羅蜜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住內空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內空,不得住內空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住內空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住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不得住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住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住真如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真如,不得住真如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住真如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住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法界乃至不思議界,不得住法界乃至不思議界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住法界乃至不思議界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住苦聖諦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苦聖諦,不得住苦聖諦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住苦聖諦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住集、滅、道聖諦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集、滅、道聖諦,不得住集、滅、道聖諦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住集、滅、道聖諦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四靜慮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四靜慮,不得修四靜慮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四靜慮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四無量、四無色定,不得修四無量、四無色定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四無量、四無色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八解脫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八解脫,不得修八解脫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八解脫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不得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四念住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四念住,不得修四念住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四念住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不得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空解脫門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空解脫門,不得修空解脫門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空解脫門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無相、無願解脫門,不得修無相、無願解脫門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無相、無願解脫門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五眼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五眼,不得修五眼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五眼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六神通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六神通,不得修六神通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六神通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佛十力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佛十力,不得修佛十力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佛十力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得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無忘失法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無忘失法,不得修無忘失法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無忘失法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恆住舍性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恆住舍性,不得修恆住舍性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恆住舍性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一切陀羅尼門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一切陀羅尼門,不得修一切陀羅尼門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一切陀羅尼門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一切三摩地門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一切三摩地門,不得修一切三摩地門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一切三摩地門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修一切智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一切智,不得修一切智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一切智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修道相智、一切相智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得修道相智、一切相智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修道相智、一切相智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成熟有情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成熟有情,不得成熟有情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成熟有情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若菩薩摩訶薩嚴凈佛土時,善修般若波羅蜜多故,不得嚴凈佛土,不得嚴凈佛土者,是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嚴凈佛土故,能調伏高心,亦能迴向一切智智。
  「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依出世間般若波羅蜜多修善法故,能如實調伏高心,亦能如實迴向一切智智,是故我說:如是般若波羅蜜多甚為希有,調伏菩薩令不高心,而能迴向一切智智。」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能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身常安隱,心恆喜樂,不為一切災橫侵惱。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親近供養、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若隨軍旅交陣戰時,至心念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為刀杖之所傷殺,所對怨敵皆起慈心,設欲中傷自然退敗,喪命軍旅終無是處。何以故?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不離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為方便,長夜修習六波羅蜜多,自除貪慾刀杖,亦能除他貪慾刀杖;自除瞋恚刀杖,亦能除他瞋恚刀杖;自除愚痴刀杖,亦能除他愚痴刀杖;自除惡見刀杖,亦能除他惡見刀杖;自除纏垢刀杖,亦能除他纏垢刀杖;自除隨眠刀杖,亦能除他隨眠刀杖;自除惡業刀杖,亦能除他惡業刀杖。憍屍迦,由此緣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設入軍陣,不為刀杖之所傷殺,所對怨敵皆起慈心,設欲中傷自然退敗,喪命軍旅終無是處。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離一切智智心,以無所得為方便,常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受持讀誦、如理思惟、精勤修學、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一切毒藥、蠱道、鬼魅、厭禱、咒術皆不能害,水不能溺火不能燒,刀杖、惡獸、怨賊、惡神、眾邪、魍魎不能傷害。何以故?憍屍迦,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明咒,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無上咒,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無等等咒,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一切咒王,最上最妙無能及者,具大威力能伏一切,不為一切之所降伏。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精勤修學如是咒王,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了自他俱皆不可得。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我,不得有情,不得命者,不得生者,不得養者,不得士夫,不得補特伽羅,不得意生,不得儒童,不得作者,不得受者,不得知者,不得見者;由於我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色,不得受、想、行、識;於色蘊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眼處,不得耳、鼻、舌、身、意處;於眼處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色處,不得聲、香、味、觸、法處;於色處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眼界,不得色界、眼識界及眼觸、眼觸為緣所生諸受;於眼界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耳界,不得聲界、耳識界及耳觸、耳觸為緣所生諸受;於耳界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鼻界,不得香界、鼻識界及鼻觸、鼻觸為緣所生諸受;於鼻界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舌界,不得味界、舌識界及舌觸、舌觸為緣所生諸受;於舌界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身界,不得觸界、身識界及身觸、身觸為緣所生諸受;於身界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意界,不得法界、意識界及意觸、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於意界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地界,不得水、火、風、空、識界;於地界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苦聖諦,不得集、滅、道聖諦;於苦聖諦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無明,不得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嘆苦憂惱;於無明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內空,不得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於內空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真如,不得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於真如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百三

初分攝受品第二十九之五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布施波羅蜜多,不得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於布施波羅蜜多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四靜慮,不得四無量、四無色定;於四靜慮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八解脫,不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於八解脫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四念住,不得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於四念住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空解脫門,不得無相、無願解脫門;於空解脫門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五眼,不得六神通;於五眼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佛十力,不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於佛十力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無忘失法,不得恆住舍性;於無忘失法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一切智,不得道相智、一切相智;於一切智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一切陀羅尼門,不得一切三摩地門;於一切陀羅尼門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預流,不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於預流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預流向預流果,不得一來向一來果、不還向不還果、阿羅漢向阿羅漢果;於預流向預流果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獨覺,不得獨覺向獨覺果;於獨覺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菩薩摩訶薩,不得三藐三佛陀;於菩薩摩訶薩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菩薩摩訶薩法,不得無上正等菩提;於菩薩摩訶薩法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不得聲聞乘,不得獨覺乘、無上乘;於聲聞乘等無所得故,不為自害,不為害他,不為俱害。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咒王時,於我及法雖無所得,而證無上正等菩提,觀諸有情心行差別,隨宜為轉無上法輪,令如說行皆獲饒益。何以故?過去菩薩摩訶薩眾,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精勤修學,已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未來菩薩摩訶薩眾,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精勤修學,當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現在十方無邊世界有諸菩薩摩訶薩眾,於此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精勤修學,現證無上正等菩提,轉妙法輪度無量眾。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於此般若波羅蜜多,至心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廣令流布;是善男子、善女人等,隨所居止國土、城邑、人及非人,不為一切災橫疾疫之所傷害。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隨所住處,為此三千大千世界及餘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所有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梵眾天——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凈天,凈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並諸龍神、阿素洛等常來守護,恭敬供養、尊重讚歎,不令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有留難故。
  「複次,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書此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置清凈處,恭敬供養、尊重讚歎,雖不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亦不為他開示分別,而此住處國邑、王都、人非人等,不為一切災橫疾疫之所傷害。所以者何?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隨所住處,為此三千大千世界及餘十方無量無數無邊世界,所有四大王眾天乃至色究竟天,並諸龍神、阿素洛等,常來守護,恭敬供養、尊重讚歎,不令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有留難故。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但書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置清凈處,恭敬供養、尊重讚歎,尚獲如是現法利益,況能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及廣為他開示分別!當知是輩功德無邊,速證菩提,利樂一切。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怖畏怨家、惡獸、災橫、厭禱、疾疫、毒藥、咒等,應書般若波羅蜜多大神咒王,隨多少分香囊盛貯,置寶筒中恆隨逐身恭敬供養,諸怖畏事皆自消除,天龍鬼神常守衛故。
  「憍屍迦,譬如有人或旁生類,入菩提樹院,或至彼院邊,人非人等不能傷害。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坐此處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得菩提已,施諸有情無恐無怖,身心安樂:安立無量無數有情,令住人天尊貴妙行;安立無量無數有情,令住三乘安樂妙行;安立無量無數有情,令現證得或預流果、或一來果、或不還果、或阿羅漢果;安立無量無數有情,令當證得獨覺菩提或證無上正等菩提。如是勝事皆由般若波羅蜜多威神之力,是故此處,一切天、龍、阿素洛等,皆同守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當知般若波羅蜜多,隨所住處亦復如是,一切天、龍、阿素洛等,常來守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不令般若波羅蜜多有留難故。當知是處即真制多,一切有情皆應敬禮,當以種種上妙華鬘、塗散等香、衣服、瓔珞、寶幢、幡蓋、眾妙珍奇、伎樂、燈明而為供養。」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一

  爾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書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種種莊嚴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復以種種上妙華鬘、塗散等香、衣服、瓔珞、寶幢、幡蓋、眾妙珍奇、伎樂、燈明而為供養。或善男子、善女人等,佛涅槃後,起窣堵波,七寶嚴飾,寶函盛貯佛設利羅安置其中,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復以種種上妙華鬘、塗散等香、衣服、瓔珞、寶幢、幡蓋、眾妙珍奇、伎樂、燈明而為供養。是二福聚,何者為多?」
  佛言:「憍屍迦,我還問汝,當隨意答。於意云何?如來所得一切智智及相好身,於何等法修學而得?」
  天帝釋言:「世尊,如來所得一切智智及相好身,於此般若波羅蜜多修學而得。」
  佛告憍屍迦:「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我於般若波羅蜜多修學故,得一切智智及相好身。何以故?憍屍迦,不學般若波羅蜜多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無有是處故。憍屍迦,不以獲得相好身故說名如來、應、正等覺,但以證得一切智智說名如來、應、正等覺。憍屍迦,如來所得一切智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為因故起,佛相好身但為依處,若不依止佛相好身,一切智智無由而轉。是故般若波羅蜜多正為因生一切智智,為令此智現前相續故,復修集佛相好身。此相好身若非遍智所依處者,一切天、龍、阿素洛等,不應竭誠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以相好身與佛遍智為所依止故,諸天、龍、阿素洛等,恭敬供養。由此緣故,我涅槃後,諸天、龍神、人非人等,恭敬供養我設利羅。
  「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但於般若波羅蜜多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是善男子、善女人等,則為供養一切智智,及所依止佛相好身,並涅槃後佛設利羅。何以故?憍屍迦,一切智智及相好身並設利羅,皆以般若波羅蜜多為根本故。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但於佛身及設利羅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是善男子、善女人等,非為供養一切智智及此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憍屍迦,佛身遺體,非此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智智之根本故。憍屍迦,由此緣故,諸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佛,若心若身,先當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學、如理思惟、書寫解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復以種種上妙華鬘、塗散等香、衣服、瓔珞、寶幢、幡蓋、眾妙珍奇、伎樂、燈明而為供養。
  「以是故,憍屍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書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種種莊嚴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復以種種上妙華鬘、塗散等香、衣服、瓔珞、寶幢、幡蓋、眾妙珍奇、伎樂、燈明而為供養。或善男子、善女人等,佛涅槃後,起窣堵波,七寶嚴飾,寶函盛貯佛設利羅安置其中,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復以種種上妙華鬘、塗散等香、衣服、瓔珞、寶幢、幡蓋、眾妙珍奇、伎樂、燈明而為供養。是二福聚,前者為多。何以故?
  「憍屍迦,布施、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現故。
  「憍屍迦,真如、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現故。
  「憍屍迦,苦聖諦、集聖諦、滅聖諦、道聖諦,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現故。
  「憍屍迦,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五眼、六神通,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無忘失法、恆住舍性,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菩薩摩訶薩所有成熟有情、嚴凈佛土,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菩薩摩訶薩所有族姓圓滿、色力圓滿、財寶圓滿、眷屬圓滿,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世間所有十善業道,供養沙門、父母、師長,施、戒、修等無量善法,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世間所有剎帝利大族、婆羅門大族、長者大族、居士大族,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世間所有四大王眾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世間所有梵眾天——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凈天,凈天——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世間所有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一切預流、預流果、一來、一來果、不還、不還果、阿羅漢、阿羅漢果,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一切獨覺、獨覺菩提,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一切菩薩摩訶薩、菩薩摩訶薩法,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憍屍迦,不可思量、不可宣說、無上、無上上、無等、無等等一切智智,皆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而出生故。」

  爾時,天帝釋白佛言:「世尊,贍部洲人於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者,彼豈不知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獲得如是大功德利?」
  佛言:「憍屍迦,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於意云何?贍部洲內,有幾所人成就佛證凈、成就法證凈、成就僧證凈?有幾所人於佛無疑、於法無疑、於僧無疑?有幾所人於佛究竟、於法究竟、於僧究竟?」
  天帝釋言:「世尊,贍部洲內,有少分人成就佛證凈、成就法證凈、成就僧證凈,有少分人於佛無疑、於法無疑、於僧無疑,有少分人於佛究竟、於法究竟、於僧究竟。」
  佛言:「憍屍迦,我復問汝,隨汝意答。憍屍迦,於意云何?贍部洲內,有幾所人得三十七菩提分法?有幾所人得三解脫門?有幾所人得八解脫?有幾所人得九次第定?有幾所人得四無礙解?有幾所人得六神通?有幾所人永斷三結得預流果?有幾所人薄貪、瞋、痴得一來果?有幾所人斷五順下分結得不還果?有幾所人斷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有幾所人發心定趣獨覺菩提?有幾所人發心定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天帝釋言:「世尊,贍部洲內,有少分人得三十七菩提分法,有少分人得三解脫門,有少分人得八解脫,有少分人得九次第定,有少分人得四無礙解,有少分人得六神通,有少分人永斷三結得預流果,有少分人薄貪、瞋、痴得一來果,有少分人斷五順下分結得不還果,有少分人斷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有少分人發心定趣獨覺菩提,有少分人發心定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憍屍迦,贍部洲內,極少分人成就佛證凈、成就法證凈、成就僧證凈,轉少分人於佛無疑、於法無疑、於僧無疑,轉少分人於佛究竟、於法究竟、於僧究竟,轉少分人得三十七菩提分法,轉少分人得三解脫門,轉少分人得八解脫,轉少分人得九次第定,轉少分人得四無礙解,轉少分人得六神通。憍屍迦,贍部洲內,極少分人永斷三結得預流果,轉少分人薄貪、瞋、痴得一來果,轉少分人斷五順下分結得不還果,轉少分人斷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轉少分人發心定趣獨覺菩提,轉少分人發心定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少分人既發心已精勤修習趣菩提行。何以故?
  「憍屍迦,諸有情類流轉生死,無量世來多不見佛,不聞正法,不親近僧;不行布施,不護凈戒,不修安忍,不起精進,不習靜慮,不學般若;不聞布施波羅蜜多,不修布施波羅蜜多,不聞凈戒波羅蜜多,不修凈戒波羅蜜多,不聞安忍波羅蜜多,不修安忍波羅蜜多,不聞精進波羅蜜多,不修精進波羅蜜多,不聞靜慮波羅蜜多,不修靜慮波羅蜜多,不聞般若波羅蜜多,不修般若波羅蜜多;不聞內空,不修內空,不聞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不修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不聞真如,不修真如,不聞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不修法界乃至不思議界;不聞苦聖諦,不修苦聖諦,不聞集、滅、道聖諦,不修集、滅、道聖諦;不聞四靜慮,不修四靜慮,不聞四無量、四無色定,不修四無量、四無色定;不聞八解脫,不修八解脫,不聞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不修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不聞四念住,不修四念住,不聞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不修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不聞空解脫門,不修空解脫門,不聞無相、無願解脫門,不修無相、無願解脫門;不聞五眼,不修五眼,不聞六神通,不修六神通;不聞佛十力,不修佛十力,不聞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修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不聞無忘失法,不修無忘失法,不聞恆住舍性,不修恆住舍性;不聞一切陀羅尼門,不修一切陀羅尼門,不聞一切三摩地門,不修一切三摩地門;不聞一切智,不修一切智,不聞道相智、一切相智,不修道相智、一切相智。
  「憍屍迦,以是緣故,當知於此贍部洲內,極少分人成就佛證凈、成就法證凈、成就僧證凈,轉少分人於佛無疑、於法無疑、於僧無疑,轉少分人於佛究竟、於法究竟、於僧究竟,轉少分人得三十七菩提分法,轉少分人得三解脫門,轉少分人得八解脫,轉少分人得九次第定,轉少分人得四無礙解,轉少分人得六神通。憍屍迦,當知於此贍部洲中極少分人永斷三結得預流果,轉少分人薄貪、瞋、痴得一來果,轉少分人斷五順下分結得不還果,轉少分人斷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轉少分人發心定趣獨覺菩提,轉少分人發心定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少分人既發心已精勤修習趣菩提行。」

  爾時,佛語天帝釋言:「我今問汝,隨汝意答。憍屍迦,於意云何?置贍部洲所有人類,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幾所眾生供養恭敬父母、師長?幾所眾生供養恭敬沙門、婆羅門?幾所眾生行施、受齋、持戒?幾所眾生修十善業道?幾所眾生於諸欲中住厭患想、無常想、苦想、無我想、不凈想、厭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幾所眾生修四靜慮?幾所眾生修四無量?幾所眾生修四無色定?幾所眾生信佛、信法、信僧?幾所眾生於佛無疑、於法無疑、於僧無疑?幾所眾生於佛究竟、於法究竟、於僧究竟?幾所眾生修三十七菩提分法?幾所眾生修三解脫門?幾所眾生修八解脫?幾所眾生修九次第定?幾所眾生修四無礙解?幾所眾生修六神通?幾所眾生永斷三結得預流果?幾所眾生薄貪、瞋、痴得一來果?幾所眾生斷五順下分結得不還果?幾所眾生斷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幾所眾生髮心定趣獨覺菩提?幾所眾生髮心定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幾所眾生既發心已精勤修習趣菩提行?幾所眾生煉磨長養趣菩提心?幾所眾生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幾所眾生得住菩薩不退轉地?幾所眾生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天帝釋言:「世尊,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有少眾生供養恭敬父母、師長,有少眾生供養恭敬沙門、婆羅門,有少眾生行施、受齋、持戒,有少眾生修十善業道,有少眾生於諸欲中住厭患想、無常想、苦想、無我想、不凈想、厭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有少眾生修四靜慮,有少眾生修四無量,有少眾生修四無色定,有少眾生信佛、信法、信僧,有少眾生於佛無疑、於法無疑、於僧無疑,有少眾生於佛究竟、於法究竟、於僧究竟,有少眾生修三十七菩提分法,有少眾生修三解脫門,有少眾生修八解脫,有少眾生修九次第定,有少眾生修四無礙解,有少眾生修六神通,有少眾生永斷三結得預流果,有少眾生薄貪、瞋、痴得一來果,有少眾生斷五順下分結得不還果,有少眾生斷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有少眾生髮心定趣獨覺菩提,有少眾生髮心定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少眾生既發心已精勤修習趣菩提行,有少眾生練磨長養趣菩提心,有少眾生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有少眾生得住菩薩不退轉地,有少眾生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爾時,佛告天帝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憍屍迦,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極少眾生供養恭敬父母、師長,轉少眾生供養恭敬沙門、婆羅門,轉少眾生行施、受齋、持戒,轉少眾生修十善業道,轉少眾生於諸欲中住厭患想、無常想、苦想、無我想、不凈想、厭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轉少眾生修四靜慮,轉少眾生修四無量,轉少眾生修四無色定,轉少眾生信佛、信法、信僧,轉少眾生於佛無疑、於法無疑、於僧無疑,轉少眾生於佛究竟、於法究竟、於僧究竟,轉少眾生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轉少眾生修三解脫門,轉少眾生修八解脫,轉少眾生修九次第定,轉少眾生修四無礙解,轉少眾生修六神通。憍屍迦,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極少眾生永斷三結得預流果,轉少眾生薄貪、瞋、痴得一來果,轉少眾生斷五順下分結得不還果,轉少眾生斷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轉少眾生髮心定趣獨覺菩提,轉少眾生髮心定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少眾生既發心已精勤修習趣菩提行,轉少眾生練磨長養趣菩提心,轉少眾生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羅蜜多,轉少眾生得住菩薩不退轉地,轉少眾生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複次,憍屍迦,我以清凈無障佛眼,觀察十方各如殑伽沙等世界,雖有無量、無數、無邊有情發心定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精勤修習趣菩提行,而由遠離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若一、若二、若三有情得住菩薩不退轉地,多分退墮聲聞、獨覺下劣地中。何以故?憍屍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甚難可得,惡慧懈怠、下劣精進、下劣勝解、下劣有情不能證故。憍屍迦,由是因緣,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發心定趣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精勤修習趣菩提行,欲住菩薩不退轉地,速證無上正等菩提無留難者,應於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數數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習、如理思惟、好請問師、樂為他說;作此事已復應書寫,種種寶物而用莊嚴,供養恭敬、尊重讚歎;復以種種上妙華鬘、塗散等香、衣服、瓔珞、寶幢、幡蓋、眾妙珍奇、伎樂、燈明而為供養。
  「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於余攝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諸勝善法,亦應聽聞、受持讀誦、精勤修習、如理思惟、好請問師、樂為他說。
  「何謂攝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餘勝善法?所謂布施波羅蜜多,凈戒、安忍、精進、靜慮波羅蜜多;若內空,若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若真如,若法界、法性、不虛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虛空界、不思議界;若苦聖諦,若集、滅、道聖諦;若四靜慮,若四無量、四無色定;若八解脫,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若四念住,若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空解脫門,若無相、無願解脫門;若五眼,若六神通;若佛十力,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無忘失法,若恆住舍性;若一切陀羅尼門,若一切三摩地門;若一切智,若道相智、一切相智;若余無量無邊佛法,是謂攝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餘勝善法。憍屍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於余隨順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蘊、處、界等無量法門,亦應聽聞、受持讀誦、如理思惟,不應非毀令於無上正等菩提而作留難。

般若空性密宗0收藏分享編輯還沒有評論https://pic1.zhimg.com/da8e974dc_xs.jpg寫下你的評論


掩耳盜鈴者

借佛之名,行非佛之事。言之高明,行不義之事。下等也

就好比大家知道殺人犯法是不好的,然後嘴上說殺人不好,心裡想著殺人邪惡,然後同時殺人。並說殺人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殺人是不好的。看被殺的人死了,你宣揚了正能量?!滑稽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5.12汶川地震的時候,羅漢寺允許什邡市婦幼保健院的孕婦入住寺院?
為什麼印度有那麼多諷刺宗教的電影,印度人對宗教、種姓依然盲目相信?
杭州崇一堂顧約瑟牧師因涉嫌挪用資金罪等所謂「經濟問題」被調查,基督教在中國是否只是騙取資金的一種說教?
飛天麵條神教在中國是否不接地氣?
道教的哪些理論漏洞,使得它在與佛教論法時多次慘敗?

TAG:佛教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密宗 | 佛教史 |